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3597
成片时长:每集约58分钟
阅读:8039
发表:2019/4/19
36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汉宣大帝》第22-24集
1-3
…
19-21
22-24
25-27
…
34-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031】
“汲郡人?这么说来你是王子比干之后?”刘病已问道。
“正是。陛下,刚才小的并没有说,您是怎么知道的?”王忠很是惊讶。
刘病已笑了笑,“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你说你姓王,又来自汲郡,朕就知道个大概了。”
“陛下圣明。小的佩服。我们王氏家的确是有人给比干守陵墓的。不过,我爹爹后来带我们来到了长安,后来我爹爹因病去世了,我和我娘相依为命。我娘老是提起陛下对我们的好,让我在您身边好好干。” 王忠道。
“你娘还认识我?”刘病已感到有些奇怪。
“陛下,他就是王大娘的儿子。”戴长乐解释道。
“哦,原来是你啊!好好干。”刘病已记起来了,早些天的时候他刚结的婚,还让戴长乐代表自己去喝了喜酒的。
“是,陛下。”侍卫很是激动,这个皇帝一点架子也没有,还主动跟自己问寒问暖的。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来到了上林苑将作坊。这个将作坊,依水而建。将作坊内, 这一处冶铁的将作坊面积比较大,有十万平方米以上。
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有的在挥舞着锤子锻造,有的在用力地挤压着鼓风的皮囊往冶炼的炉里鼓风,还有的在搬运着铁。他们用的原料是从河南郡铁官运来的铁,一种典型球状石墨的优质铸铁,再在这儿进行深加工。在汉代,共有铁官49处,各辖若干冶铁作坊,而且规模都比较大,对从选矿到成品的各道工序都很成熟了。
冶铁术在中国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当时工艺不成熟,比不上青铜器。到汉朝时,又得到了大力发展,全面取代了青铜。但还是生产不出精钢,直到张骞从塞外带来了西域的精钢冶炼技术。
“你们是什么人?此处是皇家禁地,外人一律不得闯入!” 上林苑将作坊的守卫冲了出来。
“休得放肆!皇上在此,快叫你们水衡都尉出来!”张彭祖上前喝道,并亮出了皇宫的令牌。
众人一看是皇上亲自来了,纷纷跪拜。“都起来吧。不必多礼,朕就是随便看看。”
刘病已进了将作坊,转了一会,水衡都尉听说皇上亲自来了,慌慌张张过来叩见。“陛下,您怎么招呼也没打一个就亲自跑来了?臣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起来吧。匈奴人侵我边境,朕想过来看看兵器的制作、研发情况。”刘病已表情轻松地说道。
“这……这……” 水衡都尉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就滚了下来,吞吞吐吐的不敢说。
“怎么啦?”刘病已看出了异常,问道。
“禀陛下。臣该死。这将作坊本有三处高炉的,一是负责打造兵器的、一处负责打造农用生产工具的,还有一处负责制作宫廷器皿的。因为朝中有令,休养生息,负责打造兵器的那处高炉也在六年前改成了打造其它物品了。这几年打造的兵器屈指可数。” 水衡都尉硬着头皮说道。
“哦?”刘病已一听,不禁皱起了眉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大司马是怎么搞的啊?但他又不能表露出来,只得说道:“这事既然是朝廷定的,跟你没有干系。如果朝廷决定了要对匈奴开战的话,这生产兵器的高炉还是要恢复的。这儿先不说了,你带朕到武库、钱库看看吧。”
“遵旨。”水衡都尉连忙在前面带路,往武库走去。
上林苑的武库就在将作坊的后面,不用走多久就到了。武库丞打开了库房的大门,水衡都尉道:“陛下,请进。”
刘病已走了进去,武库丞拿了一本清单跟在了后面。虽然有六、七年没有生产新的兵器了,但武库里兵器的保管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刘病已拿了一张单弩试了试,很是满意。“陛下,武库中现存单弩就有57706张,与弩相配套的弩矢达到1720138支。而相对应的弓有37521张,箭矢899316支。” 武库丞来到弩箭区介绍道。
刘病已点了点头,接着往刀枪区走。
“这儿存放的是矛、铍(一种枪头,形状类似于短剑)。” 水衡都尉道。
“这矛有22550支,有铍21222支,还有剑19900把、大刀16360把。陛下,要点一下吗?” 武库丞问道。
“不,不用了。朕就随便看看。这些兵器能够装备十万人的了吧?”刘病已问道。
“嗯。应该差不多。” 水衡都尉抢着答道。
刘病已一听,这才暗叹自己刚才差一点错怪大司马了。他在武库里转了一番,来到了铠甲区,眼光落到了一套既不象是铠也不象是甲(铠一般指重甲,而甲指的是轻甲)的东西上了,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
“禀报陛下,那是将作们最新研制出来的马甲,保护马匹用的。” 水衡都尉答道。
“正是。陛下,刚才小的并没有说,您是怎么知道的?”王忠很是惊讶。
刘病已笑了笑,“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你说你姓王,又来自汲郡,朕就知道个大概了。”
“陛下圣明。小的佩服。我们王氏家的确是有人给比干守陵墓的。不过,我爹爹后来带我们来到了长安,后来我爹爹因病去世了,我和我娘相依为命。我娘老是提起陛下对我们的好,让我在您身边好好干。” 王忠道。
“你娘还认识我?”刘病已感到有些奇怪。
“陛下,他就是王大娘的儿子。”戴长乐解释道。
“哦,原来是你啊!好好干。”刘病已记起来了,早些天的时候他刚结的婚,还让戴长乐代表自己去喝了喜酒的。
“是,陛下。”侍卫很是激动,这个皇帝一点架子也没有,还主动跟自己问寒问暖的。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来到了上林苑将作坊。这个将作坊,依水而建。将作坊内, 这一处冶铁的将作坊面积比较大,有十万平方米以上。
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有的在挥舞着锤子锻造,有的在用力地挤压着鼓风的皮囊往冶炼的炉里鼓风,还有的在搬运着铁。他们用的原料是从河南郡铁官运来的铁,一种典型球状石墨的优质铸铁,再在这儿进行深加工。在汉代,共有铁官49处,各辖若干冶铁作坊,而且规模都比较大,对从选矿到成品的各道工序都很成熟了。
冶铁术在中国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当时工艺不成熟,比不上青铜器。到汉朝时,又得到了大力发展,全面取代了青铜。但还是生产不出精钢,直到张骞从塞外带来了西域的精钢冶炼技术。
“你们是什么人?此处是皇家禁地,外人一律不得闯入!” 上林苑将作坊的守卫冲了出来。
“休得放肆!皇上在此,快叫你们水衡都尉出来!”张彭祖上前喝道,并亮出了皇宫的令牌。
众人一看是皇上亲自来了,纷纷跪拜。“都起来吧。不必多礼,朕就是随便看看。”
刘病已进了将作坊,转了一会,水衡都尉听说皇上亲自来了,慌慌张张过来叩见。“陛下,您怎么招呼也没打一个就亲自跑来了?臣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起来吧。匈奴人侵我边境,朕想过来看看兵器的制作、研发情况。”刘病已表情轻松地说道。
“这……这……” 水衡都尉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就滚了下来,吞吞吐吐的不敢说。
“怎么啦?”刘病已看出了异常,问道。
“禀陛下。臣该死。这将作坊本有三处高炉的,一是负责打造兵器的、一处负责打造农用生产工具的,还有一处负责制作宫廷器皿的。因为朝中有令,休养生息,负责打造兵器的那处高炉也在六年前改成了打造其它物品了。这几年打造的兵器屈指可数。” 水衡都尉硬着头皮说道。
“哦?”刘病已一听,不禁皱起了眉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大司马是怎么搞的啊?但他又不能表露出来,只得说道:“这事既然是朝廷定的,跟你没有干系。如果朝廷决定了要对匈奴开战的话,这生产兵器的高炉还是要恢复的。这儿先不说了,你带朕到武库、钱库看看吧。”
“遵旨。”水衡都尉连忙在前面带路,往武库走去。
上林苑的武库就在将作坊的后面,不用走多久就到了。武库丞打开了库房的大门,水衡都尉道:“陛下,请进。”
刘病已走了进去,武库丞拿了一本清单跟在了后面。虽然有六、七年没有生产新的兵器了,但武库里兵器的保管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刘病已拿了一张单弩试了试,很是满意。“陛下,武库中现存单弩就有57706张,与弩相配套的弩矢达到1720138支。而相对应的弓有37521张,箭矢899316支。” 武库丞来到弩箭区介绍道。
刘病已点了点头,接着往刀枪区走。
“这儿存放的是矛、铍(一种枪头,形状类似于短剑)。” 水衡都尉道。
“这矛有22550支,有铍21222支,还有剑19900把、大刀16360把。陛下,要点一下吗?” 武库丞问道。
“不,不用了。朕就随便看看。这些兵器能够装备十万人的了吧?”刘病已问道。
“嗯。应该差不多。” 水衡都尉抢着答道。
刘病已一听,这才暗叹自己刚才差一点错怪大司马了。他在武库里转了一番,来到了铠甲区,眼光落到了一套既不象是铠也不象是甲(铠一般指重甲,而甲指的是轻甲)的东西上了,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
“禀报陛下,那是将作们最新研制出来的马甲,保护马匹用的。” 水衡都尉答道。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