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3597
成片时长:每集约58分钟
阅读:8035
发表:2019/4/19
36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汉宣大帝》第22-24集
1-3
…
19-21
22-24
25-27
…
34-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031】
弘恭看到伍尊退下去了,不解地问道:“陛下,这夏侯胜与黄霸非议诏书、诋毁先帝,已犯下大逆不道之大罪,廷尉府已定罪问斩,陛下为何还要善待他们?”
刘病已放下手中的奏章,看了一眼弘恭,“问斩?朕说过要杀他们了吗?那夏侯胜可是朝中有名的儒者,孝武帝时的博士。学富五车的,朝廷的栋梁之材啊!朕只不过是看不惯他身上的那一股傲气与迂腐,这才磨一磨他们的。磨平了他的棱角,朕还是要用他们的。”
“陛下英明。”弘恭这时才知道刘病已的真正用意,恭维道。
刘病已虽然知道他说的是恭维话,但是听了也很受用。
于是,狱吏便给夏侯胜拿来了竹简与笔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二十八篇篇。夏侯胜凭借自己的记忆将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一一写了出来。然后开始教学。
“《尚书》之要旨有二。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尚书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 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体裁有:典、训诰、誓、命。今天,我先来讲《尚书· 尧典》篇……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的是公正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试想,如果家族和睦,国家上下一致和睦,团结一心,肯定社会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
…………
二个月后,长安城内。“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两个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将密封的飞递递进了法曹掾史手中。
法曹掾史不敢怠慢,紧急进宫向霍光禀报。“报大司马。匈奴大军犯我受降城。受降都尉出战不敌,战死。受降城被困,请朝廷赶紧发兵援救!”
“好,知道了。这匈奴又挑事了!快去通知朝中二千石以上公卿大臣们到朝堂议事!另外,也请皇上参加。”霍光果断地说道。
“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又是一份来处西北边塞的八百里加急飞递快速地进入了未央宫。
又一名法曹掾史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向霍光禀报道:“报大司马。匈奴与车师国联合进犯乌孙,逼乌孙将汉朝公主交出来,乌孙国首领昆弥派来使者,带来了昆弥给皇上的上书,希望汉天子派兵,救救公主!请大司马定夺!”
“这事已经交给公卿大臣们商议了,你先安置好使者。” 霍光答道。
“诺。大司马。” 法曹掾史出去了。
匈奴侵犯边塞!匈奴与车师国联合进犯乌孙,逼乌孙交出汉朝公主!这可是刘病已登基以来头一回遇到的最为重大的对外事件。
刘病已不敢怠慢,自己刚刚依魏相之计,给自己的曾祖父立了“庙乐”,在朝中及民间立了自己的威信,现在,到了真正考验自己才能的时候了。曾祖父孝武帝连续对匈奴发动了十几次大规模的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经过这三大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无力大举南下,一举洗刷了高祖皇帝受困匈奴的耻辱。
虽然,曾祖父孝武帝对匈奴作战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可是,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国户口减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不?两个月前,自己给曾祖父立“庙乐”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这一次,是打还是不打呢?刘病已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作为一个天子,自己的臣民受到匈奴的屠杀,汉朝的公主生命受到威胁,他有一千个出兵的理由!可是,一旦决定打,那死伤又会有多少?消耗的财力物力又得有多少?现在的大汉朝承受得起吗?而且,能打胜吗?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匈奴失败,那可是八万条性命啊!大汉朝因此陷入困境,差一点万劫不复的!不行,我得慎重考虑才是,先听听大臣们是怎么说的吧。
“皇上驾到!”弘恭用他那鸭公嗓音喊道。
乾清殿的大臣们马上停止了议论,纷纷列队参拜,三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吧。今天紧急召集各位来,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吧。匈奴与车师国联合进犯乌孙,侵犯边塞,朕与大司马召集各位来,就是要议一议,这仗到底要不要打。如果要打,又该怎么打?大家都议一议吧。有什么就说什么,畅所欲言,畅所欲言。”
刘病已话音刚落,赵充国便站了出来。此时的他,已六十有五了,但还是鹤发童颜,剑眉入鬓,凤眼生威,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他说起话来声若洪钟,真气十足。“禀陛下。臣以为,此战必须打。匈奴犯我边塞、掠我臣民,杀我都尉,还欺我友邦,叫嚣让乌孙交出解忧公主,这是明目张胆地欺负我朝中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臣虽六十有五,但仍可一战,愿重新披挂上阵,让匈奴知道我大汉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赵充国说这句话,也不是纯属吹牛的,他有他的底气。他为人沉着勇敢,有很深的谋略,年轻时喜好将帅的气节,就去学习兵法,通晓了四方蛮夷的事情。最初时只是一个骑士,后来作为六郡的良家子弟善于骑马射箭被补为羽林卫士。汉武帝后期时,赵充国以假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汉军断粮好几天,死伤的人很多,赵充国就与一百多名壮士突破包围、攻陷敌阵,李广利带领士兵跟随其后,才得以突围。当时,赵充国全身有二十多处受伤,李广利把情况上奏给汉武帝,汉武帝还亲自召见了他询问伤情,感叹称赞,当场就授官为中郎,提升他任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迁中郎将、水衡都尉,又和匈奴作战,生擒西祁王归来,升为护羌校尉。此刻听到匈奴不服输,主动挑起战争,于是义愤填胸,不顾六十五岁的高龄仍要重新披挂上阵。
赵充国一带头,御史大夫田广明也站出来道:“陛下,臣也觉得应该要战。理由有二。其一,匈奴犯我边塞、掠我臣民,杀我都尉,现在受降城仍被困,必须发兵援救。其二,解忧公主是楚王刘戊的孙女,孝武帝时和亲嫁给了乌孙王。匈奴与车师国联合进犯乌孙,要其交出解忧公主,目的就是企图断绝乌孙与汉朝的联系。现在解忧公主上书盼天子救援,我大汉若是不敢出兵,必将丧失信用,西域各国必将不会再臣服大汉,正中匈奴下怀。”
刘病已一听,这赵充国的讲话,让他顿时就热血沸腾;这田广明的讲话也很有道理,当初自己刚登基的时候,也是跟群臣盟过誓的,要平天下,创大汉盛世、扬大汉国威的,要是大汉连自己的臣民都保护不了,他这个天子的脸面还往哪儿搁啊!那创立大汉盛世更是一句遥不可及的一句空话了。现在,有两个重量级的大臣要支持与匈奴开战了,要是大司马也支持,那这事也就基本上定了。
“陛下,古代先贤都曾云:‘兵者,凶器也!’战事一开,不仅死伤无数,还将劳民伤财。孝武帝就是因为与匈奴作战,将孝景帝留下的那点家底都打光了的。而且,战事一开,赢了还好一点,万一输了,是会伤及朝廷根基的啊!臣请陛下三思!” 韦贤站出来道。
“韦大人,臣不认同您的观点。古代先贤是有不少人都曾说过:‘兵者,凶器也!’,但是老子也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我们不想打仗,可是,现在匈奴人都把刀子架到了你脖子上了,你伸头是一刀,你缩头也还是一刀啊!我们这也是圣人所说的逼不得已才打的!现在战事还未开,岂可长他人志气,灭掉自己威风?”前将军韩增站出来反驳道,他的话一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韩增,韩王信玄孙,父亲是韩说。巫蛊之祸全面爆发,太子刘据受到江充陷害。为求自保,刘据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前去逮捕江充等人。韩说怀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诏书,当场被刘据的门客杀死。韩增少为郎官,历诸曹、侍中、光禄大夫,昭帝时官至前将军,与大司马霍光拥立汉宣帝,益封千户。
“韩将军勇气可贾,老臣佩服。不过,战争非同儿戏过家家,玩得不好,还可以重来。我们跟匈奴作战,失败的次数还少吗?远的象高祖时期的我就不多说了,就说最近的吧。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时候,李广利受命领三万骑兵出酒泉,军队被匈奴大军围困,差点无法逃脱,汉军伤亡很大,死亡率高达十之六七, 骑都尉李陵自请领五千步兵击匈奴,后遇且鞮侯单于主力,兵败投降。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时,李广利率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军万余,与李广利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雁门。匈奴得知,将妇孺家眷和资产迁徙至余吾水北,且鞮侯单于率十万匈奴军队在余吾水南岸与李广利接战。李广利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方跟在赵大人后面突围而归吧。征和三年,又是李广利遂挥师北进,深入匈奴,结果兵败投降。七万士兵,有几个活着回来了的啊?不是我不愿意相信韩将军你,因为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不得不提醒各位将军们,要吸取教训,勿谓言之不预也!” 韦贤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见识的也多。不再象年青人那样冲动了。又加上一直是儒者,也不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
刘病已放下手中的奏章,看了一眼弘恭,“问斩?朕说过要杀他们了吗?那夏侯胜可是朝中有名的儒者,孝武帝时的博士。学富五车的,朝廷的栋梁之材啊!朕只不过是看不惯他身上的那一股傲气与迂腐,这才磨一磨他们的。磨平了他的棱角,朕还是要用他们的。”
“陛下英明。”弘恭这时才知道刘病已的真正用意,恭维道。
刘病已虽然知道他说的是恭维话,但是听了也很受用。
于是,狱吏便给夏侯胜拿来了竹简与笔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二十八篇篇。夏侯胜凭借自己的记忆将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一一写了出来。然后开始教学。
“《尚书》之要旨有二。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尚书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 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体裁有:典、训诰、誓、命。今天,我先来讲《尚书· 尧典》篇……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的是公正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试想,如果家族和睦,国家上下一致和睦,团结一心,肯定社会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
…………
二个月后,长安城内。“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两个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将密封的飞递递进了法曹掾史手中。
法曹掾史不敢怠慢,紧急进宫向霍光禀报。“报大司马。匈奴大军犯我受降城。受降都尉出战不敌,战死。受降城被困,请朝廷赶紧发兵援救!”
“好,知道了。这匈奴又挑事了!快去通知朝中二千石以上公卿大臣们到朝堂议事!另外,也请皇上参加。”霍光果断地说道。
“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又是一份来处西北边塞的八百里加急飞递快速地进入了未央宫。
又一名法曹掾史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向霍光禀报道:“报大司马。匈奴与车师国联合进犯乌孙,逼乌孙将汉朝公主交出来,乌孙国首领昆弥派来使者,带来了昆弥给皇上的上书,希望汉天子派兵,救救公主!请大司马定夺!”
“这事已经交给公卿大臣们商议了,你先安置好使者。” 霍光答道。
“诺。大司马。” 法曹掾史出去了。
匈奴侵犯边塞!匈奴与车师国联合进犯乌孙,逼乌孙交出汉朝公主!这可是刘病已登基以来头一回遇到的最为重大的对外事件。
刘病已不敢怠慢,自己刚刚依魏相之计,给自己的曾祖父立了“庙乐”,在朝中及民间立了自己的威信,现在,到了真正考验自己才能的时候了。曾祖父孝武帝连续对匈奴发动了十几次大规模的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经过这三大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无力大举南下,一举洗刷了高祖皇帝受困匈奴的耻辱。
虽然,曾祖父孝武帝对匈奴作战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可是,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国户口减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不?两个月前,自己给曾祖父立“庙乐”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这一次,是打还是不打呢?刘病已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作为一个天子,自己的臣民受到匈奴的屠杀,汉朝的公主生命受到威胁,他有一千个出兵的理由!可是,一旦决定打,那死伤又会有多少?消耗的财力物力又得有多少?现在的大汉朝承受得起吗?而且,能打胜吗?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匈奴失败,那可是八万条性命啊!大汉朝因此陷入困境,差一点万劫不复的!不行,我得慎重考虑才是,先听听大臣们是怎么说的吧。
“皇上驾到!”弘恭用他那鸭公嗓音喊道。
乾清殿的大臣们马上停止了议论,纷纷列队参拜,三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吧。今天紧急召集各位来,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吧。匈奴与车师国联合进犯乌孙,侵犯边塞,朕与大司马召集各位来,就是要议一议,这仗到底要不要打。如果要打,又该怎么打?大家都议一议吧。有什么就说什么,畅所欲言,畅所欲言。”
刘病已话音刚落,赵充国便站了出来。此时的他,已六十有五了,但还是鹤发童颜,剑眉入鬓,凤眼生威,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他说起话来声若洪钟,真气十足。“禀陛下。臣以为,此战必须打。匈奴犯我边塞、掠我臣民,杀我都尉,还欺我友邦,叫嚣让乌孙交出解忧公主,这是明目张胆地欺负我朝中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臣虽六十有五,但仍可一战,愿重新披挂上阵,让匈奴知道我大汉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赵充国说这句话,也不是纯属吹牛的,他有他的底气。他为人沉着勇敢,有很深的谋略,年轻时喜好将帅的气节,就去学习兵法,通晓了四方蛮夷的事情。最初时只是一个骑士,后来作为六郡的良家子弟善于骑马射箭被补为羽林卫士。汉武帝后期时,赵充国以假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汉军断粮好几天,死伤的人很多,赵充国就与一百多名壮士突破包围、攻陷敌阵,李广利带领士兵跟随其后,才得以突围。当时,赵充国全身有二十多处受伤,李广利把情况上奏给汉武帝,汉武帝还亲自召见了他询问伤情,感叹称赞,当场就授官为中郎,提升他任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迁中郎将、水衡都尉,又和匈奴作战,生擒西祁王归来,升为护羌校尉。此刻听到匈奴不服输,主动挑起战争,于是义愤填胸,不顾六十五岁的高龄仍要重新披挂上阵。
赵充国一带头,御史大夫田广明也站出来道:“陛下,臣也觉得应该要战。理由有二。其一,匈奴犯我边塞、掠我臣民,杀我都尉,现在受降城仍被困,必须发兵援救。其二,解忧公主是楚王刘戊的孙女,孝武帝时和亲嫁给了乌孙王。匈奴与车师国联合进犯乌孙,要其交出解忧公主,目的就是企图断绝乌孙与汉朝的联系。现在解忧公主上书盼天子救援,我大汉若是不敢出兵,必将丧失信用,西域各国必将不会再臣服大汉,正中匈奴下怀。”
刘病已一听,这赵充国的讲话,让他顿时就热血沸腾;这田广明的讲话也很有道理,当初自己刚登基的时候,也是跟群臣盟过誓的,要平天下,创大汉盛世、扬大汉国威的,要是大汉连自己的臣民都保护不了,他这个天子的脸面还往哪儿搁啊!那创立大汉盛世更是一句遥不可及的一句空话了。现在,有两个重量级的大臣要支持与匈奴开战了,要是大司马也支持,那这事也就基本上定了。
“陛下,古代先贤都曾云:‘兵者,凶器也!’战事一开,不仅死伤无数,还将劳民伤财。孝武帝就是因为与匈奴作战,将孝景帝留下的那点家底都打光了的。而且,战事一开,赢了还好一点,万一输了,是会伤及朝廷根基的啊!臣请陛下三思!” 韦贤站出来道。
“韦大人,臣不认同您的观点。古代先贤是有不少人都曾说过:‘兵者,凶器也!’,但是老子也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我们不想打仗,可是,现在匈奴人都把刀子架到了你脖子上了,你伸头是一刀,你缩头也还是一刀啊!我们这也是圣人所说的逼不得已才打的!现在战事还未开,岂可长他人志气,灭掉自己威风?”前将军韩增站出来反驳道,他的话一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韩增,韩王信玄孙,父亲是韩说。巫蛊之祸全面爆发,太子刘据受到江充陷害。为求自保,刘据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前去逮捕江充等人。韩说怀疑使者是假的,不肯接受诏书,当场被刘据的门客杀死。韩增少为郎官,历诸曹、侍中、光禄大夫,昭帝时官至前将军,与大司马霍光拥立汉宣帝,益封千户。
“韩将军勇气可贾,老臣佩服。不过,战争非同儿戏过家家,玩得不好,还可以重来。我们跟匈奴作战,失败的次数还少吗?远的象高祖时期的我就不多说了,就说最近的吧。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时候,李广利受命领三万骑兵出酒泉,军队被匈奴大军围困,差点无法逃脱,汉军伤亡很大,死亡率高达十之六七, 骑都尉李陵自请领五千步兵击匈奴,后遇且鞮侯单于主力,兵败投降。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时,李广利率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军万余,与李广利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雁门。匈奴得知,将妇孺家眷和资产迁徙至余吾水北,且鞮侯单于率十万匈奴军队在余吾水南岸与李广利接战。李广利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方跟在赵大人后面突围而归吧。征和三年,又是李广利遂挥师北进,深入匈奴,结果兵败投降。七万士兵,有几个活着回来了的啊?不是我不愿意相信韩将军你,因为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不得不提醒各位将军们,要吸取教训,勿谓言之不预也!” 韦贤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见识的也多。不再象年青人那样冲动了。又加上一直是儒者,也不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