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3597
成片时长:每集约58分钟
阅读:8031
发表:2019/4/19
36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汉宣大帝》第22-24集
1-3
…
19-21
22-24
25-27
…
34-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031】
“庙乐”就是指宗庙音乐。多用于祭祀或颂德。需要有功绩的帝王才能立庙塑像享受的,在此之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只有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二人。
“给孝武帝立‘庙乐’?这管用吗?”刘病已不解。
魏相笑着解释道:“当然管用。按《周礼》,立庙是‘正统’(嫡系子孙)的责任,而主丧、主祭亦是宗子才能行使的权利。皇帝驾崩后,一定要太子在灵柩前即位,然后才能主丧,为大行皇帝发丧。孝武帝驾崩后,孝昭帝未出临武帝葬礼、又未能为武帝立庙,因此陛下大可以为孝武帝立庙的方式来宣示只有陛下才是孝武帝的嫡系遗脉。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陛下本是卫太子长孙,如果不是巫蛊一案,这皇位本就该是卫太子一脉的。如今,苍天有眼,帝位又回到了陛下的手中,本就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法的。这样一来,就可与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孝昭帝区别开来,向天下人显示只有陛下才是继承孝武帝事业和遗志的正统,具有不容置疑的正当性。此其一也。其二,我朝历来推行以孝治天下,陛下此举除可示为孝武帝尽孝外,还可提高陛下在国人心目中的名望与威信,可另一些宵小之徒不敢轻举妄动。而且,大司马亦是受孝武帝托孤之臣,必不敢阻拦陛下。”
“好!魏爱卿此计甚妙!朕当初下诏,寻求故剑,只是不想接受大司马替朕安排的皇后,情急之下,才出此招,没想到却奏效了。朕只道是运气好,还从未意识到其中有舆论的因素,今日听爱卿一席话,茅塞顿开啊!”刘病已十分的高兴。
魏相道,“这就是舆论的力量。下一次朝会的时候,陛下就可以把这件事在朝会上提出来。另外,陛下的祖父一直无谥号,虽有陵园,却无人看守;此次可一并在会上提出来。”
“好,好!曾祖父的‘尊号’、‘庙乐’及‘庙号’与祖父的谥号一事,还得有劳爱卿多费费心。”
本始二年,刘病已准备妥当便在一次朝会中下了一道全面颂扬他的曾祖父汉武帝的诏书: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功德茂盛,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
弘恭宣读完圣旨后,刘病已又作了重点解释道:“朕的曾祖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他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功盖尧舜,却无庙乐,朕每思之,诚惶诚恐 。朕决定替曾祖父立‘庙乐’,故今日特请朝堂中的各位公卿、博士讨论一下这‘尊号’、‘庙乐’及‘庙号’,请诸位畅所欲言吧。”
皇上都发话了,群臣自然纷纷赞成。因为此种事情,实乃难得的好事,又不用得罪人,只用附和就行了。而且,事成之后,皇上还有封赏的。御史大夫田广明第一个就马上站出来捧马屁,“陛下圣明。孝武帝之文韬武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替他立‘庙乐’,实乃民心之所向,民意之所归。况且我朝自高祖开国以来,一向以孝治国。陛下替孝武帝立‘庙乐’,实乃顺应民意,是天下人的大幸啊!”
丞相蔡义也上前奏道:“孝武皇帝躬行仁义,威武迅猛,北上征讨匈奴,单于远逃;南下平定氐羌、昆明、瓯骆两越;向东平定菱、貉、朝鲜,开拓大汉疆土、设立了郡县,各蛮夷之国也都臣服,通好的使臣不请自至,珍贵的贡物陈列在宗庙中。如此丰功伟业,足以立‘庙乐’,臣等赞同。”
丞相蔡义这一说,一大堆大臣们都跟着站了出来附议。刘病已看了看霍光,见他在犹豫,便将了他一军,“大司马,您看呢?”
霍光何等聪明之人,他马上明白刘病已为什么忽然走了这一步棋。眼看着大臣们都上前赞同,他自己不站出来也不行了,毕竟,自己现在的权力也都是孝武帝授予的啊。这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己要反对也是师出无名的啊。他也不得不站出来说道:“陛下圣明。孝武帝威强睿德,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早就该替他立‘庙乐’了。以前是臣疏忽了,还请陛下降罪。”
“降罪就没必要了,还是一起来议一议这‘尊号’、‘庙乐’及‘庙号’吧。众爱卿,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刘病已心满意足地看了看群臣。
连霍光都赞同了,谁还敢反对啊?大家都摇摇头。
眼看着再不吱声,这件事就这么定了。长信少府夏侯胜再也忍不住了,他站了出来,大声呼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刘病已一惊,没想到事情快要圆满落幕的时候,偏偏又杀出了一个程咬金。而且,这个夏侯胜还非常的不好缠,他是宁阳侯国人,著名西汉朝学者。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为人刚正不阿,弟子遍布朝野。在朝廷中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刘病已见夏侯胜出来阻拦,不禁眉头一皱,这不是要坏我大事吗?但他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夏爱卿,你说说看,此事为何不可?”
诚如魏相所说的那样,夏侯胜对在汉武帝后期的所作所为是深有体会的,而且还很反感的,他说道:“孝武帝虽然有抵御四方强敌,扩大疆土之功,但是你们知道他频频发动战争当中,浪费了多少钱吗?因战争而死去的士兵、俘虏甚至庶民又有多少人吗?他穷兵黩武,白白消耗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我大汉百姓流离失所,至今仍有逃亡在外的流民没有安顿下来啊。孝武帝刚即位时,全国人口已约有3600万,截止到征和年间,全国户口总数减了一半啊!这老百姓们过得什么日子你们都忘记了吗?那是物价飞涨,饿殍遍野啊!他疯起来连太子都抄家问斩,整个长安街上血流成河!这样的人,你们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一说,还应该给他立庙塑像吗?”
他虽然说的句句都是大实话,但却讲的不是时候,也不是地方。刘病已此举,不过是为了通过颂扬曾祖来宣告自己嫡曾孙的身份,以正皇位,夏侯胜竟然胆敢反对,坏自己的好事。他不禁用手猛然往龙椅上重重地一拍,眉头也皱起来了。
御史大夫田广明立刻明白,站了出来声讨夏侯胜。“大胆!这是天子诏书啊,做臣子当唯陛下是听,唯皇命是遵。你非但不遵皇命,竟然还诽谤先皇,罪在不赦。”
夏侯胜面对御史大夫田广明等人的声讨,哈哈大笑,说:“那诏书不能算数的。做人臣,应当是直言正论,而不是一味的去阿臾奉承。如果做臣子的都像你这种人看到君主有失而不直言,以小错铸大过,使庶民心散,让社稷置于危险,那国家就真的离灭亡不远了!”
“你这是强词夺理!孝武皇帝躬行仁义,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了封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 ,这样的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北上征讨匈奴,单于远逃;南下平定氐羌、昆明、瓯骆两越;向东平定菱、貉、朝鲜,开拓大汉疆土、设立了郡县,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使国威远扬;各蛮夷之国也都臣服,通好的使臣不请自至,珍贵的贡物陈列在宗庙中。如此丰功伟业,足以彪炳史册,又岂是你等小人能够诋毁的?我等今天就要劾奏你!” 御史大夫田广明说道。
御史大夫田广明这一带头,立刻有丞相蔡义等人站出来劾奏夏侯胜非议诏书,诋毁先帝之罪。
廷尉正黄霸看不过去了,站出来力挺夏侯胜。“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夏大人呢?你们在座的诸位,大都是从孝武帝时期走过来的吧,他只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犯得着这样对他吗?刚才皇上不是也说过了吗?是要请大家畅所欲言。你们这么做,还算是畅所欲言吗?”
这个黄霸,自幼读书,主攻律法之学,年纪轻轻就满腹经纶,他也对自己的学识相当自信,胸怀大志,觉得自己一定是做大官的料。
可是,汉朝没有科举,黄霸又不认识什么大人物,名声也不响,根本没有被举荐的机会。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既然察举制走不通,黄霸决定换一种方法。当时为了缓解财政困难,朝廷会拿出一些闲职小官来卖,卖官得来的钱充入国库。于是在汉武帝执政末年,黄霸花了钱,买了一个侍郎谒者当当。
可惜一波三折,黄霸屁股都还没坐热呢,他的兄弟就犯法,他遭连坐被罢免了。好不容易买来的官没了,黄霸还不放弃,咬咬牙又捐谷求官,被封为左冯翊,负责沈黎郡的钱粮事宜。终于坐稳了官位,黄霸开始了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奋斗生涯。
在任内,他公正无私,清正廉明,表现出极强的行政处理能力,他也因此顺利通过一次次的考察,步步高升,走到了廷尉正的位置。
不过,这一次,他却站错了队了。
丞相蔡义道:“黄大人,你刚才也都听到了。这夏大人所说的,都完全够得上抗命不遵、诽谤先皇的了,还能算畅所欲言吗?我劝你还是识相些,在我们这弹劾夏侯胜的联名书上签个字吧。要不然的话,就凭你刚才所说的话,也足以说明你是他的同党了!”
“给孝武帝立‘庙乐’?这管用吗?”刘病已不解。
魏相笑着解释道:“当然管用。按《周礼》,立庙是‘正统’(嫡系子孙)的责任,而主丧、主祭亦是宗子才能行使的权利。皇帝驾崩后,一定要太子在灵柩前即位,然后才能主丧,为大行皇帝发丧。孝武帝驾崩后,孝昭帝未出临武帝葬礼、又未能为武帝立庙,因此陛下大可以为孝武帝立庙的方式来宣示只有陛下才是孝武帝的嫡系遗脉。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陛下本是卫太子长孙,如果不是巫蛊一案,这皇位本就该是卫太子一脉的。如今,苍天有眼,帝位又回到了陛下的手中,本就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法的。这样一来,就可与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孝昭帝区别开来,向天下人显示只有陛下才是继承孝武帝事业和遗志的正统,具有不容置疑的正当性。此其一也。其二,我朝历来推行以孝治天下,陛下此举除可示为孝武帝尽孝外,还可提高陛下在国人心目中的名望与威信,可另一些宵小之徒不敢轻举妄动。而且,大司马亦是受孝武帝托孤之臣,必不敢阻拦陛下。”
“好!魏爱卿此计甚妙!朕当初下诏,寻求故剑,只是不想接受大司马替朕安排的皇后,情急之下,才出此招,没想到却奏效了。朕只道是运气好,还从未意识到其中有舆论的因素,今日听爱卿一席话,茅塞顿开啊!”刘病已十分的高兴。
魏相道,“这就是舆论的力量。下一次朝会的时候,陛下就可以把这件事在朝会上提出来。另外,陛下的祖父一直无谥号,虽有陵园,却无人看守;此次可一并在会上提出来。”
“好,好!曾祖父的‘尊号’、‘庙乐’及‘庙号’与祖父的谥号一事,还得有劳爱卿多费费心。”
本始二年,刘病已准备妥当便在一次朝会中下了一道全面颂扬他的曾祖父汉武帝的诏书: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功德茂盛,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
弘恭宣读完圣旨后,刘病已又作了重点解释道:“朕的曾祖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他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功盖尧舜,却无庙乐,朕每思之,诚惶诚恐 。朕决定替曾祖父立‘庙乐’,故今日特请朝堂中的各位公卿、博士讨论一下这‘尊号’、‘庙乐’及‘庙号’,请诸位畅所欲言吧。”
皇上都发话了,群臣自然纷纷赞成。因为此种事情,实乃难得的好事,又不用得罪人,只用附和就行了。而且,事成之后,皇上还有封赏的。御史大夫田广明第一个就马上站出来捧马屁,“陛下圣明。孝武帝之文韬武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替他立‘庙乐’,实乃民心之所向,民意之所归。况且我朝自高祖开国以来,一向以孝治国。陛下替孝武帝立‘庙乐’,实乃顺应民意,是天下人的大幸啊!”
丞相蔡义也上前奏道:“孝武皇帝躬行仁义,威武迅猛,北上征讨匈奴,单于远逃;南下平定氐羌、昆明、瓯骆两越;向东平定菱、貉、朝鲜,开拓大汉疆土、设立了郡县,各蛮夷之国也都臣服,通好的使臣不请自至,珍贵的贡物陈列在宗庙中。如此丰功伟业,足以立‘庙乐’,臣等赞同。”
丞相蔡义这一说,一大堆大臣们都跟着站了出来附议。刘病已看了看霍光,见他在犹豫,便将了他一军,“大司马,您看呢?”
霍光何等聪明之人,他马上明白刘病已为什么忽然走了这一步棋。眼看着大臣们都上前赞同,他自己不站出来也不行了,毕竟,自己现在的权力也都是孝武帝授予的啊。这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己要反对也是师出无名的啊。他也不得不站出来说道:“陛下圣明。孝武帝威强睿德,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早就该替他立‘庙乐’了。以前是臣疏忽了,还请陛下降罪。”
“降罪就没必要了,还是一起来议一议这‘尊号’、‘庙乐’及‘庙号’吧。众爱卿,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刘病已心满意足地看了看群臣。
连霍光都赞同了,谁还敢反对啊?大家都摇摇头。
眼看着再不吱声,这件事就这么定了。长信少府夏侯胜再也忍不住了,他站了出来,大声呼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刘病已一惊,没想到事情快要圆满落幕的时候,偏偏又杀出了一个程咬金。而且,这个夏侯胜还非常的不好缠,他是宁阳侯国人,著名西汉朝学者。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为人刚正不阿,弟子遍布朝野。在朝廷中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刘病已见夏侯胜出来阻拦,不禁眉头一皱,这不是要坏我大事吗?但他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夏爱卿,你说说看,此事为何不可?”
诚如魏相所说的那样,夏侯胜对在汉武帝后期的所作所为是深有体会的,而且还很反感的,他说道:“孝武帝虽然有抵御四方强敌,扩大疆土之功,但是你们知道他频频发动战争当中,浪费了多少钱吗?因战争而死去的士兵、俘虏甚至庶民又有多少人吗?他穷兵黩武,白白消耗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我大汉百姓流离失所,至今仍有逃亡在外的流民没有安顿下来啊。孝武帝刚即位时,全国人口已约有3600万,截止到征和年间,全国户口总数减了一半啊!这老百姓们过得什么日子你们都忘记了吗?那是物价飞涨,饿殍遍野啊!他疯起来连太子都抄家问斩,整个长安街上血流成河!这样的人,你们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一说,还应该给他立庙塑像吗?”
他虽然说的句句都是大实话,但却讲的不是时候,也不是地方。刘病已此举,不过是为了通过颂扬曾祖来宣告自己嫡曾孙的身份,以正皇位,夏侯胜竟然胆敢反对,坏自己的好事。他不禁用手猛然往龙椅上重重地一拍,眉头也皱起来了。
御史大夫田广明立刻明白,站了出来声讨夏侯胜。“大胆!这是天子诏书啊,做臣子当唯陛下是听,唯皇命是遵。你非但不遵皇命,竟然还诽谤先皇,罪在不赦。”
夏侯胜面对御史大夫田广明等人的声讨,哈哈大笑,说:“那诏书不能算数的。做人臣,应当是直言正论,而不是一味的去阿臾奉承。如果做臣子的都像你这种人看到君主有失而不直言,以小错铸大过,使庶民心散,让社稷置于危险,那国家就真的离灭亡不远了!”
“你这是强词夺理!孝武皇帝躬行仁义,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了封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 ,这样的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北上征讨匈奴,单于远逃;南下平定氐羌、昆明、瓯骆两越;向东平定菱、貉、朝鲜,开拓大汉疆土、设立了郡县,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使国威远扬;各蛮夷之国也都臣服,通好的使臣不请自至,珍贵的贡物陈列在宗庙中。如此丰功伟业,足以彪炳史册,又岂是你等小人能够诋毁的?我等今天就要劾奏你!” 御史大夫田广明说道。
御史大夫田广明这一带头,立刻有丞相蔡义等人站出来劾奏夏侯胜非议诏书,诋毁先帝之罪。
廷尉正黄霸看不过去了,站出来力挺夏侯胜。“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夏大人呢?你们在座的诸位,大都是从孝武帝时期走过来的吧,他只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犯得着这样对他吗?刚才皇上不是也说过了吗?是要请大家畅所欲言。你们这么做,还算是畅所欲言吗?”
这个黄霸,自幼读书,主攻律法之学,年纪轻轻就满腹经纶,他也对自己的学识相当自信,胸怀大志,觉得自己一定是做大官的料。
可是,汉朝没有科举,黄霸又不认识什么大人物,名声也不响,根本没有被举荐的机会。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既然察举制走不通,黄霸决定换一种方法。当时为了缓解财政困难,朝廷会拿出一些闲职小官来卖,卖官得来的钱充入国库。于是在汉武帝执政末年,黄霸花了钱,买了一个侍郎谒者当当。
可惜一波三折,黄霸屁股都还没坐热呢,他的兄弟就犯法,他遭连坐被罢免了。好不容易买来的官没了,黄霸还不放弃,咬咬牙又捐谷求官,被封为左冯翊,负责沈黎郡的钱粮事宜。终于坐稳了官位,黄霸开始了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奋斗生涯。
在任内,他公正无私,清正廉明,表现出极强的行政处理能力,他也因此顺利通过一次次的考察,步步高升,走到了廷尉正的位置。
不过,这一次,他却站错了队了。
丞相蔡义道:“黄大人,你刚才也都听到了。这夏大人所说的,都完全够得上抗命不遵、诽谤先皇的了,还能算畅所欲言吗?我劝你还是识相些,在我们这弹劾夏侯胜的联名书上签个字吧。要不然的话,就凭你刚才所说的话,也足以说明你是他的同党了!”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