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3597
成片时长:每集约58分钟
阅读:8033
发表:2019/4/19
36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汉宣大帝》第22-24集
1-3
…
19-21
22-24
25-27
…
34-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031】
刘病已其实早就从魏相的一身酒气上闻出来了,一听他为自己的失误并没有找任何的理由,心中顿时好感又增加了几分,认为魏相十分忠诚,可以重用,心底里便对魏相更加信任了。“魏爱卿,快请起吧。这事啊,也怪不得你。朕在诏书上说好的是明日才让你进宫的,只是朕临时起意,才让戴长乐去接你。不知者无罪,你又何罪之有?快请起来吧。”然后亲自扶起了魏相,对戴长乐与魏相说道:“饿了吧?——赐膳!”手一拍,就有两名宫女捧了一个食盆子进来。
刘病已道:“你们都是朕的爱卿,朕方才的膳照样叫他们多做了两份。你们就在这里用吧。”
说话间,那两个宫女进来把食盆子里的饭菜端了出来。魏相一向以为皇帝吃饭,必定餐餐山珍海味,看十用一的珍馐佳肴,留神看时,不禁一愣。
原来只是普通的三菜一汤。一个青菜烧豆腐,一个豉汁煎鱼,一个栀子花炒鸡蛋,还有一个南瓜汤。
不过,这皇上说的也没错,栀子花炒蛋清香脆嫩,具有清热养胃,宽肠利气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口臭,牙龈肿痛,大便不畅等病症。就这三菜一汤,还真不如自己与邴吉在酒楼吃得好呢,至少还多了几道荤菜的!于是说道:“陛下,臣已吃过了,不饿。”
“吃过了?那好,我们进隔壁屋子谈吧。戴长乐,你吃你的。”刘病已便拉了魏相的手,走到隔壁的房间分宾主坐下。宫女们便立刻端了一杯茶进来。
“既然吃过饭了,就喝杯茶吧。”刘病已指着案几上的茶说道。
“谢陛下。”魏相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小口。
“你是济阴人?”刘病已问道。济阴在今山东定陶,治所就在定陶。西周时为梁国,汉时将梁国改为济阴国,后改济阴郡,为衮州四郡之一。
魏相点了点头,“臣就是济阴定陶人。”
刘病已微微颔首,直截了当地道:“现朝廷大司农一职空缺,朕把你调了回来,担任这一职务,想听一听你有什么想法。”
魏相复又跪下,道:“臣叩谢陛下隆恩。今后一定尽心尽力,替陛下分忧。”
“快起来吧。不要如此多礼。今儿这就你我君臣二人,我们敞开心扉聊聊天。朕听邴爱卿说你精通《易经》、《孙子兵法》,博学多才,智谋过人,是那高山上打鼓----名声在外啊。你能跟朕聊一聊你那些过去的事、与今后的打算吗?”刘病已用期待的眼神望着魏相。
魏相起来坐下,这才十分谦虚地道:“陛下,那是邴大人在吹捧臣,臣哪有象他们说的那样厉害啊。那高山上打鼓,是不通、不通(扑通、扑通)啊,臣可担当不起。臣只不过早年研究《易经》,偶有心得,曾为郡中的卒史,后被举为贤良,因在对策之中得高第而被孝昭帝任为茂陵县令。一日,一位桑弘羊的门客,冒充御史,住进茂陵传舍,而且态度蛮横,以县丞的迟拜见为由,捆绑县丞。臣疑其有奸,将其收捕立案,查实确系冒充,即按律处以死刑。一时县中震动,治安大定。事后被升为河南太守。一上任即禁奸邪,整顿吏治,直令豪强畏惧、百姓称快。只是,后来因过入狱,直到孝昭帝大婚,大赦天下方才出狱。又有朝廷的诏令让臣去做茂陵县令,后来又迁为扬州刺史。”
“你入狱之事,朕也听说了。本是一件小事,是大司马做得有些过了。”刘病已把话题引到了霍光的身上。
魏相不知道皇上这么一问究竟有何深意,不敢鲁莽,于是不显山露水地答道:“陛下,过去的事,都已经过去了,不提也罢。邴大人多次提醒过臣了,是臣过去办事过于威严,臣定当吸取过去的教训,把自己的威严收敛一些,刚柔相济,方为正道。”
刘病已从魏相的嘴里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由得略显失望,提醒道:“朕可听说大司马因田千秋儿子一事责怪于你,你才有牢狱之灾,你就对大司马一点想法也没有?”
“回陛下的话。要说臣当时一点想法也没有,那是假的。不过,臣后来想通了。那事臣确有过错,该罚。大司马虽对臣罚得重了点,但大司马功在社稷,臣不敢因私而废公!”
这可是刘病已第一次从一个被霍光处罚过的人口中听到的对霍光与别人不一样的评价。刘病已很是惊讶,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听从邴吉的把魏相从外地调回京城来这一步棋是不是走错了。“大司马功在社稷,你不敢因私而废公,此话怎讲?”
魏相叹了一口长长的气,答道:“陛下是没有怎么在孝武帝时代生活过,所以不知道那时百姓的疾苦啊!那时的大汉帝国,经过多年的对外征伐,国力早已衰弱不堪。由于常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到征和年间时,全国户口减半,经济频临崩溃的边缘。民用物品大部分都转换成战时物资,使得耕马和耕牛严重不足,导致马和牛价格昂贵。北方地区,甚至出现了大批百姓饿死的情况。大概孝武帝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了罪已诏。决定采取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以恢复民力和国力。但是,这些制度破坏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在昭帝刚即位时,以桑弘羊、上官桀等人为代表,仍想恢复轮台诏之前那种战时体制,与大司马主张的休养生息的办法产生了对立。我大汉第一次出现了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选择。是大司马在最重要的历史关头,于始元六年期间召开了‘盐铁会议’,对于桑弘羊的政策加以批判,并罢去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将大汉从频临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别的我不说,至少这些年,我还没有怎么看到过有饿死的人了。陛下,你说说,大司马这样的人算不算是有功于社稷的人?虽然,他在有些事情上处理得不是很妥当,但人无完人,臣敬佩他,故不敢因私而废公,在陛下面前说大司马的坏话。”
刘病已听了,很受震动。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又是各有不同的感受。
刘病已想起了霍光在朝会上称要还政于自己时,那老泪纵横的样子,或许他是真心的,只是自己想多了。如果诚如魏相所言,霍光对大汉是真心的,那自己又何必花这么多的心思绞尽了脑汁呢?可是,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连自己想给自己的岳父封个侯的权力都没有,事无大小都得霍光点头了才算,这又算是哪一门子事呢?
他苦笑了一下,“爱卿做得对。朕刚登基不久,想向您请教一下,应该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呢?”
魏相一听,就来了劲了,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来,“臣听《易》上说:‘天地按自然规律运动,所以太阳与月亮不互相经过,四季没有差错;圣明的君主按事物规律行事,所以赏罚分明,百姓敬服。天地间万物的变化,是由阴、阳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阴阳之分别,是以太阳为起始。有了冬夏四季,便有了八方之风的次序,万物的特性得以形成,各自有各自固定的职守,不能互相侵犯。东方的神叫太吴,驾驭着《震》拿着规掌管春天;南方的神叫炎帝,驾驭着《离》拿着衡掌管夏天;西方的神叫少吴,驾驭着《兑》拿着矩掌管秋天;北方的神叫颛顼,驾驭着《坎》拿着权掌管冬天;中央的神叫黄帝,驾驭着《坤》、《艮》拿着绳子掌管大地。这五个神所掌管的,都有各自的时令。坐在东方卦位上的神不能统治西方,南方卦位上的神不可以治理北方。春天到了,《兑》位上的司秋之神去统治就会闸饥荒,秋天到了《震》位上的司春之神去治理就会华而不实;冬天到了,《离》位上的司夏之神去管理天地之气就会泄露;夏天到了《坎》位上的司冬之神去管理就会下雹子。圣明的君主谨慎地遵从上天的旨意,慎重地爱护百姓,所以才让禀性平和仁义的官员去执掌四时节令之事,按节气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事。君主按天道规律行动止息,顺从阴阳和调之道,那样才会日光月明,刮风下雨都按时令节气,冷热均匀适度。造三方面顺当了,才能免除自然灾害,五谷丰登,丝麻成熟,草木茂盛,鸟兽繁衍;百姓才能免除灾病,衣食丰足。如果能够这样,才会国君尊严,人民喜悦,上下不互相埋怨,政治教化顺利,礼让仁义可以兴盛。刮风下雨不按时令,就会毁坏庄稼;农业毁坏了,人民就会饥寒交迫;人民忍饥挨饿,就会不顾廉耻,这是强盗小偷祸乱产生的根源。愚臣认为阴阳之道是国家大事的根本,是百姓命脉所系,从古以来贤人君子没有不遵从它的。皇帝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认真遵从自然天地法则,并借鉴先贤先圣的经验。希望陛下您能顺应阴阳之道,那可是天下人的大幸啊!”
魏相讲到兴奋之处,唾沫星子四溅。刘病已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末了,才问了一句:“前段时间,京城也下了一场冰雹。一位大行治礼丞告诉朕,这七月天下冰雹,分明是上苍在警示朕,现在阴阳不合。为何阴阳不合?那是因‘一姓擅势之所致也。’朕也想认真遵从自然天地法则,顺应这阴阳之道啊。魏爱卿,你既然精通《易经》,你就给朕开个方子看看,这要如何调和这阴阳?”
魏相一愣,这皇上锲而不舍,三句话离不了大司马,必是也感受到了霍光的强势,朝中尽是霍家的势力,皇上想必也只是挂个名而已。他这是求自己,再托大打马虎眼是不好使的了。臣强君弱,朝中实力派霍府占有绝对的上风,想要一下子就让朝中政局做到阴阳平衡,这事还真的不太好干的,幸好他在来的路上就想好了。皇上掏出了真心,把自己当做心腹,他也就自然没必要再敷衍了。“既然陛下让臣开个方子,那臣就斗胆了。臣早就听说陛下是大有为之英主,只是这朝中局势,阴阳失衡已久,陛下这事不可操之过急。”
刘病已点了点头,“这朕知道,朕问的是你有何应对之策?”
魏相接着往下说道:“臣有一计,虽不能完全医好朝中这阴阳失衡之事,但也可确保事态不再恶化。”
“魏爱卿有何妙计快快请讲!”
“依臣看,这朝中除了大司马的势力之外,还有一无形主宰,那就是舆论。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让人在帛上用朱砂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到鱼肚子里,还让人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结果不明真相的人们就相信了。这就是舆论的作用。陛下立皇后娘娘,用的不就是此招吗?依臣之计策,陛下可再一次依样画葫芦,不过这一次我们不是立皇后,而是给孝武帝立‘庙乐’。”
刘病已道:“你们都是朕的爱卿,朕方才的膳照样叫他们多做了两份。你们就在这里用吧。”
说话间,那两个宫女进来把食盆子里的饭菜端了出来。魏相一向以为皇帝吃饭,必定餐餐山珍海味,看十用一的珍馐佳肴,留神看时,不禁一愣。
原来只是普通的三菜一汤。一个青菜烧豆腐,一个豉汁煎鱼,一个栀子花炒鸡蛋,还有一个南瓜汤。
不过,这皇上说的也没错,栀子花炒蛋清香脆嫩,具有清热养胃,宽肠利气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口臭,牙龈肿痛,大便不畅等病症。就这三菜一汤,还真不如自己与邴吉在酒楼吃得好呢,至少还多了几道荤菜的!于是说道:“陛下,臣已吃过了,不饿。”
“吃过了?那好,我们进隔壁屋子谈吧。戴长乐,你吃你的。”刘病已便拉了魏相的手,走到隔壁的房间分宾主坐下。宫女们便立刻端了一杯茶进来。
“既然吃过饭了,就喝杯茶吧。”刘病已指着案几上的茶说道。
“谢陛下。”魏相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小口。
“你是济阴人?”刘病已问道。济阴在今山东定陶,治所就在定陶。西周时为梁国,汉时将梁国改为济阴国,后改济阴郡,为衮州四郡之一。
魏相点了点头,“臣就是济阴定陶人。”
刘病已微微颔首,直截了当地道:“现朝廷大司农一职空缺,朕把你调了回来,担任这一职务,想听一听你有什么想法。”
魏相复又跪下,道:“臣叩谢陛下隆恩。今后一定尽心尽力,替陛下分忧。”
“快起来吧。不要如此多礼。今儿这就你我君臣二人,我们敞开心扉聊聊天。朕听邴爱卿说你精通《易经》、《孙子兵法》,博学多才,智谋过人,是那高山上打鼓----名声在外啊。你能跟朕聊一聊你那些过去的事、与今后的打算吗?”刘病已用期待的眼神望着魏相。
魏相起来坐下,这才十分谦虚地道:“陛下,那是邴大人在吹捧臣,臣哪有象他们说的那样厉害啊。那高山上打鼓,是不通、不通(扑通、扑通)啊,臣可担当不起。臣只不过早年研究《易经》,偶有心得,曾为郡中的卒史,后被举为贤良,因在对策之中得高第而被孝昭帝任为茂陵县令。一日,一位桑弘羊的门客,冒充御史,住进茂陵传舍,而且态度蛮横,以县丞的迟拜见为由,捆绑县丞。臣疑其有奸,将其收捕立案,查实确系冒充,即按律处以死刑。一时县中震动,治安大定。事后被升为河南太守。一上任即禁奸邪,整顿吏治,直令豪强畏惧、百姓称快。只是,后来因过入狱,直到孝昭帝大婚,大赦天下方才出狱。又有朝廷的诏令让臣去做茂陵县令,后来又迁为扬州刺史。”
“你入狱之事,朕也听说了。本是一件小事,是大司马做得有些过了。”刘病已把话题引到了霍光的身上。
魏相不知道皇上这么一问究竟有何深意,不敢鲁莽,于是不显山露水地答道:“陛下,过去的事,都已经过去了,不提也罢。邴大人多次提醒过臣了,是臣过去办事过于威严,臣定当吸取过去的教训,把自己的威严收敛一些,刚柔相济,方为正道。”
刘病已从魏相的嘴里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由得略显失望,提醒道:“朕可听说大司马因田千秋儿子一事责怪于你,你才有牢狱之灾,你就对大司马一点想法也没有?”
“回陛下的话。要说臣当时一点想法也没有,那是假的。不过,臣后来想通了。那事臣确有过错,该罚。大司马虽对臣罚得重了点,但大司马功在社稷,臣不敢因私而废公!”
这可是刘病已第一次从一个被霍光处罚过的人口中听到的对霍光与别人不一样的评价。刘病已很是惊讶,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听从邴吉的把魏相从外地调回京城来这一步棋是不是走错了。“大司马功在社稷,你不敢因私而废公,此话怎讲?”
魏相叹了一口长长的气,答道:“陛下是没有怎么在孝武帝时代生活过,所以不知道那时百姓的疾苦啊!那时的大汉帝国,经过多年的对外征伐,国力早已衰弱不堪。由于常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到征和年间时,全国户口减半,经济频临崩溃的边缘。民用物品大部分都转换成战时物资,使得耕马和耕牛严重不足,导致马和牛价格昂贵。北方地区,甚至出现了大批百姓饿死的情况。大概孝武帝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了罪已诏。决定采取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以恢复民力和国力。但是,这些制度破坏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在昭帝刚即位时,以桑弘羊、上官桀等人为代表,仍想恢复轮台诏之前那种战时体制,与大司马主张的休养生息的办法产生了对立。我大汉第一次出现了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选择。是大司马在最重要的历史关头,于始元六年期间召开了‘盐铁会议’,对于桑弘羊的政策加以批判,并罢去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将大汉从频临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别的我不说,至少这些年,我还没有怎么看到过有饿死的人了。陛下,你说说,大司马这样的人算不算是有功于社稷的人?虽然,他在有些事情上处理得不是很妥当,但人无完人,臣敬佩他,故不敢因私而废公,在陛下面前说大司马的坏话。”
刘病已听了,很受震动。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又是各有不同的感受。
刘病已想起了霍光在朝会上称要还政于自己时,那老泪纵横的样子,或许他是真心的,只是自己想多了。如果诚如魏相所言,霍光对大汉是真心的,那自己又何必花这么多的心思绞尽了脑汁呢?可是,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连自己想给自己的岳父封个侯的权力都没有,事无大小都得霍光点头了才算,这又算是哪一门子事呢?
他苦笑了一下,“爱卿做得对。朕刚登基不久,想向您请教一下,应该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呢?”
魏相一听,就来了劲了,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来,“臣听《易》上说:‘天地按自然规律运动,所以太阳与月亮不互相经过,四季没有差错;圣明的君主按事物规律行事,所以赏罚分明,百姓敬服。天地间万物的变化,是由阴、阳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阴阳之分别,是以太阳为起始。有了冬夏四季,便有了八方之风的次序,万物的特性得以形成,各自有各自固定的职守,不能互相侵犯。东方的神叫太吴,驾驭着《震》拿着规掌管春天;南方的神叫炎帝,驾驭着《离》拿着衡掌管夏天;西方的神叫少吴,驾驭着《兑》拿着矩掌管秋天;北方的神叫颛顼,驾驭着《坎》拿着权掌管冬天;中央的神叫黄帝,驾驭着《坤》、《艮》拿着绳子掌管大地。这五个神所掌管的,都有各自的时令。坐在东方卦位上的神不能统治西方,南方卦位上的神不可以治理北方。春天到了,《兑》位上的司秋之神去统治就会闸饥荒,秋天到了《震》位上的司春之神去治理就会华而不实;冬天到了,《离》位上的司夏之神去管理天地之气就会泄露;夏天到了《坎》位上的司冬之神去管理就会下雹子。圣明的君主谨慎地遵从上天的旨意,慎重地爱护百姓,所以才让禀性平和仁义的官员去执掌四时节令之事,按节气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事。君主按天道规律行动止息,顺从阴阳和调之道,那样才会日光月明,刮风下雨都按时令节气,冷热均匀适度。造三方面顺当了,才能免除自然灾害,五谷丰登,丝麻成熟,草木茂盛,鸟兽繁衍;百姓才能免除灾病,衣食丰足。如果能够这样,才会国君尊严,人民喜悦,上下不互相埋怨,政治教化顺利,礼让仁义可以兴盛。刮风下雨不按时令,就会毁坏庄稼;农业毁坏了,人民就会饥寒交迫;人民忍饥挨饿,就会不顾廉耻,这是强盗小偷祸乱产生的根源。愚臣认为阴阳之道是国家大事的根本,是百姓命脉所系,从古以来贤人君子没有不遵从它的。皇帝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认真遵从自然天地法则,并借鉴先贤先圣的经验。希望陛下您能顺应阴阳之道,那可是天下人的大幸啊!”
魏相讲到兴奋之处,唾沫星子四溅。刘病已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末了,才问了一句:“前段时间,京城也下了一场冰雹。一位大行治礼丞告诉朕,这七月天下冰雹,分明是上苍在警示朕,现在阴阳不合。为何阴阳不合?那是因‘一姓擅势之所致也。’朕也想认真遵从自然天地法则,顺应这阴阳之道啊。魏爱卿,你既然精通《易经》,你就给朕开个方子看看,这要如何调和这阴阳?”
魏相一愣,这皇上锲而不舍,三句话离不了大司马,必是也感受到了霍光的强势,朝中尽是霍家的势力,皇上想必也只是挂个名而已。他这是求自己,再托大打马虎眼是不好使的了。臣强君弱,朝中实力派霍府占有绝对的上风,想要一下子就让朝中政局做到阴阳平衡,这事还真的不太好干的,幸好他在来的路上就想好了。皇上掏出了真心,把自己当做心腹,他也就自然没必要再敷衍了。“既然陛下让臣开个方子,那臣就斗胆了。臣早就听说陛下是大有为之英主,只是这朝中局势,阴阳失衡已久,陛下这事不可操之过急。”
刘病已点了点头,“这朕知道,朕问的是你有何应对之策?”
魏相接着往下说道:“臣有一计,虽不能完全医好朝中这阴阳失衡之事,但也可确保事态不再恶化。”
“魏爱卿有何妙计快快请讲!”
“依臣看,这朝中除了大司马的势力之外,还有一无形主宰,那就是舆论。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让人在帛上用朱砂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到鱼肚子里,还让人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结果不明真相的人们就相信了。这就是舆论的作用。陛下立皇后娘娘,用的不就是此招吗?依臣之计策,陛下可再一次依样画葫芦,不过这一次我们不是立皇后,而是给孝武帝立‘庙乐’。”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