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3597
成片时长:每集约58分钟
阅读:8026
发表:2019/4/19
36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汉宣大帝》第22-24集
1-3
…
19-21
22-24
25-27
…
34-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031】
刘病已能到他这里来串门说闲话,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他想不明白,这位皇上,究竟想要干什么呢?他想起中午喝酒时与邴吉所谈的,皇上大概不一定是真心生自己的气、责罚自己,难道他是来向自己道歉的吗?但他嘴上还是说道:“臣有罪。臣不该妄议朝政,非礼犯上,更不该把鲁昭公与季平的事生搬硬套到陛下与大司马身上。”
刘病已好像完全洞穿了他的心思一样,笑着说道:“朕看你这一身酒气,是口服心不服啊。你现在一定是在猜测我的来意,一定是在想朕怎么会到你这里来的吧。朕就跟你说实话吧。朕今天来,就是想来见见你,顺便来跟你聊聊天、听听你的想法的。”
原来萧望之在朝堂受辱,是刘病已演出的一场苦肉计。他很赞赏萧望之的骨气,也很喜欢他这种机灵劲。他知道现在自己身边都是霍家的人,他虽然想马上启用他,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得等,等一个好一点的时机。但是,他又害怕萧望之今天受了辱会一时想不开,或者对自己生产误会,所以才决定亲自来化解,顺便也跟他聊一聊,看他到底有些什么本事。
于是,他就派出戴长乐打听到了他的住址及他以往的经历。
萧望之此时已完全明白皇上的意图了,他恭恭敬敬地说:“回陛下的话,臣不敢。陛下有什么话请只管说,罪臣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朕听说你与大司马有些过节,以至于你学富五车却仍守了多年的城门。你能跟朕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刘病已开始跟萧望之拉起了家常。
“回禀陛下,此事说来话长。” 萧望之听皇上要他讲自己与霍光的纠纷一案,便又开始慢慢回忆起那段不愉快的往事来。“那是元凤元年的事了。长史邴吉推荐罪臣与儒生王仲翁等人接受霍光召见。臣一进宫就看到凡是进见大司马的官民都要摘去兵器、露体并搜身,然由两个侍卫挟持着去见大司马。臣不愿受辱,就与侍卫们发生了争执,说:‘你们不要碰我!你们这样做,是污辱天下的莘莘士子。我是来为朝廷效力的,大司马却把我当刺客对待!这样的人,我还见他干什么?’侍卫们一听,大怒,就要将臣推出宫去。大司马在屋子里听得外面的动静,吵吵闹闹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走了出来看个究竟,问道:‘你们推推攘攘的,这是要干嘛?’侍卫人员见大司马亲自出来了,连忙上前行礼,并告了一状道:‘禀大司马,这个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狂得很。进了这儿又不愿意按将军定下的规矩行事。属下正准备把他轰出去。’大司马一听,很是惊讶,命侍卫放了我,问道:‘你是何人?为何不守我的规矩?’臣走到了大司马面前,对他说:‘禀大司马。草民萧望之,乃大汉开国宰相萧何之六世孙,因长史邴吉的推荐前来求见大司马。’大司马又问,‘你既然是长史邴吉的推荐来的,为何又要离去?’臣直言相告道:‘大司马您用功德辅佐幼主,要是能让崇高的教化流传天下,天下的士都会伸长脖子踮起脚,争着要来效力辅佐大司马的。现在来见您的士都要如此对待,恐怕不是周公辅佐成王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接待天下之士的礼节吧?’大司马不语,过了好一阵,才说道:‘你说得好!你不要走了,就留下来等候我的任命吧。’臣信以为真,就留了下来。结果那一次同去的王仲翁等都补为大司马史,三年间,王仲翁更是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而臣仅以射策甲科为郎,被分配看守小苑东门,这一干就是好多年。”
“那你又是怎么进的大鸿胪的?”刘病已问道。
“回禀陛下,若不是邴大人路过小苑东门时认出了臣,怜臣才,这才把臣推荐到大行令部当了个大行治礼丞。” 萧望之说着,说着,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就是这个三百石的大行治礼丞小官,今天早上也被眼前的这个皇上给撸了,他又变成一个看守城门的小兵了。
刘病已这回算是弄明白了,霍光对于不是自己的人无论你有多大的才,只要你不愿为他所用,他是宁愿让你烂掉也不会让你出头的,萧望之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这种人,只要稍施恩惠,必能为自己将来所用。他借着微弱的灯光,打量了一眼萧望之的屋子。
屋子里除一张吃饭的桌子、四条凳子、一张睡觉的床外,要点象样的家具都没有,连一些书简都摆到了床上面,占据了本来就不怎么宽裕的空间。
桌子上还有一碟昨天吃过剩下的咸菜,估计他每天吃的全都是米饭加咸菜吧。唉,这样的日子,自己以前是平民的时候,在杜县乡下过的日子都比他滋润多了。也不知道这些年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略带歉意地道:“朕这一回又把你打发回去看城门了,你就不怪朕?”
“罪臣不敢,那是罪臣自找的。” 萧望之从皇上的语气当中隐约已猜出来他今晚的用意,但仍不敢过多的流露出来。
刘病已微微一笑,示意戴长乐把东西拿来。“把东西拿出来吧。”
戴长乐便从怀里掏出五金来,放在了桌子上。亮澄澄的金子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刘病已这才道:“当大臣的,日子过成这样,这是朕的失职啊。如今,你这大行治礼丞也没有了,这钱你就拿着吧,是朕给你的补偿。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在朝堂之上,公然敢撸大司马的虎须。今天朕若是不处罚你,给你一点教训,你想,就算是大司马能饶你,他的那一帮人会饶你吗?到时候你小命是怎么丢的怕都不知道吧?”
萧望之一听,恍然大悟,原来皇上责罚自己是为了保护自己啊,自己先前都错怪了皇上了。虽然自己四十来岁了,而皇上不过才十八岁,但他还是忍不住在一个孩子面前泪水夺眶而出了。皇帝才刚刚登基,还未行冠礼,却如此的深谋远虑,为了保护自己故意将自己贬职,这是个多么重大的决策呀!
他马上跪地叩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啊!罪臣谢过陛下隆恩。我大汉能有陛下,这是天下苍生之福,是大汉社稷之福!我敢说,将来大汉的盛世是指日可待的。”
“瞧把你高兴的,快起来吧。朕跟你还有话要说哪。”刘病已和颜悦色地看着萧望之说:“朕今天来要跟你说的第二件事啊,可能你听后还会不高兴的。朕知道,你今天就是在借冰雹一事提醒朕,如果朕还继续面对大司马的专权无所作为的话,朕就是第二个鲁昭公。你的话,虽然有理,但却不符合形势。如今朝中,都是霍家的势力,朕若贸然亲政,削减霍家的势力,昌邑王便是朕的前车之鉴啊!所以,朕只能忍,‘忍’字嘛,就是心上插上一把刀。朕也希望你能跟着‘忍’,明日,该看城门就还得去看城门。这,你没意见吧?”
“陛下,您未免太小看臣了。想我萧望之以前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三百石的大行治礼丞小官,要是臣想求官求富贵,又何必要和大司马争闹呢?那个王仲翁,才能远逊于臣,三年之内都升到了大司马史,臣当时若是能管住自己这份傲慢,放下个人的尊严,每天小心翼翼地做事,老老实实听大司马的吩咐,就是位列九卿也未必不可能吧?可是,臣不想那样做,臣不愿吃这份没有人格尊严的饭。为了当今皇上,为了大汉的社稷,臣要和那些贪官污吏斗,和那些权臣斗。臣死且不惧,难道还怕受点委屈吗?臣明日就去看守城门。就是以后啊,皇上您亲政了,您要是信得过臣,就给臣一个县。臣敢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定把这个县治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果臣做不到,不用您说话,臣就自动引咎辞职,挂冠归隐!”
刘病已听他实心实意的说话,感动了。此人的忠心,志向,真是不可低估,这不正是眼下自己求之不得的能臣吗?如果普天下的臣子们都像萧望之这样,何愁大汉的吏治不清,何愁国家不能长治久安?他激动地说,“朕知道,你的忠心朕都知道。朕不会让你的才能就这么埋没的,也不会让你只去治理一个小小的县,不过,这是将来的事。朕听人都说你有一肚子的学问,朕不能让你都在城门口浪费了啊。朕想问问你,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你有何对策?”
萧望之想了一下便答道:“依臣之见,对一个国家的治理,首先在于用人。虞国国君不听百里奚之言,所以国灭。晋献公借道伐虢灭了虞国,俘获百里奚之后,却把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不甘受辱,半路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秦穆公惜才,发现这个逃亡的奴隶后欲用百金赎回,不过后来谋臣仅用五张羊皮就赎回了。穆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秦国正是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起来,为秦国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重用射杀自己的管仲为相,终于成就一代霸业。所以,一个国家的兴旺,归根结底还是选用了贤能。”
刘病已一听,点了点头。此人之所见与众不同,果然有些本事。“朕也认同你的观点。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朕又要如何才能发现并选用这些人才呢?”
萧望之道:“陛下可以多多倾听民间的呼声,有贤能的人声名定然不会隐藏。朝廷当中,则可以根据其上书的内容,判断上书人水平的高低,并从中发现要找的人才。”
刘病已想了一下,又深以为然,接着问道:“那依你之见,朝中诸臣当中,赵充国如何?”
“赵将军为人有勇有谋,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孝武帝时,曾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陷入重重包围,但却能率七百壮士全身而退,可见能力不一般。后来他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军中之事陛下皆可问计于他。” 萧望之掐着手指头,一个个点来,此时的情形颇有得他先祖萧何之遗风。
“嗯,那车骑将军张安世又如何?”刘病已想知道他对张安世的看法。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他以前对张安世的看法本来还行的,可自从听了张美姣那一说之后,就对他印象全变了,变得他自己也不愿意相信的那一种了,所以想从别人的口中听一听他们眼中的张安世是个什么样子的。
“车骑将军嘛,家里还开了印染坊,很富有的,此人为官廉洁。生性谨慎,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掌管京师军队多年,势力不可小觑。不过,此人与大司马配合多年,如不能为陛下所用,请除之。” 萧望之也不知道皇上与张安世是什么关系,真的是有啥就说啥。
不过,他这话还真的说到了刘病已的心坎上了。这个张安世,以前就一直看自己不顺眼的,他一定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来还会当上皇上的。他手握京师重兵,又与霍光搭档多年,万一有一天自己与霍光最终翻了脸,他必然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的。看来有机会一定要先将他撸掉,换上自己信得过的人才行。看来这萧望之还真的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
刘病已好像完全洞穿了他的心思一样,笑着说道:“朕看你这一身酒气,是口服心不服啊。你现在一定是在猜测我的来意,一定是在想朕怎么会到你这里来的吧。朕就跟你说实话吧。朕今天来,就是想来见见你,顺便来跟你聊聊天、听听你的想法的。”
原来萧望之在朝堂受辱,是刘病已演出的一场苦肉计。他很赞赏萧望之的骨气,也很喜欢他这种机灵劲。他知道现在自己身边都是霍家的人,他虽然想马上启用他,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得等,等一个好一点的时机。但是,他又害怕萧望之今天受了辱会一时想不开,或者对自己生产误会,所以才决定亲自来化解,顺便也跟他聊一聊,看他到底有些什么本事。
于是,他就派出戴长乐打听到了他的住址及他以往的经历。
萧望之此时已完全明白皇上的意图了,他恭恭敬敬地说:“回陛下的话,臣不敢。陛下有什么话请只管说,罪臣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朕听说你与大司马有些过节,以至于你学富五车却仍守了多年的城门。你能跟朕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刘病已开始跟萧望之拉起了家常。
“回禀陛下,此事说来话长。” 萧望之听皇上要他讲自己与霍光的纠纷一案,便又开始慢慢回忆起那段不愉快的往事来。“那是元凤元年的事了。长史邴吉推荐罪臣与儒生王仲翁等人接受霍光召见。臣一进宫就看到凡是进见大司马的官民都要摘去兵器、露体并搜身,然由两个侍卫挟持着去见大司马。臣不愿受辱,就与侍卫们发生了争执,说:‘你们不要碰我!你们这样做,是污辱天下的莘莘士子。我是来为朝廷效力的,大司马却把我当刺客对待!这样的人,我还见他干什么?’侍卫们一听,大怒,就要将臣推出宫去。大司马在屋子里听得外面的动静,吵吵闹闹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走了出来看个究竟,问道:‘你们推推攘攘的,这是要干嘛?’侍卫人员见大司马亲自出来了,连忙上前行礼,并告了一状道:‘禀大司马,这个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狂得很。进了这儿又不愿意按将军定下的规矩行事。属下正准备把他轰出去。’大司马一听,很是惊讶,命侍卫放了我,问道:‘你是何人?为何不守我的规矩?’臣走到了大司马面前,对他说:‘禀大司马。草民萧望之,乃大汉开国宰相萧何之六世孙,因长史邴吉的推荐前来求见大司马。’大司马又问,‘你既然是长史邴吉的推荐来的,为何又要离去?’臣直言相告道:‘大司马您用功德辅佐幼主,要是能让崇高的教化流传天下,天下的士都会伸长脖子踮起脚,争着要来效力辅佐大司马的。现在来见您的士都要如此对待,恐怕不是周公辅佐成王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接待天下之士的礼节吧?’大司马不语,过了好一阵,才说道:‘你说得好!你不要走了,就留下来等候我的任命吧。’臣信以为真,就留了下来。结果那一次同去的王仲翁等都补为大司马史,三年间,王仲翁更是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而臣仅以射策甲科为郎,被分配看守小苑东门,这一干就是好多年。”
“那你又是怎么进的大鸿胪的?”刘病已问道。
“回禀陛下,若不是邴大人路过小苑东门时认出了臣,怜臣才,这才把臣推荐到大行令部当了个大行治礼丞。” 萧望之说着,说着,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就是这个三百石的大行治礼丞小官,今天早上也被眼前的这个皇上给撸了,他又变成一个看守城门的小兵了。
刘病已这回算是弄明白了,霍光对于不是自己的人无论你有多大的才,只要你不愿为他所用,他是宁愿让你烂掉也不会让你出头的,萧望之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这种人,只要稍施恩惠,必能为自己将来所用。他借着微弱的灯光,打量了一眼萧望之的屋子。
屋子里除一张吃饭的桌子、四条凳子、一张睡觉的床外,要点象样的家具都没有,连一些书简都摆到了床上面,占据了本来就不怎么宽裕的空间。
桌子上还有一碟昨天吃过剩下的咸菜,估计他每天吃的全都是米饭加咸菜吧。唉,这样的日子,自己以前是平民的时候,在杜县乡下过的日子都比他滋润多了。也不知道这些年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略带歉意地道:“朕这一回又把你打发回去看城门了,你就不怪朕?”
“罪臣不敢,那是罪臣自找的。” 萧望之从皇上的语气当中隐约已猜出来他今晚的用意,但仍不敢过多的流露出来。
刘病已微微一笑,示意戴长乐把东西拿来。“把东西拿出来吧。”
戴长乐便从怀里掏出五金来,放在了桌子上。亮澄澄的金子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刘病已这才道:“当大臣的,日子过成这样,这是朕的失职啊。如今,你这大行治礼丞也没有了,这钱你就拿着吧,是朕给你的补偿。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在朝堂之上,公然敢撸大司马的虎须。今天朕若是不处罚你,给你一点教训,你想,就算是大司马能饶你,他的那一帮人会饶你吗?到时候你小命是怎么丢的怕都不知道吧?”
萧望之一听,恍然大悟,原来皇上责罚自己是为了保护自己啊,自己先前都错怪了皇上了。虽然自己四十来岁了,而皇上不过才十八岁,但他还是忍不住在一个孩子面前泪水夺眶而出了。皇帝才刚刚登基,还未行冠礼,却如此的深谋远虑,为了保护自己故意将自己贬职,这是个多么重大的决策呀!
他马上跪地叩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啊!罪臣谢过陛下隆恩。我大汉能有陛下,这是天下苍生之福,是大汉社稷之福!我敢说,将来大汉的盛世是指日可待的。”
“瞧把你高兴的,快起来吧。朕跟你还有话要说哪。”刘病已和颜悦色地看着萧望之说:“朕今天来要跟你说的第二件事啊,可能你听后还会不高兴的。朕知道,你今天就是在借冰雹一事提醒朕,如果朕还继续面对大司马的专权无所作为的话,朕就是第二个鲁昭公。你的话,虽然有理,但却不符合形势。如今朝中,都是霍家的势力,朕若贸然亲政,削减霍家的势力,昌邑王便是朕的前车之鉴啊!所以,朕只能忍,‘忍’字嘛,就是心上插上一把刀。朕也希望你能跟着‘忍’,明日,该看城门就还得去看城门。这,你没意见吧?”
“陛下,您未免太小看臣了。想我萧望之以前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三百石的大行治礼丞小官,要是臣想求官求富贵,又何必要和大司马争闹呢?那个王仲翁,才能远逊于臣,三年之内都升到了大司马史,臣当时若是能管住自己这份傲慢,放下个人的尊严,每天小心翼翼地做事,老老实实听大司马的吩咐,就是位列九卿也未必不可能吧?可是,臣不想那样做,臣不愿吃这份没有人格尊严的饭。为了当今皇上,为了大汉的社稷,臣要和那些贪官污吏斗,和那些权臣斗。臣死且不惧,难道还怕受点委屈吗?臣明日就去看守城门。就是以后啊,皇上您亲政了,您要是信得过臣,就给臣一个县。臣敢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定把这个县治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果臣做不到,不用您说话,臣就自动引咎辞职,挂冠归隐!”
刘病已听他实心实意的说话,感动了。此人的忠心,志向,真是不可低估,这不正是眼下自己求之不得的能臣吗?如果普天下的臣子们都像萧望之这样,何愁大汉的吏治不清,何愁国家不能长治久安?他激动地说,“朕知道,你的忠心朕都知道。朕不会让你的才能就这么埋没的,也不会让你只去治理一个小小的县,不过,这是将来的事。朕听人都说你有一肚子的学问,朕不能让你都在城门口浪费了啊。朕想问问你,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你有何对策?”
萧望之想了一下便答道:“依臣之见,对一个国家的治理,首先在于用人。虞国国君不听百里奚之言,所以国灭。晋献公借道伐虢灭了虞国,俘获百里奚之后,却把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不甘受辱,半路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秦穆公惜才,发现这个逃亡的奴隶后欲用百金赎回,不过后来谋臣仅用五张羊皮就赎回了。穆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秦国正是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起来,为秦国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重用射杀自己的管仲为相,终于成就一代霸业。所以,一个国家的兴旺,归根结底还是选用了贤能。”
刘病已一听,点了点头。此人之所见与众不同,果然有些本事。“朕也认同你的观点。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朕又要如何才能发现并选用这些人才呢?”
萧望之道:“陛下可以多多倾听民间的呼声,有贤能的人声名定然不会隐藏。朝廷当中,则可以根据其上书的内容,判断上书人水平的高低,并从中发现要找的人才。”
刘病已想了一下,又深以为然,接着问道:“那依你之见,朝中诸臣当中,赵充国如何?”
“赵将军为人有勇有谋,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孝武帝时,曾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陷入重重包围,但却能率七百壮士全身而退,可见能力不一般。后来他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军中之事陛下皆可问计于他。” 萧望之掐着手指头,一个个点来,此时的情形颇有得他先祖萧何之遗风。
“嗯,那车骑将军张安世又如何?”刘病已想知道他对张安世的看法。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他以前对张安世的看法本来还行的,可自从听了张美姣那一说之后,就对他印象全变了,变得他自己也不愿意相信的那一种了,所以想从别人的口中听一听他们眼中的张安世是个什么样子的。
“车骑将军嘛,家里还开了印染坊,很富有的,此人为官廉洁。生性谨慎,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掌管京师军队多年,势力不可小觑。不过,此人与大司马配合多年,如不能为陛下所用,请除之。” 萧望之也不知道皇上与张安世是什么关系,真的是有啥就说啥。
不过,他这话还真的说到了刘病已的心坎上了。这个张安世,以前就一直看自己不顺眼的,他一定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来还会当上皇上的。他手握京师重兵,又与霍光搭档多年,万一有一天自己与霍光最终翻了脸,他必然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的。看来有机会一定要先将他撸掉,换上自己信得过的人才行。看来这萧望之还真的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