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7251
成片时长:约91分钟
阅读:4333
发表:2023/4/23 修改:2023/9/16
主旋律,爱情
电影剧本
望夫崖下的女人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1.外景 日
江南某地,群山连绵,白云环绕群山。远处,一座像女神雕像的山峰在云雾中由远渐近。
(画外音):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新婚不久,丈夫被征去前方作战,妻子在家孝敬父母,每年在丈夫离家的日子,她都要爬上高高的山崖,遥望远方,希望看到丈夫回家的身影。年复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日,都没有放弃希望,手持拐杖,艰难的爬上山崖,盼望丈夫归来,怀着希望离开人间。这事感动了上帝,上帝将这座山崖塑造成女人的化身,显示女人的坚强、忠贞。
由此这座山崖被人们称为“望夫崖”。
画外音中:
镜头1:一位青年妇女站在山崖上,眺望远方。
镜头2:一位中午妇女站在山崖上,眺望远方。
镜头3:一位老年妇女手持拐棍,站在山崖上,眺望远方。(定格)
推出片名及演职员表。
2.望夫崖下 日 外
一场暴雨,望夫崖下的小河水涨,淹没低洼处的农田。
过云雨来得快,去的也快,一会儿,雨过天晴,河水开始消退,村里几个年轻人手拿鱼罩,身背笆篓,争先下田捉鱼。
妙龄姑娘余芳也来凑热闹,身背大背篼,手提木桶,来到农田低畦的流水处,将背篼放在流水下面,接顺水鱼儿。
一会儿,余芳将背篼提起,见有两条小鱼:嘿,自投罗网,别怪本姑娘手下无情。
余芳伸手抓起小鱼,放入木桶内,提起木桶在田里装上半桶水,放在田埂上。看见小鱼儿在水桶里游动,笑一笑,又将背篼放到流水处。
夏冬站在水田里,弯着腰,全神贯注盯着水面,见前面有一小团浑水冒起,箭步向前,用鱼罩罩住浑水处,伸手往鱼罩里来回摸,很快就抓起一条巴掌大的鱼。
夏冬趁着余芳提起背篼,便将鱼儿扔进余芳的背篼:芳妹,接住。
余芳:(冲着夏冬一笑)哎呀,好大一条鱼。
李祥见状:哎呀,冬子的鱼儿钻到妹妹的桶里了。
余芳抓起土块,扔向李祥:李祥,你真坏。
李祥:我的鱼儿你要不要呀?
余芳:不稀罕。
众小伙:(起哄)芳妹,喜欢你的人多,你要择优哟。
余芳:做梦吧。
李祥做个鬼脸:哟,看来只有干瞪眼哦。
大伙一阵哄笑。
这时,夏敬之手提皮箱回家,看见冬子在田里抓鱼。
夏敬之:(吼道)冬子。
夏冬抬头:(大声喊)爸,你回来啦。
夏敬之:回家去。
3.夏家堂屋 日 内
父亲、母亲、夏冬三人坐下吃饭。
夏冬把一杯白酒,递给父亲:爸,你慢喝,妈妈煮的鱼真香,你多吃点。
父亲接过酒杯,夹起一小块鱼,吃下:好吃,你妈的手艺还可以。
母亲:(埋怨)我的手艺再好,你也不经常回家呀!
父亲:我也想,可能吗?
夏冬:爸,你在部队,可要注意身体。
父亲:冬子,十八岁了吧?
夏冬:刚满。
父亲:男儿十八当自强,可不能老是放牛呀、捉鱼呀,有啥出息。
夏冬:这年头,啥叫出息?
父亲:常言道,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诚,现在国难当头,保家卫国,这就是当代青年的出息。
母亲:啥,老头子,你真会想,把冬儿带走,我咋办?那我随军。
父亲:前方打仗,那会允许带家属,亏你想得出。
母亲:这些年,我留在家照料父母,现在两位老人都走了,我尽到了当儿媳的责任。
父亲:可眼下,国家正需要人,冬儿应该上前线。
母亲:我不同意。
父亲提高嗓门:这个家,我做主。
母亲:你做主,为父母养老送终,你尽力了吗?抚养冬儿,你费心了吗?
夏冬:爸,我不离开妈!
父亲:糊涂,一个男子汉,不光要孝敬父母,更要报效祖国。
夏冬:(质问)那妈咋办?
父亲:有手有脚,还会饿死?
母亲:(叹气)唉,老头子,我犟不赢你,要走,那就给冬儿娶亲后再走,让儿媳陪伴我。
父亲:(迟疑片刻)这想法,可以理解。你想想,谁家闺女会愿意呀?
母亲:依我看,老余家那闺女不错,与冬儿同年,他俩从小就要好。
夏冬:妈,我跟余芳,只是喜欢对方,没那个意思。
父亲:冬儿,你认为她可以,就把她娶过来吧。
夏冬:爸,我是上前线,又不是外出做生意,不能连累他人。
父亲:当兵也得成家呀,你忍心让母亲孤身一人在家吗?
夏冬:这……人家愿不愿意,还很难说。
父亲:就这样,赶快托人去提亲,三五天就成亲。
夏冬:三五天,你这是强人所难,包办婚姻吗?
父亲:(高声)这事儿,听我的,你说包办,那就得父母包办。
母亲:(质疑)来得慌,去得忙,她又不是非冬儿不嫁,这么急,会接受吗?
父亲:只要她爱冬子,就会接受!
4.夏冬卧室 夜 内
余芳头顶大红盖头布,静静地坐在床沿上。
冬子进来,把门关上,来到床前,左右观看,轻轻揭开盖头布:芳妹。
余芳抬头:冬哥。
夏冬把余芳搂在怀里:结婚后,我就要去部队,你愿意吗?
余芳:我等你回来。
夏冬:你真好。
夏冬抱着余芳亲吻,二人轻轻地倒在床上。
5.山间小路 日 外
父亲手提皮箱,走在前面,母亲默默地跟在后面。
夏冬身背挎包,拉着余芳的手,慢慢地走在母亲后面。
余芳:(依依难舍)冬哥,你放心去吧,我会照料好妈妈,抗战胜利了,可要早点回来呵。
夏冬:行,只要抗战胜利了,我就请假回来。
余芳:你说话可得算数?
夏冬:我要是说话不算数,天打雷劈!
余芳赶忙伸手去捂着夏冬的嘴:别说不吉利的话。
父亲转身:别送了,我们还得赶路。
母亲呆呆的盯着丈夫:老头子,抗战胜利了,一定要把冬儿带回来哟。
父亲:放心吧,老子命大,抗战一胜利,就和儿子一起回来。
夏冬:芳妹,别送了。
夏冬:妈,余芳在家陪你,我放心。
余芳:爸,冬哥,我会对妈妈好,你俩放心吧。
父亲点头笑了:我相信,你会是一位好儿媳。
夏冬:别送了,妈妈、芳妹,回吧!
母亲:冬儿,在部队,多关心你爸。
夏冬点头,表示回答。
余芳:(饱含热泪)爸爸、冬哥,你俩慢走,路上多保重。
父亲大步向前走。
夏冬每走几步,又回头。
余芳:(泪流满面,大声呼喊)冬哥。
夏冬放下皮箱,奔向余芳。
二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泪眼相对,依依不舍。
此时歌声起:(女声独唱)《妹送哥哥上前线》
哥哥你上前线,
小妹妹我不能留,
没有国呀,哪有家,
国难更要尽忠心。
哥哥呀,
抗日前线多杀敌,
好男儿立志当英雄,
盼望你,把军功章寄回家,
哥哥你上前线,
妹十里相送泪长流。
一步一句知心话,
妹的话儿要记心头。
哥哥呀,
抗战胜利早回家,
人生难得是欢聚,
千万呀,莫让妹妹等白头。
歌声中,夏冬回头张望,挥手告别。
余芳扶着母亲站在原地,目送父子俩远去,直到看不见他俩的身影,才转身回家。
6.余芳卧室 中午 内
一声婴儿的哭叫声,接生婆:恭喜恭喜,是个带欛的!夏家的接班人哟。
夏母:菩萨保佑,夏家后继有人哟。
余芳起身看看婴儿:妈,看你高兴的。
夏母:添丁进口,当然高兴。
余芳:妈,你给起个名吧。
夏母:唉,父子俩都不在家,取个啥名呢?(想一想)余芳,你看,天上起云了,快下雨了,就叫夏云吧。
余芳:好,就叫夏云。
7.抗日前线某高地 日 外
炮声隆隆,火光冲天。
国军某部排长夏冬隐藏在制高点,观察日军动向,战士们俯卧在战壕里隐蔽,在敌人的一阵炮击之后,夏冬吩咐:各就各位,等鬼子走近了再打。
战士们抬起头,子弹上膛,瞄准前面的敌人,等待命令。
鬼子成群涌上来。
夏冬:准备好手榴弹,先瞄准前面的鬼子,不准放空枪。等鬼子走到30米以内,再用手榴弹。
战士们纷纷取下手榴弹保险盖,将手榴弹摆放在身前。
前面的鬼子涌上来,越来越近。
夏冬:(命令)打,狠狠地打。
机枪、步机同时射向敌人,前面的鬼子倒下了,后面的鬼子又涌上来。
战士们沉着射击,这时,刘班长受伤了。
夏冬:(大喊)卫生员,快,抢救刘班长。
卫生员快步来到刘班长身旁。
夏冬见鬼子越来越近,40米、30米:快,用手榴弹,把鬼子炸回去。
战士们急忙放下枪,拿起手榴弹,向鬼子扔去,剧烈的爆炸声,火光冲天,鬼子被迫退下山坡。
连长来到夏冬身前:打得好,打退鬼子三次进攻。离上级给我们的阻击时间,还有20分钟。营长指示我们,完成任务后,尽量延长阻击时间,为部队转移赢得更多时间。
夏冬敬礼:坚决完成任务,连长,可这些伤员……
连长:我马上安排。
一会儿,担架队去抬刘班长。
江南某地,群山连绵,白云环绕群山。远处,一座像女神雕像的山峰在云雾中由远渐近。
(画外音):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新婚不久,丈夫被征去前方作战,妻子在家孝敬父母,每年在丈夫离家的日子,她都要爬上高高的山崖,遥望远方,希望看到丈夫回家的身影。年复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日,都没有放弃希望,手持拐杖,艰难的爬上山崖,盼望丈夫归来,怀着希望离开人间。这事感动了上帝,上帝将这座山崖塑造成女人的化身,显示女人的坚强、忠贞。
由此这座山崖被人们称为“望夫崖”。
画外音中:
镜头1:一位青年妇女站在山崖上,眺望远方。
镜头2:一位中午妇女站在山崖上,眺望远方。
镜头3:一位老年妇女手持拐棍,站在山崖上,眺望远方。(定格)
推出片名及演职员表。
2.望夫崖下 日 外
一场暴雨,望夫崖下的小河水涨,淹没低洼处的农田。
过云雨来得快,去的也快,一会儿,雨过天晴,河水开始消退,村里几个年轻人手拿鱼罩,身背笆篓,争先下田捉鱼。
妙龄姑娘余芳也来凑热闹,身背大背篼,手提木桶,来到农田低畦的流水处,将背篼放在流水下面,接顺水鱼儿。
一会儿,余芳将背篼提起,见有两条小鱼:嘿,自投罗网,别怪本姑娘手下无情。
余芳伸手抓起小鱼,放入木桶内,提起木桶在田里装上半桶水,放在田埂上。看见小鱼儿在水桶里游动,笑一笑,又将背篼放到流水处。
夏冬站在水田里,弯着腰,全神贯注盯着水面,见前面有一小团浑水冒起,箭步向前,用鱼罩罩住浑水处,伸手往鱼罩里来回摸,很快就抓起一条巴掌大的鱼。
夏冬趁着余芳提起背篼,便将鱼儿扔进余芳的背篼:芳妹,接住。
余芳:(冲着夏冬一笑)哎呀,好大一条鱼。
李祥见状:哎呀,冬子的鱼儿钻到妹妹的桶里了。
余芳抓起土块,扔向李祥:李祥,你真坏。
李祥:我的鱼儿你要不要呀?
余芳:不稀罕。
众小伙:(起哄)芳妹,喜欢你的人多,你要择优哟。
余芳:做梦吧。
李祥做个鬼脸:哟,看来只有干瞪眼哦。
大伙一阵哄笑。
这时,夏敬之手提皮箱回家,看见冬子在田里抓鱼。
夏敬之:(吼道)冬子。
夏冬抬头:(大声喊)爸,你回来啦。
夏敬之:回家去。
3.夏家堂屋 日 内
父亲、母亲、夏冬三人坐下吃饭。
夏冬把一杯白酒,递给父亲:爸,你慢喝,妈妈煮的鱼真香,你多吃点。
父亲接过酒杯,夹起一小块鱼,吃下:好吃,你妈的手艺还可以。
母亲:(埋怨)我的手艺再好,你也不经常回家呀!
父亲:我也想,可能吗?
夏冬:爸,你在部队,可要注意身体。
父亲:冬子,十八岁了吧?
夏冬:刚满。
父亲:男儿十八当自强,可不能老是放牛呀、捉鱼呀,有啥出息。
夏冬:这年头,啥叫出息?
父亲:常言道,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诚,现在国难当头,保家卫国,这就是当代青年的出息。
母亲:啥,老头子,你真会想,把冬儿带走,我咋办?那我随军。
父亲:前方打仗,那会允许带家属,亏你想得出。
母亲:这些年,我留在家照料父母,现在两位老人都走了,我尽到了当儿媳的责任。
父亲:可眼下,国家正需要人,冬儿应该上前线。
母亲:我不同意。
父亲提高嗓门:这个家,我做主。
母亲:你做主,为父母养老送终,你尽力了吗?抚养冬儿,你费心了吗?
夏冬:爸,我不离开妈!
父亲:糊涂,一个男子汉,不光要孝敬父母,更要报效祖国。
夏冬:(质问)那妈咋办?
父亲:有手有脚,还会饿死?
母亲:(叹气)唉,老头子,我犟不赢你,要走,那就给冬儿娶亲后再走,让儿媳陪伴我。
父亲:(迟疑片刻)这想法,可以理解。你想想,谁家闺女会愿意呀?
母亲:依我看,老余家那闺女不错,与冬儿同年,他俩从小就要好。
夏冬:妈,我跟余芳,只是喜欢对方,没那个意思。
父亲:冬儿,你认为她可以,就把她娶过来吧。
夏冬:爸,我是上前线,又不是外出做生意,不能连累他人。
父亲:当兵也得成家呀,你忍心让母亲孤身一人在家吗?
夏冬:这……人家愿不愿意,还很难说。
父亲:就这样,赶快托人去提亲,三五天就成亲。
夏冬:三五天,你这是强人所难,包办婚姻吗?
父亲:(高声)这事儿,听我的,你说包办,那就得父母包办。
母亲:(质疑)来得慌,去得忙,她又不是非冬儿不嫁,这么急,会接受吗?
父亲:只要她爱冬子,就会接受!
4.夏冬卧室 夜 内
余芳头顶大红盖头布,静静地坐在床沿上。
冬子进来,把门关上,来到床前,左右观看,轻轻揭开盖头布:芳妹。
余芳抬头:冬哥。
夏冬把余芳搂在怀里:结婚后,我就要去部队,你愿意吗?
余芳:我等你回来。
夏冬:你真好。
夏冬抱着余芳亲吻,二人轻轻地倒在床上。
5.山间小路 日 外
父亲手提皮箱,走在前面,母亲默默地跟在后面。
夏冬身背挎包,拉着余芳的手,慢慢地走在母亲后面。
余芳:(依依难舍)冬哥,你放心去吧,我会照料好妈妈,抗战胜利了,可要早点回来呵。
夏冬:行,只要抗战胜利了,我就请假回来。
余芳:你说话可得算数?
夏冬:我要是说话不算数,天打雷劈!
余芳赶忙伸手去捂着夏冬的嘴:别说不吉利的话。
父亲转身:别送了,我们还得赶路。
母亲呆呆的盯着丈夫:老头子,抗战胜利了,一定要把冬儿带回来哟。
父亲:放心吧,老子命大,抗战一胜利,就和儿子一起回来。
夏冬:芳妹,别送了。
夏冬:妈,余芳在家陪你,我放心。
余芳:爸,冬哥,我会对妈妈好,你俩放心吧。
父亲点头笑了:我相信,你会是一位好儿媳。
夏冬:别送了,妈妈、芳妹,回吧!
母亲:冬儿,在部队,多关心你爸。
夏冬点头,表示回答。
余芳:(饱含热泪)爸爸、冬哥,你俩慢走,路上多保重。
父亲大步向前走。
夏冬每走几步,又回头。
余芳:(泪流满面,大声呼喊)冬哥。
夏冬放下皮箱,奔向余芳。
二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泪眼相对,依依不舍。
此时歌声起:(女声独唱)《妹送哥哥上前线》
哥哥你上前线,
小妹妹我不能留,
没有国呀,哪有家,
国难更要尽忠心。
哥哥呀,
抗日前线多杀敌,
好男儿立志当英雄,
盼望你,把军功章寄回家,
哥哥你上前线,
妹十里相送泪长流。
一步一句知心话,
妹的话儿要记心头。
哥哥呀,
抗战胜利早回家,
人生难得是欢聚,
千万呀,莫让妹妹等白头。
歌声中,夏冬回头张望,挥手告别。
余芳扶着母亲站在原地,目送父子俩远去,直到看不见他俩的身影,才转身回家。
6.余芳卧室 中午 内
一声婴儿的哭叫声,接生婆:恭喜恭喜,是个带欛的!夏家的接班人哟。
夏母:菩萨保佑,夏家后继有人哟。
余芳起身看看婴儿:妈,看你高兴的。
夏母:添丁进口,当然高兴。
余芳:妈,你给起个名吧。
夏母:唉,父子俩都不在家,取个啥名呢?(想一想)余芳,你看,天上起云了,快下雨了,就叫夏云吧。
余芳:好,就叫夏云。
7.抗日前线某高地 日 外
炮声隆隆,火光冲天。
国军某部排长夏冬隐藏在制高点,观察日军动向,战士们俯卧在战壕里隐蔽,在敌人的一阵炮击之后,夏冬吩咐:各就各位,等鬼子走近了再打。
战士们抬起头,子弹上膛,瞄准前面的敌人,等待命令。
鬼子成群涌上来。
夏冬:准备好手榴弹,先瞄准前面的鬼子,不准放空枪。等鬼子走到30米以内,再用手榴弹。
战士们纷纷取下手榴弹保险盖,将手榴弹摆放在身前。
前面的鬼子涌上来,越来越近。
夏冬:(命令)打,狠狠地打。
机枪、步机同时射向敌人,前面的鬼子倒下了,后面的鬼子又涌上来。
战士们沉着射击,这时,刘班长受伤了。
夏冬:(大喊)卫生员,快,抢救刘班长。
卫生员快步来到刘班长身旁。
夏冬见鬼子越来越近,40米、30米:快,用手榴弹,把鬼子炸回去。
战士们急忙放下枪,拿起手榴弹,向鬼子扔去,剧烈的爆炸声,火光冲天,鬼子被迫退下山坡。
连长来到夏冬身前:打得好,打退鬼子三次进攻。离上级给我们的阻击时间,还有20分钟。营长指示我们,完成任务后,尽量延长阻击时间,为部队转移赢得更多时间。
夏冬敬礼:坚决完成任务,连长,可这些伤员……
连长:我马上安排。
一会儿,担架队去抬刘班长。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