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647
阅读:8968
发表:2016/5/26
其他作品
雨剪黄芽露香馥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一、专题片名称
《雨剪黄芽露香馥》
二、主题定位
以明前甘露的独特性映射到川蜀茶文化以及四川人的生活态度。
三、片场设置
20分钟(依据最终剧情要求和解说词而定)
四、整体定位
甘露(小方向):在梵语是“念祖”之意;二说是茶汤似甘露。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蒙顶甘露特点:紧凑多银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外形美观,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
汤色: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浓郁回甜。 嫩绿色润,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叶底匀整,嫩绿鲜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尺颊留香。
川茶(大方向):四川是茶的故乡,从驰名全国的东坡故里的眉山毛峰,到川人人见人爱的峨眉山有机茶,再到大熊猫故乡的北川花茶,再到蒙顶山的甘露茶,正因四川产茶,所以四川人大多对茶自幼钟情。
川人的生活态度(核心思想):以明前甘露的角度,投射四川人对茶的见解和领悟,以及茶影响了四川人的生活态度,川人川茶密不可分的联系。
五、内容定位
1.走进蒙顶山,拍摄整片茶园,三棵贡茶(古代进贡给皇帝的御用茶树),深入了解明前甘露的特性与典故,茶道特色,制作工艺,茶文化节日,历史积淀。
2.进入成都老茶馆,茶艺表演中,变脸吐火,
老茶馆到新茶府对于人们生活作用的改变,长短茶嘴杂耍,老茶客喝茶的态度。老茶客们以茶谈商谈政。现代茶道,交友看书。采访老茶客,专家。
形式定位
写意,写实相结合。
六、专题定位
明前甘露对川茶的影响,在川茶中占据的位置,相对于其他茶而言的特色,用途,益处。川茶对川人的生活态度的影响,闲散舒适,懂得沉淀的文化氛围。
七、受众定位
四川本地人以及对川茶感兴趣的民众。
八、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要求
1.画面:清新柔美,节奏准确,舒缓,有美感。
2.背景音乐:古筝配乐,二胡配乐。
3.色调:暖色调为主,冷色调为辅。
4.风格:诗情画意,共现风格,纪实风格。
九、拍摄区域
雅安蒙顶山,成都老茶馆,新派茶楼,茶道艺术馆。
十、拟采访情况
——提问问题:
1.在世界众多名茶中为什么要选择川茶?
2.在收藏川茶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特别难忘或者觉得有趣的事呢?
3.你认为明前甘露与其他川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4.收藏川茶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十一、准备工作
前期:采集原始素材、资料素材,制作分镜头。
中期:联系拍摄中所涉及的单位,专家,需要提前沟通,方便之后的拍摄,制作分镜头。
后期:拍摄具体镜头的内容。
十二、后期制作
简谈:采用叙事性剪辑和表现性剪辑相结合的方法去剪辑,先审看素材,再段落剪辑,再初剪,精剪,最后加少量特效,添加解说词,最后配乐,完成字幕。
十三、分镜头脚本
镜号时间画面内容景别,摄法和镜头变化解说词旁白音乐及音响
110s一片茶叶落在茶碗中,荡起涟漪特写,平拍,固定平缓的古筝声
25s山泉流淌,隐约可见几片茶叶随着水波晃动特写,俯拍,固定柴米油盐酱醋茶
311s清晨时分的蒙顶山远景,俯拍,摇镜头琴棋书画诗酒茶悠扬的二胡声
44s碧翠的茶田全景,俯拍,固定茶叶在成长过程中同上
54s茶树的嫩芽特写,仰拍,固定吸收了天地之精华同上
67s开水注入茶杯,茶叶翻滚特写,平拍,固定在浸泡过程中同上
75s陶土制成茶壶,茶嘴中冒着热气特写,平拍,固定吐出香,咸,涩之芬芳同上
83s两个人坐在茶桌上看书喝茶中景,平拍,固定令人神清气爽同上
94s揉搓茶叶近景,俯拍,推镜头四川是茶的故乡同上
105s晾晒中的茶叶近景,俯拍,固定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114s已经采过茶叶的茶枝特写,俯拍,固定茶,起于神农同期声
124s炒茶过程近景,俯拍,固定兴于唐朝,始于宋代平缓的古筝声
133s摇动刚刚揉搓完成的茶叶近景,平拍,固定中国茶文化同上
146s朱红色的寺门缓缓被打开全景,仰拍,固定集中国佛,儒,道三派思想之精髓同上
153s燃起佛香远景,平拍,摇镜头天、地、人一体同上
165s绿幽幽的茶叶特写,仰拍,固定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同上
173s铭刻着“蒙顶皇茶”的标志性建筑全景,仰拍,固定早在西汉时期同上
1811s郁郁葱葱的茶树近景,俯拍,固定蒙顶山上曾有七株“仙茶”同上
194s一株绑满福带的茶树王近景,仰拍,摇镜头这是仅存的一株同上
206s同样挂满福带的残枝近景,仰拍,摇镜头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变迁同上
213s燃烧的炭火特写,俯拍,固定大多只剩下几根枝条同上
224s一位茶工撒下茶叶近景,仰拍,固定明清时期,在这里设立了茶马司同上
236s一双带着丝巾手套的手在采摘茶叶特写,仰拍,固定以及皇茶园同上
248s云雾缥缈的山脉远景,俯拍,固定这里,也是茶马古道的一条重要主干线同上
258s一个个茶坛盛满了茶叶中景,俯拍,摇镜头那时候,茶叶是和盐,铁矿,粮食一般贵重的物资同上
267s川茶收藏家坐在椅子上,翻开陈旧的茶经中景,俯拍,固定在古史中常有记载为什么选择川茶呢?中国的茶叶比比皆是,川茶最多,最闻名同期声
276s川茶收藏家坐在椅子上中景,平拍,固定甘露茶有个霸气的名头,叫做“外如乞丐内如帝”同期声
2815s川茶收藏家坐在椅子上中景,平拍,固定前面的情况我们也了解到了,有七株仙茶, “高不盈尺,不生不灭”。相传,七株仙茶,泡饮能治百病,所以后世称它为甘露茶。同期声
2910s人民公园百年老茶馆,一位老茶客全景,跟拍在采访的路上,我们遇见一位老茶客,他告诉我们,在成都这座千年古地,诞生了以十数计的百年茶馆平缓的古筝声,同期声
304s坐在板凳上闲谈吃茶的其他老茶客全景转中景,跟拍这是川人繁衍生息的一部分同上
313s老茶客熟络的打着招呼坐下中景,跟拍“老板,倒茶!”老茶客说同上
325s短嘴茶壶里流出冒着热气的清澈的水特写,俯拍,固定平缓的古筝声,同期声
332s盖碗茶中茶叶翻滚特写,俯拍,固定同上
343s老茶客将茶碗送到嘴边,咽了一口特写,仰拍,固定同期声
356s老茶客和熟人聊天中景,仰拍,固定(聊天内容)同期声
365s询问老茶客中景,平拍,固定叔叔(爷爷),我们看出来您很喜欢来茶馆儿喝茶,您喝茶多久了同期声
373s老茶客笑着说话近景,仰拍,固定(回答内容)同期声
383s继续询问中景,平拍,固定您是因为什么喜欢上喝茶的呢同期声
396——13s老茶客笑着回答中景,仰拍,固定(回答内容)同期声
403s其他老茶客的调侃特写,平拍,摇镜头(调侃内容)同期声
《雨剪黄芽露香馥》
二、主题定位
以明前甘露的独特性映射到川蜀茶文化以及四川人的生活态度。
三、片场设置
20分钟(依据最终剧情要求和解说词而定)
四、整体定位
甘露(小方向):在梵语是“念祖”之意;二说是茶汤似甘露。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蒙顶甘露特点:紧凑多银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外形美观,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
汤色: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浓郁回甜。 嫩绿色润,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叶底匀整,嫩绿鲜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尺颊留香。
川茶(大方向):四川是茶的故乡,从驰名全国的东坡故里的眉山毛峰,到川人人见人爱的峨眉山有机茶,再到大熊猫故乡的北川花茶,再到蒙顶山的甘露茶,正因四川产茶,所以四川人大多对茶自幼钟情。
川人的生活态度(核心思想):以明前甘露的角度,投射四川人对茶的见解和领悟,以及茶影响了四川人的生活态度,川人川茶密不可分的联系。
五、内容定位
1.走进蒙顶山,拍摄整片茶园,三棵贡茶(古代进贡给皇帝的御用茶树),深入了解明前甘露的特性与典故,茶道特色,制作工艺,茶文化节日,历史积淀。
2.进入成都老茶馆,茶艺表演中,变脸吐火,
老茶馆到新茶府对于人们生活作用的改变,长短茶嘴杂耍,老茶客喝茶的态度。老茶客们以茶谈商谈政。现代茶道,交友看书。采访老茶客,专家。
形式定位
写意,写实相结合。
六、专题定位
明前甘露对川茶的影响,在川茶中占据的位置,相对于其他茶而言的特色,用途,益处。川茶对川人的生活态度的影响,闲散舒适,懂得沉淀的文化氛围。
七、受众定位
四川本地人以及对川茶感兴趣的民众。
八、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要求
1.画面:清新柔美,节奏准确,舒缓,有美感。
2.背景音乐:古筝配乐,二胡配乐。
3.色调:暖色调为主,冷色调为辅。
4.风格:诗情画意,共现风格,纪实风格。
九、拍摄区域
雅安蒙顶山,成都老茶馆,新派茶楼,茶道艺术馆。
十、拟采访情况
——提问问题:
1.在世界众多名茶中为什么要选择川茶?
2.在收藏川茶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特别难忘或者觉得有趣的事呢?
3.你认为明前甘露与其他川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4.收藏川茶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十一、准备工作
前期:采集原始素材、资料素材,制作分镜头。
中期:联系拍摄中所涉及的单位,专家,需要提前沟通,方便之后的拍摄,制作分镜头。
后期:拍摄具体镜头的内容。
十二、后期制作
简谈:采用叙事性剪辑和表现性剪辑相结合的方法去剪辑,先审看素材,再段落剪辑,再初剪,精剪,最后加少量特效,添加解说词,最后配乐,完成字幕。
十三、分镜头脚本
镜号时间画面内容景别,摄法和镜头变化解说词旁白音乐及音响
110s一片茶叶落在茶碗中,荡起涟漪特写,平拍,固定平缓的古筝声
25s山泉流淌,隐约可见几片茶叶随着水波晃动特写,俯拍,固定柴米油盐酱醋茶
311s清晨时分的蒙顶山远景,俯拍,摇镜头琴棋书画诗酒茶悠扬的二胡声
44s碧翠的茶田全景,俯拍,固定茶叶在成长过程中同上
54s茶树的嫩芽特写,仰拍,固定吸收了天地之精华同上
67s开水注入茶杯,茶叶翻滚特写,平拍,固定在浸泡过程中同上
75s陶土制成茶壶,茶嘴中冒着热气特写,平拍,固定吐出香,咸,涩之芬芳同上
83s两个人坐在茶桌上看书喝茶中景,平拍,固定令人神清气爽同上
94s揉搓茶叶近景,俯拍,推镜头四川是茶的故乡同上
105s晾晒中的茶叶近景,俯拍,固定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114s已经采过茶叶的茶枝特写,俯拍,固定茶,起于神农同期声
124s炒茶过程近景,俯拍,固定兴于唐朝,始于宋代平缓的古筝声
133s摇动刚刚揉搓完成的茶叶近景,平拍,固定中国茶文化同上
146s朱红色的寺门缓缓被打开全景,仰拍,固定集中国佛,儒,道三派思想之精髓同上
153s燃起佛香远景,平拍,摇镜头天、地、人一体同上
165s绿幽幽的茶叶特写,仰拍,固定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同上
173s铭刻着“蒙顶皇茶”的标志性建筑全景,仰拍,固定早在西汉时期同上
1811s郁郁葱葱的茶树近景,俯拍,固定蒙顶山上曾有七株“仙茶”同上
194s一株绑满福带的茶树王近景,仰拍,摇镜头这是仅存的一株同上
206s同样挂满福带的残枝近景,仰拍,摇镜头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变迁同上
213s燃烧的炭火特写,俯拍,固定大多只剩下几根枝条同上
224s一位茶工撒下茶叶近景,仰拍,固定明清时期,在这里设立了茶马司同上
236s一双带着丝巾手套的手在采摘茶叶特写,仰拍,固定以及皇茶园同上
248s云雾缥缈的山脉远景,俯拍,固定这里,也是茶马古道的一条重要主干线同上
258s一个个茶坛盛满了茶叶中景,俯拍,摇镜头那时候,茶叶是和盐,铁矿,粮食一般贵重的物资同上
267s川茶收藏家坐在椅子上,翻开陈旧的茶经中景,俯拍,固定在古史中常有记载为什么选择川茶呢?中国的茶叶比比皆是,川茶最多,最闻名同期声
276s川茶收藏家坐在椅子上中景,平拍,固定甘露茶有个霸气的名头,叫做“外如乞丐内如帝”同期声
2815s川茶收藏家坐在椅子上中景,平拍,固定前面的情况我们也了解到了,有七株仙茶, “高不盈尺,不生不灭”。相传,七株仙茶,泡饮能治百病,所以后世称它为甘露茶。同期声
2910s人民公园百年老茶馆,一位老茶客全景,跟拍在采访的路上,我们遇见一位老茶客,他告诉我们,在成都这座千年古地,诞生了以十数计的百年茶馆平缓的古筝声,同期声
304s坐在板凳上闲谈吃茶的其他老茶客全景转中景,跟拍这是川人繁衍生息的一部分同上
313s老茶客熟络的打着招呼坐下中景,跟拍“老板,倒茶!”老茶客说同上
325s短嘴茶壶里流出冒着热气的清澈的水特写,俯拍,固定平缓的古筝声,同期声
332s盖碗茶中茶叶翻滚特写,俯拍,固定同上
343s老茶客将茶碗送到嘴边,咽了一口特写,仰拍,固定同期声
356s老茶客和熟人聊天中景,仰拍,固定(聊天内容)同期声
365s询问老茶客中景,平拍,固定叔叔(爷爷),我们看出来您很喜欢来茶馆儿喝茶,您喝茶多久了同期声
373s老茶客笑着说话近景,仰拍,固定(回答内容)同期声
383s继续询问中景,平拍,固定您是因为什么喜欢上喝茶的呢同期声
396——13s老茶客笑着回答中景,仰拍,固定(回答内容)同期声
403s其他老茶客的调侃特写,平拍,摇镜头(调侃内容)同期声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