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1859
阅读:8935
发表:2017/5/9
主旋律,都市,校园
小说
难忘青春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大夏天的,外面的温度怎么也在30多度以上,这些男生们却顶着大太阳玩了一中午的篮球,一个个身上被汗溻得如同水浸一样。那时候学校还没有浴池,要想洗澡只能去很远的镇上。打完球的男生们,为了图方便,便光着膀子在水龙头下冲淋。刚冲洗完,每个人的头发上都能拧出水来,只要稍稍一甩,水珠就会呈扇面喷射出去。汤振军见女生们不理自己,便不自然地甩了几下头,结果是招来一片谴责:
“你干什么?甩得水珠到处都是。”
“注意点啊,教室里不光你一个。”
“真是,往哪甩呀。”
“小心点呀你!”
“完了,汤振军,群起而攻之了。”车恒华坐到前面自己的坐位上,扭回头嘲笑他。
想起刚才一个女生也没有搭理他的,这会儿却有一群女生冲他嚷嚷,大家想想就觉得好笑,于是“哄”的一声,不管男生还是女生,一齐冲汤振军大笑起来。
四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还处于物资匮乏时期,粮油蛋奶肉等一切生活用品都要凭票供应,就连买块豆腐都得用票。学生们的伙食很不好,大家很少能吃上肉,鸡蛋也几乎看不到。那时,粮食更是定量供应,学生们每人每月只有30斤粮食,粗粮尚且不够吃,更别说细粮了。
在学生们的餐桌上,一日三餐所能看的主食,基本上就是玉米面发糕,能吃上一顿大米干饭或白面馒头,就跟过年差不多了。副食更少得可怜,蔬菜基本上以萝卜、白菜、土豆为主,或做成炖菜或做成咸菜,偶尔吃点炒菜,哪怕是吃一顿萝卜片小炒,也会把同学们香得够呛。
女生们为了漂亮,怕胖,在节食的情况下主食尚还够吃,男生们运动量大且又处于长身体时期,一天只1斤粮当然就不够吃了。经常听到一些男生喊饿。班里的吴东伟,个高块大,有一次跟女生聊天,说自己自打来到学校就从来没有吃饱过,让听的女生很是唏嘘。
有的女生会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饭票支援一点给喜欢的男生,多数男生却没有办法解决吃不饱饭的问题。于是,一些淘气的男生就想歪点子弄饭票。比如,有的男生会把饭盒底部洒上水,然后借打饭的机会去粘饭票。
那时饭票收上来,卖饭的姑娘们会往窗口前的案板上一扔,接过饭盒转身去打饭。时间长了饭票就堆成了小山,这就给那些男生们创造了机会,他们将湿饭盒往案板的饭票堆上使劲一蹾,再假装放错了抽回来,饭盒底部的水就会将饭票粘回来。如果不及时抽回,让卖饭的人发现了可就坏事了。
饭盒拿回来,再装作无事人似的递到卖饭人手中,待饭菜打好后,接过饭盒赶紧扭头往回走。手里捧着饭盒,就像捧着宝贝,生怕被人识破鬼计。这么做全凭运气,有时饭盒底部会粘上2、3张饭票,运气好时会有5、6张饭票的收获,一两天的饭就解决了;有时因为紧张,导致动作太快,饭盒底下什么也没能粘回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真是很对不住自己。
也有聪明的男生千方百计与卖饭的人拉关系、处感情,打饭时往往会得到额外关照,多给一块饼,多盛半勺菜,东西虽然不多,但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用男生自己的话说能顶半天饿了。
大块头吴东伟,不知是看上了食堂诱人的饭菜呢,还是看上了食堂里那个卖饭丫头的漂亮脸蛋,反正他是跟食堂那个卖饭丫头处上对像了。当然了,那姑娘的确漂亮,圆圆的脸,大大的眼,小巧的嘴,白白的皮肤,还有那高高的个子。
这消息不胫而走。当时,他是班里第一个处对像的男生。女同学们背地里评价吴东伟真是赚着了,人饭两得,既得到了美女,又有了饱饭吃,真是太划算了。两个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到现在还是个迷,他自己不说,别人也没能问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自从他跟食堂的丫头对上像后,最兴奋的还要数班里的男生们,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异口同声说他这个对像处得好。男生们这么说,不只是因为那丫头长得漂亮,还因为大家都可以跟着沾沾光了。那姑娘成了班里男生们集体推崇的人,不管她在哪个窗口出现,农学六班的男生们就都会举着饭盒往哪个窗口挤,打回来的饭菜,多一块饼、半勺菜是必须的,何况有时还不止这些呢。那时候还没有粉丝一说,不然,有农学六班男生们的追捧,那丫头早就成了什么星也说不定呢。
直到三十多年后,农学六班的男生们依然念念不忘当年食堂里那个卖饭的丫头,每当大家聚到一起,仍会津津乐道当年所受的惠顾,仍不忘说几句感激的话语。每次见到那丫头,男生们依然要说上几车感谢小嫂的话。尽管这时候那丫头早已变成了吴东伟的妻子和吴东伟儿子的妈,但她依然面露赧色,羞红着脸直说这不算什么。
是啊,人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的帮助才最让人难以忘怀。尽管施惠的人可能很不以为然,一点小小的帮助,不足挂齿。可是,得到恩惠的人,怎么可能忘记当年人家对自己的帮助,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帮助,都足够回味一生、感激一世。
当年男生们所受到的惠顾,在那种困顿情况下,对一块饼、半勺菜的感激,岂止是几句苍白话语所能表达得了的?
都说时世造英雄,困境也造英雄。农学六班的男生们没有因为肚子饿而影响学习,也没有因为肚子饿,而影响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大家依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投入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当中。当然,女生也不例外。那时,学校要求学生们必须上早、晚自习。大家非常自觉,时间一到,不论是早自习还是晚自习,教室里肯定已经坐满了人。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东张西望,大家都认真地低头看书,教室里一片寂静。这种风气在农学六班始终保持着,一直坚持到毕业。
五
学校刚刚恢复起来,一切尚未踏入正轨,教师很是缺乏,每一名老师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刚刚摘掉臭老九帽子,恢复了令人尊重的知识分子身份,从社会最底层一跃升至令整个社会尊崇的高度,一重地狱,一重天堂,社会地位的瞬息变化让教师们有点受宠若惊。社会认知与自身尊严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工作热情,如果称他们为工作狂一点也不为过,利用一切时间搞科研就不用说了,按时给学生们上课,更是教师们坚守的雷打不动的准则。
一天晚上,学校礼堂放电影。是南斯拉夫电影,名字叫做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在当时,这样的外国电影难得看到,学校也难得放一次电影,学生们更是难得一次放松的机会,大家都很兴奋,早早就兴高采烈地来到礼堂里等上了。
“你干什么?甩得水珠到处都是。”
“注意点啊,教室里不光你一个。”
“真是,往哪甩呀。”
“小心点呀你!”
“完了,汤振军,群起而攻之了。”车恒华坐到前面自己的坐位上,扭回头嘲笑他。
想起刚才一个女生也没有搭理他的,这会儿却有一群女生冲他嚷嚷,大家想想就觉得好笑,于是“哄”的一声,不管男生还是女生,一齐冲汤振军大笑起来。
四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还处于物资匮乏时期,粮油蛋奶肉等一切生活用品都要凭票供应,就连买块豆腐都得用票。学生们的伙食很不好,大家很少能吃上肉,鸡蛋也几乎看不到。那时,粮食更是定量供应,学生们每人每月只有30斤粮食,粗粮尚且不够吃,更别说细粮了。
在学生们的餐桌上,一日三餐所能看的主食,基本上就是玉米面发糕,能吃上一顿大米干饭或白面馒头,就跟过年差不多了。副食更少得可怜,蔬菜基本上以萝卜、白菜、土豆为主,或做成炖菜或做成咸菜,偶尔吃点炒菜,哪怕是吃一顿萝卜片小炒,也会把同学们香得够呛。
女生们为了漂亮,怕胖,在节食的情况下主食尚还够吃,男生们运动量大且又处于长身体时期,一天只1斤粮当然就不够吃了。经常听到一些男生喊饿。班里的吴东伟,个高块大,有一次跟女生聊天,说自己自打来到学校就从来没有吃饱过,让听的女生很是唏嘘。
有的女生会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饭票支援一点给喜欢的男生,多数男生却没有办法解决吃不饱饭的问题。于是,一些淘气的男生就想歪点子弄饭票。比如,有的男生会把饭盒底部洒上水,然后借打饭的机会去粘饭票。
那时饭票收上来,卖饭的姑娘们会往窗口前的案板上一扔,接过饭盒转身去打饭。时间长了饭票就堆成了小山,这就给那些男生们创造了机会,他们将湿饭盒往案板的饭票堆上使劲一蹾,再假装放错了抽回来,饭盒底部的水就会将饭票粘回来。如果不及时抽回,让卖饭的人发现了可就坏事了。
饭盒拿回来,再装作无事人似的递到卖饭人手中,待饭菜打好后,接过饭盒赶紧扭头往回走。手里捧着饭盒,就像捧着宝贝,生怕被人识破鬼计。这么做全凭运气,有时饭盒底部会粘上2、3张饭票,运气好时会有5、6张饭票的收获,一两天的饭就解决了;有时因为紧张,导致动作太快,饭盒底下什么也没能粘回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真是很对不住自己。
也有聪明的男生千方百计与卖饭的人拉关系、处感情,打饭时往往会得到额外关照,多给一块饼,多盛半勺菜,东西虽然不多,但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用男生自己的话说能顶半天饿了。
大块头吴东伟,不知是看上了食堂诱人的饭菜呢,还是看上了食堂里那个卖饭丫头的漂亮脸蛋,反正他是跟食堂那个卖饭丫头处上对像了。当然了,那姑娘的确漂亮,圆圆的脸,大大的眼,小巧的嘴,白白的皮肤,还有那高高的个子。
这消息不胫而走。当时,他是班里第一个处对像的男生。女同学们背地里评价吴东伟真是赚着了,人饭两得,既得到了美女,又有了饱饭吃,真是太划算了。两个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到现在还是个迷,他自己不说,别人也没能问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自从他跟食堂的丫头对上像后,最兴奋的还要数班里的男生们,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异口同声说他这个对像处得好。男生们这么说,不只是因为那丫头长得漂亮,还因为大家都可以跟着沾沾光了。那姑娘成了班里男生们集体推崇的人,不管她在哪个窗口出现,农学六班的男生们就都会举着饭盒往哪个窗口挤,打回来的饭菜,多一块饼、半勺菜是必须的,何况有时还不止这些呢。那时候还没有粉丝一说,不然,有农学六班男生们的追捧,那丫头早就成了什么星也说不定呢。
直到三十多年后,农学六班的男生们依然念念不忘当年食堂里那个卖饭的丫头,每当大家聚到一起,仍会津津乐道当年所受的惠顾,仍不忘说几句感激的话语。每次见到那丫头,男生们依然要说上几车感谢小嫂的话。尽管这时候那丫头早已变成了吴东伟的妻子和吴东伟儿子的妈,但她依然面露赧色,羞红着脸直说这不算什么。
是啊,人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的帮助才最让人难以忘怀。尽管施惠的人可能很不以为然,一点小小的帮助,不足挂齿。可是,得到恩惠的人,怎么可能忘记当年人家对自己的帮助,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帮助,都足够回味一生、感激一世。
当年男生们所受到的惠顾,在那种困顿情况下,对一块饼、半勺菜的感激,岂止是几句苍白话语所能表达得了的?
都说时世造英雄,困境也造英雄。农学六班的男生们没有因为肚子饿而影响学习,也没有因为肚子饿,而影响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大家依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投入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当中。当然,女生也不例外。那时,学校要求学生们必须上早、晚自习。大家非常自觉,时间一到,不论是早自习还是晚自习,教室里肯定已经坐满了人。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东张西望,大家都认真地低头看书,教室里一片寂静。这种风气在农学六班始终保持着,一直坚持到毕业。
五
学校刚刚恢复起来,一切尚未踏入正轨,教师很是缺乏,每一名老师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刚刚摘掉臭老九帽子,恢复了令人尊重的知识分子身份,从社会最底层一跃升至令整个社会尊崇的高度,一重地狱,一重天堂,社会地位的瞬息变化让教师们有点受宠若惊。社会认知与自身尊严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工作热情,如果称他们为工作狂一点也不为过,利用一切时间搞科研就不用说了,按时给学生们上课,更是教师们坚守的雷打不动的准则。
一天晚上,学校礼堂放电影。是南斯拉夫电影,名字叫做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在当时,这样的外国电影难得看到,学校也难得放一次电影,学生们更是难得一次放松的机会,大家都很兴奋,早早就兴高采烈地来到礼堂里等上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