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0833
成片时长:约69分钟
阅读:10577
发表:2018/5/16 修改:2018/5/17
喜剧,校园
网络电影剧本
幸福不靠老天赐予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店家女老板:告诉你吧,小妹,那些值钱的棉织品衣裙主要是手工花时间长,劳动量高,加上,新嫁娘必须穿棉织品衣裙,而不能穿丝织品和半棉织品衣裙,包括办白事,哪一家都不准媳妇穿丝织品和半棉织品送老人下葬。这个问题涉及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哩。
小雯和小凯连连点头起来。
过了好久,小凯才问:那么,通过电脑复制印刷出来的丝织品和半棉织品就没有作用喽。
店家女老板摇头又摆手:不是,当村里需要外出代表全村参加各类文艺表演时,就很需要那种通过电脑复制图案,经过印刷出来的丝织品或半棉织品衣裙去参加表演。
小雯睁大眼问:为什么?
店家老板:因为这种衣裙轻巧呀,舞蹈起来方便。大家都喜欢穿,只是不能使用在办红白喜事的场合。
小雯和小凯更是连连点头。
54、蜡染店里间,日,内
稍停一会儿,小雯和小凯又问:那么,老板,新嫁娘结婚前就必须准备好棉织品衣裙喽?
店家女主人点头:对!对!每个女孩出嫁前就得准备好棉织品衣裙。
小雯更睁大眼睛起来:那么,如果像我要嫁给布依族男生,就凭嫁妆就得花它几万到十几万吗?
店家女主人更是摇头又摆手:不,不,新嫁娘的嫁妆不由女生自己出钱购买,一般都由男方家在送彩礼时就送到女方家来了。
小凯疑惑了:那么如果某家有三个以上男孩,娶媳妇都要穷起来喽?
店主人:也不一定。因为很多人家购置媳妇嫁妆一般都只买中档品,只有极个别很有钱的男方家才买高档品。
小雯又问:男方家在送彩礼时所送的衣裙都是几套呢?
店主人:你说结婚是几个人的事?
小雯:当然是新郎新娘呀!
店主人:对喽,男方家所准备的自然是双双有喜呀。
小雯点头:我知道喽。就是不论买衣服,还是买裙子都得买两件。
店家女主人拍手了:镇宁“上三区”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就是这些。也包括关岭县上半部、普定县西南部和六枝特区大部分布依族都是这样的风俗。这些地区称叫传统上的扁担山。
小雯和小凯连连对店家老板点头:今天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5、蜡染服装店(小雯想买一套布依族蜡染服装去跳舞),日,内
小雯问店家老板:老板,我想买一套布依蜡染装去跳舞,您说我该选棉织品还是电脑刻录图案后再印刷的丝织品?
店主人:如果只为了跳舞,那就选丝织品或半棉织品服饰即可,因为它既便宜、又实惠,还轻巧。况且若需要用布依族蜡染装去结婚,这笔高昂的服装费一般都由男方出,女方只负责穿过门即可。
接着店家女主人扭头过去看看小凯如何反应。
小凯装着看不见。而且还扭头一边去。
小雯问:老板,你看我这样的身材,应该选哪一套?
店家老板上下打量着小雯:你可能有一米六五左右,不胖也不瘦,就选中等身材的蜡染装最适合,价格从二千五到三千五一套,你自己过去挑选试穿吧。
老板娘手指着丝织品和半棉织品衣裙柜。
56、试衣间,日,内
小雯蹦跳着,跑过去选择了布依蜡染时装。
最后试穿了一套,她说:挺合适。
小凯和店家女老板也看她穿的简直像模特在展示时装,换装后比穿汉装更显得漂亮。
于是,店家女老板:你穿这套最适合不过了,你看看那标价吧,是三千五百元。
小雯摇头:有点贵了,能不能少点,我买一套去作纪念。
店家老板稍微犹豫了片刻,方说:行了,既然你喜欢,又说买去作纪念,那就少收你五百块吧。再少就不行啦。
小雯撒娇起来:哎呀,老板,再少收几百,行不?
但这时小凯却摸出一扎人民币出来,把小雯最想要的布依蜡染装抬上来。
小雯(却刹那间把小凯的钱推回去):我们的关系又没有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去,我可不敢接受你替我买的衣裙。
小凯:就算我借给你吧,你领了工资再还给我。
“不行,不行,你千万不能为我付账。这情我怕以后还不清。”小雯总是把小凯的钱退回来。
小凯却说:就算我买来请你穿起跳舞让我看行不?
小雯却自己摸出一扎人民币递给店家女老板。
而店家女老板却对他们两人每个只抽一千五,其余的钱分别推给小凯和小雯,并说了:一个抽一千五,两个加下来正好三千,双双有喜。
女老板说罢,便用一个够大的布料袋装好衣裙,就将布料袋塞给了小雯。并推她出门来。
小雯还想说什么,但店家女老板就总是摆手、又摇头。
57、(又到下家)蜡染店,屋内,下午
小雯和小凯买到衣裙后从店家出来,接着又转到下一家去找店老板吹牛。
小凯问:老板,五年前我第一次到石头寨游玩时,常常看见一大串女子
用木盆抬着一大盆蜡染布到河里去浣洗,今天怎么不见了?
店家男主人摆着手说:自从前年村干部过来传达上级领导的“命令”后,村民就不再抬着大盆蜡染布到河里去浣洗了。是因为,如果居住在上游的村民不讲究卫生,那么居住在下游的村民就必然遭殃了。
女主人也说:所以我们做人就得讲点“良心”,当自己努力发财的同时,也要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否则就不是人。
小凯连连点头:对,对。我们虽然获得了幸福,但也得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因为以旅游作为一项事业的人们,主要是靠环保赚钱,只有保护好周身的生存环境,财源才会不断滚滚来呀。
小雯也说:我们不仅只靠自然环境获得利益,还得靠培植景获得利益哩。
“你们文化真高呀,我们应该多向你们学习才行。”蜡染店女老板说了。
“不,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吧。”小凯说了。
58、村街(干部和村民“采访”小凯和小雯),下午,多云转阴
小凯和小雯画外音:要想进一步掌握石头寨,得去找村干部了解情况。
他们走向村、支两委办公室。路上,村里的男男女女却向他们围拢过来。
小凯笑着说:朋友们,你们是想请我俩去做客吗?
几名男子也笑了,说:当然,我特别想向您俩请教请教哩。
小雯睁大眼感到惊讶了:那---几位朋友有何指教?
几名男子和几位少妇也笑着说:我们听到翠珍姐说,您这位先生是建筑设计师,您这位女士是企业会计。今天我们算遇上财神爷了。我们请您俩随便到我们哪一家店里去坐一坐,可以吗?
小凯:(可惊讶了,马上摆着手)我算不上什么建筑师,充其量只是一名技术员而已,想当建筑师不知道还要努力多少年才达到哩,让人笑话了。
几个少妇可说:您别谦虚嘛,随我去喝杯茶,我们有要事想请教你们哩,过去吧。
59、村街,日,外
这几个少妇和这几个男士伸手指到他们家的店铺去。
那几个妇女:为了做好生意,我们同样想请教这位妹子哩。
小雯更惊讶:还请教我?我可什么都不懂。
小雯尽量摆手又摇头。
小雯和小凯边笑边退步。
那一大串男士和少妇却紧跟过来,并问道:您俩要到哪去?
小凯平静地说:打算去问问村干部,看看石头寨昨天的面貌和今后的发展。
这一串三十左右岁的少夫少妻却连连摆手:不用问了,您俩问我们就行,您们问什么我们回答什么。
小凯和小雯停下脚步,笑了:哟?我们又遇上活神仙了!
60、路边(一群少夫少妻围着贵宾谈话),下午,阴。
小凯问:好吧,朋友们,有什么事就先问吧。
那六个少妇可笑了,说:您俩不是说要去找村干部闲聊吗?究竟是什么事?你们先说说看。
小凯极有感情地说:就是想问问,石头寨十多年前究竟怎么样?以后又如何发展呢?
那几个少夫可摆手说了:别说十多年前,就是四年前,石头寨大多数农家都是一楼一底高架屋,底层关猪羊牛马圈,人居高架屋,粮食装在人字型顶层。家家都是高架石板房,墙四周虽砌石块,但屋里黑乎乎的,总之,哪一家都没有今天这样干净。
石头村人说罢还连连摇头。
小凯和小雯也跟着点头,并回应对方的话头说:知道一点点喽。
大家相互间沉默了片刻,才见石头村人动嘴了:您俩究竟要问什么呢?
小雯可笑了:要问十多年前的问题您们刚才都说了。
石头村人笑了:那还想问什么?
小凯说:就想问问五年后石头寨怎样发展?
那六个少夫可说了:您作为建筑设计人员,我们就想向您请教呢?
小凯惊讶了:问我?我能做得了主?
61、石拱桥上,日,外
大家边走边谈,终于来到石拱桥上。
几个少妇:当然,您有好的建议,我们一定采纳。并还请您当顾问,就为石头寨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我们可动员全寨父老乡亲给您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哩,绝对按市场经济支付,不会亏待您的,放心吧,兄弟。
小凯可笑了:我这笨人能有什么好的建议。就是有,你们也不一定用得上。
那几个少妇可摆手了:大城市来的好兄弟,说吧,别卖关子了。
那几个少夫也说:茶水、烟钱一定有的,今天先给您五百,怕您不相信。
说罢,那几个少夫可真的摸出五张“100”来伸手递到他小凯的手上。
可小凯却扭头跑了,那几个妇女便分散去把他拦住。
小凯却连连摇头:我什么都不会呀,朋友们。
但石头村人却不放过他们,哀求了:就耽误您几分钟,请您说说,从河坝头到石头寨的山顶上,您认为如何建设,或者说如何安排栽花植树才更吸引外宾呀?我们是认真向您请教的,说罢,好兄弟。
小凯无法推脱了,只好放眼从河坝头看到山顶上,并稍微默神了一会儿后,这才慢条斯理地说了:
我认为,临近河坝头的建筑,应该安排两层房屋即可,从第二排建筑起再安排三层。当然,如果已建设到山里去了,虽只安排建两层房屋,但前面的建筑物也挡不住后面建筑物的上一层了。
小雯也接着说:因为,后面的建筑物在山里,从远处看,就像楼梯一样,一层又一层。
那几家妇人又问了:那关于栽花植树,您兄弟认为该如何安排?
小凯想了想片刻,方说:河坝头过高的柳树枝丫要适当修剪,并多栽花种草,对于奇石异树也适当移植一些过来作为培植景,衬托“美中不足”。还有,已建设好的每排建筑物,应根据楼层的高度适当安排一些高大树栽植在建筑物的空隙中,这样也会让旅游者感到“村中有景,景中有村”。你们认为哩?
这一群石头村少夫少妻马上竖起了大拇指上来:您太厉害啦,兄弟。去我们家做客,我们请客不用您俩付费。
这一群人一个拉一处,都要挽留他俩。
62、石头寨桥头上(大家挥手道别),临近傍晚,外
小凯和小雯跳开他们的手,跑到了桥头上,并连连摆手道:才讲两句话,怎么要收费起来,朋友们把我俩看成什么人啦?
那几个男士跟后跑过来挽留,那几个妇女却跑回自家店里去,有的去抓来几块蜡染布料,有的抓来几盒“波波糖”。
都纷纷跑到桥头来,说了一定要送给他俩一定“见面礼”,就跟他俩交个朋友。
小凯和小雯再三推辞,可是,石头村人就总是紧紧抓住他俩的手,说了:这点不成敬意的薄礼,您俩再不收,就是瞧不起乡巴佬。
小凯和小雯只好象征性地收了几片“蜡染”和几盒“波波糖”。
小雯和小凯连连点头起来。
过了好久,小凯才问:那么,通过电脑复制印刷出来的丝织品和半棉织品就没有作用喽。
店家女老板摇头又摆手:不是,当村里需要外出代表全村参加各类文艺表演时,就很需要那种通过电脑复制图案,经过印刷出来的丝织品或半棉织品衣裙去参加表演。
小雯睁大眼问:为什么?
店家老板:因为这种衣裙轻巧呀,舞蹈起来方便。大家都喜欢穿,只是不能使用在办红白喜事的场合。
小雯和小凯更是连连点头。
54、蜡染店里间,日,内
稍停一会儿,小雯和小凯又问:那么,老板,新嫁娘结婚前就必须准备好棉织品衣裙喽?
店家女主人点头:对!对!每个女孩出嫁前就得准备好棉织品衣裙。
小雯更睁大眼睛起来:那么,如果像我要嫁给布依族男生,就凭嫁妆就得花它几万到十几万吗?
店家女主人更是摇头又摆手:不,不,新嫁娘的嫁妆不由女生自己出钱购买,一般都由男方家在送彩礼时就送到女方家来了。
小凯疑惑了:那么如果某家有三个以上男孩,娶媳妇都要穷起来喽?
店主人:也不一定。因为很多人家购置媳妇嫁妆一般都只买中档品,只有极个别很有钱的男方家才买高档品。
小雯又问:男方家在送彩礼时所送的衣裙都是几套呢?
店主人:你说结婚是几个人的事?
小雯:当然是新郎新娘呀!
店主人:对喽,男方家所准备的自然是双双有喜呀。
小雯点头:我知道喽。就是不论买衣服,还是买裙子都得买两件。
店家女主人拍手了:镇宁“上三区”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就是这些。也包括关岭县上半部、普定县西南部和六枝特区大部分布依族都是这样的风俗。这些地区称叫传统上的扁担山。
小雯和小凯连连对店家老板点头:今天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5、蜡染服装店(小雯想买一套布依族蜡染服装去跳舞),日,内
小雯问店家老板:老板,我想买一套布依蜡染装去跳舞,您说我该选棉织品还是电脑刻录图案后再印刷的丝织品?
店主人:如果只为了跳舞,那就选丝织品或半棉织品服饰即可,因为它既便宜、又实惠,还轻巧。况且若需要用布依族蜡染装去结婚,这笔高昂的服装费一般都由男方出,女方只负责穿过门即可。
接着店家女主人扭头过去看看小凯如何反应。
小凯装着看不见。而且还扭头一边去。
小雯问:老板,你看我这样的身材,应该选哪一套?
店家老板上下打量着小雯:你可能有一米六五左右,不胖也不瘦,就选中等身材的蜡染装最适合,价格从二千五到三千五一套,你自己过去挑选试穿吧。
老板娘手指着丝织品和半棉织品衣裙柜。
56、试衣间,日,内
小雯蹦跳着,跑过去选择了布依蜡染时装。
最后试穿了一套,她说:挺合适。
小凯和店家女老板也看她穿的简直像模特在展示时装,换装后比穿汉装更显得漂亮。
于是,店家女老板:你穿这套最适合不过了,你看看那标价吧,是三千五百元。
小雯摇头:有点贵了,能不能少点,我买一套去作纪念。
店家老板稍微犹豫了片刻,方说:行了,既然你喜欢,又说买去作纪念,那就少收你五百块吧。再少就不行啦。
小雯撒娇起来:哎呀,老板,再少收几百,行不?
但这时小凯却摸出一扎人民币出来,把小雯最想要的布依蜡染装抬上来。
小雯(却刹那间把小凯的钱推回去):我们的关系又没有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去,我可不敢接受你替我买的衣裙。
小凯:就算我借给你吧,你领了工资再还给我。
“不行,不行,你千万不能为我付账。这情我怕以后还不清。”小雯总是把小凯的钱退回来。
小凯却说:就算我买来请你穿起跳舞让我看行不?
小雯却自己摸出一扎人民币递给店家女老板。
而店家女老板却对他们两人每个只抽一千五,其余的钱分别推给小凯和小雯,并说了:一个抽一千五,两个加下来正好三千,双双有喜。
女老板说罢,便用一个够大的布料袋装好衣裙,就将布料袋塞给了小雯。并推她出门来。
小雯还想说什么,但店家女老板就总是摆手、又摇头。
57、(又到下家)蜡染店,屋内,下午
小雯和小凯买到衣裙后从店家出来,接着又转到下一家去找店老板吹牛。
小凯问:老板,五年前我第一次到石头寨游玩时,常常看见一大串女子
用木盆抬着一大盆蜡染布到河里去浣洗,今天怎么不见了?
店家男主人摆着手说:自从前年村干部过来传达上级领导的“命令”后,村民就不再抬着大盆蜡染布到河里去浣洗了。是因为,如果居住在上游的村民不讲究卫生,那么居住在下游的村民就必然遭殃了。
女主人也说:所以我们做人就得讲点“良心”,当自己努力发财的同时,也要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否则就不是人。
小凯连连点头:对,对。我们虽然获得了幸福,但也得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因为以旅游作为一项事业的人们,主要是靠环保赚钱,只有保护好周身的生存环境,财源才会不断滚滚来呀。
小雯也说:我们不仅只靠自然环境获得利益,还得靠培植景获得利益哩。
“你们文化真高呀,我们应该多向你们学习才行。”蜡染店女老板说了。
“不,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吧。”小凯说了。
58、村街(干部和村民“采访”小凯和小雯),下午,多云转阴
小凯和小雯画外音:要想进一步掌握石头寨,得去找村干部了解情况。
他们走向村、支两委办公室。路上,村里的男男女女却向他们围拢过来。
小凯笑着说:朋友们,你们是想请我俩去做客吗?
几名男子也笑了,说:当然,我特别想向您俩请教请教哩。
小雯睁大眼感到惊讶了:那---几位朋友有何指教?
几名男子和几位少妇也笑着说:我们听到翠珍姐说,您这位先生是建筑设计师,您这位女士是企业会计。今天我们算遇上财神爷了。我们请您俩随便到我们哪一家店里去坐一坐,可以吗?
小凯:(可惊讶了,马上摆着手)我算不上什么建筑师,充其量只是一名技术员而已,想当建筑师不知道还要努力多少年才达到哩,让人笑话了。
几个少妇可说:您别谦虚嘛,随我去喝杯茶,我们有要事想请教你们哩,过去吧。
59、村街,日,外
这几个少妇和这几个男士伸手指到他们家的店铺去。
那几个妇女:为了做好生意,我们同样想请教这位妹子哩。
小雯更惊讶:还请教我?我可什么都不懂。
小雯尽量摆手又摇头。
小雯和小凯边笑边退步。
那一大串男士和少妇却紧跟过来,并问道:您俩要到哪去?
小凯平静地说:打算去问问村干部,看看石头寨昨天的面貌和今后的发展。
这一串三十左右岁的少夫少妻却连连摆手:不用问了,您俩问我们就行,您们问什么我们回答什么。
小凯和小雯停下脚步,笑了:哟?我们又遇上活神仙了!
60、路边(一群少夫少妻围着贵宾谈话),下午,阴。
小凯问:好吧,朋友们,有什么事就先问吧。
那六个少妇可笑了,说:您俩不是说要去找村干部闲聊吗?究竟是什么事?你们先说说看。
小凯极有感情地说:就是想问问,石头寨十多年前究竟怎么样?以后又如何发展呢?
那几个少夫可摆手说了:别说十多年前,就是四年前,石头寨大多数农家都是一楼一底高架屋,底层关猪羊牛马圈,人居高架屋,粮食装在人字型顶层。家家都是高架石板房,墙四周虽砌石块,但屋里黑乎乎的,总之,哪一家都没有今天这样干净。
石头村人说罢还连连摇头。
小凯和小雯也跟着点头,并回应对方的话头说:知道一点点喽。
大家相互间沉默了片刻,才见石头村人动嘴了:您俩究竟要问什么呢?
小雯可笑了:要问十多年前的问题您们刚才都说了。
石头村人笑了:那还想问什么?
小凯说:就想问问五年后石头寨怎样发展?
那六个少夫可说了:您作为建筑设计人员,我们就想向您请教呢?
小凯惊讶了:问我?我能做得了主?
61、石拱桥上,日,外
大家边走边谈,终于来到石拱桥上。
几个少妇:当然,您有好的建议,我们一定采纳。并还请您当顾问,就为石头寨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我们可动员全寨父老乡亲给您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哩,绝对按市场经济支付,不会亏待您的,放心吧,兄弟。
小凯可笑了:我这笨人能有什么好的建议。就是有,你们也不一定用得上。
那几个少妇可摆手了:大城市来的好兄弟,说吧,别卖关子了。
那几个少夫也说:茶水、烟钱一定有的,今天先给您五百,怕您不相信。
说罢,那几个少夫可真的摸出五张“100”来伸手递到他小凯的手上。
可小凯却扭头跑了,那几个妇女便分散去把他拦住。
小凯却连连摇头:我什么都不会呀,朋友们。
但石头村人却不放过他们,哀求了:就耽误您几分钟,请您说说,从河坝头到石头寨的山顶上,您认为如何建设,或者说如何安排栽花植树才更吸引外宾呀?我们是认真向您请教的,说罢,好兄弟。
小凯无法推脱了,只好放眼从河坝头看到山顶上,并稍微默神了一会儿后,这才慢条斯理地说了:
我认为,临近河坝头的建筑,应该安排两层房屋即可,从第二排建筑起再安排三层。当然,如果已建设到山里去了,虽只安排建两层房屋,但前面的建筑物也挡不住后面建筑物的上一层了。
小雯也接着说:因为,后面的建筑物在山里,从远处看,就像楼梯一样,一层又一层。
那几家妇人又问了:那关于栽花植树,您兄弟认为该如何安排?
小凯想了想片刻,方说:河坝头过高的柳树枝丫要适当修剪,并多栽花种草,对于奇石异树也适当移植一些过来作为培植景,衬托“美中不足”。还有,已建设好的每排建筑物,应根据楼层的高度适当安排一些高大树栽植在建筑物的空隙中,这样也会让旅游者感到“村中有景,景中有村”。你们认为哩?
这一群石头村少夫少妻马上竖起了大拇指上来:您太厉害啦,兄弟。去我们家做客,我们请客不用您俩付费。
这一群人一个拉一处,都要挽留他俩。
62、石头寨桥头上(大家挥手道别),临近傍晚,外
小凯和小雯跳开他们的手,跑到了桥头上,并连连摆手道:才讲两句话,怎么要收费起来,朋友们把我俩看成什么人啦?
那几个男士跟后跑过来挽留,那几个妇女却跑回自家店里去,有的去抓来几块蜡染布料,有的抓来几盒“波波糖”。
都纷纷跑到桥头来,说了一定要送给他俩一定“见面礼”,就跟他俩交个朋友。
小凯和小雯再三推辞,可是,石头村人就总是紧紧抓住他俩的手,说了:这点不成敬意的薄礼,您俩再不收,就是瞧不起乡巴佬。
小凯和小雯只好象征性地收了几片“蜡染”和几盒“波波糖”。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