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8496
成片时长:约62分钟
阅读:1828
发表:2022/6/30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20集
1
…
19
20
21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20集 内忧外患
1、外 日 流霜殿小花园
人物:李九娘、黄四娘、秋彤、李存勖
李九娘和黄四娘在花园赏花。
李九娘:李克宁果然调兵了。
黄四娘:正是。听张公公说,他昨晚也想让八太保戒严,却被大太保堵了回去。
李九娘(沉吟):兵权在李存璋手中。
秋彤(跑过来):娘娘,驸马……大王醒过来了。
李九娘(摇摇头):这冤家。
秋彤扶着李九娘返回殿内,黄四娘紧随其后。
2、外 日 流霜殿
人物:李九娘、黄四娘、李存勖、张承业
李九娘和黄四娘跟着秋彤走了进来,李九娘向李存勖行礼。
李九娘:大王在上,臣妾有礼。
李存勖:九娘。
李九娘打量他一下,微笑。
李九娘:大王睡得好觉。
李存勖(深深叹了口气):九娘说的有理。
李九娘:有理?臣妾说什么了?
李存勖:孤仔细计较一回,九娘说的内忧外患,这外患真是泰山压顶。
李九娘:内忧外患?莫非昨夜臣妾所言,大王都已听闻?
李存勖坐起身来,点点头。
李九娘:那么大王当时为何不肯回应?莫非是在装病?
李存勖:如何回应?一者口不能言,二者思虑不全。
李九娘:大王如今思虑好了?
李存勖摇摇头。
李九娘(笑):若还是没想清,何妨继续装病?
李存勖(不悦):九娘以为孤是装病?
李九娘(笑):昨晚是真病,今日却可以装病。
李存勖:为何要装病?
李九娘:大王既然尚未想好如何应付局面,何妨装病以测忠奸?居心叵测者听闻大王卧床,必将迫不及待动手夺权!大王张网捕鱼即可。先清除干净内患,大王也好全身心迎战朱梁。大王以为如何?
李存勖(叹口气):迎战朱梁?
李九娘:先清内患,再战朱梁。
李存勖(叹气):九娘啊,这朱梁果然难缠的紧啊!此番孤随先王解救潞州,本以为奇兵天降,该当一战破敌,未曾想王彦章修的那个夹寨,防守严密,真是见所未见!大军尚未到达夹寨,先已经被瞭望堠上梁贼窥见,便已经严阵以待。奇袭变成了强攻!儿郎们冒着箭雨好容易攻下一道堑壕,又被鹿砦阻拦,加上护城河的战船射箭如雨,顿时伤亡惨重尸如山积!这夹寨已是固若金汤,何况还有王彦章那厮骁勇无敌。你说有几分胜算?
李九娘:听大王所言,一个潞州夹寨,已经固若金汤,试想梁贼多少军州?待得一一扫平,恐怕大王也当白头了。
李存勖(叹气):若头白能扫平梁贼,倒也罢了。只是如今一个夹寨,已经令孤无所措置。解围潞州,已同镜花水月,若要归还平梁令箭,呵呵。
李存勖苦笑摇头。
李九娘:可是你还答应了先王。
李存勖(流泪):孤之于先王,不仅仅是身体发肤受之,而是父爱如山!自从离乱之后,先王频频遣人寻找,几次身先士卒,只为了孤这性命!故先王这三个遗愿,怎可不应?虽然难于上青天,然既为人子,也只好勉为其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李九娘(若有所思):是啊,大王说得好,既为人子,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李存勖:九娘,想什么呢?
李九娘(猛觉):臣妾是想,以大王所言,灭梁已经困难无比,何况太原还有人掣肘?故妾以为大王该先清除异己,之后再奋力一搏解救潞州,算是灭梁第一功。
李存勖(奇怪):掣肘之人?昨夜父王传位于孤,满朝文武都在,并无异议。你道是有奸臣有内忧,不知从何而知?
画外音:
张承业:老奴给娘娘请安来了。
李存勖:张公公请进。
张承业(进入):大王果然吉人天相!看来已经康复如初,可去孝棚……
李九娘:张公公,大王病愈,暂时不要说出去。
张承业(一愣):大王,老奴不知娘娘何意?
李九娘:本宫用意,便是检验谁是忠臣,谁在觊觎王位!料想那心怀叵测者,若闻知大王昏迷不醒,必然会跳出来抢夺王位,此时便可由大王一举将他扑灭!那时候内患既除,大王方可领兵去潞州解围。
张承业(想了想摇头):大王,娘娘,老奴冒死进谏:如今先王薨逝,如何安定局面,乃是第一位的事情。若大王病愈却秘而不宣,必致人心不安。主幼国疑,外有强敌,不祥之甚啊!况且先皇帝在日教诲老奴,治国以诚,此等权术,老奴不敢与闻。
李存勖看看李九娘。
李九娘(不解):昨夜大王失语,公公不也是秘而不宣吗?
张承业(笑):娘娘,请恕老奴斗胆,昨夜秘而不宣,是因为先王薨逝,若传出大王病倒,诚恐有人趁机作乱,那却无人做主,如何是好?今日大王既已康复,便该临朝视事,实现平稳过渡,不可再说大王生病。
李存勖:孤生病不能说,孤病好可以说。
张承业:大王明鉴,老奴正是此意。
李九娘:大王,臣妾倒是觉得,何妨因势利导,使不臣者现身?若以张公公之见,莫非还要开诚布公?
李九娘瞪着张承业。
张承业:老奴只是在想,若先帝在日,面临此等局面,该当如何处置?必然是光风霁月,乾坤朗朗,显圣人风采,得中外瞻仰。所以大王,娘娘,天命既在大王,便该有王者风范,群臣必当慑服,宵小自然遁避,老奴冒昧,还请大王、娘娘斟酌。
李存勖看看李九娘,李九娘没有说话。
李存勖:张公公此来何事?
张承业:乃是周德威率领兵马返回,老奴觉得若是许他入城,只怕他若有异志,无人能制。故此想请大王或者娘娘下旨意,不许他带兵入城。
李存勖:张公公又多虑了,周镇远追随父王二十余年,乃是河东干城,若不信他,更信谁来?
李九娘:大王,张公公乃谨慎之言,当此多事之秋,若不多留个心眼,一旦事起仓促,何以应变?
张承业:娘娘所言极是。
李存勖(笑):公公适才还说王者风范便该光风霁月,如何此时又如此多心?
张承业:大王,虽然王者风范,也非毫无防范,更非鲁莽。
李存勖(一挥手):孤这是用人不疑!此番先王与孤撤出潞州之时,便已经命镇远率大军缓缓而退。如今他果然将兵马带回,足见可信。
李九娘:臣妾倒是觉得,不妨再试上一试,岂不更好?
李存勖(想了想):也罢,张公公立刻传孤旨意,命镇远将大军留在城外,厉兵秣马,孤另有用处。只他父子二人,即刻入城吊孝。
张承业:大王此举甚好,老奴即刻前去传旨。
张承业走后,李九娘对李存勖说。
李九娘:大王适才问妾谁是内忧谁是奸臣,其实妾之所虑,在于司徒。
李存勖看看她:司徒?
3、内 日 司徒府
人物:李克宁、孟氏、李存信
书房,李克宁呆呆坐着。
孟氏(进入):官人一夜守灵,困顿不堪,何不去歇息一回也好。
李克宁没有回话。
孟氏(坐了下来):官人,大王去世如此突然,温儿怎生是好?
李克宁(惊觉):啊?你说什么?温儿?
孟氏:官人昨晚进宫前,让温儿穿上吉服的,你忘了吗?如今全城举哀,温儿却如何是好?你这做阿耶的,不多想想吗?
李克宁(不耐烦):王兄已薨,你让某从何置想?原先说冲喜,如今冲什么喜?说来某这王兄,其实已自知病重不起,却先自将某打发出宫!某这厢大肆张罗冲喜,他却长眠不起,某只落个奔丧守灵结果,真个可笑。
孟氏(冷笑):妾身看来,你那王兄是唯恐传位之时,有官人在旁,诸多不便,故此先托词冲喜,打发官人出宫来。
李克宁:笑话。某与他一母同胞,诸多军机从来参与,传位之时,却又有何不便?
孟氏看看他,忍不住扑哧一笑。
孟氏:官人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那王兄,不是怕你抢了勖儿的宝座吗?
李克宁猛抬头看看孟氏,叹气摇头。
孟氏:官人也莫要叹气了,既然不能冲喜,总要想个法子才是。
李克宁:王兄已薨,还有什么法子?
孟氏:官人所言,王兄对官人已有疑忌之心,妾身愚见,难保勖儿这新王也疑忌官人,如何是好?
李克宁:休得胡说。
孟氏:妾胡说吗?王兄疑忌你也就罢了,毕竟他已经去见毗沙天王了。若是勖儿也疑忌官人,只怕司徒府血流成河呀。
李克宁:一片胡言。
下人来报:主公,李存信求见。
李克宁(诧异):他还没回去?
孟氏:当此多事之时,大王新逝,李存信忽然造访……好啦,妾身且先回避。
李克宁:让他进来吧。
李存信(进入):见过四叔。
李克宁:起来吧,那五百兵,回到军中了吧?
李存信:虽然返回军中,只是昨晚未曾动手,总是……
李克宁:不是说过了吗,叫你来只是个预备,事情究竟如何变化,谁能说清?
李存信:侄儿还是有些纳闷,想请教四叔,就是守灵一夜,如何不见大郎?
李克宁:大王昨夜晕厥,自然无法守灵。
李存信(笑):才登王位便病倒,咱们河东,今后真要由个病夫统治?
李克宁:放肆!你这言语,乃是不敬。
李存信:存信无礼,还请叔父恕过。
李克宁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李存信:存信只是奇怪,叔父一夜守灵,尚且中气充沛,那大郎却如此不堪?
李克宁:想是先王去世,大王过于悲痛所致。
李存信:叔父只想他好,这便是个慈悲。不如存信前往打听一回,却看大郎病情好未?
李克宁:难得你如此上心。
李存信: 侄儿上心的,乃是叔父的大事。昨夜功归一篑,好生可惜。
李克宁(掩饰):四郎不必多想,只是昨晚怕出意外,故此叫你调兵,也是维护平安之意。好在先王已经传位给了勖儿,山河无恙,此事便不必再说了。
李存信:不然,存信却觉得先王行事有些偏颇,即以叔父而言,乃河东武将之首,德高望重,又是大王亲兄弟,咱们沙陀人,向来就有传位于兄弟的习俗,为何不可传位于叔父?
李克宁(霍然站起):胡说!先王传位于谁,自有主张,岂是吾等臣子可以妄议的!某身为晋国司徒,便当服从先王遗命,岂可有异心!何况某乃存勖叔父,怎能与侄儿争位?此事传扬出去,就算某争得了王位,也惹天下耻笑。
李存信(怏怏):罢了,叔父何必如此震怒?
李存信:这等欺君罔上的念头,想都不能想,何况密室相商?存信,某不留你了,你自回吧。切记,此话今后再不可,今夕之话,叔父也不会向任何人提起!送客。
1、外 日 流霜殿小花园
人物:李九娘、黄四娘、秋彤、李存勖
李九娘和黄四娘在花园赏花。
李九娘:李克宁果然调兵了。
黄四娘:正是。听张公公说,他昨晚也想让八太保戒严,却被大太保堵了回去。
李九娘(沉吟):兵权在李存璋手中。
秋彤(跑过来):娘娘,驸马……大王醒过来了。
李九娘(摇摇头):这冤家。
秋彤扶着李九娘返回殿内,黄四娘紧随其后。
2、外 日 流霜殿
人物:李九娘、黄四娘、李存勖、张承业
李九娘和黄四娘跟着秋彤走了进来,李九娘向李存勖行礼。
李九娘:大王在上,臣妾有礼。
李存勖:九娘。
李九娘打量他一下,微笑。
李九娘:大王睡得好觉。
李存勖(深深叹了口气):九娘说的有理。
李九娘:有理?臣妾说什么了?
李存勖:孤仔细计较一回,九娘说的内忧外患,这外患真是泰山压顶。
李九娘:内忧外患?莫非昨夜臣妾所言,大王都已听闻?
李存勖坐起身来,点点头。
李九娘:那么大王当时为何不肯回应?莫非是在装病?
李存勖:如何回应?一者口不能言,二者思虑不全。
李九娘:大王如今思虑好了?
李存勖摇摇头。
李九娘(笑):若还是没想清,何妨继续装病?
李存勖(不悦):九娘以为孤是装病?
李九娘(笑):昨晚是真病,今日却可以装病。
李存勖:为何要装病?
李九娘:大王既然尚未想好如何应付局面,何妨装病以测忠奸?居心叵测者听闻大王卧床,必将迫不及待动手夺权!大王张网捕鱼即可。先清除干净内患,大王也好全身心迎战朱梁。大王以为如何?
李存勖(叹口气):迎战朱梁?
李九娘:先清内患,再战朱梁。
李存勖(叹气):九娘啊,这朱梁果然难缠的紧啊!此番孤随先王解救潞州,本以为奇兵天降,该当一战破敌,未曾想王彦章修的那个夹寨,防守严密,真是见所未见!大军尚未到达夹寨,先已经被瞭望堠上梁贼窥见,便已经严阵以待。奇袭变成了强攻!儿郎们冒着箭雨好容易攻下一道堑壕,又被鹿砦阻拦,加上护城河的战船射箭如雨,顿时伤亡惨重尸如山积!这夹寨已是固若金汤,何况还有王彦章那厮骁勇无敌。你说有几分胜算?
李九娘:听大王所言,一个潞州夹寨,已经固若金汤,试想梁贼多少军州?待得一一扫平,恐怕大王也当白头了。
李存勖(叹气):若头白能扫平梁贼,倒也罢了。只是如今一个夹寨,已经令孤无所措置。解围潞州,已同镜花水月,若要归还平梁令箭,呵呵。
李存勖苦笑摇头。
李九娘:可是你还答应了先王。
李存勖(流泪):孤之于先王,不仅仅是身体发肤受之,而是父爱如山!自从离乱之后,先王频频遣人寻找,几次身先士卒,只为了孤这性命!故先王这三个遗愿,怎可不应?虽然难于上青天,然既为人子,也只好勉为其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李九娘(若有所思):是啊,大王说得好,既为人子,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李存勖:九娘,想什么呢?
李九娘(猛觉):臣妾是想,以大王所言,灭梁已经困难无比,何况太原还有人掣肘?故妾以为大王该先清除异己,之后再奋力一搏解救潞州,算是灭梁第一功。
李存勖(奇怪):掣肘之人?昨夜父王传位于孤,满朝文武都在,并无异议。你道是有奸臣有内忧,不知从何而知?
画外音:
张承业:老奴给娘娘请安来了。
李存勖:张公公请进。
张承业(进入):大王果然吉人天相!看来已经康复如初,可去孝棚……
李九娘:张公公,大王病愈,暂时不要说出去。
张承业(一愣):大王,老奴不知娘娘何意?
李九娘:本宫用意,便是检验谁是忠臣,谁在觊觎王位!料想那心怀叵测者,若闻知大王昏迷不醒,必然会跳出来抢夺王位,此时便可由大王一举将他扑灭!那时候内患既除,大王方可领兵去潞州解围。
张承业(想了想摇头):大王,娘娘,老奴冒死进谏:如今先王薨逝,如何安定局面,乃是第一位的事情。若大王病愈却秘而不宣,必致人心不安。主幼国疑,外有强敌,不祥之甚啊!况且先皇帝在日教诲老奴,治国以诚,此等权术,老奴不敢与闻。
李存勖看看李九娘。
李九娘(不解):昨夜大王失语,公公不也是秘而不宣吗?
张承业(笑):娘娘,请恕老奴斗胆,昨夜秘而不宣,是因为先王薨逝,若传出大王病倒,诚恐有人趁机作乱,那却无人做主,如何是好?今日大王既已康复,便该临朝视事,实现平稳过渡,不可再说大王生病。
李存勖:孤生病不能说,孤病好可以说。
张承业:大王明鉴,老奴正是此意。
李九娘:大王,臣妾倒是觉得,何妨因势利导,使不臣者现身?若以张公公之见,莫非还要开诚布公?
李九娘瞪着张承业。
张承业:老奴只是在想,若先帝在日,面临此等局面,该当如何处置?必然是光风霁月,乾坤朗朗,显圣人风采,得中外瞻仰。所以大王,娘娘,天命既在大王,便该有王者风范,群臣必当慑服,宵小自然遁避,老奴冒昧,还请大王、娘娘斟酌。
李存勖看看李九娘,李九娘没有说话。
李存勖:张公公此来何事?
张承业:乃是周德威率领兵马返回,老奴觉得若是许他入城,只怕他若有异志,无人能制。故此想请大王或者娘娘下旨意,不许他带兵入城。
李存勖:张公公又多虑了,周镇远追随父王二十余年,乃是河东干城,若不信他,更信谁来?
李九娘:大王,张公公乃谨慎之言,当此多事之秋,若不多留个心眼,一旦事起仓促,何以应变?
张承业:娘娘所言极是。
李存勖(笑):公公适才还说王者风范便该光风霁月,如何此时又如此多心?
张承业:大王,虽然王者风范,也非毫无防范,更非鲁莽。
李存勖(一挥手):孤这是用人不疑!此番先王与孤撤出潞州之时,便已经命镇远率大军缓缓而退。如今他果然将兵马带回,足见可信。
李九娘:臣妾倒是觉得,不妨再试上一试,岂不更好?
李存勖(想了想):也罢,张公公立刻传孤旨意,命镇远将大军留在城外,厉兵秣马,孤另有用处。只他父子二人,即刻入城吊孝。
张承业:大王此举甚好,老奴即刻前去传旨。
张承业走后,李九娘对李存勖说。
李九娘:大王适才问妾谁是内忧谁是奸臣,其实妾之所虑,在于司徒。
李存勖看看她:司徒?
3、内 日 司徒府
人物:李克宁、孟氏、李存信
书房,李克宁呆呆坐着。
孟氏(进入):官人一夜守灵,困顿不堪,何不去歇息一回也好。
李克宁没有回话。
孟氏(坐了下来):官人,大王去世如此突然,温儿怎生是好?
李克宁(惊觉):啊?你说什么?温儿?
孟氏:官人昨晚进宫前,让温儿穿上吉服的,你忘了吗?如今全城举哀,温儿却如何是好?你这做阿耶的,不多想想吗?
李克宁(不耐烦):王兄已薨,你让某从何置想?原先说冲喜,如今冲什么喜?说来某这王兄,其实已自知病重不起,却先自将某打发出宫!某这厢大肆张罗冲喜,他却长眠不起,某只落个奔丧守灵结果,真个可笑。
孟氏(冷笑):妾身看来,你那王兄是唯恐传位之时,有官人在旁,诸多不便,故此先托词冲喜,打发官人出宫来。
李克宁:笑话。某与他一母同胞,诸多军机从来参与,传位之时,却又有何不便?
孟氏看看他,忍不住扑哧一笑。
孟氏:官人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那王兄,不是怕你抢了勖儿的宝座吗?
李克宁猛抬头看看孟氏,叹气摇头。
孟氏:官人也莫要叹气了,既然不能冲喜,总要想个法子才是。
李克宁:王兄已薨,还有什么法子?
孟氏:官人所言,王兄对官人已有疑忌之心,妾身愚见,难保勖儿这新王也疑忌官人,如何是好?
李克宁:休得胡说。
孟氏:妾胡说吗?王兄疑忌你也就罢了,毕竟他已经去见毗沙天王了。若是勖儿也疑忌官人,只怕司徒府血流成河呀。
李克宁:一片胡言。
下人来报:主公,李存信求见。
李克宁(诧异):他还没回去?
孟氏:当此多事之时,大王新逝,李存信忽然造访……好啦,妾身且先回避。
李克宁:让他进来吧。
李存信(进入):见过四叔。
李克宁:起来吧,那五百兵,回到军中了吧?
李存信:虽然返回军中,只是昨晚未曾动手,总是……
李克宁:不是说过了吗,叫你来只是个预备,事情究竟如何变化,谁能说清?
李存信:侄儿还是有些纳闷,想请教四叔,就是守灵一夜,如何不见大郎?
李克宁:大王昨夜晕厥,自然无法守灵。
李存信(笑):才登王位便病倒,咱们河东,今后真要由个病夫统治?
李克宁:放肆!你这言语,乃是不敬。
李存信:存信无礼,还请叔父恕过。
李克宁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李存信:存信只是奇怪,叔父一夜守灵,尚且中气充沛,那大郎却如此不堪?
李克宁:想是先王去世,大王过于悲痛所致。
李存信:叔父只想他好,这便是个慈悲。不如存信前往打听一回,却看大郎病情好未?
李克宁:难得你如此上心。
李存信: 侄儿上心的,乃是叔父的大事。昨夜功归一篑,好生可惜。
李克宁(掩饰):四郎不必多想,只是昨晚怕出意外,故此叫你调兵,也是维护平安之意。好在先王已经传位给了勖儿,山河无恙,此事便不必再说了。
李存信:不然,存信却觉得先王行事有些偏颇,即以叔父而言,乃河东武将之首,德高望重,又是大王亲兄弟,咱们沙陀人,向来就有传位于兄弟的习俗,为何不可传位于叔父?
李克宁(霍然站起):胡说!先王传位于谁,自有主张,岂是吾等臣子可以妄议的!某身为晋国司徒,便当服从先王遗命,岂可有异心!何况某乃存勖叔父,怎能与侄儿争位?此事传扬出去,就算某争得了王位,也惹天下耻笑。
李存信(怏怏):罢了,叔父何必如此震怒?
李存信:这等欺君罔上的念头,想都不能想,何况密室相商?存信,某不留你了,你自回吧。切记,此话今后再不可,今夕之话,叔父也不会向任何人提起!送客。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