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2347
成片时长:约40分钟
阅读:2185
发表:2022/6/30
50集 爱情,古装 电视剧剧本
《重耳春秋》第35集
1
…
34
35
36
…
50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人:允姬、寺人甲、寺人乙
△寺人甲蜷着身子在一处墙跟下晒着太阳。寺人乙拖着允姬进入冷宫,允姬仍旧嘻嘻笑着。
寺人乙:疯女人,乱跑什么。
△允姬嘻笑着跑开。
寺人乙:看我不打死你这个疯女人。
△寺人乙怒气冲冲在冷宫内寻找着什么,边找边骂着疯女人。寺人乙找到一根木棒,追赶允姬,将允姬打倒在地。
寺人乙:(边打边骂)疯女人,看我不打死你。
允姬:疼……疼……疼……
△寺人甲睁开眼,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又看向寺人乙。
寺人甲:你这样打,会死人的。
寺人乙:死了倒干净,也省得你我二人在这冷宫内,看不到一点出头之日。
寺人甲:我老了,活一天是一天。
△寺人甲又合上眼,继续晒着太阳。
△寺人乙仍拿木棒打着允姬,允姬不断地喊着疼。
允姬:疼……疼……(嘻笑)我儿子是君上……
寺人乙:一个疯女人(哼了一声)你儿子是君上,我还是天上玉帝呢……
35-9.晋国宫中-狐姬宫门外 日 外
人:晋惠公、寺人
△晋惠公静静站着,眼望向伸出墙外的桑树枝,突然,似想到什么,他转身,大步,向着来时的路行去,身后寺人小跑着紧紧相随。
35-10.晋国宫中-冷宫 日 外
人:允姬、寺人甲、寺人乙、晋惠公、寺人
△寺人乙不断棒打着允姬,允姬的喊声越来越弱,直至听不到。
寺人乙:不会真死了吧。
△寺人乙有些惊恐地踢了踢地上的允姬,见没有任何反应。
寺人乙:(大喊)啊,死人了……
△寺人乙扔掉手中木棒,大喊着(喊着死人了)向寺人甲跑去。
寺人甲:(有些不耐烦)嚷嚷什么!嚷嚷什么!
寺人乙:死人了,死人了,那个疯女人。
寺人甲:(睁开眼)死就死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站起身)随便找个地方埋了。
△寺人甲向允姬的方向走去,寺人乙紧跟在寺人甲身后。二人走到允姬身边,寺人甲看了眼地上的允姬,寺人乙则扭过脸。
寺人甲:赶紧的。
△寺人甲抬着允姬的头部,寺人乙抬着允姬的脚,二人向一棵树下走去。此时,晋惠公大步进入冷宫,身后紧跟着一个寺人。
△二寺人看到晋惠公,惊慌中将抬着的允姬的尸体掉在地上。
寺人甲:(下跪)奴才叩见君上。
△寺人乙慌忙下跪,因惊吓低着头,背部轻微抖动着。
△晋惠公看了眼地上允姬的尸体,并未向前,仍旧站在原地。
寺人甲:回君上,这个疯女人刚才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死了。奴才正要去埋了。
△晋惠公沉默着,良久。
晋惠公:这冷宫里,还有何人?
寺人甲:就奴才二人。
晋惠公:那寡人就赐你们二人……(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寺人)继续服侍这位夫人,不得怠慢。
寺人甲:(叩首)奴才谢君上成全。
△寺人乙跪趴在地上,抖动着身体,因惊吓未能成言。
△晋惠公转身向冷宫外走去,身后紧跟着一个寺人。
35-11.晋国宫中-冷宫外 日 外
人:晋惠公、寺人
△晋惠公大步走出冷宫,又向前走了十数步,突然停下脚步。
晋惠公:去。(看向寺人)把狐姬宫中所有的寺人、侍女全部杖杀。
寺人:喏。
△寺人快步离去。
晋惠公:(喃喃)给夫人陪葬。
△晋惠公静静站着,良久,他转过身,看着冷宫的方向。
35-12.晋国宫中-冷宫 日 外
人:寺人甲、寺人乙
△寺人甲举着火把,在冷宫内到处放火,很快,大火弥散在冷宫各处。
寺人乙疯一样的在大火中乱蹿。
寺人乙:我不要死……不要死……
△寺人甲、寺人乙以及地上允姬的尸体淹没在冲天的大火中。
35-13.晋国宫中-冷宫外 日 外
人:晋惠公
△晋惠公静静站着,望着冷宫内的冲天大火,面容渐渐变得悲伤。
晋惠公:母亲,儿子是国君了,是这晋国的国君。你不要责怪儿子,儿子不能让这满朝的大臣笑话儿子,有你,这样一个疯母亲。母亲,儿子不孝。
△晋惠公跪在地上,低垂下头,发出了低嚎声。
晋惠公:(喃喃)儿子不孝!儿子不孝!
35-14.晋国宫中-狐姬宫 日 内
人:狐姬、扶荔、扶桑、寺人、众兵卒、众侍女
△寺人、众兵卒冲入狐姬宫,将扶荔、扶桑及宫中的众侍女、寺人全部带走。扶荔、扶桑哭喊着,不肯离去。
扶荔:夫人,救救我。
扶桑:夫人,救救我。
△众兵卒无动于衷,带着宫中的众侍女向宫外行去。狐姬上前,想要拉住扶荔、扶桑,被寺人一把推倒。
△狐姬站起身,踉跄着脚步,追着寺人,向宫门外行去,边跑边喊。
狐姬:扶荔、扶桑。
35-15.晋国宫中-狐姬宫外 日 外
人:寺人、众兵卒、众侍女
△寺人将门闭上,门内传来狐姬的拍门声、呼喊声。
狐姬:(OS)扶荔、扶桑。
△寺人、众兵卒押着众侍女离开,在他们身后,是紧闭的宫门及不断的拍门声、呼喊声。
35-16.晋国宫中-狐姬宫 日 外
人:狐姬
△狐姬不断拍打着门,无任何回应,渐渐地,她的身体沿着门滑坐在地上。
狐姬:重耳,我的儿,你在哪儿?
△狐姬坐在地上,眼泪从脸上滑过。良久,她站起身,向宫内行去,她的背影越走越远。
35-17.晋国宫中-演武场 夜 外
人:晋惠公
△演武场内陈列着各式武器。
△夜色下,晋惠公手拿一根长戈,在演武场内不停地跳跃、翻腾……
35-18.晋国宫中-贾姬宫 夜 内
人:贾姬
△木几上摆放着申生的灵位,灵位上刻有“共大子申生之灵位”。
△贾姬一身素服,跪坐在灵位前,闭着眼,口里念念有词。
35-19.绛都-狐偃府门前 日 外
人:狐偃、众百姓
△狐偃府府门西侧设有粥棚,此时,粥棚因无粮早已停止施粥。府门大开着,府门两侧两侧或坐或躺着众百姓(流民)。
△狐偃走到府门前,看了看或坐或躺在府门两边的众百姓,见无人认识,大步进入了府内。
35-20.绛都-狐偃府 日 外
人:狐偃、众百姓
△府内早已一片荒凉,地上有沉积的落叶。
△狐偃进入府内各处,见室内各处皆空无一物,更无一个熟识的家人、仆从。他看到某处角落躺着几个众百姓,他上前打问。
狐偃:可知这府中的人都去哪儿了?
△众百姓摇头。
△狐偃失望地向府外走去。
35-21.绛都-狐偃府门前 日 外
人:狐偃、众百姓
△狐偃从府内走出,面色焦急,又看了眼府门两侧或坐或躺的众百姓及已经停止施粥,此时无人的粥棚,大步向前走去。
35-22.绛都城-街市 日 外
人:狐偃、众百姓
△狐偃在绛都街市穿行。街市生意冷清,到处可见流民及因饥饿丧失亲人的哀嚎声。
35-23.秦国雍城-大郑宫 日 内
人:秦穆公、百里奚、公孙枝、赢挚、丕豹、诸大臣
△秦穆公坐在案几前,与诸大臣商议晋国借粮一事。
秦穆公:晋许五城不与,今因饥乞粮,诸位爱卿,这粮,当借之否?
百里奚:君上,这粮,当借。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理之常也。顺理而行,天必福我。
秦穆公:寡人施于晋国已重矣。
公孙枝:君上,若重施而获报,何损于秦?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这粮,当借。
丕豹:(激愤)晋候无道,天降之灾。乘其饥而伐之,可以灭晋。君上,此机不可失。
百里奚: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
△秦穆公赞许地点点头。
秦穆公:负我者,晋君也。饥者,晋民也。吾不忍以君故,迁祸于民。(站起身)其君是罪,其民何罪?这粮,当借。
诸大臣:(齐声)君上明德!
35-24.秦国雍城 日 外
人:众百姓、众兵卒
△众百姓、众兵卒组织运粮、装粮,雍城城内一片喧华热闹。
35-25.黄河 日 外
人:众兵卒
△秦穆公下旨借粮五万斛救济晋灾。时十斗为一斛,即五十万斗粮。秦国泒出大量船只,由秦国雍城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横渡黄河后,再沿汾水北上,直至绛都。时,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画外音:《左传》记载,秦伯曰:其君是罪,其民何罪?于是乎输栗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国语.晋语》中记载,公曰:寡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天殃流行,国家代有。补乏荐饥,道也,不可以废道于天下。是故泛舟于河,归粮于晋。
35-26.晋国官道 日 外
人:众兵卒、众百姓
△晋国官道上到处是秦国送来的粮车,首尾相连。
35-27.绛都-街市 日 外
人:狐偃、狐府管家、众百姓、众兵卒
△寺人甲蜷着身子在一处墙跟下晒着太阳。寺人乙拖着允姬进入冷宫,允姬仍旧嘻嘻笑着。
寺人乙:疯女人,乱跑什么。
△允姬嘻笑着跑开。
寺人乙:看我不打死你这个疯女人。
△寺人乙怒气冲冲在冷宫内寻找着什么,边找边骂着疯女人。寺人乙找到一根木棒,追赶允姬,将允姬打倒在地。
寺人乙:(边打边骂)疯女人,看我不打死你。
允姬:疼……疼……疼……
△寺人甲睁开眼,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又看向寺人乙。
寺人甲:你这样打,会死人的。
寺人乙:死了倒干净,也省得你我二人在这冷宫内,看不到一点出头之日。
寺人甲:我老了,活一天是一天。
△寺人甲又合上眼,继续晒着太阳。
△寺人乙仍拿木棒打着允姬,允姬不断地喊着疼。
允姬:疼……疼……(嘻笑)我儿子是君上……
寺人乙:一个疯女人(哼了一声)你儿子是君上,我还是天上玉帝呢……
35-9.晋国宫中-狐姬宫门外 日 外
人:晋惠公、寺人
△晋惠公静静站着,眼望向伸出墙外的桑树枝,突然,似想到什么,他转身,大步,向着来时的路行去,身后寺人小跑着紧紧相随。
35-10.晋国宫中-冷宫 日 外
人:允姬、寺人甲、寺人乙、晋惠公、寺人
△寺人乙不断棒打着允姬,允姬的喊声越来越弱,直至听不到。
寺人乙:不会真死了吧。
△寺人乙有些惊恐地踢了踢地上的允姬,见没有任何反应。
寺人乙:(大喊)啊,死人了……
△寺人乙扔掉手中木棒,大喊着(喊着死人了)向寺人甲跑去。
寺人甲:(有些不耐烦)嚷嚷什么!嚷嚷什么!
寺人乙:死人了,死人了,那个疯女人。
寺人甲:(睁开眼)死就死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站起身)随便找个地方埋了。
△寺人甲向允姬的方向走去,寺人乙紧跟在寺人甲身后。二人走到允姬身边,寺人甲看了眼地上的允姬,寺人乙则扭过脸。
寺人甲:赶紧的。
△寺人甲抬着允姬的头部,寺人乙抬着允姬的脚,二人向一棵树下走去。此时,晋惠公大步进入冷宫,身后紧跟着一个寺人。
△二寺人看到晋惠公,惊慌中将抬着的允姬的尸体掉在地上。
寺人甲:(下跪)奴才叩见君上。
△寺人乙慌忙下跪,因惊吓低着头,背部轻微抖动着。
△晋惠公看了眼地上允姬的尸体,并未向前,仍旧站在原地。
寺人甲:回君上,这个疯女人刚才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死了。奴才正要去埋了。
△晋惠公沉默着,良久。
晋惠公:这冷宫里,还有何人?
寺人甲:就奴才二人。
晋惠公:那寡人就赐你们二人……(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寺人)继续服侍这位夫人,不得怠慢。
寺人甲:(叩首)奴才谢君上成全。
△寺人乙跪趴在地上,抖动着身体,因惊吓未能成言。
△晋惠公转身向冷宫外走去,身后紧跟着一个寺人。
35-11.晋国宫中-冷宫外 日 外
人:晋惠公、寺人
△晋惠公大步走出冷宫,又向前走了十数步,突然停下脚步。
晋惠公:去。(看向寺人)把狐姬宫中所有的寺人、侍女全部杖杀。
寺人:喏。
△寺人快步离去。
晋惠公:(喃喃)给夫人陪葬。
△晋惠公静静站着,良久,他转过身,看着冷宫的方向。
35-12.晋国宫中-冷宫 日 外
人:寺人甲、寺人乙
△寺人甲举着火把,在冷宫内到处放火,很快,大火弥散在冷宫各处。
寺人乙疯一样的在大火中乱蹿。
寺人乙:我不要死……不要死……
△寺人甲、寺人乙以及地上允姬的尸体淹没在冲天的大火中。
35-13.晋国宫中-冷宫外 日 外
人:晋惠公
△晋惠公静静站着,望着冷宫内的冲天大火,面容渐渐变得悲伤。
晋惠公:母亲,儿子是国君了,是这晋国的国君。你不要责怪儿子,儿子不能让这满朝的大臣笑话儿子,有你,这样一个疯母亲。母亲,儿子不孝。
△晋惠公跪在地上,低垂下头,发出了低嚎声。
晋惠公:(喃喃)儿子不孝!儿子不孝!
35-14.晋国宫中-狐姬宫 日 内
人:狐姬、扶荔、扶桑、寺人、众兵卒、众侍女
△寺人、众兵卒冲入狐姬宫,将扶荔、扶桑及宫中的众侍女、寺人全部带走。扶荔、扶桑哭喊着,不肯离去。
扶荔:夫人,救救我。
扶桑:夫人,救救我。
△众兵卒无动于衷,带着宫中的众侍女向宫外行去。狐姬上前,想要拉住扶荔、扶桑,被寺人一把推倒。
△狐姬站起身,踉跄着脚步,追着寺人,向宫门外行去,边跑边喊。
狐姬:扶荔、扶桑。
35-15.晋国宫中-狐姬宫外 日 外
人:寺人、众兵卒、众侍女
△寺人将门闭上,门内传来狐姬的拍门声、呼喊声。
狐姬:(OS)扶荔、扶桑。
△寺人、众兵卒押着众侍女离开,在他们身后,是紧闭的宫门及不断的拍门声、呼喊声。
35-16.晋国宫中-狐姬宫 日 外
人:狐姬
△狐姬不断拍打着门,无任何回应,渐渐地,她的身体沿着门滑坐在地上。
狐姬:重耳,我的儿,你在哪儿?
△狐姬坐在地上,眼泪从脸上滑过。良久,她站起身,向宫内行去,她的背影越走越远。
35-17.晋国宫中-演武场 夜 外
人:晋惠公
△演武场内陈列着各式武器。
△夜色下,晋惠公手拿一根长戈,在演武场内不停地跳跃、翻腾……
35-18.晋国宫中-贾姬宫 夜 内
人:贾姬
△木几上摆放着申生的灵位,灵位上刻有“共大子申生之灵位”。
△贾姬一身素服,跪坐在灵位前,闭着眼,口里念念有词。
35-19.绛都-狐偃府门前 日 外
人:狐偃、众百姓
△狐偃府府门西侧设有粥棚,此时,粥棚因无粮早已停止施粥。府门大开着,府门两侧两侧或坐或躺着众百姓(流民)。
△狐偃走到府门前,看了看或坐或躺在府门两边的众百姓,见无人认识,大步进入了府内。
35-20.绛都-狐偃府 日 外
人:狐偃、众百姓
△府内早已一片荒凉,地上有沉积的落叶。
△狐偃进入府内各处,见室内各处皆空无一物,更无一个熟识的家人、仆从。他看到某处角落躺着几个众百姓,他上前打问。
狐偃:可知这府中的人都去哪儿了?
△众百姓摇头。
△狐偃失望地向府外走去。
35-21.绛都-狐偃府门前 日 外
人:狐偃、众百姓
△狐偃从府内走出,面色焦急,又看了眼府门两侧或坐或躺的众百姓及已经停止施粥,此时无人的粥棚,大步向前走去。
35-22.绛都城-街市 日 外
人:狐偃、众百姓
△狐偃在绛都街市穿行。街市生意冷清,到处可见流民及因饥饿丧失亲人的哀嚎声。
35-23.秦国雍城-大郑宫 日 内
人:秦穆公、百里奚、公孙枝、赢挚、丕豹、诸大臣
△秦穆公坐在案几前,与诸大臣商议晋国借粮一事。
秦穆公:晋许五城不与,今因饥乞粮,诸位爱卿,这粮,当借之否?
百里奚:君上,这粮,当借。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理之常也。顺理而行,天必福我。
秦穆公:寡人施于晋国已重矣。
公孙枝:君上,若重施而获报,何损于秦?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这粮,当借。
丕豹:(激愤)晋候无道,天降之灾。乘其饥而伐之,可以灭晋。君上,此机不可失。
百里奚: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
△秦穆公赞许地点点头。
秦穆公:负我者,晋君也。饥者,晋民也。吾不忍以君故,迁祸于民。(站起身)其君是罪,其民何罪?这粮,当借。
诸大臣:(齐声)君上明德!
35-24.秦国雍城 日 外
人:众百姓、众兵卒
△众百姓、众兵卒组织运粮、装粮,雍城城内一片喧华热闹。
35-25.黄河 日 外
人:众兵卒
△秦穆公下旨借粮五万斛救济晋灾。时十斗为一斛,即五十万斗粮。秦国泒出大量船只,由秦国雍城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横渡黄河后,再沿汾水北上,直至绛都。时,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画外音:《左传》记载,秦伯曰:其君是罪,其民何罪?于是乎输栗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国语.晋语》中记载,公曰:寡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天殃流行,国家代有。补乏荐饥,道也,不可以废道于天下。是故泛舟于河,归粮于晋。
35-26.晋国官道 日 外
人:众兵卒、众百姓
△晋国官道上到处是秦国送来的粮车,首尾相连。
35-27.绛都-街市 日 外
人:狐偃、狐府管家、众百姓、众兵卒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