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4147
成片时长:约46分钟
阅读:6111
发表:2018/7/15 修改:2020/3/29
43集 主旋律,军事 电视剧剧本
《鏖战冀南》第28集
1
…
28
32
3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二十八集
28-1、莘县杨庄村;夏少增家;宋任穷宿办室
王宏坤:……六分区清河、武城、垂场等县。据隆平、巨鹿、南宫县统计,蝗虫毁灭了五百多个村庄的庄稼。
八月下旬,冀南开始下雨。九月初,连降七天大雨,暴雨成灾,洪水泛滥,滏阳河、卫河两岸尽成泽国。水势稍退后,群众冒着雨,火急地进行补种、抢种,以期晚秋能收获一点粮菜。然而,敌人于九月下旬,毫无人性地先后在临清县的大石桥、武城县的渡口驿、夏庄等处,将运河掘开了口子。在漳河县南上村掘开了漳河河堤,在鸡泽县境内破坏了滏阳河堤。顿时,河水漫溢,平地积水一尺多。受害地区多达三十多县,许多村庄成了一片汪洋。馆陶全县百分之六十四的村庄成了水村,武城县被淹一百一十个村庄,淹地面积占全县五分之三,清河县被淹面积占四分之三。故城县也大部被淹。任县和隆平简直成了滏阳河的储水湖,房屋倒塌,人畜漂没,仅剩一片半浸在水中的断垣残壁。
随后,冀南部分地区又遭遇了冰雹的严重袭击。冰雹大者如鸡蛋,群众在旱灾、水灾之后,抢种、补种的一点晚苗和蔬菜,全被砸毁。最严重的临清、广曲、企之三县统计,庄稼被水淹七十多万亩,被蝗虫吃掉九百多亩,被冰雹砸毁八千多亩。
严重的天灾人祸,使富饶的冀南平原杂草丛生,满目荒凉。广大群众不得不以树皮、树叶、花生皮、棉花籽充饥。有些地方连树皮、树叶都吃不到。
祸不单行。不久,冀南群众又遇到了一场可怕的霍乱等传染病。瘟疫的猖獗流行,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夺走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巨鹿县饿死五千多人,患霍乱病死亡三千多人。曲周县东王堡村在一百五十户人家中死亡几百人,其中因传染病死亡者占五分之四;北辛庄村四百户中饿死四百多人。八月五日至十月十七日,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威县南胡帐村一百七十户中死亡二百三十多人;邱县梁二庄村三百户中死亡四百多人。瘟疫流行最严重的垂杨、枣南、清河等县死亡人数更多。清河县王世公村曾在一天之中死亡四百多人,黄金庄死亡二百多人。垂杨县段芦头一个集日因饥饿而倒街死亡者三十多人。当时,冀南地区的许多地方,几乎是“无家不带孝,村村有哭声”。
[说到这里,王宏坤痛心地低下了头。其他人也都默默地垂下头。]
王宏坤(继续):为了赈济灾荒,冀南区党委和行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边区政府紧急调拔救济粮三百万斤,食品五万七千斤;从冀鲁豫区紧急调拔救济粮三百二十六万五千斤。秋雨后,又贷麦种一百九十多万斤。
然而,这些粮食和物资的运输却成了大问题。大家都知道,冀南区沟墙纵横,公路如网,到处都有敌人盘查。用大车运输根本做不到,只能用小推车或肩挑人背的办法。因此,我们动员了很多青年人,组成了运粮队。从太行区和冀鲁豫区往我们这里运粮食。每个运粮队都有一至两个连的八路军保护。运来的粮食大大缓解了冀南的灾荒。
同时,我们还在本区开展借粮活动。动员村里的地主、富户将他们库存的粮食借给断粮的群众。这项工作也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灾荒。
[王宏坤说完,转身望着主持会议的宋任穷。]
宋任穷(继续主持会议):下面进行下一项议程。最近,顽军肖健九经常跟我们搞摩擦,还到处祸害老百姓。军区决定发起“临东战役”,集中第四军分区的第十一团,第七军分区的第二十二团和基干团,第三军分区的第二十三团,共四个团的兵力,对肖健九部实施围歼。这次战役由袁鸿化、雷绍康和赵健民指挥,十月二十一日凌晨,正式打响。指挥部设在陈官营村。希望各参战部队务必在二十日夜晚,赶到陈官营报到。
大家(齐声):是。
宋任穷(最后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大家(齐声):没有。
28-2、当天晚上;杨庄村;夏少增家
[肖永智急急忙忙地走进宋任穷的宿办室。]
肖永智(急切地):宋政委,我要求指挥这次战役。
宋任穷:你还是去党校学习吧。这是早就决定的事,不能随便更改。
肖永智(恳求):我打完这一仗再走也不迟啊。这次参战的第二十二团,是我从三分区带过来的。我熟悉这支部队。再说,我和指挥这次战役的雷绍康、袁鸿化都很熟悉。红军时期,我和雷绍康、袁鸿化都在红三十一军工作。抗战爆发后,我在七七二团和雷绍康又是老搭档。我们做搭档一定配合得很好。宋政委,你就答应我吧。
宋任穷(笑着):你这个人哪,一打仗就什么也不顾了。
肖永智:这还不是跟你和陈司令学的。
宋任穷:我说不过你。我同意啦。
肖永智(高兴地):谢谢政委。
[肖永智转身向外跑去。]
28-3、临清县;陈官营村
[十月二十日下午,肖永智带领第七军分区的二十二团(一千余人)、基于团(三百余人),到达陈官营。]
[陈官营是个较大的村庄。指挥部就设在村子当中的一座大院子里。此时,雷绍康和袁鸿化已经先期抵达这里。两个人都赶到大街上,迎接肖永智。]
雷绍康(迎上来,紧紧握住肖永智的手,热情地):肖政委,从三八年在七七二团分手后,我们一直很少见面。
肖永智(也握住雷绍康的手):是啊。除了到军区开会偶而相遇,别的时候很难见面。现在,我们又要一起指挥作战了。
雷绍康:是啊。一转眼几年过去了。
袁鸿化(也迎上来,热情地和肖永智握手):老战友,还认识我吗?
肖永智(连忙又握住袁鸿化的手,笑着):当然认识啦!不过,我们俩分开的时间更长。自从在红三十一军分手后,就很少见面。你最近好吗?
袁鸿化:好,好。(他随即又笑着)本来我们都是客人,由于比你来得早,我们就反客为主了。
[三个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肖永智:二位,请!
袁鸿化和雷绍康(齐声):请!
[三个人大踏步向指挥部里走去。]
28-4、陈官营村;八路军临时指挥部
[当天晚上,三位首长聚在会议室研究作战方案。]
肖永智:参战部队共有三个多团的兵力。我建议,由第十一团和第二十二团担任主攻,明天拂晓奔袭肖健九部的主要据点。第二十三团赶到外围,向敌人的外围据点发起攻击。只留下第四军分区警卫排和第七军分区的基干团随指挥部行动。
雷绍康:这样部署,指挥部的警卫部队弱了一些。
袁鸿化:没关系。这么多部队攻击肖健九,他还有兵力袭击我们的指挥部吗?
雷绍康:我不是怕他袭击,是怕日本人来袭击。
肖永智:这应该不会吧?我们今天下午才到这里,明天一早就发起进攻。日本人不可能这么快就赶来吧?
袁鸿化:我也认为不可能。
雷绍康:还是再研究研究……
肖永智:不用研究了。
袁鸿化:对,就这样定啦
雷绍康:那好吧。
[十月二十一日拂晓,担任主攻的第十一团、第二十二团早早起床,在两位团长的带领下,悄悄进入清平县境内,然后突然向敌人的各个据点发起攻击。]
28-5、陈官营村;八路军临时指挥部
[雷绍康、肖永智、袁鸿化,都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情况。中午时分,作战参谋万海亭满头大汗地跑进来。]
万海亭:报告,有四五辆满载日军的汽车,从临清方向向陈官营驶来。高唐方向也有三四辆满载日军的汽车,向这里驶来。
雷绍康(沉思着):两路日军同时向这里扑来。看来敌人是冲我们指挥部来的。我们必须马上转移。
肖永智:老雷,你带领警卫排掩护电台和分区首长撤出陈官营,向南转移。我和袁鸿化到村西,指挥基干团转移。
雷绍康:好。
[肖永智和袁鸿化立刻向村西跑去。]
28-6、陈官营村西头
[肖永智和袁鸿化还未出村,就听到前面传来激烈的枪声。原来敌人推进速度很快,已经和基干团接上火了。]
[基干团是新组建的部队,约有三个连的兵力,尚未经过严格训练,缺少战斗经验。并且武器短缺,有半数人员持长矛、大刀,战斗力很差。日军冲来时,基干团多数士兵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肖永智和袁鸿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看到现场一片混乱,肖永智果断地鸣枪示警。]
肖永智(大声喊):大家不要慌!不要慌乱!(他又向赶过来的两个连长吩咐):赶快收拢部队,向西南方向转移。
两个连长(齐声):是。
吴连长:大家不要乱。赶紧集合起来。
侯连长:赶紧聚集到一起。
[然而,由于大家已经跑散,只有少数战士被收拢起来。]
肖永智(向集合起来的战士):大家向西南撤退。
战士们:是。
[战士们在肖永智和袁鸿化的带领下,迅速向村西南撤退。]
28-7、陈官营村西南
[大家刚到村西南,前面又出现一股敌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后面的追兵也越来越近。]
肖永智(郑重地):同志们!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我们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他低下头思考一下,然后毅然地)我们只能横下一条心,跟敌人拚了。
袁鸿化:对,跟敌人拚了。杀一个够本,杀俩赚一个。
肖永智(转向战士们):要跟敌人拚命了。大家怕不怕呀?
一个战士(激动地):跟两位首长在一起,我们什么都不怕!
大家(齐声):对,我们什么都不怕!
肖永智:好!
[肖永智和袁鸿化带领大家撤进附近的一块棉花地里,与敌人展开了最后的拚杀。直打得血肉横飞,天昏地暗。]
叠影字幕;画外音
这次卫东战役,狠狠打击了肖健九的嚣张气焰,使他较长时间不敢发起挑衅。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在棉花地里发现了肖永智、袁鸿化和部分战士的尸体。
28-8、一二九师师部;邓小平宿办室
[邓小平坐在办公桌前,正在阅读一份电报。李达、彭雪枫、滕代远等人快步走进来。]
李达:邓政委,听说肖永智牺牲啦?
邓小平(点了点头):这是冀南军区刚来的电报。(他将手里的电报递给李达)你们看看。
李达(接过电报,匆匆看了一遍,惊异地):肖永智和袁鸿化都牺牲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李达说完,将电报递给彭雪枫。]
邓小平:三天前,他们歼灭肖健九部时,日军突然袭击了他们的指挥部。他俩为掩护指挥机关转移,与敌人搏斗,不幸壮烈牺牲。
彭雪枫(看完后,将电报放到桌上,心情沉痛地):冀南的形势太严峻了。尽管我们将许多干部从冀南调出来,但还是有好多干部牺牲了。
滕代远:是啊。自今年以来,冀南区牺牲了十多位县团级以上的干部。
彭雪枫(有些激动地):我们必须尽快扭转冀南的严重局面。不然,我们对不起烈士的在天之灵。
李达:我考虑过了。要想尽快扭转冀南的局面,只有一个办法,冀南区和冀鲁豫区联合起来。
邓小平(感到眼前一亮):对呀!相比之下,冀鲁豫军区的形势要好得多。把这两个区联合起来,就能形成互补,带动冀南区形势的好转。
滕代远:对!这个办法不错。
邓小平:不过,实现这个计划,需要有一个新机构,来协调两个区的关系。这个新机构,就叫平原局吧。
大家(齐声):好。
28-9、八路军总部
靖任秋(站在邓小平宿办室门前):报告。
邓小平:进来。
[靖任秋迈步走进屋里,向邓小平敬礼。]
邓小平(还礼):我想交给你一个任务。
靖任秋:什么任务?
邓小平:赶到大名县,和王天祥一道,做策反“东亚同盟自治军”的工作。
靖任秋:王天祥?就是那个在孙殿英手下当过团长的王天祥吗?
邓小平:对,就是他。你们认识?
靖任秋:岂止是认识。我在孙殿英手下当副师长的时候,他是我手下的一个团长。我们俩过从甚密。
邓小平(笑着):原来是这样。那他的情况,我就不用给你介绍了吧?
靖任秋:不用介绍了。你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
邓小平:你回去准备准备,尽快出发。
靖任秋:是。
28-1、莘县杨庄村;夏少增家;宋任穷宿办室
王宏坤:……六分区清河、武城、垂场等县。据隆平、巨鹿、南宫县统计,蝗虫毁灭了五百多个村庄的庄稼。
八月下旬,冀南开始下雨。九月初,连降七天大雨,暴雨成灾,洪水泛滥,滏阳河、卫河两岸尽成泽国。水势稍退后,群众冒着雨,火急地进行补种、抢种,以期晚秋能收获一点粮菜。然而,敌人于九月下旬,毫无人性地先后在临清县的大石桥、武城县的渡口驿、夏庄等处,将运河掘开了口子。在漳河县南上村掘开了漳河河堤,在鸡泽县境内破坏了滏阳河堤。顿时,河水漫溢,平地积水一尺多。受害地区多达三十多县,许多村庄成了一片汪洋。馆陶全县百分之六十四的村庄成了水村,武城县被淹一百一十个村庄,淹地面积占全县五分之三,清河县被淹面积占四分之三。故城县也大部被淹。任县和隆平简直成了滏阳河的储水湖,房屋倒塌,人畜漂没,仅剩一片半浸在水中的断垣残壁。
随后,冀南部分地区又遭遇了冰雹的严重袭击。冰雹大者如鸡蛋,群众在旱灾、水灾之后,抢种、补种的一点晚苗和蔬菜,全被砸毁。最严重的临清、广曲、企之三县统计,庄稼被水淹七十多万亩,被蝗虫吃掉九百多亩,被冰雹砸毁八千多亩。
严重的天灾人祸,使富饶的冀南平原杂草丛生,满目荒凉。广大群众不得不以树皮、树叶、花生皮、棉花籽充饥。有些地方连树皮、树叶都吃不到。
祸不单行。不久,冀南群众又遇到了一场可怕的霍乱等传染病。瘟疫的猖獗流行,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夺走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巨鹿县饿死五千多人,患霍乱病死亡三千多人。曲周县东王堡村在一百五十户人家中死亡几百人,其中因传染病死亡者占五分之四;北辛庄村四百户中饿死四百多人。八月五日至十月十七日,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威县南胡帐村一百七十户中死亡二百三十多人;邱县梁二庄村三百户中死亡四百多人。瘟疫流行最严重的垂杨、枣南、清河等县死亡人数更多。清河县王世公村曾在一天之中死亡四百多人,黄金庄死亡二百多人。垂杨县段芦头一个集日因饥饿而倒街死亡者三十多人。当时,冀南地区的许多地方,几乎是“无家不带孝,村村有哭声”。
[说到这里,王宏坤痛心地低下了头。其他人也都默默地垂下头。]
王宏坤(继续):为了赈济灾荒,冀南区党委和行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边区政府紧急调拔救济粮三百万斤,食品五万七千斤;从冀鲁豫区紧急调拔救济粮三百二十六万五千斤。秋雨后,又贷麦种一百九十多万斤。
然而,这些粮食和物资的运输却成了大问题。大家都知道,冀南区沟墙纵横,公路如网,到处都有敌人盘查。用大车运输根本做不到,只能用小推车或肩挑人背的办法。因此,我们动员了很多青年人,组成了运粮队。从太行区和冀鲁豫区往我们这里运粮食。每个运粮队都有一至两个连的八路军保护。运来的粮食大大缓解了冀南的灾荒。
同时,我们还在本区开展借粮活动。动员村里的地主、富户将他们库存的粮食借给断粮的群众。这项工作也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灾荒。
[王宏坤说完,转身望着主持会议的宋任穷。]
宋任穷(继续主持会议):下面进行下一项议程。最近,顽军肖健九经常跟我们搞摩擦,还到处祸害老百姓。军区决定发起“临东战役”,集中第四军分区的第十一团,第七军分区的第二十二团和基干团,第三军分区的第二十三团,共四个团的兵力,对肖健九部实施围歼。这次战役由袁鸿化、雷绍康和赵健民指挥,十月二十一日凌晨,正式打响。指挥部设在陈官营村。希望各参战部队务必在二十日夜晚,赶到陈官营报到。
大家(齐声):是。
宋任穷(最后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大家(齐声):没有。
28-2、当天晚上;杨庄村;夏少增家
[肖永智急急忙忙地走进宋任穷的宿办室。]
肖永智(急切地):宋政委,我要求指挥这次战役。
宋任穷:你还是去党校学习吧。这是早就决定的事,不能随便更改。
肖永智(恳求):我打完这一仗再走也不迟啊。这次参战的第二十二团,是我从三分区带过来的。我熟悉这支部队。再说,我和指挥这次战役的雷绍康、袁鸿化都很熟悉。红军时期,我和雷绍康、袁鸿化都在红三十一军工作。抗战爆发后,我在七七二团和雷绍康又是老搭档。我们做搭档一定配合得很好。宋政委,你就答应我吧。
宋任穷(笑着):你这个人哪,一打仗就什么也不顾了。
肖永智:这还不是跟你和陈司令学的。
宋任穷:我说不过你。我同意啦。
肖永智(高兴地):谢谢政委。
[肖永智转身向外跑去。]
28-3、临清县;陈官营村
[十月二十日下午,肖永智带领第七军分区的二十二团(一千余人)、基于团(三百余人),到达陈官营。]
[陈官营是个较大的村庄。指挥部就设在村子当中的一座大院子里。此时,雷绍康和袁鸿化已经先期抵达这里。两个人都赶到大街上,迎接肖永智。]
雷绍康(迎上来,紧紧握住肖永智的手,热情地):肖政委,从三八年在七七二团分手后,我们一直很少见面。
肖永智(也握住雷绍康的手):是啊。除了到军区开会偶而相遇,别的时候很难见面。现在,我们又要一起指挥作战了。
雷绍康:是啊。一转眼几年过去了。
袁鸿化(也迎上来,热情地和肖永智握手):老战友,还认识我吗?
肖永智(连忙又握住袁鸿化的手,笑着):当然认识啦!不过,我们俩分开的时间更长。自从在红三十一军分手后,就很少见面。你最近好吗?
袁鸿化:好,好。(他随即又笑着)本来我们都是客人,由于比你来得早,我们就反客为主了。
[三个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肖永智:二位,请!
袁鸿化和雷绍康(齐声):请!
[三个人大踏步向指挥部里走去。]
28-4、陈官营村;八路军临时指挥部
[当天晚上,三位首长聚在会议室研究作战方案。]
肖永智:参战部队共有三个多团的兵力。我建议,由第十一团和第二十二团担任主攻,明天拂晓奔袭肖健九部的主要据点。第二十三团赶到外围,向敌人的外围据点发起攻击。只留下第四军分区警卫排和第七军分区的基干团随指挥部行动。
雷绍康:这样部署,指挥部的警卫部队弱了一些。
袁鸿化:没关系。这么多部队攻击肖健九,他还有兵力袭击我们的指挥部吗?
雷绍康:我不是怕他袭击,是怕日本人来袭击。
肖永智:这应该不会吧?我们今天下午才到这里,明天一早就发起进攻。日本人不可能这么快就赶来吧?
袁鸿化:我也认为不可能。
雷绍康:还是再研究研究……
肖永智:不用研究了。
袁鸿化:对,就这样定啦
雷绍康:那好吧。
[十月二十一日拂晓,担任主攻的第十一团、第二十二团早早起床,在两位团长的带领下,悄悄进入清平县境内,然后突然向敌人的各个据点发起攻击。]
28-5、陈官营村;八路军临时指挥部
[雷绍康、肖永智、袁鸿化,都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情况。中午时分,作战参谋万海亭满头大汗地跑进来。]
万海亭:报告,有四五辆满载日军的汽车,从临清方向向陈官营驶来。高唐方向也有三四辆满载日军的汽车,向这里驶来。
雷绍康(沉思着):两路日军同时向这里扑来。看来敌人是冲我们指挥部来的。我们必须马上转移。
肖永智:老雷,你带领警卫排掩护电台和分区首长撤出陈官营,向南转移。我和袁鸿化到村西,指挥基干团转移。
雷绍康:好。
[肖永智和袁鸿化立刻向村西跑去。]
28-6、陈官营村西头
[肖永智和袁鸿化还未出村,就听到前面传来激烈的枪声。原来敌人推进速度很快,已经和基干团接上火了。]
[基干团是新组建的部队,约有三个连的兵力,尚未经过严格训练,缺少战斗经验。并且武器短缺,有半数人员持长矛、大刀,战斗力很差。日军冲来时,基干团多数士兵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肖永智和袁鸿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看到现场一片混乱,肖永智果断地鸣枪示警。]
肖永智(大声喊):大家不要慌!不要慌乱!(他又向赶过来的两个连长吩咐):赶快收拢部队,向西南方向转移。
两个连长(齐声):是。
吴连长:大家不要乱。赶紧集合起来。
侯连长:赶紧聚集到一起。
[然而,由于大家已经跑散,只有少数战士被收拢起来。]
肖永智(向集合起来的战士):大家向西南撤退。
战士们:是。
[战士们在肖永智和袁鸿化的带领下,迅速向村西南撤退。]
28-7、陈官营村西南
[大家刚到村西南,前面又出现一股敌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后面的追兵也越来越近。]
肖永智(郑重地):同志们!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我们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他低下头思考一下,然后毅然地)我们只能横下一条心,跟敌人拚了。
袁鸿化:对,跟敌人拚了。杀一个够本,杀俩赚一个。
肖永智(转向战士们):要跟敌人拚命了。大家怕不怕呀?
一个战士(激动地):跟两位首长在一起,我们什么都不怕!
大家(齐声):对,我们什么都不怕!
肖永智:好!
[肖永智和袁鸿化带领大家撤进附近的一块棉花地里,与敌人展开了最后的拚杀。直打得血肉横飞,天昏地暗。]
叠影字幕;画外音
这次卫东战役,狠狠打击了肖健九的嚣张气焰,使他较长时间不敢发起挑衅。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在棉花地里发现了肖永智、袁鸿化和部分战士的尸体。
28-8、一二九师师部;邓小平宿办室
[邓小平坐在办公桌前,正在阅读一份电报。李达、彭雪枫、滕代远等人快步走进来。]
李达:邓政委,听说肖永智牺牲啦?
邓小平(点了点头):这是冀南军区刚来的电报。(他将手里的电报递给李达)你们看看。
李达(接过电报,匆匆看了一遍,惊异地):肖永智和袁鸿化都牺牲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李达说完,将电报递给彭雪枫。]
邓小平:三天前,他们歼灭肖健九部时,日军突然袭击了他们的指挥部。他俩为掩护指挥机关转移,与敌人搏斗,不幸壮烈牺牲。
彭雪枫(看完后,将电报放到桌上,心情沉痛地):冀南的形势太严峻了。尽管我们将许多干部从冀南调出来,但还是有好多干部牺牲了。
滕代远:是啊。自今年以来,冀南区牺牲了十多位县团级以上的干部。
彭雪枫(有些激动地):我们必须尽快扭转冀南的严重局面。不然,我们对不起烈士的在天之灵。
李达:我考虑过了。要想尽快扭转冀南的局面,只有一个办法,冀南区和冀鲁豫区联合起来。
邓小平(感到眼前一亮):对呀!相比之下,冀鲁豫军区的形势要好得多。把这两个区联合起来,就能形成互补,带动冀南区形势的好转。
滕代远:对!这个办法不错。
邓小平:不过,实现这个计划,需要有一个新机构,来协调两个区的关系。这个新机构,就叫平原局吧。
大家(齐声):好。
28-9、八路军总部
靖任秋(站在邓小平宿办室门前):报告。
邓小平:进来。
[靖任秋迈步走进屋里,向邓小平敬礼。]
邓小平(还礼):我想交给你一个任务。
靖任秋:什么任务?
邓小平:赶到大名县,和王天祥一道,做策反“东亚同盟自治军”的工作。
靖任秋:王天祥?就是那个在孙殿英手下当过团长的王天祥吗?
邓小平:对,就是他。你们认识?
靖任秋:岂止是认识。我在孙殿英手下当副师长的时候,他是我手下的一个团长。我们俩过从甚密。
邓小平(笑着):原来是这样。那他的情况,我就不用给你介绍了吧?
靖任秋:不用介绍了。你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
邓小平:你回去准备准备,尽快出发。
靖任秋:是。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