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9346
成片时长:每集约43分钟
阅读:10232
发表:2019/7/9 修改:2021/11/15
20集 家庭,古装 电视剧剧本
《百年李家》第1-3集
1-3
4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字幕:1937年,保定府
△旧城老街戏院,河北梆子器乐声传了出来……戏院里的舞台上正在演出河北梆子折子戏“醉打金枝”.
△推出本剧演员表……
第1集:
字幕:李家医馆声名远播、乔家工厂生意兴隆
1、医馆、日、外
△街面,一阵阵河北邦子锣鼓、弦乐、唱腔声和行人车往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
△盛夏的街头巷尾,市民们穿着裸露的汗衫、补丁短裤,来回穿梭。
△一辆军吉普车飞驰而来,嘎然停在李家中医馆门口,车上下来三个军人,抬着一个满身血迹的伤员向医馆大院跑去。
2、大院、日、内
△三个军人抬着伤员边跑边喊。
军人:李馆长救人啊!
△李梁闻声从诊疗室跑出,急忙携手抬伤员,向诊疗室妻子大声喊叫。
李梁:凤,赶快到抢救室救人咯!(问军人)什么情况?
军人:实弹演练,哑弹突然暴炸,他是我们连长,李馆长救他!(推出剧名)
百 年 李 家
3、抢救室、日、内
△伤员抬进抢救室
李梁:快,平放在手术台上!
△李梁迅速解开伤员纽扣查看,见胁腔流血,立即点击几处穴位止疼止血。
△乔凤端着药械盘,在手术台边提示。
乔凤:胁腔有个血洞!(递给李梁消毒济和针灸针)
△李梁迅速擦洗伤处消毒,扎针麻醉。
李梁:凤,甭着急,我已点穴止血,扎针麻醉啦!
乔凤:嗯,看见啦,给您!(乔凤递给手术刀,李梁划开伤处,李栋、李馨、走了进来)
李栋:山儿,我和您妈来帮你俩!(李老夫妇预上手)
△乔凤递给李梁手术捏子。
李梁:爸妈,不用劳烦二老,我和凤俩足亦!
一组精彩手术镜头:
△李梁夹出一块炮弹壳,乔凤迅速用手术盘接住,李梁又夹出小片弹壳放入盘中。
△李梁夹着碎骨片,衔接凹骨缺陷处,夹住变形肋骨,扶正复原,衔接稳合。
△乔凤递过消毒济喷筒,李梁喷射杀菌,递给乔凤。
△乔凤递给中草药粉沫袋,李梁撒于伤处。
△乔凤递给药罐,李梁夹出药液浸泡的纱布,缚于伤处。
△乔凤递给秘制软膏,李梁贴软膏于药液纱布伤处。(李栋李馨满意点头微笑走出)
△乔凤用酒精灯炉煎制汤药。
乔凤:我已备好止血活络消痛健骨汤。(李梁运针、拔针)
李梁:凤,已经打开脉络解除麻醉,可以喂汤药啦。
△李梁洗手,伤员睁开眼睛。
乔凤:您醒啦,来,我喂您汤药喝。(乔凤端汤药喂伤员)
△三位军人见战友醒来,惊喜流泪
军人:连长,连长!你醒啦!太好了!(转身)谢谢李馆长,谢谢乔大夫,谢
谢,谢谢!
乔凤:喝过汤药,好好睡一觉。(转身)您几位放心去歇着吧,让您连长好好
休息。
李梁:没事啦,您三位甭紧张,骨已接好复正。(三位军人高兴地走出抢救
室)
△李粱、乔凤,走出抢救室,叫来一位护士,监护守候在抢救室
4、保定府、日、外
字幕:1937年保定府旧城老街
一组镜头:
保定城城门楼、城门大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讲武堂)、河北省政府大门、保定城街道全景。
△黄包车、马车、牛车、毛驴车、人推单轮小木头车,来回穿梭过往。
△小商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
△锑头匠,货郎担,小贩,报童,吆呵声络绎不绝,时有军人卡车鸣笛开过。
小贩甲:油茶,烧饼,烤红暑咯!
小贩乙:馒头,麻花,芝麻饼咯!
小贩丙:香烟,瓜籽,棒棒糖哟!
小贩丁:糖胡芦,鸭梨,干果哟!
锑头匠:锑一一头,磨一一剪子,磨一一菜一一刀一一
报童:看报,看报,快看报,北平南苑29军大练兵,日军窥视,蠢蠢欲动!
△雷电、阵雨、风啸
字幕:1937年6月,北平南苑,局势紧张起来!
报童:看报,看报,号外,号外!中日签订《华北经济开发协定》!
5、金线胡同、 日、外
△镜头切至金线胡。
报童:卖报!卖报!号外!号外!中日签订《华北经济开发协定》!
△李家医馆馆长李梁背着药箱走向报童,向报章招手。
李梁:嘿,小娃,来一份报纸!
报童:好嘞!先生,给您报纸。(咳嗽了两声,东北口音,报童走向李梁)
李梁:小朋友,听口音,你是关外来的?喔,不对(意识到自己用词不当)。你家是东北的吧?已经深秋了,怎么还穿那么单薄?
报童:是的,我家是东北的,我们家,一年前从奉天逃难过来的。
李梁:(蹲下身子)哦!给你钱,不用找了。给自己多添几件秋衣。你面色蜡黄,像是生病了,我家医馆就在前面,(手指着前方)咱们现在就过去,我给你把把脉看病,调理调理!(边说边用手摸了一下报童的头,给他弹去有点破旧的衣服上的灰尘)
报童:谢谢,谢谢你!我也知道我自己有病,可是我们穷人看不起病,抓不起药。
李梁:小朋友,你误会了,我给你看病,不收你钱!
报童:真的?
李梁:嗯!(微笑点头)我们现在就去,走。
报童:我知道你是李家医馆的李馆长!今天不行,我得把报纸先卖完了。(开始低头看地,手拉着衣角)我娘身体也不大好,我能带她来吗?
李梁:好呀,当然可以!记住啊,回家一定带你娘来呀!(起身)
报童:(高兴抬起头)啊,真的?谢谢!谢谢,李大夫!(边说边给李梁深鞠一躬。走了几步,扭头转身再鞠一躬。)
报童:(高兴地一蹦一跳)哦,太好了,太好了,卖报啰!卖报啰!
李梁:这世道不太平呀,唉!什么,中日签订《华北经济开发协定》?!宋哲元怎么这么软弱!
△李梁边看报纸边口里念着,向家走去,一边叹气。
6、李家医馆大门、日、外
△乔秀凤穿着白大卦,站在李家医馆大门外喜迎盼望丈夫归来,看着丈夫低头入迷地看报,走过了李家医馆大门,故意不支声。
乔凤:山子,山子,过了,走过了。(见丈夫转身,走向丈夫)
李梁:凤儿,是你呀!我出诊回来了。(微笑,走向秀凤)
乔凤:(微笑着接过药箱)逗你玩呢。谁叫你这么着迷!什么事?我也看看!(拿过报纸)
李梁:没什么事,宋哲元与日本人签定《华北经济开发协定》了。唉,东北人都逃到保定来了。这什么世道啊!
秀凤:是呀,昨天保定城好象又来了不少难民。唉,兵荒马乱的,老百姓的日子真苦呀!没钱看病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了。山子,要不跟爸妈,商量一下,过几天到讲武堂那,义诊一天,你说怎么样?
李梁:爸妈肯定赞成同意。
乔凤:病人咋样啦?什么病症?严重不?(关切地问着)
李梁:病人患偏头痛,关节痛,一身痛,口干多汗,难受无力,我诊断是因
伤风引起的风寒感冒,我用“六月雪凤骨汤”:六月雪,凤尾草,筋骨草,各15克,600毫升凉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20分钟,滤渣、取汁、热服,一个时辰见效。留了一包药,让他家人晚上照我煎药方法煎服,我明天再去他家瞧瞧,您放心好啦!
乔凤:这类常见病,也可用“冬青公英汤”,鲜冬青叶70克,鲜蒲公英40
克,干品减半,凉水1000克,文火煎20分钟,滤渣取计热服,药到病除。
李梁:这两方都很好,简单效果佳,别小瞧这些普通常见病,都是日常生活
中人人都可能遇见的疾病,天然中草药不伤及肠胃,省钱又管用。
乔凤:是呀,老百姓哪有钱吃昂贵的西药,又伤脾胃,中草药管用又省钱,
医生这个职业,要多为患者着想。
△夫妻俩抬头看着门头牌匾“李家中医馆”,灰色砖墙,木制大门,两侧各有一个1米多高的石狮蹲,大门两侧贴着对联,红底黑字:
上联:祖辈行医为人解痛除苦
下联:救死扶伤不分贫穷贵贱
横批:治病救人
△医馆,夫妻俩切搓着药方走进院内,院子里分片种植着中草药,青藤棚架,奇花异草。候诊亭里木制条椅上,患者候医坐等排队,桌子上有几个水壶、喝水瓷杯。亭外车棚里停着一辆吉普车。一位护士叫着号,患者听号入室。疹疗厅墙壁挂着一排锦旗,一面绣着“中医仁术,德高风正”,另一面绣着“百年李家,医术不凡”。
△前院,医疗厅、诊疗室,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妇幼室,产房。
△中院,取药室,重病监护室,针灸室、刮骨治疗室,住院区,患者厕所。
△后院,李家家庙,秘制药室、穴位练功室、书房,馆长卧室、长尊卧室,厨厅。
△房前屋后种植着名目繁多的中草药材,切制间摆放着药柜、药架、配药大桌子、切药铡刀,盘称、等子克称、天平、捣药罐锤、切刀、切板、石磨、碾盘、碾槽。
前院壁栏导医牌:
李栋,百年李家第三代传人,擅长中医药针灸麻醉刮骨术,疑难杂症。
李馨,钻研于秘制配药制药,擅长中医刮骨术,李栋手术搭档,兼治普通疾病。
李梁,百年李家第四代传人,中西医贯通,擅长各类手术,穴位针灸,重症杂症。
乔凤,李梁手术搭档,擅长妇幼疾病诊治,常见疾病。
7、走廊病房、日、内
△旧城老街戏院,河北梆子器乐声传了出来……戏院里的舞台上正在演出河北梆子折子戏“醉打金枝”.
△推出本剧演员表……
第1集:
字幕:李家医馆声名远播、乔家工厂生意兴隆
1、医馆、日、外
△街面,一阵阵河北邦子锣鼓、弦乐、唱腔声和行人车往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
△盛夏的街头巷尾,市民们穿着裸露的汗衫、补丁短裤,来回穿梭。
△一辆军吉普车飞驰而来,嘎然停在李家中医馆门口,车上下来三个军人,抬着一个满身血迹的伤员向医馆大院跑去。
2、大院、日、内
△三个军人抬着伤员边跑边喊。
军人:李馆长救人啊!
△李梁闻声从诊疗室跑出,急忙携手抬伤员,向诊疗室妻子大声喊叫。
李梁:凤,赶快到抢救室救人咯!(问军人)什么情况?
军人:实弹演练,哑弹突然暴炸,他是我们连长,李馆长救他!(推出剧名)
百 年 李 家
3、抢救室、日、内
△伤员抬进抢救室
李梁:快,平放在手术台上!
△李梁迅速解开伤员纽扣查看,见胁腔流血,立即点击几处穴位止疼止血。
△乔凤端着药械盘,在手术台边提示。
乔凤:胁腔有个血洞!(递给李梁消毒济和针灸针)
△李梁迅速擦洗伤处消毒,扎针麻醉。
李梁:凤,甭着急,我已点穴止血,扎针麻醉啦!
乔凤:嗯,看见啦,给您!(乔凤递给手术刀,李梁划开伤处,李栋、李馨、走了进来)
李栋:山儿,我和您妈来帮你俩!(李老夫妇预上手)
△乔凤递给李梁手术捏子。
李梁:爸妈,不用劳烦二老,我和凤俩足亦!
一组精彩手术镜头:
△李梁夹出一块炮弹壳,乔凤迅速用手术盘接住,李梁又夹出小片弹壳放入盘中。
△李梁夹着碎骨片,衔接凹骨缺陷处,夹住变形肋骨,扶正复原,衔接稳合。
△乔凤递过消毒济喷筒,李梁喷射杀菌,递给乔凤。
△乔凤递给中草药粉沫袋,李梁撒于伤处。
△乔凤递给药罐,李梁夹出药液浸泡的纱布,缚于伤处。
△乔凤递给秘制软膏,李梁贴软膏于药液纱布伤处。(李栋李馨满意点头微笑走出)
△乔凤用酒精灯炉煎制汤药。
乔凤:我已备好止血活络消痛健骨汤。(李梁运针、拔针)
李梁:凤,已经打开脉络解除麻醉,可以喂汤药啦。
△李梁洗手,伤员睁开眼睛。
乔凤:您醒啦,来,我喂您汤药喝。(乔凤端汤药喂伤员)
△三位军人见战友醒来,惊喜流泪
军人:连长,连长!你醒啦!太好了!(转身)谢谢李馆长,谢谢乔大夫,谢
谢,谢谢!
乔凤:喝过汤药,好好睡一觉。(转身)您几位放心去歇着吧,让您连长好好
休息。
李梁:没事啦,您三位甭紧张,骨已接好复正。(三位军人高兴地走出抢救
室)
△李粱、乔凤,走出抢救室,叫来一位护士,监护守候在抢救室
4、保定府、日、外
字幕:1937年保定府旧城老街
一组镜头:
保定城城门楼、城门大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讲武堂)、河北省政府大门、保定城街道全景。
△黄包车、马车、牛车、毛驴车、人推单轮小木头车,来回穿梭过往。
△小商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
△锑头匠,货郎担,小贩,报童,吆呵声络绎不绝,时有军人卡车鸣笛开过。
小贩甲:油茶,烧饼,烤红暑咯!
小贩乙:馒头,麻花,芝麻饼咯!
小贩丙:香烟,瓜籽,棒棒糖哟!
小贩丁:糖胡芦,鸭梨,干果哟!
锑头匠:锑一一头,磨一一剪子,磨一一菜一一刀一一
报童:看报,看报,快看报,北平南苑29军大练兵,日军窥视,蠢蠢欲动!
△雷电、阵雨、风啸
字幕:1937年6月,北平南苑,局势紧张起来!
报童:看报,看报,号外,号外!中日签订《华北经济开发协定》!
5、金线胡同、 日、外
△镜头切至金线胡。
报童:卖报!卖报!号外!号外!中日签订《华北经济开发协定》!
△李家医馆馆长李梁背着药箱走向报童,向报章招手。
李梁:嘿,小娃,来一份报纸!
报童:好嘞!先生,给您报纸。(咳嗽了两声,东北口音,报童走向李梁)
李梁:小朋友,听口音,你是关外来的?喔,不对(意识到自己用词不当)。你家是东北的吧?已经深秋了,怎么还穿那么单薄?
报童:是的,我家是东北的,我们家,一年前从奉天逃难过来的。
李梁:(蹲下身子)哦!给你钱,不用找了。给自己多添几件秋衣。你面色蜡黄,像是生病了,我家医馆就在前面,(手指着前方)咱们现在就过去,我给你把把脉看病,调理调理!(边说边用手摸了一下报童的头,给他弹去有点破旧的衣服上的灰尘)
报童:谢谢,谢谢你!我也知道我自己有病,可是我们穷人看不起病,抓不起药。
李梁:小朋友,你误会了,我给你看病,不收你钱!
报童:真的?
李梁:嗯!(微笑点头)我们现在就去,走。
报童:我知道你是李家医馆的李馆长!今天不行,我得把报纸先卖完了。(开始低头看地,手拉着衣角)我娘身体也不大好,我能带她来吗?
李梁:好呀,当然可以!记住啊,回家一定带你娘来呀!(起身)
报童:(高兴抬起头)啊,真的?谢谢!谢谢,李大夫!(边说边给李梁深鞠一躬。走了几步,扭头转身再鞠一躬。)
报童:(高兴地一蹦一跳)哦,太好了,太好了,卖报啰!卖报啰!
李梁:这世道不太平呀,唉!什么,中日签订《华北经济开发协定》?!宋哲元怎么这么软弱!
△李梁边看报纸边口里念着,向家走去,一边叹气。
6、李家医馆大门、日、外
△乔秀凤穿着白大卦,站在李家医馆大门外喜迎盼望丈夫归来,看着丈夫低头入迷地看报,走过了李家医馆大门,故意不支声。
乔凤:山子,山子,过了,走过了。(见丈夫转身,走向丈夫)
李梁:凤儿,是你呀!我出诊回来了。(微笑,走向秀凤)
乔凤:(微笑着接过药箱)逗你玩呢。谁叫你这么着迷!什么事?我也看看!(拿过报纸)
李梁:没什么事,宋哲元与日本人签定《华北经济开发协定》了。唉,东北人都逃到保定来了。这什么世道啊!
秀凤:是呀,昨天保定城好象又来了不少难民。唉,兵荒马乱的,老百姓的日子真苦呀!没钱看病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了。山子,要不跟爸妈,商量一下,过几天到讲武堂那,义诊一天,你说怎么样?
李梁:爸妈肯定赞成同意。
乔凤:病人咋样啦?什么病症?严重不?(关切地问着)
李梁:病人患偏头痛,关节痛,一身痛,口干多汗,难受无力,我诊断是因
伤风引起的风寒感冒,我用“六月雪凤骨汤”:六月雪,凤尾草,筋骨草,各15克,600毫升凉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20分钟,滤渣、取汁、热服,一个时辰见效。留了一包药,让他家人晚上照我煎药方法煎服,我明天再去他家瞧瞧,您放心好啦!
乔凤:这类常见病,也可用“冬青公英汤”,鲜冬青叶70克,鲜蒲公英40
克,干品减半,凉水1000克,文火煎20分钟,滤渣取计热服,药到病除。
李梁:这两方都很好,简单效果佳,别小瞧这些普通常见病,都是日常生活
中人人都可能遇见的疾病,天然中草药不伤及肠胃,省钱又管用。
乔凤:是呀,老百姓哪有钱吃昂贵的西药,又伤脾胃,中草药管用又省钱,
医生这个职业,要多为患者着想。
△夫妻俩抬头看着门头牌匾“李家中医馆”,灰色砖墙,木制大门,两侧各有一个1米多高的石狮蹲,大门两侧贴着对联,红底黑字:
上联:祖辈行医为人解痛除苦
下联:救死扶伤不分贫穷贵贱
横批:治病救人
△医馆,夫妻俩切搓着药方走进院内,院子里分片种植着中草药,青藤棚架,奇花异草。候诊亭里木制条椅上,患者候医坐等排队,桌子上有几个水壶、喝水瓷杯。亭外车棚里停着一辆吉普车。一位护士叫着号,患者听号入室。疹疗厅墙壁挂着一排锦旗,一面绣着“中医仁术,德高风正”,另一面绣着“百年李家,医术不凡”。
△前院,医疗厅、诊疗室,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妇幼室,产房。
△中院,取药室,重病监护室,针灸室、刮骨治疗室,住院区,患者厕所。
△后院,李家家庙,秘制药室、穴位练功室、书房,馆长卧室、长尊卧室,厨厅。
△房前屋后种植着名目繁多的中草药材,切制间摆放着药柜、药架、配药大桌子、切药铡刀,盘称、等子克称、天平、捣药罐锤、切刀、切板、石磨、碾盘、碾槽。
前院壁栏导医牌:
李栋,百年李家第三代传人,擅长中医药针灸麻醉刮骨术,疑难杂症。
李馨,钻研于秘制配药制药,擅长中医刮骨术,李栋手术搭档,兼治普通疾病。
李梁,百年李家第四代传人,中西医贯通,擅长各类手术,穴位针灸,重症杂症。
乔凤,李梁手术搭档,擅长妇幼疾病诊治,常见疾病。
7、走廊病房、日、内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