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9346
成片时长:每集约43分钟
阅读:10230
发表:2019/7/9 修改:2021/11/15
20集 家庭,古装 电视剧剧本
《百年李家》第1-3集
1-3
4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走廊病房,医护人员穿梭在诊疗室、走廊、病房,患者来来往住、进进出出。
8、医馆大门口、日、内
△手术室,李梁医检一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叮嘱患者。
李梁:恢复得不错,出院吧,回家继续服药,巩固一下,请走好啦!(李梁送患者出院到大门外)
患者:谢谢李馆长,除掉了我的病根,再不用提心吊胆害怕了!(向大门外走去)
李梁:您慢走啊!
△送走患者后,在大门口远远看到昨天的报童掺扶着他母亲正向自己走来。
李梁:小娃,是你呀。
报童:李大夫,我叫王小冬,这是我母亲。
李梁:这位大姐,请问你贵姓,怎么称呼您呀?
王母:我姓张,张大帅张少帅的张,乡下人,没名字。李大夫,我们母子俩来麻烦您来啦,昨天我娃儿跟我说,李家医馆治病不收钱,我都不大相信。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李梁:(一起扶着王母进大院大门),哪里的话,大姐,不客气不麻烦,来,进来,我给你们俩都检查检查。
9、内科室、日、内
李梁:王妈妈,您请坐,你们母子,谁先看病?
王母:先给我儿子看吧,我不要紧。
李梁:来,王小冬,坐到这边来,我给你看看。
△李梁,详细瞧了王小冬天面色,给他左右两手号脉,查看舌胎,王母盯着儿子和李梁看。
李梁:大姐,你儿子口燥咽干、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相细滑,他得的是脑炎和肺炎。
王母:啊,我娃以前也去看过大夫,说的也是脑炎,怎么没见好。
李梁:哦,大姐,是这样的,脑炎的症状有风寒犯肺证、热犯肺卫证、痰热蕴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证,你儿子是正虚邪恋证。小朋友,你是不是常有咳嗽但是很少有痰,而且感觉腹胀疲惫。
王小冬:是的,李大夫。
李梁:你儿子的病,一是要分清症状,对症下药,二是要辅助以针灸治疗。这样,我先开出药方,一会你也看完病了,再领你儿子到中院的针灸治疗室。
△李梁开了“生脉散”与“银翘散合白虎汤”两个药方,开了药,在药方末尾注明:“平民义诊号”,递给王母。
李梁:大姐,药已经开好,请你收好,一会去药房抓药。先服用生脉散调理,再服用银翘散合白虎汤。(递给王母,王母接过,嘴里念叨着)
王母:人参、麦门冬、五味子、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平民义诊号。
李梁:哦,大姐,因为是脑炎和肺炎,多了几味药。
王母:谢谢,谢谢李大夫!(起身,给李梁鞠一躬)
王小冬:谢谢、谢谢李大夫!(跟着妈妈起身,鞠躬)
李梁:大姐,大姐,别客气。该给你看病了,坐到这边来。
△李梁详细瞧了王母的脸色,给她左右两手号脉,查看舌胎,王小冬天盯着母亲和李梁看。
李梁:观您气色摸你脉象。大姐,你得的应该是脑炎。你看啊,你面白、舌质红、苔薄白、脉相细无力。您最近是不是体温时高时低,神色萎,而且嗜睡盗汗?
王母:对,李大夫,你说得太对了。
李梁:您的这个病是脑炎里的“邪在卫气证”、“气营两燔证”、“脓毒积脑证”、“邪在卫气证”中的邪在卫气证。我给你开个药方,您到中院找李栋,哦,也就是我父亲,让他再给你把把脉,先用针灸调理,保你不出十天,肯定痊愈。
△说完,李梁开了“托里透脓汤”药方,开了药,在药方末尾注明:“平民义诊号”,递给王母。
王母:谢谢,谢谢李大夫!儿子,来,快,给李大夫磕头。(接过药方,招呼儿子过来磕头。)
李梁:唉呀,大姐,大姐,使不得,快起来,快起来。(扶起王小冬)
好了,你们母子的病也看了,现在先把药方拿到药房,再到中院针灸室,请我父亲给您俩扎针,再回到药房拿药。
王母:李家医馆不仅给我们母子免费看病,还送药。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王小冬母子同时给李梁鞠躬,李梁送母子俩出内科室大门,指着中院,嘴喊着:下一位。
10、妇幼室、日、内
△妇幼室,乔凤为妇婴医检,检查完毕,床边一年轻男子给孩子换尿布。
乔凤: 没问题了,放心回家吧,母子安好,可以出院咯,住在家里比医院方便好多啦。
男子:太好啦,谢谢乔大夫。(男子包好孩子,搀扶妻子下床)那我们就走啦,乔大夫。
乔凤:照顾好你妻子,不要让她受凉受风,孩子哭闹很正常,不要喂得过饱就行。
男子:好,谢谢乔大夫,我会照顾好她娘俩的。(说完抱着孩子,扶着妻子离去)
11、治疗室、日、内
△治疗室,李梁向中医药刮骨治疗室走去。
李梁OS:中医西医,兼并使用,百利而无一害。父亲母亲还有些不习惯,
但也默认了我这个方法。中西医兼顾的手术,在临床中非常实用,我去瞧瞧父亲母亲是否习惯了。
△中医刮骨治疗室,李梁走了进去,墙壁上挂着人体正面图,背面图,侧
面图,穴位示意图,室内立放着石膏仿真穴位示意模具,床边有活动手术灯架,天花板下吊挂着备用腊烛灯和煤油马提灯,手术台上躺着一位患者。
△李栋、李馨做完刮骨手术整理器械,李梁向父母走了过去。
李梁:爸,妈,您二老休息一会儿,让我来做吧。
李栋:没事,不累,刚做完。山儿,忙您的去吧。(见患者醒来)请问您此时此刻感觉如何?
患者:不是那么钻心地刺痛了,有一股烧呼呼的感觉。
李栋:这就对了,你记得今天是第几次治疗吗?
患着:记得,9天了,今天是第3次治疗了。
李栋:对的,再做一次系统性治疗,应该就好了,贴上经络强肌健骨膏,巩固一下疗效。(李馨正在为患者肋骨上贴软膏)
患者:俺是河南人,来之前就听乡亲说了,李家医馆,德高、风正、术精,
邻里和患者都十分敬重,一身书香医学世家风范。还给俺介绍说,李栋老掌柜是李家中医第三代传人,儿子李梁是第四代继承人,贯通中西医联合疗法。老百姓和军人眼里,李家医馆,是起死回生的生命回春港湾。俺这次亲自领略了一次,还甭说,俺口服心服。俺出院回河南老家,跟乡亲们也有话拉啦!(患者说着笑着)
李栋:谢谢,过誉了。我们自种自制的药,心里踏实,疗效明显。您把这碗
汤药喝了,好好睡一觉吧,到了明天24个小时之后,我再给您复查一下。
患者:好,好,谢谢,谢谢!(双手接过汤药碗,一鼓作气喝光,李馨接过药碗)
12、医馆前院、日、内
△医馆前院,时有患者进进出出,跟医生护士热情地打着招呼,一片风正气爽氛围。
乔凤:瞧瞧,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换人心,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称,咱对患
者好,换来的是秩序井然。虽说咱辛苦点,生活平淡,但也温馨,医患关系和谐,让人欣慰。
△前院,乔凤跟医生护士说着话,见一对农村年轻夫妇,搀扶着一位老人走进医馆。
男子:大夫,家父突感身体不舒服,走得急,忘了带钱。
护士:没事,请到急诊室查查,先治病重要,病治好了把钱送来也行。
夫妇:谢谢!太感谢了!(年青夫妻连声道谢,搀扶老人跟护士去了急诊室)
墙壁栏中公示着就医需知:
李家医馆主治:刀伤、枪伤、跌打损伤、骨伤、红伤、挫伤、粉碎性骨胳、骨裂、骨炎、骨坏死、糖尿病,嘴眼歪邪、疑难杂症、妇幼疾病、顽症等,排队听号,急诊例外,家境贫困或资金短缺者,先治病后补款。
△时有医护人员打着招呼,送患者出院。
△住院室,三位军人出院,告辞,李梁、乔凤、李栋,李馨,同送出门,返回大厅。
13、候诊花亭、日、内
△候诊花亭,坐等排队的患者谈闲聊天。
老患者:李家医馆医术不凡,祖祖辈辈都是中医,山子,就是李梁馆长,中
西医贯通。我看着他长大的,从小就跟他爸妈学医,又上了卫生学校,和乔凤是同学呢!
女患者:请来的这对夫妻干勤杂工也挺忙活的,忙完厨房,打扫卫生,给灯
笼添油。
男患者:我去过好多医院,就觉得李家医馆医德高、医风正、医术精,让人心情舒坦。
女患者:可不是吗,俺村男女老少看病不去别家,就认李家医馆,不看病也心里舒服。
老患者:不管你是干啥的,穿的好坏,都同样平等对待。医风正,医德高,
医术精,不象有些医院,首先问你带钱了没?没带钱,哪怕死在医院,也不给你看病。
护士:58号、58号。(诊疗厅传来护士叫号的声音)
老患者:在,在,在!(转身)到我了,我先去,你们聊!(边应声边向病友打招呼离去)
14、李家家庙、夜、内
字幕:每天早晚,李栋、李馨、李梁、乔凤,一起到家庙上香祭祖,练功,
已成定律。
△家庙,祭坛依次摆放着李家祖先灵位,两侧墙上挂着“临床自创穴位图”和“临床治疗大病案例图”。李栋、李馨、李梁、乔凤,依次叩拜磕头,起身点燃祭坛上的蜡烛上香念叨着。
李栋:列祖列宗在天有灵,晚辈每早每晚练功,家规从不荒废。保佑我儿李
梁乔凤早日添丁,传承我李家医术,李家医术后继有人。
△李馨、李梁、乔凤,依次起身,上香祭拜祖先灵位。
李梁:求祖太爷、太爷、列祖列宗,保佑我和乔凤添丁赐凤,后继有人,传
承李家医德、医风、医术,发扬光大李家中医药家庙仁术文化。
△李梁、乔凤,李栋、李馨,敬香完毕,进内室练点穴指功和针灸功,背颂汤头。
字幕:李家祖传医术传男不传女, 每日起早贪黑,苦练针灸点穴指功,或
背颂汤头,钻研医术,就在家庙密室进行。
李栋:我李家几代人行医治病,不知从鬼门关救活了多少人了啊!
李梁:孩儿一定将我们李家的临床经验发扬光大,治病救人,积德行善。
△家庙门外,女儿李慧,手里拿着小人书,走到家庙门前,拍门。
李慧:妈妈,开门,我饿啦!(乔凤听见女儿喊声,急忙开门)
乔凤:你这小馋猫,不是刚吃过吗?(抱起李慧)
李慧:妈妈,我又饿啦!(李慧调皮地拍着肚子歪着脑袋说,乔凤抱着李慧向书房走去)
15、书房、夜、内
△书房,乔凤从柜子点心盒里拿出一块点心给李慧,书架上放着医书,桌子上放着临床笔记本,处方单子,案例簿,整整齐齐。
△室内,有2张大桌子和一张小桌子,李慧坐进小桌子,翻看着小人书连画画。
△乔凤坐在自己桌椅上看书,另一张桌子上放着李家偏方绘集手稿。
李慧:妈妈,我要去,姥爷姥姥家,我想吃,姥姥做的籽麻油茶、葱花饼啦!
乔凤:小人精,别捣乱,没见妈妈做功课吗?今天太晚,明天去吧。
李慧:妈妈,您,不爱我了吗?
乔凤:哪能啊,妈妈咋会不爱乖女儿了呢?
李慧:那妈妈,为啥不送我,去姥姥家呢?
8、医馆大门口、日、内
△手术室,李梁医检一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叮嘱患者。
李梁:恢复得不错,出院吧,回家继续服药,巩固一下,请走好啦!(李梁送患者出院到大门外)
患者:谢谢李馆长,除掉了我的病根,再不用提心吊胆害怕了!(向大门外走去)
李梁:您慢走啊!
△送走患者后,在大门口远远看到昨天的报童掺扶着他母亲正向自己走来。
李梁:小娃,是你呀。
报童:李大夫,我叫王小冬,这是我母亲。
李梁:这位大姐,请问你贵姓,怎么称呼您呀?
王母:我姓张,张大帅张少帅的张,乡下人,没名字。李大夫,我们母子俩来麻烦您来啦,昨天我娃儿跟我说,李家医馆治病不收钱,我都不大相信。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李梁:(一起扶着王母进大院大门),哪里的话,大姐,不客气不麻烦,来,进来,我给你们俩都检查检查。
9、内科室、日、内
李梁:王妈妈,您请坐,你们母子,谁先看病?
王母:先给我儿子看吧,我不要紧。
李梁:来,王小冬,坐到这边来,我给你看看。
△李梁,详细瞧了王小冬天面色,给他左右两手号脉,查看舌胎,王母盯着儿子和李梁看。
李梁:大姐,你儿子口燥咽干、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相细滑,他得的是脑炎和肺炎。
王母:啊,我娃以前也去看过大夫,说的也是脑炎,怎么没见好。
李梁:哦,大姐,是这样的,脑炎的症状有风寒犯肺证、热犯肺卫证、痰热蕴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证,你儿子是正虚邪恋证。小朋友,你是不是常有咳嗽但是很少有痰,而且感觉腹胀疲惫。
王小冬:是的,李大夫。
李梁:你儿子的病,一是要分清症状,对症下药,二是要辅助以针灸治疗。这样,我先开出药方,一会你也看完病了,再领你儿子到中院的针灸治疗室。
△李梁开了“生脉散”与“银翘散合白虎汤”两个药方,开了药,在药方末尾注明:“平民义诊号”,递给王母。
李梁:大姐,药已经开好,请你收好,一会去药房抓药。先服用生脉散调理,再服用银翘散合白虎汤。(递给王母,王母接过,嘴里念叨着)
王母:人参、麦门冬、五味子、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平民义诊号。
李梁:哦,大姐,因为是脑炎和肺炎,多了几味药。
王母:谢谢,谢谢李大夫!(起身,给李梁鞠一躬)
王小冬:谢谢、谢谢李大夫!(跟着妈妈起身,鞠躬)
李梁:大姐,大姐,别客气。该给你看病了,坐到这边来。
△李梁详细瞧了王母的脸色,给她左右两手号脉,查看舌胎,王小冬天盯着母亲和李梁看。
李梁:观您气色摸你脉象。大姐,你得的应该是脑炎。你看啊,你面白、舌质红、苔薄白、脉相细无力。您最近是不是体温时高时低,神色萎,而且嗜睡盗汗?
王母:对,李大夫,你说得太对了。
李梁:您的这个病是脑炎里的“邪在卫气证”、“气营两燔证”、“脓毒积脑证”、“邪在卫气证”中的邪在卫气证。我给你开个药方,您到中院找李栋,哦,也就是我父亲,让他再给你把把脉,先用针灸调理,保你不出十天,肯定痊愈。
△说完,李梁开了“托里透脓汤”药方,开了药,在药方末尾注明:“平民义诊号”,递给王母。
王母:谢谢,谢谢李大夫!儿子,来,快,给李大夫磕头。(接过药方,招呼儿子过来磕头。)
李梁:唉呀,大姐,大姐,使不得,快起来,快起来。(扶起王小冬)
好了,你们母子的病也看了,现在先把药方拿到药房,再到中院针灸室,请我父亲给您俩扎针,再回到药房拿药。
王母:李家医馆不仅给我们母子免费看病,还送药。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王小冬母子同时给李梁鞠躬,李梁送母子俩出内科室大门,指着中院,嘴喊着:下一位。
10、妇幼室、日、内
△妇幼室,乔凤为妇婴医检,检查完毕,床边一年轻男子给孩子换尿布。
乔凤: 没问题了,放心回家吧,母子安好,可以出院咯,住在家里比医院方便好多啦。
男子:太好啦,谢谢乔大夫。(男子包好孩子,搀扶妻子下床)那我们就走啦,乔大夫。
乔凤:照顾好你妻子,不要让她受凉受风,孩子哭闹很正常,不要喂得过饱就行。
男子:好,谢谢乔大夫,我会照顾好她娘俩的。(说完抱着孩子,扶着妻子离去)
11、治疗室、日、内
△治疗室,李梁向中医药刮骨治疗室走去。
李梁OS:中医西医,兼并使用,百利而无一害。父亲母亲还有些不习惯,
但也默认了我这个方法。中西医兼顾的手术,在临床中非常实用,我去瞧瞧父亲母亲是否习惯了。
△中医刮骨治疗室,李梁走了进去,墙壁上挂着人体正面图,背面图,侧
面图,穴位示意图,室内立放着石膏仿真穴位示意模具,床边有活动手术灯架,天花板下吊挂着备用腊烛灯和煤油马提灯,手术台上躺着一位患者。
△李栋、李馨做完刮骨手术整理器械,李梁向父母走了过去。
李梁:爸,妈,您二老休息一会儿,让我来做吧。
李栋:没事,不累,刚做完。山儿,忙您的去吧。(见患者醒来)请问您此时此刻感觉如何?
患者:不是那么钻心地刺痛了,有一股烧呼呼的感觉。
李栋:这就对了,你记得今天是第几次治疗吗?
患着:记得,9天了,今天是第3次治疗了。
李栋:对的,再做一次系统性治疗,应该就好了,贴上经络强肌健骨膏,巩固一下疗效。(李馨正在为患者肋骨上贴软膏)
患者:俺是河南人,来之前就听乡亲说了,李家医馆,德高、风正、术精,
邻里和患者都十分敬重,一身书香医学世家风范。还给俺介绍说,李栋老掌柜是李家中医第三代传人,儿子李梁是第四代继承人,贯通中西医联合疗法。老百姓和军人眼里,李家医馆,是起死回生的生命回春港湾。俺这次亲自领略了一次,还甭说,俺口服心服。俺出院回河南老家,跟乡亲们也有话拉啦!(患者说着笑着)
李栋:谢谢,过誉了。我们自种自制的药,心里踏实,疗效明显。您把这碗
汤药喝了,好好睡一觉吧,到了明天24个小时之后,我再给您复查一下。
患者:好,好,谢谢,谢谢!(双手接过汤药碗,一鼓作气喝光,李馨接过药碗)
12、医馆前院、日、内
△医馆前院,时有患者进进出出,跟医生护士热情地打着招呼,一片风正气爽氛围。
乔凤:瞧瞧,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心换人心,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称,咱对患
者好,换来的是秩序井然。虽说咱辛苦点,生活平淡,但也温馨,医患关系和谐,让人欣慰。
△前院,乔凤跟医生护士说着话,见一对农村年轻夫妇,搀扶着一位老人走进医馆。
男子:大夫,家父突感身体不舒服,走得急,忘了带钱。
护士:没事,请到急诊室查查,先治病重要,病治好了把钱送来也行。
夫妇:谢谢!太感谢了!(年青夫妻连声道谢,搀扶老人跟护士去了急诊室)
墙壁栏中公示着就医需知:
李家医馆主治:刀伤、枪伤、跌打损伤、骨伤、红伤、挫伤、粉碎性骨胳、骨裂、骨炎、骨坏死、糖尿病,嘴眼歪邪、疑难杂症、妇幼疾病、顽症等,排队听号,急诊例外,家境贫困或资金短缺者,先治病后补款。
△时有医护人员打着招呼,送患者出院。
△住院室,三位军人出院,告辞,李梁、乔凤、李栋,李馨,同送出门,返回大厅。
13、候诊花亭、日、内
△候诊花亭,坐等排队的患者谈闲聊天。
老患者:李家医馆医术不凡,祖祖辈辈都是中医,山子,就是李梁馆长,中
西医贯通。我看着他长大的,从小就跟他爸妈学医,又上了卫生学校,和乔凤是同学呢!
女患者:请来的这对夫妻干勤杂工也挺忙活的,忙完厨房,打扫卫生,给灯
笼添油。
男患者:我去过好多医院,就觉得李家医馆医德高、医风正、医术精,让人心情舒坦。
女患者:可不是吗,俺村男女老少看病不去别家,就认李家医馆,不看病也心里舒服。
老患者:不管你是干啥的,穿的好坏,都同样平等对待。医风正,医德高,
医术精,不象有些医院,首先问你带钱了没?没带钱,哪怕死在医院,也不给你看病。
护士:58号、58号。(诊疗厅传来护士叫号的声音)
老患者:在,在,在!(转身)到我了,我先去,你们聊!(边应声边向病友打招呼离去)
14、李家家庙、夜、内
字幕:每天早晚,李栋、李馨、李梁、乔凤,一起到家庙上香祭祖,练功,
已成定律。
△家庙,祭坛依次摆放着李家祖先灵位,两侧墙上挂着“临床自创穴位图”和“临床治疗大病案例图”。李栋、李馨、李梁、乔凤,依次叩拜磕头,起身点燃祭坛上的蜡烛上香念叨着。
李栋:列祖列宗在天有灵,晚辈每早每晚练功,家规从不荒废。保佑我儿李
梁乔凤早日添丁,传承我李家医术,李家医术后继有人。
△李馨、李梁、乔凤,依次起身,上香祭拜祖先灵位。
李梁:求祖太爷、太爷、列祖列宗,保佑我和乔凤添丁赐凤,后继有人,传
承李家医德、医风、医术,发扬光大李家中医药家庙仁术文化。
△李梁、乔凤,李栋、李馨,敬香完毕,进内室练点穴指功和针灸功,背颂汤头。
字幕:李家祖传医术传男不传女, 每日起早贪黑,苦练针灸点穴指功,或
背颂汤头,钻研医术,就在家庙密室进行。
李栋:我李家几代人行医治病,不知从鬼门关救活了多少人了啊!
李梁:孩儿一定将我们李家的临床经验发扬光大,治病救人,积德行善。
△家庙门外,女儿李慧,手里拿着小人书,走到家庙门前,拍门。
李慧:妈妈,开门,我饿啦!(乔凤听见女儿喊声,急忙开门)
乔凤:你这小馋猫,不是刚吃过吗?(抱起李慧)
李慧:妈妈,我又饿啦!(李慧调皮地拍着肚子歪着脑袋说,乔凤抱着李慧向书房走去)
15、书房、夜、内
△书房,乔凤从柜子点心盒里拿出一块点心给李慧,书架上放着医书,桌子上放着临床笔记本,处方单子,案例簿,整整齐齐。
△室内,有2张大桌子和一张小桌子,李慧坐进小桌子,翻看着小人书连画画。
△乔凤坐在自己桌椅上看书,另一张桌子上放着李家偏方绘集手稿。
李慧:妈妈,我要去,姥爷姥姥家,我想吃,姥姥做的籽麻油茶、葱花饼啦!
乔凤:小人精,别捣乱,没见妈妈做功课吗?今天太晚,明天去吧。
李慧:妈妈,您,不爱我了吗?
乔凤:哪能啊,妈妈咋会不爱乖女儿了呢?
李慧:那妈妈,为啥不送我,去姥姥家呢?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