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7889
成片时长:约60分钟
阅读:1901
发表:2022/7/12
51集 古装,军事 电视剧剧本
《沙陀神王》第25集
1
…
24
25
26
…
51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王后:张公公之意,若是大王没有提出妙计,就不该带本宫来此?
郭崇韬:娘娘,下官郭崇韬,其实张公公乃是深知大王已有妙计,故此急于知大王究竟如何却敌。
王后:哦,你就是郭老令公之后郭安时了。大王总说你文可定国武可安邦,连本宫都如雷贯耳。
郭崇韬:大王谬赞,下官愧不敢当。
李嗣源:然而毕竟契丹已经兵临云州,军情紧急,还望大王早定方略。
周德威(点头):大王前番指挥若定,平定五路贼兵。此番虽然契丹来势汹汹的,但估计大王一定又有了奇谋妙计了。
这时内侍端来了酒肉,文武们都愣住了。内侍将酒肉送到李存勖面前。
李存勖(对大家):方略妙计,慢慢来说。现在寡人饥饿,故此叫他们送些酒肉来,正好边吃边聊。
周德威(一愣):大王,此乃明政殿,不可做酒肉之地。
李存勖(看看李嗣源):源兄,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度,便可王自为之,是吧?
李嗣源微笑点头。
张承业(笑):周将军,大王风华正茂,难免爱吃爱喝。
周德威(尴尬):可是,可是……
郭崇韬(拱手):大王,臣以为明政殿乃神圣肃穆之地,国家大计均出自于此,古来明君,对此……
李存勖(笑):安时,你也来块肉吧。
王后(笑):大王赐肉,是要堵住郭令公的嘴?
李存勖笑笑,抓起一块肉吃着。
李存勖:张公公,寡人与你说过娘娘的计较,你以为如何?
张承业:大王,以老奴所见,娘娘所言甚是,大王可以肃清贪官,明正纲纪。自古云,纲举目张。若军民们都知大王肃清纲纪,国家清明,自然群情振奋,士气如虹,那时候要扫平契丹,也不为难。
李存勖吃完一块肉擦擦嘴。
李存勖:那么,郭安时所言呢?张公公如何评论?
李存勖顺手端起酒杯。
张承业:收捐收税,只怕百姓们不识好歹,反而心生怨恨。自古小民最是吝财,虽捐税乃是为了百姓身家性命的根本,但百姓们总是见识短浅,只恨国家目前要他出钱。这也是常理。这般小民,大王若是取了贪官的财产来做军费,他们自然高兴非常。但若是要他们交捐,恐怕为难的很。若是用人不当反而激起民变,更是不堪设想。
李存勖看看郭崇韬。
郭崇韬(拱手):张公公所言,乃是引车卖浆之徒,臣所说的契丹捐,本来也没打算要他们认捐。实话说,百姓身上那点锱铢铜钱,就算都来认捐,却也是杯水车薪,并不济事。
李存勖:对对,寡人忘了,郭安时是要富户们认捐。
张承业:愿闻郭令公高见。
郭崇韬:下官之意,乃是请大王发榜,明认捐契丹捐的缘由:一者,契丹为患甚巨,不灭契丹,总是心头大患,富户们也无从享受太平。二者也是关键所在,便是击败契丹后,所获军资,要按纳捐数目,按比例返还给纳捐富户。这样纳捐之后,只要晋军获胜,纳捐之人,便有利可图。
张承业(惊讶):啊?这交出的捐税,还可以收回?
郭崇韬:非但可以收回本金,而且可以赚取利息。若是官军大捷,斩获既多,返利更大。
张承业(笑):啊?大王,郭安时这计较,老奴闻所未闻,不知如何评论?
王后(笑):大王,臣妾觉得郭将军所言,似是有理,试上一回倒也无妨。
李嗣源:大王,若军资凑足,是否可以部署反击契丹?
李存勖喝完杯中酒,点点头。
李存勖:源兄心急。这军费还未说定呢。寡人这就先说军费:一个,张公公前去监察百官,贪腐最甚者,最多十人,革职查办,私产充作军费。张公公务须小心,不可牵连太多官员,以免动摇国本。
张承业:是,老奴谨遵王谕,一定不为过分。
李存勖点点头,递了一块肉给张承业,张承业犹豫一下接了过来。
李嗣源:大王,臣有些疑惑,不知大王如何探明臣下中有贪腐者?
李存勖(掩饰):寡人也是偶然得知,呵呵。行钦。
元行钦:臣在。
李存勖:寡人命你为租庸使,协助郭安时,将这契丹捐收纳上来。
元行钦:臣遵旨。
郭崇韬(拱手):大王,臣以为,有行钦度支即可,臣还是去校点兵马准备粮秣,为出征做准备。
李存勖:调集兵马粮草,源兄最是熟练,还由源兄即刻校点五万精兵。
李嗣源:臣遵旨。
李存勖:寡人修书一封,以人情和国家利益,说动阿保机撤兵。镇远可先往云州,将寡人这封书信送交契丹军。
周德威:臣遵旨。
李嗣源:大王修书虽好,只怕阿保机不肯。
李存勖: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岂非最好?
张承业:大王果然是仁德之君。
郭崇韬:大王这是先礼后兵啊。
李存勖:九娘去通知侯夫人,随寡人出征。
王后:臣妾一定叮嘱汧国夫人,让她好生伺候大王,为大王取胜创造条件。
李存勖(大笑):还是九娘理解寡人用意!寡人心情大好,方能击败契丹嘛。
王后勉强笑着点头。
张承业(语带双关):只是大王如此昼夜征战,尚须保重身体。
李存勖(笑):这个无妨,寡人自会调剂。
5、内 日 金祥殿
人物:李振、朱晃
李振:陛下,臣还是觉得,阿保机也过分了,每年五万两银子,这是要将我大梁彻底掏空啊。
朱晃:莫管他要多少,一概答应下来。只要他拿下晋国一个军州,朕这里便有主意。
李振:陛下,非是微臣妄言,只是这阿保机并未真心攻晋,出工不出力。况且闻他两面讨好,若是晋国肯给他银两,他便会收兵回草原。
朱晃:朕何尝不知阿保机那点鬼心思!故此必须满足他要求,让他来得去不得,只要他与晋国打了起来,契丹与河东仇恨积累,总会成了宿敌。那时候,就该是他来求朕出兵夹击晋国了。所以目前,必须先满足阿保机的要求。兴绪倒不可如市井之徒悭吝。
李振:陛下高瞻远瞩,臣当改过。
朱晃:兴绪也是为国节俭,不能算错。朕想来,若能收买晋国大将,料想既可动摇晋贼军心,又可省些银两。
李振:陛下,臣这就去打听一回,若有可以收买之人,即刻回奏。
朱晃:兴绪,此等事,不可等到朕下旨,你再去寻!早该有所准备!如你这等作为,真正贻误战机,甚至误国。
李振:陛下一番斥责,甚是剀切,臣如梦初醒,定将致力于此。
6、外 日 太原街头
人物:元行钦、范员外、李员外、郭崇韬
太原街头,元行钦在督促大家摆设座椅,身后契丹捐的彩旗已经竖起,迎风招展。
一群闲汉围了上来卖呆。
元行钦(大声):列位父老乡亲,下官租庸使元行钦,只为契丹犯境,甚是可恶,杀人放火,掠我资财。大王已经决心出兵迎敌,保家安国,各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要把那契丹贼人驱逐,才算是国泰民安。
范员外(上前一揖):元公,小的们便是不解,这契丹捐又是何事?
元行钦(哈哈大笑):范员外,正是需要你等殷实富户,方能凑得起这契丹捐,爱国保境,兼得滋生财富,实乃名利双收,一举两得之善事也。
范员外(拱手):正要听元公高论。
元行钦:无他,不过利份之意而已。如今若是先买了十贯契丹捐充作军资,待得大王扫平蛮夷,奏凯归来,只看缴获多寡,便好平均返还。嗯,此事下官也大约估计了,总有大约一贯的收益,连本带利,可得十一贯呢!范员外试想,这一仗打下来不过月余,你这十贯钱就增加了一成,可不是绝好的发财良机?加上得了爱国的名头,受了大王的垂青,可不是名利双收吗?
范员外(呵呵笑着):十贯钱,小的倒也肯出,料想租庸使这厢,一应收据想必都准备妥当了吧?
元行钦转身看看桌上。
元行钦(斥责):笔墨如何还没摆上?印信何在?
衙役们连忙动手。
元行钦转身向范员外笑着。
元行钦:员外来的早了,这厮们惫懒,尚未准备周全,烦请稍等如何?
范员外:不妨事,不妨事。
范员外(看着人群里喊):怎地,李老汉你也要买吗?
李员外挤出人情向两人一揖。
李员外:适才听了元租庸使高论,小老儿觉得这契丹果然可恨,既然家中薄有几两碎银,便该买只契丹捐,助大王旗开得胜,从此海内宴平,却不是好?
范员外:李老汉,明摆着是听租庸使有一成的收益,你才动心吧!只顾拿些漂亮话来支应。
李员外:范大官人此言差矣!老夫一向急公近义,即元租庸使亦当有所耳闻,岂是只为了那点收益。
画外音
郭崇韬:急公近义固好,然而也不可寒了诸位拳拳之心,故此收益之事,绝不可少。
李员外、范员外见状让开一步。元行钦连忙上前作揖。
元行钦:郭令公亲临,未曾远迎。
郭崇韬(微笑):你我同殿为臣,倒不必生分。
郭崇韬(看看周围点头):辛苦行钦,布置如此周到。
元行钦:郭相主张,员外们俱都响应,某这里正要命书记前来记录呢。
郭崇韬(点头):你且先忙,某去校场路过此地,便过来多看一眼。
元行钦:两位员外还不上前见过郭相,这契丹捐,乃是郭相一力主张,大王方才采纳的呢。
范李二人连忙上前行礼,郭崇韬微笑。
郭崇韬:两位乡绅,急公近义乐善好施,堪为垂范哪。正好两位乡绅姓范姓李,合起来乃是个范蠡,乃是个震铄古今的大义商啊。
范员外(连忙笑):郭令公谬赞,小的岂敢,岂敢。
郭崇韬(对元行钦):此间事依仗元兄,某即将随大王出征胡虏。
元行钦:郭公但请放心,下官这厢事了,必将尽快将军资送过来。
郭崇韬:你还要去统率鸦儿军呢,事务繁多。
元行钦:为大王效命,理所当然。
郭崇韬笑了笑,走出人群。
7、内 日 流霜殿
人物:秋彤、嫣儿、李存勖、李九娘、黄四娘
秋彤捧上木偶,嫣儿奉上香茶。李存勖拿着木偶玩着。
李存勖(笑):九娘一定还记得,前番寡人玩了木偶之后,击败了朱贼的五路围攻。
王后(笑):大王莫非要给木偶记功?
李存勖:若是木偶有知,寡人还真想给它们记功,记上大大的一功。
王后:若如此,大王此番得胜归来,可是要给臣妾好生记上一功,方是平等对待。
李存勖:却是为何?
王后看了一眼秋彤二人,两人连忙屈膝后离开,关上了殿门。
王后(轻声):大王大战契丹之前,先取了臣妾的元红,莫不成大王忘记了?故此臣妾要先给臣妾记上一功。
李存勖(哈哈大笑):挟元红要求记功,九娘可是古今第一人啦。
郭崇韬:娘娘,下官郭崇韬,其实张公公乃是深知大王已有妙计,故此急于知大王究竟如何却敌。
王后:哦,你就是郭老令公之后郭安时了。大王总说你文可定国武可安邦,连本宫都如雷贯耳。
郭崇韬:大王谬赞,下官愧不敢当。
李嗣源:然而毕竟契丹已经兵临云州,军情紧急,还望大王早定方略。
周德威(点头):大王前番指挥若定,平定五路贼兵。此番虽然契丹来势汹汹的,但估计大王一定又有了奇谋妙计了。
这时内侍端来了酒肉,文武们都愣住了。内侍将酒肉送到李存勖面前。
李存勖(对大家):方略妙计,慢慢来说。现在寡人饥饿,故此叫他们送些酒肉来,正好边吃边聊。
周德威(一愣):大王,此乃明政殿,不可做酒肉之地。
李存勖(看看李嗣源):源兄,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度,便可王自为之,是吧?
李嗣源微笑点头。
张承业(笑):周将军,大王风华正茂,难免爱吃爱喝。
周德威(尴尬):可是,可是……
郭崇韬(拱手):大王,臣以为明政殿乃神圣肃穆之地,国家大计均出自于此,古来明君,对此……
李存勖(笑):安时,你也来块肉吧。
王后(笑):大王赐肉,是要堵住郭令公的嘴?
李存勖笑笑,抓起一块肉吃着。
李存勖:张公公,寡人与你说过娘娘的计较,你以为如何?
张承业:大王,以老奴所见,娘娘所言甚是,大王可以肃清贪官,明正纲纪。自古云,纲举目张。若军民们都知大王肃清纲纪,国家清明,自然群情振奋,士气如虹,那时候要扫平契丹,也不为难。
李存勖吃完一块肉擦擦嘴。
李存勖:那么,郭安时所言呢?张公公如何评论?
李存勖顺手端起酒杯。
张承业:收捐收税,只怕百姓们不识好歹,反而心生怨恨。自古小民最是吝财,虽捐税乃是为了百姓身家性命的根本,但百姓们总是见识短浅,只恨国家目前要他出钱。这也是常理。这般小民,大王若是取了贪官的财产来做军费,他们自然高兴非常。但若是要他们交捐,恐怕为难的很。若是用人不当反而激起民变,更是不堪设想。
李存勖看看郭崇韬。
郭崇韬(拱手):张公公所言,乃是引车卖浆之徒,臣所说的契丹捐,本来也没打算要他们认捐。实话说,百姓身上那点锱铢铜钱,就算都来认捐,却也是杯水车薪,并不济事。
李存勖:对对,寡人忘了,郭安时是要富户们认捐。
张承业:愿闻郭令公高见。
郭崇韬:下官之意,乃是请大王发榜,明认捐契丹捐的缘由:一者,契丹为患甚巨,不灭契丹,总是心头大患,富户们也无从享受太平。二者也是关键所在,便是击败契丹后,所获军资,要按纳捐数目,按比例返还给纳捐富户。这样纳捐之后,只要晋军获胜,纳捐之人,便有利可图。
张承业(惊讶):啊?这交出的捐税,还可以收回?
郭崇韬:非但可以收回本金,而且可以赚取利息。若是官军大捷,斩获既多,返利更大。
张承业(笑):啊?大王,郭安时这计较,老奴闻所未闻,不知如何评论?
王后(笑):大王,臣妾觉得郭将军所言,似是有理,试上一回倒也无妨。
李嗣源:大王,若军资凑足,是否可以部署反击契丹?
李存勖喝完杯中酒,点点头。
李存勖:源兄心急。这军费还未说定呢。寡人这就先说军费:一个,张公公前去监察百官,贪腐最甚者,最多十人,革职查办,私产充作军费。张公公务须小心,不可牵连太多官员,以免动摇国本。
张承业:是,老奴谨遵王谕,一定不为过分。
李存勖点点头,递了一块肉给张承业,张承业犹豫一下接了过来。
李嗣源:大王,臣有些疑惑,不知大王如何探明臣下中有贪腐者?
李存勖(掩饰):寡人也是偶然得知,呵呵。行钦。
元行钦:臣在。
李存勖:寡人命你为租庸使,协助郭安时,将这契丹捐收纳上来。
元行钦:臣遵旨。
郭崇韬(拱手):大王,臣以为,有行钦度支即可,臣还是去校点兵马准备粮秣,为出征做准备。
李存勖:调集兵马粮草,源兄最是熟练,还由源兄即刻校点五万精兵。
李嗣源:臣遵旨。
李存勖:寡人修书一封,以人情和国家利益,说动阿保机撤兵。镇远可先往云州,将寡人这封书信送交契丹军。
周德威:臣遵旨。
李嗣源:大王修书虽好,只怕阿保机不肯。
李存勖: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岂非最好?
张承业:大王果然是仁德之君。
郭崇韬:大王这是先礼后兵啊。
李存勖:九娘去通知侯夫人,随寡人出征。
王后:臣妾一定叮嘱汧国夫人,让她好生伺候大王,为大王取胜创造条件。
李存勖(大笑):还是九娘理解寡人用意!寡人心情大好,方能击败契丹嘛。
王后勉强笑着点头。
张承业(语带双关):只是大王如此昼夜征战,尚须保重身体。
李存勖(笑):这个无妨,寡人自会调剂。
5、内 日 金祥殿
人物:李振、朱晃
李振:陛下,臣还是觉得,阿保机也过分了,每年五万两银子,这是要将我大梁彻底掏空啊。
朱晃:莫管他要多少,一概答应下来。只要他拿下晋国一个军州,朕这里便有主意。
李振:陛下,非是微臣妄言,只是这阿保机并未真心攻晋,出工不出力。况且闻他两面讨好,若是晋国肯给他银两,他便会收兵回草原。
朱晃:朕何尝不知阿保机那点鬼心思!故此必须满足他要求,让他来得去不得,只要他与晋国打了起来,契丹与河东仇恨积累,总会成了宿敌。那时候,就该是他来求朕出兵夹击晋国了。所以目前,必须先满足阿保机的要求。兴绪倒不可如市井之徒悭吝。
李振:陛下高瞻远瞩,臣当改过。
朱晃:兴绪也是为国节俭,不能算错。朕想来,若能收买晋国大将,料想既可动摇晋贼军心,又可省些银两。
李振:陛下,臣这就去打听一回,若有可以收买之人,即刻回奏。
朱晃:兴绪,此等事,不可等到朕下旨,你再去寻!早该有所准备!如你这等作为,真正贻误战机,甚至误国。
李振:陛下一番斥责,甚是剀切,臣如梦初醒,定将致力于此。
6、外 日 太原街头
人物:元行钦、范员外、李员外、郭崇韬
太原街头,元行钦在督促大家摆设座椅,身后契丹捐的彩旗已经竖起,迎风招展。
一群闲汉围了上来卖呆。
元行钦(大声):列位父老乡亲,下官租庸使元行钦,只为契丹犯境,甚是可恶,杀人放火,掠我资财。大王已经决心出兵迎敌,保家安国,各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要把那契丹贼人驱逐,才算是国泰民安。
范员外(上前一揖):元公,小的们便是不解,这契丹捐又是何事?
元行钦(哈哈大笑):范员外,正是需要你等殷实富户,方能凑得起这契丹捐,爱国保境,兼得滋生财富,实乃名利双收,一举两得之善事也。
范员外(拱手):正要听元公高论。
元行钦:无他,不过利份之意而已。如今若是先买了十贯契丹捐充作军资,待得大王扫平蛮夷,奏凯归来,只看缴获多寡,便好平均返还。嗯,此事下官也大约估计了,总有大约一贯的收益,连本带利,可得十一贯呢!范员外试想,这一仗打下来不过月余,你这十贯钱就增加了一成,可不是绝好的发财良机?加上得了爱国的名头,受了大王的垂青,可不是名利双收吗?
范员外(呵呵笑着):十贯钱,小的倒也肯出,料想租庸使这厢,一应收据想必都准备妥当了吧?
元行钦转身看看桌上。
元行钦(斥责):笔墨如何还没摆上?印信何在?
衙役们连忙动手。
元行钦转身向范员外笑着。
元行钦:员外来的早了,这厮们惫懒,尚未准备周全,烦请稍等如何?
范员外:不妨事,不妨事。
范员外(看着人群里喊):怎地,李老汉你也要买吗?
李员外挤出人情向两人一揖。
李员外:适才听了元租庸使高论,小老儿觉得这契丹果然可恨,既然家中薄有几两碎银,便该买只契丹捐,助大王旗开得胜,从此海内宴平,却不是好?
范员外:李老汉,明摆着是听租庸使有一成的收益,你才动心吧!只顾拿些漂亮话来支应。
李员外:范大官人此言差矣!老夫一向急公近义,即元租庸使亦当有所耳闻,岂是只为了那点收益。
画外音
郭崇韬:急公近义固好,然而也不可寒了诸位拳拳之心,故此收益之事,绝不可少。
李员外、范员外见状让开一步。元行钦连忙上前作揖。
元行钦:郭令公亲临,未曾远迎。
郭崇韬(微笑):你我同殿为臣,倒不必生分。
郭崇韬(看看周围点头):辛苦行钦,布置如此周到。
元行钦:郭相主张,员外们俱都响应,某这里正要命书记前来记录呢。
郭崇韬(点头):你且先忙,某去校场路过此地,便过来多看一眼。
元行钦:两位员外还不上前见过郭相,这契丹捐,乃是郭相一力主张,大王方才采纳的呢。
范李二人连忙上前行礼,郭崇韬微笑。
郭崇韬:两位乡绅,急公近义乐善好施,堪为垂范哪。正好两位乡绅姓范姓李,合起来乃是个范蠡,乃是个震铄古今的大义商啊。
范员外(连忙笑):郭令公谬赞,小的岂敢,岂敢。
郭崇韬(对元行钦):此间事依仗元兄,某即将随大王出征胡虏。
元行钦:郭公但请放心,下官这厢事了,必将尽快将军资送过来。
郭崇韬:你还要去统率鸦儿军呢,事务繁多。
元行钦:为大王效命,理所当然。
郭崇韬笑了笑,走出人群。
7、内 日 流霜殿
人物:秋彤、嫣儿、李存勖、李九娘、黄四娘
秋彤捧上木偶,嫣儿奉上香茶。李存勖拿着木偶玩着。
李存勖(笑):九娘一定还记得,前番寡人玩了木偶之后,击败了朱贼的五路围攻。
王后(笑):大王莫非要给木偶记功?
李存勖:若是木偶有知,寡人还真想给它们记功,记上大大的一功。
王后:若如此,大王此番得胜归来,可是要给臣妾好生记上一功,方是平等对待。
李存勖:却是为何?
王后看了一眼秋彤二人,两人连忙屈膝后离开,关上了殿门。
王后(轻声):大王大战契丹之前,先取了臣妾的元红,莫不成大王忘记了?故此臣妾要先给臣妾记上一功。
李存勖(哈哈大笑):挟元红要求记功,九娘可是古今第一人啦。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