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4160
成片时长:约109分钟
阅读:15335
发表:2013/8/20
爱情,农村
电影剧本
五个知青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远处传来唢呐乐声。
那稍显悲凉的音乐越来越接近,最后停留在柴门口处。
几个知青迎上前去,想看个究竟。
吹着唢呐的汉子,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
王景接过来读:“兹有我公社某某某,贫农成分,因遭旱灾外出要饭,特此证明”。
大家看那汉子,黝黑脸上有刀刻斧凿般的皱纹,拿证明的手上,布满老茧和裂口,腰里掖着一个黑而脏的毛巾口袋,从那毛巾上还能看出几个字“×动模范”。
许蓉说“是劳动模范哩!”
卫迎煦从厨房出来,看那证明。又返回厨房,打开面缸,空的,只好从篮子中取几个洋芋出来。
她看着几个知青,仿佛在询问。
大家都说“给他吧,给他吧!”
卫迎煦将洋芋塞进那汉子的毛巾口袋,那汉子激动得连连作揖。
汉子走后,大家从厨房抬出装满“合子饭”的大陶盆,分别拿着大海碗,盛汤来喝。
解晓光蹲在窗台下,稀哩哗啦喝汤,说“整天喝这玩艺儿,不顶几泡尿。”
费秀华说“我想起去年迎煦姐做的大包子。”
许蓉说“到共产主义就好了,天天吃土豆烧牛肉。”
王景学着苏联电影的角色瓦西里的台词说“面包会有的。”
夜深人静。
凄白的月光映照着大地,也映照着这个空落的知青小院。
解晓光从窑洞内窜出,蹦到院前土坎下撒尿。
紧跟其后,费秀华、王景也窜了出来撒尿。
解晓光说“饿得睡不着,不如看月亮。”
三人从柴门返回院内,背对背坐在那棵弯折扭曲、疤疤节节的小树干上。
王景振振有辞 “月朗星稀啊。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解晓光说“我操,你还会作诗啊。”继而神秘地说“有一首‘知青之歌’挺流行的,听说没?”
王景摇头。
解晓光说“我教你们。不过,我只会一段。”
说着,就哼唱起来:
“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青春的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费秀华说“你一句一句教。”
解晓光说“好,听着!” 唱“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说“唱!”
王景、费秀华跟着唱:“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
女知青窑洞内。
卫迎煦坐起,在仔细倾听。
许蓉突然也从被子中拱起身,侧耳细听。
(画外歌声)
“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青春的史册,一去不复返。”
“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
“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许蓉唏嘘起来,依偎在卫迎煦怀内。
在暗淡的月光映照下,卫迎煦的眼睛泪光闪闪。
程队长家窑洞内。
隐约传来歌声。
黑暗中,秋云嫂说“这些娃,惜惶(可怜)着哩!”
程队长说“年似(去年)歉收,眼下又春旱,挨饿泼烦(烦恼)着哩!”
村外小溪边树林,白天。
稀疏的树林,不少树冠已经光秃。
许多树上都有人在捋树叶。
一棵榆树高处,只有胳膊粗细的枝杈上,盘踞着一个人,一只手紧搂树干,一只手捋着树叶和榆钱不停往篮子中装,那篮子挂在树枝上面。随着动作,那树冠一直在摇摆晃动。
有人在树下向上看着,喊叫“当心啊,聋婆!”
树上,聋婆只是笑,不做声。
女知青窑内,晚上。
聋婆笑嘻嘻将满满一大篮树叶和榆钱撂在地上。
“吃,吃,好吃哩!”
许蓉蹲下,抓起一把品尝“这玩艺儿真能吃啊!”
卫迎煦对着聋婆耳朵大声说“哪儿弄的啊?”
聋婆还是笑“捋的,给你捋的。”
卫迎煦发现,聋婆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血痕“您老爬树了?”
聋婆还是笑。
许蓉说“老太太上树,好玩儿!”
卫迎煦倒是一脸严肃。
厨房。
许蓉挑选着榆钱,边吃边说“滑溜溜的,挺好吃的。”
卫迎煦捧着陶瓷盐罐,沉思良久。说“咱用咸盐把它腌了,当咸菜吃,能挺过一阵子。”
秋云嫂进来,将半袋粮食搁在灶台上 “这些金稻黍(玉米)面,你们省着吃。”
许蓉欢呼“嗷,有吃的了!”
秋云嫂说“俄社(我说)过,吃饭不敢敞开肚哩,得饭吃时,要想着莫得饭时。”
卫迎煦感动得只是点头“对着哩!”
村庄上空,深秋,晚上。
(大喇叭传播着杨书记的声音)
“喂,喂,党员们请注意了,明个早起,都到公社去开会,会议重要哩,都别迟到。再说一遍……”
知青院落,早晨。
王景背着挎包,匆忙走出柴门。
知青院落,傍晚。
几个知青将小队分的柴禾背回来,堆积在院落一角。
卫迎煦说“王景咋还没回来?”
解晓光说“大活人的,狼叼不去。”
男知青窑洞内,夜。
几个知青或站或坐,都沉默不语。
解晓光从外面赶回,情绪激动。
卫迎煦说“问到没?”
解晓光说“几个党员,我都问了,你们猜,今天公社开什么会?”
许蓉说“别卖关子,快点说!”
解晓光说“林,就那林副统帅,林彪,”他有点气喘,不停转来转去“叛国投敌,摔死在蒙古国温什么汗了!”
大家都惊讶得目瞪口呆。
解晓光说“这都是四十多天前的事情了,才传达到乡下。”他坐在炕沿,卷个喇叭筒纸烟,使劲吸了几口“我操!更想不到,王景他爸,也跟着犯事了!”
许蓉惊叫 “啊!不会吧?!”
解晓光说“咋不会?公社书记说,上边已经认定,王景他爸是林党,已经被撤职审查!”
卫迎煦说“那你没问王景咋没回来?”
解晓光说“有人看见,公社书记找过他。”
一直瞪大眼睛听人说话的费秀华突然插话“那,王大哥算不算林党?咱要不要跟他……划清界限?”
解晓光踹他一脚说“王景又不是他爸,咱跟他划个逑界限!”
女知青窑内,深夜。
卫迎煦、许蓉躺着睡觉。
卫迎煦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她盯着拱形的窑顶,目不转睛。
(幻觉)铁铺镇广场。
一大群陌生人,包围着王景在开批斗会。
人们七嘴八舌地乱喊乱叫着:
“林党狗崽子!打倒林党狗崽子!”
王景在人群中,抱着头,极力争辨着“我不是林党!我不是……”
有人踢他小腿,打他耳光。
他跪倒在地,哀求饶恕。
他的脸上,早已被人用染料涂抹得花花绿绿。
女知青窑内,深夜。
卫迎煦给许蓉抻了抻被角。
然后坐起,穿衣,摸索着下地穿鞋。
拿了个手电筒,悄悄地开门出去。
村路,深夜。
路上漆黑一片,手电只能照到脚前一点。
卫迎煦稍不留神,绊了个筋斗。
她小声骂了句什么,爬了起来。
经过某生产队秋收场院时,一只看场狗猛地叫了起来,几乎同时,全村的狗好像一下全都叫了起来。
她摸索着抓起一块石头,环顾四周。
狗叫声渐渐平息,她又继续前行。
她小声唠叨着什么,含混不清。
走到村口,她围着堆在树下的柴堆,用手电照着,看了又看。
公社大院门口,凌晨。
朦胧中,满地发光,那是大地披上的白色霜衣。
卫迎煦踉踉跄跄,扑向紧闭着的漆迹班驳的大门。
她拍打那扇大门。
一个更夫出来,领她进去。
文化站办公室。
王景趴在桌上,睡着。
他的胳膊下,压着几张纸。
卫迎煦看见,那上面头一行写着:我的思想检查。
她还看见,他的头发蓬乱,像是被手指无数次抓挠过。
她犹豫着,似乎想要摸一摸那头乱发。
这时他却突然醒了,抬头看她。
“卫迎煦——”他梦呓般叫着,随之他又涕泣起来 “我毁了!完蛋了!”情不自禁,竟然将头抵在桌子上,不停磕头。
她慌忙搂抱住他的脖子。
他下意识地,将头靠在她的胸口,浑身颤抖而又泣不成声“我原本、呜、想、当个军官呢, 呜,现在,却、成了个、狼崽子了、呜、呜、呜……”
她眼睛内噙着泪花“你忘了?你说过,出身不由己,关键要自强!”
他抬头,泪眼中似乎添入了些许疑惑“卫迎煦,你?”
她只顾说下去“我相信你!”
他显然平静了许多,站了起来“我是说,这么远的路,这么黑的天,你怎么……”
那稍显悲凉的音乐越来越接近,最后停留在柴门口处。
几个知青迎上前去,想看个究竟。
吹着唢呐的汉子,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
王景接过来读:“兹有我公社某某某,贫农成分,因遭旱灾外出要饭,特此证明”。
大家看那汉子,黝黑脸上有刀刻斧凿般的皱纹,拿证明的手上,布满老茧和裂口,腰里掖着一个黑而脏的毛巾口袋,从那毛巾上还能看出几个字“×动模范”。
许蓉说“是劳动模范哩!”
卫迎煦从厨房出来,看那证明。又返回厨房,打开面缸,空的,只好从篮子中取几个洋芋出来。
她看着几个知青,仿佛在询问。
大家都说“给他吧,给他吧!”
卫迎煦将洋芋塞进那汉子的毛巾口袋,那汉子激动得连连作揖。
汉子走后,大家从厨房抬出装满“合子饭”的大陶盆,分别拿着大海碗,盛汤来喝。
解晓光蹲在窗台下,稀哩哗啦喝汤,说“整天喝这玩艺儿,不顶几泡尿。”
费秀华说“我想起去年迎煦姐做的大包子。”
许蓉说“到共产主义就好了,天天吃土豆烧牛肉。”
王景学着苏联电影的角色瓦西里的台词说“面包会有的。”
夜深人静。
凄白的月光映照着大地,也映照着这个空落的知青小院。
解晓光从窑洞内窜出,蹦到院前土坎下撒尿。
紧跟其后,费秀华、王景也窜了出来撒尿。
解晓光说“饿得睡不着,不如看月亮。”
三人从柴门返回院内,背对背坐在那棵弯折扭曲、疤疤节节的小树干上。
王景振振有辞 “月朗星稀啊。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解晓光说“我操,你还会作诗啊。”继而神秘地说“有一首‘知青之歌’挺流行的,听说没?”
王景摇头。
解晓光说“我教你们。不过,我只会一段。”
说着,就哼唱起来:
“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青春的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费秀华说“你一句一句教。”
解晓光说“好,听着!” 唱“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说“唱!”
王景、费秀华跟着唱:“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
女知青窑洞内。
卫迎煦坐起,在仔细倾听。
许蓉突然也从被子中拱起身,侧耳细听。
(画外歌声)
“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青春的史册,一去不复返。”
“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
“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许蓉唏嘘起来,依偎在卫迎煦怀内。
在暗淡的月光映照下,卫迎煦的眼睛泪光闪闪。
程队长家窑洞内。
隐约传来歌声。
黑暗中,秋云嫂说“这些娃,惜惶(可怜)着哩!”
程队长说“年似(去年)歉收,眼下又春旱,挨饿泼烦(烦恼)着哩!”
村外小溪边树林,白天。
稀疏的树林,不少树冠已经光秃。
许多树上都有人在捋树叶。
一棵榆树高处,只有胳膊粗细的枝杈上,盘踞着一个人,一只手紧搂树干,一只手捋着树叶和榆钱不停往篮子中装,那篮子挂在树枝上面。随着动作,那树冠一直在摇摆晃动。
有人在树下向上看着,喊叫“当心啊,聋婆!”
树上,聋婆只是笑,不做声。
女知青窑内,晚上。
聋婆笑嘻嘻将满满一大篮树叶和榆钱撂在地上。
“吃,吃,好吃哩!”
许蓉蹲下,抓起一把品尝“这玩艺儿真能吃啊!”
卫迎煦对着聋婆耳朵大声说“哪儿弄的啊?”
聋婆还是笑“捋的,给你捋的。”
卫迎煦发现,聋婆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血痕“您老爬树了?”
聋婆还是笑。
许蓉说“老太太上树,好玩儿!”
卫迎煦倒是一脸严肃。
厨房。
许蓉挑选着榆钱,边吃边说“滑溜溜的,挺好吃的。”
卫迎煦捧着陶瓷盐罐,沉思良久。说“咱用咸盐把它腌了,当咸菜吃,能挺过一阵子。”
秋云嫂进来,将半袋粮食搁在灶台上 “这些金稻黍(玉米)面,你们省着吃。”
许蓉欢呼“嗷,有吃的了!”
秋云嫂说“俄社(我说)过,吃饭不敢敞开肚哩,得饭吃时,要想着莫得饭时。”
卫迎煦感动得只是点头“对着哩!”
村庄上空,深秋,晚上。
(大喇叭传播着杨书记的声音)
“喂,喂,党员们请注意了,明个早起,都到公社去开会,会议重要哩,都别迟到。再说一遍……”
知青院落,早晨。
王景背着挎包,匆忙走出柴门。
知青院落,傍晚。
几个知青将小队分的柴禾背回来,堆积在院落一角。
卫迎煦说“王景咋还没回来?”
解晓光说“大活人的,狼叼不去。”
男知青窑洞内,夜。
几个知青或站或坐,都沉默不语。
解晓光从外面赶回,情绪激动。
卫迎煦说“问到没?”
解晓光说“几个党员,我都问了,你们猜,今天公社开什么会?”
许蓉说“别卖关子,快点说!”
解晓光说“林,就那林副统帅,林彪,”他有点气喘,不停转来转去“叛国投敌,摔死在蒙古国温什么汗了!”
大家都惊讶得目瞪口呆。
解晓光说“这都是四十多天前的事情了,才传达到乡下。”他坐在炕沿,卷个喇叭筒纸烟,使劲吸了几口“我操!更想不到,王景他爸,也跟着犯事了!”
许蓉惊叫 “啊!不会吧?!”
解晓光说“咋不会?公社书记说,上边已经认定,王景他爸是林党,已经被撤职审查!”
卫迎煦说“那你没问王景咋没回来?”
解晓光说“有人看见,公社书记找过他。”
一直瞪大眼睛听人说话的费秀华突然插话“那,王大哥算不算林党?咱要不要跟他……划清界限?”
解晓光踹他一脚说“王景又不是他爸,咱跟他划个逑界限!”
女知青窑内,深夜。
卫迎煦、许蓉躺着睡觉。
卫迎煦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她盯着拱形的窑顶,目不转睛。
(幻觉)铁铺镇广场。
一大群陌生人,包围着王景在开批斗会。
人们七嘴八舌地乱喊乱叫着:
“林党狗崽子!打倒林党狗崽子!”
王景在人群中,抱着头,极力争辨着“我不是林党!我不是……”
有人踢他小腿,打他耳光。
他跪倒在地,哀求饶恕。
他的脸上,早已被人用染料涂抹得花花绿绿。
女知青窑内,深夜。
卫迎煦给许蓉抻了抻被角。
然后坐起,穿衣,摸索着下地穿鞋。
拿了个手电筒,悄悄地开门出去。
村路,深夜。
路上漆黑一片,手电只能照到脚前一点。
卫迎煦稍不留神,绊了个筋斗。
她小声骂了句什么,爬了起来。
经过某生产队秋收场院时,一只看场狗猛地叫了起来,几乎同时,全村的狗好像一下全都叫了起来。
她摸索着抓起一块石头,环顾四周。
狗叫声渐渐平息,她又继续前行。
她小声唠叨着什么,含混不清。
走到村口,她围着堆在树下的柴堆,用手电照着,看了又看。
公社大院门口,凌晨。
朦胧中,满地发光,那是大地披上的白色霜衣。
卫迎煦踉踉跄跄,扑向紧闭着的漆迹班驳的大门。
她拍打那扇大门。
一个更夫出来,领她进去。
文化站办公室。
王景趴在桌上,睡着。
他的胳膊下,压着几张纸。
卫迎煦看见,那上面头一行写着:我的思想检查。
她还看见,他的头发蓬乱,像是被手指无数次抓挠过。
她犹豫着,似乎想要摸一摸那头乱发。
这时他却突然醒了,抬头看她。
“卫迎煦——”他梦呓般叫着,随之他又涕泣起来 “我毁了!完蛋了!”情不自禁,竟然将头抵在桌子上,不停磕头。
她慌忙搂抱住他的脖子。
他下意识地,将头靠在她的胸口,浑身颤抖而又泣不成声“我原本、呜、想、当个军官呢, 呜,现在,却、成了个、狼崽子了、呜、呜、呜……”
她眼睛内噙着泪花“你忘了?你说过,出身不由己,关键要自强!”
他抬头,泪眼中似乎添入了些许疑惑“卫迎煦,你?”
她只顾说下去“我相信你!”
他显然平静了许多,站了起来“我是说,这么远的路,这么黑的天,你怎么……”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