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2980
成片时长:每集约48分钟
阅读:5580
发表:2020/8/27 修改:2023/5/3
50集 主旋律,古装,古装 电视剧剧本
《辛弃疾》第19-21集
1-3
…
16-18
19-21
22-24
…
49-50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辛弃疾:还钱?
韩元吉:元晦此前虽也任过官职,因潜心学术,生活依然拮据。其父朱松,在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教育下成为一名儒生。他对儿子朱熹要求自然也是按儒学思想,学做圣贤的目标去施教的。可惜,朱熹一十四岁那年,其父逝世。母亲祝氏带着他,生活十分窘迫。义父刘子羽托付好友崇安胡宪,刘白水,刘屏山三人担负起培养朱熹的职责。此后,朱熹专注理学。朱熹一十八岁那年参加乡贡,主考官蔡兹阅卷后感叹,“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
人。”可见当时,朱熹理学造诣已非同一般了。
辛弃疾:元晦理学造诣既已颇深,幼安为何对他却不甚了解呀!
35、京口渡口,日,外
船靠码头。卿卿数人走下船来。
周正道:这就是京口?
贾放晴:三国时期,孙权便把首府迁至于此,故为“京口”。此地凭山临江,是历代军事重镇。《武帝纪上》便有记载,“迳至京口,众乃大安。”可见京口位置的重要性。
远处,卿卿似乎很不高兴地站在原地。
飞卿:周相公,我姐站在那里已经等急了,你俩还有心思在那谈古说今?
周正道:哦,哦,快走,快走!
众人朝卿卿追赶过去。
36、京口范府大门口,日,外
范如玉刚要走出大门。
卿卿一行跪在范府大门外。
范如玉:卿卿?你这是为何?快起来!
卿卿:(裣衽而拜)卿卿见过夫人!
众人:见过夫人!(跟着行拜见礼)
范如玉:不必客气!来,来,快进来!
卿卿一行跟着范如玉走进大门。
37、京口范府厢房内/外,日,内
卿卿跟随范如玉走进厢房,相继坐定。
范如玉:这段日子,你们姐妹都还好吧?
卿卿:夫人。卿卿此次来到贵府,有一事相求。
范如玉:什么事,你说吧!
卿卿:最近,我姐妹几人在建康传唱辛词,不料得罪‘知阁门事’曾觌。
他要收缴乐器,禁止演唱辛词。林相公不服,出面制止。曾觌说他曾经写过反
诗,是对朝廷不满,属缉拿要犯。结果,曾觌把他押进班房去了!
张小凤路过厢房,无意间听见他们的谈话,便停下脚步。
范如玉:什么反诗?
卿卿: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范如玉:是这首诗呀,我听幼安回家说过此事。当时这诗传进宫廷,赵昚皇帝并没有对此给予批评,相反还大加赞赏哩!既然是为这事,相信曾大人也不敢过于刁难于他。姑娘请放心吧!
卿卿:夫人。林相公是为我们打抱不平而陷入牢狱之灾,卿卿深为不安。求夫人开恩,让卿卿与辛大人见上一面,恳请辛大人出手相救。卿卿万分感激!
范如玉:你别误会!我并非不让你见辛大人,他不在家,外出办差去了。
卿卿: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范如玉: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也不清楚。
卿卿:这可怎么办哪?
范如玉:我知道你很着急!要不这样,你们先在我家住下等他回来,再作
商量。行吗?
卿卿:谢谢夫人。
张小凤再也听不下去了,赶紧离开。
38、信州黄金山,日,外
韩元吉:幼安小弟。你是一门心思专注北伐,深谙军事。哪会顾及文坛动态呀?哦,小弟涉足词赋也只是近几年才有的事。对吗?但你在南渡之前,还从未写过一词半诗吧?
辛弃疾:这倒也是。
韩无吉:可是,朱元晦的理学才气已久负盛名。前年,我去金国访问,金国有一位学者专门问到朱熹情况。可见朱熹的影响力,早就南北有名了!
辛弃疾:无咎兄。方才说到元晦兄还钱,这是何意呀?
韩元吉:由于元晦致力理学研究,家中极为贫困。元晦葬母,所费不赀,
特向无咎借钱。无咎意欲资助于他,他却执意还钱。这不,还钱后又执意要走,留也留他不住。
辛弃疾:他有足疾,这样一跛一瘸地徒步行走武夷山,够他艰难的了。
韩元吉:是啊!元晦年幼时一场大病,使他患有足疾。此后行动颇为不便,全靠双脚徒步。路无远近,全凭毅力。你还别说,我倒赞赏他的这股拗劲。
辛弃疾:官拜左宣教郎的朱熹,对于理学如此执拗。难能可贵呀!
韩元吉:朱熹志向不在官场。他甘受清贫,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
述活动。“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对经学、史学、
文学、乃至乐律都有很大的贡献。融会了儒、释、道诸家精华,建构博大精深的新的思想体系,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弃疾:莫非,“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他所作?
韩元吉:没错!朱元晦对于理学,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即便是他这首诗,也富于哲理。尤其最后一句,真是神来之笔!
39、京口范府后院,日,外
张小凤神色紧张地匆匆走来。
张小凤:婆婆,婆婆。
邢氏:小凤,怎么啦?
张小凤:辛家一家人挤在这里住不说,今又引来了一伙男男女女的陌生人。青岚还说要留他们住下哩,这太吓人了!
邢氏:这有什么吓人的?谁家没个亲戚朋友?让他们住下,就把你吓成这
样,有必要吗?
张小凤:哎呀婆婆!他们谈话嗓门很大,半个京口都能听见。吵死了!自
从黄中摔跤破相以后,我最害怕吵闹。只要一听见吵闹声,我这心里就扑通扑
通的很不舒服,生怕又会惹出什么不测来。
邢氏:他们谈话,你至于吗?
张小凤:正常谈话,也就罢了。可他们尽说些什么反诗呀,入狱之类的话。听他们口气,好像有人被朝廷抓走了!他们正在商量,如何解救那个进班房的人哪!这明摆着,他们是不正派的人。或许是朝廷缉拿的要犯!窝藏他们,那是要丢脑袋的。婆婆,我不想被他们牵扯进去,不想惹麻烦。这可怎么办呀?
邢氏:都来了些什么人呀?我去看看。
[第二十一集完]
韩元吉:元晦此前虽也任过官职,因潜心学术,生活依然拮据。其父朱松,在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教育下成为一名儒生。他对儿子朱熹要求自然也是按儒学思想,学做圣贤的目标去施教的。可惜,朱熹一十四岁那年,其父逝世。母亲祝氏带着他,生活十分窘迫。义父刘子羽托付好友崇安胡宪,刘白水,刘屏山三人担负起培养朱熹的职责。此后,朱熹专注理学。朱熹一十八岁那年参加乡贡,主考官蔡兹阅卷后感叹,“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
人。”可见当时,朱熹理学造诣已非同一般了。
辛弃疾:元晦理学造诣既已颇深,幼安为何对他却不甚了解呀!
35、京口渡口,日,外
船靠码头。卿卿数人走下船来。
周正道:这就是京口?
贾放晴:三国时期,孙权便把首府迁至于此,故为“京口”。此地凭山临江,是历代军事重镇。《武帝纪上》便有记载,“迳至京口,众乃大安。”可见京口位置的重要性。
远处,卿卿似乎很不高兴地站在原地。
飞卿:周相公,我姐站在那里已经等急了,你俩还有心思在那谈古说今?
周正道:哦,哦,快走,快走!
众人朝卿卿追赶过去。
36、京口范府大门口,日,外
范如玉刚要走出大门。
卿卿一行跪在范府大门外。
范如玉:卿卿?你这是为何?快起来!
卿卿:(裣衽而拜)卿卿见过夫人!
众人:见过夫人!(跟着行拜见礼)
范如玉:不必客气!来,来,快进来!
卿卿一行跟着范如玉走进大门。
37、京口范府厢房内/外,日,内
卿卿跟随范如玉走进厢房,相继坐定。
范如玉:这段日子,你们姐妹都还好吧?
卿卿:夫人。卿卿此次来到贵府,有一事相求。
范如玉:什么事,你说吧!
卿卿:最近,我姐妹几人在建康传唱辛词,不料得罪‘知阁门事’曾觌。
他要收缴乐器,禁止演唱辛词。林相公不服,出面制止。曾觌说他曾经写过反
诗,是对朝廷不满,属缉拿要犯。结果,曾觌把他押进班房去了!
张小凤路过厢房,无意间听见他们的谈话,便停下脚步。
范如玉:什么反诗?
卿卿: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范如玉:是这首诗呀,我听幼安回家说过此事。当时这诗传进宫廷,赵昚皇帝并没有对此给予批评,相反还大加赞赏哩!既然是为这事,相信曾大人也不敢过于刁难于他。姑娘请放心吧!
卿卿:夫人。林相公是为我们打抱不平而陷入牢狱之灾,卿卿深为不安。求夫人开恩,让卿卿与辛大人见上一面,恳请辛大人出手相救。卿卿万分感激!
范如玉:你别误会!我并非不让你见辛大人,他不在家,外出办差去了。
卿卿: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范如玉: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也不清楚。
卿卿:这可怎么办哪?
范如玉:我知道你很着急!要不这样,你们先在我家住下等他回来,再作
商量。行吗?
卿卿:谢谢夫人。
张小凤再也听不下去了,赶紧离开。
38、信州黄金山,日,外
韩元吉:幼安小弟。你是一门心思专注北伐,深谙军事。哪会顾及文坛动态呀?哦,小弟涉足词赋也只是近几年才有的事。对吗?但你在南渡之前,还从未写过一词半诗吧?
辛弃疾:这倒也是。
韩无吉:可是,朱元晦的理学才气已久负盛名。前年,我去金国访问,金国有一位学者专门问到朱熹情况。可见朱熹的影响力,早就南北有名了!
辛弃疾:无咎兄。方才说到元晦兄还钱,这是何意呀?
韩元吉:由于元晦致力理学研究,家中极为贫困。元晦葬母,所费不赀,
特向无咎借钱。无咎意欲资助于他,他却执意还钱。这不,还钱后又执意要走,留也留他不住。
辛弃疾:他有足疾,这样一跛一瘸地徒步行走武夷山,够他艰难的了。
韩元吉:是啊!元晦年幼时一场大病,使他患有足疾。此后行动颇为不便,全靠双脚徒步。路无远近,全凭毅力。你还别说,我倒赞赏他的这股拗劲。
辛弃疾:官拜左宣教郎的朱熹,对于理学如此执拗。难能可贵呀!
韩元吉:朱熹志向不在官场。他甘受清贫,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
述活动。“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对经学、史学、
文学、乃至乐律都有很大的贡献。融会了儒、释、道诸家精华,建构博大精深的新的思想体系,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弃疾:莫非,“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他所作?
韩元吉:没错!朱元晦对于理学,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即便是他这首诗,也富于哲理。尤其最后一句,真是神来之笔!
39、京口范府后院,日,外
张小凤神色紧张地匆匆走来。
张小凤:婆婆,婆婆。
邢氏:小凤,怎么啦?
张小凤:辛家一家人挤在这里住不说,今又引来了一伙男男女女的陌生人。青岚还说要留他们住下哩,这太吓人了!
邢氏:这有什么吓人的?谁家没个亲戚朋友?让他们住下,就把你吓成这
样,有必要吗?
张小凤:哎呀婆婆!他们谈话嗓门很大,半个京口都能听见。吵死了!自
从黄中摔跤破相以后,我最害怕吵闹。只要一听见吵闹声,我这心里就扑通扑
通的很不舒服,生怕又会惹出什么不测来。
邢氏:他们谈话,你至于吗?
张小凤:正常谈话,也就罢了。可他们尽说些什么反诗呀,入狱之类的话。听他们口气,好像有人被朝廷抓走了!他们正在商量,如何解救那个进班房的人哪!这明摆着,他们是不正派的人。或许是朝廷缉拿的要犯!窝藏他们,那是要丢脑袋的。婆婆,我不想被他们牵扯进去,不想惹麻烦。这可怎么办呀?
邢氏:都来了些什么人呀?我去看看。
[第二十一集完]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