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0742
成片时长:约36分钟
阅读:13610
发表:2015/8/18 修改:2017/3/8
30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战国枭雄神仙传奇(上部)》第17集
推荐
1
…
16
17
18
29-30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真武大帝:你本有根基,这些年又很用功,已具备了护法的神力,可惜欠缺的只是功德啊!
花蛇:弟子如何才能积累功德呀?
真武大帝:功德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师父现在就指点你一个去处,你可代师行道,结一个善缘。
花蛇:弟子愿往,但不知是什么地方?
真武大帝:距武当不远的洞庭湖。那湖中原有一个灵龟,在湖底修炼了上千年,本来也有了一些根基,只因前些日子,误吞了一块宝玉,无法消化,痛苦不堪,以致凶性大发,屡屡在湖面翻腾不已,颠覆了许多渔船,溺死了几条人命。几日来许多乡民上香祷告,乞求救助。你下山代师行道,将他擒来,为师给他取出宝玉,再将它收归门下。
花蛇:(心中欢喜,叩头)弟子谨尊祖师法旨,这就下山将那老龟擒来。
真武大帝:(笑)你也不必高兴得太早,那灵龟上千年的道行,也不是善与之辈,这其中还有许多周折,你日后便知。
花蛇:(再拜)弟子知道了,一定多加小心,想办法将他捉来。
-16 秦国咸阳 日 外
(字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赢泗继位,史称秦惠文王)
咸阳城家家挂孝、人人披麻,到处是黑白布幔,幡影纸钱到处飘扬·······
秦孝公出殡,秦惠王、商鞅携文武百官送灵车入墓地······
其后是百姓,送殡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
-17 洞庭湖上 日 外
洞庭湖上、远山含翠、波光潋滟,十分美丽。许多渔民驾船在湖面捕鱼·····
湖面突然波开浪涌,巨龟浮出,在湖面狂奔疾走,湖面顿时巨浪滔天,许多渔船顷刻颠覆,渔民落水,在波涛中挣扎······
-18 远处山上,花蛇一身道装,正在漫步观赏景物,见状急忙踏云而来,将水中渔民救起,放置船上,用嘴一吹,渔船急速靠岸。
巨龟在水面狂奔而来,花蛇口吐红珠,红珠裹着一团火焰,射向巨龟。
巨龟昂头喷出水柱,与红珠相抗······
水火相撞,滋滋爆响,红珠火焰渐息。
花蛇收回红珠,跳上龟背,拔出短棍,叫声“长”,棍长过丈,双手抡棍狠击龟头。
巨龟缩头沉下湖底,花蛇在湖底现出原形,十几丈长,将巨龟缠绕,巨龟挣扎,它们在水底翻腾·····
湖面巨浪滔天,湖水暴涨,湖边渔村被淹,村中人畜纷纷奔上高山·······
-19 秦宫大殿 日 内
秦惠王早朝,百官侍立两旁,公孙衍也在班中。
秦惠王:寡人有太傅公孙衍,在太子府中已任职三年。今日入朝随班,寡人欲正太傅之名,赐大良造之爵,众卿以为如何?
商鞅:(出班)公孙先生原在魏国任犀首将军之职,入太子府任太子师,臣亦早有所闻。但我大秦是依法治国,赐爵授勋,必有建树,或军或农,无功者,即使宗室也不例外。望大王慎思而定。
秦惠王:公孙先生,为太子师三年,为寡人筹划国事,教导有方,难道不算有功于国家吗?
商鞅:公孙先生入幕为太傅之时,大王理应奏明先王以正名,为何今日才提此事?
秦惠王:当时先生不愿入朝为官,所以寡人才未向先王奏请。今日寡人亲政,入主朝堂,所以才为太傅正名,以备咨询,难道晚了嘛?
商鞅:按大秦律法,破格授爵,最多三级,只可授簪枭之爵。外来贤德之臣,未建功勋,最多可赐封客卿之职,待日后建功,再擢升方可。望大王明鉴。
秦惠王:(环顾群臣)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臣无人出班,都低头默默无语。
秦惠王:(无奈)众臣既然无异议,就依相国之议施行吧!
商鞅:(躬身)臣遵旨办理。
秦惠王:(顾公孙衍)太傅可有本奏?
公孙衍:(出班)臣有本上奏。
秦惠王:太傅请讲。
公孙衍:我王登基亲政,乃普天同庆之喜,魏国已割地称贺。臣以为应以此为例,派使臣出关,昭告山东六国,看列国态度如何,然后择弱者攻之,扬我新君之威,开我图霸之先河。
商鞅:此举太过张扬,恐怕有置我国于众矢之的之嫌。以公孙先生之见,若行攻伐之事,应先取哪国为宜?
公孙衍:当今列国,以齐楚为强。我大秦已取西河之地,俯瞰中原诸国,尽占出关之先机。齐国与魏、赵、韩、燕建交,与我已成对峙之局。若行攻伐之事,必施连横之策,离间诸国关系,择势孤者攻之。然而,我国南有强楚,中隔巴、蜀险要之隘,巴、蜀现为楚国附庸国。我如东出逐鹿中原,难免有后顾之忧。如今应派一智勇双全之将,攻取巴蜀,占据险要之隘,再北和义渠。方可奠定入主中原、并吞天下之基业。
商鞅:(笑)先生之议宏大,谋略也算得当。只是俗话讲,吃饭穿衣看家当,如举措不当,就是败家之举。我新并西河商於之地,政要民情并不稳定,况有齐楚虎视眈眈,大有不甘之意。如果南北同时开战,我国人力财力都不堪其负。此议可行,但须缓办为宜。众臣以为然否?
众臣:商君所言极是,应缓办为宜。
-20 秦国内宫 夜 内
秦惠王气哼哼进内宫,公孙衍随行。
秦惠王进内宫与公孙衍落座,宫女献上茶来。
秦惠王:(余怒未消)岂有此理。寡人为一国之君,寡人提议,群臣无人响应,卫鞅这老东西一说,竟然人人附合。这不是君臣易位了吗?这秦国究竟是谁说了算?
公孙衍:(笑)大王稍安勿躁,这其实是好事。
秦惠王:这还是好事?他快骑我脖子上拉屎了?
公孙衍:(笑)卫鞅他如此强势欺主,正是引火烧身、自取其祸呀!众臣屈服若此,正说明他们心中压抑之火熊熊呀!一旦卫鞅失势,必群起而泄愤。本来呢,先王晏驾,卫鞅失政,是迟早的事,可我没想到会这么快。这真是,天作孽尚可恕,人作孽不可饶啊!
秦惠王:太傅可有搬到卫鞅的妙计吗?
公孙衍:早在意料之中啊!请大王更换衣服,随臣回原太子府。
秦惠王:回去干什么?
(第十七集完)
花蛇:弟子如何才能积累功德呀?
真武大帝:功德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师父现在就指点你一个去处,你可代师行道,结一个善缘。
花蛇:弟子愿往,但不知是什么地方?
真武大帝:距武当不远的洞庭湖。那湖中原有一个灵龟,在湖底修炼了上千年,本来也有了一些根基,只因前些日子,误吞了一块宝玉,无法消化,痛苦不堪,以致凶性大发,屡屡在湖面翻腾不已,颠覆了许多渔船,溺死了几条人命。几日来许多乡民上香祷告,乞求救助。你下山代师行道,将他擒来,为师给他取出宝玉,再将它收归门下。
花蛇:(心中欢喜,叩头)弟子谨尊祖师法旨,这就下山将那老龟擒来。
真武大帝:(笑)你也不必高兴得太早,那灵龟上千年的道行,也不是善与之辈,这其中还有许多周折,你日后便知。
花蛇:(再拜)弟子知道了,一定多加小心,想办法将他捉来。
-16 秦国咸阳 日 外
(字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赢泗继位,史称秦惠文王)
咸阳城家家挂孝、人人披麻,到处是黑白布幔,幡影纸钱到处飘扬·······
秦孝公出殡,秦惠王、商鞅携文武百官送灵车入墓地······
其后是百姓,送殡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
-17 洞庭湖上 日 外
洞庭湖上、远山含翠、波光潋滟,十分美丽。许多渔民驾船在湖面捕鱼·····
湖面突然波开浪涌,巨龟浮出,在湖面狂奔疾走,湖面顿时巨浪滔天,许多渔船顷刻颠覆,渔民落水,在波涛中挣扎······
-18 远处山上,花蛇一身道装,正在漫步观赏景物,见状急忙踏云而来,将水中渔民救起,放置船上,用嘴一吹,渔船急速靠岸。
巨龟在水面狂奔而来,花蛇口吐红珠,红珠裹着一团火焰,射向巨龟。
巨龟昂头喷出水柱,与红珠相抗······
水火相撞,滋滋爆响,红珠火焰渐息。
花蛇收回红珠,跳上龟背,拔出短棍,叫声“长”,棍长过丈,双手抡棍狠击龟头。
巨龟缩头沉下湖底,花蛇在湖底现出原形,十几丈长,将巨龟缠绕,巨龟挣扎,它们在水底翻腾·····
湖面巨浪滔天,湖水暴涨,湖边渔村被淹,村中人畜纷纷奔上高山·······
-19 秦宫大殿 日 内
秦惠王早朝,百官侍立两旁,公孙衍也在班中。
秦惠王:寡人有太傅公孙衍,在太子府中已任职三年。今日入朝随班,寡人欲正太傅之名,赐大良造之爵,众卿以为如何?
商鞅:(出班)公孙先生原在魏国任犀首将军之职,入太子府任太子师,臣亦早有所闻。但我大秦是依法治国,赐爵授勋,必有建树,或军或农,无功者,即使宗室也不例外。望大王慎思而定。
秦惠王:公孙先生,为太子师三年,为寡人筹划国事,教导有方,难道不算有功于国家吗?
商鞅:公孙先生入幕为太傅之时,大王理应奏明先王以正名,为何今日才提此事?
秦惠王:当时先生不愿入朝为官,所以寡人才未向先王奏请。今日寡人亲政,入主朝堂,所以才为太傅正名,以备咨询,难道晚了嘛?
商鞅:按大秦律法,破格授爵,最多三级,只可授簪枭之爵。外来贤德之臣,未建功勋,最多可赐封客卿之职,待日后建功,再擢升方可。望大王明鉴。
秦惠王:(环顾群臣)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臣无人出班,都低头默默无语。
秦惠王:(无奈)众臣既然无异议,就依相国之议施行吧!
商鞅:(躬身)臣遵旨办理。
秦惠王:(顾公孙衍)太傅可有本奏?
公孙衍:(出班)臣有本上奏。
秦惠王:太傅请讲。
公孙衍:我王登基亲政,乃普天同庆之喜,魏国已割地称贺。臣以为应以此为例,派使臣出关,昭告山东六国,看列国态度如何,然后择弱者攻之,扬我新君之威,开我图霸之先河。
商鞅:此举太过张扬,恐怕有置我国于众矢之的之嫌。以公孙先生之见,若行攻伐之事,应先取哪国为宜?
公孙衍:当今列国,以齐楚为强。我大秦已取西河之地,俯瞰中原诸国,尽占出关之先机。齐国与魏、赵、韩、燕建交,与我已成对峙之局。若行攻伐之事,必施连横之策,离间诸国关系,择势孤者攻之。然而,我国南有强楚,中隔巴、蜀险要之隘,巴、蜀现为楚国附庸国。我如东出逐鹿中原,难免有后顾之忧。如今应派一智勇双全之将,攻取巴蜀,占据险要之隘,再北和义渠。方可奠定入主中原、并吞天下之基业。
商鞅:(笑)先生之议宏大,谋略也算得当。只是俗话讲,吃饭穿衣看家当,如举措不当,就是败家之举。我新并西河商於之地,政要民情并不稳定,况有齐楚虎视眈眈,大有不甘之意。如果南北同时开战,我国人力财力都不堪其负。此议可行,但须缓办为宜。众臣以为然否?
众臣:商君所言极是,应缓办为宜。
-20 秦国内宫 夜 内
秦惠王气哼哼进内宫,公孙衍随行。
秦惠王进内宫与公孙衍落座,宫女献上茶来。
秦惠王:(余怒未消)岂有此理。寡人为一国之君,寡人提议,群臣无人响应,卫鞅这老东西一说,竟然人人附合。这不是君臣易位了吗?这秦国究竟是谁说了算?
公孙衍:(笑)大王稍安勿躁,这其实是好事。
秦惠王:这还是好事?他快骑我脖子上拉屎了?
公孙衍:(笑)卫鞅他如此强势欺主,正是引火烧身、自取其祸呀!众臣屈服若此,正说明他们心中压抑之火熊熊呀!一旦卫鞅失势,必群起而泄愤。本来呢,先王晏驾,卫鞅失政,是迟早的事,可我没想到会这么快。这真是,天作孽尚可恕,人作孽不可饶啊!
秦惠王:太傅可有搬到卫鞅的妙计吗?
公孙衍:早在意料之中啊!请大王更换衣服,随臣回原太子府。
秦惠王:回去干什么?
(第十七集完)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