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345
阅读:6560
发表:2019/9/10
5章 历史 小说
《战国枭雄神仙传奇》第3-5章
1
2
3-5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三章 卫鞅
魏国的疆域在战国时代,还算是广大的。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被分成两大坨,就像一个细颈的葫芦。东周西周所在地巩县洛邑正在这细颈附近。魏国的首都安邑,从地图上看离巩县也就几百里。
此时,魏都安邑城内正要发生一件大事,魏国国相公叔痤要死了。一国的国相要死了,对于一国的政治,当然是大事了。公叔痤是魏国的三朝老臣,文武兼备,曾经大败赵韩联军,威震中原。当然,也有走麦城的时候,被秦国俘虏过,后来两国议和,被放回。因他有军功,又是扶保现任国君魏惠文王登基的顾命大臣,所以回国后仍然权倾朝野,稳居相位。
公叔痤虽然也名重一时,但在人才辈出的春秋战国时代,他还不算彪炳千秋的人物。但他有一个学生却是名副其实彪炳千秋的翘楚,他在以后的政治学术生涯中,堪称一代大家,也是春秋战国时代屈指可数的巨子之一。他就是后来的商鞅。现在他还不叫商鞅,而叫卫鞅或叫公孙鞅。有人要问啦,一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姓氏,莫非他有很多父亲吗?这到不是,究其原因,应该与中国姓氏的起源有关。中国古代人的姓氏,最早来源于地域、职业、宗族或者官职以及其他。就像日本人的祖先,生在什么地方就姓什么一样。我国某个少数民族,至今生下孩子,还头一眼看到什么就起什么名字呢。据史书记载商鞅是卫国人,所以就叫卫鞅,又说他是卫国贵族,所以又叫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受封商君,才史称定名商鞅。我们现在姑且叫他卫鞅吧。他现在在相府担任中庶子之职。中庶子是什么官呢?大概相当于参谋幕僚书记员办公室科员一类的闲职吧。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在封建社会,{战国时期,虽然还算奴隶社会晚期,但在大多国家都已实行封建制}在相府担任职事的人员,都是有俸禄品级的公务员。现在公叔痤重病在床,作为学生下属的卫鞅,理应前来探视侍奉。
公叔痤病势沉重,躺在床上,卫鞅进来施礼。
卫鞅:弟子见过恩师。
公叔痤有气无力的说:坐那吧。
卫鞅:恩师这几日感觉好些了吗?
公叔痤摇头叹息:唉,大王为我请了最好的大夫都看过了,也一直在服药,可是还是没什么起色。
卫鞅:弟子认识一个卫国的大夫,乃是扁鹊的传人,弟子前几日已经差人拿着我的书信,骑快马去请了,估计三五日就回来了。
公叔痤摇头道:老夫也颇知阴阳医理,此病恐怕已非药石可医了。让你费心了。
卫鞅:这是弟子应该做的。老师也不必太多虑了,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老师只要心境平和、静养服药,很快就会好转的。
公叔痤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顺其自然吧。本来呢,秦君已死,太子渠梁新立,正是秦魏两国国势转折的一个契机,唉,这病把什么都耽误了。
卫鞅:恩师身体要紧,这些事只能往后推一推了。
公叔痤:可是目前,秦国又屡屡进犯我河西之地,这心怎么能静的下来呢。
卫鞅:秦国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守尚可,其实攻也无力,应该不足虑也。只是,我们魏国目前,虽有贤才,像田子方、段干木,虽有圣人之名,却无圣人之功。魏成、王错有将相之才,却无将相之奇才。所以,魏国守成可待、建功难矣。
公叔痤点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秦国仍然虎视河西之地,大有“必欲得之而甘心”之势,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国内连我在内,却无“得一人而制天下”之才。当今列国形势,强则存、弱则亡,魏国前景暗淡堪忧啊。
卫鞅道:学生以为,国之道首在君次在臣。臣贤与不贤、才显与不显,在君上识与不识、用与不用。否则,太公只能垂钓于渭水,是一渔翁。伊尹只能隐身于梓氏,不过一师仆而已。
公叔痤:你说得对,诸侯之成霸业,必先有贤君次及贤臣。魏王不谓不贤,但我几次荐你,却不得重用。魏之兴衰将从此始矣!
公叔痤剧烈咳嗽起来。卫鞅慌忙起立躬身,道:老师言重了,鞅虽蒙恩师教导提携略有所成,但距贤良尚远,弟子刚才妄言了。
公叔痤待气息平和,缓缓摆手:不、不、不,你我师生相处多年,知弟莫若师,你的资质才能,为师清楚的很。如有机会,老夫还要向魏王力荐,这关乎国运兴衰,绝不是小事。
卫鞅见公叔痤言辞恳切、发自肺腑,不觉眼中湿润,又深施一礼说:多谢恩师褒奖。如师所愿,弟子当竭精殚思、鞠躬尽瘁、为国尽忠、以报师恩。
管家进来施礼:老爷,宫里来人说,大王要来探病。
公叔痤:知道了。你安排一下,以候君上驾临。
管家躬身道:是,老爷。
管家退下。卫鞅也躬身施礼道:既然君上要来,学生告退,改日再来侍奉老师。
公叔痤苍老涣散的眼中,突然闪出一丝犀利的光芒,他看着卫鞅微微点头:嗯,你先退下吧。
卫鞅不觉心头一震,似有灵光一闪,忙收敛心神,恭敬的说:老师多保重,学生告退。
第四章 东海的闹剧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