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369
成片时长:约154分钟
阅读:9865
发表:2018/9/24
主旋律,农村,
电影剧本
幸福院的故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众人笑起来,一起帮助收拾东西并往车上抬。
众人把顺子娘和余素凤送上了車,开走。
顺子和秀梅骑电动车赶往幸福院。
83.幸福院,日,内
一辆小型客货两用车载着顺子娘和余素凤穿过幸福院的大门,停在女宿舍区。
见有新人入住,很多老人都围过来。
王秋生:(迎着从车上下来的顺子娘)老嫂子,你来了!
顺子娘:来啦。听说你当领导啦?
王秋生:(笑道)啥领导不领导的,这里没有领导,只有服务员。我这当院长的,比别人干的还多,不仅要做思想工作,化解老人们之间的小矛盾,还要教大家扭秧歌、吹琐呐、敲鼓……为大家服务嘛。再说闲着也是闲着,不仅高兴还活动身体哩!
冯如芬:以后成天在一起,成了一家人,有事你尽管招呼,互相帮个忙。
顺子娘:好,好!
一伙老人簇拥着顺子娘朝女宿舍走去。
顺子和秀梅也赶到幸福院,来到母亲所在的宿舍。
顺子和秀梅换下同室老人帮母亲整理内务。
同室老人:你娘来了,啥事我都会告诉她,该咋办咋办,告诉她就知道了。
秀梅:我母亲到了这里,给你们添麻烦了,有啥事您们多担待!
同室老人:没事,没事!
趁顺子给母亲整理房间,秀梅在院里、厨房等处转了一圈,老人的热情、院里的条件让她感到宽慰,
余素凤对新到的顺子娘一家人很关注,特别是她的女儿。
余素凤:(对秀梅)怎么样,院里的条件还可以吧?
秀梅:哪里都不错,都挻好!住的地方、做饭的地方都挺好,卫生也挻好。
余素凤:(对顺子娘)我看你这女儿挻惦记你呀!
秀梅:怕她在这里不习惯,惦记肯定是惦记,在哪儿都惦记!
顺子娘:不用惦记我。
秀梅:哪您一个人在这儿行吗?
顺子娘:有啥行不行?惦记时就过来看看。
秀梅把脸一低,不吭气了。
顺子:娘,都安顿好了。
顺子娘:好。(转向女儿)都安顿好了,你回去吧,离这儿还有二十多里,怕天黑走夜路。
顺子:是啊,天黑要走夜路,回去吧!
秀梅:明天我就要回北京了。
顺子娘:唉!这一走恐怕又要等半年才能相见。
84.幸福院,日,夜
宿舍内,晚上老人们上床入睡,顺子娘很快钻进了被窝。
余素凤:冷吗?
顺子娘:不冷,挺暖和,这个空调暖气挺足!
顺子娘和余素凤聊了会儿家常,慢慢入睡。
桌上的安眠药瓶一夜未动。
顺子娘睁开眼,天已大亮,赶紧起床。
余素凤:该做早饭了。
顺子娘带上从家里拿来的挂面,跟着余素凤等同室老姐妹来到厨房。
顺子娘在余素凤的帮助下,学会用电磁炉,做了入院后第一顿饭。
在温暖如春的空调歺厅里老姐妹们用着歺。
回到室内,顺子娘用暖瓶倒一杯水凉着。
余素凤:来得好不如来得巧,今天正赶上县医院为老人义务体检,你去不去?
顺子娘:去。(把凉着的水喝完)都什么时候来?
余素凤:每个月定时来。姐妹们,走!
85.幸福院,日,外
初春的大地春寒料峭,但人们已感到春的信息,街上门庭的对联或金黄、或墨黑,街道上悬挂着彩色横幅,人们喜迎元宵佳节,到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幸福院里一阵锣鼓敲击声,老姐妹们在初春的暖阳下正围成一圈,穿着艳丽的衣服,手拿彩色扇子跳秧歌舞,冯如芬敲锣、余素凤敲鼓,在锣鼓的敲击声中,老人们踩着点跳起来。
几位老人在院内的健身器材和文体活动器材上活动着手脚……
李清平陪同国家民政部长等一行人走进幸福院。
李清平:这是我们的幸福院,这一溜红墙白窗的房间是老人们的宿舍……
民政部长在省市县领导陪同下一同参观幸福院,老人们自动停止娱乐,欢迎领导的到来。
民政部长走进“宿舍1”,客厅里电视、冰箱、桌椅、板凳、茶几、沙发一应俱全,三个小间里有两张床和一个柜厨,床上的被罩、床单统一由县民政局配置,很整洁。
部长看得很细,走进一个小间,看看床上的被褥,用手摸了摸。
部长:晚上冷不冷?
余素凤:不冷,有空调、暖扇,年岁大的还有电褥子。
部长: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老人们生活质量大有提高。想不想回家住?
余素凤:不想。
部长:为什么?
余素凤:在这儿住的挺好,又能玩牌又能扭秧歌,吃的住的都习惯,花钱还不多。家里冷冷清清的,这里有暖气、电热毯,都能说到一块儿,不寂寞。
部长:你们平时都干点啥?
冯如芬:平时各做各的饭,有时搭伙做饭,吃完饭就是收拾屋子,没事就看看电视、打打牌、扭扭秧歌, 反正过得很开心。
部长:你这么大年龄能照顾自己?
冯如芬:好着哩,我能照顾好自己,孩子都愿意我在这儿,他们说我在这儿他们放心。
余素凤:在这儿高兴,有人给说话又有人陪唠嗑,能打牌扭秧歌又能看电视,在这儿起码能多活几年!
部长等人都笑了起来。
部长走进“宿舍3”,宿舍长张树林等老人站起来迎接,部长和老人一一握手。
部长:在这里生活怎么样?
老人们听说部长来了,争相向部长汇报。
王秋生:在这里一点儿也不寂寞,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一块儿住,一块儿玩,生活可开心啦!
张树林:在这里儿住,政府很照顾,没想到老来享福了。
部长坐到床上,和老人们亲切交谈起来,详细询问了在场老人的家庭情况及来到幸福院的生活情况,老人们一一回答。
部长:看到这里生活设施齐全,你们在这里一切都方便,我很高兴!元宵节就要来到,我祝各位老人元宵节快乐,幸福院里晚年幸福!(老人齐向部长祝福)
部长察看厨房、歺厅、储藏室的场景……
部长察看幸福院菜园的场景……
86.梨花屯村委会会议室,日,内
部长坐在会议桌的正前面。
县民政局长及县民政局同志、李清平、孙常喜及镇村干部坐在两旁。
部长:今天,我们召集县民政局的同志和乡镇干部,就梨花屯幸福院的建成和你们县推进幸福院的建设,开一个座谈会……
87.县城宾馆会议室,日,内
县城宽阔的街道,街道旁的宾馆。
宾馆会议室,国家民政部长坐在正中,省市县领导和其他同志围会议桌坐在两旁。
民政部长:梨花屯幸福院没有专职护工和服务员,不交任何费用,每人每月花费不到二十元,一年只要百元左右,就让老年人过上了幸福生活。这种养老模式村集体办得起、政府帮得起、老人住得起,既有敬老院社会化养老的特征又符合农村传统养老的习惯,既给老年人提供了集中居住、互相照顾、快乐生活的自由空间,又为子女赡养老人提供了平台;既解决了老年人独居生活时的孤独寂寞,又为子女外出务工经商解决了后顾之忧;实现了“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政府省心”多方满意的效果,是令人鼓舞的!这种幸福院投资小、见效快,是基层的发明和创造,适合全国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农村,适应农村多样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可以说是为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样本。实践证明,这种养老模式是群众需要的、村组织能办到的、政府有条件支持的,这种幸福院符合农村发展实际,代表着发展方向,对全国有广泛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省、市、县领导、李清平等热烈地鼓掌。
88.梨花屯村委会,日,内
孙常喜:这两天报纸、电视一直报道,咱村可是名声在外了!
李淸平:当时就是想让老人聚到一起,让孩子们外出打工无后顾之忧,因为各级领导重视才让幸福院内涵越来越深。
孙常喜:各级领导不断的鼓励,也是不断的鞭策呀!
李清平:所以,我们只能办好!我还是那句老话,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检点自己,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不能出差错。过两天,我要到县上开几天会,省农村养老“幸福工程”现场会在县召开,家里有啥事,包括幸福院有啥事,你多操点心。
孙常喜:好,你去吧!
89.幸福院,日,外
顺子掂着米、面等物进入了幸福院。
小河站在门口向院内瞭望着,院内有下棋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的,扭秧歌的……
小河:哟,是顺子哥,来看大娘?
顺子笑着点头。
小河:(手指女宿舍)就在那边房间。
顺子:哦,我知道,我知道。(说着朝继母所在屋走去)
在健身器械上活动的两个老太太议论起来。
冯如芬:顺子又来看她娘来了。
杨爱花:你说的是来看那个刚来的马秋芹?
冯如芬:可不是吗?别人都习惯叫她顺子娘,大号叫马秋芹,顺子要过来时已记事,一般都不想来,可院里这么多人都来,顺子也不好意思呀!
杨爱花:继子更应孝顺,不然街上人知道,这议论可受不了。
冯如芬:进了幸福院,家里人定期要来送米送面,这事不能含糊,院里院外也都知道。
杨爱花:正因为都知道,才不能含糊,这孝顺不孝顺的,村里人都看着哪……
顺子走到女宿舍敲门进屋。
顺子娘:是顺子来啦?
顺子:是我来啦。
顺子娘:刚搬到幸福院,米面粮都有。
顺子:知道你什么都有,就是来看看你。(把点心之类放到茶几上)
顺子娘内心独白:谁说继子不是儿,儿子也不过如此!
院务部小河在桌上书写着什么。
众人把顺子娘和余素凤送上了車,开走。
顺子和秀梅骑电动车赶往幸福院。
83.幸福院,日,内
一辆小型客货两用车载着顺子娘和余素凤穿过幸福院的大门,停在女宿舍区。
见有新人入住,很多老人都围过来。
王秋生:(迎着从车上下来的顺子娘)老嫂子,你来了!
顺子娘:来啦。听说你当领导啦?
王秋生:(笑道)啥领导不领导的,这里没有领导,只有服务员。我这当院长的,比别人干的还多,不仅要做思想工作,化解老人们之间的小矛盾,还要教大家扭秧歌、吹琐呐、敲鼓……为大家服务嘛。再说闲着也是闲着,不仅高兴还活动身体哩!
冯如芬:以后成天在一起,成了一家人,有事你尽管招呼,互相帮个忙。
顺子娘:好,好!
一伙老人簇拥着顺子娘朝女宿舍走去。
顺子和秀梅也赶到幸福院,来到母亲所在的宿舍。
顺子和秀梅换下同室老人帮母亲整理内务。
同室老人:你娘来了,啥事我都会告诉她,该咋办咋办,告诉她就知道了。
秀梅:我母亲到了这里,给你们添麻烦了,有啥事您们多担待!
同室老人:没事,没事!
趁顺子给母亲整理房间,秀梅在院里、厨房等处转了一圈,老人的热情、院里的条件让她感到宽慰,
余素凤对新到的顺子娘一家人很关注,特别是她的女儿。
余素凤:(对秀梅)怎么样,院里的条件还可以吧?
秀梅:哪里都不错,都挻好!住的地方、做饭的地方都挺好,卫生也挻好。
余素凤:(对顺子娘)我看你这女儿挻惦记你呀!
秀梅:怕她在这里不习惯,惦记肯定是惦记,在哪儿都惦记!
顺子娘:不用惦记我。
秀梅:哪您一个人在这儿行吗?
顺子娘:有啥行不行?惦记时就过来看看。
秀梅把脸一低,不吭气了。
顺子:娘,都安顿好了。
顺子娘:好。(转向女儿)都安顿好了,你回去吧,离这儿还有二十多里,怕天黑走夜路。
顺子:是啊,天黑要走夜路,回去吧!
秀梅:明天我就要回北京了。
顺子娘:唉!这一走恐怕又要等半年才能相见。
84.幸福院,日,夜
宿舍内,晚上老人们上床入睡,顺子娘很快钻进了被窝。
余素凤:冷吗?
顺子娘:不冷,挺暖和,这个空调暖气挺足!
顺子娘和余素凤聊了会儿家常,慢慢入睡。
桌上的安眠药瓶一夜未动。
顺子娘睁开眼,天已大亮,赶紧起床。
余素凤:该做早饭了。
顺子娘带上从家里拿来的挂面,跟着余素凤等同室老姐妹来到厨房。
顺子娘在余素凤的帮助下,学会用电磁炉,做了入院后第一顿饭。
在温暖如春的空调歺厅里老姐妹们用着歺。
回到室内,顺子娘用暖瓶倒一杯水凉着。
余素凤:来得好不如来得巧,今天正赶上县医院为老人义务体检,你去不去?
顺子娘:去。(把凉着的水喝完)都什么时候来?
余素凤:每个月定时来。姐妹们,走!
85.幸福院,日,外
初春的大地春寒料峭,但人们已感到春的信息,街上门庭的对联或金黄、或墨黑,街道上悬挂着彩色横幅,人们喜迎元宵佳节,到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幸福院里一阵锣鼓敲击声,老姐妹们在初春的暖阳下正围成一圈,穿着艳丽的衣服,手拿彩色扇子跳秧歌舞,冯如芬敲锣、余素凤敲鼓,在锣鼓的敲击声中,老人们踩着点跳起来。
几位老人在院内的健身器材和文体活动器材上活动着手脚……
李清平陪同国家民政部长等一行人走进幸福院。
李清平:这是我们的幸福院,这一溜红墙白窗的房间是老人们的宿舍……
民政部长在省市县领导陪同下一同参观幸福院,老人们自动停止娱乐,欢迎领导的到来。
民政部长走进“宿舍1”,客厅里电视、冰箱、桌椅、板凳、茶几、沙发一应俱全,三个小间里有两张床和一个柜厨,床上的被罩、床单统一由县民政局配置,很整洁。
部长看得很细,走进一个小间,看看床上的被褥,用手摸了摸。
部长:晚上冷不冷?
余素凤:不冷,有空调、暖扇,年岁大的还有电褥子。
部长: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老人们生活质量大有提高。想不想回家住?
余素凤:不想。
部长:为什么?
余素凤:在这儿住的挺好,又能玩牌又能扭秧歌,吃的住的都习惯,花钱还不多。家里冷冷清清的,这里有暖气、电热毯,都能说到一块儿,不寂寞。
部长:你们平时都干点啥?
冯如芬:平时各做各的饭,有时搭伙做饭,吃完饭就是收拾屋子,没事就看看电视、打打牌、扭扭秧歌, 反正过得很开心。
部长:你这么大年龄能照顾自己?
冯如芬:好着哩,我能照顾好自己,孩子都愿意我在这儿,他们说我在这儿他们放心。
余素凤:在这儿高兴,有人给说话又有人陪唠嗑,能打牌扭秧歌又能看电视,在这儿起码能多活几年!
部长等人都笑了起来。
部长走进“宿舍3”,宿舍长张树林等老人站起来迎接,部长和老人一一握手。
部长:在这里生活怎么样?
老人们听说部长来了,争相向部长汇报。
王秋生:在这里一点儿也不寂寞,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一块儿住,一块儿玩,生活可开心啦!
张树林:在这里儿住,政府很照顾,没想到老来享福了。
部长坐到床上,和老人们亲切交谈起来,详细询问了在场老人的家庭情况及来到幸福院的生活情况,老人们一一回答。
部长:看到这里生活设施齐全,你们在这里一切都方便,我很高兴!元宵节就要来到,我祝各位老人元宵节快乐,幸福院里晚年幸福!(老人齐向部长祝福)
部长察看厨房、歺厅、储藏室的场景……
部长察看幸福院菜园的场景……
86.梨花屯村委会会议室,日,内
部长坐在会议桌的正前面。
县民政局长及县民政局同志、李清平、孙常喜及镇村干部坐在两旁。
部长:今天,我们召集县民政局的同志和乡镇干部,就梨花屯幸福院的建成和你们县推进幸福院的建设,开一个座谈会……
87.县城宾馆会议室,日,内
县城宽阔的街道,街道旁的宾馆。
宾馆会议室,国家民政部长坐在正中,省市县领导和其他同志围会议桌坐在两旁。
民政部长:梨花屯幸福院没有专职护工和服务员,不交任何费用,每人每月花费不到二十元,一年只要百元左右,就让老年人过上了幸福生活。这种养老模式村集体办得起、政府帮得起、老人住得起,既有敬老院社会化养老的特征又符合农村传统养老的习惯,既给老年人提供了集中居住、互相照顾、快乐生活的自由空间,又为子女赡养老人提供了平台;既解决了老年人独居生活时的孤独寂寞,又为子女外出务工经商解决了后顾之忧;实现了“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政府省心”多方满意的效果,是令人鼓舞的!这种幸福院投资小、见效快,是基层的发明和创造,适合全国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农村,适应农村多样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可以说是为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样本。实践证明,这种养老模式是群众需要的、村组织能办到的、政府有条件支持的,这种幸福院符合农村发展实际,代表着发展方向,对全国有广泛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省、市、县领导、李清平等热烈地鼓掌。
88.梨花屯村委会,日,内
孙常喜:这两天报纸、电视一直报道,咱村可是名声在外了!
李淸平:当时就是想让老人聚到一起,让孩子们外出打工无后顾之忧,因为各级领导重视才让幸福院内涵越来越深。
孙常喜:各级领导不断的鼓励,也是不断的鞭策呀!
李清平:所以,我们只能办好!我还是那句老话,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检点自己,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不能出差错。过两天,我要到县上开几天会,省农村养老“幸福工程”现场会在县召开,家里有啥事,包括幸福院有啥事,你多操点心。
孙常喜:好,你去吧!
89.幸福院,日,外
顺子掂着米、面等物进入了幸福院。
小河站在门口向院内瞭望着,院内有下棋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的,扭秧歌的……
小河:哟,是顺子哥,来看大娘?
顺子笑着点头。
小河:(手指女宿舍)就在那边房间。
顺子:哦,我知道,我知道。(说着朝继母所在屋走去)
在健身器械上活动的两个老太太议论起来。
冯如芬:顺子又来看她娘来了。
杨爱花:你说的是来看那个刚来的马秋芹?
冯如芬:可不是吗?别人都习惯叫她顺子娘,大号叫马秋芹,顺子要过来时已记事,一般都不想来,可院里这么多人都来,顺子也不好意思呀!
杨爱花:继子更应孝顺,不然街上人知道,这议论可受不了。
冯如芬:进了幸福院,家里人定期要来送米送面,这事不能含糊,院里院外也都知道。
杨爱花:正因为都知道,才不能含糊,这孝顺不孝顺的,村里人都看着哪……
顺子走到女宿舍敲门进屋。
顺子娘:是顺子来啦?
顺子:是我来啦。
顺子娘:刚搬到幸福院,米面粮都有。
顺子:知道你什么都有,就是来看看你。(把点心之类放到茶几上)
顺子娘内心独白:谁说继子不是儿,儿子也不过如此!
院务部小河在桌上书写着什么。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您好,我们想用您这篇作品制作一个心理剧,所以希望可以试用一下,您看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