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369
成片时长:约154分钟
阅读:9875
发表:2018/9/24
主旋律,农村,
电影剧本
幸福院的故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李清平:这样老人们吃菜就方便了。怎么,你这个种田能手坐不住啦?
张树林:这半亩菜园子我一个人包了,怎么样?
李清平:你一个人能行?
张树林:闲着也是闲着,既能锻练身体又能丰富歺桌,何乐而不为!
李清平:好,菜园就交给你。不过,不是叫你一个人干,而是叫你一个人管。
张树林:放心,交给我,你就请等着吃菜吧。我保证,要让咱幸福院一年四季都有菜吃!不过……我得提个意见?
李清平:呕?什么意见?
张树林:能否在南墙上开个门,这样老人们收拾菜园进出也比较方便?
李清平:既然归了咱,就由咱说了算,有机会一定开个门,方便老人嘛!
张树林:我这就去菜园干活。(张树林离去)
张树林回家拿了把铁锹到地里挖起来。
其他腿脚好的老人都来了,余素凤、王秋生、郭新民等来了,李清平也来了。
大家一齐动手,半亩地很快被平整好,种下了豆角、茄子、西红柿、君子、空心菜等。
58.幸福院菜园,日,外
菜园中,各种蔬菜长势很好。
茎蔓作物乱穿着爬上架子,豆角挂满枝头,菜豇拖着长长的尾巴,黄瓜的枝叶下挂着嫩绿的长瓜,余素凤、刘槐花、冯如芬等穿行在地里,用布条捆绑着藤蔓。
西红柿地,几排架子已经树起,绿叶中透出白色、粉色、红色的果子,张树林、郭新民、王秋生等老人穿行在里面,或打结,或用布条绑着藤蔓。
茄子地里,茄棵伸展着繁茂的枝叶,铺满地面,枝叶下挂满大小不一的茄子
两畦君子生长起来,肥壮的莛子向上高举着,青翠碧绿。
几排空心菜茂盛地排成行,在微风中挺立。
四周用篱笆围起来,南墙上通向幸福院有一道门,有老人在通道上行走。
李清平穿过通道来到菜园,正在地里的张树林走上前来,二人围着菜园转了一圈。
李清平:(指着)这些老人你可别累坏他们啊!
张树林:放心,累不坏,他们每天找你,要来菜园里活动活动手脚,我这儿那能用这么多人!
李清平:也是,你这菜园每天也用不了几个人。
张树林:这些老人什么都会,不用教,我放心。
李清平:老人们来菜园,既活动手脚又参加劳动,对身体、菜篮子都好。
张树林:说的是,老人们干活都是悠着劲儿的,累了就休息,主要是活动手脚,干了一辈子农活,你不让他干他还不得劲呢?
李清平:(笑说)那我不管,累坏老人我可拿你试问!
张树林:(笑答)不会,不会。
59.幸福院,日,外
王秋生、郭新民在亭子里下象棋,一伙老人围在四周。
余素凤、刘槐花、冯如芬等老人在阴凉地方聊天。
几个老人在健身器材上活动手脚。
有些老人在屋里看电视……
日近中午,该做饭了,老人们通过南墙上小门进入菜园。
红色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王秋生、郭新民挎着篮子,穿行在绿藤中采摘。
余素凤、刘槐花、冯如芬等在地里采摘着菜豇、豆角、黄瓜。
有老人在茄子地里捡着茄子摘。
有老人在空心菜地里割空心菜。
有老人在君子地里剥君子莛……
张树林:(站在田垄上)捡大的摘,小的不要摘。
60.幸福院厨房,日,内
厨房的灶台上,一色的微波炉,排成长队。
余素凤:还是按惯例,各宿舍前两位先做,后面的跟上。
王秋生做的是凉拌西红柿,炒空心菜,买的馒头。
郭新民做的是蒜拌君子莛,西红柿蛋汤,买的饼。
张树林做的是凉拌西红柿,炒茄子,买得大米饭。
冯如芬做的是有菜豇、西红柿、茄子作卤子的面条。
余素凤和刘槐花合伙吃,两人做的是挂面加菜叶面汤,凉拌黄瓜,买的馒头。
老人们都按自己的口味做出自已的饭肴。
厨房里不争不抢,按照各宿舍约定的秩序,忙而不乱地进行着。
61.幸福院歺厅,日,内
歺厅与厨房不远,穿过一道门便是歺厅。
老人们制作好饭菜,端着盆碗纷纷到歺厅落座。
正是夏天,空调开着,一进歺厅便感到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细看饭桌,红的、绿的、白的等各种颜色的饭菜应有尽有,老人们一边乘凉一边吃着饭菜,说笑中,尽享美味。
62.幸福院菜园,日,外
张树林站在田埂上,瞭望着菜园。
白菜苗生长越来越大,一颗颗大白菜佇立在冬日的清晨中。
白萝卜也越来越壮,沿畦垄日见挺拔,洁白的帽子露在外面,顽强地生长着。
红萝卜的缨子向上伸展着,翠绿的叶子遮满地面,远看绿绿的一片。
……
63.幸福院菜园,日,外
菜园里忙碌的景象,腿脚好的老人都主动来到地里,有的在拔大白菜,有的在拔白萝卜,更多的人在挖红萝卜。
张树林和吴贵民抬着一筐大白菜从通道中走过。
余素凤和顺子娘抬着半筐红萝卜从通道中走过。
马保国和程守义抬着半筐白萝卜从通道中走过。
蔬菜抬到院内一个房间,王秋生等老人正在堆放,准备挖个菜窖,好在冬天享用。
地里变得空白,一片收获后的残迹。
张树林站在田埂上暸望着菜园。
张树林内心独白:今年也就这样了,想收获更多的蔬菜只有待来年了。
64.村委会二楼会议室,日,内
县委张书记一行人在李清平、孙常喜等的陪同下走进幸福院。
字幕:2010年春,县委张书记对梨花屯幸福院进行考察。
县委张书记一行人在幸福院参观考察的场景……
县委张书记一行人参观后,来到梨花屯村委会。
县委张书记一行人和镇、村干部在二楼会议室落座。
县委张书记:今天看了梨花屯幸福院感觉确实不错,梨花屯在全县第一个建起幸福院,互助、低成本,让全村60周岁以上、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过上了幸福生活,梨花屯从建起幸福院到周边村庄模仿,短短几个月就形成幅射效应,给全县开了个好头,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给予鼓励和表彰,希望梨花屯的同志再接再厉,使幸福院越办越好!(鼓掌)
李清平:(站起)感谢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表彰,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一些事,受到县委张书记的充分肯定和评价,我们一定不辜负县委张书记的期望,把幸福院办好!
县委张书记:好!你们对幸福院表明态度,我们对全县大力发展幸福院就充满信心!大家知道,现在社会老龄化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养老状况特别是农村养老已成为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感谢你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梨花屯幸福院靠自助互助、低成本小投资解决了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符合我县农村实际,是解决农村老人养老的有效途径,特别适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在县初步推广梨花屯养老方式时,曾概括为四个要点: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当时曾做过解读并给予优惠。现在我们要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解读并给予新的政策优惠……
县委张书记对梨花屯养老方式的四个要点进行了新的解读,并对这种养老方式的益处做了总结,最后对在全县大力发展幸福院表示了决心。
县委张书记:象梨花屯一样的幸福院在全县已经发展起来,截止到目前已建成200家,占全县总村数百分之八十。当然,无论什么样的幸福院,都要满足老人住宿、吃饭、娱乐的需求,规模可大可小,水平可高可低,关键是穷村、好村都能建得起。初步推广梨花屯幸福院养老方式以来,全县赡养纠纷、诉讼案件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梨花屯建幸福院实际上也是村民自治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年要在全面推广的基础上再建25家,让梨花屯幸福院在全县四处开花,让更多的老人受益!
全场鼓掌。
65.村委会,日,内
送走县委一行人,李清平、孙常喜来到书记办公室。
李清平:县委张书记提出要在全县大力发展梨花屯式幸福院,确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和支持,我感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迫使我时刻做好幸福院的工作,不敢有丝毫的马糊!
孙常喜:是啊,我也感到一种压力,如果办不好,岂不愧对领导的信任和期望!
李清平:我常常想,凡事都有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领导肯定只表扬好的方面,而对不好的方面提的较少或根本不提。我们呢?当然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好的发扬,错误的改正,不足的弥补。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把工作作得更好,所以领导一表扬,我首先想到的是不足。
孙常喜:我对你的看法完全接受。我想问的是,你从张书记的谈话中看到咱们还有什么不足?
李清平:不知道你注意听了没有,张书记讲话中说到推广咱村养老方式三年以来,全县赡养纠纷、诉讼案件连续大幅度下降,我听了确有体会。自打办起幸福院……哦,就是以前的养老院现在的幸福院,来我家找我调解家庭纠纷的明显减少、几乎没有,以前是不胜纷扰啊!
孙常喜:你想怎么办?
李清平:以前幸福院对家属探望老人、送米送面、嘘寒问暖只是一般的记录,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一次我们要做大声势,到年底搞一个幸福院尊老敬老评选,就以院里的“亲情帐”作为依据,评选获奖的给予表扬,谁来的勤谁来的不勤,谁孝顺谁不孝顺,让全院、全村人评判,怎么样?
孙常喜:你这个创意好,就以村委会的名义发!
李清平:好!
66.梨花屯吴贵民家,夜,内
吴贵民三个儿子齐聚屋内。
吴贵民:听老伙计们说,住幸福院挺好,我要去住幸福院。
大儿子:爹,我们兄弟三个轮流照顾您,你还有什么不舒心的事?
吴贵民:自从你娘走后,你顶仨轮流照顾我,管我饭吃,管我衣穿,照顾的挺好。可是我这家住俩天、那家住俩天,你们又要干活又要照顾我,谁家也过不好,不如到幸福院去。
二儿子:是俺们三个谁说啥来,还是三个媳妇谁对你不好?
三儿子:就是,谁对你不好,你说出来,我去找他!
吴贵民:儿啦,看你说到那里了,你仨对我不赖,三个媳妇照顾也挺好,爹心里都有数。现在村里办起了幸福院,听说管理得挺好,花费也不多,老哥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还是住幸福院比较好。
大儿子:你去住幸福院,这本身没什么,可咱家子女多,条件好,要什么有什么,三个儿子谁家过得也不错,有这么多子女在,让你一个人去住幸福院,别人会怎么想?村里人会怎么看?
吴贵民张张嘴想说什么又闭上了口。
二儿子:不是儿子们怕你去住幸福院,怕被骂为“不孝”,是村里有人等着看咱家的笑话!
三儿子:咱这样的人家可不能让别人看笑话!
吴贵民听着儿子们的说法,闭上嘴不吭声了。
67.幸福院,日,外
王秋生与马保国在石桌上下象棋,周围围着一些老人观棋,正撕杀的难解难分,忽听有人喊,抬头一看是小河。
张树林:这半亩菜园子我一个人包了,怎么样?
李清平:你一个人能行?
张树林:闲着也是闲着,既能锻练身体又能丰富歺桌,何乐而不为!
李清平:好,菜园就交给你。不过,不是叫你一个人干,而是叫你一个人管。
张树林:放心,交给我,你就请等着吃菜吧。我保证,要让咱幸福院一年四季都有菜吃!不过……我得提个意见?
李清平:呕?什么意见?
张树林:能否在南墙上开个门,这样老人们收拾菜园进出也比较方便?
李清平:既然归了咱,就由咱说了算,有机会一定开个门,方便老人嘛!
张树林:我这就去菜园干活。(张树林离去)
张树林回家拿了把铁锹到地里挖起来。
其他腿脚好的老人都来了,余素凤、王秋生、郭新民等来了,李清平也来了。
大家一齐动手,半亩地很快被平整好,种下了豆角、茄子、西红柿、君子、空心菜等。
58.幸福院菜园,日,外
菜园中,各种蔬菜长势很好。
茎蔓作物乱穿着爬上架子,豆角挂满枝头,菜豇拖着长长的尾巴,黄瓜的枝叶下挂着嫩绿的长瓜,余素凤、刘槐花、冯如芬等穿行在地里,用布条捆绑着藤蔓。
西红柿地,几排架子已经树起,绿叶中透出白色、粉色、红色的果子,张树林、郭新民、王秋生等老人穿行在里面,或打结,或用布条绑着藤蔓。
茄子地里,茄棵伸展着繁茂的枝叶,铺满地面,枝叶下挂满大小不一的茄子
两畦君子生长起来,肥壮的莛子向上高举着,青翠碧绿。
几排空心菜茂盛地排成行,在微风中挺立。
四周用篱笆围起来,南墙上通向幸福院有一道门,有老人在通道上行走。
李清平穿过通道来到菜园,正在地里的张树林走上前来,二人围着菜园转了一圈。
李清平:(指着)这些老人你可别累坏他们啊!
张树林:放心,累不坏,他们每天找你,要来菜园里活动活动手脚,我这儿那能用这么多人!
李清平:也是,你这菜园每天也用不了几个人。
张树林:这些老人什么都会,不用教,我放心。
李清平:老人们来菜园,既活动手脚又参加劳动,对身体、菜篮子都好。
张树林:说的是,老人们干活都是悠着劲儿的,累了就休息,主要是活动手脚,干了一辈子农活,你不让他干他还不得劲呢?
李清平:(笑说)那我不管,累坏老人我可拿你试问!
张树林:(笑答)不会,不会。
59.幸福院,日,外
王秋生、郭新民在亭子里下象棋,一伙老人围在四周。
余素凤、刘槐花、冯如芬等老人在阴凉地方聊天。
几个老人在健身器材上活动手脚。
有些老人在屋里看电视……
日近中午,该做饭了,老人们通过南墙上小门进入菜园。
红色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王秋生、郭新民挎着篮子,穿行在绿藤中采摘。
余素凤、刘槐花、冯如芬等在地里采摘着菜豇、豆角、黄瓜。
有老人在茄子地里捡着茄子摘。
有老人在空心菜地里割空心菜。
有老人在君子地里剥君子莛……
张树林:(站在田垄上)捡大的摘,小的不要摘。
60.幸福院厨房,日,内
厨房的灶台上,一色的微波炉,排成长队。
余素凤:还是按惯例,各宿舍前两位先做,后面的跟上。
王秋生做的是凉拌西红柿,炒空心菜,买的馒头。
郭新民做的是蒜拌君子莛,西红柿蛋汤,买的饼。
张树林做的是凉拌西红柿,炒茄子,买得大米饭。
冯如芬做的是有菜豇、西红柿、茄子作卤子的面条。
余素凤和刘槐花合伙吃,两人做的是挂面加菜叶面汤,凉拌黄瓜,买的馒头。
老人们都按自己的口味做出自已的饭肴。
厨房里不争不抢,按照各宿舍约定的秩序,忙而不乱地进行着。
61.幸福院歺厅,日,内
歺厅与厨房不远,穿过一道门便是歺厅。
老人们制作好饭菜,端着盆碗纷纷到歺厅落座。
正是夏天,空调开着,一进歺厅便感到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细看饭桌,红的、绿的、白的等各种颜色的饭菜应有尽有,老人们一边乘凉一边吃着饭菜,说笑中,尽享美味。
62.幸福院菜园,日,外
张树林站在田埂上,瞭望着菜园。
白菜苗生长越来越大,一颗颗大白菜佇立在冬日的清晨中。
白萝卜也越来越壮,沿畦垄日见挺拔,洁白的帽子露在外面,顽强地生长着。
红萝卜的缨子向上伸展着,翠绿的叶子遮满地面,远看绿绿的一片。
……
63.幸福院菜园,日,外
菜园里忙碌的景象,腿脚好的老人都主动来到地里,有的在拔大白菜,有的在拔白萝卜,更多的人在挖红萝卜。
张树林和吴贵民抬着一筐大白菜从通道中走过。
余素凤和顺子娘抬着半筐红萝卜从通道中走过。
马保国和程守义抬着半筐白萝卜从通道中走过。
蔬菜抬到院内一个房间,王秋生等老人正在堆放,准备挖个菜窖,好在冬天享用。
地里变得空白,一片收获后的残迹。
张树林站在田埂上暸望着菜园。
张树林内心独白:今年也就这样了,想收获更多的蔬菜只有待来年了。
64.村委会二楼会议室,日,内
县委张书记一行人在李清平、孙常喜等的陪同下走进幸福院。
字幕:2010年春,县委张书记对梨花屯幸福院进行考察。
县委张书记一行人在幸福院参观考察的场景……
县委张书记一行人参观后,来到梨花屯村委会。
县委张书记一行人和镇、村干部在二楼会议室落座。
县委张书记:今天看了梨花屯幸福院感觉确实不错,梨花屯在全县第一个建起幸福院,互助、低成本,让全村60周岁以上、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过上了幸福生活,梨花屯从建起幸福院到周边村庄模仿,短短几个月就形成幅射效应,给全县开了个好头,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给予鼓励和表彰,希望梨花屯的同志再接再厉,使幸福院越办越好!(鼓掌)
李清平:(站起)感谢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表彰,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一些事,受到县委张书记的充分肯定和评价,我们一定不辜负县委张书记的期望,把幸福院办好!
县委张书记:好!你们对幸福院表明态度,我们对全县大力发展幸福院就充满信心!大家知道,现在社会老龄化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养老状况特别是农村养老已成为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感谢你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梨花屯幸福院靠自助互助、低成本小投资解决了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符合我县农村实际,是解决农村老人养老的有效途径,特别适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在县初步推广梨花屯养老方式时,曾概括为四个要点: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当时曾做过解读并给予优惠。现在我们要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解读并给予新的政策优惠……
县委张书记对梨花屯养老方式的四个要点进行了新的解读,并对这种养老方式的益处做了总结,最后对在全县大力发展幸福院表示了决心。
县委张书记:象梨花屯一样的幸福院在全县已经发展起来,截止到目前已建成200家,占全县总村数百分之八十。当然,无论什么样的幸福院,都要满足老人住宿、吃饭、娱乐的需求,规模可大可小,水平可高可低,关键是穷村、好村都能建得起。初步推广梨花屯幸福院养老方式以来,全县赡养纠纷、诉讼案件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梨花屯建幸福院实际上也是村民自治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年要在全面推广的基础上再建25家,让梨花屯幸福院在全县四处开花,让更多的老人受益!
全场鼓掌。
65.村委会,日,内
送走县委一行人,李清平、孙常喜来到书记办公室。
李清平:县委张书记提出要在全县大力发展梨花屯式幸福院,确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和支持,我感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迫使我时刻做好幸福院的工作,不敢有丝毫的马糊!
孙常喜:是啊,我也感到一种压力,如果办不好,岂不愧对领导的信任和期望!
李清平:我常常想,凡事都有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领导肯定只表扬好的方面,而对不好的方面提的较少或根本不提。我们呢?当然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好的发扬,错误的改正,不足的弥补。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把工作作得更好,所以领导一表扬,我首先想到的是不足。
孙常喜:我对你的看法完全接受。我想问的是,你从张书记的谈话中看到咱们还有什么不足?
李清平:不知道你注意听了没有,张书记讲话中说到推广咱村养老方式三年以来,全县赡养纠纷、诉讼案件连续大幅度下降,我听了确有体会。自打办起幸福院……哦,就是以前的养老院现在的幸福院,来我家找我调解家庭纠纷的明显减少、几乎没有,以前是不胜纷扰啊!
孙常喜:你想怎么办?
李清平:以前幸福院对家属探望老人、送米送面、嘘寒问暖只是一般的记录,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一次我们要做大声势,到年底搞一个幸福院尊老敬老评选,就以院里的“亲情帐”作为依据,评选获奖的给予表扬,谁来的勤谁来的不勤,谁孝顺谁不孝顺,让全院、全村人评判,怎么样?
孙常喜:你这个创意好,就以村委会的名义发!
李清平:好!
66.梨花屯吴贵民家,夜,内
吴贵民三个儿子齐聚屋内。
吴贵民:听老伙计们说,住幸福院挺好,我要去住幸福院。
大儿子:爹,我们兄弟三个轮流照顾您,你还有什么不舒心的事?
吴贵民:自从你娘走后,你顶仨轮流照顾我,管我饭吃,管我衣穿,照顾的挺好。可是我这家住俩天、那家住俩天,你们又要干活又要照顾我,谁家也过不好,不如到幸福院去。
二儿子:是俺们三个谁说啥来,还是三个媳妇谁对你不好?
三儿子:就是,谁对你不好,你说出来,我去找他!
吴贵民:儿啦,看你说到那里了,你仨对我不赖,三个媳妇照顾也挺好,爹心里都有数。现在村里办起了幸福院,听说管理得挺好,花费也不多,老哥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还是住幸福院比较好。
大儿子:你去住幸福院,这本身没什么,可咱家子女多,条件好,要什么有什么,三个儿子谁家过得也不错,有这么多子女在,让你一个人去住幸福院,别人会怎么想?村里人会怎么看?
吴贵民张张嘴想说什么又闭上了口。
二儿子:不是儿子们怕你去住幸福院,怕被骂为“不孝”,是村里有人等着看咱家的笑话!
三儿子:咱这样的人家可不能让别人看笑话!
吴贵民听着儿子们的说法,闭上嘴不吭声了。
67.幸福院,日,外
王秋生与马保国在石桌上下象棋,周围围着一些老人观棋,正撕杀的难解难分,忽听有人喊,抬头一看是小河。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您好,我们想用您这篇作品制作一个心理剧,所以希望可以试用一下,您看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