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6630
成片时长:约86分钟
阅读:5481
发表:2019/9/25
20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达瓦孜秘史》第46集
1-3
46
78
9-10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但为了省钱,妈妈一直没有到县医院去看医生,疼了就吃去痛片。
第十二集 1986年8月10日-17日,吐尔逊、阿迪力和阿达列提三人一起参加了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了达瓦孜项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各自获得奖金1000元。
回到家中后,阿迪力把这些钱如数交给了他的母亲,让母亲去看病。
后来,阿依夏木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不得不去住院。
经检查,她已到了胃癌晚期,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手术费3000元。
家里没有钱,阿迪力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为了立即能挣到这么多钱,不得不随团演出。
最后,团长祖农知道了,把团里仅有的500元现金借给了阿迪力,让他赶快拿回去给他母亲看病。
阿依夏木汗坚持要放弃治疗,最后就病逝啦。
阿迪力变成孤儿后,刘福生实际上收留了他。
民间杂技团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有人提出分了家产就散伙。大多数人不不同意,特别是祖农、刘福生和艾力疆坚决反对,所以散伙的方案没有获得通过。
大家想到了党和政府,于是,祖农团长就代表大家去到了乌鲁木齐市向自治区文化局等等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第十三集 为了节省开支,祖农自带着一口袋馕来到了乌鲁木齐市,住到了很普通的宾馆。
自治区文化局给民间杂技团提供了两万元人民币的资助。
民间杂技团给大家补发了四个月的工资。团里计划用剩下的钱盖一个排练大厅,增加歌舞项目。
大厅盖好了。新来的木卡姆奇热合曼大师负责歌舞队工作。
歌舞队成立的那天,热合曼大师还给大家演唱了一曲木卡姆歌曲——《纳瓦木卡姆·奴斯赫》。
民间杂技团的队伍发展壮大了,有达瓦孜队、杂技队、歌舞队和音乐队。
在地区领导的帮助下,他们在艾提尕广场进行了三场达瓦孜表演,共收入2879.56元。
这收入是太少了,杯水车薪,但解决不了大问题。
大家正在考虑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十四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在广州召开了全国杂技团团长会议,主题就是要大力发展民间杂技事业。
新疆杂技团新任米团长正在传达广州全国杂技会议精神。会上,他提到了要寻找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达瓦孜表演团队。
会后,新疆杂技团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南疆民间杂技团的主打演出项目就是达瓦孜。
恰在此时,自治区文化局打来电话说,要求新疆杂技团推荐一个没有到上海演出过的艺术品种拿到上海去参加“上海国际舞台拳术艺术节”演出。
为此,米团长就亲自到南疆找到了民间杂技团。
米团长观看了大家的达瓦孜演出,觉得很了不起,于是就当场拍板让民间杂技团代表新疆到上海参加演出。
民间杂技团积极响应,选派了24名达瓦孜演职人员随米团长到上海去参加演出。
民间杂技团的许多演职人员们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坐上去上海的火车后感到特别兴奋。大家一路欢歌一路笑,显得很饱满,满怀激情……
第十五集 民间杂技团在上海的演出非常成功,反响十分强烈。
演出在彩虹体育馆举办,坐无虚席。
为了应急,体育馆的大门外还并排停放着四辆救护车。
演出前有新闻报道,演出过程中不断有人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看到这种情况,民间杂技团的人们都强烈要求留下来再演上几场挣点钱。
米团长经过认真考虑后就答应啦。
他与彩虹体育馆的领导进行了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再举办几场演出。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当他们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天却一直下个不停,把他们的这一计划给搅黄啦。
最后,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幸亏上海一家大型企业资助了2500元现金,他们才能乘上火车返疆。
第十六集 他们还不死心,想在兰州搞上几场演出挽回败局。于是,他们就在兰州火车站下了车。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切并没想他们想像的那么好。一是兰州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达瓦孜,二是当时的“六四”事件的影响,大环境不允许他们搞演出。
他们又启程到了哈密,总算是到家啦。当地政府不但安排了他们的食宿,而且还安排他们在当地演出。
就这样,他们在哈密地区成功演出了四场,挣了8000元。
杂技演员们表演了精彩的杂技项目:顶杆、翻跟头、钻火圈、椅子顶、水流星、杂耍和柔术等。
达瓦孜演员阿达列提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踩圈、顶碗、倒踢紫金冠、劈叉、跪绳等。
依玛木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传统的达瓦孜项目。
吐拉克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骑独轮车。
吐尔逊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双脚颠绳、双脚跨绳。
阿迪力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双手倒立、单手倒立和头顶倒立。
阿迪力和吐尔逊合作在高空大绳上分别表演了头顶头倒立和头顶头单手倒立。
其他演员也进行了各自的表演。
演出得到了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第十七集 在哈密的演出结束后,新疆杂技团派出了一辆旧班车接送大家回家。
大家坐车飞驰在柏油路上,一时高兴就唱起了歌,如:《如黑眼睛》。
到了吐鲁番又出问题啦——老爷车坏了。怎么修也修不好,只得推到了当地修车铺。
大家在吐鲁番住了一晚上。
没想到光修车就把他们在哈密挣的那些钱快给花光啦。
米团长要回乌鲁木齐了,留下自己的路费,把仅剩的120元交给了艾力疆,由他统一管理,把大家安全带回南疆。
从那以后,大家每人每天只能吃三个馕。路上,他们问饭馆要了一些免费的茶水就着馕吃。
他们到了轮台后,汽车连油也没了,只得停下来想办法。
他们用班车作抵押,换取饭店老板让他们先消费最后再结账。
他们与当地县政府领导进行认真协商,争取到了两场演出,每场2000元,但不管食宿。
当他们把这里的两场演出完成后就顺利启程回家啦。
第十八集 老爷车又不走了,它把大家吓了一大跳。原来是没油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等加了油之后,车子又正常行驶啦。
大家的欢声笑语又来啦。
《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声也随之响起……
等大家又回到民间杂技团后,大家一下子感到了家的温暖……
等一切安顿好后,各种议论就又来啦,说什么的都有。
米团长又一次来到了民间杂技团,主要是看望大家,并为大家带来了一则好消息。
为了抓住这次机遇,祖农跟着米团长回来了乌鲁木齐市。
到了乌鲁木齐后,祖农吃在米团长家,睡在米团长的办公室。
祖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争取到了在国庆节期间艺术节上表演达瓦孜节目的机会。
祖农回到民间杂技团后,大家开了个会确定了参演项目,然后就开始备战。
刘福生作为教练冒着酷暑带领着大家在进行各项技术的严格训练。
最后几天,大家还排练了见到领导后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动作,等等。
第十九集 祖农带领着全体民间杂技团的演职人员来到了乌鲁木齐。
在文化厅的安排下,他们住进了宾馆。
民间杂技团的演职人员在艾力疆的指挥下正在忙着搭架子。
9月30日,达瓦孜演出如期举行。前来观看演出的人非常多。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党、政、军、人大、政协等领导同志都来啦。特别是自治区人民政府铁主席也来啦,民间杂技团深受鼓舞。
民间杂技团的杂技演员们首先在舞台上表演了一些杂技项目。
接着,达瓦孜演员们就开始上绳表演达瓦孜。
吐尔逊首先上绳表演了“双腿蹦绳”,接着又表演了“躺绳”。
当他将要在大绳上骑独轮车时,铁主席说什么也要他们在大绳下面铺上气垫。
大家不得不这样做。接着,其他的一些演员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达瓦孜演出。
阿迪力和吐尔逊合作表演了“头顶头倒立”和“头顶头单手倒立”等等。
演出结束后,区市两级领导亲切接见了民间杂技团的全体演职人员。大家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说法向铁主席等领导同志诉说了民间杂技团当时无法自身解决,请求领导帮忙。
铁主席当场答应要解决他们的问题。
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
第二十集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和多方努力,终于为民间杂技团解决了二十个事业编制,并把它划归为新疆杂技团管理,为一个达瓦孜队。米团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民间杂技团的问题解决后,大家再也不用为生存发愁啦,就一心一意排练节目,为群众搞好演出。
他们为了答谢当地群众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在县广场为大家举办了一场比较完整的杂技和达瓦孜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他们每一位演员都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博得了广大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不久,按照新疆杂技团的安排,青年演员和少年学徒们都集中到了新疆杂技团。
刘福生因培养演员之需来到了新疆杂技团,白天给孩子们当教练,晚上还要和孩子们住在同一个宿舍。
第二十一集 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爱打闹,这样上了年纪的刘福生很不习惯。还十分怀念在民间杂技团时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为了躲避孩子们的喧闹之声,就独自外出喝酒。
东找西找,他终于找到了设有小间的大盘鸡饭馆,就定点在那里要酒要菜慢慢吃喝。
突然有一天,接上级通知,要求新疆杂技团派出达瓦孜队在乌鲁木齐为西北杂技预赛期间为大家表演达瓦孜节目。
为此,刘福生就被安排对达瓦孜演员们进行集训,艾力疆暂时担任孩子们的教练。
达瓦孜表演在南门体育广场上举行,演出非常成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观众很多,特别观众中除了西北五省区的领导外演职人员外,另外不有时任全国杂技家协会主席的夏菊花女士、法国友人、文化部领导和自治区领导。
之后,刘福生在那个自己选定的饭馆里喝酒时,不期遇上了也到那里吃饭的艾力疆和他的女儿阿达列提。他们父女二人都是刘福生的徒弟,大家聚到一起好好地吃了一顿饭。
1990年年终表彰大会上,阿迪力、吐尔逊和阿达列提三位同志作为达瓦孜演员还受到了表彰。
第二十二集 要到南方演出,为了保证演员们的精力,又节约开支,团里决定只给演员们买飞机票,其他人员没有。这时,阿迪力坚决把自己的飞机票让给了自己的师父刘福生,而自己却要去坐火车。
刘福生这是第一次坐飞机,感慨万分。
阿迪力正在宾馆里数钱时师父刘福生进来了。
外出演出的达瓦孜演职人员都回到了新疆杂技团。
刘福生因年事已高,米团长特意批准他回家休养一段时间。
新疆杂技团接到了派出达瓦孜队到上海参加“首届中华民俗风情大型游艺会”演出的通知。
由安总带队,艾力疆为技术指导,阿迪力、吐尔逊、阿达列提、热娜……共计十三人乘火车来到了上海。
第十二集 1986年8月10日-17日,吐尔逊、阿迪力和阿达列提三人一起参加了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了达瓦孜项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各自获得奖金1000元。
回到家中后,阿迪力把这些钱如数交给了他的母亲,让母亲去看病。
后来,阿依夏木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不得不去住院。
经检查,她已到了胃癌晚期,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手术费3000元。
家里没有钱,阿迪力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为了立即能挣到这么多钱,不得不随团演出。
最后,团长祖农知道了,把团里仅有的500元现金借给了阿迪力,让他赶快拿回去给他母亲看病。
阿依夏木汗坚持要放弃治疗,最后就病逝啦。
阿迪力变成孤儿后,刘福生实际上收留了他。
民间杂技团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有人提出分了家产就散伙。大多数人不不同意,特别是祖农、刘福生和艾力疆坚决反对,所以散伙的方案没有获得通过。
大家想到了党和政府,于是,祖农团长就代表大家去到了乌鲁木齐市向自治区文化局等等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第十三集 为了节省开支,祖农自带着一口袋馕来到了乌鲁木齐市,住到了很普通的宾馆。
自治区文化局给民间杂技团提供了两万元人民币的资助。
民间杂技团给大家补发了四个月的工资。团里计划用剩下的钱盖一个排练大厅,增加歌舞项目。
大厅盖好了。新来的木卡姆奇热合曼大师负责歌舞队工作。
歌舞队成立的那天,热合曼大师还给大家演唱了一曲木卡姆歌曲——《纳瓦木卡姆·奴斯赫》。
民间杂技团的队伍发展壮大了,有达瓦孜队、杂技队、歌舞队和音乐队。
在地区领导的帮助下,他们在艾提尕广场进行了三场达瓦孜表演,共收入2879.56元。
这收入是太少了,杯水车薪,但解决不了大问题。
大家正在考虑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十四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在广州召开了全国杂技团团长会议,主题就是要大力发展民间杂技事业。
新疆杂技团新任米团长正在传达广州全国杂技会议精神。会上,他提到了要寻找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达瓦孜表演团队。
会后,新疆杂技团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南疆民间杂技团的主打演出项目就是达瓦孜。
恰在此时,自治区文化局打来电话说,要求新疆杂技团推荐一个没有到上海演出过的艺术品种拿到上海去参加“上海国际舞台拳术艺术节”演出。
为此,米团长就亲自到南疆找到了民间杂技团。
米团长观看了大家的达瓦孜演出,觉得很了不起,于是就当场拍板让民间杂技团代表新疆到上海参加演出。
民间杂技团积极响应,选派了24名达瓦孜演职人员随米团长到上海去参加演出。
民间杂技团的许多演职人员们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坐上去上海的火车后感到特别兴奋。大家一路欢歌一路笑,显得很饱满,满怀激情……
第十五集 民间杂技团在上海的演出非常成功,反响十分强烈。
演出在彩虹体育馆举办,坐无虚席。
为了应急,体育馆的大门外还并排停放着四辆救护车。
演出前有新闻报道,演出过程中不断有人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看到这种情况,民间杂技团的人们都强烈要求留下来再演上几场挣点钱。
米团长经过认真考虑后就答应啦。
他与彩虹体育馆的领导进行了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再举办几场演出。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当他们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天却一直下个不停,把他们的这一计划给搅黄啦。
最后,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幸亏上海一家大型企业资助了2500元现金,他们才能乘上火车返疆。
第十六集 他们还不死心,想在兰州搞上几场演出挽回败局。于是,他们就在兰州火车站下了车。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切并没想他们想像的那么好。一是兰州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达瓦孜,二是当时的“六四”事件的影响,大环境不允许他们搞演出。
他们又启程到了哈密,总算是到家啦。当地政府不但安排了他们的食宿,而且还安排他们在当地演出。
就这样,他们在哈密地区成功演出了四场,挣了8000元。
杂技演员们表演了精彩的杂技项目:顶杆、翻跟头、钻火圈、椅子顶、水流星、杂耍和柔术等。
达瓦孜演员阿达列提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踩圈、顶碗、倒踢紫金冠、劈叉、跪绳等。
依玛木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传统的达瓦孜项目。
吐拉克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骑独轮车。
吐尔逊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双脚颠绳、双脚跨绳。
阿迪力在高空大绳上表演了双手倒立、单手倒立和头顶倒立。
阿迪力和吐尔逊合作在高空大绳上分别表演了头顶头倒立和头顶头单手倒立。
其他演员也进行了各自的表演。
演出得到了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第十七集 在哈密的演出结束后,新疆杂技团派出了一辆旧班车接送大家回家。
大家坐车飞驰在柏油路上,一时高兴就唱起了歌,如:《如黑眼睛》。
到了吐鲁番又出问题啦——老爷车坏了。怎么修也修不好,只得推到了当地修车铺。
大家在吐鲁番住了一晚上。
没想到光修车就把他们在哈密挣的那些钱快给花光啦。
米团长要回乌鲁木齐了,留下自己的路费,把仅剩的120元交给了艾力疆,由他统一管理,把大家安全带回南疆。
从那以后,大家每人每天只能吃三个馕。路上,他们问饭馆要了一些免费的茶水就着馕吃。
他们到了轮台后,汽车连油也没了,只得停下来想办法。
他们用班车作抵押,换取饭店老板让他们先消费最后再结账。
他们与当地县政府领导进行认真协商,争取到了两场演出,每场2000元,但不管食宿。
当他们把这里的两场演出完成后就顺利启程回家啦。
第十八集 老爷车又不走了,它把大家吓了一大跳。原来是没油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等加了油之后,车子又正常行驶啦。
大家的欢声笑语又来啦。
《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声也随之响起……
等大家又回到民间杂技团后,大家一下子感到了家的温暖……
等一切安顿好后,各种议论就又来啦,说什么的都有。
米团长又一次来到了民间杂技团,主要是看望大家,并为大家带来了一则好消息。
为了抓住这次机遇,祖农跟着米团长回来了乌鲁木齐市。
到了乌鲁木齐后,祖农吃在米团长家,睡在米团长的办公室。
祖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争取到了在国庆节期间艺术节上表演达瓦孜节目的机会。
祖农回到民间杂技团后,大家开了个会确定了参演项目,然后就开始备战。
刘福生作为教练冒着酷暑带领着大家在进行各项技术的严格训练。
最后几天,大家还排练了见到领导后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动作,等等。
第十九集 祖农带领着全体民间杂技团的演职人员来到了乌鲁木齐。
在文化厅的安排下,他们住进了宾馆。
民间杂技团的演职人员在艾力疆的指挥下正在忙着搭架子。
9月30日,达瓦孜演出如期举行。前来观看演出的人非常多。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党、政、军、人大、政协等领导同志都来啦。特别是自治区人民政府铁主席也来啦,民间杂技团深受鼓舞。
民间杂技团的杂技演员们首先在舞台上表演了一些杂技项目。
接着,达瓦孜演员们就开始上绳表演达瓦孜。
吐尔逊首先上绳表演了“双腿蹦绳”,接着又表演了“躺绳”。
当他将要在大绳上骑独轮车时,铁主席说什么也要他们在大绳下面铺上气垫。
大家不得不这样做。接着,其他的一些演员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达瓦孜演出。
阿迪力和吐尔逊合作表演了“头顶头倒立”和“头顶头单手倒立”等等。
演出结束后,区市两级领导亲切接见了民间杂技团的全体演职人员。大家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说法向铁主席等领导同志诉说了民间杂技团当时无法自身解决,请求领导帮忙。
铁主席当场答应要解决他们的问题。
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
第二十集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和多方努力,终于为民间杂技团解决了二十个事业编制,并把它划归为新疆杂技团管理,为一个达瓦孜队。米团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民间杂技团的问题解决后,大家再也不用为生存发愁啦,就一心一意排练节目,为群众搞好演出。
他们为了答谢当地群众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在县广场为大家举办了一场比较完整的杂技和达瓦孜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他们每一位演员都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博得了广大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不久,按照新疆杂技团的安排,青年演员和少年学徒们都集中到了新疆杂技团。
刘福生因培养演员之需来到了新疆杂技团,白天给孩子们当教练,晚上还要和孩子们住在同一个宿舍。
第二十一集 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爱打闹,这样上了年纪的刘福生很不习惯。还十分怀念在民间杂技团时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为了躲避孩子们的喧闹之声,就独自外出喝酒。
东找西找,他终于找到了设有小间的大盘鸡饭馆,就定点在那里要酒要菜慢慢吃喝。
突然有一天,接上级通知,要求新疆杂技团派出达瓦孜队在乌鲁木齐为西北杂技预赛期间为大家表演达瓦孜节目。
为此,刘福生就被安排对达瓦孜演员们进行集训,艾力疆暂时担任孩子们的教练。
达瓦孜表演在南门体育广场上举行,演出非常成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观众很多,特别观众中除了西北五省区的领导外演职人员外,另外不有时任全国杂技家协会主席的夏菊花女士、法国友人、文化部领导和自治区领导。
之后,刘福生在那个自己选定的饭馆里喝酒时,不期遇上了也到那里吃饭的艾力疆和他的女儿阿达列提。他们父女二人都是刘福生的徒弟,大家聚到一起好好地吃了一顿饭。
1990年年终表彰大会上,阿迪力、吐尔逊和阿达列提三位同志作为达瓦孜演员还受到了表彰。
第二十二集 要到南方演出,为了保证演员们的精力,又节约开支,团里决定只给演员们买飞机票,其他人员没有。这时,阿迪力坚决把自己的飞机票让给了自己的师父刘福生,而自己却要去坐火车。
刘福生这是第一次坐飞机,感慨万分。
阿迪力正在宾馆里数钱时师父刘福生进来了。
外出演出的达瓦孜演职人员都回到了新疆杂技团。
刘福生因年事已高,米团长特意批准他回家休养一段时间。
新疆杂技团接到了派出达瓦孜队到上海参加“首届中华民俗风情大型游艺会”演出的通知。
由安总带队,艾力疆为技术指导,阿迪力、吐尔逊、阿达列提、热娜……共计十三人乘火车来到了上海。
阅读剧本正文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