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1459
成片时长:约38分钟
阅读:11029
发表:2013/9/4 修改:2014/1/17
34集 剧情 电视剧剧本
《柳暗花明》第21集
1
…
20
21
22
…
34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二十一集 喜看稻菽千重浪
时间:1958年
地点:北京
人物:香柳,53岁
明珠,28岁
林鹏,34岁
祁柯,29岁
蒋如新,31岁
汪沁芳,26岁
姚丽娜,28岁
徐淑芬,42岁
陈宇,23岁
晓栋,4岁
片头曲: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童声合唱)
天上有蓝色的梦想
故乡有黑黑的土壤
真理的大海在召唤
脚下的小路弯又长
啊
多少次回首
多少次展望
寻寻觅觅
峰回路转
心灵啊
我该在何处安放
啊
无数次磨难
无数次坚强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祖国啊
我和你一起成长
字幕:第二十一集(1958年)
[1]明珠家所在楼房的单元门口,香柳一手提着菜篮子,一手拉着晓栋,走到门洞里几排放报纸邮件的信箱旁,拿出自家信箱中的人民日报。
[2]香柳和晓栋的房间,晓栋在桌子上搭积木。桌子上新添了一台东方红牌电子管收音机。晓栋边玩边不时地看钟。
晓栋:外婆,现在几点了?该听小喇叭了。
香柳:(看了看钟)哦,真是的。
香柳拧开收音机,里面传出了,“哒嘀哒、哒嘀哒、哒嘀哒、哒…嘀”的乐曲和稚气的声音:“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香柳坐在桌子旁边,戴上老花镜开始读报,只见报纸上的照片显示四个小孩儿站立在田间的稻穗上。香柳摘下老花镜,哈了哈气,用擦镜布仔细地擦了擦,又戴上老花镜重新看,依然是这张照片,下面的说明是:孩子们站在上面就像站在沙发上似的。
[3]系办公室,徐淑芬坐到办公桌前,习惯地拿起杯子,放了些茶叶,桌上放着人民日报,上面的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时蒋如新提着两个暖壶走进来。
蒋如新:(放下暖壶)徐书记,您快泡茶吧,刚烧开的水。
徐淑芬:嗨,怎么又让你去打水了。(起身倒水,泡茶)。哎,如新啊,你也泡杯茶吧,我这儿有今年的新茶,很不错的。
蒋如新:好啊,徐书记,那我就不客气了。(从徐淑芬桌上的茶叶罐里倒了些茶,泡茶)。
徐淑芬:今天要召开党总支会,讨论组织学生大炼钢铁的事情。哎,你说,这学校让学生炼钢,能炼成吗?
蒋如新:全国都在大炼钢铁,咱们当然得积极行动了。我看动员学生没啥问题,通过反右运动,他们的政治觉悟都提高了,如今党一声令下,谁还能不热情投入呢。
徐淑芬:那教师呢,总得有个教师带着他们干才行啊。这可是个苦差事,听说那炼钢炉建起来以后,还需要昼夜值班,保证不让炉火熄灭,让谁去合适呢?
蒋如新:当然是年轻教师啦,他们身体好,又无牵无挂的,(略一思索),我看就让陈宇去吧,他最年轻,又没有上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徐淑芬:(连连摇头)陈宇?他可是林鹏的得力助手,林鹏肯定不会同意的。反右的时候就很明显嘛,如果不是林鹏拼命保他,就凭他那些言论,他能躲得过右派这顶帽子?
蒋如新:是呀,可现在全国都在搞大跃进,党号召大炼钢铁,林鹏也不能反对啊。正好让陈宇去,可以…
徐淑芬:系里又不是没别人了,陈宇是科研骨干,咱们如果非要让陈宇去带学生炼钢,这明摆着是和林鹏作对嘛,也显得咱们小心眼儿,老惦记着要报复陈宇似的,这多不好。
蒋如新:(想了想)那就让祁柯去。嗯,对,就让祁柯去,他是总支委员,又是年轻人,应该带这个头,林鹏肯定也赞成。至于陈宇嘛,也不能让他闲着,您看这么着行不行?(撕下一张稿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递给徐淑芬)。
徐淑芬:(疑惑地接过纸,看上面写的内容,脸上露出笑容)嗯,还是你的主意多,就这样办吧。(把纸还给蒋如新)。
蒋如新把纸撕碎,又揉成一团,远远地朝字纸篓里一扔,正好扔了进去,两个人相视笑了。
[4]一间大教室里,祁柯在讲台上动员学生参加大炼钢铁。
祁柯:据统计,我国钢的年产量目前是500多万吨。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这个数量太少了。缺少钢铁不仅大大阻碍了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的国防建设。多少年来,中华民族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不就是因为他们的钢铁多,所以船坚炮利吗!几年前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钢铁,武器还是远远落后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因此,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比联合国军伤亡人数多得多的代价,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的一个战友参军前和你们一样,是大学的在校生,结果就带着未上完大学的遗憾长眠在朝鲜了。今天,党号召我们大炼钢铁,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炼出合格的钢,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完成年产1070万吨钢的任务而奋斗吧。为了不耽误大家上课,我们分成五人一个小组,大家轮流,定时换班,值夜班的时候食堂里会提供免费夜宵的。
学生们有的兴奋,有的疑惑,议论纷纷。
[5]校园里,祁柯带领几个学生在建小高炉。明珠路过,停下脚步关切地过来看。
明珠:祁柯,你们干得真起劲儿啊,这小高炉眼看就造好了。
祁柯:(擦了擦汗,活动了下受过伤的手臂)高炉是建的差不多了,可问题还多着呢,这里是学校,炼钢的原料和燃料都不好解决,学生们打算到家属区去和居委会联系,让各家各户贡献出不用的废铁。我们还打算直接到废品收购站去看看,不过,现在到处都在炼钢,估计那里也不会有废铁了。
明珠:我一路走过来,看到各个系的学生们都在建小高炉,全国都这样大干,也许还真能炼出些钢来。
祁柯:战争年代,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远远比不上有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动员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是共产党取胜的法宝。那时候,发动起亿万群众来,力量总是巨大的。
明珠:可光靠这样的群众运动能把国家建设好吗?科学技术呢?很多事情是要有专家的。
祁柯:这也许是一种探索吧,社会主义究竟怎么搞才能成功,共产党也没有经验,所以探索是必要的,唉,但愿不要只是交了学费。
[6]清晨,明珠家,明珠在满屋子找东西,林鹏洗漱完了准备吃饭。
林鹏:明珠,你找什么啊?
明珠:我看看咱家有没有废铁。
林鹏:咱家恐怕不会有废铁,唯一铁的东西就是床架子,总不能把床拆了吧。哦,还有炒菜的锅,可那也不能算是废铁啊。
明珠:(被提醒)哎,对了,炒菜锅。(跑进厨房)。
[7]厨房里,香柳在洗碗。明珠进来。
明珠:娘,我记得家里还有另一个炒菜的铁锅,您给放哪儿了?
香柳:(弯腰从下面一个橱柜中取出一个半旧的锅)在这儿,你要这锅干什么?
明珠:(从香柳手中接过锅)我打算送去炼钢了。
香柳:什么?
明珠:炼钢。
香柳:是不是就是报上说的大炼钢铁啊?怎么连锅都要拿去?把铁做好的东西再当成废铁?那不是浪费吗。前不久我看到报上说了要什么双反,好像就是反浪费和反什么来着。
明珠:反浪费反保守。(翻看手里的锅),这锅放在家里不用,那不光是浪费,也是保守。再说现在双反运动已经过去了,开始大跃进了,人人都得为大炼钢铁做贡献。
香柳:这锅好端端的,我有时候还要用呢。
明珠:锅不够用了再买吧,这个就让它做贡献了。(拿着锅要出去)。
香柳:等等,这也太浪费了,那个锅我都用顺手了。明珠啊,还是让我找找,阳台上也许能找点铁皮罐头盒子啥的。(从阳台上找到一个铝做的罐头盒递给明珠),这个行不。
明珠:(忍不住扑哧一笑)娘,您别瞎忙活了,那根本就不是用铁做的,就算是铁做的,那点儿铁够干啥的。
[8]饭厅里,林鹏和明珠在吃早饭。
明珠:也不知道祁柯领着这帮学生能不能炼出钢来?
林鹏:人家农民都在炼,咱们的大学生应该不比农民差吧。唉,我不懂炼钢,可总觉得没那么简单,如果随便造个炉子就能炼出合格的钢,那还要那么多专门的炼钢厂干什么,炼钢难道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吗?
明珠:谁知道呢?这些年总说我们这不对那不对的,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党,就是不能相信自己。得了,跟着党走吧,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不用我们自己费脑子了。你也别琢磨了,省得人家又说你右倾。
[9]历史镜头:全国各地人民热火朝天地大炼钢铁。
[10]校园里,到处红旗招展,学生们在忙着写标语,高音喇叭在播送社论。
女播音员:我们国家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
[11]夜晚,实验大楼灯火通明,教师和学生们都在各个实验室里忙着。林鹏正在和明珠,陈宇讨论问题。实验员小张过来。
小张:老师们,同学们,食堂师傅给我们的科研大跃进战场送夜宵来了,大家快休息一下,吃夜宵吧。
实验室里一片欢呼,大家放下手中的事情聚集到餐车旁边。
明珠:(手拿一个包子吃着)嘿,国家的粮食可真是丰收了,咱们都可以免费吃夜宵了。我这么吃下去,很快就要胖了。
陈宇:金老师,那你可得问问林老师,是不是批准你长胖。
明珠:哼,他才不在乎我长成什么样呢。我担心的是,咱们国家这粮食再这么增长下去,可就多的吃不完了。
陈宇:这你还用发愁?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呢,支援他们呗。
小张走过来又抓了两个包子。
陈宇:小张,你吃那么多干嘛。
小张:哎,陈老师,这可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我没有吃饱,当然还有需要,所以…呃(咬了一口包子)。
[12]白天,图书馆里,空空荡荡,只有几个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打着哈欠,还有的干脆把头伏在桌子上。
[13]小高炉旁,祁柯和几个学生在添煤炼钢。陈宇走过来。
陈宇:祁柯,系里派我来支援你了。
祁柯:派你?怎么,林老师肯让你来干这个?
陈宇:是蒋老师让我来的,他说你一个人带着学生太辛苦了,让我来帮帮你,和你轮班干,炼出些钢来能交差就行了,我看啊,这事情也就是做做样子。
祁柯:不用不用,我一个人就行了,我反正也没有别的事情做。你还是赶紧回林老师那里去做你的实验,完成林老师的科研计划更要紧。
陈宇:没事儿,蒋老师说他去跟林老师解释。我的事儿耽误不了。这几天科研也在搞大跃进,就是带着学生一起做些比较实用的小题目,什么都想用超声波来解决,我看效果也不怎么样。
时间:1958年
地点:北京
人物:香柳,53岁
明珠,28岁
林鹏,34岁
祁柯,29岁
蒋如新,31岁
汪沁芳,26岁
姚丽娜,28岁
徐淑芬,42岁
陈宇,23岁
晓栋,4岁
片头曲: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童声合唱)
天上有蓝色的梦想
故乡有黑黑的土壤
真理的大海在召唤
脚下的小路弯又长
啊
多少次回首
多少次展望
寻寻觅觅
峰回路转
心灵啊
我该在何处安放
啊
无数次磨难
无数次坚强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祖国啊
我和你一起成长
字幕:第二十一集(1958年)
[1]明珠家所在楼房的单元门口,香柳一手提着菜篮子,一手拉着晓栋,走到门洞里几排放报纸邮件的信箱旁,拿出自家信箱中的人民日报。
[2]香柳和晓栋的房间,晓栋在桌子上搭积木。桌子上新添了一台东方红牌电子管收音机。晓栋边玩边不时地看钟。
晓栋:外婆,现在几点了?该听小喇叭了。
香柳:(看了看钟)哦,真是的。
香柳拧开收音机,里面传出了,“哒嘀哒、哒嘀哒、哒嘀哒、哒…嘀”的乐曲和稚气的声音:“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香柳坐在桌子旁边,戴上老花镜开始读报,只见报纸上的照片显示四个小孩儿站立在田间的稻穗上。香柳摘下老花镜,哈了哈气,用擦镜布仔细地擦了擦,又戴上老花镜重新看,依然是这张照片,下面的说明是:孩子们站在上面就像站在沙发上似的。
[3]系办公室,徐淑芬坐到办公桌前,习惯地拿起杯子,放了些茶叶,桌上放着人民日报,上面的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时蒋如新提着两个暖壶走进来。
蒋如新:(放下暖壶)徐书记,您快泡茶吧,刚烧开的水。
徐淑芬:嗨,怎么又让你去打水了。(起身倒水,泡茶)。哎,如新啊,你也泡杯茶吧,我这儿有今年的新茶,很不错的。
蒋如新:好啊,徐书记,那我就不客气了。(从徐淑芬桌上的茶叶罐里倒了些茶,泡茶)。
徐淑芬:今天要召开党总支会,讨论组织学生大炼钢铁的事情。哎,你说,这学校让学生炼钢,能炼成吗?
蒋如新:全国都在大炼钢铁,咱们当然得积极行动了。我看动员学生没啥问题,通过反右运动,他们的政治觉悟都提高了,如今党一声令下,谁还能不热情投入呢。
徐淑芬:那教师呢,总得有个教师带着他们干才行啊。这可是个苦差事,听说那炼钢炉建起来以后,还需要昼夜值班,保证不让炉火熄灭,让谁去合适呢?
蒋如新:当然是年轻教师啦,他们身体好,又无牵无挂的,(略一思索),我看就让陈宇去吧,他最年轻,又没有上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徐淑芬:(连连摇头)陈宇?他可是林鹏的得力助手,林鹏肯定不会同意的。反右的时候就很明显嘛,如果不是林鹏拼命保他,就凭他那些言论,他能躲得过右派这顶帽子?
蒋如新:是呀,可现在全国都在搞大跃进,党号召大炼钢铁,林鹏也不能反对啊。正好让陈宇去,可以…
徐淑芬:系里又不是没别人了,陈宇是科研骨干,咱们如果非要让陈宇去带学生炼钢,这明摆着是和林鹏作对嘛,也显得咱们小心眼儿,老惦记着要报复陈宇似的,这多不好。
蒋如新:(想了想)那就让祁柯去。嗯,对,就让祁柯去,他是总支委员,又是年轻人,应该带这个头,林鹏肯定也赞成。至于陈宇嘛,也不能让他闲着,您看这么着行不行?(撕下一张稿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递给徐淑芬)。
徐淑芬:(疑惑地接过纸,看上面写的内容,脸上露出笑容)嗯,还是你的主意多,就这样办吧。(把纸还给蒋如新)。
蒋如新把纸撕碎,又揉成一团,远远地朝字纸篓里一扔,正好扔了进去,两个人相视笑了。
[4]一间大教室里,祁柯在讲台上动员学生参加大炼钢铁。
祁柯:据统计,我国钢的年产量目前是500多万吨。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这个数量太少了。缺少钢铁不仅大大阻碍了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的国防建设。多少年来,中华民族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不就是因为他们的钢铁多,所以船坚炮利吗!几年前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钢铁,武器还是远远落后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因此,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比联合国军伤亡人数多得多的代价,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的一个战友参军前和你们一样,是大学的在校生,结果就带着未上完大学的遗憾长眠在朝鲜了。今天,党号召我们大炼钢铁,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炼出合格的钢,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完成年产1070万吨钢的任务而奋斗吧。为了不耽误大家上课,我们分成五人一个小组,大家轮流,定时换班,值夜班的时候食堂里会提供免费夜宵的。
学生们有的兴奋,有的疑惑,议论纷纷。
[5]校园里,祁柯带领几个学生在建小高炉。明珠路过,停下脚步关切地过来看。
明珠:祁柯,你们干得真起劲儿啊,这小高炉眼看就造好了。
祁柯:(擦了擦汗,活动了下受过伤的手臂)高炉是建的差不多了,可问题还多着呢,这里是学校,炼钢的原料和燃料都不好解决,学生们打算到家属区去和居委会联系,让各家各户贡献出不用的废铁。我们还打算直接到废品收购站去看看,不过,现在到处都在炼钢,估计那里也不会有废铁了。
明珠:我一路走过来,看到各个系的学生们都在建小高炉,全国都这样大干,也许还真能炼出些钢来。
祁柯:战争年代,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远远比不上有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动员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是共产党取胜的法宝。那时候,发动起亿万群众来,力量总是巨大的。
明珠:可光靠这样的群众运动能把国家建设好吗?科学技术呢?很多事情是要有专家的。
祁柯:这也许是一种探索吧,社会主义究竟怎么搞才能成功,共产党也没有经验,所以探索是必要的,唉,但愿不要只是交了学费。
[6]清晨,明珠家,明珠在满屋子找东西,林鹏洗漱完了准备吃饭。
林鹏:明珠,你找什么啊?
明珠:我看看咱家有没有废铁。
林鹏:咱家恐怕不会有废铁,唯一铁的东西就是床架子,总不能把床拆了吧。哦,还有炒菜的锅,可那也不能算是废铁啊。
明珠:(被提醒)哎,对了,炒菜锅。(跑进厨房)。
[7]厨房里,香柳在洗碗。明珠进来。
明珠:娘,我记得家里还有另一个炒菜的铁锅,您给放哪儿了?
香柳:(弯腰从下面一个橱柜中取出一个半旧的锅)在这儿,你要这锅干什么?
明珠:(从香柳手中接过锅)我打算送去炼钢了。
香柳:什么?
明珠:炼钢。
香柳:是不是就是报上说的大炼钢铁啊?怎么连锅都要拿去?把铁做好的东西再当成废铁?那不是浪费吗。前不久我看到报上说了要什么双反,好像就是反浪费和反什么来着。
明珠:反浪费反保守。(翻看手里的锅),这锅放在家里不用,那不光是浪费,也是保守。再说现在双反运动已经过去了,开始大跃进了,人人都得为大炼钢铁做贡献。
香柳:这锅好端端的,我有时候还要用呢。
明珠:锅不够用了再买吧,这个就让它做贡献了。(拿着锅要出去)。
香柳:等等,这也太浪费了,那个锅我都用顺手了。明珠啊,还是让我找找,阳台上也许能找点铁皮罐头盒子啥的。(从阳台上找到一个铝做的罐头盒递给明珠),这个行不。
明珠:(忍不住扑哧一笑)娘,您别瞎忙活了,那根本就不是用铁做的,就算是铁做的,那点儿铁够干啥的。
[8]饭厅里,林鹏和明珠在吃早饭。
明珠:也不知道祁柯领着这帮学生能不能炼出钢来?
林鹏:人家农民都在炼,咱们的大学生应该不比农民差吧。唉,我不懂炼钢,可总觉得没那么简单,如果随便造个炉子就能炼出合格的钢,那还要那么多专门的炼钢厂干什么,炼钢难道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吗?
明珠:谁知道呢?这些年总说我们这不对那不对的,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党,就是不能相信自己。得了,跟着党走吧,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不用我们自己费脑子了。你也别琢磨了,省得人家又说你右倾。
[9]历史镜头:全国各地人民热火朝天地大炼钢铁。
[10]校园里,到处红旗招展,学生们在忙着写标语,高音喇叭在播送社论。
女播音员:我们国家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
[11]夜晚,实验大楼灯火通明,教师和学生们都在各个实验室里忙着。林鹏正在和明珠,陈宇讨论问题。实验员小张过来。
小张:老师们,同学们,食堂师傅给我们的科研大跃进战场送夜宵来了,大家快休息一下,吃夜宵吧。
实验室里一片欢呼,大家放下手中的事情聚集到餐车旁边。
明珠:(手拿一个包子吃着)嘿,国家的粮食可真是丰收了,咱们都可以免费吃夜宵了。我这么吃下去,很快就要胖了。
陈宇:金老师,那你可得问问林老师,是不是批准你长胖。
明珠:哼,他才不在乎我长成什么样呢。我担心的是,咱们国家这粮食再这么增长下去,可就多的吃不完了。
陈宇:这你还用发愁?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呢,支援他们呗。
小张走过来又抓了两个包子。
陈宇:小张,你吃那么多干嘛。
小张:哎,陈老师,这可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我没有吃饱,当然还有需要,所以…呃(咬了一口包子)。
[12]白天,图书馆里,空空荡荡,只有几个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打着哈欠,还有的干脆把头伏在桌子上。
[13]小高炉旁,祁柯和几个学生在添煤炼钢。陈宇走过来。
陈宇:祁柯,系里派我来支援你了。
祁柯:派你?怎么,林老师肯让你来干这个?
陈宇:是蒋老师让我来的,他说你一个人带着学生太辛苦了,让我来帮帮你,和你轮班干,炼出些钢来能交差就行了,我看啊,这事情也就是做做样子。
祁柯:不用不用,我一个人就行了,我反正也没有别的事情做。你还是赶紧回林老师那里去做你的实验,完成林老师的科研计划更要紧。
陈宇:没事儿,蒋老师说他去跟林老师解释。我的事儿耽误不了。这几天科研也在搞大跃进,就是带着学生一起做些比较实用的小题目,什么都想用超声波来解决,我看效果也不怎么样。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浪费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