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0804
成片时长:每集约51分钟
阅读:4190
发表:2021/9/20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1-2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 一 集
1. 黄河岸边 黄昏 外
前方是一座城池的轮廓,一队人马正在攻城。城池上面站立的是南朝兵将,看来已经气力不支。一位将官指挥士兵们艰难的将滚木礌石掷下城墙。
又一轮北魏士兵潮水般的涌来。
城门终于被攻破。南朝兵将被砍瓜切菜般的剁翻在地,不断有人从城墙上滚落……
烟雾弥漫,日月无光,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扶老携幼向黄河走来。
一位老者恋恋不舍的停住脚步,登上河堤回头瞭望远去的故土,烟熏火燎的脸庞上流下泪水。
一位挑担的年轻人停下来搀扶老者下来,离去……
有人高喊:胡人来了,胡人的马队!
人群开始骚乱。一些年轻人抽出扁担、举起撅头准备迎战,妇女们扶着老弱向渡船方向逃去。
胡人的马队冲了过来,兵士们“荷荷”的呼啸着轮圆马刀向逃难的人砍去。
正在推船的老汉被一只羽箭射中,一头栽倒水中。
岸上的人一面抗争一面后退。
刚刚出现过的那位年轻人面部和膀臂受伤 ,他奋力的用扁担将一个鲜卑士兵打下马来,向还陷在泥淖中的渡船跑去。他用肩膀抵住船身,将船慢慢的移动开来。
船终于进入深水,一支羽箭射中他的肩膀。众人用力的将他拖上船来。
受伤的年轻人和大家望着未曾来得及上船的人们一个个被斩杀倒地,满脸是悲愤的泪水……
伴随着画面的是如下画外音:从公元184年开始,大汉王朝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军阀混战,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动乱之中,各政权之间角逐不断,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第二次大变动。无尽的嗜血杀伐征战,造成千万百姓哀鸿遍野。
战乱一直持续了240年。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王朝,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面南称帝;而在这段时间,北方的鲜卑族首领拓跋珪结束“五胡乱中华”的混乱局面,逐步开始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华夏大地处于相对稳定的短暂时期,两个政权雄峙南北,史称南北朝。
2.江南小镇 外 日
黄河岸边,苍凉的日头照耀着河堤。
一个佝偻的身影,用一根扁担挑着稀烂的包袱蹒跚而行。一行马队驰来。与黄河北岸不同,这些骑兵盔甲鲜明,是南朝的兵卒。
那个佝偻的身影被马队撞倒在地。等他艰难地抬起头来,我们看清他是那位曾在黄河北岸负伤的年轻人。他的同行者们已经不在身边。
小镇里传来鸡飞狗跳的喧嚣,这些南朝士兵开始抢劫。
3.小镇街头 内 日
一家店铺的门被踹开,老板吓得连连后退,靠在壁橱上,一位士兵拉开它,打开壁橱开始往怀里装钱。
一家饭铺的案头,炊饼之类的食物抛洒一地。
一位小军官模样的人站在店铺门口大声喊叫:皇上有诏,凡是窝藏‘白莲教’邪教的家主,灭三族,财产充公……
街头,士兵们呼啸而去。
倒在地上的年轻人颤抖着拿起一个被乱兵抛洒在地的炊饼,刚放到嘴边又停住了,挣扎着站起来,将炊饼放到了门口的案板上。
倒在地上的老板呆呆的望着他离去……
4.建康街头 日 外
熙攘的街头,两侧建筑雄伟高大。商家的幌子和酒家的酒旗在微风中招摇。
一队官家仪仗通过,轿子前面的旗子交相辉映,两个骑马的衙役耀武扬威的走在前面。
几位衣衫亮丽的公子哥相对作揖打拱,谦让着走进酒楼。
几位富家内眷在一家绸缎庄前试衣。
人群中出现那位年轻人的身影,衣服褴褛如斯,怀中抱着一直随身的那条扁担。
旁白继续:四百年间,北方民族在冲突中大范围融合,中原文化大量南浸,出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奇特的现象:一面是血雨腥风的梦魇周而复始,一面是科技、艺术和思想的丰硕收获,呈现出一部炫丽缤纷、异彩纷呈的传奇。
在这期间,一个震惊世界的科学巨匠出现在了江南建康……
5.石头城外小巷 日 外
年轻的乞丐步履维艰。饶是如此,仍然紧紧地抱着那条扁担。
在一个院落的门口,他终于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大门前的石阶上。
大概是听到动静,大门悄悄打开一条缝,一个稚嫩的脸露出了半边,这是一个大约六、七岁孩子的脸。
门咣当一下关上了,门内传来孩子惊恐的声音:阿母,阿父,快来——
门又一次打开了,一位约35岁、官吏打扮的人和他的妻子出现在眼前。
字幕:祖朔之 元嘉年间任奉朝请。
祖朔之弯下腰仔细看了看倒地的乞丐,对身边的妻子说:还是个孩子。看来是饿的……
朔之妻看了一眼丈夫,像是询问该怎样办。
祖朔之:“先给他弄些吃的。”
躲在他身后的孩子探出身子关切的看了看地上的人,转身和阿母一起跑开了。
不一会儿,母子二人端着食物出现。
乞丐吃下几口热食,慢慢的睁开眼睛。他看到幼小的孩子端着碗,一位慈祥的女人在给他喂食,急忙挣扎着起身。
6.巷尾 日 外
一辆牛车缓缓驶来。
孩子站起来喊道:爷爷——
赶车的汉子停下来,打开轿帘,一位身着官服、大约六十岁左右的老人走下车来。
字幕:祖昌 南朝大匠卿祖朔之夫妇急忙站起来行礼:父亲大人。
祖昌仔细看了看乞丐已经分不出颜色的破衣衫,关切的问:北边来的?
乞丐点了点头。
你的家人呢?
乞丐茫然地抬头望天:都不在、不在人间了……
那个幼小的孩子紧紧牵着祖昌的衣襟,看着这一切。
祖朔之问: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的乞丐抬起头:我叫祖槐……
祖昌叹了口气:你也姓祖?
他摸了摸他的头顶,说:可怜哪。把他留下来吧!
车夫从地上扶起年轻的乞丐向大门走去。孩子捡起落在地上的鞋子看了看,鞋子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子,他犹豫了一下扔在了墙角。
大门口牌匾;上面写着两个遒劲的大字:祖宅。
已经走进大门的祖朔之妻子喊道:祖冲之——
哎——
孩子脸部的特写,大声的应答,一溜烟跑进的大门。
字幕:祖冲之 出生于公元429年(南北朝元嘉六年)
7.祖宅前院 晨 外
淡出:字幕:一年以后。
一身仆人打扮的祖槐拿着小小的包袱扬脖子喊着:少郎主,少郎主——哪去了呢?
此时的祖槐身体已经恢复了起来,脸上的伤疤仍在,但已经丰腴了许多。
8.后院 假山石前 外
祖槐穿过厅堂走进后院。院里花草茂盛,石凳、石桌摆放整齐。在一块假山石旁露出祖冲之小小的屁股。他扭过头来神秘地向祖槐摆了摆手,把手指放在嘴上做了个禁声的手势。
祖冲之蹑手蹑脚的拨开花丛,突然一个虎跃,小手紧紧地捂住一只硕大的蝈蝈,掏出一个细竹篾编制的小笼子装好,又放在耳朵边听了听,说:你知道吗,昨晚它一直在我窗外叫啊、叫啊——
祖槐笑嘻嘻的走过来:少郎主快些,等会让东家看见又要责罚你了。
祖冲之挣脱他的手 ,挺直腰杆,小手交叉着捂住自己的眼睛一动不动。
祖槐自然知道他要干啥,弯下腰来,让小冲之骑到他的脖子上向大门走去。
9.正屋门前 日 外
看着,小心点!
祖朔之妻子笑眯眯的望着儿子低下头来穿过门楼。
祖槐肩头坐着小冲之穿行在人流中。
远远望见了学堂的大门,祖冲之挣扎着从祖槐肩头滑下来。祖槐将包裹书本的书囊递给冲之,欲将他手中的蝈蝈笼接过来,小冲之攥紧手掌扭头跑开了。
祖槐笑着摇摇头独自离去。
10.学堂 日 内
课堂正中墙上张挂着孔夫子画像,学究先生约50来岁,长髯垂胸,一脸肃穆。课堂上约有十多位7——16岁的学童,一个个衣着光鲜,看得出都是官宦子弟。书案两侧摆开,学童规规矩矩的跪坐在座垫上听课。
门口出现祖冲之的影子。
正在讲课的先生抬起头,威严的看了看正想蹑手蹑脚走向自己座位的祖冲之,咳嗽一下,拉长声音叫到:祖冲之——
祖冲之颤抖一下站住。
先生指一指学堂中间的空地,示意他跪下,开始了喋喋不休的训导:……自元嘉孝文帝始,国朝崇学敦教,自古至今未有如斯者也。我愿孜孜不怠,尔等也须口手不息,像你这样日上城头方才起身,耽误学业,成何体统!
小冲之抬头说:先生,昨晚我……
先生打断他的话,用戒尺指着他不耐烦的说:叩首!回去归座!
祖冲之向孔夫子像规规矩矩的磕头,然后回到自己的书案。
两侧的同学在向祖冲之挤眉弄眼,祖冲之匆匆的跪坐在书案后。
先生清清嗓子:现在默写前两天学过的课程。一共八句,大家还记得吗?
众学童:记得——
那好。
先生站起来,用戒尺指了指冲之身边一个胖胖的男孩子:你来背一背。
胖男孩站起来,紧张的看了看先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男孩子卡住了:辰宿列张……嗯……
先生回过头来:往下背!
仍然是:辰宿列张、张……”
先生气急败坏,指着祖冲之道:你,你来!
祖冲之站起来,顺手提了提裤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先生:大家听清了没有?
学童:听清楚了!
学童们七手八脚摊开笔纸,开始磨墨。
祖冲之不假思索,楷书规范,很快默写完毕。接着,他开始躁动不安,见先生不在跟前,偷偷地撩开一角,观察包袱里的蝈蝈。
1. 黄河岸边 黄昏 外
前方是一座城池的轮廓,一队人马正在攻城。城池上面站立的是南朝兵将,看来已经气力不支。一位将官指挥士兵们艰难的将滚木礌石掷下城墙。
又一轮北魏士兵潮水般的涌来。
城门终于被攻破。南朝兵将被砍瓜切菜般的剁翻在地,不断有人从城墙上滚落……
烟雾弥漫,日月无光,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扶老携幼向黄河走来。
一位老者恋恋不舍的停住脚步,登上河堤回头瞭望远去的故土,烟熏火燎的脸庞上流下泪水。
一位挑担的年轻人停下来搀扶老者下来,离去……
有人高喊:胡人来了,胡人的马队!
人群开始骚乱。一些年轻人抽出扁担、举起撅头准备迎战,妇女们扶着老弱向渡船方向逃去。
胡人的马队冲了过来,兵士们“荷荷”的呼啸着轮圆马刀向逃难的人砍去。
正在推船的老汉被一只羽箭射中,一头栽倒水中。
岸上的人一面抗争一面后退。
刚刚出现过的那位年轻人面部和膀臂受伤 ,他奋力的用扁担将一个鲜卑士兵打下马来,向还陷在泥淖中的渡船跑去。他用肩膀抵住船身,将船慢慢的移动开来。
船终于进入深水,一支羽箭射中他的肩膀。众人用力的将他拖上船来。
受伤的年轻人和大家望着未曾来得及上船的人们一个个被斩杀倒地,满脸是悲愤的泪水……
伴随着画面的是如下画外音:从公元184年开始,大汉王朝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军阀混战,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动乱之中,各政权之间角逐不断,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第二次大变动。无尽的嗜血杀伐征战,造成千万百姓哀鸿遍野。
战乱一直持续了240年。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王朝,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面南称帝;而在这段时间,北方的鲜卑族首领拓跋珪结束“五胡乱中华”的混乱局面,逐步开始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华夏大地处于相对稳定的短暂时期,两个政权雄峙南北,史称南北朝。
2.江南小镇 外 日
黄河岸边,苍凉的日头照耀着河堤。
一个佝偻的身影,用一根扁担挑着稀烂的包袱蹒跚而行。一行马队驰来。与黄河北岸不同,这些骑兵盔甲鲜明,是南朝的兵卒。
那个佝偻的身影被马队撞倒在地。等他艰难地抬起头来,我们看清他是那位曾在黄河北岸负伤的年轻人。他的同行者们已经不在身边。
小镇里传来鸡飞狗跳的喧嚣,这些南朝士兵开始抢劫。
3.小镇街头 内 日
一家店铺的门被踹开,老板吓得连连后退,靠在壁橱上,一位士兵拉开它,打开壁橱开始往怀里装钱。
一家饭铺的案头,炊饼之类的食物抛洒一地。
一位小军官模样的人站在店铺门口大声喊叫:皇上有诏,凡是窝藏‘白莲教’邪教的家主,灭三族,财产充公……
街头,士兵们呼啸而去。
倒在地上的年轻人颤抖着拿起一个被乱兵抛洒在地的炊饼,刚放到嘴边又停住了,挣扎着站起来,将炊饼放到了门口的案板上。
倒在地上的老板呆呆的望着他离去……
4.建康街头 日 外
熙攘的街头,两侧建筑雄伟高大。商家的幌子和酒家的酒旗在微风中招摇。
一队官家仪仗通过,轿子前面的旗子交相辉映,两个骑马的衙役耀武扬威的走在前面。
几位衣衫亮丽的公子哥相对作揖打拱,谦让着走进酒楼。
几位富家内眷在一家绸缎庄前试衣。
人群中出现那位年轻人的身影,衣服褴褛如斯,怀中抱着一直随身的那条扁担。
旁白继续:四百年间,北方民族在冲突中大范围融合,中原文化大量南浸,出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奇特的现象:一面是血雨腥风的梦魇周而复始,一面是科技、艺术和思想的丰硕收获,呈现出一部炫丽缤纷、异彩纷呈的传奇。
在这期间,一个震惊世界的科学巨匠出现在了江南建康……
5.石头城外小巷 日 外
年轻的乞丐步履维艰。饶是如此,仍然紧紧地抱着那条扁担。
在一个院落的门口,他终于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大门前的石阶上。
大概是听到动静,大门悄悄打开一条缝,一个稚嫩的脸露出了半边,这是一个大约六、七岁孩子的脸。
门咣当一下关上了,门内传来孩子惊恐的声音:阿母,阿父,快来——
门又一次打开了,一位约35岁、官吏打扮的人和他的妻子出现在眼前。
字幕:祖朔之 元嘉年间任奉朝请。
祖朔之弯下腰仔细看了看倒地的乞丐,对身边的妻子说:还是个孩子。看来是饿的……
朔之妻看了一眼丈夫,像是询问该怎样办。
祖朔之:“先给他弄些吃的。”
躲在他身后的孩子探出身子关切的看了看地上的人,转身和阿母一起跑开了。
不一会儿,母子二人端着食物出现。
乞丐吃下几口热食,慢慢的睁开眼睛。他看到幼小的孩子端着碗,一位慈祥的女人在给他喂食,急忙挣扎着起身。
6.巷尾 日 外
一辆牛车缓缓驶来。
孩子站起来喊道:爷爷——
赶车的汉子停下来,打开轿帘,一位身着官服、大约六十岁左右的老人走下车来。
字幕:祖昌 南朝大匠卿祖朔之夫妇急忙站起来行礼:父亲大人。
祖昌仔细看了看乞丐已经分不出颜色的破衣衫,关切的问:北边来的?
乞丐点了点头。
你的家人呢?
乞丐茫然地抬头望天:都不在、不在人间了……
那个幼小的孩子紧紧牵着祖昌的衣襟,看着这一切。
祖朔之问: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的乞丐抬起头:我叫祖槐……
祖昌叹了口气:你也姓祖?
他摸了摸他的头顶,说:可怜哪。把他留下来吧!
车夫从地上扶起年轻的乞丐向大门走去。孩子捡起落在地上的鞋子看了看,鞋子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子,他犹豫了一下扔在了墙角。
大门口牌匾;上面写着两个遒劲的大字:祖宅。
已经走进大门的祖朔之妻子喊道:祖冲之——
哎——
孩子脸部的特写,大声的应答,一溜烟跑进的大门。
字幕:祖冲之 出生于公元429年(南北朝元嘉六年)
7.祖宅前院 晨 外
淡出:字幕:一年以后。
一身仆人打扮的祖槐拿着小小的包袱扬脖子喊着:少郎主,少郎主——哪去了呢?
此时的祖槐身体已经恢复了起来,脸上的伤疤仍在,但已经丰腴了许多。
8.后院 假山石前 外
祖槐穿过厅堂走进后院。院里花草茂盛,石凳、石桌摆放整齐。在一块假山石旁露出祖冲之小小的屁股。他扭过头来神秘地向祖槐摆了摆手,把手指放在嘴上做了个禁声的手势。
祖冲之蹑手蹑脚的拨开花丛,突然一个虎跃,小手紧紧地捂住一只硕大的蝈蝈,掏出一个细竹篾编制的小笼子装好,又放在耳朵边听了听,说:你知道吗,昨晚它一直在我窗外叫啊、叫啊——
祖槐笑嘻嘻的走过来:少郎主快些,等会让东家看见又要责罚你了。
祖冲之挣脱他的手 ,挺直腰杆,小手交叉着捂住自己的眼睛一动不动。
祖槐自然知道他要干啥,弯下腰来,让小冲之骑到他的脖子上向大门走去。
9.正屋门前 日 外
看着,小心点!
祖朔之妻子笑眯眯的望着儿子低下头来穿过门楼。
祖槐肩头坐着小冲之穿行在人流中。
远远望见了学堂的大门,祖冲之挣扎着从祖槐肩头滑下来。祖槐将包裹书本的书囊递给冲之,欲将他手中的蝈蝈笼接过来,小冲之攥紧手掌扭头跑开了。
祖槐笑着摇摇头独自离去。
10.学堂 日 内
课堂正中墙上张挂着孔夫子画像,学究先生约50来岁,长髯垂胸,一脸肃穆。课堂上约有十多位7——16岁的学童,一个个衣着光鲜,看得出都是官宦子弟。书案两侧摆开,学童规规矩矩的跪坐在座垫上听课。
门口出现祖冲之的影子。
正在讲课的先生抬起头,威严的看了看正想蹑手蹑脚走向自己座位的祖冲之,咳嗽一下,拉长声音叫到:祖冲之——
祖冲之颤抖一下站住。
先生指一指学堂中间的空地,示意他跪下,开始了喋喋不休的训导:……自元嘉孝文帝始,国朝崇学敦教,自古至今未有如斯者也。我愿孜孜不怠,尔等也须口手不息,像你这样日上城头方才起身,耽误学业,成何体统!
小冲之抬头说:先生,昨晚我……
先生打断他的话,用戒尺指着他不耐烦的说:叩首!回去归座!
祖冲之向孔夫子像规规矩矩的磕头,然后回到自己的书案。
两侧的同学在向祖冲之挤眉弄眼,祖冲之匆匆的跪坐在书案后。
先生清清嗓子:现在默写前两天学过的课程。一共八句,大家还记得吗?
众学童:记得——
那好。
先生站起来,用戒尺指了指冲之身边一个胖胖的男孩子:你来背一背。
胖男孩站起来,紧张的看了看先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男孩子卡住了:辰宿列张……嗯……
先生回过头来:往下背!
仍然是:辰宿列张、张……”
先生气急败坏,指着祖冲之道:你,你来!
祖冲之站起来,顺手提了提裤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先生:大家听清了没有?
学童:听清楚了!
学童们七手八脚摊开笔纸,开始磨墨。
祖冲之不假思索,楷书规范,很快默写完毕。接着,他开始躁动不安,见先生不在跟前,偷偷地撩开一角,观察包袱里的蝈蝈。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