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0804
成片时长:每集约51分钟
阅读:4185
发表:2021/9/20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1-2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两人将眼光收回到棋秤上。
祖冲之静静地走来,跪坐在棋秤旁边,双手支颐,静静观棋。
何承天走了一步:台兄所言极是。历法么,尚有规律可寻,这围棋之道则甚是奇幻:黑白二色既是阴阳,以天元演太极,竟演变出千变万化。”
祖昌:说得对!自从上古圣贤尧创造了围棋,至今已有数千年,不知有多少人迷上了围棋。
何承天又落一子:说到棋痴,西晋阮籍当属第一。
祖昌敲定棋子:没错!阮籍。
何承天:竹林七贤个个都是痴人!嵇康痴于琴,刘伶痴于酒,阮籍则是棋痴……
祖昌手中落下一子:性痴,则其心智必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我愿晚年能够效仿前贤做一痴人,脱开这世事烦恼,一心一意埋身于棋琴诗酒之中,平生所愿足矣。
正在这时,前堂隐约传来一阵琴声,声音断断续续,不和乐理。何承天停下手中的黑子,像是自言自语:看来我家的混世魔王像是到了。
31.何宅前院 菱花窗口 日 内
窗口望去,一位穿红挂绿的小女孩正在学习抚琴。
女孩子大约五六岁,唇红齿白,模样秀丽,头梳抓髻。
矮几上摆着一张古琴,一双小手拨弄出袅袅琴音,曲调虽不太连贯,缺乏章法;但也琴音清越。曲末,随着一记高音,琴弦忽然断了。
字幕:东阳无疑之女 东阳如玉小女孩惶惑的站起来思考片刻,抱起瑶琴向后院跑去。
32.正房日 内
正当祖昌与何承天凝神于围棋中的妙处时候,一阵脚步声传来,“咣”的一下书房的门被撞开了,那位浑身光鲜的小女孩不管不顾的跑进门来:外公、外公——
女孩子来到何承天面前,双手举着瑶琴说:外公你看,弦断了,断了呀!
说话间小手一颤,琴掉在了书案上,将棋秤上的棋子砸的四处迸飞。
何承天惊呼:我的天——
说完,不得不站起来,搓着手对祖昌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东阳府上二公子。偏偏又生下这样一个尤物,让老夫又爱又怜。这样一来把她惯坏喽……可惜了我这一盘妙棋,恐怕你马上会一败涂地。可惜一局好棋呀!
祖昌笑道:可怜,舐犊之情,天下人均有此心。如此宠物,谁能不爱?至于棋局吗,恐怕是我略占先机。
说罢,祖昌起身踱步、喝茶。
何承天移步开始修整瑶琴,小女孩踮起脚尖不时的添乱,此时的何承天显得尤有耐心。
他们谁也没有注意,祖冲之俯身捡起散落的棋子,在书案旁沉思片刻,慢慢的将棋秤上散乱的棋子一个个摆放在棋盘上……
何承天终于修好了琴弦,双手的手指娴熟地飞颤于琴弦之上,一气呵成抚完古曲《流水》中的一节。
祖昌叹道:古来伯牙善抚琴,子期善聆听。那伯牙所抚之曲,子期都能听懂,这就叫:高山流水遇知音……我觉得何老的琴技深不可测,似是更加高于棋艺!
何承天颇为自得的对祖昌说:你可知道,老夫对弹琴之道也算是浸淫多年,深得抚琴三味。古人云:‘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这琴、棋、书、画,琴在首,可见得乐曲之魅力了。
说完,何承天转过身来突然一声:不对——他盯着棋盘惊诧的呆立不动:祖冲之正在最后整理棋局,将小手中捡来的最后几颗棋子摆放在棋秤中。摆完,他回过头来对着呆立的何承天说:何爷爷,您看,这是您和爷爷刚才的棋局吗?
何承天急忙凑过来,弓腰仔细的观看棋局,祖昌也认真的观看了一番。两个人相视对望了一眼,又一起将目光飘向祖冲之,异口同声的说:对,一子不差!
两个老人心急难耐地分坐两旁,开始刚才的博弈。何承天落下一子,一改刚才的矜持,扯过祖冲之坐在怀中:娃娃,是何人教你,你怎有这般本事?
祖冲之懵懂的看看何承天,不解的反问:您和爷爷下的棋布局、收官、定式,有迹可寻,和爷爷教的算数一样,只要仔细看一下就会记住的。不对吗?
何承天:对,对呀。这‘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流’的技能,古往今来恐怕没有几人会;和小娃娃相比,咱们是痴长几十岁呀。祖兄,你是如何施教,家中出此良才的呀?
祖昌:祖家世代诗书传家,尤其不敢忽略数术之学。至于这围棋么——冲之牙牙学语,便在老夫怀中观棋,并没有教他什么弈棋之道。谁知这孩子有心……
33.祖府 书房 内 日
淡入:祖朔之独自坐在书案后揣摩棋局,牙牙学语的祖冲之蹒跚走来,伏在书案上观看……
祖昌怀抱祖冲之在与客人下棋,小小祖冲之注意力十分集中,观看着棋局变化,并伸出小手指指点点……
淡出。
夜,油灯在摇曳,照着灯下小小的头顶。
祖冲之坐在书案后在自己和自己下棋。轻微一声响,祖冲之落子后沉思。
棋盘上黑白棋子错落有致。
祖冲之母亲走来,抱起祖冲之,将油灯吹灭。
床上,母亲为他掖好被角后离去。祖冲之又悄悄的睁开了眼睛,清澈的瞳孔中出现刚才的棋局。祖冲之伸出小手——想象中的棋盘上又落一子……
34.何府书房 内 日
祖昌:“谁知这耳濡目染,倒使他练出了博闻强记的本事,在这棋道上也颇有心得。只是年少心气不足,不敢叫他浸淫其中,耽误学业。”
何承天:“难怪呀难怪,家学渊博,非一代之功。神童,神童啊。”
在一旁弄琴的小女孩走过来,一脸羡慕的瞅着这一幕:外公,您这么喜欢他,那还会喜欢我吗?
何承天拉过外孙女说:喜欢,当然喜欢,外公都喜欢!对了,这是我娇娇的外孙女,名叫东阳如玉。
祖昌与何承天看着这一对粉雕玉琢般的孩子哈哈大笑。
35.书房一角 内 日
屏风后面成了两个孩子的天地。他们已经熟悉了起来。
稚嫩的琴声又响起来,祖冲之开始对东阳如玉手中的瑶琴发生浓厚的兴趣。
东阳如玉拿出主人的架势问:小哥哥,你会弹琴吗?
祖冲之摇了摇头:不会,阿父不许我学,只知道让我背书、背书。像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特烦人;你说是吗?
东阳如玉:可不,我阿母也开始教我认字了,不过他不反对我弹琴。你想学一学吗?”
祖冲之:“想啊!
东阳如玉拉过对面的祖冲之,让她和自己同坐在瑶琴后面,然后定气凝神,:你要记住,‘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
祖冲之认真的摸了摸琴身,点了点头:嗯。
东阳如玉笑了:小哥哥好乖。
然后配合手指的动作解释道:你看清楚,这是右手指法——
随之做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的不同的动作……
琴音叮咚作响,祖冲之由衷的说:真好听,你弹得真好。
东阳如玉认真的弹了一段《流水》,虽还不太连贯,但尽可理解琴义。弹完,东阳如玉像是一位大人一样叹了口气:这些都是大人弹奏的,可惜没有我很喜欢的曲子。
祖冲之胆怯的拨动琴弦,瑶琴发出“叮咚”的声音:小妹妹,等我长大了,专门给你写一首曲子,让你高兴。好吗?
小女孩高兴的说:好啊,可你连弹琴都不会……
祖冲之坚决地说:以后我会学的,我一定能学好。
窗外传来一个女人的招呼声:如玉,如玉——
哎——
东阳如玉一面回应一面站起来,吐了一下舌头:阿母来找我了,她不许我来打搅外公。我要回去了……
36.书房外屋 内 日
东阳如玉拉着祖冲之走过来,对着何承天撒娇道:外公,你说过只要我听话您会送我一件东西,你说我今天乖嘛?
何承天答道:乖呀,我的小如玉最乖了。那——这一部瑶琴就送你了,算是外公的奖励。
没想到东阳如玉仍然不依不饶:那小哥哥也很乖的,你既然很喜欢他,那就应该也有奖赏啊!
何承天与祖昌一起笑了。
来人呐;何承天对走进来的仆役说:把我书案上的日规取过来。
不一会儿,仆人抱着一块小号的日规走进来。这是一个一尺来长的袖珍日规,何承天介绍说:“这个日规是乡间盗墓者挖出来的,辗转落到了我的手中。不要看它小,同样也能测量日影。”
祖冲之看了看爷爷,见爷爷没有反对,就欣喜的拿起来,爱不释手。
东阳如玉高兴了,抱起瑶琴刚刚跑到门口,又回过头来叮嘱说:冲之哥哥,别忘了答应我的事,我还想弹奏你写的曲子……
嗯!祖冲之用力点点头,看着东阳如玉跑开了。
37.何宅院内 日 外
何承天与祖昌两人一起牵着祖冲之的手走出书房,何承天突然想起什么,回身取来厚厚一本书,庄重的捧到祖昌面前:祖兄,这是我以三十年观测为本,穷毕生所学而创制的《元嘉历》初稿,原来是要交于钦天监征求意见。今日观令孙所为,方真正了解祖家家学之渊博,非承天所及。这部书稿就交于祖兄,看可有不足之处,免得日后贻笑大方事小,耽误天下事大。
祖昌双手接过书稿,躬身道:承天兄如此一说,小可倒不能不接了。能够先天下而拜读大作,也是祖昌一门的荣耀。
祖槐在身后捧着那一块日规相随。
何承天扯过祖冲之,指着日规说:小冲之,爷爷有一事相求,不知可言不可言……
祖冲之不解的眨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一躬到底,说:何爷爷您说,冲之还小,不知能不能承担——
何承天指着日规说:这个日规,是东汉古墓中的真品,不只是能观赏,也能实用。孩子,日规虽然简陋,但判别方向、测定季节、推算历法必不可少。这本《元嘉历》难免存在遗漏之处。据我所知,不用十数年观测、判定之功夫,难以更正。
何承天指一指祖昌,接着说:我们都已经老矣,这许许多多的事情,还要靠后辈不懈努力。你可知道我的意思?
冲之用稚嫩的童音说:您可是让我从现在就学会如何观测日影?若是如此,冲之记住了。
何承天摸扶着他的脑袋说:好聪明的孩子!
38.建康街头 外 日
鼓乐声声,街头两侧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不少百姓议论纷纷。
街道上出现了由曲柄九龙伞、双龙孔雀扇为先导的皇太子仪仗。各种旗,节,幢,幡以及龙纛、小龙旗、豹尾枪、弓矢、大刀等,护卫着太子的车驾,百官或前或后依序跟进。
39.祖宅大门口 外 日
大门“吱”一声打开了,露出祖冲之的半边脸。
紧接着祖冲之跑了出来,直奔大街。
祖槐紧跟着冲之后面也走过画面。
40.建康街头 外 日
仪仗队的骑马卫队、步行卫队正在通过,花花绿绿煞是好看。
祖冲之坐在祖槐肩膀上出现在人群中。这时,皇太子乘坐的车刚好到了眼前。车辇华丽而不失庄重,车上端坐着皇太子了刘劭。
字幕:刘劭 刘义隆长子、南朝太子。
这一年,刘劭刚刚满13岁,长的方口大耳,眉清目秀,勃勃英姿毕露。
坐在车上的刘劭头戴金冠,双目向前,在他身后是各位皇子的车辆,小皇子们从车帘露出小脸在窥测路边人群。
其后是随行的各级官员。
祖冲之挤到人流的前面,祖槐也随后赶到,将冲之扛上肩头。
祖冲之兴奋的脸。
在他的身边,路人甲指指戳戳的在评论太子:果真是一流的相貌,一流的身材。
路人乙一副学究样子的打扮:听说学识也十分出色,小小年纪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对孔孟之道不但稔熟于心,还有自己的见识……
路人丙:若果真如此,天下幸甚,百姓幸甚啊。
路人乙:你可知道,太子此次出行,是到何处?嗯?
他在卖弄自己见识不凡:告诉你们,是到国子监讲读《论语》,行‘释典’之礼……
乐声响起,百官队伍中出现骑马的何承天、祖朔之,祖冲之向着父亲招手大叫,但声音被鼓乐声淹没……
祖冲之静静地走来,跪坐在棋秤旁边,双手支颐,静静观棋。
何承天走了一步:台兄所言极是。历法么,尚有规律可寻,这围棋之道则甚是奇幻:黑白二色既是阴阳,以天元演太极,竟演变出千变万化。”
祖昌:说得对!自从上古圣贤尧创造了围棋,至今已有数千年,不知有多少人迷上了围棋。
何承天又落一子:说到棋痴,西晋阮籍当属第一。
祖昌敲定棋子:没错!阮籍。
何承天:竹林七贤个个都是痴人!嵇康痴于琴,刘伶痴于酒,阮籍则是棋痴……
祖昌手中落下一子:性痴,则其心智必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我愿晚年能够效仿前贤做一痴人,脱开这世事烦恼,一心一意埋身于棋琴诗酒之中,平生所愿足矣。
正在这时,前堂隐约传来一阵琴声,声音断断续续,不和乐理。何承天停下手中的黑子,像是自言自语:看来我家的混世魔王像是到了。
31.何宅前院 菱花窗口 日 内
窗口望去,一位穿红挂绿的小女孩正在学习抚琴。
女孩子大约五六岁,唇红齿白,模样秀丽,头梳抓髻。
矮几上摆着一张古琴,一双小手拨弄出袅袅琴音,曲调虽不太连贯,缺乏章法;但也琴音清越。曲末,随着一记高音,琴弦忽然断了。
字幕:东阳无疑之女 东阳如玉小女孩惶惑的站起来思考片刻,抱起瑶琴向后院跑去。
32.正房日 内
正当祖昌与何承天凝神于围棋中的妙处时候,一阵脚步声传来,“咣”的一下书房的门被撞开了,那位浑身光鲜的小女孩不管不顾的跑进门来:外公、外公——
女孩子来到何承天面前,双手举着瑶琴说:外公你看,弦断了,断了呀!
说话间小手一颤,琴掉在了书案上,将棋秤上的棋子砸的四处迸飞。
何承天惊呼:我的天——
说完,不得不站起来,搓着手对祖昌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东阳府上二公子。偏偏又生下这样一个尤物,让老夫又爱又怜。这样一来把她惯坏喽……可惜了我这一盘妙棋,恐怕你马上会一败涂地。可惜一局好棋呀!
祖昌笑道:可怜,舐犊之情,天下人均有此心。如此宠物,谁能不爱?至于棋局吗,恐怕是我略占先机。
说罢,祖昌起身踱步、喝茶。
何承天移步开始修整瑶琴,小女孩踮起脚尖不时的添乱,此时的何承天显得尤有耐心。
他们谁也没有注意,祖冲之俯身捡起散落的棋子,在书案旁沉思片刻,慢慢的将棋秤上散乱的棋子一个个摆放在棋盘上……
何承天终于修好了琴弦,双手的手指娴熟地飞颤于琴弦之上,一气呵成抚完古曲《流水》中的一节。
祖昌叹道:古来伯牙善抚琴,子期善聆听。那伯牙所抚之曲,子期都能听懂,这就叫:高山流水遇知音……我觉得何老的琴技深不可测,似是更加高于棋艺!
何承天颇为自得的对祖昌说:你可知道,老夫对弹琴之道也算是浸淫多年,深得抚琴三味。古人云:‘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这琴、棋、书、画,琴在首,可见得乐曲之魅力了。
说完,何承天转过身来突然一声:不对——他盯着棋盘惊诧的呆立不动:祖冲之正在最后整理棋局,将小手中捡来的最后几颗棋子摆放在棋秤中。摆完,他回过头来对着呆立的何承天说:何爷爷,您看,这是您和爷爷刚才的棋局吗?
何承天急忙凑过来,弓腰仔细的观看棋局,祖昌也认真的观看了一番。两个人相视对望了一眼,又一起将目光飘向祖冲之,异口同声的说:对,一子不差!
两个老人心急难耐地分坐两旁,开始刚才的博弈。何承天落下一子,一改刚才的矜持,扯过祖冲之坐在怀中:娃娃,是何人教你,你怎有这般本事?
祖冲之懵懂的看看何承天,不解的反问:您和爷爷下的棋布局、收官、定式,有迹可寻,和爷爷教的算数一样,只要仔细看一下就会记住的。不对吗?
何承天:对,对呀。这‘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流’的技能,古往今来恐怕没有几人会;和小娃娃相比,咱们是痴长几十岁呀。祖兄,你是如何施教,家中出此良才的呀?
祖昌:祖家世代诗书传家,尤其不敢忽略数术之学。至于这围棋么——冲之牙牙学语,便在老夫怀中观棋,并没有教他什么弈棋之道。谁知这孩子有心……
33.祖府 书房 内 日
淡入:祖朔之独自坐在书案后揣摩棋局,牙牙学语的祖冲之蹒跚走来,伏在书案上观看……
祖昌怀抱祖冲之在与客人下棋,小小祖冲之注意力十分集中,观看着棋局变化,并伸出小手指指点点……
淡出。
夜,油灯在摇曳,照着灯下小小的头顶。
祖冲之坐在书案后在自己和自己下棋。轻微一声响,祖冲之落子后沉思。
棋盘上黑白棋子错落有致。
祖冲之母亲走来,抱起祖冲之,将油灯吹灭。
床上,母亲为他掖好被角后离去。祖冲之又悄悄的睁开了眼睛,清澈的瞳孔中出现刚才的棋局。祖冲之伸出小手——想象中的棋盘上又落一子……
34.何府书房 内 日
祖昌:“谁知这耳濡目染,倒使他练出了博闻强记的本事,在这棋道上也颇有心得。只是年少心气不足,不敢叫他浸淫其中,耽误学业。”
何承天:“难怪呀难怪,家学渊博,非一代之功。神童,神童啊。”
在一旁弄琴的小女孩走过来,一脸羡慕的瞅着这一幕:外公,您这么喜欢他,那还会喜欢我吗?
何承天拉过外孙女说:喜欢,当然喜欢,外公都喜欢!对了,这是我娇娇的外孙女,名叫东阳如玉。
祖昌与何承天看着这一对粉雕玉琢般的孩子哈哈大笑。
35.书房一角 内 日
屏风后面成了两个孩子的天地。他们已经熟悉了起来。
稚嫩的琴声又响起来,祖冲之开始对东阳如玉手中的瑶琴发生浓厚的兴趣。
东阳如玉拿出主人的架势问:小哥哥,你会弹琴吗?
祖冲之摇了摇头:不会,阿父不许我学,只知道让我背书、背书。像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特烦人;你说是吗?
东阳如玉:可不,我阿母也开始教我认字了,不过他不反对我弹琴。你想学一学吗?”
祖冲之:“想啊!
东阳如玉拉过对面的祖冲之,让她和自己同坐在瑶琴后面,然后定气凝神,:你要记住,‘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
祖冲之认真的摸了摸琴身,点了点头:嗯。
东阳如玉笑了:小哥哥好乖。
然后配合手指的动作解释道:你看清楚,这是右手指法——
随之做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的不同的动作……
琴音叮咚作响,祖冲之由衷的说:真好听,你弹得真好。
东阳如玉认真的弹了一段《流水》,虽还不太连贯,但尽可理解琴义。弹完,东阳如玉像是一位大人一样叹了口气:这些都是大人弹奏的,可惜没有我很喜欢的曲子。
祖冲之胆怯的拨动琴弦,瑶琴发出“叮咚”的声音:小妹妹,等我长大了,专门给你写一首曲子,让你高兴。好吗?
小女孩高兴的说:好啊,可你连弹琴都不会……
祖冲之坚决地说:以后我会学的,我一定能学好。
窗外传来一个女人的招呼声:如玉,如玉——
哎——
东阳如玉一面回应一面站起来,吐了一下舌头:阿母来找我了,她不许我来打搅外公。我要回去了……
36.书房外屋 内 日
东阳如玉拉着祖冲之走过来,对着何承天撒娇道:外公,你说过只要我听话您会送我一件东西,你说我今天乖嘛?
何承天答道:乖呀,我的小如玉最乖了。那——这一部瑶琴就送你了,算是外公的奖励。
没想到东阳如玉仍然不依不饶:那小哥哥也很乖的,你既然很喜欢他,那就应该也有奖赏啊!
何承天与祖昌一起笑了。
来人呐;何承天对走进来的仆役说:把我书案上的日规取过来。
不一会儿,仆人抱着一块小号的日规走进来。这是一个一尺来长的袖珍日规,何承天介绍说:“这个日规是乡间盗墓者挖出来的,辗转落到了我的手中。不要看它小,同样也能测量日影。”
祖冲之看了看爷爷,见爷爷没有反对,就欣喜的拿起来,爱不释手。
东阳如玉高兴了,抱起瑶琴刚刚跑到门口,又回过头来叮嘱说:冲之哥哥,别忘了答应我的事,我还想弹奏你写的曲子……
嗯!祖冲之用力点点头,看着东阳如玉跑开了。
37.何宅院内 日 外
何承天与祖昌两人一起牵着祖冲之的手走出书房,何承天突然想起什么,回身取来厚厚一本书,庄重的捧到祖昌面前:祖兄,这是我以三十年观测为本,穷毕生所学而创制的《元嘉历》初稿,原来是要交于钦天监征求意见。今日观令孙所为,方真正了解祖家家学之渊博,非承天所及。这部书稿就交于祖兄,看可有不足之处,免得日后贻笑大方事小,耽误天下事大。
祖昌双手接过书稿,躬身道:承天兄如此一说,小可倒不能不接了。能够先天下而拜读大作,也是祖昌一门的荣耀。
祖槐在身后捧着那一块日规相随。
何承天扯过祖冲之,指着日规说:小冲之,爷爷有一事相求,不知可言不可言……
祖冲之不解的眨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一躬到底,说:何爷爷您说,冲之还小,不知能不能承担——
何承天指着日规说:这个日规,是东汉古墓中的真品,不只是能观赏,也能实用。孩子,日规虽然简陋,但判别方向、测定季节、推算历法必不可少。这本《元嘉历》难免存在遗漏之处。据我所知,不用十数年观测、判定之功夫,难以更正。
何承天指一指祖昌,接着说:我们都已经老矣,这许许多多的事情,还要靠后辈不懈努力。你可知道我的意思?
冲之用稚嫩的童音说:您可是让我从现在就学会如何观测日影?若是如此,冲之记住了。
何承天摸扶着他的脑袋说:好聪明的孩子!
38.建康街头 外 日
鼓乐声声,街头两侧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不少百姓议论纷纷。
街道上出现了由曲柄九龙伞、双龙孔雀扇为先导的皇太子仪仗。各种旗,节,幢,幡以及龙纛、小龙旗、豹尾枪、弓矢、大刀等,护卫着太子的车驾,百官或前或后依序跟进。
39.祖宅大门口 外 日
大门“吱”一声打开了,露出祖冲之的半边脸。
紧接着祖冲之跑了出来,直奔大街。
祖槐紧跟着冲之后面也走过画面。
40.建康街头 外 日
仪仗队的骑马卫队、步行卫队正在通过,花花绿绿煞是好看。
祖冲之坐在祖槐肩膀上出现在人群中。这时,皇太子乘坐的车刚好到了眼前。车辇华丽而不失庄重,车上端坐着皇太子了刘劭。
字幕:刘劭 刘义隆长子、南朝太子。
这一年,刘劭刚刚满13岁,长的方口大耳,眉清目秀,勃勃英姿毕露。
坐在车上的刘劭头戴金冠,双目向前,在他身后是各位皇子的车辆,小皇子们从车帘露出小脸在窥测路边人群。
其后是随行的各级官员。
祖冲之挤到人流的前面,祖槐也随后赶到,将冲之扛上肩头。
祖冲之兴奋的脸。
在他的身边,路人甲指指戳戳的在评论太子:果真是一流的相貌,一流的身材。
路人乙一副学究样子的打扮:听说学识也十分出色,小小年纪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对孔孟之道不但稔熟于心,还有自己的见识……
路人丙:若果真如此,天下幸甚,百姓幸甚啊。
路人乙:你可知道,太子此次出行,是到何处?嗯?
他在卖弄自己见识不凡:告诉你们,是到国子监讲读《论语》,行‘释典’之礼……
乐声响起,百官队伍中出现骑马的何承天、祖朔之,祖冲之向着父亲招手大叫,但声音被鼓乐声淹没……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