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0804
成片时长:每集约51分钟
阅读:4190
发表:2021/9/20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1-2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27.工地 外 日
纷纷攘攘的工地上,四处招募来的民工正在劳作。挑担堆砌假山的人流排成一行,肩上的扁担一颤一颤,显得很有节奏。
一阵优美的歌声响起来,是一位女子劳作时在歌唱:仰头看桐树唉,桐花特可怜坳。
愿天无霜雪,与郎解千年。
打夯的人群都是男性,大家停下手一起怂恿其中一个青年对歌。男青年清了清嗓子,唱到:乘船下扬州,遥望楚山头。
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正在唱着,祖昌一行从堤外露头,大家急忙低头继续劳作。
祖昌在几个像是从事小吏的人前停住脚步。一位似是领工的壮年人疾步走来,作揖道:恭迎祖大人——
劳作的人停手打拱。祖昌挥挥手大声说:免了,免了。各行其是吧。
不愧是行家,祖昌很快对面前的施工队伍看出些端倪:打夯的人七个一组,嘴里喊着简单的号子:嗨——吆、嗨——吆……
祖昌站住脚,指着对歌的年轻人那一组说:停,停下。
年轻人躬身:听祖大人吩咐——
祖昌:打夯全靠爆发之力,你们如此发力,虽然费劲,但往往事倍功半。
领工的汉子说:小人也正为此事发愁。如何才能提高效率,还要祖大人指点。
祖昌沉吟片刻,手指着刚才唱歌的民女,示意她过来,然后从打夯人群中拉出一位中年人,组成了六男一女的阵容。
祖昌对女子小声交代了一阵,让新组合的队伍开始打夯。
木夯举起、放下,再举起、再放下……
祖昌鼓励的目光下,女子终于开始喊号子,众人自发的跟随着:天有晴呀嘛呦——吼嘿也有雨呀嘛呦——吼嘿路有平呀嘛呦——吼嘿也有险呀嘛呦——吼嘿只要人呀嘛呦——吼嘿齐努力呀嘛呦——吼嘿……
木夯有力的举起,重重的砸在木桩上,比刚才显得力度大增。
祖冲之看着这一切,高兴的笑着离开。
28.阅兵台工地 外 日
祖冲之跟随爷爷走上台基。
祖昌放眼远眺:这里是点将阅兵之处,亭台楼阁也必不可少。不过切记一定要大气,点将台立柱上仅施大斗,柱下基础必须坚固,雕琢倒可以忽略。楼阁要向上凸起,务必稳重。
一位从事拿出图纸与大家指指点点。
远远跟随的祖冲之和祖槐离开了众人,向堤坝外走去。
29.寝室 内 清晨
硕大的木床上,祖冲之四仰八叉的睡着。
片刻,祖冲之醒来,伸了一个懒腰。随后,他翻身下床,一溜小跑开门走出。
门外的祖槐正在扫院子,见状急忙跟了过来。
30.书房 内 清晨
祖昌的书房,除了两张书案,全都是摆满各种书籍的柜橱。
冲之一头撞进屋来,看见爷爷正端坐书案后笑眯眯的看着他。
祖槐跟进来,端着脸盆和手巾:小郎主先洗脸方好。
祖冲之俯下身洗脸,然后草草的擦干,急忙跑到爷爷身边坐下。他伸手从案上一摞书中翻出一册《九章算经》,翻着仔细的看了起来。
祖昌正在磨墨,冲之拿着翻开的一章,不一会儿皱起眉头,将书递给爷爷看。
祖昌接过书认真的看了看,指点着书页说着什么……
31.堤外 外 日
丽日当空。
祖槐牵着祖冲之的小手走出院门向远处眺望:远方稻田中农人在劳作。草地上,几条水牛静静地在吃草,一群村童在嬉闹。
两人从农夫面前走过。
堤坝树荫下面,两个孩童在下五子棋:土地上划出的棋盘,石子和土坷垃为双方棋子。
他们旁边,两个梳着抓髻的小男孩膀臂叉在一起在摔跤,小脑袋顶在一起相互角力,额头上青筋暴露——旁边的小孩在呼喝呐喊。
其中一个孩子被摔倒在地,但马上又蹦起来,不服输的扑上去。
另一个孩子却没有反应,只是呆呆的看着堤坝上……
原来他在看着瘦小的祖冲之慢慢爬上堤坝。孩子们停下游戏,看着祖冲之向孩童们走来,祖槐则站在堤坝上看着他们。
人群中钻出一个下棋的孩子,仔细打量一下祖冲之后,指着他对大家说:我认识他,他是和祖大人一起来的!
祖冲之怯怯的对他说:我叫祖冲之,你哪?
一个摔跤的孩子指着他大声说:他叫二丫,丫头的丫。
孩子们一起哄笑起来。那个孩子并不恼怒,他拉着祖冲之的手说:是我爷爷给起的小名,说我的命贱,拿我当丫头养才能养活。
孩子们纷纷自报姓名:我叫大牛。
我叫狗儿,姓李。
我姓曹,我叫曹大路。
我叫刘三。我爹爹说,祖大人是个好官,知道体惜百姓。
众孩童七嘴八舌的自我介绍着。这时,一头水牛走过来,瞪大眼睛“哞——”一声叫,祖冲之吓得浑身一抖,急忙躲在祖槐身后。身边的孩子们一点不给冲之面子,一起放声大笑起来。
一个孩子卖弄的扳住牛角,翻身跨上牛背,赶着牛走开了,祖冲之也羞羞的和大家笑起来。
它不会咬人的……
水牛最善良不过了……
孩子们吱吱喳喳,七嘴八舌,很快熟悉起来,杂乱纷扰的叫声最后成为一片欢笑声。
32.祖昌住处 内 日
两只黄鹂鸟在柳树梢上鸣叫,窗外浓荫下传来一阵阵蝈蝈的叫声。
祖冲之正在午睡。祖昌坐在床榻一侧,用蒲扇慢慢的给熟睡的小冲之扇着。
祖冲之翻了一个身醒了,两眼愣愣的望着祖昌。
冲之,你醒了?祖昌慈祥的问。
祖冲之点点头,翻身坐了起来,叫到:爷爷。
来人呀!祖昌叫道。祖槐应答进门。
下午天气太热,就不要出去玩了。在家等爷爷回来好吗?祖昌对祖冲之说,同时也在示意祖槐。
祖昌穿好衣服走出门去。祖冲之穿鞋下地,看到书案上和书橱中的书,惊喜的捧了一册在手。祖冲之很快被手中的书所吸引,一面读,一面将书案上的算筹抓在手中,按照书页上的标识摆开计算。
仔细计算了一番以后,祖冲之抬起头来,得意的对一旁无所事事的祖槐说:喂,我给你出一道算数,你可解得?
祖槐凑到书案旁,笑嘻嘻的说:有小郎主在,咱为仆人的就不用解题了。
祖冲之直了直腰身,学着学堂中先生的口吻正色说:不可,必须要解!你听好:大汉王朝时代,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放北海牧羊。斗转星移,苏武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只记得月亮圆了二百三十五次。为我问你:苏武一共被流放了多少年?
祖槐皱着眉头,不得不认真的回答说:这苏武牧羊,倒听老爷讲过;可放了多少年的羊没有记住……
祖冲之把算筹推到他面前:你尽可算一算吗。
祖槐笨拙的摆弄着算筹,嘴里还跟着嘟嘟囔囔:这二百三十五个月圆,自然是过了二百三十五个月——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十九年……不对!”祖槐又摆弄了半晌,回答道:“十九年零七个月,对吧小郎主。
祖冲之哈哈笑了起来,跳着喊道:不对不对,你忘记了还有闰月啊,十九年七闰,应该是整整十九年!
祖槐跟着站起来:我知道咱算不过小郎主吗。不过,我也会摆弄算筹了,不也挺棒的吗!
说完,他看看书案上歪七扭八的算筹,自得的哈哈大笑起来。
祖冲之没有笑,他无聊的放下手里的算筹,从书橱中取出一本看来很古旧的书,封面上写着两个篆书大字:《灵宪》。
祖冲之翻开书页,很快专注的安静下来。
33.湖边堤坝 外 黄昏
火红的火烧云。
落日余晖映照下,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堤坝上漫步。不难分辨,牵手的是祖昌和祖冲之爷孙俩,远远跟在后面的是祖槐。
祖冲之停下脚步,通红的小脸望着爷爷说:……就这样,我对他说不是十九年零七个月,应该是整整十九年,因为还有闰月啊……爷爷,您说,我说的对吗?
祖昌停下脚步:孙儿,你说得对,十九年七闰,是秦始皇公布施行的《颛顼历》中规定的,到现在已经有人发现这样并不准确。你知道是谁发现这个问题的吗?
祖冲之摇了摇头。
祖昌继续说道:是你何承天爷爷。这里面包含着很复杂的计算,他总是说没有时间;况且已经老了,也没有精力进一步探求。所以,我的冲之应该努力,在将来把这个难题解开。
祖冲之停住脚步,仰头望着爷爷:只是需要计算吗,有这么难?
祖昌指着已经有星星闪烁的夏夜天空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懂得天文、懂得地理;知道月亮、太阳、星星和我们脚下这大地之间相互牵连的关系……
祖冲之抬头望着夜空,像是颇有感慨的说:是这样的啊,真有意思……
不远处传来孩子们喧哗声,吸引了祖冲之注意。
34.堤坝下的水塘边 外 夜
朦胧中,村里的孩子们正在游戏、追逐。
祖冲之大声喊道:二丫、大牛、曹大路,你们在干啥呀——
我们在玩官兵捉强盗——
二丫和大牛以竹竿当马,嘴里打着鼓点跑上来,见到祖昌,孩子们停了下来,胆怯的站成一团。
祖冲之跑了过去,拉住二丫的手说:那是我爷爷,他可喜欢小孩子了。
祖昌坐在堤上笑眯眯的望着孩子们,手中挥舞着蒲扇。
孩子们慢慢的聚拢过来。
天空,繁星闪烁。
旋转的夜空,随着祖冲之沉醉的目光,北斗七星在熠熠闪光。
祖昌指着天空,在给孩子们讲着什么,孩子群中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正倚在爷爷怀抱里的祖冲之忽然直起身来,仰面指着北斗星惊讶的说:咦?爷爷,前些日子我注意北斗七星的时候,它们组成的勺形,那勺把儿还朝东,今天那勺把儿怎么指向南了呢?难道这星星也像我们小孩一样,也爱翻跟斗玩吗?
傻孩子,怎么想起问这么个问题呀?
爷爷慈爱地摸着祖冲之的头,笑着问。
爷爷,前些日子北斗七星的勺把儿是朝东的,今天我突然发现它的把儿又指向南了,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呀?
祖冲之心急地一口气说了下来。
噢,孩子,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可是爷爷只能给你回答一半。祖昌回答说。
祖冲之热切地恳求着:爷爷,您知道多少,就先告诉我多少吧!
好!
祖昌拿起把扇子,边扇边慢条斯理地讲了起来:要回答你这个星星翻跟斗的问题,先得提到张衡老爷爷。
二丫插嘴道:张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祖冲之回答他说: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人,离我们现在有三百多年了。
祖昌接着说:他是一个大天文学家,为了研究星星们是怎么运动的,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花了很大的力气去观测、计算、研究。他认为星星不但会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还不一样哪!对星星运动的速度,他认为:‘近天则迟,远天则速’,也就是说,星星运动得快与慢,和离天的距离远近有关系。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