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0804
成片时长:每集约51分钟
阅读:4192
发表:2021/9/20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1-2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星星为什么会运动呢?还没等爷爷说完,祖冲之又问。
祖昌:这个问题现在还是个谜。孩子,你好好学吧!世上的谜很多,只有博学多思,才有希望解开它们。
嗯。祖冲之若有所思地答应着。
祖昌:对了,冲之,爷爷还忘了告诉你关于北斗七星‘翻跟斗’的规律呢。
什么规律?祖冲之兴奋地问。
有一个口诀,知道了以后,你可以试着用它来进行验证。祖昌说。
您快说呀!祖冲之摇着爷爷的手,央求着。
别着急,什么事都得有个来龙去脉。爷爷曾读过一本书,叫作《史记.历书》。那上面有一句话:‘随斗柄所指,建十二月。’那是什么意思啊?祖冲之又问了。
那是古人经过长期观测天象,找出的北斗七星在不同季节,指不同方向的规律:‘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说到这,爷爷反问祖冲之,孩子,听了这个口诀,你明白北斗星勺把儿转向是怎么回事了吗?
小冲之思索着愣了片刻,点了点头指戳着天上的星星说:爷爷,我明白了,现在我们刚经过春天,来到了夏天,按口诀,勺把儿当然要从东边指向南边了。再过些日子,到了秋天,它还会往西指呢,您说对吧?
爷爷看着好学的小孙子,满意地笑了。
天边,一钩瘦月慢慢升起,皎洁的月光给树叶披上一层银光。
那个叫狗儿的男孩问道:老爷,您说这月亮有时大,有时小,有时还变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哪?我问过爹爹,可他总是不耐烦。不过我一猜就中——他肯定是也不知道!
周围孩子们一起哈哈的笑起来。
曹大路笑眯眯的给大伙念了一首歌谣: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根线,初三、初四镰刀月,初七、初八月半边,一天更比一天胖……
孩子们都知道这首歌谣,全都张嘴一起念起来:直到十五月团圆。十七、十八月迟出,廿二半夜见半圆。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月难见……
二丫拍手叫起来:对呀对呀,就是这样的!今天是初八,那不是‘月半边’吗!
他指着刚刚升起来的月亮说。
大牛怯生生的对着祖昌:我,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天狗吃月——
祖昌站起身来,对着大家说:这要仔细的揣摩就会知道的——既然月亮的大小有规律可循,那月亮变黑也肯定有规律。不过天上不会有什么天狗,天狗也不会去吃月亮。孩子们,已经晚了,该回家了。
祖冲之舍不得就此离开,恋恋不舍的望着星空说:这样大的天空,这样多的星星,里面隐藏着多少秘密啊……
35.鸡鸣山下 驿道 日 外
一队持节的官家队伍驰过,众多骑士簇拥着两架马车,车上端坐着出使北魏帝国的特使徐陵。
36.玄武湖畔外日
祖昌和随从们带着祖冲之走在湖畔大道上。远远望见车队驶来,大家不自主的让出道路。
车子在祖昌面前停住了,特使徐陵从车上下来,对着祖昌躬身施礼道:祖大人在上,下官徐陵有礼了。
祖昌急忙还礼,说:徐大人这是……
徐陵道:徐某受皇上派遣出使北魏,不想路遇祖大人……
徐大人客气了。祖昌说:祖昌在此祝大人一路顺风。
两人在湖边拜别。徐陵登车远去。
37.原野 外 日
车轮滚滚,已经是行驶在北方黄土地上。在一片北方景色中,南宋特使徐陵的车队隆隆驶过。
不远处,北魏都城——平成已经遥遥可见。
38.北魏皇宫太华殿 外 日
一位鲜卑打扮的宦官尖声喊道:皇上有旨,宣南朝使者觐见——
徐陵手捧笏板昂然走上台阶。
39.太华殿 日 内
徐陵捧着国书躬身:南朝下臣徐陵拜见魏国皇上。
巨大的蜡烛下,端坐正中的太武皇帝拓跋焘阴沉沉的挥了挥手:罢了。
近侍太监紧走几步,从徐陵手中接过国书,转身递到拓跋焘案上。
朝臣松散的站立在两旁。除了位列前筹的侍中高允、司徒崔浩身着汉族服饰以外,其他大都是鲜卑族服饰,五花八门。
拓跋焘将案上的国书推开,半睁着眼说:贵国皇上有什么要说的,你就敞开来讲,我这里听着呐。
徐陵躬身向四周作揖,然后挺直腰身大声说:我大宋元嘉皇帝让我转达的只有一点:想那永初三年,魏主趁我高祖国丧之际驱兵犯境,克滑台、虎牢、许昌,占我旧都洛阳和河南大片国土,如今已经二十六载。河南民众心不离故主,无时无刻都盼望重归我皇帝治下,而我文皇帝和江南国民无时不痛心疾首……如今,魏主大肆征伐天下,攻陷匈奴大夏国的都城统万;消灭辽东的北燕王朝;灭北凉接西域,近日又大败柔然汗国,灭其百万之众,得其领地十之八九;疆域可谓之广袤,归还我河南之地正当时也……
拓跋焘扬臂打断徐陵的长篇大论,问:我若不还,该当若何?
徐陵:如若不还,我朝上下必定万众一心,举全国之力取之……
拓跋焘猛一击案,站起身来:我视江南一拨鱼鳖小子如同粪土!我有铁骑百万,战马成群,看你刘义隆一文弱书生,能有什么作为!
说罢,振衣而退。
四周的鲜卑贵族和武将们有的怒目而视,有的哈哈怪笑。
徐陵高傲的站在大殿当中,冷眼看着拓跋焘离去。
40.北魏司徒府 夜 内
司徒崔浩亲自出席招待徐陵的宴会。出席陪客的大多是鲜卑贵族高官。案几上摆放着烹煮的牛肉和烤制的羊腿。
崔浩举起银杯:请!
徐陵回让一下举起酒杯。然后不大习惯的拿起匕首切割羊肉举到嘴边。
崔浩示意仆人:给客人换上筷子。
仆役双手托着筷子放到徐陵面前,然后给一侧的高允和崔浩也换上了筷子。
徐陵道:早知道崔大人出身高门世族,历代公侯之家。今日谋面,果然不凡。
崔浩:哪里。不过托祖上福荫,得太武皇帝器重……诸位请了。
肤色杂乱的鲜卑高官们满满的饮了一杯。一些人出汗,开始解开衣扣。更甚者露出了满是胸毛的肚腹。
一个像是武官的汉子一面切割桌上的羊腿,一面面带讥笑的对徐陵说:平城天气本来凉爽,只是徐大人一到便这样酷热,当是你带来的酷暑……
众陪客的官员们一听,指点着徐陵哈哈大笑。
徐陵放下手中的筷子,正颜回答道:当初王肃第一次来这里,魏国才开始创制礼仪;今天我奉命出使,使得你们得知寒暑;这也算是鄙人出使魏国的贡献吧。
众人停止了笑声,面面相觑。只有高允和崔浩仍旧怡然自得的相视饮酒……
41.玄武湖工地 外 日
扩建驿道的施工现场,从事吏和带领施工的师傅两手托着施工图纸再给祖昌讲解着什么,祖昌不断地点头。
在领工师傅引导下,祖昌和大家来到小河畔,一位师傅下河用铁锨挖了一锨,举到大家面前:这河底淤泥深不见底,如若再次搭桥,一是施工量大增,徒费钱粮,二是质量难以保证。如若向下游一里半处施工,不但河面较窄,而且河底基础坚固,可保百年大计。
祖昌点点头,说:好,这办法可行。走,再到下游去看看!
42.祖昌书房 内 日
午后,祖昌与祖冲之走进门来,有仆人服侍爷孙两个更衣。
祖昌坐到书案后,打开孙儿正在读的书页,回头问道:你在读《灵宪》?
祖冲之倚在爷爷身边:我刚刚开始读。不过太难了,我正想请教爷爷,这部书应该怎样读呢?
祖昌沉吟一下,开口说道:若要读懂?《灵宪》,就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张衡。孩子,这张衡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南阳人,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先是四处游学,后来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通晓五经,贯通六艺。他虽然才高八斗,但并不骄傲自大。
祖昌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继续说:这张衡善于器械制造,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他精心制作了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后来张衡又制造了地动仪。可惜因为张衡敢于对皇帝说实话,引来宦官们一起诋毁他,活了六十二岁就去世了……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华夏千年亦所罕见,令人景仰。
祖冲之神往的看着爷爷手中的书,像是颇有感慨:张衡老爷爷太伟大了。爷爷,我也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祖昌说:好孩子。张衡的学识太广泛了,他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画家;他一生儒道双修,成就惊人,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真不知道他到底是有极高的天分,还是有因为胜于常人刻苦的学习精神;恐怕两者兼而有之。
话语间祖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随后他掀开书中的“灵宪图”,指着图中活灵活现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讲解说:在《灵宪图》中,张衡所记录的星体有2500个,这可是一幅前无古人的星图,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祖冲之急切的说:爷爷,您教我吧!
43.驿道上 外 日
树荫下,路上的行人来去匆匆。
一辆马拉轿车缓缓顺着湖畔驿道走来。窗帘打开,露出祖冲之母亲的脸。
车内,并排而坐的祖朔之。他总是表情庄重肃穆,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马车一直向祖昌的住所走来。
44.祖昌住所书房 日 内
祖槐一脚踏进屋来,向正在书案上面书写的祖冲之道:小郎主,老爷和夫人一起来了……
祖冲之闻讯一挺身站了起来,来不及穿好鞋子就飞跑出去。
45.书房外日
刚走出屋门,祖冲之呼喊着扑到阿母怀里:阿母——母子二人欣喜的拥抱在一起。
随后走进来的祖朔之威严的咳了一声,祖冲之见到父亲,离开阿母疾走两步,跪倒尘埃,叫到:父亲在上,冲之给父亲大人请安!
看到儿子比在家时候显得壮硕了一些,祖朔之掩盖不住脸上的欢乐,挥手说道:罢了罢了,免了吧!
一家人依次走进屋去。
46.祖昌住所 内 日
祖昌和祖朔之在案前说话,祖冲之则依偎在阿母膝下,母子二人喋喋不休。
丫鬟和仆人陆续上前,奉上茶水和水果。
祖昌:冲之在这里吃饭比在家多了不少,看来是和户外活动多有着关系。
祖冲之:阿母,我还交了很多小朋友,他们都住在前面的村子里,大家玩的可好了。
祖朔之念念不忘儿子的学业,问道:闲暇之余,可记得温习功课?
祖冲之:回父亲,爷爷正在教我学习《灵宪》一书,是东汉张衡老人家的著作。读完它,我还要读《论衡》,爷爷说的,只要我喜欢,他都教我。
祖朔之:张衡是一位通才,处世治学博大精深。他教导世人的‘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齿禄之不伙,而齿智之不博,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这段话应当成为我儿的座右铭。
祖冲之:儿记住了。
祖朔之回过头来对父亲说:父亲大人,冲之已见大好,我这次来是想接他回去。
冲之听见显得十分着急,离开阿母来到父亲身边躬身说道:回父亲,冲之想在爷爷身边再呆些日子,把爷爷的本事再多学一些。
哦——祖朔之与祖昌对望一眼。
祖昌舐犊之情溢于言表。使得祖朔之夫妇开不得口。
冲之母亲:只是偏劳父亲大人,叫儿媳万般不安。
祖昌:这倒不必多虑,冲之和我在此独享天伦之乐,就连老夫也乐不思蜀了。
说着捋着长须笑了起来。
仆人们搬上饭菜,一家人各自就座开始吃饭。冲之像是小主人似的给阿母布菜。
看到这些,祖朔之在祖昌耳边说:这冲之小儿倒像是成熟了不少……
祖昌:这个问题现在还是个谜。孩子,你好好学吧!世上的谜很多,只有博学多思,才有希望解开它们。
嗯。祖冲之若有所思地答应着。
祖昌:对了,冲之,爷爷还忘了告诉你关于北斗七星‘翻跟斗’的规律呢。
什么规律?祖冲之兴奋地问。
有一个口诀,知道了以后,你可以试着用它来进行验证。祖昌说。
您快说呀!祖冲之摇着爷爷的手,央求着。
别着急,什么事都得有个来龙去脉。爷爷曾读过一本书,叫作《史记.历书》。那上面有一句话:‘随斗柄所指,建十二月。’那是什么意思啊?祖冲之又问了。
那是古人经过长期观测天象,找出的北斗七星在不同季节,指不同方向的规律:‘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说到这,爷爷反问祖冲之,孩子,听了这个口诀,你明白北斗星勺把儿转向是怎么回事了吗?
小冲之思索着愣了片刻,点了点头指戳着天上的星星说:爷爷,我明白了,现在我们刚经过春天,来到了夏天,按口诀,勺把儿当然要从东边指向南边了。再过些日子,到了秋天,它还会往西指呢,您说对吧?
爷爷看着好学的小孙子,满意地笑了。
天边,一钩瘦月慢慢升起,皎洁的月光给树叶披上一层银光。
那个叫狗儿的男孩问道:老爷,您说这月亮有时大,有时小,有时还变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哪?我问过爹爹,可他总是不耐烦。不过我一猜就中——他肯定是也不知道!
周围孩子们一起哈哈的笑起来。
曹大路笑眯眯的给大伙念了一首歌谣: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根线,初三、初四镰刀月,初七、初八月半边,一天更比一天胖……
孩子们都知道这首歌谣,全都张嘴一起念起来:直到十五月团圆。十七、十八月迟出,廿二半夜见半圆。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月难见……
二丫拍手叫起来:对呀对呀,就是这样的!今天是初八,那不是‘月半边’吗!
他指着刚刚升起来的月亮说。
大牛怯生生的对着祖昌:我,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天狗吃月——
祖昌站起身来,对着大家说:这要仔细的揣摩就会知道的——既然月亮的大小有规律可循,那月亮变黑也肯定有规律。不过天上不会有什么天狗,天狗也不会去吃月亮。孩子们,已经晚了,该回家了。
祖冲之舍不得就此离开,恋恋不舍的望着星空说:这样大的天空,这样多的星星,里面隐藏着多少秘密啊……
35.鸡鸣山下 驿道 日 外
一队持节的官家队伍驰过,众多骑士簇拥着两架马车,车上端坐着出使北魏帝国的特使徐陵。
36.玄武湖畔外日
祖昌和随从们带着祖冲之走在湖畔大道上。远远望见车队驶来,大家不自主的让出道路。
车子在祖昌面前停住了,特使徐陵从车上下来,对着祖昌躬身施礼道:祖大人在上,下官徐陵有礼了。
祖昌急忙还礼,说:徐大人这是……
徐陵道:徐某受皇上派遣出使北魏,不想路遇祖大人……
徐大人客气了。祖昌说:祖昌在此祝大人一路顺风。
两人在湖边拜别。徐陵登车远去。
37.原野 外 日
车轮滚滚,已经是行驶在北方黄土地上。在一片北方景色中,南宋特使徐陵的车队隆隆驶过。
不远处,北魏都城——平成已经遥遥可见。
38.北魏皇宫太华殿 外 日
一位鲜卑打扮的宦官尖声喊道:皇上有旨,宣南朝使者觐见——
徐陵手捧笏板昂然走上台阶。
39.太华殿 日 内
徐陵捧着国书躬身:南朝下臣徐陵拜见魏国皇上。
巨大的蜡烛下,端坐正中的太武皇帝拓跋焘阴沉沉的挥了挥手:罢了。
近侍太监紧走几步,从徐陵手中接过国书,转身递到拓跋焘案上。
朝臣松散的站立在两旁。除了位列前筹的侍中高允、司徒崔浩身着汉族服饰以外,其他大都是鲜卑族服饰,五花八门。
拓跋焘将案上的国书推开,半睁着眼说:贵国皇上有什么要说的,你就敞开来讲,我这里听着呐。
徐陵躬身向四周作揖,然后挺直腰身大声说:我大宋元嘉皇帝让我转达的只有一点:想那永初三年,魏主趁我高祖国丧之际驱兵犯境,克滑台、虎牢、许昌,占我旧都洛阳和河南大片国土,如今已经二十六载。河南民众心不离故主,无时无刻都盼望重归我皇帝治下,而我文皇帝和江南国民无时不痛心疾首……如今,魏主大肆征伐天下,攻陷匈奴大夏国的都城统万;消灭辽东的北燕王朝;灭北凉接西域,近日又大败柔然汗国,灭其百万之众,得其领地十之八九;疆域可谓之广袤,归还我河南之地正当时也……
拓跋焘扬臂打断徐陵的长篇大论,问:我若不还,该当若何?
徐陵:如若不还,我朝上下必定万众一心,举全国之力取之……
拓跋焘猛一击案,站起身来:我视江南一拨鱼鳖小子如同粪土!我有铁骑百万,战马成群,看你刘义隆一文弱书生,能有什么作为!
说罢,振衣而退。
四周的鲜卑贵族和武将们有的怒目而视,有的哈哈怪笑。
徐陵高傲的站在大殿当中,冷眼看着拓跋焘离去。
40.北魏司徒府 夜 内
司徒崔浩亲自出席招待徐陵的宴会。出席陪客的大多是鲜卑贵族高官。案几上摆放着烹煮的牛肉和烤制的羊腿。
崔浩举起银杯:请!
徐陵回让一下举起酒杯。然后不大习惯的拿起匕首切割羊肉举到嘴边。
崔浩示意仆人:给客人换上筷子。
仆役双手托着筷子放到徐陵面前,然后给一侧的高允和崔浩也换上了筷子。
徐陵道:早知道崔大人出身高门世族,历代公侯之家。今日谋面,果然不凡。
崔浩:哪里。不过托祖上福荫,得太武皇帝器重……诸位请了。
肤色杂乱的鲜卑高官们满满的饮了一杯。一些人出汗,开始解开衣扣。更甚者露出了满是胸毛的肚腹。
一个像是武官的汉子一面切割桌上的羊腿,一面面带讥笑的对徐陵说:平城天气本来凉爽,只是徐大人一到便这样酷热,当是你带来的酷暑……
众陪客的官员们一听,指点着徐陵哈哈大笑。
徐陵放下手中的筷子,正颜回答道:当初王肃第一次来这里,魏国才开始创制礼仪;今天我奉命出使,使得你们得知寒暑;这也算是鄙人出使魏国的贡献吧。
众人停止了笑声,面面相觑。只有高允和崔浩仍旧怡然自得的相视饮酒……
41.玄武湖工地 外 日
扩建驿道的施工现场,从事吏和带领施工的师傅两手托着施工图纸再给祖昌讲解着什么,祖昌不断地点头。
在领工师傅引导下,祖昌和大家来到小河畔,一位师傅下河用铁锨挖了一锨,举到大家面前:这河底淤泥深不见底,如若再次搭桥,一是施工量大增,徒费钱粮,二是质量难以保证。如若向下游一里半处施工,不但河面较窄,而且河底基础坚固,可保百年大计。
祖昌点点头,说:好,这办法可行。走,再到下游去看看!
42.祖昌书房 内 日
午后,祖昌与祖冲之走进门来,有仆人服侍爷孙两个更衣。
祖昌坐到书案后,打开孙儿正在读的书页,回头问道:你在读《灵宪》?
祖冲之倚在爷爷身边:我刚刚开始读。不过太难了,我正想请教爷爷,这部书应该怎样读呢?
祖昌沉吟一下,开口说道:若要读懂?《灵宪》,就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张衡。孩子,这张衡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南阳人,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先是四处游学,后来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通晓五经,贯通六艺。他虽然才高八斗,但并不骄傲自大。
祖昌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继续说:这张衡善于器械制造,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他精心制作了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后来张衡又制造了地动仪。可惜因为张衡敢于对皇帝说实话,引来宦官们一起诋毁他,活了六十二岁就去世了……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华夏千年亦所罕见,令人景仰。
祖冲之神往的看着爷爷手中的书,像是颇有感慨:张衡老爷爷太伟大了。爷爷,我也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祖昌说:好孩子。张衡的学识太广泛了,他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画家;他一生儒道双修,成就惊人,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真不知道他到底是有极高的天分,还是有因为胜于常人刻苦的学习精神;恐怕两者兼而有之。
话语间祖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随后他掀开书中的“灵宪图”,指着图中活灵活现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讲解说:在《灵宪图》中,张衡所记录的星体有2500个,这可是一幅前无古人的星图,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祖冲之急切的说:爷爷,您教我吧!
43.驿道上 外 日
树荫下,路上的行人来去匆匆。
一辆马拉轿车缓缓顺着湖畔驿道走来。窗帘打开,露出祖冲之母亲的脸。
车内,并排而坐的祖朔之。他总是表情庄重肃穆,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马车一直向祖昌的住所走来。
44.祖昌住所书房 日 内
祖槐一脚踏进屋来,向正在书案上面书写的祖冲之道:小郎主,老爷和夫人一起来了……
祖冲之闻讯一挺身站了起来,来不及穿好鞋子就飞跑出去。
45.书房外日
刚走出屋门,祖冲之呼喊着扑到阿母怀里:阿母——母子二人欣喜的拥抱在一起。
随后走进来的祖朔之威严的咳了一声,祖冲之见到父亲,离开阿母疾走两步,跪倒尘埃,叫到:父亲在上,冲之给父亲大人请安!
看到儿子比在家时候显得壮硕了一些,祖朔之掩盖不住脸上的欢乐,挥手说道:罢了罢了,免了吧!
一家人依次走进屋去。
46.祖昌住所 内 日
祖昌和祖朔之在案前说话,祖冲之则依偎在阿母膝下,母子二人喋喋不休。
丫鬟和仆人陆续上前,奉上茶水和水果。
祖昌:冲之在这里吃饭比在家多了不少,看来是和户外活动多有着关系。
祖冲之:阿母,我还交了很多小朋友,他们都住在前面的村子里,大家玩的可好了。
祖朔之念念不忘儿子的学业,问道:闲暇之余,可记得温习功课?
祖冲之:回父亲,爷爷正在教我学习《灵宪》一书,是东汉张衡老人家的著作。读完它,我还要读《论衡》,爷爷说的,只要我喜欢,他都教我。
祖朔之:张衡是一位通才,处世治学博大精深。他教导世人的‘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齿禄之不伙,而齿智之不博,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这段话应当成为我儿的座右铭。
祖冲之:儿记住了。
祖朔之回过头来对父亲说:父亲大人,冲之已见大好,我这次来是想接他回去。
冲之听见显得十分着急,离开阿母来到父亲身边躬身说道:回父亲,冲之想在爷爷身边再呆些日子,把爷爷的本事再多学一些。
哦——祖朔之与祖昌对望一眼。
祖昌舐犊之情溢于言表。使得祖朔之夫妇开不得口。
冲之母亲:只是偏劳父亲大人,叫儿媳万般不安。
祖昌:这倒不必多虑,冲之和我在此独享天伦之乐,就连老夫也乐不思蜀了。
说着捋着长须笑了起来。
仆人们搬上饭菜,一家人各自就座开始吃饭。冲之像是小主人似的给阿母布菜。
看到这些,祖朔之在祖昌耳边说:这冲之小儿倒像是成熟了不少……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