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0804
成片时长:每集约51分钟
阅读:4179
发表:2021/9/20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1-2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祖朔之无奈地摇了摇头,默许了。
冲之母亲为祖朔之递上纱袍,为祖冲之穿好外衣……
祖冲之迫不及待的收拾起案上的书本,跑出屋去。迎面正逢走进大门的祖昌。
21.祖昌书房 晚 内
祖昌居住的正房,门廊前。
祖冲之一溜小跑登上台阶,一把掀开门帘:爷爷,今天要给我出个什么题目?
祖冲之一脸兴奋和期待,祖昌却气定神闲,在屋中踱着步思考着。半晌,才开言道:……市上农家老汉卖鸡,公鸡值钱五文;鸡母值钱三文;鸡雏三只值钱一文。给你一百钱,必须要你买回一百只鸡,你算算:其中包含公鸡、母鸡、小鸡雏各多少只……冲之,你可算的上来?
祖朔之走进门来向父亲请安:父亲在上,朔之问安。
祖昌答道:嗯,还好。
祖冲之急忙收敛起自己的兴奋,趴在案上仔细看爷爷已经书写在纸上的算术题。
祖昌坐下,一面剔着灯芯,一面对儿子说:朔之,今日圣上再次问起玄武湖改建之事,你可知道圣上的心思?
祖朔之答道:孩儿也在揣摩圣上之意。连日来,我大宋朝正在谋划与北虏用兵,圣上一再提到古人所言‘北人骑马,南人乘舟’,用意是否在将玄武湖作为水军演兵场地?
祖昌点头:有理,有理呀。如此思路,改建还需加大泊船码头,拓宽长江入口。
祖冲之突然跳起来喊道:爷爷,我知道了,我算出来了……
嗯——祖朔之威严的制止……祖冲之立刻低下了头。
祖昌走过来拿起祖冲之涂抹的纸张,上面画着三排图画,分别是公鸡、母鸡和小鸡雏。
祖冲之胆怯的抬眼看了看父亲,小声告诉爷爷说:只要买四只公鸡、十八只母鸡和七十八只小鸡,就会是整整一百文……
稚拙的笔墨展现出:图形后面写着数字:公鸡四;母鸡十八,小鸡七十八。
祖昌看了看他的答案,随手递给儿子说:朔之,此子可教!
祖朔之摇了摇头:些许小聪明,不值一提。再看祖冲之,他已经走到书案后面,踮着脚在取上面的书籍……
22.平城东门 外 日
高大的城门上,高悬两个隶书大字“平城”。一队人马正在入城。
北魏大军前导,柔然国王公大臣等狼狈不堪的被夹持居中;随后是被押解的大批柔然国俘虏。
前导队伍中的号角响起,吹奏号角的大汉面目狰狞,随后是“咚咚”的皮鼓声。
献俘队伍来到皇宫前,俘虏的王公大臣们被驱赶着跪地向角楼方向叩头。
士兵们高举刀矛高呼:万岁——
23.皇宫角楼 外 日
角楼上,北魏皇帝拓跋焘正凭栏远望,一脸威严,默默地注视这队伍走过……
字幕:拓跋焘 北魏帝国皇帝
24.皇宫正殿 外 日
出席完献俘仪式,拓跋焘兴致正高。他登上正殿台阶。众大臣紧随身后鱼贯而入,站立两厢。从衣着上可以看出,拓跋焘头戴金盔、身披亮甲,亲王与大臣们衣着随便,全不像刘宋南朝那样正规。
一位六十余岁的大臣出班躬身说道:我太武皇帝御驾亲征柔然,杀敌无数,战果颇丰,臣等恭贺我主,我北魏千秋一统大业已成——
字幕:高允,字伯恭 时任北魏中书侍郎拓跋焘摆手:罢了,罢了。
太子拓跋晃站立一旁。他长的眉清目秀,满脸书卷之气,与周围的王公显贵显得格格不入。
字幕:拓跋晃 北魏太子这时他正看着崔浩。
崔浩双手托着一部书稿,出班奏道:臣尊陛下之嘱,考订核对汉朝建立以来发生的日食、月食,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的度数,对从前史书的错误加以批评,另行编纂《魏历》,请陛下过目。
字幕:崔浩 时任北魏太常博士拓跋焘:这等事情我如何评判?还是着高伯恭代我审断吧。
拓跋晃说:高允先生精通历法,正适合担当此任。
高允双手接过书稿,点头道:那老夫就先睹为快了。
拓跋焘问道:年前所议编修国史一事,可有着落?
崔浩躬身道:老臣与高大人正在加紧办理之中,所选人员已经报与太子殿下。臣另有一事禀告:自先帝下诏布告全国,搜集各地经典典籍以后,我太武皇帝已经是第二次下诏寻典;各地多有向我朝奉献文献典籍的乡野人士。在下已经按照陛下吩咐,颁发了黄金和牛羊作为奖赏。日前有陈留人江强,将家中历代所传百家典籍一千余卷呈现朝廷——
拓跋焘眼中精光一闪:咦,有这等人家?
崔浩挥手指点,太子带领几个太监将书卷依次搬到殿中,摆放在书案之上。这些书有纸本、绢本,也有竹简。
拓跋焘离开胡床走向前来,捧起一卷观看。
太子知道父皇识字不是太多,上前一步指点说:这江强博闻强记,熟读百家经典。陛下手中拿的是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所著《史记》。这本书开创了编修纪传体国史的先河,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拓跋焘点头:嗯,好。如今中原已尽收于我朝掌握,这天下文脉也应在我北魏发扬光大。来人,拟旨——
拓跋焘快步走到胡床后坐下:任命江强为中书博士。另外,司徒崔浩从即日起监理秘书事,综合整理历史史料文献;责令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预处理修撰史籍事宜。其他人员依太子所奏。
太子、高允、崔浩等齐声唱喏。
25.学堂 日 内
清晨的学堂。
祖冲之蹦跳着走到书案后,跪坐着打开书包。门口一黑,先生阴沉着脸走进门来。
先生正襟危坐在书案后面,学童递上作业站立一旁,先生圈圈点点,比划着讲解,学童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
26.建康街巷 外 阴母亲送祖冲之走出大门。
祖槐牵着祖冲之冒着飘荡的小雪走过小巷。
街头小贩在吆喝生意,祖冲之手中提的小小的暖炉冒着淡淡的青烟。
27.祖昌居室 内 傍晚
祖冲之蹦蹦跳跳的走进来。
看到爷爷坐在案前,眉头微皱,正在仔细的端详书案上一摞图纸。祖冲之对爷爷说:爷爷,明日该是冬至,先生‘告归’放假,我不用去上学了。
祖昌抬起头点了点。
祖冲之来到书房一角,对摆放的棋秤看了又看,刚刚拿起一颗棋子刚像是又想起了什么,举着棋子看了看,放了回去:阿父说从今年开始不许我玩了。说是‘业精于勤,荒于嬉’。您说对吗?
是这样的。
祖昌回答着,疼爱的抚摸着祖冲之头上的抓髻,祖冲之指着棋盘琢磨了一会儿,说:不过,要将棋子放在这里,白棋就能赢……
祖冲之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棋秤。
祖昌这才从案牍中回过神,他站起来说:冬至大如年。好啊。你听话,爷爷明天带你去见一个人。
祖冲之问:谁?
祖昌:一位有着大学问的爷爷……
28.何承天宅邸门口 日 外
冬日清晨。
一辆牛车走在建康城的街道上。车子的窗帘被掀开,露出祖冲之天真好奇的脸。
祖昌的牛车停在一户高大的宅院门口,张挂的匾上面写着“何府”两个隶书大字。
赶车的仆人抱祖冲之下车,然后搀扶祖昌下车。
仆人向门房通报:可通报何老爷,当朝大匠卿祖老爷前来拜访。
祖昌牵着小孙孙站在门口,禀报的仆役匆匆赶回来,低头恭敬。又不失调侃地说:本府老郎主说是‘既是祖老尊公,还不快快请进来——’祖昌一手牵着祖冲之一面走下台阶:尊公客气了。
仆役紧走几步伸手指引:请祖大人直接到后院书房叙话。
29.何宅后院 日 外
后院宽绰、敞亮;书房一侧矗立着高大、整齐的基座,上面是做工很精致的日冕和圭表。
太阳照射下,日冕中显示出清晰地日影。
何承天在仔细圭测日影,无暇它顾;一旁的助手提笔记录,写完后将纸张递给何承天观看。
直到祖昌祖孙走到日圭跟前,何承天才双手合十,躬身道:我知道今天大匠卿必然会造访。明里是前来叙旧,其实恐怕醉翁之意不在于此。
祖昌哈哈笑道:知我者,何公也。
他把祖冲之推到身前:给何爷爷进礼——这是鄙人孙儿,带他进贵府开开眼界。
何承天打量一眼眼前的小童,说:嗯,倒也眉清目秀。几岁啦?
祖冲之一躬到底:回何爷爷的话,冲之今年7岁了。
好啊。何承天谈谈的说,看神情不甚了了。
祖昌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月前在鸡笼山观云寺一搏,就知道恐怕何公不会善罢甘休。今日特来手谈一局,不知可有空?
何承天仰脸望天:天下谁不知我何承天通音律、善弈棋;在我看来这‘弈棋’才是第一位。至于天文地理,那只是老夫偶尔为之的雕虫小技而已。得罪,请稍侯——
何承天对身边的助手说:冬至为农历一年之起算点,可对照日影计量,不可错得丝毫,你可知道?
助手躬身道:在下知道,不敢丝毫怠懈。
明日可到钟山钦天监,核对一下日影计量。何承天接着吩咐。
助手躬身道:是——
何承天与祖昌走上台阶。
助手的年纪约40岁左右,按照规范继续测量日影变化。祖冲之没有跟随爷爷离开,而是羡慕的看着助手操作。他扬起头问:敢问先生,今日冬至,可是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
助手并不抬头,说:何尚书已经发现,今日日影并不是最长,可见过去颁行的《景初历》并不精确,致使近年来多有节气不和农事、造成灾荒的事情发生。
祖冲之仰头问道:景初历,是三国时候杨伟编制的《景初历》吗?
助手停下来,惊奇的低头打量着祖冲之:小小年纪,你怎会知晓这些?
祖冲之很平淡的回答:我爷爷的书房里有很多的书,里面什么都有……我喜欢日晷,能让我摸一摸吗?
那位助手弯腰抱起了冲之,祖冲之轻轻地抚摸着日冕,一脸满足的神情。
随后,跑到了圭表旁边仔细地观看。他踮起脚尖将脸贴在冰凉的表身上。
助手问:你不觉得凉吗?
祖冲之回答说:不,我倒觉得挺热的,真的。
说完,祖冲之蹦蹦跳跳的跑进书房。
30.书房内 日 内
何承天两人已经摆好棋盘,开始“手谈”。
何承天:冬至前七日,我已开始关注日规,发现日影最长并不在今日,可见当初编制《景初历》时战乱弥天,杨伟虽有过人之长,但推算的并不准确。
祖昌:《景初历》在日食测算方面也可谓标新立异,今年所发生的日全食,按照历法推算却也误差不多。只是每年闰月推算标准不一,时常因农历混乱误了农时……边说,边在棋盘上着了一子。
何承天思索半天,也落下一子:圣上着我编制新的历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祖大人可有什么妙招?
祖昌:妙招不敢当。不过,历法中闰月的推断恐怕还要仔细思量。
何承天凝重的点点头:行家之言,不可不察。
祖昌:玄武湖改造重建明日就有动工,此工程浩大, 动用人力物力非同小可;老夫恐怕要盯在工地上,非一年两载难以完工,不能瞬息放松。施工中诸多事宜恐怕还要惊动何老先生。
何承天:大匠卿多劳了,如有所命,敢不效力?
冲之母亲为祖朔之递上纱袍,为祖冲之穿好外衣……
祖冲之迫不及待的收拾起案上的书本,跑出屋去。迎面正逢走进大门的祖昌。
21.祖昌书房 晚 内
祖昌居住的正房,门廊前。
祖冲之一溜小跑登上台阶,一把掀开门帘:爷爷,今天要给我出个什么题目?
祖冲之一脸兴奋和期待,祖昌却气定神闲,在屋中踱着步思考着。半晌,才开言道:……市上农家老汉卖鸡,公鸡值钱五文;鸡母值钱三文;鸡雏三只值钱一文。给你一百钱,必须要你买回一百只鸡,你算算:其中包含公鸡、母鸡、小鸡雏各多少只……冲之,你可算的上来?
祖朔之走进门来向父亲请安:父亲在上,朔之问安。
祖昌答道:嗯,还好。
祖冲之急忙收敛起自己的兴奋,趴在案上仔细看爷爷已经书写在纸上的算术题。
祖昌坐下,一面剔着灯芯,一面对儿子说:朔之,今日圣上再次问起玄武湖改建之事,你可知道圣上的心思?
祖朔之答道:孩儿也在揣摩圣上之意。连日来,我大宋朝正在谋划与北虏用兵,圣上一再提到古人所言‘北人骑马,南人乘舟’,用意是否在将玄武湖作为水军演兵场地?
祖昌点头:有理,有理呀。如此思路,改建还需加大泊船码头,拓宽长江入口。
祖冲之突然跳起来喊道:爷爷,我知道了,我算出来了……
嗯——祖朔之威严的制止……祖冲之立刻低下了头。
祖昌走过来拿起祖冲之涂抹的纸张,上面画着三排图画,分别是公鸡、母鸡和小鸡雏。
祖冲之胆怯的抬眼看了看父亲,小声告诉爷爷说:只要买四只公鸡、十八只母鸡和七十八只小鸡,就会是整整一百文……
稚拙的笔墨展现出:图形后面写着数字:公鸡四;母鸡十八,小鸡七十八。
祖昌看了看他的答案,随手递给儿子说:朔之,此子可教!
祖朔之摇了摇头:些许小聪明,不值一提。再看祖冲之,他已经走到书案后面,踮着脚在取上面的书籍……
22.平城东门 外 日
高大的城门上,高悬两个隶书大字“平城”。一队人马正在入城。
北魏大军前导,柔然国王公大臣等狼狈不堪的被夹持居中;随后是被押解的大批柔然国俘虏。
前导队伍中的号角响起,吹奏号角的大汉面目狰狞,随后是“咚咚”的皮鼓声。
献俘队伍来到皇宫前,俘虏的王公大臣们被驱赶着跪地向角楼方向叩头。
士兵们高举刀矛高呼:万岁——
23.皇宫角楼 外 日
角楼上,北魏皇帝拓跋焘正凭栏远望,一脸威严,默默地注视这队伍走过……
字幕:拓跋焘 北魏帝国皇帝
24.皇宫正殿 外 日
出席完献俘仪式,拓跋焘兴致正高。他登上正殿台阶。众大臣紧随身后鱼贯而入,站立两厢。从衣着上可以看出,拓跋焘头戴金盔、身披亮甲,亲王与大臣们衣着随便,全不像刘宋南朝那样正规。
一位六十余岁的大臣出班躬身说道:我太武皇帝御驾亲征柔然,杀敌无数,战果颇丰,臣等恭贺我主,我北魏千秋一统大业已成——
字幕:高允,字伯恭 时任北魏中书侍郎拓跋焘摆手:罢了,罢了。
太子拓跋晃站立一旁。他长的眉清目秀,满脸书卷之气,与周围的王公显贵显得格格不入。
字幕:拓跋晃 北魏太子这时他正看着崔浩。
崔浩双手托着一部书稿,出班奏道:臣尊陛下之嘱,考订核对汉朝建立以来发生的日食、月食,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的度数,对从前史书的错误加以批评,另行编纂《魏历》,请陛下过目。
字幕:崔浩 时任北魏太常博士拓跋焘:这等事情我如何评判?还是着高伯恭代我审断吧。
拓跋晃说:高允先生精通历法,正适合担当此任。
高允双手接过书稿,点头道:那老夫就先睹为快了。
拓跋焘问道:年前所议编修国史一事,可有着落?
崔浩躬身道:老臣与高大人正在加紧办理之中,所选人员已经报与太子殿下。臣另有一事禀告:自先帝下诏布告全国,搜集各地经典典籍以后,我太武皇帝已经是第二次下诏寻典;各地多有向我朝奉献文献典籍的乡野人士。在下已经按照陛下吩咐,颁发了黄金和牛羊作为奖赏。日前有陈留人江强,将家中历代所传百家典籍一千余卷呈现朝廷——
拓跋焘眼中精光一闪:咦,有这等人家?
崔浩挥手指点,太子带领几个太监将书卷依次搬到殿中,摆放在书案之上。这些书有纸本、绢本,也有竹简。
拓跋焘离开胡床走向前来,捧起一卷观看。
太子知道父皇识字不是太多,上前一步指点说:这江强博闻强记,熟读百家经典。陛下手中拿的是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所著《史记》。这本书开创了编修纪传体国史的先河,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拓跋焘点头:嗯,好。如今中原已尽收于我朝掌握,这天下文脉也应在我北魏发扬光大。来人,拟旨——
拓跋焘快步走到胡床后坐下:任命江强为中书博士。另外,司徒崔浩从即日起监理秘书事,综合整理历史史料文献;责令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预处理修撰史籍事宜。其他人员依太子所奏。
太子、高允、崔浩等齐声唱喏。
25.学堂 日 内
清晨的学堂。
祖冲之蹦跳着走到书案后,跪坐着打开书包。门口一黑,先生阴沉着脸走进门来。
先生正襟危坐在书案后面,学童递上作业站立一旁,先生圈圈点点,比划着讲解,学童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
26.建康街巷 外 阴母亲送祖冲之走出大门。
祖槐牵着祖冲之冒着飘荡的小雪走过小巷。
街头小贩在吆喝生意,祖冲之手中提的小小的暖炉冒着淡淡的青烟。
27.祖昌居室 内 傍晚
祖冲之蹦蹦跳跳的走进来。
看到爷爷坐在案前,眉头微皱,正在仔细的端详书案上一摞图纸。祖冲之对爷爷说:爷爷,明日该是冬至,先生‘告归’放假,我不用去上学了。
祖昌抬起头点了点。
祖冲之来到书房一角,对摆放的棋秤看了又看,刚刚拿起一颗棋子刚像是又想起了什么,举着棋子看了看,放了回去:阿父说从今年开始不许我玩了。说是‘业精于勤,荒于嬉’。您说对吗?
是这样的。
祖昌回答着,疼爱的抚摸着祖冲之头上的抓髻,祖冲之指着棋盘琢磨了一会儿,说:不过,要将棋子放在这里,白棋就能赢……
祖冲之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棋秤。
祖昌这才从案牍中回过神,他站起来说:冬至大如年。好啊。你听话,爷爷明天带你去见一个人。
祖冲之问:谁?
祖昌:一位有着大学问的爷爷……
28.何承天宅邸门口 日 外
冬日清晨。
一辆牛车走在建康城的街道上。车子的窗帘被掀开,露出祖冲之天真好奇的脸。
祖昌的牛车停在一户高大的宅院门口,张挂的匾上面写着“何府”两个隶书大字。
赶车的仆人抱祖冲之下车,然后搀扶祖昌下车。
仆人向门房通报:可通报何老爷,当朝大匠卿祖老爷前来拜访。
祖昌牵着小孙孙站在门口,禀报的仆役匆匆赶回来,低头恭敬。又不失调侃地说:本府老郎主说是‘既是祖老尊公,还不快快请进来——’祖昌一手牵着祖冲之一面走下台阶:尊公客气了。
仆役紧走几步伸手指引:请祖大人直接到后院书房叙话。
29.何宅后院 日 外
后院宽绰、敞亮;书房一侧矗立着高大、整齐的基座,上面是做工很精致的日冕和圭表。
太阳照射下,日冕中显示出清晰地日影。
何承天在仔细圭测日影,无暇它顾;一旁的助手提笔记录,写完后将纸张递给何承天观看。
直到祖昌祖孙走到日圭跟前,何承天才双手合十,躬身道:我知道今天大匠卿必然会造访。明里是前来叙旧,其实恐怕醉翁之意不在于此。
祖昌哈哈笑道:知我者,何公也。
他把祖冲之推到身前:给何爷爷进礼——这是鄙人孙儿,带他进贵府开开眼界。
何承天打量一眼眼前的小童,说:嗯,倒也眉清目秀。几岁啦?
祖冲之一躬到底:回何爷爷的话,冲之今年7岁了。
好啊。何承天谈谈的说,看神情不甚了了。
祖昌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月前在鸡笼山观云寺一搏,就知道恐怕何公不会善罢甘休。今日特来手谈一局,不知可有空?
何承天仰脸望天:天下谁不知我何承天通音律、善弈棋;在我看来这‘弈棋’才是第一位。至于天文地理,那只是老夫偶尔为之的雕虫小技而已。得罪,请稍侯——
何承天对身边的助手说:冬至为农历一年之起算点,可对照日影计量,不可错得丝毫,你可知道?
助手躬身道:在下知道,不敢丝毫怠懈。
明日可到钟山钦天监,核对一下日影计量。何承天接着吩咐。
助手躬身道:是——
何承天与祖昌走上台阶。
助手的年纪约40岁左右,按照规范继续测量日影变化。祖冲之没有跟随爷爷离开,而是羡慕的看着助手操作。他扬起头问:敢问先生,今日冬至,可是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
助手并不抬头,说:何尚书已经发现,今日日影并不是最长,可见过去颁行的《景初历》并不精确,致使近年来多有节气不和农事、造成灾荒的事情发生。
祖冲之仰头问道:景初历,是三国时候杨伟编制的《景初历》吗?
助手停下来,惊奇的低头打量着祖冲之:小小年纪,你怎会知晓这些?
祖冲之很平淡的回答:我爷爷的书房里有很多的书,里面什么都有……我喜欢日晷,能让我摸一摸吗?
那位助手弯腰抱起了冲之,祖冲之轻轻地抚摸着日冕,一脸满足的神情。
随后,跑到了圭表旁边仔细地观看。他踮起脚尖将脸贴在冰凉的表身上。
助手问:你不觉得凉吗?
祖冲之回答说:不,我倒觉得挺热的,真的。
说完,祖冲之蹦蹦跳跳的跑进书房。
30.书房内 日 内
何承天两人已经摆好棋盘,开始“手谈”。
何承天:冬至前七日,我已开始关注日规,发现日影最长并不在今日,可见当初编制《景初历》时战乱弥天,杨伟虽有过人之长,但推算的并不准确。
祖昌:《景初历》在日食测算方面也可谓标新立异,今年所发生的日全食,按照历法推算却也误差不多。只是每年闰月推算标准不一,时常因农历混乱误了农时……边说,边在棋盘上着了一子。
何承天思索半天,也落下一子:圣上着我编制新的历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祖大人可有什么妙招?
祖昌:妙招不敢当。不过,历法中闰月的推断恐怕还要仔细思量。
何承天凝重的点点头:行家之言,不可不察。
祖昌:玄武湖改造重建明日就有动工,此工程浩大, 动用人力物力非同小可;老夫恐怕要盯在工地上,非一年两载难以完工,不能瞬息放松。施工中诸多事宜恐怕还要惊动何老先生。
何承天:大匠卿多劳了,如有所命,敢不效力?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