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5121
阅读:10596
发表:2014/9/25 修改:2014/9/26
都市
小说
你一定给了我什么(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三十一章 那个时候的爱情
凤凰痴狂的舞姿和眼波,让千百年前夜奔相如的文君显出空前绝后的奔放,渐渐牵引着我视线,把我的神思带回戏台,让我渐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此时是汉代才子司马相如。在此之前,虽然一直追着鼓乐声旁若无人的舞蹈和呤唱,我也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坠入爱河的青年,幸福到得忘乎所以,激动到热泪盈眶,全然忘记了司马先生,忘却了台下座无虚席的观众,不得不承认自己今晚被师父和师娘的故事引领着,神游在过往的时光里。
年轻的时候,做泥瓦匠的师父同时是川南闻名遐迩的川剧小生。每到农闲时节,十里八乡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巡演”,都免不了跑到那赵家湾去邀请他。当地读书人少,唱戏的人在戏里戏外都引领时尚,成了众人仿效的标杆。师父在戏台上扮演的多是盖世英雄,戏台下却亲和有礼,在坊间口碑极好。但因家贫,家母长年瘫痪在床,年过三十依然打单。其实,视其为梦中情人的女子不乏其人,师娘便是其中一个。不幸和万幸的是师娘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一次“巡演”中,师父偶感风寒,便被当地一户殷实人家的戏迷男主人邀去小住。男主人也许没意识到,他视若掌上明珠的小女儿已经初长成。待到几天后戏班子离开村子的时候,惜别之情惊醒了年轻的师父和师娘的青春眷恋。待到来年“巡演”,重逢又遭再次别离的两个人,在十八相送的情景里私自完成了拜天地和入洞房……
我的神思落在师父和师娘的往事里,有一种情愫和信仰自心深处一点点散开,乘风纵横四野,翻山越岭,换回漫山遍野的花香,涌进来,那些缓慢和迟到事物,迎着风回来,让我看到戏里戏外的纯美爱情……我双目含情,泪流满面,在戏台之上,完成一场始料不及的对前尘往事的叩访。
“文君”就是在此时,极尽了奔放而又缠绵的声韵舞姿,把作为“相如”的我唤了回来。
为吸引年轻观众,琴挑戏苑近几年每值七夕都会推出青春版《文君与相如》。今年因为凤凰强调戏剧舞蹈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了此剧的现代元素。我因为前一段忙于新戏的编排,没时间再三与他对练新舞编排,他对我在剧中的表现本没有过高的期望,但我今天不是靠舞技而是随心起舞,反而抵达了我自己都没抵达过的新天地。凤凰喜出望外,“文君”平添了几多激情和张扬,激发了台上年轻演员的超常发挥,也极大的吸引了台下年轻观众对一门古老艺术的惊赏与迷恋,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看着贵宾席上的师父和师娘,几句流行歌词开始在我心中流转: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
师父一直在追问,当时十八相送的他和师娘冥冥中是不是已有感知,隔着下一次重逢的,是九九八十一难……一如文君私奔相如后,艰难困苦的征程!
在今天早上的追述中,师父一直在忏悔,也许是他送给师娘的扇子招致了那一场长长久久的失散。她给他的那张亲手刺绣的香罗帕,可以见证师父在得知师娘卖蚕茧而一去无踪之后,日日夜夜的悔恨。
当年,和师娘交换了订情信物的师父,幸福满满地回到赵家湾,迎接他的是父母双双在雨夜被泥石流掩埋的噩耗。支撑着师父从悲伤中抬起头的,是一心要明媒正娶师娘,重新撑起一个家的想往。于是,泥瓦匠师父马不停蹄地承揽了一处又一处的活,不知不觉间离赵家湾越来越远。
得知爱情的种子在体内生根发芽,十九岁的师娘借口去镇上卖蚕茧,含泪别了娘家奔赴赵家湾。一路打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师父所在的村子。在被泥沙掩埋的师父家的旧址上站立良久,师娘重又踏上了漫漫寻夫路。她寻遍一乡又一乡,一村又一村的砖瓦制作和烧制工场,肚子一天天大起来。
那个时代,一个未婚妈妈招致的唾骂足以毁掉一个家。她的娘家,她是不能回了。除了往前走,她别无选择。那天,她太累了,一定是出现了幻觉,看到一双十指修长的玩着稀泥的手,像极了师父双手,她不禁握上去,还没有抬头看看对方的面容,就昏倒了。
恍惚中睁开眼,一个胖胖的大妈给她端来了热汤,紧随其后的,是一个目如铜铃的高个子年轻男子。大妈指着男子说:“我儿子大头在堰塘边救回了你。他脑子不太好使,但心眼好着呢……我们是好人家,你如果没处可去,就在这里放心养胎吧!”男子嘿嘿地笑着,难为情地看着她。
“对了,医生说胎儿莫啥事,你尽管放心。”大头妈说,“大头先抱你上前院田医生哪里去看过病了,医生说就是有点贫血,养养就好了。”
为肚子里的孩子着想,师娘决定在这个好人家里住下来。走了那么多久,她已经没有现钱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变卖了。为了报答恩人,她起早贪黑的干活。也许是过度劳累动了胎气,师娘早产下一个不足八个月的女婴。孩子通体苍白,毫无血色,甚至连一个胎记都没有。孩子非常安静,哭声像蚊子似的。大妈很高兴,说体质弱没关系,养几天就好了。
大妈一天要看孩子好几次,但却没有为照顾好孩子想任何办法,好在有大头每天从堰塘抓回泥鳅和鲫鱼给师娘熬汤,孩子也因此没有断奶,也渐渐有了精气神。按乡下为图好养活给孩子起个贱名的惯例,师娘叫孩子“啰啰”,那是乡下喝吆猪儿归圈的拟声词,她希望孩子能向猪儿一样无忧无虑的过活。至于大名,她想等师父来取。
令她不解的是,随着孩子状况一天天好转,大妈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最终懒得进师娘所住的小屋子了。这天,师娘打算自己去河沟里洗尿片,经过屋后的竹林时,她听到了大妈和一个黑衣女人的对话。
“……那娃娃生下来,哭得劲都莫得,我以为撑不过两三天,就没叫你及时来抱走。哪晓得还真就缓过气来了。我就一个儿子,哪能娶个媳妇还带个拖油瓶的……呆会儿,我找借口去把孩子抱出来,你赶紧抱走,抱得越远越好……过一阵,我就张罗她和大头圆房……”
“这就不像刚生下来谎称孩子死了来的容易哟……”黑衣女不高兴地说。
“不碍事!一个没爹的孩子丢了,量她也没脸声张……唉,感谢菩萨,给我大头送来个媳妇……”
听到这儿,虚弱的师娘几近晕厥,她跌跌撞撞地退回到房里,抱着孩子就想往外冲,却和提着鱼回来的大头撞了个满怀。
“你往哪去?”
“好久没出门了,我……我想出去看你抓鱼!”
“抓完了,你看!你就在床上躺着吧,我妈说不让你出门,你走了她就打死我……”
师娘明白一时脱不了身,急中生智,让大头去拿针线来,她想缝一个小小的茶叶包放在床上除奶腥味。
大头很快拿来了针线包,又抓来一把茶叶捧给她。
支走大头,师娘把选出来的一根茶叶梗含在嘴里,又把一根大号的缝衣针在布头上摩擦得快起电了,再捏住孩子的右耳垂,用拇指和食指尖反复搓揉,揉至耳垂变得极薄时猛地用针穿过去,随后又小心翼翼地把嘴里的茶叶梗穿在刚穿出来的耳洞里……因为孩子通体没有一个胎记,她要给孩子做个记号,以备无论天涯海角、地老天荒,她永远认得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痛感神经还不是足够发达,直到师娘做完这一切,孩才撇撇嘴哭出声来……
曾经,我多次取笑过罗洛的单边耳洞,从不曾想到那是解开她身世之迷的印记。
凤凰痴狂的舞姿和眼波,让千百年前夜奔相如的文君显出空前绝后的奔放,渐渐牵引着我视线,把我的神思带回戏台,让我渐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此时是汉代才子司马相如。在此之前,虽然一直追着鼓乐声旁若无人的舞蹈和呤唱,我也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坠入爱河的青年,幸福到得忘乎所以,激动到热泪盈眶,全然忘记了司马先生,忘却了台下座无虚席的观众,不得不承认自己今晚被师父和师娘的故事引领着,神游在过往的时光里。
年轻的时候,做泥瓦匠的师父同时是川南闻名遐迩的川剧小生。每到农闲时节,十里八乡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巡演”,都免不了跑到那赵家湾去邀请他。当地读书人少,唱戏的人在戏里戏外都引领时尚,成了众人仿效的标杆。师父在戏台上扮演的多是盖世英雄,戏台下却亲和有礼,在坊间口碑极好。但因家贫,家母长年瘫痪在床,年过三十依然打单。其实,视其为梦中情人的女子不乏其人,师娘便是其中一个。不幸和万幸的是师娘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一次“巡演”中,师父偶感风寒,便被当地一户殷实人家的戏迷男主人邀去小住。男主人也许没意识到,他视若掌上明珠的小女儿已经初长成。待到几天后戏班子离开村子的时候,惜别之情惊醒了年轻的师父和师娘的青春眷恋。待到来年“巡演”,重逢又遭再次别离的两个人,在十八相送的情景里私自完成了拜天地和入洞房……
我的神思落在师父和师娘的往事里,有一种情愫和信仰自心深处一点点散开,乘风纵横四野,翻山越岭,换回漫山遍野的花香,涌进来,那些缓慢和迟到事物,迎着风回来,让我看到戏里戏外的纯美爱情……我双目含情,泪流满面,在戏台之上,完成一场始料不及的对前尘往事的叩访。
“文君”就是在此时,极尽了奔放而又缠绵的声韵舞姿,把作为“相如”的我唤了回来。
为吸引年轻观众,琴挑戏苑近几年每值七夕都会推出青春版《文君与相如》。今年因为凤凰强调戏剧舞蹈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了此剧的现代元素。我因为前一段忙于新戏的编排,没时间再三与他对练新舞编排,他对我在剧中的表现本没有过高的期望,但我今天不是靠舞技而是随心起舞,反而抵达了我自己都没抵达过的新天地。凤凰喜出望外,“文君”平添了几多激情和张扬,激发了台上年轻演员的超常发挥,也极大的吸引了台下年轻观众对一门古老艺术的惊赏与迷恋,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看着贵宾席上的师父和师娘,几句流行歌词开始在我心中流转: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
师父一直在追问,当时十八相送的他和师娘冥冥中是不是已有感知,隔着下一次重逢的,是九九八十一难……一如文君私奔相如后,艰难困苦的征程!
在今天早上的追述中,师父一直在忏悔,也许是他送给师娘的扇子招致了那一场长长久久的失散。她给他的那张亲手刺绣的香罗帕,可以见证师父在得知师娘卖蚕茧而一去无踪之后,日日夜夜的悔恨。
当年,和师娘交换了订情信物的师父,幸福满满地回到赵家湾,迎接他的是父母双双在雨夜被泥石流掩埋的噩耗。支撑着师父从悲伤中抬起头的,是一心要明媒正娶师娘,重新撑起一个家的想往。于是,泥瓦匠师父马不停蹄地承揽了一处又一处的活,不知不觉间离赵家湾越来越远。
得知爱情的种子在体内生根发芽,十九岁的师娘借口去镇上卖蚕茧,含泪别了娘家奔赴赵家湾。一路打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师父所在的村子。在被泥沙掩埋的师父家的旧址上站立良久,师娘重又踏上了漫漫寻夫路。她寻遍一乡又一乡,一村又一村的砖瓦制作和烧制工场,肚子一天天大起来。
那个时代,一个未婚妈妈招致的唾骂足以毁掉一个家。她的娘家,她是不能回了。除了往前走,她别无选择。那天,她太累了,一定是出现了幻觉,看到一双十指修长的玩着稀泥的手,像极了师父双手,她不禁握上去,还没有抬头看看对方的面容,就昏倒了。
恍惚中睁开眼,一个胖胖的大妈给她端来了热汤,紧随其后的,是一个目如铜铃的高个子年轻男子。大妈指着男子说:“我儿子大头在堰塘边救回了你。他脑子不太好使,但心眼好着呢……我们是好人家,你如果没处可去,就在这里放心养胎吧!”男子嘿嘿地笑着,难为情地看着她。
“对了,医生说胎儿莫啥事,你尽管放心。”大头妈说,“大头先抱你上前院田医生哪里去看过病了,医生说就是有点贫血,养养就好了。”
为肚子里的孩子着想,师娘决定在这个好人家里住下来。走了那么多久,她已经没有现钱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变卖了。为了报答恩人,她起早贪黑的干活。也许是过度劳累动了胎气,师娘早产下一个不足八个月的女婴。孩子通体苍白,毫无血色,甚至连一个胎记都没有。孩子非常安静,哭声像蚊子似的。大妈很高兴,说体质弱没关系,养几天就好了。
大妈一天要看孩子好几次,但却没有为照顾好孩子想任何办法,好在有大头每天从堰塘抓回泥鳅和鲫鱼给师娘熬汤,孩子也因此没有断奶,也渐渐有了精气神。按乡下为图好养活给孩子起个贱名的惯例,师娘叫孩子“啰啰”,那是乡下喝吆猪儿归圈的拟声词,她希望孩子能向猪儿一样无忧无虑的过活。至于大名,她想等师父来取。
令她不解的是,随着孩子状况一天天好转,大妈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最终懒得进师娘所住的小屋子了。这天,师娘打算自己去河沟里洗尿片,经过屋后的竹林时,她听到了大妈和一个黑衣女人的对话。
“……那娃娃生下来,哭得劲都莫得,我以为撑不过两三天,就没叫你及时来抱走。哪晓得还真就缓过气来了。我就一个儿子,哪能娶个媳妇还带个拖油瓶的……呆会儿,我找借口去把孩子抱出来,你赶紧抱走,抱得越远越好……过一阵,我就张罗她和大头圆房……”
“这就不像刚生下来谎称孩子死了来的容易哟……”黑衣女不高兴地说。
“不碍事!一个没爹的孩子丢了,量她也没脸声张……唉,感谢菩萨,给我大头送来个媳妇……”
听到这儿,虚弱的师娘几近晕厥,她跌跌撞撞地退回到房里,抱着孩子就想往外冲,却和提着鱼回来的大头撞了个满怀。
“你往哪去?”
“好久没出门了,我……我想出去看你抓鱼!”
“抓完了,你看!你就在床上躺着吧,我妈说不让你出门,你走了她就打死我……”
师娘明白一时脱不了身,急中生智,让大头去拿针线来,她想缝一个小小的茶叶包放在床上除奶腥味。
大头很快拿来了针线包,又抓来一把茶叶捧给她。
支走大头,师娘把选出来的一根茶叶梗含在嘴里,又把一根大号的缝衣针在布头上摩擦得快起电了,再捏住孩子的右耳垂,用拇指和食指尖反复搓揉,揉至耳垂变得极薄时猛地用针穿过去,随后又小心翼翼地把嘴里的茶叶梗穿在刚穿出来的耳洞里……因为孩子通体没有一个胎记,她要给孩子做个记号,以备无论天涯海角、地老天荒,她永远认得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痛感神经还不是足够发达,直到师娘做完这一切,孩才撇撇嘴哭出声来……
曾经,我多次取笑过罗洛的单边耳洞,从不曾想到那是解开她身世之迷的印记。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