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982
阅读:11
发表:2025/9/18
6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60章:铩羽西府(1)
1
…
59
60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一
1948年3 月10日,周恩来宣布: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要求中国革命的统帅部走出陕北,走向全国。
中央决定,中央机关和军委总部东渡黄河,移驻华北。
汪东兴派警卫科长慕丰韵到吴堡、佳县然后渡河到山西临县,详细了解黄河渡口的情况。最终确定,渡口选在吴堡的川口。
3 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和军委机关离开杨家沟,穿越吉镇、蚂栩峪,23日中午到达吴堡县川口园子塔渡口。
毛泽东这次东移,不再是与追击他的国民党军兜圈子,而是要离开他住了十多年的陕北根据地了。
经过精心挑选的二百多名水手组成了水手营,船只也编了号。
前面是汹涌激荡的黄河,身后是陕北黄土高原。毛泽东回头凝视好一会,似有点依依不舍。
船开动后,毛泽东望着渐渐往后退去的深蓝色远山、黄土地和频频招手的乡亲们,他对叶子龙说:“以陕北为背景,给我照一张像吧。”
叶子龙,拿出照相机,给毛泽东照了一张相。
船靠东岸了,毛泽东回头朝西望了好一会儿,他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那一天,温暖的阳光照射着中国西部连绵起伏的黄土沟壑上。
毛泽东此生再也没有回过陕北。
渡河之后,继续沿黄河北上,经临县达士、磁口,下午2 时左右到达临县寨则山,并在这里过夜。
3 月24日,毛泽东骑马沿黄河东岸南下,又循湫水河上行,中午到达山西临县三交镇的双塔村。
这里是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所在地,中央土改工作队也在这一带。这里在转战陕北时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机关。在此的叶剑英已先期率队前往西柏坡,杨尚昆则留在这里迎接毛泽东的到来。
毛泽东一落脚便忙着批阅文件、听取报告并作出具体指示。
在双塔村,毛泽东就晋西北土改中“左”的做法对后委提出严厉批评。他说:“你们后委就住在这里,这些事都知道,可是你们根本不反映,究竟你们读的马克思主义到哪里去了?”
由于形势发展较快,中央要求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早日赶到西柏坡。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师哲等,带少数电台,机要警卫人员乘汽车先走。前委和后委的其他人员由杨尚昆率领,从双塔村步行前往西柏坡。
3 月26日上午10时许,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各乘一辆吉普车,其余领导乘又一辆吉普车,随后是电台人员和警卫人员乘坐的大卡车,离开了双塔村。
至此,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和中央首脑机关终于告别了马背上的颠沛行军,乘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在中国革命征途中有着深刻的喻义。
******
毛泽东离开陕北向全国战场的核心地带走去,这时候,国民党的“国民大会”开幕了。
国民党决定要以“民主国家”的惯例,为中国人民选举出“合乎民意”的“总统”和“副总统”来,“使整个国家走上民主和法制的轨道”。
一九四六年“国民代表会议”发布,将于一九四八年春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改革国家体制。各方国大代表都选举出来了,蒋介石却说条件尚不具备,行宪的事以后再说。不但引起美国人不快,也招致国内许多人不满。国大代表们纷纷上书进言。各党派更是抓住题目大做反独裁文章。
1947年底,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述职,在报刊上发表谈话:“象征国民党统治的蒋介石氏,资望已日趋式微。”
美国社论也忽然对李宗仁发生了兴趣,说李是有胆有识的军事家、政治家,是挽教危局的理想人物。蒋介石并不在乎:“不要理他,中国自有中国的治国之道。” 他当然明白,中国的事情还得他说了算。
身边的人忧心忡忡,委婉进言;“不能和美国人斗气,最能体现改革决心的是实行宪政,召集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改组国民政府。这样美国人就无话可说。”
戴季陶也劝蒋介石:“美国人不糊涂,当今中国舍介公谁能取代,我们就实行个中国式的宪政何妨。经过选举,国内外明白非公莫属,各种非分之想也就自消自灭了。”
蒋介石说:“那好吧,就开国民大会,既然美国人那样子感兴趣,找个美国喜欢的人去做总统好了,省得老让人家骂我独裁。”
谁当总统?蒋介石是当然人选,没人怀疑。戴季陶以为蒋说的是气话,不料在筹备会上蒋介石竟真的提出他不愿意当总统,他说首届总统应该由一位党外人士担任,并且应该符合下列标准:一、文人,不是军人;二、学者,不是官吏;三、名人,有国际声望。
大家一听这不活脱脱就是胡适吗?
大家都想不通,一致认定蒋介石是中国唯一“伟大领袖”,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只有蒋公才最合适,别人都没有这个资格,由陈布雷打电话向蒋介石说明。
陈布雷电话打了,蒋介石坚决推辞。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中常委争论不休,不知该咋办。
行政院院长张群道:“并不是总裁不愿意当总统,而是依据宪法规定,总统是一位虚位元首,所以他不愿意处于有职无权的地位。”大家当即推举张群、陈立夫和陈布雷三人去面见蒋介石,转达中央常委会的意见:如果他愿意担任总统,就在宪法外另立条款,赋予他以必要的特殊权力。这个特殊权力,就是“国民大会”后来通过的《请制定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案》。根据这个条款, “授予总统采取紧急措施之权力”,拥有一切军政大权。
蒋介石立即同意了。
三月初,各方代表陆陆续续抵京。
因共产党被判为乱匪,民主同盟通匪,资格双双失去,这两家的名额便全被权势人物瓜分,这些人大都是国民党员,这就使国民党名额大大超过百分之七十五,代表名单一公布,舆论大哗。
国民党中央只好发出通告:“党员非经党组织提名不得竟选,当选亦无效。”并许愿:“凡退让者均委以戡乱建国委员会委员,简任一级待遇,底薪七百二十万元。”结果,未经党组织提名而当选有六百余名,让谁退谁也不退。
组织部长陈立夫只好执行纪律,干脆把一些人的名字划掉,不发给资格证书。
本属不该画掉的东北代表孔宝荣,挟着一皮包材料,准备拿到大会上演讲,以期引起各方对东北的重视,而今当选资格被画掉,进不了会场,尽不到选民委托的责任,无颜回见家乡父老,一根带子拴在梁上自尽了。
三月二十九日开预备会议那天,有二十八个被除名的代表打着民选代表联谊会的旗子去冲会场,大叫“代表要民选还是钦定?不让参加大会教我们如何向选民交代?”其中一位代表,把棺材里抬到会场门外,声称“不让进会场就进棺材。”美联社记者极有兴趣,问他可不可以躺到棺材里拍张照片,这位代表欣然允诺,记者请问尊姓大名,答日:“候补民主烈士。”
大会秘书长洪阑友怕出事,命人送茶水糕点。代表们不肯吃,说要绝食。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场面十分不雅。忽然拥来一群不明来路的壮汉,其中一人一把将“候补民主烈士”从棺材里拖出来,当场把棺材砸烂点火烧了。
竞选总统毫无悬念,候选人只有一位:蒋中正。
蒋介石顺利当选为总统。
副总统候选人六位“孙科、李宗仁、程潜、于右任(以上国民党)、徐傅霖(民社党)、莫德惠(社会贤达)。 蒋介石初不以为意,副总统是个虚位,谁个来做都无所谓。但因美国扬言要换马,李宗仁、程潜对竞选又很热衷,蒋介石来了脾气,你越是想做,偏偏不让你做,看中国的事到底谁说了算。
南京纷纷成立起副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班子。李宗仁家居傅厚岗,大本营设在安乐酒家,孙科的大本营设在龙门酒家,程潜的大本营设在金陵饭店,其他几位也都各占一方宝地。为“国大”代表们便春风满面地在这些酒家饭店之间出出进进穿梭行动,今天在安乐酒家举杯拥李,明天在龙门酒家信誓助孙,乐得日日欢宴、夜夜弦歌。各家除了明码实价的酬仪之外,还有当选后的种种许诺。
于右任的竞选班子最穷。于先生的字极值钱,一周之内写了一千多幅“为万世开太平”。
副总统的主要竞选者是李宗仁。
李宗仁竞选班子最为起劲,志在必得。青年党魁曾琦、李璜、左舜生、晋绥代表梁化之、广东张发奎、湖南萧作霖、四川范绍曾、湖北张轸,以及CC骨干、上海帮会头目、大会秘书长洪阑友这样的人,李宗仁一一亲自拜访。
李宗仁是国民党军桂系的领军人物,是蒋介石一生最大的政治夙敌。蒋介石当然不愿意身边有这么一位副总统,他最中意的人选是孙科,便令中央秘书长吴铁城、组织部长陈立夫拿出办法。
吴、陈派人到代表团放风,说你们不要瞎起哄了,国民党员当选必须经中央常委委员认定,否则于组织原则不合。
桂系重要智囊人物黄绍竤直接找到吴铁城、陈立夫:“如果真是此事,广西、安微代表团即刻离京。”
吴、陈赶紧声明:“千万不要轻信谣言,完全是共产党反动分子离间破坏。”
四月二十三日,“国民大会”的副总统选举如期举行。
所有候选人得票都没有超过半数,只有让前三名即李宗仁、孙科和程潜进入第二次选举。第二天,四月二十四日,副总统选举进行第二次投票结果是:李宗仁得一千一百六十三票,孙科的九百四十五票,程潜得六百一十六票。还是没人超过半数。
四月二十九日上午,第四次选举开始。唱票的时候场面热闹,每唱到孙科的时候,孙派代表就热烈鼓掌;唱到李宗仁的时候,李派的代表就热烈鼓掌;当李宗仁的票唱到一千四百张时,孙科和支持他的代表纷纷离开了会场,会场里只剩下李派代表更加热烈地掌声。投票结果是:李宗仁一千四百三十八票;孙科一千二百九十五票。
蒋介石耐着性子坐到唱完最后一票,站起身来向李宗仁道喜:“好,好,好,今后我们携手努力为党国服务。”
李宗仁当选国民政府首届副总统。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上门祝贺他当选。
二
1948年3 月26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行来到兴县蔡家崖。
坐落在蔚汾河河畔的蔡家崖,是一个不满百户人家的小山村。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司令部先后设在这里,这里是陕甘宁边区的战略屏障,为保卫党中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有“小延安”的光荣称号。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司令员贺龙和政委李井泉在这里等候他们。这里的条件比陕北要好得多,屋子里有电灯,有电话,办公室的家具、用具都很齐全。
在蔡家崖,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听取晋绥分局和军区负责人工作汇报,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
毛泽东先后作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进一步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并列为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任务。他还明确概括了党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山西的太原、忻县仍由阎锡山占据着,而雁北地区已经解放。因此,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行准备乘车取道岢岚、五寨、神池,出雁门关,然后从北路经代县上五台山。
4 月4 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驱车东进,于下午4 时到达山西岢岚县城。
在岢岚县委领导引导下,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兴致勃勃登上县城古城墙,沿城墙绕了大半圈,俯瞰塞上山城全景,远眺岢岚山,近看岚漪河,欣赏壮丽的晋绥风光。
之后,离开岢岚,经五寨、神池东进,登雁门关,南折古城代县,再经繁峙伯强村向五台山进发。
4月11日,汽车上盘山路时遇上暴风雪,道路很快被厚厚的白雪所掩盖。
毛泽东下车在暴风雪中徒步前进,他望着漫天飞雪说:“当年我们爬雪山时,好像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暴风雪呢!”
傍晚,到达五台山,在塔院寺下榻。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周思来、任弼时参观了密集的五台山古老寺庙群,听取方丈介绍五大禅处的名胜及传说,阐明共产党对宗教实行保护的政策,希望能很好地保护这些名胜古迹。
1948年4 月1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行进入河北境内,到达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聂荣臻、刘澜涛、萧克等晋察冀党政军领导人高举火炬,到菩萨岭以北迎接。
毛泽东和江青住进聂荣臻腾出的两间房子,任弼时和周恩来住前面的一排。再往前面一排,一边的4 间住陆定一、胡乔木、陈伯达、叶子龙等,另一边的房子作为会议室。
这三排房子用围墙围成一个院子,后面依托着小山包,从毛泽东住的那排房子向后走,出后院门便是防空洞,以防敌人轰炸。
10天之后,周恩来和任弼时去了西柏坡,毛泽东就在这个田园式的农家院里住了下来。
******
1948年3月,彭德怀西北野战军打下宜川,建立起以黄龙、宜川为中心的新根据地,当时,毛泽东还在陕北,彭德怀与毛泽东商议野战军下一步作战计划,彭德怀说:“宜川一战,把胡宗南打怕了,主力全部收缩西安附近。我想下一步是打洛川,如果打下洛川,延安就成了孤城,我们收复延安的计划很快就能得到实现。”
毛泽东笑道:“老彭啊,还在为丢失延安心有不平哪,延安现在就已经成了孤城,收复延安只是迟两天早两天的事,不必太着急。”
彭德怀也笑了:“打下洛川,不急于收复延安也行。或可向西南插入甘陕川之间地带,截断川陕联系,威胁西安,可对西安形成半面包围之势。”
毛泽东默默点头,好一阵才说道:“是一步好棋。可是,老彭,为难你了,涉险远征,困难是很大的,告诉前方的同志们,要充分考虑面临的困难。”
毛泽东是否感觉到彭德怀有轻敌意识,不得而知。但毛泽东告诫彭德怀插入西南会面临很大困难。
得到毛泽东的首肯,彭德怀于3月4日,率西北野战军由宜川地区挥师南下,发起黄龙山麓战役,沿黄龙山麓、渭河以北、洛河两岸20余县,国民党军只驻守一些重点城市,大部分地区已无力守备。彭德怀很快便攻占了黄陵、富县、宜君、白水,逼近蒲城,于3月9日完成了对洛川的包围。
洛川是咸榆公路上的重镇,是胡宗南集团重要物资供应基地。塬上地面平坦,视野开阔,易守难攻。
洛川在延安之南,西安之北,洛川丢失,延安就会孤悬陕北,西安也会受到威胁。
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即令裴昌会第5兵团5个整编师从豫陕边界地区驰援洛川,增防西安。
驻守洛川的是杨荫环整编第六十一旅,配有整编第二十七、九十师增援宜川时留下的火炮、坦克等大量重型武器。
3月11日,西北野战军的许光达第3纵队和罗元发第6纵开始对洛川进行攻击,杨荫环令部属拼死抵抗。
当日,裴昌会先头整编第三十六师开到蒲城,增援洛川。
第三、六纵队两次攻城未克。彭德怀决定改变战术,重点转为“围城打援”。命令第三、六纵继续围攻洛川,诱敌北援。以张宗逊第一纵队、王世泰第四纵队于黄陵、宜君地区集结,令王震第二纵队从蒲城移到白水至冯塬镇地区,准备歼灭可能北援的敌整编第三十六师。
洛川守军凭险扼守,加之10余日连降大雪,围攻洛川的第三、第六纵队多次发起攻击,连攻22天未克,伤亡较大。延安国民党何文鼎第17师第48旅旅长康庄率领三个团南援,27日到甘泉后不敢南进,于31日又缩回延安。
4月5日,裴昌会以4个整编师8个旅的兵力,从铜川出发,沿咸延公路北进援洛。因担心重蹈刘戡覆辙,日行15公里,夜退7公里,步步为营,齐头并进,7天仅前进52公里到达宜君。彭德怀始终无法获得打援歼敌机会。
4月6日,彭德怀电告毛泽东:“鉴于洛川久攻不克,国民党军增援洛川行动谨慎,打援计划难以实现,黄龙山区粮食匮乏,部队不宜久留。而西府地区国民党军兵力空虚,决心以第3纵队继续围困洛川,第1、第2、第4、第6纵队向西府地区挺进,以调动、分散敌裴昌会兵团,寻机歼其一部,并相机夺取胡宗南集团的补给基地宝鸡。”
毛泽东回电:“打西府甚好,只是要谨防西边马家匪徒东援。”可谓料事如神,后马匪果然东援,成为此战失利根本原因。
1948年3 月10日,周恩来宣布: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要求中国革命的统帅部走出陕北,走向全国。
中央决定,中央机关和军委总部东渡黄河,移驻华北。
汪东兴派警卫科长慕丰韵到吴堡、佳县然后渡河到山西临县,详细了解黄河渡口的情况。最终确定,渡口选在吴堡的川口。
3 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和军委机关离开杨家沟,穿越吉镇、蚂栩峪,23日中午到达吴堡县川口园子塔渡口。
毛泽东这次东移,不再是与追击他的国民党军兜圈子,而是要离开他住了十多年的陕北根据地了。
经过精心挑选的二百多名水手组成了水手营,船只也编了号。
前面是汹涌激荡的黄河,身后是陕北黄土高原。毛泽东回头凝视好一会,似有点依依不舍。
船开动后,毛泽东望着渐渐往后退去的深蓝色远山、黄土地和频频招手的乡亲们,他对叶子龙说:“以陕北为背景,给我照一张像吧。”
叶子龙,拿出照相机,给毛泽东照了一张相。
船靠东岸了,毛泽东回头朝西望了好一会儿,他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那一天,温暖的阳光照射着中国西部连绵起伏的黄土沟壑上。
毛泽东此生再也没有回过陕北。
渡河之后,继续沿黄河北上,经临县达士、磁口,下午2 时左右到达临县寨则山,并在这里过夜。
3 月24日,毛泽东骑马沿黄河东岸南下,又循湫水河上行,中午到达山西临县三交镇的双塔村。
这里是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所在地,中央土改工作队也在这一带。这里在转战陕北时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机关。在此的叶剑英已先期率队前往西柏坡,杨尚昆则留在这里迎接毛泽东的到来。
毛泽东一落脚便忙着批阅文件、听取报告并作出具体指示。
在双塔村,毛泽东就晋西北土改中“左”的做法对后委提出严厉批评。他说:“你们后委就住在这里,这些事都知道,可是你们根本不反映,究竟你们读的马克思主义到哪里去了?”
由于形势发展较快,中央要求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早日赶到西柏坡。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师哲等,带少数电台,机要警卫人员乘汽车先走。前委和后委的其他人员由杨尚昆率领,从双塔村步行前往西柏坡。
3 月26日上午10时许,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各乘一辆吉普车,其余领导乘又一辆吉普车,随后是电台人员和警卫人员乘坐的大卡车,离开了双塔村。
至此,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和中央首脑机关终于告别了马背上的颠沛行军,乘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在中国革命征途中有着深刻的喻义。
******
毛泽东离开陕北向全国战场的核心地带走去,这时候,国民党的“国民大会”开幕了。
国民党决定要以“民主国家”的惯例,为中国人民选举出“合乎民意”的“总统”和“副总统”来,“使整个国家走上民主和法制的轨道”。
一九四六年“国民代表会议”发布,将于一九四八年春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改革国家体制。各方国大代表都选举出来了,蒋介石却说条件尚不具备,行宪的事以后再说。不但引起美国人不快,也招致国内许多人不满。国大代表们纷纷上书进言。各党派更是抓住题目大做反独裁文章。
1947年底,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述职,在报刊上发表谈话:“象征国民党统治的蒋介石氏,资望已日趋式微。”
美国社论也忽然对李宗仁发生了兴趣,说李是有胆有识的军事家、政治家,是挽教危局的理想人物。蒋介石并不在乎:“不要理他,中国自有中国的治国之道。” 他当然明白,中国的事情还得他说了算。
身边的人忧心忡忡,委婉进言;“不能和美国人斗气,最能体现改革决心的是实行宪政,召集国民代表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改组国民政府。这样美国人就无话可说。”
戴季陶也劝蒋介石:“美国人不糊涂,当今中国舍介公谁能取代,我们就实行个中国式的宪政何妨。经过选举,国内外明白非公莫属,各种非分之想也就自消自灭了。”
蒋介石说:“那好吧,就开国民大会,既然美国人那样子感兴趣,找个美国喜欢的人去做总统好了,省得老让人家骂我独裁。”
谁当总统?蒋介石是当然人选,没人怀疑。戴季陶以为蒋说的是气话,不料在筹备会上蒋介石竟真的提出他不愿意当总统,他说首届总统应该由一位党外人士担任,并且应该符合下列标准:一、文人,不是军人;二、学者,不是官吏;三、名人,有国际声望。
大家一听这不活脱脱就是胡适吗?
大家都想不通,一致认定蒋介石是中国唯一“伟大领袖”,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只有蒋公才最合适,别人都没有这个资格,由陈布雷打电话向蒋介石说明。
陈布雷电话打了,蒋介石坚决推辞。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中常委争论不休,不知该咋办。
行政院院长张群道:“并不是总裁不愿意当总统,而是依据宪法规定,总统是一位虚位元首,所以他不愿意处于有职无权的地位。”大家当即推举张群、陈立夫和陈布雷三人去面见蒋介石,转达中央常委会的意见:如果他愿意担任总统,就在宪法外另立条款,赋予他以必要的特殊权力。这个特殊权力,就是“国民大会”后来通过的《请制定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案》。根据这个条款, “授予总统采取紧急措施之权力”,拥有一切军政大权。
蒋介石立即同意了。
三月初,各方代表陆陆续续抵京。
因共产党被判为乱匪,民主同盟通匪,资格双双失去,这两家的名额便全被权势人物瓜分,这些人大都是国民党员,这就使国民党名额大大超过百分之七十五,代表名单一公布,舆论大哗。
国民党中央只好发出通告:“党员非经党组织提名不得竟选,当选亦无效。”并许愿:“凡退让者均委以戡乱建国委员会委员,简任一级待遇,底薪七百二十万元。”结果,未经党组织提名而当选有六百余名,让谁退谁也不退。
组织部长陈立夫只好执行纪律,干脆把一些人的名字划掉,不发给资格证书。
本属不该画掉的东北代表孔宝荣,挟着一皮包材料,准备拿到大会上演讲,以期引起各方对东北的重视,而今当选资格被画掉,进不了会场,尽不到选民委托的责任,无颜回见家乡父老,一根带子拴在梁上自尽了。
三月二十九日开预备会议那天,有二十八个被除名的代表打着民选代表联谊会的旗子去冲会场,大叫“代表要民选还是钦定?不让参加大会教我们如何向选民交代?”其中一位代表,把棺材里抬到会场门外,声称“不让进会场就进棺材。”美联社记者极有兴趣,问他可不可以躺到棺材里拍张照片,这位代表欣然允诺,记者请问尊姓大名,答日:“候补民主烈士。”
大会秘书长洪阑友怕出事,命人送茶水糕点。代表们不肯吃,说要绝食。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场面十分不雅。忽然拥来一群不明来路的壮汉,其中一人一把将“候补民主烈士”从棺材里拖出来,当场把棺材砸烂点火烧了。
竞选总统毫无悬念,候选人只有一位:蒋中正。
蒋介石顺利当选为总统。
副总统候选人六位“孙科、李宗仁、程潜、于右任(以上国民党)、徐傅霖(民社党)、莫德惠(社会贤达)。 蒋介石初不以为意,副总统是个虚位,谁个来做都无所谓。但因美国扬言要换马,李宗仁、程潜对竞选又很热衷,蒋介石来了脾气,你越是想做,偏偏不让你做,看中国的事到底谁说了算。
南京纷纷成立起副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班子。李宗仁家居傅厚岗,大本营设在安乐酒家,孙科的大本营设在龙门酒家,程潜的大本营设在金陵饭店,其他几位也都各占一方宝地。为“国大”代表们便春风满面地在这些酒家饭店之间出出进进穿梭行动,今天在安乐酒家举杯拥李,明天在龙门酒家信誓助孙,乐得日日欢宴、夜夜弦歌。各家除了明码实价的酬仪之外,还有当选后的种种许诺。
于右任的竞选班子最穷。于先生的字极值钱,一周之内写了一千多幅“为万世开太平”。
副总统的主要竞选者是李宗仁。
李宗仁竞选班子最为起劲,志在必得。青年党魁曾琦、李璜、左舜生、晋绥代表梁化之、广东张发奎、湖南萧作霖、四川范绍曾、湖北张轸,以及CC骨干、上海帮会头目、大会秘书长洪阑友这样的人,李宗仁一一亲自拜访。
李宗仁是国民党军桂系的领军人物,是蒋介石一生最大的政治夙敌。蒋介石当然不愿意身边有这么一位副总统,他最中意的人选是孙科,便令中央秘书长吴铁城、组织部长陈立夫拿出办法。
吴、陈派人到代表团放风,说你们不要瞎起哄了,国民党员当选必须经中央常委委员认定,否则于组织原则不合。
桂系重要智囊人物黄绍竤直接找到吴铁城、陈立夫:“如果真是此事,广西、安微代表团即刻离京。”
吴、陈赶紧声明:“千万不要轻信谣言,完全是共产党反动分子离间破坏。”
四月二十三日,“国民大会”的副总统选举如期举行。
所有候选人得票都没有超过半数,只有让前三名即李宗仁、孙科和程潜进入第二次选举。第二天,四月二十四日,副总统选举进行第二次投票结果是:李宗仁得一千一百六十三票,孙科的九百四十五票,程潜得六百一十六票。还是没人超过半数。
四月二十九日上午,第四次选举开始。唱票的时候场面热闹,每唱到孙科的时候,孙派代表就热烈鼓掌;唱到李宗仁的时候,李派的代表就热烈鼓掌;当李宗仁的票唱到一千四百张时,孙科和支持他的代表纷纷离开了会场,会场里只剩下李派代表更加热烈地掌声。投票结果是:李宗仁一千四百三十八票;孙科一千二百九十五票。
蒋介石耐着性子坐到唱完最后一票,站起身来向李宗仁道喜:“好,好,好,今后我们携手努力为党国服务。”
李宗仁当选国民政府首届副总统。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上门祝贺他当选。
二
1948年3 月26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行来到兴县蔡家崖。
坐落在蔚汾河河畔的蔡家崖,是一个不满百户人家的小山村。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司令部先后设在这里,这里是陕甘宁边区的战略屏障,为保卫党中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有“小延安”的光荣称号。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司令员贺龙和政委李井泉在这里等候他们。这里的条件比陕北要好得多,屋子里有电灯,有电话,办公室的家具、用具都很齐全。
在蔡家崖,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听取晋绥分局和军区负责人工作汇报,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
毛泽东先后作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进一步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并列为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任务。他还明确概括了党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山西的太原、忻县仍由阎锡山占据着,而雁北地区已经解放。因此,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行准备乘车取道岢岚、五寨、神池,出雁门关,然后从北路经代县上五台山。
4 月4 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驱车东进,于下午4 时到达山西岢岚县城。
在岢岚县委领导引导下,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兴致勃勃登上县城古城墙,沿城墙绕了大半圈,俯瞰塞上山城全景,远眺岢岚山,近看岚漪河,欣赏壮丽的晋绥风光。
之后,离开岢岚,经五寨、神池东进,登雁门关,南折古城代县,再经繁峙伯强村向五台山进发。
4月11日,汽车上盘山路时遇上暴风雪,道路很快被厚厚的白雪所掩盖。
毛泽东下车在暴风雪中徒步前进,他望着漫天飞雪说:“当年我们爬雪山时,好像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暴风雪呢!”
傍晚,到达五台山,在塔院寺下榻。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周思来、任弼时参观了密集的五台山古老寺庙群,听取方丈介绍五大禅处的名胜及传说,阐明共产党对宗教实行保护的政策,希望能很好地保护这些名胜古迹。
1948年4 月1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一行进入河北境内,到达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聂荣臻、刘澜涛、萧克等晋察冀党政军领导人高举火炬,到菩萨岭以北迎接。
毛泽东和江青住进聂荣臻腾出的两间房子,任弼时和周恩来住前面的一排。再往前面一排,一边的4 间住陆定一、胡乔木、陈伯达、叶子龙等,另一边的房子作为会议室。
这三排房子用围墙围成一个院子,后面依托着小山包,从毛泽东住的那排房子向后走,出后院门便是防空洞,以防敌人轰炸。
10天之后,周恩来和任弼时去了西柏坡,毛泽东就在这个田园式的农家院里住了下来。
******
1948年3月,彭德怀西北野战军打下宜川,建立起以黄龙、宜川为中心的新根据地,当时,毛泽东还在陕北,彭德怀与毛泽东商议野战军下一步作战计划,彭德怀说:“宜川一战,把胡宗南打怕了,主力全部收缩西安附近。我想下一步是打洛川,如果打下洛川,延安就成了孤城,我们收复延安的计划很快就能得到实现。”
毛泽东笑道:“老彭啊,还在为丢失延安心有不平哪,延安现在就已经成了孤城,收复延安只是迟两天早两天的事,不必太着急。”
彭德怀也笑了:“打下洛川,不急于收复延安也行。或可向西南插入甘陕川之间地带,截断川陕联系,威胁西安,可对西安形成半面包围之势。”
毛泽东默默点头,好一阵才说道:“是一步好棋。可是,老彭,为难你了,涉险远征,困难是很大的,告诉前方的同志们,要充分考虑面临的困难。”
毛泽东是否感觉到彭德怀有轻敌意识,不得而知。但毛泽东告诫彭德怀插入西南会面临很大困难。
得到毛泽东的首肯,彭德怀于3月4日,率西北野战军由宜川地区挥师南下,发起黄龙山麓战役,沿黄龙山麓、渭河以北、洛河两岸20余县,国民党军只驻守一些重点城市,大部分地区已无力守备。彭德怀很快便攻占了黄陵、富县、宜君、白水,逼近蒲城,于3月9日完成了对洛川的包围。
洛川是咸榆公路上的重镇,是胡宗南集团重要物资供应基地。塬上地面平坦,视野开阔,易守难攻。
洛川在延安之南,西安之北,洛川丢失,延安就会孤悬陕北,西安也会受到威胁。
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即令裴昌会第5兵团5个整编师从豫陕边界地区驰援洛川,增防西安。
驻守洛川的是杨荫环整编第六十一旅,配有整编第二十七、九十师增援宜川时留下的火炮、坦克等大量重型武器。
3月11日,西北野战军的许光达第3纵队和罗元发第6纵开始对洛川进行攻击,杨荫环令部属拼死抵抗。
当日,裴昌会先头整编第三十六师开到蒲城,增援洛川。
第三、六纵队两次攻城未克。彭德怀决定改变战术,重点转为“围城打援”。命令第三、六纵继续围攻洛川,诱敌北援。以张宗逊第一纵队、王世泰第四纵队于黄陵、宜君地区集结,令王震第二纵队从蒲城移到白水至冯塬镇地区,准备歼灭可能北援的敌整编第三十六师。
洛川守军凭险扼守,加之10余日连降大雪,围攻洛川的第三、第六纵队多次发起攻击,连攻22天未克,伤亡较大。延安国民党何文鼎第17师第48旅旅长康庄率领三个团南援,27日到甘泉后不敢南进,于31日又缩回延安。
4月5日,裴昌会以4个整编师8个旅的兵力,从铜川出发,沿咸延公路北进援洛。因担心重蹈刘戡覆辙,日行15公里,夜退7公里,步步为营,齐头并进,7天仅前进52公里到达宜君。彭德怀始终无法获得打援歼敌机会。
4月6日,彭德怀电告毛泽东:“鉴于洛川久攻不克,国民党军增援洛川行动谨慎,打援计划难以实现,黄龙山区粮食匮乏,部队不宜久留。而西府地区国民党军兵力空虚,决心以第3纵队继续围困洛川,第1、第2、第4、第6纵队向西府地区挺进,以调动、分散敌裴昌会兵团,寻机歼其一部,并相机夺取胡宗南集团的补给基地宝鸡。”
毛泽东回电:“打西府甚好,只是要谨防西边马家匪徒东援。”可谓料事如神,后马匪果然东援,成为此战失利根本原因。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