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培训班
编剧培训班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7673
阅读:7650
发表:2014/5/12
34章 主旋律 小说
《红云白雾》第15章:二
任勤 [北京朝阳区]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15
  第十五章(二)作品名:红云白雾 作者:任勤
  
  
  此时,青年点里则是另一番情景,填过了《招工登记表》的“准工人”们,正在整理自己的东西,需要带回省城的都装在了箱子里,不再需要了的都扔在了北炕梢,其中有绑腿、大绳、镰刀、还有旧脸盆,旧衣裤、农田鞋、牛皮靰鞡······。他们一边扔、一边很大度的宣布“谁用谁就拿去!”
  
  明天就要回省城报到了,那可是省城啊!是生于斯、长于斯,可称之为“故乡”的省城,身份也将由“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异化为“工人阶级”,这可是人生命运的一次飞跃,在此前不久,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现在已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几年来,每个人心里最美好的愿望就是“回省城!”如能实现这个愿望,哪怕是回省城扫大街、掏厕所都心甘情愿,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的却不是喜悦,而是些许的忧郁。
  
  相反,那些需要继续留在溪河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依然是“知青”身份的人——除开吴文甫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外——此时却异常的兴奋:他们大声的唱着、笑着,并不时的对将要走的“准工人”们说一些祝福的话,什么“热烈欢送领导一切的工人阶级!”呀,“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工农联盟!”啊,“祝工人老大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呀······。
  
  被祝福者都谨慎的回应着,什么“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啊,什么“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啊,等等——此时此刻,这便是得意者对失意者最得体的安慰。
  
  面对这种当喜者不喜、当忧者不忧的反常现象,邱成峰心里很清楚:当喜者是在压抑着自己内心的喜悦,不事张扬,以避免刺激当忧者;而当忧者则是在通过大事张扬、大声谈笑来释放自己的郁闷、掩饰自己的失落,以抵制当喜者那种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的心理。对于两方面这种看似反常、实则正常的心理,邱成峰不好揭穿,只是感到有些别扭,而且赵炎没在屋,不知是去哪儿了,他想出去走走,清净一下,顺便找一找赵炎。
  
  整理完东西,已近傍晚,林秋月发现下午一直没有见到高洁,她突然意识到了些什么,便赶紧去找邱成峰,恰好在厨房里碰到了他。
  
  “邱成峰,你看到高洁了吗?我一下午都没看到她,会不会有什么事?”
  
  “我想不会吧!对了,下午我也一直没看到赵炎,他们会不会在一起?”
  
  “要真在一起就好了。”
  
  “赵艳在屋吗?”邱成峰想的多一点。
  
  “赵艳倒是在!”
  
  “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还是到西河边看看吧。”邱成峰有些放心了。
  
  两人出了门,向西河边走去。
  
  “没想到你和高洁这次没走上,这太不公平了!”
  
  “难道我们走了,把别人留下就公平了吗?全省近百万的知青,谁都盼望着回城,谁走都有道理。”
  
  “可是这次走了这么多同学,你们剩下的这些人今后怎么办呢?”
  
  “我想以后还会有机会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机会了,真的扎根农村一辈子,我也是有心里准备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吗!邢燕子、董家耕都是我们的榜样。留在这里的人还要继续与天奋斗、与地奋斗,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也许做一个陈永贵式的农民,要胜于做一个丁少纯式的工人。”
  
  “你这种坚忍不拔的性格,很令人钦佩。”
  
  “有什么可令人钦佩的,昨天赵炎还自我解嘲的说,这次在抢占省城这个制高点的争夺战中,我们都是‘战败者’呢!”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以一时一事的成败论英雄,况且回省城、当工人算什么成功!在我看来,回省城当工人,对于你来说并不算是理想的选择,你应当去参军或上大学,将来做一个驰骋疆场的军人或者著书立说的学者,这才应当是你的理想!你同意我的说法吗?成峰!”
  
  听到“成峰”两个字,他有些激动。从小到大,这两个字他已经听过成千上万次了,但那都是出自父母、哥姐,街坊邻居和男同学之口,而包括林秋月在内的所有的女同学,从没有人这样称呼过他。他的脸红了,有些发烫,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看到邱成峰如此敏感的反应,林秋月才意识到这种过于亲昵的称呼此时有些唐突,她也羞涩的低下了头。
  
  矜持了一会儿,邱成峰总算鼓起来勇气,动情的说:“秋月,谢谢你的关注和鼓励,我会记住你的话,并努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
  
  林秋月抬起了头,完全没有了羞涩,真诚的说:“明天我就回省城了,你和高洁赵炎他们还要继续留在这里,但我相信,未来的路,你们比我要宽广的多!希望我们继续保持联系,能早点听到你们的好消息,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你们的!”
  
  “不必替我担心,困难是会有的,但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存在着希望,我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只是不知道高洁和赵炎现在怎样,这几年他们遭受的打击太多了,一会儿找到他们,你和高洁好好谈谈,她更需要理解和安慰。”
  
  “你也要多和她谈谈,我了解高洁,她很敬佩你,说你有胸怀、又有思想,平时也很赞同你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还经常用你的话来佐证她自己的观点。”
  
  “不会吧!你有些夸张了。”
  
  “我有必要这样讨好你吗?而且是借高洁之口!我走之后,如果哪天你和她唠起今天的事来,我岂不是一下子得罪了两个非同一般的人,而且还担着编瞎话的罪名。”
  
  两人沿着河边的小道向下游走,但没有高洁的影子,两人又转身向上游走,终于在一墩河柳边看见了高洁和肖日萌。此时,两人面对西河坐在沙地上,注视着水中几只正在捕捉鱼虾的白鹅,显得很平静,从侧面很难看出她们的内心是喜悦还是忧伤。
  
  邱成峰不想此时打扰她们,便停下了脚步,轻声的对林秋月说:“让她们自己安静的呆一会儿吧!”
  
  “是啊,难得的清净!成峰,你记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吗?”
  
  “当然记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照原韵填一首《夏景》怎么样?”
  
  “你说说看!”
  
  “青山绿水黄沙,凫鹅潜鱼鸣蛙,田塍河柳晚霞,袅袅炊烟,游子何处为家。”
  
  “很好,一会儿回去把它记下来,留个纪念。”
  
  邱成峰的声音大了些,惊动了不远处的高洁和肖日萌,引来了她们的目光,他和林秋月只好走了过去。
  
  高洁和肖日萌仍然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邱成峰站在她们面前,看着两人,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故作轻松的说:“晓月高洁,万众当仰视之,此时何故无人昂首?盖因清光乍显,圆轮微露,乃喷薄欲出之时。须稍待时刻,便会玉盘高悬,月满中天,清光泄地,令人仰头瞩目。”
  
  平日一本正经,在女同学面前不苟言笑的邱成峰,现在竟如此的学究气,令肖日萌感到滑稽和亲切,先是禁不住笑了起来,然后开玩笑的说:“邱成峰,你如此的赞美秋月和高洁,太令我妒忌了!人生难得一知己,你却同时是两位红颜的蓝颜知己,实在是太难得了。”
  
  “肖日萌,你别欲盖弥彰!此‘小月’可不是我林秋月,而是你肖日萌!——‘小月’乃‘肖’也,所以即便如你所说,他所面对的两位红颜,其中有一位应当是你肖日萌,而与我毫不相干。”
  
  面对三人的调侃,高洁却很平静,她将注视着邱成峰的目光转向了林秋月,用略显生硬的口气说:“不去整理行装,准备回省城,到这儿来说些不着边的话干什么?”
  
  “一下午没见到你和肖日萌,出来找找你们。”
  
  “那就谢谢你们了!走吧,我们也该回去了!”
  
  高洁边说边站起了身,然后毫不顾及站在面前的邱成峰和林秋月,拉起肖日萌就往回走。
  
  林秋月一时感到有些尴尬,她呆呆的望着邱成峰。
  
  “你跟她们俩回去吧!多陪陪她们,但要少说话。我到大队部和供销社再转一转,再找找赵炎。”
  
  “我明白!”林秋月紧跑了几步,撵上了高洁和肖日萌。
  
  大队部和供销社都没有赵炎。邱成峰想,这会儿他也许已经回青年点了,便要往回走。谁知刚出供销社的门,就看见赵炎从南边急匆匆的赶了过了,邱成峰急忙迎了上去。
  
  “赵炎,这一下午你去哪儿了?”
  
  “怎么,你着急了?”赵炎的语气里并没有伤感,好像还透露出一丝喜悦。
  
  “那倒没有,只是没见到你,心里有点不踏实。”
  
  “王队长找我说点事,刚回到青年点,林秋月说你在找我,我就赶紧过来了。”
  
  “王队长找你有什么事?”
  
  “县里安全生产办公室和电业局,要组织全县的电工进行安全用电培训,公社供电所知道咱们队建水轮机发电的事,要我们队也派一个人参加培训。王队长找我,就是问我愿不愿意到县里参加培训的事。”
  
  “这对你来说,是个好事呀,应该去!”
  
  “好事倒是好事,可以后的责任也更大了!经过县里的培训之后,就成了队里的‘安全员’,今后一旦在用电方面出了问题,我是要负责任的!”
  
  “那你培训回来后,就制定几条用电制度,再利用开会的机会,给社员们讲一下用电常识,这样大家就会注意安全用电了。工作做到家了以后,即使偶尔出点什么小的事故,你也算事先尽到了责任,况且咱们那台旧发电机发的电是一百一十瓦的,只要有安全意识,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另外,你这次去县里参加培训,也是一个积累知识和掌握技术的机会,你要利用好这个机会!”
  
  “听你的,那我就答应去了!”
  
  ——
  
  半个月后,邱成峰和高洁同时收到了林秋月寄来的、分别写给男、女同学的两封来信。信中说,这次回省城的几个同学,都分到了粮食系统,韩玉霜在粮店卖粮,贾俊杰分在第三粮库,于文成的人事关系虽然也在第三粮库,人却被借调到局工会的文艺宣传队,李福星进了粮食机械厂,而她自己则被分到局机关幼儿园,做了一名保育员。信中还说,回到省城的这些同学都并不开心,因为每个人似乎都看到了自己人生之路的终点,此时,反倒很羡慕仍然留在青年点的同学,既然还保留着“知识青年”的身份,就还有许多未知的机会。
  
  传看完林秋月的来信之后,大家并没有什么反应,多数人都认为她只是对大家说一些宽慰的话而已。邱成峰当着大家的面也没说什么,但他内心里却相信她说的是实话,起码她自己是这样想的。他对她是比较了解的,从表面看,林秋月是一个容易满足现状的传统女性,平时也很少流露出个人的志向和抱负,但其内心却并不甘于平庸和寂寥,而是有着自己并不轻易表露的人生追求。她理想中的“自我”,虽说并非是居里夫人那样的人,但也绝不会甘心只做一个幼儿保育员,她的理想应当是一位学者、医生、教师或干部。
  
  高洁知道林秋月做了保育员后,在替她惋惜的同时,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也更趋于现实了,心情也因此平静了许多。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不久后发生的“九·一三”事件,又搅动了她的心潮。
  
  “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二号人物,当年红卫兵们所“敬爱”的“副统帅”竟叛逃国外,折戟沉沙,葬身火海了。
  
  面对这震惊世界的爆炸性新闻,身处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表现出了不同的心态:那些饱经风霜,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在 文革 中受到打击迫害的老同志们是“冷眼静观、处变不惊”,似乎这早在意料之中;那些靠造反起家,“坐直升飞机上来”的“新生力量”,对此则始料不及,有些心慌意乱,不知所措;而大多数善良的人们则暗自惊叹,“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邱成峰是从赵炎那里听到这一消息的。赵炎是在公社电工培训班结束那天,听到有人议论这件事,当时他很高兴,回来后就先和邱成峰讲了。他本想也马上告诉高洁,让她也高兴高兴,但邱成峰建议他谨慎些,暂时先不要跟高洁说,避免惹来麻烦,并且说,如果这是真事的话,用不了几天,高洁就会知道的。
  
  果然,第二天晚上,大队就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向中国社会最基层的“贫下中农”传达早已是“旧闻”了的、有关“九·一三事件”的文件。大队部的西屋里,南北两铺大炕都坐满了人,马书记将厚厚的一本几经转发的文件,递给了坐在北炕的邱成峰,让他替自己宣读。邱成峰带着激动的心情,一字一句的宣读完文件之后,将文件还给了马书记。马书记手里拿着文件,看也不看一眼,便带头进行了表态性的发言。
  
  “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对‘九·一三事件’的处理决定。······‘反党集团’搞政变,他们政变‘为谁’?大家说他们‘为谁’?我想绝不是为我们贫下中农,而是为他们自己,为他们一小撮反党分子的利益······”。
  
  “马书记,文件里说的‘未遂’是没得逞的意思,也就是没成功,不是‘为了谁’的意思!”邱成峰知道马书记对文件里的词语理解错了,急忙提示他。
  
  “是啊······啊!因为他们不是为广大贫下中农,而是为他们自己,要搞政变!所以才没成功吗,我说的没有错吗!”马书记为自己辩解着。
  
  多数当地的社员并没有听懂邱成峰对马书记的纠正,也没有完全听懂马书记的辩解,而知青们心里都在暗暗发笑。
  
  坐在邱成峰对面南炕上的高洁,先是静静的、表情呆滞的听着他读完文件。马书记发言时她根本就没兴趣听,而是独自陷入了沉思之中。邱成峰对马书记发言的纠正和马书记的辩解,打断了她的沉思,她毫无顾忌的站起身、离开了会场。
  
  会场里活跃了起来,人们议论纷纷着,什么“宫廷政变”啦,“王莽篡位”啦,······,人们在数落着自己所知道的历史上的“奸佞小人”。对于一些既无事实根据,又不加分析的随意议论,邱成峰只是听听而已、无意多想。他确信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经典论断——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不是偶然现象,不是个别人物的罪孽、疏忽和叛变,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那么“九·一三事件”所发生的时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代?当今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别说自己这个普通的知识青年,就是有着丰富政治斗争经验、高度政治智慧的领袖级人物,也很难在短期内做出一个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结论来。
  
  此时,邱成峰更关心的倒是高洁反常的表现:事实上她既是一个 文化大革命 的积极参与者,她本人和家庭又在 文化大革命 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而受伤害的原因,就在于她本人和父母都对“副统帅”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现在这位“副统帅”终于自我暴露、自取灭亡了,这足以证明,她和父母当初的怀疑和否定是正确的——起码不能再成为一种罪名了,那么在今天这样的场合,她应当比任何人都高兴才对,可是她却在该扬眉吐气的时候,一个人默默的离开了会场。
  
  邱成峰的脑子一闪,“乐极生悲?”他坐不住了。
  
  坐在他旁边的、早已坐立不安了的赵炎用手拉了拉他,两人会意的交换了一下目光,趁着社员们都在议论纷纷,知青们都围着马书记争着看文件的时候,悄悄的离开了会场。
  
  急匆匆的赶回青年点,一进厨房,就听到女生宿舍里有轻轻的抽泣声。两人站在那里迟疑了一会儿,邱成峰轻轻的问道:“高洁在屋吧?”
  
  “在!是邱成峰吧?”高洁不再抽泣,但声音还有些颤抖。
  
  “是我和赵炎,可以进去吗?”
  
  “等一会儿!”
  
  高洁应当是在擦眼泪。
  
  过了一会儿,她拉开了门,让他们进了屋。两人坐在北炕边,高洁坐在南炕边。看着她有些发红的眼圈,邱成峰询问中带着劝慰说:“今天对你来说是个扬眉吐气的日子,你应当高兴才对,怎么反倒哭了?”
  
  “我想到了爸爸,所以根本高兴不起来,就想哭!如果父亲能活着的话,我倒很希望文件里所讲的一切都没有发生,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坐‘三叉戟’摔死的那些人,都健康的活着。本来都是党的干部,都是戎马一生的军人,经历了几十年出生入死的征战,打下了天下!今天为什么还要你打倒我,我打倒你的这样折腾呢?结果多少国家栋梁倒下去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被毁掉了,留给活着人的只有更多的思念和悲伤。”高洁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高洁,要哭你就哭吧!哭过之后就不要再想那些令人伤心的事了。国家大事我们是决定不了的,家里的事情我们倒应当想的开些,你可以这样想,父亲是因病而去世的,这是自然规律,‘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母亲的问题也会很快得到解决的,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好一些,再说与我和赵艳比起来,你要幸运的多了。”
  
  赵炎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被打成历史 反革命 ,连带母亲一起被遣送回了黑龙江原籍,“历史 反革命 ”的帽子恐怕很难再摘下来了,所以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忧伤。
  
  “赵炎说得对,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总有否极泰来的时候,所以应当振作起来!”邱成峰一半是说给高洁,一半是说给赵炎听的。
  
  “谢谢你们的理解,我知道哭是改变不了现实的,只是宣泄一下情绪,流过泪之后也许会轻松一些。”
  
  “这就好,‘九·一三事件’应当是你的命运的一个转折点。”邱成峰还在劝慰她。
  
  “应当是‘我们’的命运、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一个转折点!”高洁的情绪不再那么低落。
  
  “应当是这样!”邱成峰大声的说,同时看了看赵炎,想给他一些积极的暗示。
  
  “应当怎么样?”门外有人接上了话。
  
  三个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了门口,门是敞开着的,黎晓华站在厨房里。
  
  “班长!”赵炎轻轻叫了一句。
  
  “晓华!你怎么回来了?”高洁站起身,走到门口,将黎晓华拉进门,两人并肩坐下。
  
  “打扰你们唠嗑了。”黎晓华看着对面的邱成峰和赵炎说。
  
  “打扰什么?现在正需要有人陪高洁说说话呢,你回来的正好。”邱成峰解释道。
  
  “高洁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什么事都没有,你别听邱成峰胡说!”高洁掩饰着,她不愿把自己性格中柔软的一面暴露给更多的人。
  
  “怎么是胡说,刚才大队传达了有关‘九·一三事件’的文件,高洁想起了父亲,有些伤感。”
  
  “我明白了。”黎晓华冲邱成峰点了点头,又扭过头对高洁说:“‘九·一三事件’的发生,证明了你和父母以前的看法和态度是正确的,你该为此高兴才对。”
  
  “我和邱成峰刚才也在这样劝她,现在你回来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就多开导开导她吧。”
  
  “赵炎,你们怎么还把我当成一种负担了,我只不过是想起了父亲,一时有些难过,问题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对了,晓华,这次回来能多呆些日子吧?”
  
  “我这次不是回队里参加劳动的,是回来给吴文甫送《伤残知青回城申请表》的,明天就得回县里。”
  
  “怎么,吴文甫因伤残回城的事办妥了?”邱成峰很高兴的问。
  
  “还不算最后办妥,我跑了几趟县知青办,总算把《申请表》要来了。他要自己填写,还要大队和公社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再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开具诊断书等证明。这些材料准备全了,一起报到县知青办,经过最后审查,才能报到省城民政部门,之后,再经过省城有关部门的批准,才算最后办成。”
  
  “唉、总算有点希望了,多亏你了,老班长!”邱成峰长出了一口气。
  
  “办这件事确实挺麻烦的,如果我不在县里,吴文甫要自己去办这件事,跑个十趟八趟都不会有什么结果。我去了几趟知青办,不是今天办事的不在,就是明天主管领导不在,真是你推我、我推你,推来推去、研究来研究去的,最后,我是直接找到了刘主任,在他的督促下,才算拿到了这张表。现在机关里办事效率太低了,一般老百姓要办点事是太难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基层领导都像焦裕禄那样,中央领导都像总理那样,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老百姓的事就好办了。”
  
  “所以真正学好《老三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想起了黎晓华临去团县委之前与自己的谈话,邱成峰颇有感触的说。
  
  “是啊,‘《老三篇》最容易读、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黎晓华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邱成峰他们三个人听。
  
  “晓华,这么晚了,你是自己回来的?吃晚饭了吗?”高洁关切的问。
  
  “晚饭吃过了,本来准备在公社招待所住一宿,明天再回来,吃晚饭时遇见了两个硫化铁矿的司机,就搭他们的车回来了。”
  
  “这么晚了,你一个女生敢搭汽车?”赵炎问。
  
  “有个女司机,而且是原来黄岗子的知青,那年因为伤人的事我不是去过黄岗子吗!她认识我,还说认识高洁,我看她也面熟,所以才敢搭她的车。刚才我下车时,她还让我給高洁和大伙问好呢。”
  
  几个人说着话,开会的同学都陆续的回来了,见到黎晓华,大家都很高兴。当她把《伤残知青回城申请表》交给吴文甫时,他既感意外又很激动,连连的向她表示感谢。同学们也都替他高兴。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青梅煮烈酒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学生
    sep
  • 学生
    Ear
  • 学生
    zli
  • 学生
    公孙诗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12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红云白雾(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青花梅瓶(主旋律)
蓝色游戏(主旋律)
花开迟暮(主旋律)
狗与老人(主旋律)
血染的风采(主旋律)

同类最新作品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剑影(主旋律, 武侠动作, 军事)
活着再见(主旋律, 军事)
天行有常(主旋律)
咳,工会(主旋律)

同类随机作品

我叫《情圣》(主旋律)
那年今日(主旋律)
你不该那么美(主旋律, 喜剧, 农村)
江湖儿女泪(主旋律)
给我一支枪(主旋律, 军事)
(主旋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