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访》剧 本 介 绍
一、主题:
《上访》(35集)是一部描写农民上访敏感性题材的作品。该剧以清丰变电站建设为背景,具体描述了清丰村民组因变电站征地补偿矛盾纠纷,逐步演变成了一起两三万人参与骚乱的重大恶性群体事件的过程,形象地揭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深层原因,披露了群众信访活动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农村基层矛盾。这个事件告诉人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同时该剧也描绘了区政法委书记常江峰等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够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社会矛盾问题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
二、线索:
主线:清丰组征地补偿矛盾纠纷逐步演变为重大恶性群体性的事件过程。
副线:常江峰、李明解决一系列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
三、背景: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华东某省东明市章南区龙泉镇城关村清丰村民组,农村全面取消农民农业税等多种税费负担并给予各项农业补贴,城市正在进行大建设风潮、各种大型项目集中上马,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目标。
四、矛盾关系:
1、区委书记何新艳、龙泉镇党委书记张刚等人的腐败行为对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侵犯;
2、赵政民、徐东海双方因土地补偿款分配分歧而产生的利益之争;
3、权力和权力的执掌者对弱势群体人格尊严的蔑视与欺侮;4、权力部门的相互掣肘;
5、社会不良分子的恶作。
五、剧情:
东明市电力公司在龙泉镇清丰村民组征地210亩基本农田,筹建750千伏智能变电站,但上级的征地审批文件一直未下达。龙泉镇政府在市委书记郑华强、区委书记何新艳的授意下暗箱操作,制定并实施了《清丰交电站征地的补偿方案》,以13000元/亩的标准给予农户补偿。以清丰组组长赵政民为代表的部分村民认为,《补偿方案》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程序,提出异议。镇党委书记张刚当场回答:你们无权提出异议。赵政民等不服,带领村民们开始了艰难的上访之路。他们先后到区、市两级政府上访,最后被张刚用计化解。而以徐东海为代表的被征地户一方,坚决要求补偿款全部归被征地一方所有。徐东海与赵政民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后因修复渠道和机耕路的“一事一议”问题,双方冲突又进一步加剧。赵政民等村民起诉镇政府非法征地、变电站非法用地,主张镇政府《变电站征地的补偿方案》无效,要求全组村民均有资格获得土地补偿款。张刚暗中运作,使法院作出了“驳回诉讼请求”这一不利于原告赵政民一方的判决,赵政民觉得被法院愚弄。后又到省政府上访无果,于是他决心进京上访。谁知刚上火车,便被镇干部拦截下来送回清丰组。赵政民改变策略,顺利进入北京,不料刚到天安门广场,即被保安送往高家楼管理中心,后又被转送到黑恶势力控制的景瑞宾馆大仓库“寄存”起来,与其他上访人一样,受尽了黑保安的凌辱。镇政府派人将其接回东明市后,当夜又被送进拘留所关押。回村后,在北京战友的帮助下,赵政民再次进京,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上访,获知清丰变电站征地价格是45000元/亩的真相。而镇政府补偿给村民是13000元/亩,由此推断镇政府截留了672万元土地补偿款。赵政民带领120名村民到镇政府找张刚讨个说法。但张刚装聋作哑,拒不答复672万元补偿款的下落,并刺激赵政民。赵政民和村民们忍无可忍,开着十余辆耕田机,浩浩荡荡向东明市进发,要向市长、市委书记讨个公道。时间已到12:30,但杨时路市长酒后在办公室打游戏避而不见,而郑、何两位书记正在秀岭山上关机“午休”。因此,无一位市领导干部出来接待上访群众。赵政民们非常失望。城管和公安因处置商贩不当,引发群殴,围观者助威,不法者作恶,终于酿成了两三万人参与的打砸烧抢恶性群体性事件。区政法委书记常江峰及时从省城赶回,果断地平息了事件。
同时,一心想重新做人的刑满释放人员冯占国,因欠集体28000元债, 3600元农业补贴和12680元土地补偿款被村两委强制抵扣。为讨回这两笔钱,他多次上访未果。后因踢了杨市长的屁股,被公安局拘留并罚款2000元。城关村起诉追缴冯占国陈欠款,法院从冯占国的12680元土地补偿款中直接扣除诉讼费2000元。冯战国多次上访,一分钱未讨到,反又被刮走4000元。
由此可见,农民上访道路之曲折、诉求解决之艰难、人格尊严遭蔑视之触目惊心,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