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6059
                                    
                                    
										成片时长:约84分钟
                                    
                                    
                                        阅读:12631
                                    
                                    
										发表:2013/1/4
                                    
                                    
                                    
                                        
                                                主旋律 
                                            电影剧本
                                    
                                    
                                    
                                    
                                        抗倭英豪之一:刘泓东渡(上)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众人高兴了,脚下特别卖力。
地槽里,脚踩泥,泥溅衣……
景德镇、作坊
被搅棍搅得飞速旋转的圆板上,一团泥在温伯和小伙子的手中缓缓矗立成柱、又慢慢下压变粗变大,他们搭手在拉三百件大缸坯胎。
刘泓在团泥(揉泥),身上是泥浆,脸上是汗水。
温娴来了,送来了一团祭红颜色釉。,
温伯:“祭红配成了?”
温娴从背袋里拿出祭红正德大碗:“你们看,这红是不是有殷般庄重?”
刘正斋、温伯的目光闪出了惊喜:“有,有!”
刘泓起身,见大碗喜出望外:“温娴,你真行呀!”
温娴:“它只能算小件,用在三百件大缸上我可吃不准的。”
刘泓:“会行的,保准行的!”
温娴细眯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刘泓,姑娘的眼里有祝愿、有忧虑……
大海、中日海域
雷春:“大帅,你们请回吧,你再送,日本就以为大军压境了。”
俞纶看看平静的大海,座落在中日海域上的岛屿,把手一挥,众船停下。
俞纶上了帅船,目送雷春的船渐渐远去,他的心声:“雷春小弟,愿你一帆风顺。”
  
使船上,雷春目送船队掉头远去,抱拳一礼:“大帅,辛苦您了……”眉宇间流露出丝丝眷恋。
  
俯瞰鸟视:峭如刀削、怪石嶙峋的岛屿间隐藏着八艘快船。
船的两侧,袒胸露背的粗壮倭寇双手紧抓摇橹,严阵以待。
船头,倭首严厉地:“我再说一遍,不恋战,不抢物,只杀人,杀得一个不留!”
训练有素的倭寇不吱声,整齐的将手放在前胸,以示尊命。
  
使船上,雷春回转身来,眼的余光无意间瞟到了岛屿角下出现的一个接一个的小点,小点迅速排开,形成“一”字,飞速游来。
“是倭船!”雷春大惊失色。
水手、随从迅速手执刀棍,张弓搭箭。
  
倭船上,倭首把手一挥,站立船首的鼓手一槌擂下,刹时鼓声大作。
袒胸露背的粗壮倭寇受到鼓舞,拼命摇桨,发出“嗬嗬”的吆喝。
  
已掉头远去的俞纶猛听大海上空鼓声震天,脱口而出:“不好!”他三并二步跑到船尾,举镜了望。
辽阔的海面上,前面是使船,船速缓慢;后面是倭船,船如箭般。
俞纶大声喊道:“掉头,转航!”
明船笨拙地转着大弯,春山在甲板上来回奔跑,指挥水手;军兵奋力转帆摇桨。
  
使船上,翻译脸色骤变,压低声音说:“大人,这样跑不对呀?”
雷春:“怎么不对?”
翻译:“我们这种船速,倭船不出一刻就会赶上。”他将望远镜递给雷春:“我们这样跑和俞大帅赶来营救的船就会越拉越远。反正要和倭寇决一死战,到不如迎上去,大船撞小船,说不定我们还会赢得时间,又缩短了与俞大帅会面的距离。”
雷春一拍翻译的头:“长见识了你,临危不惧,思路敏捷。快,掉头!”
使船转帆,一阵忙乱。
  
倭船上,倭首见使船迎面划来,冷冷一笑:“想撞船了!”他把牙一咬,立即下令旗手,将船排成倒“八”字,迎上使船。
倭首:“准备套绳挂钩,使船快近,迅速分开,从两旁飞扑上船,速战速决!”
  
明船上,俞纶焦急万分,又举起单筒望远镜。
镜内,使船朝倭船冲去,眼看就要靠近,倭首将手狠狠垛下,倭船迅速分开,充分利用了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将使船围在中间,
套绳飞过头顶,准确无误地套住缆绳立柱上,挂钩狠砸下去,钉在船舷旁,从使船上射下的箭弩都被倭寇用盾牌挡住,纷纷落入水中。
使船明显地降慢了速度,雷春焦急地朝后了望。
明船还在一里之外。
倭首飞身上了使船,脚刚落下,只轻轻一踮就腾空在桅杆边上,只见一团白光闪过,白帆落下,帆绳吊挂半空。
雷春愕然,随从惊立,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
已悬挂桅杆的倭首见这是个机会,举刀俯冲,直取雷春。
清醒过来的随从蜂拥而上,拼着性命举刀、舞棍保护雷春。
一埸拼杀,倭首撂倒几个随从,倭寇攀杆、爬绳涌上使船……
  
明船上,俞纶放下望远镜,心情极为沉痛:“雷小弟,老哥对不住你,罪该万死呀……”
风起浪掀,咆哮的大海也仿佛在诉说他的悲愤!
  
使船上,水手、随从无一幸存,尸横甲板,血浸底舱。
俞纶泪满双眼,在倭寇和随从的尸首中看到了雷春。
雷春身负重伤,奄奄一息,他已不能出声,他无神的目光瞄到了俞纶,嘴唇微张,双唇颤抖,动了动无力的手。
俞纶冲上前去握住他的手。
雷春颤颠颠的手指指着海的尽头,一种怨愤、一种遗憾凝挂脸上。
俞纶将遍体磷伤的雷春揉在怀中。
军营、海边
俞纶心情沉重,顶风迎雨漫步在军营中,伫立在大海旁;他的眼里滚出了一行悲痛的泪水……
“爹爹,”女儿惠珍老远就喊,打断了俞纶的沉思。
俞纶一抹老泪,急转身来:“惠儿,你怎么来了?”
惠珍:“为您带来母亲的慰问,送来她亲自酿造的家酒,”她扬起手中的酒罐。“还有女儿的一片孝敬。”
俞纶接过酒罐,掀盖闻嗅,装出美滋滋的样子闭上双目:“真香啊……母亲身体可好?”
惠珍:“母亲身体还好,爹爹你可是瘦多了。”
俞纶:“古人云:有钱难买老来瘦,你爹无病无痛,这是好兆头。”
惠珍:“还好兆头呢?你的满腹忧苦、满腔悲愤都写在了脸上,爹爹可要当心身体呀。”
俞纶感叹:“雷春死在我的眼皮底下,朝廷治罪事小,可这晋见义溢大将军、递交国书事大呀,错过这个季节,风向不顺,一等就是半年,我能不心烦吗?”
惠珍试问:“刘公子反正要去日本,能否让他试试?”
俞纶:“刘泓……”
惠珍:“对呀,他来信说如不是为了烧制祭红大缸,他早就东渡日本了。”
俞纶:“祭红大缸?”
惠珍:“爹爹也知道祭红大缸?”
俞纶:“元末明初听说景德镇有人做过,但没有成功。”
惠珍:“以前没有成功不等于现在也难成功!如他能带上三百件祭红大缸,一定会在日本引起轰动,说不定义溢大将军还会去观赏呢。”
俞纶的眼晴为之一亮:“你是说让他担当朝廷赴日使节,再带去三百件祭红大缸?”
惠珍极认真地:“女儿正是此意。”
俞纶点点头:“依据先皇斩倭首一级者,升实授三秩,不愿者赏银百五十两的旨意,我保举刘公子担任赴日代使节应该不是问题。好!我马上上奏朝廷,为确保他赴日安全, 请圣上准予我联合江浙军民同时剿毁倭巢。你给刘公子去封信,询问一下祭红大缸的烧制情况,让他保持联系,朝廷圣旨一到,他必须即刻起程!”
惠珍激动地抱拳一礼:“大帅,遵命!”
景德镇、窑里
一阵锅、碗、瓢、盘的相碰声从窑里传来,声如磬响,清脆悦耳。
窑洞前,端匣钵的,掀匣钵盖的,从匣钵内抓出各种瓷器的师傅们手忙脚乱。
窑门口,走来了刘正斋父子和温伯父女。
师傅甲:“大人来了,”他冲着窑内喊,“祭红大缸可以出窑了。”
窑洞里,油灯挂壁,微微光亮照在开窑工的脸上。
满脸汗珠的开窑工将三个大匣钵抬出窑外,放在瓷架上。
刘正斋他们面前,呈现出三口三百件祭红大缸。其釉面,红、白、深、淡不均,但整体技形规范工整,祭红没有烧制成功。
刘正斋一声轻叹:“看来这祭红颜色釉非属一般。”
刘泓托起一口祭红大缸,上下左右看了一圈:“父亲,沉底、开裂不存在了,只剩下发色问题,让温娴在釉的配制上再好好想想办法,这么多难题都攻下了,这最后一关我们能攻下的,父亲请放心。”
刘正斋:“我怎么会不放心你们,我是感叹皆天下之所谓难能可贵,莫过于此祭红大缸也……”
刘泓低头细心理会父亲之言,似有所悟:“难能可贵……贵在坚持……”
温娴:“不就是多交点学费吗?刘大人,我们就是省吃俭用也要交足这笔学费的!”
刘正斋:“你们能悟出这个道理就好,问题不在于不准失败,我是要你们能总结出失败的原委。温伯,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温伯:“大人所言极是,不是他们要总结,我们成型、窑火上都要总结。祭红之红,红要红而不艳,亮要亮中有沉,就是有种凝重感。”
一官差策马奔来, 在窑前飞身下马:“刘大人,俞大帅送来急件。”
刘正斋接信展阅,心情沉重:“五日前,惠珍寄来书信讲赴日大使雷春在海上也遭倭劫,就死在俞大帅的怀中。今天又快马送信,讲圣上已恩准泓儿将作为赴日代使节出使日本,这……”他将信递给刘泓。
刘泓接信观看,脸上有了忧郁。
温伯走来,轻声问道:“作为赴日代使节是件好事,怎么反到为难起来?”
刘泓:“俞大帅为保我安全到日,已将剿倭的日子都定好了,他讲如能带上祭红大缸,或许晋见义溢大将军就有九分把握……可是现在只剩下五天时间,祭红大缸没有成功,赴日……现在看来不仅仅是为了答谢四俊兄的救命之恩和架起通商往来的友好桥梁,递交国书才事关重大!”
温伯看在眼里:“既是这样……理应以国事为重……你们来吧。”说完就走。
刘正斋父子愣在那里,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
温娴焦急地:“爹,这不明不白的……我们跟你去哪里呀?”
温伯止步,在头上拍了一下:“看我这记性……是请你们去我家,”
刘泓:“去你家?你家有……”
温伯点头:“原先跟你讲的我父亲生前烧制的那口祭红大缸,让我母亲冒着杀头的危险以调包的方式保存下来了,就藏在家中的地窖中。”
温家
地板被打开,露出一个方型的地窖口,朝里望去,窖内端放着一口三百件祭红大缸。其色彩,其釉面,其技型让刘泓他们看得目瞪口呆。
“祭红大缸……”刘泓跪在窖口。
“拿出来吧,”温伯讲:“让你带去日本。”
刘泓傻了,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
刘正斋激动得一把握住温伯的手:“温伯,这可是你们三代人的心血呀。”
温伯:“公子赴日连性命都置之度外,这口缸又算得了什么?”
                                            
                                            
                                地槽里,脚踩泥,泥溅衣……
景德镇、作坊
被搅棍搅得飞速旋转的圆板上,一团泥在温伯和小伙子的手中缓缓矗立成柱、又慢慢下压变粗变大,他们搭手在拉三百件大缸坯胎。
刘泓在团泥(揉泥),身上是泥浆,脸上是汗水。
温娴来了,送来了一团祭红颜色釉。,
温伯:“祭红配成了?”
温娴从背袋里拿出祭红正德大碗:“你们看,这红是不是有殷般庄重?”
刘正斋、温伯的目光闪出了惊喜:“有,有!”
刘泓起身,见大碗喜出望外:“温娴,你真行呀!”
温娴:“它只能算小件,用在三百件大缸上我可吃不准的。”
刘泓:“会行的,保准行的!”
温娴细眯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刘泓,姑娘的眼里有祝愿、有忧虑……
大海、中日海域
雷春:“大帅,你们请回吧,你再送,日本就以为大军压境了。”
俞纶看看平静的大海,座落在中日海域上的岛屿,把手一挥,众船停下。
俞纶上了帅船,目送雷春的船渐渐远去,他的心声:“雷春小弟,愿你一帆风顺。”
使船上,雷春目送船队掉头远去,抱拳一礼:“大帅,辛苦您了……”眉宇间流露出丝丝眷恋。
俯瞰鸟视:峭如刀削、怪石嶙峋的岛屿间隐藏着八艘快船。
船的两侧,袒胸露背的粗壮倭寇双手紧抓摇橹,严阵以待。
船头,倭首严厉地:“我再说一遍,不恋战,不抢物,只杀人,杀得一个不留!”
训练有素的倭寇不吱声,整齐的将手放在前胸,以示尊命。
使船上,雷春回转身来,眼的余光无意间瞟到了岛屿角下出现的一个接一个的小点,小点迅速排开,形成“一”字,飞速游来。
“是倭船!”雷春大惊失色。
水手、随从迅速手执刀棍,张弓搭箭。
倭船上,倭首把手一挥,站立船首的鼓手一槌擂下,刹时鼓声大作。
袒胸露背的粗壮倭寇受到鼓舞,拼命摇桨,发出“嗬嗬”的吆喝。
已掉头远去的俞纶猛听大海上空鼓声震天,脱口而出:“不好!”他三并二步跑到船尾,举镜了望。
辽阔的海面上,前面是使船,船速缓慢;后面是倭船,船如箭般。
俞纶大声喊道:“掉头,转航!”
明船笨拙地转着大弯,春山在甲板上来回奔跑,指挥水手;军兵奋力转帆摇桨。
使船上,翻译脸色骤变,压低声音说:“大人,这样跑不对呀?”
雷春:“怎么不对?”
翻译:“我们这种船速,倭船不出一刻就会赶上。”他将望远镜递给雷春:“我们这样跑和俞大帅赶来营救的船就会越拉越远。反正要和倭寇决一死战,到不如迎上去,大船撞小船,说不定我们还会赢得时间,又缩短了与俞大帅会面的距离。”
雷春一拍翻译的头:“长见识了你,临危不惧,思路敏捷。快,掉头!”
使船转帆,一阵忙乱。
倭船上,倭首见使船迎面划来,冷冷一笑:“想撞船了!”他把牙一咬,立即下令旗手,将船排成倒“八”字,迎上使船。
倭首:“准备套绳挂钩,使船快近,迅速分开,从两旁飞扑上船,速战速决!”
明船上,俞纶焦急万分,又举起单筒望远镜。
镜内,使船朝倭船冲去,眼看就要靠近,倭首将手狠狠垛下,倭船迅速分开,充分利用了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将使船围在中间,
套绳飞过头顶,准确无误地套住缆绳立柱上,挂钩狠砸下去,钉在船舷旁,从使船上射下的箭弩都被倭寇用盾牌挡住,纷纷落入水中。
使船明显地降慢了速度,雷春焦急地朝后了望。
明船还在一里之外。
倭首飞身上了使船,脚刚落下,只轻轻一踮就腾空在桅杆边上,只见一团白光闪过,白帆落下,帆绳吊挂半空。
雷春愕然,随从惊立,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
已悬挂桅杆的倭首见这是个机会,举刀俯冲,直取雷春。
清醒过来的随从蜂拥而上,拼着性命举刀、舞棍保护雷春。
一埸拼杀,倭首撂倒几个随从,倭寇攀杆、爬绳涌上使船……
明船上,俞纶放下望远镜,心情极为沉痛:“雷小弟,老哥对不住你,罪该万死呀……”
风起浪掀,咆哮的大海也仿佛在诉说他的悲愤!
使船上,水手、随从无一幸存,尸横甲板,血浸底舱。
俞纶泪满双眼,在倭寇和随从的尸首中看到了雷春。
雷春身负重伤,奄奄一息,他已不能出声,他无神的目光瞄到了俞纶,嘴唇微张,双唇颤抖,动了动无力的手。
俞纶冲上前去握住他的手。
雷春颤颠颠的手指指着海的尽头,一种怨愤、一种遗憾凝挂脸上。
俞纶将遍体磷伤的雷春揉在怀中。
军营、海边
俞纶心情沉重,顶风迎雨漫步在军营中,伫立在大海旁;他的眼里滚出了一行悲痛的泪水……
“爹爹,”女儿惠珍老远就喊,打断了俞纶的沉思。
俞纶一抹老泪,急转身来:“惠儿,你怎么来了?”
惠珍:“为您带来母亲的慰问,送来她亲自酿造的家酒,”她扬起手中的酒罐。“还有女儿的一片孝敬。”
俞纶接过酒罐,掀盖闻嗅,装出美滋滋的样子闭上双目:“真香啊……母亲身体可好?”
惠珍:“母亲身体还好,爹爹你可是瘦多了。”
俞纶:“古人云:有钱难买老来瘦,你爹无病无痛,这是好兆头。”
惠珍:“还好兆头呢?你的满腹忧苦、满腔悲愤都写在了脸上,爹爹可要当心身体呀。”
俞纶感叹:“雷春死在我的眼皮底下,朝廷治罪事小,可这晋见义溢大将军、递交国书事大呀,错过这个季节,风向不顺,一等就是半年,我能不心烦吗?”
惠珍试问:“刘公子反正要去日本,能否让他试试?”
俞纶:“刘泓……”
惠珍:“对呀,他来信说如不是为了烧制祭红大缸,他早就东渡日本了。”
俞纶:“祭红大缸?”
惠珍:“爹爹也知道祭红大缸?”
俞纶:“元末明初听说景德镇有人做过,但没有成功。”
惠珍:“以前没有成功不等于现在也难成功!如他能带上三百件祭红大缸,一定会在日本引起轰动,说不定义溢大将军还会去观赏呢。”
俞纶的眼晴为之一亮:“你是说让他担当朝廷赴日使节,再带去三百件祭红大缸?”
惠珍极认真地:“女儿正是此意。”
俞纶点点头:“依据先皇斩倭首一级者,升实授三秩,不愿者赏银百五十两的旨意,我保举刘公子担任赴日代使节应该不是问题。好!我马上上奏朝廷,为确保他赴日安全, 请圣上准予我联合江浙军民同时剿毁倭巢。你给刘公子去封信,询问一下祭红大缸的烧制情况,让他保持联系,朝廷圣旨一到,他必须即刻起程!”
惠珍激动地抱拳一礼:“大帅,遵命!”
景德镇、窑里
一阵锅、碗、瓢、盘的相碰声从窑里传来,声如磬响,清脆悦耳。
窑洞前,端匣钵的,掀匣钵盖的,从匣钵内抓出各种瓷器的师傅们手忙脚乱。
窑门口,走来了刘正斋父子和温伯父女。
师傅甲:“大人来了,”他冲着窑内喊,“祭红大缸可以出窑了。”
窑洞里,油灯挂壁,微微光亮照在开窑工的脸上。
满脸汗珠的开窑工将三个大匣钵抬出窑外,放在瓷架上。
刘正斋他们面前,呈现出三口三百件祭红大缸。其釉面,红、白、深、淡不均,但整体技形规范工整,祭红没有烧制成功。
刘正斋一声轻叹:“看来这祭红颜色釉非属一般。”
刘泓托起一口祭红大缸,上下左右看了一圈:“父亲,沉底、开裂不存在了,只剩下发色问题,让温娴在釉的配制上再好好想想办法,这么多难题都攻下了,这最后一关我们能攻下的,父亲请放心。”
刘正斋:“我怎么会不放心你们,我是感叹皆天下之所谓难能可贵,莫过于此祭红大缸也……”
刘泓低头细心理会父亲之言,似有所悟:“难能可贵……贵在坚持……”
温娴:“不就是多交点学费吗?刘大人,我们就是省吃俭用也要交足这笔学费的!”
刘正斋:“你们能悟出这个道理就好,问题不在于不准失败,我是要你们能总结出失败的原委。温伯,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温伯:“大人所言极是,不是他们要总结,我们成型、窑火上都要总结。祭红之红,红要红而不艳,亮要亮中有沉,就是有种凝重感。”
一官差策马奔来, 在窑前飞身下马:“刘大人,俞大帅送来急件。”
刘正斋接信展阅,心情沉重:“五日前,惠珍寄来书信讲赴日大使雷春在海上也遭倭劫,就死在俞大帅的怀中。今天又快马送信,讲圣上已恩准泓儿将作为赴日代使节出使日本,这……”他将信递给刘泓。
刘泓接信观看,脸上有了忧郁。
温伯走来,轻声问道:“作为赴日代使节是件好事,怎么反到为难起来?”
刘泓:“俞大帅为保我安全到日,已将剿倭的日子都定好了,他讲如能带上祭红大缸,或许晋见义溢大将军就有九分把握……可是现在只剩下五天时间,祭红大缸没有成功,赴日……现在看来不仅仅是为了答谢四俊兄的救命之恩和架起通商往来的友好桥梁,递交国书才事关重大!”
温伯看在眼里:“既是这样……理应以国事为重……你们来吧。”说完就走。
刘正斋父子愣在那里,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
温娴焦急地:“爹,这不明不白的……我们跟你去哪里呀?”
温伯止步,在头上拍了一下:“看我这记性……是请你们去我家,”
刘泓:“去你家?你家有……”
温伯点头:“原先跟你讲的我父亲生前烧制的那口祭红大缸,让我母亲冒着杀头的危险以调包的方式保存下来了,就藏在家中的地窖中。”
温家
地板被打开,露出一个方型的地窖口,朝里望去,窖内端放着一口三百件祭红大缸。其色彩,其釉面,其技型让刘泓他们看得目瞪口呆。
“祭红大缸……”刘泓跪在窖口。
“拿出来吧,”温伯讲:“让你带去日本。”
刘泓傻了,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
刘正斋激动得一把握住温伯的手:“温伯,这可是你们三代人的心血呀。”
温伯:“公子赴日连性命都置之度外,这口缸又算得了什么?”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ICP备案号:
 ICP备案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0393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039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