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5700
成片时长:约85分钟
阅读:7824
发表:2021/1/7
主旋律,古装
电影剧本
稷下学宫风云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1-A-00111】
邹衍倔强地。
邹衍:我已经如实都招了。
司寇压抑着愤怒。
司徒用手按住司寇,叫牢房外的两个美女。
司徒:进来进来。
两个美女用手在鼻子前扇动着进来。
司徒对邹衍说。
司徒:看见了吗?说出黄金在哪,这两个美女就归你,找回黄金你也有份儿。
邹衍蔑视地。
邹衍:你们懂得黄金吗?南山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多金玉;西山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多金玉,你们懂吗?连黄金都不懂,金玉你们更不懂了!哏!
两个美女用手在鼻子前扇动着,扭动着扭出牢房,与满身雪花的记述官在牢房门口撞个满怀。
记述官急急挤进门。
记述官:大王急等要看卷宗呢!
司寇、司徒两人脸变色。
场号:065
时间:日
人物:燕惠王、宫人
场景:王府内/王府外下雪
宫人守在门内。
燕惠王面朝窗外,看着王府外下雪,自语。
燕惠王:看来他没有对燕国产生敌意,更没有颠覆燕国的行为,所发表的言论只是限于文化······这六月降雪,看来是一起冤案·····
燕惠王转过身来,对站在门边的宫人命令。
燕惠王:传司寇、司徒,释放邹衍。
宫人:是。
宫人退下。
场号:066
时间:夜
人物:邹衍
场景:土屋内
在油灯下,邹衍低头在木简上书写。
木简上有醒目的三个大字:山海经。
邹衍一边写一边坚定地自语。
邹衍:我要将未完成的《山海经》再记录下自己反省的过程,叫经不但是经典的经,也成为经过的经。
闪回场号039:
10岁的邹衍:老师,您说每个字都有阴阳,我想了半天也没找出阴阳来。
鬼谷子:那你说说“白”字。
10岁的邹衍:洁白。
鬼谷子:徒然;没效果。
10岁的邹衍想了想
10岁的邹衍:“黑”字是暗的看不见。
鬼谷子:不公开的;狠毒;坏。
10岁的邹衍:成熟的“黄”。
鬼谷子: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的“黄”。
10岁的邹衍:黑色的“青”
鬼谷子:年轻;不成熟;茂盛的样子,这都属于“青”。
10岁的邹衍:“牛”的神气。
鬼谷子:固执、轴。
10岁的邹衍:褐色的“赤”。
鬼谷子:空;裸露。
10岁的邹衍:“木”,成才。
鬼谷子:呆木。
10岁的邹衍:“鬼”:死后的灵。
鬼谷子:机灵;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
10岁的邹衍:“天”,最高;上空。
鬼谷子:天生;经历阴阳的昼夜。
10岁的邹衍:“土”:也为民俗。
鬼谷子:质朴。
10岁的邹衍:“怪”,与人不一样。
鬼谷子:也为埋怨。
10岁的邹衍:“水”,柔弱胜刚强。
鬼谷子:也为含水分的不实、假。
10岁的邹衍仰脸思考。
鬼谷子:专注的看一面,把眼放在中间,也会把事情看偏的。
10岁的邹衍疑惑地。
10岁的邹衍:一只眼长在中间,那不成了怪物了?
鬼谷子:你看人,都是两只眼睛,一只眼睛不就看见了吗,长两只眼睛就是要两面,两只耳朵就是要听两面······
10岁的邹衍抢着问。
10岁的邹衍:老师,两个鼻子眼我知道,那嘴怎么就一张呢?
鬼谷子:东西你从嘴里吃进去了,从哪出来呢?
10岁的邹衍笑。
10岁的邹衍:老师,我明白了,字都有两个意思,用上哪个意思就为阳,用不上的就为阴。
鬼谷子笑。
闪回场号043:
邹衍:我只跟老师学了字,还没跟老师学文呢!
鬼谷子:文是字拼出来的,字包含天下的文,懂得了字就能编出天下奇章。
邹衍恍然悟。
闪回场号043:
鬼谷子:要记住,辨别事物的道理也是识字的道理,聚合、颠倒,不可一概而论。
邹衍:老师,学生记住了。
鬼谷子:尤其要记住那个“四”,那是我最新写出来的,只传给了你一人。
邹衍:老师放心,学生都记住了。
墙边的桌子上堆满一小卷一小卷捆着的木简。
邹衍迟疑地扭头看看堆着的木简自语。
邹衍:就到三十二章结束,不能超过《中庸》的三十三章···
邹衍又低头沉思,渐渐坚定,自语。
邹衍:···不能署名···还要用字加密!加密!
在油灯下,邹衍低头继续在木简上书写。
场号:067
时间:日
人物:司徒、两个役卒
场景:司徒府内
司徒与两个役卒密语,然后交给两个役卒两个装的满满的布兜。
两个役卒分别揣起布兜,退下。
场号:068
时间:日
人物:司寇、另两个役卒
场景:司寇府内
司寇与另两个役卒密语,然后交给另两个役卒两个装的满满的布兜。
另两个役卒分别揣起布兜,退下。
场号:069
时间:日
人物:司寇、两个役卒
场景:司寇府内
司寇被两个役卒刺杀而亡。
场号:070
时间:日
人物:司徒、两个役卒
场景:司徒府内
司徒被另两个役卒刺杀而亡。
场号:071
字幕:燕齐两国的战事停息,齐闵王已死,齐襄王继位,稷下学宫又恢复了过去的繁华。
场号:072
时间:日
人物:齐襄王(中老年)、四名武士、宫人、邹奭(66岁)、无名学子6—15(60岁左右)、众学子(年轻)、两名鼓手
场景:稷下学宫内
齐襄王坐在亭子下高大的石椅上。
(齐襄王的头像旁有齐襄王名字的字样)
四名武士分列在两旁。
石椅前放一个宽大的石头桌案。
桌案齐襄王的左手端,站立一个宫人。
石头桌案前面的左右,各摆放一块略略有点厚度的四方石头。
邹奭坐在石头桌案前面左边的一块略略有点厚度的四方石头上。
高大的石椅前亭子的三面,地下都有些间隔地摆放一块块略略有点厚度的四方石头,石头上散坐着盘腿而坐的众学子。
亭子的一边,摆放两个两边是凤头、中间立着的鼓,两名鼓手守在后边。
齐襄王问盘坐在眼前的邹奭。
齐襄王:传播《山海经》,为什都不解?
邹奭:大王,博闻强识的屈原看了《山海经》不解,忧闷的都投了江,何况我等。
无名学子6:屈原投江可不单是为了不解《山海经》,还因为屈原被流放后,楚国在对战秦国的战争中不断败退,屈原也心如死灰,最终在汨罗江投江。
无名学子6:屈原在《天问》长诗中有一百多个问的不解呢,怎么会不忧闷。
齐襄王问邹奭。
齐襄王:屈原不解《山海经》什么呢?
邹奭:屈原在《天问》长诗中有七个对《山海经》的不解。
齐襄王:哪七个?
邹奭: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斡维焉系,天极焉加?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齐襄王:你怎么看?
邹奭连说带比划。
邹奭:阴阳参合而生天,道是本体的演变;阴阳是系在天体轴的绳,天极不动是设在阴阳的枢纽;大禹由鲧生出,是失败变化于成功;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的尾部是设在高高在上的伦理上;应龙是以应该的能耐画在实处,河海是以低流通顺利;太阳光辉,照明能耐才能普照;蛇能吞下大象,那是灵的贪心无止。
齐襄王:嘿!不愧为“雕龙奭”。
齐襄王伸手示意两个鼓手击鼓。
两个鼓手击鼓。
鼓声雷动。
无名学子7:《管子地数》中说的里数,在《山海经》中却说是大禹说的,这是在抄袭。
邹衍:我已经如实都招了。
司寇压抑着愤怒。
司徒用手按住司寇,叫牢房外的两个美女。
司徒:进来进来。
两个美女用手在鼻子前扇动着进来。
司徒对邹衍说。
司徒:看见了吗?说出黄金在哪,这两个美女就归你,找回黄金你也有份儿。
邹衍蔑视地。
邹衍:你们懂得黄金吗?南山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多金玉;西山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多金玉,你们懂吗?连黄金都不懂,金玉你们更不懂了!哏!
两个美女用手在鼻子前扇动着,扭动着扭出牢房,与满身雪花的记述官在牢房门口撞个满怀。
记述官急急挤进门。
记述官:大王急等要看卷宗呢!
司寇、司徒两人脸变色。
场号:065
时间:日
人物:燕惠王、宫人
场景:王府内/王府外下雪
宫人守在门内。
燕惠王面朝窗外,看着王府外下雪,自语。
燕惠王:看来他没有对燕国产生敌意,更没有颠覆燕国的行为,所发表的言论只是限于文化······这六月降雪,看来是一起冤案·····
燕惠王转过身来,对站在门边的宫人命令。
燕惠王:传司寇、司徒,释放邹衍。
宫人:是。
宫人退下。
场号:066
时间:夜
人物:邹衍
场景:土屋内
在油灯下,邹衍低头在木简上书写。
木简上有醒目的三个大字:山海经。
邹衍一边写一边坚定地自语。
邹衍:我要将未完成的《山海经》再记录下自己反省的过程,叫经不但是经典的经,也成为经过的经。
闪回场号039:
10岁的邹衍:老师,您说每个字都有阴阳,我想了半天也没找出阴阳来。
鬼谷子:那你说说“白”字。
10岁的邹衍:洁白。
鬼谷子:徒然;没效果。
10岁的邹衍想了想
10岁的邹衍:“黑”字是暗的看不见。
鬼谷子:不公开的;狠毒;坏。
10岁的邹衍:成熟的“黄”。
鬼谷子: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的“黄”。
10岁的邹衍:黑色的“青”
鬼谷子:年轻;不成熟;茂盛的样子,这都属于“青”。
10岁的邹衍:“牛”的神气。
鬼谷子:固执、轴。
10岁的邹衍:褐色的“赤”。
鬼谷子:空;裸露。
10岁的邹衍:“木”,成才。
鬼谷子:呆木。
10岁的邹衍:“鬼”:死后的灵。
鬼谷子:机灵;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
10岁的邹衍:“天”,最高;上空。
鬼谷子:天生;经历阴阳的昼夜。
10岁的邹衍:“土”:也为民俗。
鬼谷子:质朴。
10岁的邹衍:“怪”,与人不一样。
鬼谷子:也为埋怨。
10岁的邹衍:“水”,柔弱胜刚强。
鬼谷子:也为含水分的不实、假。
10岁的邹衍仰脸思考。
鬼谷子:专注的看一面,把眼放在中间,也会把事情看偏的。
10岁的邹衍疑惑地。
10岁的邹衍:一只眼长在中间,那不成了怪物了?
鬼谷子:你看人,都是两只眼睛,一只眼睛不就看见了吗,长两只眼睛就是要两面,两只耳朵就是要听两面······
10岁的邹衍抢着问。
10岁的邹衍:老师,两个鼻子眼我知道,那嘴怎么就一张呢?
鬼谷子:东西你从嘴里吃进去了,从哪出来呢?
10岁的邹衍笑。
10岁的邹衍:老师,我明白了,字都有两个意思,用上哪个意思就为阳,用不上的就为阴。
鬼谷子笑。
闪回场号043:
邹衍:我只跟老师学了字,还没跟老师学文呢!
鬼谷子:文是字拼出来的,字包含天下的文,懂得了字就能编出天下奇章。
邹衍恍然悟。
闪回场号043:
鬼谷子:要记住,辨别事物的道理也是识字的道理,聚合、颠倒,不可一概而论。
邹衍:老师,学生记住了。
鬼谷子:尤其要记住那个“四”,那是我最新写出来的,只传给了你一人。
邹衍:老师放心,学生都记住了。
墙边的桌子上堆满一小卷一小卷捆着的木简。
邹衍迟疑地扭头看看堆着的木简自语。
邹衍:就到三十二章结束,不能超过《中庸》的三十三章···
邹衍又低头沉思,渐渐坚定,自语。
邹衍:···不能署名···还要用字加密!加密!
在油灯下,邹衍低头继续在木简上书写。
场号:067
时间:日
人物:司徒、两个役卒
场景:司徒府内
司徒与两个役卒密语,然后交给两个役卒两个装的满满的布兜。
两个役卒分别揣起布兜,退下。
场号:068
时间:日
人物:司寇、另两个役卒
场景:司寇府内
司寇与另两个役卒密语,然后交给另两个役卒两个装的满满的布兜。
另两个役卒分别揣起布兜,退下。
场号:069
时间:日
人物:司寇、两个役卒
场景:司寇府内
司寇被两个役卒刺杀而亡。
场号:070
时间:日
人物:司徒、两个役卒
场景:司徒府内
司徒被另两个役卒刺杀而亡。
场号:071
字幕:燕齐两国的战事停息,齐闵王已死,齐襄王继位,稷下学宫又恢复了过去的繁华。
场号:072
时间:日
人物:齐襄王(中老年)、四名武士、宫人、邹奭(66岁)、无名学子6—15(60岁左右)、众学子(年轻)、两名鼓手
场景:稷下学宫内
齐襄王坐在亭子下高大的石椅上。
(齐襄王的头像旁有齐襄王名字的字样)
四名武士分列在两旁。
石椅前放一个宽大的石头桌案。
桌案齐襄王的左手端,站立一个宫人。
石头桌案前面的左右,各摆放一块略略有点厚度的四方石头。
邹奭坐在石头桌案前面左边的一块略略有点厚度的四方石头上。
高大的石椅前亭子的三面,地下都有些间隔地摆放一块块略略有点厚度的四方石头,石头上散坐着盘腿而坐的众学子。
亭子的一边,摆放两个两边是凤头、中间立着的鼓,两名鼓手守在后边。
齐襄王问盘坐在眼前的邹奭。
齐襄王:传播《山海经》,为什都不解?
邹奭:大王,博闻强识的屈原看了《山海经》不解,忧闷的都投了江,何况我等。
无名学子6:屈原投江可不单是为了不解《山海经》,还因为屈原被流放后,楚国在对战秦国的战争中不断败退,屈原也心如死灰,最终在汨罗江投江。
无名学子6:屈原在《天问》长诗中有一百多个问的不解呢,怎么会不忧闷。
齐襄王问邹奭。
齐襄王:屈原不解《山海经》什么呢?
邹奭:屈原在《天问》长诗中有七个对《山海经》的不解。
齐襄王:哪七个?
邹奭: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斡维焉系,天极焉加?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齐襄王:你怎么看?
邹奭连说带比划。
邹奭:阴阳参合而生天,道是本体的演变;阴阳是系在天体轴的绳,天极不动是设在阴阳的枢纽;大禹由鲧生出,是失败变化于成功;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的尾部是设在高高在上的伦理上;应龙是以应该的能耐画在实处,河海是以低流通顺利;太阳光辉,照明能耐才能普照;蛇能吞下大象,那是灵的贪心无止。
齐襄王:嘿!不愧为“雕龙奭”。
齐襄王伸手示意两个鼓手击鼓。
两个鼓手击鼓。
鼓声雷动。
无名学子7:《管子地数》中说的里数,在《山海经》中却说是大禹说的,这是在抄袭。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