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2282
成片时长:每集约36分钟
阅读:9750
发表:2018/10/24 修改:2018/10/26
20集 主旋律,农村 电视剧剧本
《心债》第1-2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简要梗概:
这是一部堪称建国以来太行山人民改天换地创造美好生活的史诗大剧。
主人公赵得胜早年家破人亡参加抗日。解放后,他带领太行山百姓为改变穷困面貌劈山开路、拦水造田,历经数次政治风波忍辱负重,几经沉浮初心不改,五十多年鞠躬尽瘁直至命终……
详细梗概:(672字)
平原省河源市泰县北依太行山,自古山上极度干旱,山下十年九涝。每次山洪暴发时,沿坡田宅皆毁,百姓流离,不仅殃及河源地区、潮河下游、华北平原,而且波及海河流域以及天津。解放后很多年,百姓依然生活困苦甚至逃荒要饭。
1955年,国家特邀苏联水利专家对该地进行勘测,拿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迁徙20多万人口至甘肃、宁夏,在这里淹没20万亩平原修建大型水库。
一时,百姓抗争,怨声载道。抗争不过,只得迁坟扒屋,哀恸迁徙。
时任泰县农工部长的赵得胜和县委书记谷春生悲悯百姓疾苦,向上级要求收回成命,受到上级部门的严厉批评。此时,潮河滞洪区建设指挥部已经进驻泰县,投入7万民工开工建设,小铁路也迅速铺设完成,所需调拨物质开始向这里运输。
谷春生、赵得胜等县委领导突击拿出一整套方案,历经多次反映甚至越级上访,终于赢得河源地委的支持,并要求他们尽快实现“洪水不出山”的承诺。
同时,很多百姓故土难离,迁到甘肃、宁夏后,又成群结队扒火车、逃荒要饭回到泰县。由此,泰县人民在赵得胜等优秀党员的带领下,掀起了治山治水改天换地的建设高潮……
本剧以赵得胜带领百姓改变穷山恶水的迫切需求和施工进度为主线,以赵得胜和周青山在战争时期结下的矛盾恩怨为纠葛辅线,以历次政治风波为背景,描写了赵得胜从县农工部长、县委书记、国家水电部副部长、平原省委副书记到被撤职后沉寂、由一封农民来信再度“布衣”出山,从帮助农民治虫开始,和退休的老干部们一起,重新带领群众扶贫济困治山治水、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的一生,表现了一个中共优秀党员感念百姓疾苦、忍辱负重、鞠躬尽瘁、唤起民众改造山河的大国公民形象。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这是一部堪称建国以来太行山人民改天换地创造美好生活的史诗大剧。
主人公赵得胜早年家破人亡参加抗日。解放后,他带领太行山百姓为改变穷困面貌劈山开路、拦水造田,历经数次政治风波忍辱负重,几经沉浮初心不改,五十多年鞠躬尽瘁直至命终……
详细梗概:(672字)
平原省河源市泰县北依太行山,自古山上极度干旱,山下十年九涝。每次山洪暴发时,沿坡田宅皆毁,百姓流离,不仅殃及河源地区、潮河下游、华北平原,而且波及海河流域以及天津。解放后很多年,百姓依然生活困苦甚至逃荒要饭。
1955年,国家特邀苏联水利专家对该地进行勘测,拿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迁徙20多万人口至甘肃、宁夏,在这里淹没20万亩平原修建大型水库。
一时,百姓抗争,怨声载道。抗争不过,只得迁坟扒屋,哀恸迁徙。
时任泰县农工部长的赵得胜和县委书记谷春生悲悯百姓疾苦,向上级要求收回成命,受到上级部门的严厉批评。此时,潮河滞洪区建设指挥部已经进驻泰县,投入7万民工开工建设,小铁路也迅速铺设完成,所需调拨物质开始向这里运输。
谷春生、赵得胜等县委领导突击拿出一整套方案,历经多次反映甚至越级上访,终于赢得河源地委的支持,并要求他们尽快实现“洪水不出山”的承诺。
同时,很多百姓故土难离,迁到甘肃、宁夏后,又成群结队扒火车、逃荒要饭回到泰县。由此,泰县人民在赵得胜等优秀党员的带领下,掀起了治山治水改天换地的建设高潮……
本剧以赵得胜带领百姓改变穷山恶水的迫切需求和施工进度为主线,以赵得胜和周青山在战争时期结下的矛盾恩怨为纠葛辅线,以历次政治风波为背景,描写了赵得胜从县农工部长、县委书记、国家水电部副部长、平原省委副书记到被撤职后沉寂、由一封农民来信再度“布衣”出山,从帮助农民治虫开始,和退休的老干部们一起,重新带领群众扶贫济困治山治水、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的一生,表现了一个中共优秀党员感念百姓疾苦、忍辱负重、鞠躬尽瘁、唤起民众改造山河的大国公民形象。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