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7393
成片时长:每集约53分钟
阅读:4402
发表:2021/10/30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9-11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冲之眼光飘向她。
他接着说:我,可能是有了……
冲之点头说:是的,方案有了。先将西汉苟勖的度量铜尺弄清楚,再将刘歆的圆周计算弄明白,问题可迎刃而解……
如玉嗔怪的伸出手指戳向他的额头,说:
你呀——人家说的不是这个,是……
她低头看看自己的肚子,羞怯的低声说:
……有了。
祖冲之终于明白了,他激动地站起来,拉起妻子一把搂在怀中:真的?
如玉看着他,点了点头。
祖冲之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喊道:上天哪,我祖家终于有后了!
11.建康街头 外 日
清晨的街头,一辆牛车穿过人流驶过来。
祖槐坐在车辕,脸上笑嘻嘻挥着鞭子。
依巧从后面追上来,将包袱递给祖槐,扭腰跳上车辕,然后打开车轿帘向里望去:
车中坐着的是同样满面春风的冲之母亲。
车子走出人群,加快速度跑去。
12.新宅 外 日
牛车在祖冲之的新宅大门口停下了,依巧打开车帘搀扶冲之母亲下车。
大门打开了,东阳如玉走出大门来,冲之母亲一把扶住儿媳,对跟过来的祖冲之说:
和你爸一样不知心痛人,咋还让如玉来回走动?
冲之笑嘻嘻的也不分辨,随着众人一起走进客厅。
冲之母亲拉着如玉的手说:你爸我俩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觉。这个冲之,也不早些说。
依巧笑颜如花,麻利的收拾着食案上的碗筷。
冲之母亲继续说说:住在这里我可不放心;
老宅里已经收拾好了,如玉今天就搬回去住。
如玉有些犹豫,推辞说:妈,不用——
冲之母亲不容分辩的说:
十月怀胎是一件大事。你们还是孩子,叫我怎放心?回去,等分娩了再说!
13.天渠阁 内 日
高大的书柜顶天立地。书柜的夹缝中站立着手不释卷的祖冲之。他踮起脚来将手中的一卷书放回书柜,又拿出一本翻开浏览……
几位学士远远看着他在交头接耳。祖冲之对周围的人视而不见。他拿着取来的书边看便走回书案,坐下来默默的浏览着,不时放下书卷提笔记录着什么。
14.钟山 外 日
山上崎岖的小路上,身背书囊的祖冲之在向上攀登。累了,他坐在路边,拿起水葫芦喝了两口水。身后的大树上响起婉转的鸟鸣,冲之站起来向上看去,两只翠鸟鸣叫着飞去。
冲之望一望山顶,继续行进。
15.司天台 外 日
高大的浑天仪旁,两位小吏在记录着什么。冲之走过来询问,他们指了指后面的房子。
冲之穿过日冕、日圭铜尺的时候,放慢脚步深情的摸了摸……
16.屋内 内 日
一位身着官服的老者与祖冲之对坐在书案前,案上摊开几册古书,还摆放着几个不同的尺子。
老人拿起一个铜尺讲述着,递给冲之,冲之拿过来仔细观看,摇摇头,递还给老者。
老人与祖冲之走到了大门,拱手作别。
17.冲之新宅 内 夜
天已经很晚了,书案上放着吃剩的晚饭。
烛光下,祖冲之在摊开的书本旁计算这什么,手中的算筹一排排地摆放看来,祖冲之手中玩弄着最后几根算筹,沉思良久,然后又埋头于计算。
窗外,传来鸡叫声。
18.华林学省大厅 内 日
嘉量还摆放在那里,周围的学士们来的不是太多,但一个个像是满腹心事,不像是平时清议那样轻松。
祖冲之仍然坐在角落中面前摆放着一摞书籍和自己的算筹。
监正咳嗽一声,威严的走进来。坐到正位以后,他看了看大家,开口说:今日请大家来,是要诸位再议仿制嘉量之事,看看祖学士进展如何。
祖冲之说:文远正要宣示诸位;学生遍查古籍各类记载,发现其中纰漏颇多,还要请诸位多多指教。
冲之拿起一本书掀开,指点与众人说:《晋书卷一十六志第六》:魏景元四年,刘徽在《九章算术注》重说:‘王莽时刘歆制作嘉量时,所用斛尺小于今尺四分五厘;又比曹魏时期深九寸五分厘……’。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商功》曰:‘王莽铜斛,于今尺为深九寸五分五厘,径一尺三寸六分八厘七毫’。但数字粗疏,且魏景元年度量的尺子,近日也难于寻觅……
一位老者击掌道:既然古人如此计算,便按照刘徽之方法可行?
祖冲之回答道:后学按照刘徽的方法计算,得出结果是:新莽嘉量十斛,仅能容九斗七升四合有奇……
监正看看大家,摊开两手说:原因何在?如何是好?
祖冲之道:以后学浅见,汉时斛铭,或者刘歆故弄玄虚,或是计算公式有出入。
监正问:既然不准确,以你所见该当何为?
祖冲之站起来说:学生认为,当前须得两步并用;一步,请能工巧匠,照原样仿制嘉量;另一步则重新计算刘歆所算得圆周率,求得精确数字,改正铭文错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又一老者伸出枯瘦的手,敲着西汉嘉量说:刘歆乃西汉历算之学名家,著作等身,名盖后世,怎会出错?祖学士果然是初生牛犊。不知所言可有依据?
祖冲之将自己的计算结果拿出来,厚厚一叠上写满了算筹数字和解释,说:老先生请看,这是学生穷尽思路、连续七天计算的结果。若是冲之有错,敬请指正。
说着,捧了过来。
老人慌忙摆手说:老汉不长于算术之学……
监正犹豫着看看大家,见大家都不作声,发狠似的说:
祖学士所说有理,我看就这样办。请工匠!
19.城郊 外 日
祖冲之只身一人,走在郊外田野上。
路旁的稻谷正在扬花,翠绿的茎叶托着鹅黄的稻穗,显得十分美丽。
祖冲之弯下腰去,掐了一朵路旁的野花,放在鼻子上嗅了嗅,满脸陶醉的加快了脚步。
一位老农正蹲在田埂边上叹气,前面,一位农夫挑着担子走过来,后面跟着一位三四岁的孩童。
来到老农身边,农夫放下担子凑了过去。孩童站着不动了,拉着父亲的衣襟说:爷爷,我饿了。
老农拉过孩童,给他抹一把脸上的鼻涕,说:乖孙儿,等回家让奶奶给你做饭吃。
挑担的农夫从老农手中接过杨花的稻穗,满脸愁容的看了看,回头呵斥孩童说:
吃,就知道吃。今年秋后恐怕连种子都收不回来,那还有东西让你吃!
刚好走到旁边的祖冲之诧异的停下脚,问一旁的老农道:
敢问老伯,这稻田一片生机勃勃,如何会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老农叹了口气,说:官人不知。按照农历,这里应该是三月十五左右插稻秧,‘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家人如何敢耽误?这不是吗,全家人都扑在地里,从插秧、除草、施肥,连孩伢子都要劳作。谁想今年天气冷得早,稻子刚刚杨花,不久恐怕就要霜冻。到时候一年的收成全毁了,但是皇粮必不可免,老百姓可不就要挨饿。
祖冲之问:“这《历书》才颁行不久,按照历书节气种地,怎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老农摇摇头说:官家颁行《元嘉历》刚刚十来年,但是,历书中的闰月、节气并未修改,仍按照老的历书计算。这十多年来。倒有三四年因为时令不准而耽误农事或造成减产。
祖冲之惊奇的摸了摸脑袋:竟有这等事?
老农悲伤的扳动手指:这水稻杨花到灌浆要五天左右,再到成熟起码要三十天。看着今年气候,再过半个月就要霜冻,到时候若有六七成收成,百姓就谢天谢地了。
说完,叹了口气,拉起小孙子离去。
挑担的农夫看了他一眼,也跟着离去。
祖冲之再也没有了刚才的兴致,低着头匆匆赶路。不一会儿来到了北堤。祖冲之站在堤坝上放眼望去,营户们居住的地方尽收眼底。
20.铜匠作坊 外 日
院落工棚中,一群工匠们正在劳作。有的在铸模,有的在打磨铸件;一个个脸上流着油汗,挂着煤灰的痕迹。
祖冲之走过来,一个个打量,寻找着曹大路的踪影。
一位从房子内走出的人打量他一眼,问道:客官是找人还是办事?
祖冲之一揖,道:敢问师傅,曹大路可在?
那人向屋里努了努嘴,又离开了。
祖冲之探头望去,屋内炉火通红,曹大路正端着满满的铜水走出来,满脸肃穆从冲之身边走过去,在工匠们的配合下将铜水注入到备好的外范中,一股青烟随之升起。待到轻烟散尽,满脸乌黑的曹大路才转过身来,憨笑着对祖冲之说:
你如今已是官身,怎么有空到这里来闲耍?
祖冲之也笑着说:不是来闲耍,是来拜师学艺了。
两人笑了起来。
21.曹大路家 内 日
堂屋,也是灶台,大路妻子在烧水,儿子盼儿则在一旁玩耍。
祖冲之和大路坐在里间说话。
听完了祖冲之的叙述,曹大路沉思着说:就是这些?
祖冲之:不错,就是这些。
曹大路:按你所说,仿制嘉量并非难事,只是缺失的两件煞费思量。
祖冲之无奈地说:谁说不是。如今只能先走一步,煞费思量的事情且先放他一放。
妻子端着水走进来,曹大路笑嘻嘻的对她说:孩儿他妈,收拾起我的担子,咱今天就走。不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住咱的祖学士?!
他的乐观使祖冲之颇受感染,祖冲之也变得轻松起来,说:
把家里先安顿好,到不在这一时半刻。
两人继续谈论起来。
屋外,大路妻子已经收拾停当。大路走出屋来仔细检查担子上的工具。发现还有缺失,便问妻子:我常用的尺子,怎么不见了?
妻子低头看了看:不见了?那便是孩子拿去玩,别人不会乱动。
曹大路喊道:盼儿,过来。
在院里玩耍的儿子跑过来,反问道:尺子吗?你说的是哪一把,长的,还是短的?
大路有些不耐烦:如何还有短的?快拿来便是了。
盼儿跑进西里间,不一会儿拿着两把尺子出来,张开手说:这不,一把长的,一把短的。
他接着说:我,可能是有了……
冲之点头说:是的,方案有了。先将西汉苟勖的度量铜尺弄清楚,再将刘歆的圆周计算弄明白,问题可迎刃而解……
如玉嗔怪的伸出手指戳向他的额头,说:
你呀——人家说的不是这个,是……
她低头看看自己的肚子,羞怯的低声说:
……有了。
祖冲之终于明白了,他激动地站起来,拉起妻子一把搂在怀中:真的?
如玉看着他,点了点头。
祖冲之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喊道:上天哪,我祖家终于有后了!
11.建康街头 外 日
清晨的街头,一辆牛车穿过人流驶过来。
祖槐坐在车辕,脸上笑嘻嘻挥着鞭子。
依巧从后面追上来,将包袱递给祖槐,扭腰跳上车辕,然后打开车轿帘向里望去:
车中坐着的是同样满面春风的冲之母亲。
车子走出人群,加快速度跑去。
12.新宅 外 日
牛车在祖冲之的新宅大门口停下了,依巧打开车帘搀扶冲之母亲下车。
大门打开了,东阳如玉走出大门来,冲之母亲一把扶住儿媳,对跟过来的祖冲之说:
和你爸一样不知心痛人,咋还让如玉来回走动?
冲之笑嘻嘻的也不分辨,随着众人一起走进客厅。
冲之母亲拉着如玉的手说:你爸我俩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觉。这个冲之,也不早些说。
依巧笑颜如花,麻利的收拾着食案上的碗筷。
冲之母亲继续说说:住在这里我可不放心;
老宅里已经收拾好了,如玉今天就搬回去住。
如玉有些犹豫,推辞说:妈,不用——
冲之母亲不容分辩的说:
十月怀胎是一件大事。你们还是孩子,叫我怎放心?回去,等分娩了再说!
13.天渠阁 内 日
高大的书柜顶天立地。书柜的夹缝中站立着手不释卷的祖冲之。他踮起脚来将手中的一卷书放回书柜,又拿出一本翻开浏览……
几位学士远远看着他在交头接耳。祖冲之对周围的人视而不见。他拿着取来的书边看便走回书案,坐下来默默的浏览着,不时放下书卷提笔记录着什么。
14.钟山 外 日
山上崎岖的小路上,身背书囊的祖冲之在向上攀登。累了,他坐在路边,拿起水葫芦喝了两口水。身后的大树上响起婉转的鸟鸣,冲之站起来向上看去,两只翠鸟鸣叫着飞去。
冲之望一望山顶,继续行进。
15.司天台 外 日
高大的浑天仪旁,两位小吏在记录着什么。冲之走过来询问,他们指了指后面的房子。
冲之穿过日冕、日圭铜尺的时候,放慢脚步深情的摸了摸……
16.屋内 内 日
一位身着官服的老者与祖冲之对坐在书案前,案上摊开几册古书,还摆放着几个不同的尺子。
老人拿起一个铜尺讲述着,递给冲之,冲之拿过来仔细观看,摇摇头,递还给老者。
老人与祖冲之走到了大门,拱手作别。
17.冲之新宅 内 夜
天已经很晚了,书案上放着吃剩的晚饭。
烛光下,祖冲之在摊开的书本旁计算这什么,手中的算筹一排排地摆放看来,祖冲之手中玩弄着最后几根算筹,沉思良久,然后又埋头于计算。
窗外,传来鸡叫声。
18.华林学省大厅 内 日
嘉量还摆放在那里,周围的学士们来的不是太多,但一个个像是满腹心事,不像是平时清议那样轻松。
祖冲之仍然坐在角落中面前摆放着一摞书籍和自己的算筹。
监正咳嗽一声,威严的走进来。坐到正位以后,他看了看大家,开口说:今日请大家来,是要诸位再议仿制嘉量之事,看看祖学士进展如何。
祖冲之说:文远正要宣示诸位;学生遍查古籍各类记载,发现其中纰漏颇多,还要请诸位多多指教。
冲之拿起一本书掀开,指点与众人说:《晋书卷一十六志第六》:魏景元四年,刘徽在《九章算术注》重说:‘王莽时刘歆制作嘉量时,所用斛尺小于今尺四分五厘;又比曹魏时期深九寸五分厘……’。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商功》曰:‘王莽铜斛,于今尺为深九寸五分五厘,径一尺三寸六分八厘七毫’。但数字粗疏,且魏景元年度量的尺子,近日也难于寻觅……
一位老者击掌道:既然古人如此计算,便按照刘徽之方法可行?
祖冲之回答道:后学按照刘徽的方法计算,得出结果是:新莽嘉量十斛,仅能容九斗七升四合有奇……
监正看看大家,摊开两手说:原因何在?如何是好?
祖冲之道:以后学浅见,汉时斛铭,或者刘歆故弄玄虚,或是计算公式有出入。
监正问:既然不准确,以你所见该当何为?
祖冲之站起来说:学生认为,当前须得两步并用;一步,请能工巧匠,照原样仿制嘉量;另一步则重新计算刘歆所算得圆周率,求得精确数字,改正铭文错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又一老者伸出枯瘦的手,敲着西汉嘉量说:刘歆乃西汉历算之学名家,著作等身,名盖后世,怎会出错?祖学士果然是初生牛犊。不知所言可有依据?
祖冲之将自己的计算结果拿出来,厚厚一叠上写满了算筹数字和解释,说:老先生请看,这是学生穷尽思路、连续七天计算的结果。若是冲之有错,敬请指正。
说着,捧了过来。
老人慌忙摆手说:老汉不长于算术之学……
监正犹豫着看看大家,见大家都不作声,发狠似的说:
祖学士所说有理,我看就这样办。请工匠!
19.城郊 外 日
祖冲之只身一人,走在郊外田野上。
路旁的稻谷正在扬花,翠绿的茎叶托着鹅黄的稻穗,显得十分美丽。
祖冲之弯下腰去,掐了一朵路旁的野花,放在鼻子上嗅了嗅,满脸陶醉的加快了脚步。
一位老农正蹲在田埂边上叹气,前面,一位农夫挑着担子走过来,后面跟着一位三四岁的孩童。
来到老农身边,农夫放下担子凑了过去。孩童站着不动了,拉着父亲的衣襟说:爷爷,我饿了。
老农拉过孩童,给他抹一把脸上的鼻涕,说:乖孙儿,等回家让奶奶给你做饭吃。
挑担的农夫从老农手中接过杨花的稻穗,满脸愁容的看了看,回头呵斥孩童说:
吃,就知道吃。今年秋后恐怕连种子都收不回来,那还有东西让你吃!
刚好走到旁边的祖冲之诧异的停下脚,问一旁的老农道:
敢问老伯,这稻田一片生机勃勃,如何会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老农叹了口气,说:官人不知。按照农历,这里应该是三月十五左右插稻秧,‘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家人如何敢耽误?这不是吗,全家人都扑在地里,从插秧、除草、施肥,连孩伢子都要劳作。谁想今年天气冷得早,稻子刚刚杨花,不久恐怕就要霜冻。到时候一年的收成全毁了,但是皇粮必不可免,老百姓可不就要挨饿。
祖冲之问:“这《历书》才颁行不久,按照历书节气种地,怎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老农摇摇头说:官家颁行《元嘉历》刚刚十来年,但是,历书中的闰月、节气并未修改,仍按照老的历书计算。这十多年来。倒有三四年因为时令不准而耽误农事或造成减产。
祖冲之惊奇的摸了摸脑袋:竟有这等事?
老农悲伤的扳动手指:这水稻杨花到灌浆要五天左右,再到成熟起码要三十天。看着今年气候,再过半个月就要霜冻,到时候若有六七成收成,百姓就谢天谢地了。
说完,叹了口气,拉起小孙子离去。
挑担的农夫看了他一眼,也跟着离去。
祖冲之再也没有了刚才的兴致,低着头匆匆赶路。不一会儿来到了北堤。祖冲之站在堤坝上放眼望去,营户们居住的地方尽收眼底。
20.铜匠作坊 外 日
院落工棚中,一群工匠们正在劳作。有的在铸模,有的在打磨铸件;一个个脸上流着油汗,挂着煤灰的痕迹。
祖冲之走过来,一个个打量,寻找着曹大路的踪影。
一位从房子内走出的人打量他一眼,问道:客官是找人还是办事?
祖冲之一揖,道:敢问师傅,曹大路可在?
那人向屋里努了努嘴,又离开了。
祖冲之探头望去,屋内炉火通红,曹大路正端着满满的铜水走出来,满脸肃穆从冲之身边走过去,在工匠们的配合下将铜水注入到备好的外范中,一股青烟随之升起。待到轻烟散尽,满脸乌黑的曹大路才转过身来,憨笑着对祖冲之说:
你如今已是官身,怎么有空到这里来闲耍?
祖冲之也笑着说:不是来闲耍,是来拜师学艺了。
两人笑了起来。
21.曹大路家 内 日
堂屋,也是灶台,大路妻子在烧水,儿子盼儿则在一旁玩耍。
祖冲之和大路坐在里间说话。
听完了祖冲之的叙述,曹大路沉思着说:就是这些?
祖冲之:不错,就是这些。
曹大路:按你所说,仿制嘉量并非难事,只是缺失的两件煞费思量。
祖冲之无奈地说:谁说不是。如今只能先走一步,煞费思量的事情且先放他一放。
妻子端着水走进来,曹大路笑嘻嘻的对她说:孩儿他妈,收拾起我的担子,咱今天就走。不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住咱的祖学士?!
他的乐观使祖冲之颇受感染,祖冲之也变得轻松起来,说:
把家里先安顿好,到不在这一时半刻。
两人继续谈论起来。
屋外,大路妻子已经收拾停当。大路走出屋来仔细检查担子上的工具。发现还有缺失,便问妻子:我常用的尺子,怎么不见了?
妻子低头看了看:不见了?那便是孩子拿去玩,别人不会乱动。
曹大路喊道:盼儿,过来。
在院里玩耍的儿子跑过来,反问道:尺子吗?你说的是哪一把,长的,还是短的?
大路有些不耐烦:如何还有短的?快拿来便是了。
盼儿跑进西里间,不一会儿拿着两把尺子出来,张开手说:这不,一把长的,一把短的。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