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7393
成片时长:每集约53分钟
阅读:4401
发表:2021/10/30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9-11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2.冲之宅邸 黄昏 外
祖冲之推开自己院门走进来。
东阳如玉从屋里迎了出来,接过冲之手中的书囊。看到冲之手上沾着几点墨迹,她撇撇嘴,轻轻的在他手上打了一记。
屋内,食案上已经摆好了晚饭,依巧正在摆放碗筷。如玉看着冲之坐下,对依巧说:你到老宅去吃饭,明早再来好了。
依巧有些羞涩,说:在这里也一样,让我侍候小姐睡下……
不用,明早买菜,还是那边方便,去吧。
如玉说着,坐在食案前,给冲之夹了一箸菜……
依巧离开正屋,为二人掩上屋门,离去。
3.皇室寝宫 内 日
孝武帝刘骏身穿便服,在嫔妃陪伴下正在逗弄怀中的第八个儿子刘子鸾。他将手中的糖放在儿子口中,问道:甜不甜?告诉父王,甜不甜呀?
刚刚牙牙学语的刘子鸾笑着,含混不清的说:甜、甜呀……
刘骏将儿子举的高高的哈哈笑起来。
这时,八岁的刘子业在戴法兴陪同下走进来,远远地站定了,跪倒在地道:
孩儿给父王请安。
字幕:太子刘子业
刘骏怀里抱着刘子鸾,看了一眼太子,说:罢了。
刘骏继续逗弄子鸾。好一会儿才抬头问道:
最近功课讲到哪儿了?
回父王,已经开始讲《论语》了。
刘子业边说着两眼四处巡睃,打量着四处陈设的古玩。
刘骏问戴法兴道:可多找几个饱学鸿儒就教,你马上就着手去办。
戴法兴躬身回答:在下今日就与何尚之大人商量。
刘骏看了一眼刘子业,不耐烦了,说:去吧。功课不可耽误。
刘子业躬身一揖,急不可耐的抽身跑出门去。
刘骏将儿子交到身边的姬妾手中,拍了一下手。
两个太监捧着刘骏上朝的袍服走进来,侍候皇帝穿衣;戴法兴紧紧的跟在后面,一面替刘骏整理袍带,一面汇报说:禀报陛下,今日群臣议事,当以改革税制、统一度量为主……
4.太极殿 内 日
两旁站立的大臣们终于听到了响动,急忙正一正衣冠站好。刘骏从侧门走上来,接受大臣们的朝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刘骏在龙案后坐好,对前面站立的中书令何尚之说道:何爱卿,日前众位所奏的土断之策和税收改革筹备的怎么样了,何日可以正式推出哇?。
何尚之站出来道:臣正要奏明皇上,土断之策已经颁行各郡、县,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并开始根据户籍举善进才,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至于税制改革,目前有一事不决,尚要请圣上定夺。
说着,何尚之向下面招了招手。
两个太监捧着一个青铜容器走上来,摆放在龙案前面。
刘骏探出头来看了看,不明白何尚之是何意。
何尚之跨上一步,指着那件古香古色的青铜容器说:近百年来,各朝代度量衡器具混乱,各州县往往各有量杯、量筒,不能统一。众臣合计半月,认定还是以新莽时期之量具统一全国为佳。
刘骏:好,那就以新莽度量为准。
何尚之继续奏道:陛下请看,此乃西汉新莽嘉量、五量合一的标准量器。其一是斛量,另外还有斗、升、龠、合诸量。本来融为一体,可惜连年战乱,如今失其二。按古书记载,律嘉量斛,方尺而圆其外,庣旁九厘五毫,冥百六十二寸,深尺,积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
何尚之依序将四个部件一一分解,指着那个最大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说。
其他四个也记载的十分清楚。如今实行税收新政,若要以此统一全国度量衡,首当其冲便是仿造这一套量器,改变各州郡度量混乱状况。
刘骏把玩着案上的量器,说:按此形制,照古人尺寸仿制,在全国推行即可……
何尚之:圣上明鉴;谁知西汉这些量器,尺寸与当今完全不一样,因此仿制出来与古书记载不合,每一斗相差四两三钱有余。因此,按照尺寸整套制作更为艰难。
刘骏用手拍拍案上的嘉量,问:诸位爱卿可有何高见?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摇头,有的回答道:回圣上,臣闻新莽时期嘉量取之于古制,即按照周朝度量全国统一造之;只是未识其面。
刘骏略一思考,手指向何尚之,说:年前新设‘华林学省’,正可理论此事。
陛下明鉴——阶下众臣有人击掌叫好。
何尚之:正该如此,臣这就安排下去。
5.华林学省 内 日
学省监正眉头微皱,倒背双手,曾在太极殿出现过的青铜量器如今摆在了华林学省监正的书案上,他围着书案转过去,又转过来,两眼不离这件新莽嘉量。
愣了片刻,他对门口站着的小吏说:去将谢老、黄老叫来。
是。小吏跑开了。
监正端起茶碗凑到嘴边,却忘了喝水,只是看着量器发呆。
两位老者走进来,小吏将坐垫摆放好,监正招呼二人坐下,说道:皇上叫人送来这么个物件,鄙人才疏学浅,还请二老指教。
两人拿起案上的量器,仔细看着上面的铭文。一个念到:‘律嘉量斛,方尺而圆其外……’
另一个接上去:以下便是尺寸……好像是数算之学。
莫非是古人所讲的‘粟米法’?
小可与数算之学不甚了了……
监正歪着头看看二位,拍了拍手,对探进头来的小吏说:
可请诸位学士到大厅议事。
6.学省清议厅 内 日
大厅是平日里“清议”和人众时议事的地方,监正坐在正中,两侧雁翅排开数个书案。
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大厅,今日人满为患。大家面对摆在中间的青铜嘉量议论纷纷。有的指手画脚,有的低头翻着摊开的书本苦苦思索。
监正还在强调:……不但要仿制,还要精确无失。事关国体,不可丝毫马虎……
一个学士拿起尺子在测量嘉量尺寸,然后又捧起嘉量仔细看着上面的铭文。然后,他抬起头说:尺寸果然与当今不符,整整大了一寸三厘,不知西汉度器是何标准……
大厅里静了下来,众位学士们有的摇头,有的不语。
监正抓耳挠腮,说:平日清议、讲疏,诸位一个个口若悬河,当今这紧要关头,却落落寡言,叫下官如何交代?
一位小吏凑到跟前轻轻说了几句什么,监正眼珠一转,大声说:祖学士干啥去了?什么,早晨还看见他进门?那还愣着干什么,找哇,快去找!
两个小吏答应着,飞快的跑了出去。
7.华林学省院落 外 日
两个小吏再次推开祖冲之的门,室内空空如也。
两人喊着:祖学士、祖学士——
两人沿空旷的院落分头寻找。
8.天渠阁 内 日
在天渠阁一个阴暗的角落中,一个书案前坐着奋笔疾书的祖冲之。写了一会儿,他放下笔,揉一揉发酸的手腕,伸了下懒腰,又提起笔来俯下身去。
门口,管理图书的小吏正在打盹,听到呼喊祖冲之的声音,抬头望了望,又低下头去。
两人来到天渠阁门口,一个小吏捅了捅伙伴,说:你倒清闲。看见祖学士了吗?
哪位祖学士?小吏朦胧着问?
哪一位娃娃似的学士——
他呀。他躲在里面抄书,不让别人打搅……
没等他说完,两个人冲了进去。
祖冲之面前出现黑影。祖冲之没有抬头,只是说:二位借光,休挡了我的……
话没说完,他抬起头来惊愕的望着两位小吏。
一个说:祖学士急煞小人了,监正有请。
9.大厅 内 日
祖冲之怀抱着自己的书本走进厅来,说:
学生不知今日清议,还望恕罪。
监正不悦的说:罢了。你先看一看这些器物。
祖冲之拿起一件,仔细的观看一番,说:此乃王莽新政时的国师刘歆设计制造的标准量器。器以斛量为主体, 圈足为斗量, 左耳为升, 右耳上为合, 下为龠量。外壁正面有81字总铭,……
他说着,翻转一件量器,指着下面了铭文:
背面分别刻有斛、斗、升、合、龠量之径、深和容积……
果真?监正也凑近来仔细观看,像是不相信他的话。
不错!这四件分别为斛、升、合,堪称完美。
为何铭文所说的嘉量之径、深和容积与当今尺寸不符?
祖冲之像是胸有成竹,说:此事《晋书.律例志》有记载。是因为这件量器是以新莽时的尺寸为度量。史书记载,西汉时的荀勖精于音律,受命制定律尺,其度量不同于古时,也不同于今日。虽然风行于当时;但如今已经失传。
监正如释重负,回到自己的书案后坐下,低下头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众人也在座位上议论纷纷。
监正抬起头来,像是变了一个人,对着祖冲之拱拱手说:
祖学士请归座。如今圣上下达旨意,要我等仿制全套嘉量,以一统天下衡器。久闻祖学士家学渊博,如今一试,果然是年轻有为。这件事吗,恐怕还得祖学士挂帅……
他眼睛扫一扫众人,众人纷纷附和:
祖学士即知其一,必有其二;定能担此重任。
正是,古人云能者多劳,正该祖学士显露身手……
祖冲之略一思考,慨然应诺:监正既然有此意向,小可便试一试。不过……
监正两手一拍,说:祖学士大可放胆去做。人,由你选定;物由你支配;钱,你尽可开口。我身为监正来做你的后援,你大胆干就是了!
正该如此……
监正决策英明……
众人虽然眼光飘忽不定、各有含义,但异口同声,一片赞同。
10.新宅正屋 内 夜
如玉点亮蜡烛放在书案上,烛光照亮了正凝神思考的冲之。
如玉转身端茶,回来时,祖冲之已经铺开书本,认真读起来。
如玉将茶水放到丈夫身边,坐在烛光下缝一件小小的肚兜。几次把目光投向冲之,见他全神贯注的样子,欲言又止。
祖冲之终于抬起头来,自言自语的说:看来,找到汉代度量铜尺,方是第一步……
如玉终于插上了嘴。他有些怯懦的对丈夫说:
冲之……
祖冲之推开自己院门走进来。
东阳如玉从屋里迎了出来,接过冲之手中的书囊。看到冲之手上沾着几点墨迹,她撇撇嘴,轻轻的在他手上打了一记。
屋内,食案上已经摆好了晚饭,依巧正在摆放碗筷。如玉看着冲之坐下,对依巧说:你到老宅去吃饭,明早再来好了。
依巧有些羞涩,说:在这里也一样,让我侍候小姐睡下……
不用,明早买菜,还是那边方便,去吧。
如玉说着,坐在食案前,给冲之夹了一箸菜……
依巧离开正屋,为二人掩上屋门,离去。
3.皇室寝宫 内 日
孝武帝刘骏身穿便服,在嫔妃陪伴下正在逗弄怀中的第八个儿子刘子鸾。他将手中的糖放在儿子口中,问道:甜不甜?告诉父王,甜不甜呀?
刚刚牙牙学语的刘子鸾笑着,含混不清的说:甜、甜呀……
刘骏将儿子举的高高的哈哈笑起来。
这时,八岁的刘子业在戴法兴陪同下走进来,远远地站定了,跪倒在地道:
孩儿给父王请安。
字幕:太子刘子业
刘骏怀里抱着刘子鸾,看了一眼太子,说:罢了。
刘骏继续逗弄子鸾。好一会儿才抬头问道:
最近功课讲到哪儿了?
回父王,已经开始讲《论语》了。
刘子业边说着两眼四处巡睃,打量着四处陈设的古玩。
刘骏问戴法兴道:可多找几个饱学鸿儒就教,你马上就着手去办。
戴法兴躬身回答:在下今日就与何尚之大人商量。
刘骏看了一眼刘子业,不耐烦了,说:去吧。功课不可耽误。
刘子业躬身一揖,急不可耐的抽身跑出门去。
刘骏将儿子交到身边的姬妾手中,拍了一下手。
两个太监捧着刘骏上朝的袍服走进来,侍候皇帝穿衣;戴法兴紧紧的跟在后面,一面替刘骏整理袍带,一面汇报说:禀报陛下,今日群臣议事,当以改革税制、统一度量为主……
4.太极殿 内 日
两旁站立的大臣们终于听到了响动,急忙正一正衣冠站好。刘骏从侧门走上来,接受大臣们的朝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刘骏在龙案后坐好,对前面站立的中书令何尚之说道:何爱卿,日前众位所奏的土断之策和税收改革筹备的怎么样了,何日可以正式推出哇?。
何尚之站出来道:臣正要奏明皇上,土断之策已经颁行各郡、县,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并开始根据户籍举善进才,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至于税制改革,目前有一事不决,尚要请圣上定夺。
说着,何尚之向下面招了招手。
两个太监捧着一个青铜容器走上来,摆放在龙案前面。
刘骏探出头来看了看,不明白何尚之是何意。
何尚之跨上一步,指着那件古香古色的青铜容器说:近百年来,各朝代度量衡器具混乱,各州县往往各有量杯、量筒,不能统一。众臣合计半月,认定还是以新莽时期之量具统一全国为佳。
刘骏:好,那就以新莽度量为准。
何尚之继续奏道:陛下请看,此乃西汉新莽嘉量、五量合一的标准量器。其一是斛量,另外还有斗、升、龠、合诸量。本来融为一体,可惜连年战乱,如今失其二。按古书记载,律嘉量斛,方尺而圆其外,庣旁九厘五毫,冥百六十二寸,深尺,积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
何尚之依序将四个部件一一分解,指着那个最大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说。
其他四个也记载的十分清楚。如今实行税收新政,若要以此统一全国度量衡,首当其冲便是仿造这一套量器,改变各州郡度量混乱状况。
刘骏把玩着案上的量器,说:按此形制,照古人尺寸仿制,在全国推行即可……
何尚之:圣上明鉴;谁知西汉这些量器,尺寸与当今完全不一样,因此仿制出来与古书记载不合,每一斗相差四两三钱有余。因此,按照尺寸整套制作更为艰难。
刘骏用手拍拍案上的嘉量,问:诸位爱卿可有何高见?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摇头,有的回答道:回圣上,臣闻新莽时期嘉量取之于古制,即按照周朝度量全国统一造之;只是未识其面。
刘骏略一思考,手指向何尚之,说:年前新设‘华林学省’,正可理论此事。
陛下明鉴——阶下众臣有人击掌叫好。
何尚之:正该如此,臣这就安排下去。
5.华林学省 内 日
学省监正眉头微皱,倒背双手,曾在太极殿出现过的青铜量器如今摆在了华林学省监正的书案上,他围着书案转过去,又转过来,两眼不离这件新莽嘉量。
愣了片刻,他对门口站着的小吏说:去将谢老、黄老叫来。
是。小吏跑开了。
监正端起茶碗凑到嘴边,却忘了喝水,只是看着量器发呆。
两位老者走进来,小吏将坐垫摆放好,监正招呼二人坐下,说道:皇上叫人送来这么个物件,鄙人才疏学浅,还请二老指教。
两人拿起案上的量器,仔细看着上面的铭文。一个念到:‘律嘉量斛,方尺而圆其外……’
另一个接上去:以下便是尺寸……好像是数算之学。
莫非是古人所讲的‘粟米法’?
小可与数算之学不甚了了……
监正歪着头看看二位,拍了拍手,对探进头来的小吏说:
可请诸位学士到大厅议事。
6.学省清议厅 内 日
大厅是平日里“清议”和人众时议事的地方,监正坐在正中,两侧雁翅排开数个书案。
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大厅,今日人满为患。大家面对摆在中间的青铜嘉量议论纷纷。有的指手画脚,有的低头翻着摊开的书本苦苦思索。
监正还在强调:……不但要仿制,还要精确无失。事关国体,不可丝毫马虎……
一个学士拿起尺子在测量嘉量尺寸,然后又捧起嘉量仔细看着上面的铭文。然后,他抬起头说:尺寸果然与当今不符,整整大了一寸三厘,不知西汉度器是何标准……
大厅里静了下来,众位学士们有的摇头,有的不语。
监正抓耳挠腮,说:平日清议、讲疏,诸位一个个口若悬河,当今这紧要关头,却落落寡言,叫下官如何交代?
一位小吏凑到跟前轻轻说了几句什么,监正眼珠一转,大声说:祖学士干啥去了?什么,早晨还看见他进门?那还愣着干什么,找哇,快去找!
两个小吏答应着,飞快的跑了出去。
7.华林学省院落 外 日
两个小吏再次推开祖冲之的门,室内空空如也。
两人喊着:祖学士、祖学士——
两人沿空旷的院落分头寻找。
8.天渠阁 内 日
在天渠阁一个阴暗的角落中,一个书案前坐着奋笔疾书的祖冲之。写了一会儿,他放下笔,揉一揉发酸的手腕,伸了下懒腰,又提起笔来俯下身去。
门口,管理图书的小吏正在打盹,听到呼喊祖冲之的声音,抬头望了望,又低下头去。
两人来到天渠阁门口,一个小吏捅了捅伙伴,说:你倒清闲。看见祖学士了吗?
哪位祖学士?小吏朦胧着问?
哪一位娃娃似的学士——
他呀。他躲在里面抄书,不让别人打搅……
没等他说完,两个人冲了进去。
祖冲之面前出现黑影。祖冲之没有抬头,只是说:二位借光,休挡了我的……
话没说完,他抬起头来惊愕的望着两位小吏。
一个说:祖学士急煞小人了,监正有请。
9.大厅 内 日
祖冲之怀抱着自己的书本走进厅来,说:
学生不知今日清议,还望恕罪。
监正不悦的说:罢了。你先看一看这些器物。
祖冲之拿起一件,仔细的观看一番,说:此乃王莽新政时的国师刘歆设计制造的标准量器。器以斛量为主体, 圈足为斗量, 左耳为升, 右耳上为合, 下为龠量。外壁正面有81字总铭,……
他说着,翻转一件量器,指着下面了铭文:
背面分别刻有斛、斗、升、合、龠量之径、深和容积……
果真?监正也凑近来仔细观看,像是不相信他的话。
不错!这四件分别为斛、升、合,堪称完美。
为何铭文所说的嘉量之径、深和容积与当今尺寸不符?
祖冲之像是胸有成竹,说:此事《晋书.律例志》有记载。是因为这件量器是以新莽时的尺寸为度量。史书记载,西汉时的荀勖精于音律,受命制定律尺,其度量不同于古时,也不同于今日。虽然风行于当时;但如今已经失传。
监正如释重负,回到自己的书案后坐下,低下头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众人也在座位上议论纷纷。
监正抬起头来,像是变了一个人,对着祖冲之拱拱手说:
祖学士请归座。如今圣上下达旨意,要我等仿制全套嘉量,以一统天下衡器。久闻祖学士家学渊博,如今一试,果然是年轻有为。这件事吗,恐怕还得祖学士挂帅……
他眼睛扫一扫众人,众人纷纷附和:
祖学士即知其一,必有其二;定能担此重任。
正是,古人云能者多劳,正该祖学士显露身手……
祖冲之略一思考,慨然应诺:监正既然有此意向,小可便试一试。不过……
监正两手一拍,说:祖学士大可放胆去做。人,由你选定;物由你支配;钱,你尽可开口。我身为监正来做你的后援,你大胆干就是了!
正该如此……
监正决策英明……
众人虽然眼光飘忽不定、各有含义,但异口同声,一片赞同。
10.新宅正屋 内 夜
如玉点亮蜡烛放在书案上,烛光照亮了正凝神思考的冲之。
如玉转身端茶,回来时,祖冲之已经铺开书本,认真读起来。
如玉将茶水放到丈夫身边,坐在烛光下缝一件小小的肚兜。几次把目光投向冲之,见他全神贯注的样子,欲言又止。
祖冲之终于抬起头来,自言自语的说:看来,找到汉代度量铜尺,方是第一步……
如玉终于插上了嘴。他有些怯懦的对丈夫说:
冲之……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