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7393
成片时长:每集约53分钟
阅读:4403
发表:2021/10/30
12集 古装 网剧剧本
《祖冲之》第9-11集
1-2
3-5
6-8
9-1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见收拾担子的大路腾不出手,冲之接过了两把尺子。大路瞟了一眼,捡起长尺放进担子。
祖冲之刚要把短尺递还给盼儿,突然又缩回了手,捧起满是铜锈的短尺仔细观看——突然他的脸上表情急剧变化,一把拉住盼儿的手问道:
好孩子,告诉叔叔,这把尺子是哪里来的?
盼儿不解,胆怯的抽回两手说:是、是在爷爷的破箱子里面找到的。
曹大路直起腰来,接过尺子看了看,说:这把尺子讲的是古制,如今已经多年不用了。据说还是当年我的爷爷南迁时从洛阳带过来的。
祖冲之捧着短尺的手在颤抖:尺子上两行铭文历历在目:
晋泰始十年,中书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一日古洗玉律,二日小吕玉律,三日西京铜望臬,四日金错望臬,五日铜斛,六日古钱,七日建武铜尺。古洗微强,西京望臬微弱,其余与此尺同。
字迹虽小,但清晰可辨。祖冲之抹一把额头的冷汗,叹道:
不想上天眷顾,让我祖冲之在这里得到苟勖律尺,惭愧惭愧。
22.新宅 外 日
曹大路的铜匠担子放在屋檐下,院落的一角是临时搭起的小烘炉,大陆坐在那里拉风箱。
从窗口望去,祖冲之正坐在书案前忙碌着;一边是高高的一摞书籍,另一边是摆放的算筹。祖冲之皱着眉头苦苦思索,随后提起笔来饱蘸浓墨,急速写了起来。
窗外,曹大路已经放下了风箱,正在铁砧上面捶打着着什么,小巧的锤头一下一下敲在熔铸好的铜条上面,十分悦耳。
已经中午了,一位小吏提着食盒走进来,一揖而退。祖冲之站起来摆放食案,招呼曹大路吃饭。
两人坐在食案后面,祖冲之有些不忍,说:家居简陋,如玉又不在家中,让大哥受委屈了。
曹大路边往嘴巴扒饭,边说:游方匠人,难能吃到这样饭菜,祖学士过谦了。
23.新宅 内 夜
东厢房内,均匀的鼾声响起,曹大路已经睡去。
正屋书房,祖冲之仍在奋笔疾书 。灯花爆了几下,他放下笔来,用针拨了拨灯芯,又埋下头去。
24.新宅 外 日
清晨,四处传来鸡鸣声。
曹大路提了水桶走进院们,将水倒进铜盆开始洗脸,水花溅落一地。
祖冲之打着哈欠走出屋门,问:昨晚睡得可好?
曹大路:干活路的人,吃得饱睡得着是本钱。倒是祖学士熬夜到了鸡叫。
说着,坐在一旁拿起锉刀干活……
案上的铜尺已经初具雏形。
傍晚,在丁丁当当的錾、凿声中,祖冲之踱步出屋,来到曹大路身旁。
曹大路直起腰来,将手中仿制的苟勖铜尺交到他的手中。
祖冲之拿起案上的原件古尺,仔细比较起来,两个尺子的度量、铭文一模一样,只是仿制尺的背面多了一行小字:
“祖冲之传此古尺”
祖冲之唏嘘不已,说道:曹兄家传手艺精湛如此,让冲之感叹。只是冲之不敢贪天之功,这把古尺,全靠曹家四代人保护方才流传至今。
曹大路说:若没有祖学士慧眼识珠,这把古尺恐怕不是化为回炉铜水,便是埋没荒丘,哪里还能流传下去。
想到这把苟勖铜尺几乎湮没,两个人不禁同时摇了摇头。
25.学省大厅 内 日
祖冲之与曹大路弯下腰来,用两把铜尺仔细量着三座嘉量的尺寸,各自在纸上记录着。
监正与两位老年学士走进门来,祖冲之和大路两人上前作揖。
监正拿起古尺,抬头看一眼曹大路,问:你就是哪位营户工匠?
曹大路不卑不亢的躬身回复:正是,匠人曹大路拜见大人。
一位年老学士拿起古尺,反复看了半天,对监正说:不错,正是此铜尺。当年王莽推行新政,度量一律复古,苟勖奉命按照周朝古制制作此铜尺。
祖冲之道:按照这把尺子度量这三个嘉量,尺寸分毫不差。只是冲之按照古书记载的公式计算容积,却都与应得重量不符。冲之不明就里,还要向诸位请教。
另一位老学士诧异的问:可有此事?
请看——,祖冲之拿出自己这些天计算的结果摊在案上,一一指与众人看。
众人一个个皱起眉头。
监正看看大家的脸色,又露出讨好的笑容,拿起计算结果对着祖冲之说:祖学士您看如何是好……
26.新宅 外 傍晚
祖冲之推开院门,发现祖槐不知何时到来。这时正与曹大路坐在烘炉旁聊天。
见到祖冲之归来,祖槐站起来,说:老夫人见小郎主几天没有回家,放心不下,叫小的前来接少郎主回家叙话。
祖冲之问:二老近日可好。
好,只是想念少郎主。
少夫人可好?
好。经常和依巧念叨,不放心少郎主自己在家。
祖冲之说:那好。你回去告诉大家,就说我今日不得空闲,明日必将回府问安。
这……祖槐感到为难。
祖冲之继续说:我今日要和曹大哥议一下开炉铸造的事情,不敢耽误。
祖槐无奈,只得和大路告辞,驾车离去。
27.新宅书房 内 夜
祖冲之伏在书案上画图。书案上摆放着两把铜尺,其中一把就是仿制的苟勖律尺。
画到细微处,他感觉困意袭来。用力的揉了揉眼睛,觉得作用不大,干脆离开书案,捧起脸盆中的冷水泼到脸上……
将手擦干,祖冲之又伏到了书案上工作起来。
28.新宅 外 日
清晨,新的一天开始。
熟悉的牛车停在了大门口,依巧先走下车轿,然后放好脚凳,搀扶着东阳如玉走下车来。
曹大路已经开始在院里劳作,如玉嫣然一笑算是招呼,走上了正屋台阶。
29.屋内 内 日
凌乱不堪的正房里,祖冲之伏在书案上还在熟睡,浑然不觉有人走进屋来。东阳如玉看着丈夫凌乱的头发和消瘦的脸庞,两眼湿润了。她轻轻的来到书案旁跪坐下,深情地望着丈夫。
祖冲之醒了,当他抬起头看到妻子坐在身边时,忘情的抓住了如玉的双手。
在一旁收拾床帐的依巧看到了,忙转过头去。
如玉呜咽着一头扎进祖冲之怀中。
30.院落 外 日
好一会儿祖冲之和东阳如玉才并肩走出门来。
如玉的脸上还可见泪痕,还是笑着一揖万福,说:曹大哥辛苦了。
大路急忙摆摆手,不知道说什么好。
东阳如玉这时候像一个真正的家庭主妇,对着祖冲之说:好大一个人,日子过得像孩子一样,看你吃的不像吃的、住的不像住的,好叫曹大哥笑话。
曹大路憨笑着:岂敢、岂敢。
东阳说:我已经和二位老人说定,从今日起,让祖槐和依巧留在这里,专门照顾你们二人起居。
冲之道:如此甚好,只是家里缺少人手。
如玉:你不要管。我身子还不笨,尽可照顾好自己。家中临时找一个丫头照顾二老。
说话间,祖槐已经提着食盒进门,依巧放下扫帚安排吃饭。
31.新宅院落 外 日
仿制嘉量的工作正式开始了。
曹大路开始调制蜡料。他手中不停搅拌着桶里的料,眼睛却歪着看冲之画的图纸。
图纸就张挂在屋檐下的墙壁上。
祖槐边挽起袖子边对大路说:我只有一膀子力气。有什么粗活,曹师傅尽管吩咐就是。
曹大路毫不客气的说:正要求祖大哥帮忙。
32.学省大厅 内 日
祖冲之走进大厅,紧随着的是两位扛着布袋的小吏。
祖冲之先从布袋中抓出一把红黍,放在书案上一粒一粒数着。这时,监正闻声走了过来。祖冲之没有抬头,只是将嘉量翻过来,认真地将红黍放进“龠”中。
祖冲之抬起头来,指着装满红黍的“龠”对监正说:西汉时期以红黍为标准,装满此‘龠’,正好是红黍一千二百粒。
书案上,监正凑过去仔细观看……
33.冲之新宅正屋 内 夜
书案上,凑在一起的三个人分开,漏出祖冲之喜悦的脸。
书案上摆着刚刚完工的嘉量蜡模。粗看起来,蜡模和新莽嘉量毫无二致,烛光下闪着珍珠一样的光芒。
曹大路憨笑着搓着沾满蜡料的双手,说:明天就能制作型壳了。
祖槐也搓着自己的大手,笑嘻嘻的说:谁能想到一块蜂蜡能够做成这个样子,曹大哥的手艺真令人佩服。
祖冲之刚才的喜悦已经不见了,他拍拍额头说:还有一关不知能不能过,但愿老天保佑……
34.院内 外 日
挂在檐下的图纸已经站满了污渍,不知被摸过了不少遍。
祖槐坐在小烘炉前在点火。他对面的厢房中,依巧笑着在做饭。
曹大路和祖冲之两人坐在一个大木桶前正在淘洗泥浆。
感到十分新奇的祖冲之全神贯注,捧起泥浆,看着它从自己手指缝隙中流下来。
曹大路仔细地将泥浆浇筑在蜡型上面,他的眼光望着蜡模,充满着母亲一般的慈爱。
正在洗菜路过的依巧不禁驻足观看。
曹大路将沙子洒在挂满泥浆的蜡型上。
蜡型上面挂满沙子和锯末,曹大路开始浇筑第二遍泥浆……整个蜡型已经变得丑陋不堪,看不出一点原来的样子。
已是中午,三个人坐在院里的食案旁开始吃饭,目光不约而同的盯着挂满泥浆的蜡型。
下午,三个人继续劳作。
经过改造的烘炉上放着蜡型,曹大路和祖槐在小心翼翼的翻动着蜡型,而祖冲之长袍的衣襟掖在腰间,正在拉风箱。
祖冲之刚要把短尺递还给盼儿,突然又缩回了手,捧起满是铜锈的短尺仔细观看——突然他的脸上表情急剧变化,一把拉住盼儿的手问道:
好孩子,告诉叔叔,这把尺子是哪里来的?
盼儿不解,胆怯的抽回两手说:是、是在爷爷的破箱子里面找到的。
曹大路直起腰来,接过尺子看了看,说:这把尺子讲的是古制,如今已经多年不用了。据说还是当年我的爷爷南迁时从洛阳带过来的。
祖冲之捧着短尺的手在颤抖:尺子上两行铭文历历在目:
晋泰始十年,中书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一日古洗玉律,二日小吕玉律,三日西京铜望臬,四日金错望臬,五日铜斛,六日古钱,七日建武铜尺。古洗微强,西京望臬微弱,其余与此尺同。
字迹虽小,但清晰可辨。祖冲之抹一把额头的冷汗,叹道:
不想上天眷顾,让我祖冲之在这里得到苟勖律尺,惭愧惭愧。
22.新宅 外 日
曹大路的铜匠担子放在屋檐下,院落的一角是临时搭起的小烘炉,大陆坐在那里拉风箱。
从窗口望去,祖冲之正坐在书案前忙碌着;一边是高高的一摞书籍,另一边是摆放的算筹。祖冲之皱着眉头苦苦思索,随后提起笔来饱蘸浓墨,急速写了起来。
窗外,曹大路已经放下了风箱,正在铁砧上面捶打着着什么,小巧的锤头一下一下敲在熔铸好的铜条上面,十分悦耳。
已经中午了,一位小吏提着食盒走进来,一揖而退。祖冲之站起来摆放食案,招呼曹大路吃饭。
两人坐在食案后面,祖冲之有些不忍,说:家居简陋,如玉又不在家中,让大哥受委屈了。
曹大路边往嘴巴扒饭,边说:游方匠人,难能吃到这样饭菜,祖学士过谦了。
23.新宅 内 夜
东厢房内,均匀的鼾声响起,曹大路已经睡去。
正屋书房,祖冲之仍在奋笔疾书 。灯花爆了几下,他放下笔来,用针拨了拨灯芯,又埋下头去。
24.新宅 外 日
清晨,四处传来鸡鸣声。
曹大路提了水桶走进院们,将水倒进铜盆开始洗脸,水花溅落一地。
祖冲之打着哈欠走出屋门,问:昨晚睡得可好?
曹大路:干活路的人,吃得饱睡得着是本钱。倒是祖学士熬夜到了鸡叫。
说着,坐在一旁拿起锉刀干活……
案上的铜尺已经初具雏形。
傍晚,在丁丁当当的錾、凿声中,祖冲之踱步出屋,来到曹大路身旁。
曹大路直起腰来,将手中仿制的苟勖铜尺交到他的手中。
祖冲之拿起案上的原件古尺,仔细比较起来,两个尺子的度量、铭文一模一样,只是仿制尺的背面多了一行小字:
“祖冲之传此古尺”
祖冲之唏嘘不已,说道:曹兄家传手艺精湛如此,让冲之感叹。只是冲之不敢贪天之功,这把古尺,全靠曹家四代人保护方才流传至今。
曹大路说:若没有祖学士慧眼识珠,这把古尺恐怕不是化为回炉铜水,便是埋没荒丘,哪里还能流传下去。
想到这把苟勖铜尺几乎湮没,两个人不禁同时摇了摇头。
25.学省大厅 内 日
祖冲之与曹大路弯下腰来,用两把铜尺仔细量着三座嘉量的尺寸,各自在纸上记录着。
监正与两位老年学士走进门来,祖冲之和大路两人上前作揖。
监正拿起古尺,抬头看一眼曹大路,问:你就是哪位营户工匠?
曹大路不卑不亢的躬身回复:正是,匠人曹大路拜见大人。
一位年老学士拿起古尺,反复看了半天,对监正说:不错,正是此铜尺。当年王莽推行新政,度量一律复古,苟勖奉命按照周朝古制制作此铜尺。
祖冲之道:按照这把尺子度量这三个嘉量,尺寸分毫不差。只是冲之按照古书记载的公式计算容积,却都与应得重量不符。冲之不明就里,还要向诸位请教。
另一位老学士诧异的问:可有此事?
请看——,祖冲之拿出自己这些天计算的结果摊在案上,一一指与众人看。
众人一个个皱起眉头。
监正看看大家的脸色,又露出讨好的笑容,拿起计算结果对着祖冲之说:祖学士您看如何是好……
26.新宅 外 傍晚
祖冲之推开院门,发现祖槐不知何时到来。这时正与曹大路坐在烘炉旁聊天。
见到祖冲之归来,祖槐站起来,说:老夫人见小郎主几天没有回家,放心不下,叫小的前来接少郎主回家叙话。
祖冲之问:二老近日可好。
好,只是想念少郎主。
少夫人可好?
好。经常和依巧念叨,不放心少郎主自己在家。
祖冲之说:那好。你回去告诉大家,就说我今日不得空闲,明日必将回府问安。
这……祖槐感到为难。
祖冲之继续说:我今日要和曹大哥议一下开炉铸造的事情,不敢耽误。
祖槐无奈,只得和大路告辞,驾车离去。
27.新宅书房 内 夜
祖冲之伏在书案上画图。书案上摆放着两把铜尺,其中一把就是仿制的苟勖律尺。
画到细微处,他感觉困意袭来。用力的揉了揉眼睛,觉得作用不大,干脆离开书案,捧起脸盆中的冷水泼到脸上……
将手擦干,祖冲之又伏到了书案上工作起来。
28.新宅 外 日
清晨,新的一天开始。
熟悉的牛车停在了大门口,依巧先走下车轿,然后放好脚凳,搀扶着东阳如玉走下车来。
曹大路已经开始在院里劳作,如玉嫣然一笑算是招呼,走上了正屋台阶。
29.屋内 内 日
凌乱不堪的正房里,祖冲之伏在书案上还在熟睡,浑然不觉有人走进屋来。东阳如玉看着丈夫凌乱的头发和消瘦的脸庞,两眼湿润了。她轻轻的来到书案旁跪坐下,深情地望着丈夫。
祖冲之醒了,当他抬起头看到妻子坐在身边时,忘情的抓住了如玉的双手。
在一旁收拾床帐的依巧看到了,忙转过头去。
如玉呜咽着一头扎进祖冲之怀中。
30.院落 外 日
好一会儿祖冲之和东阳如玉才并肩走出门来。
如玉的脸上还可见泪痕,还是笑着一揖万福,说:曹大哥辛苦了。
大路急忙摆摆手,不知道说什么好。
东阳如玉这时候像一个真正的家庭主妇,对着祖冲之说:好大一个人,日子过得像孩子一样,看你吃的不像吃的、住的不像住的,好叫曹大哥笑话。
曹大路憨笑着:岂敢、岂敢。
东阳说:我已经和二位老人说定,从今日起,让祖槐和依巧留在这里,专门照顾你们二人起居。
冲之道:如此甚好,只是家里缺少人手。
如玉:你不要管。我身子还不笨,尽可照顾好自己。家中临时找一个丫头照顾二老。
说话间,祖槐已经提着食盒进门,依巧放下扫帚安排吃饭。
31.新宅院落 外 日
仿制嘉量的工作正式开始了。
曹大路开始调制蜡料。他手中不停搅拌着桶里的料,眼睛却歪着看冲之画的图纸。
图纸就张挂在屋檐下的墙壁上。
祖槐边挽起袖子边对大路说:我只有一膀子力气。有什么粗活,曹师傅尽管吩咐就是。
曹大路毫不客气的说:正要求祖大哥帮忙。
32.学省大厅 内 日
祖冲之走进大厅,紧随着的是两位扛着布袋的小吏。
祖冲之先从布袋中抓出一把红黍,放在书案上一粒一粒数着。这时,监正闻声走了过来。祖冲之没有抬头,只是将嘉量翻过来,认真地将红黍放进“龠”中。
祖冲之抬起头来,指着装满红黍的“龠”对监正说:西汉时期以红黍为标准,装满此‘龠’,正好是红黍一千二百粒。
书案上,监正凑过去仔细观看……
33.冲之新宅正屋 内 夜
书案上,凑在一起的三个人分开,漏出祖冲之喜悦的脸。
书案上摆着刚刚完工的嘉量蜡模。粗看起来,蜡模和新莽嘉量毫无二致,烛光下闪着珍珠一样的光芒。
曹大路憨笑着搓着沾满蜡料的双手,说:明天就能制作型壳了。
祖槐也搓着自己的大手,笑嘻嘻的说:谁能想到一块蜂蜡能够做成这个样子,曹大哥的手艺真令人佩服。
祖冲之刚才的喜悦已经不见了,他拍拍额头说:还有一关不知能不能过,但愿老天保佑……
34.院内 外 日
挂在檐下的图纸已经站满了污渍,不知被摸过了不少遍。
祖槐坐在小烘炉前在点火。他对面的厢房中,依巧笑着在做饭。
曹大路和祖冲之两人坐在一个大木桶前正在淘洗泥浆。
感到十分新奇的祖冲之全神贯注,捧起泥浆,看着它从自己手指缝隙中流下来。
曹大路仔细地将泥浆浇筑在蜡型上面,他的眼光望着蜡模,充满着母亲一般的慈爱。
正在洗菜路过的依巧不禁驻足观看。
曹大路将沙子洒在挂满泥浆的蜡型上。
蜡型上面挂满沙子和锯末,曹大路开始浇筑第二遍泥浆……整个蜡型已经变得丑陋不堪,看不出一点原来的样子。
已是中午,三个人坐在院里的食案旁开始吃饭,目光不约而同的盯着挂满泥浆的蜡型。
下午,三个人继续劳作。
经过改造的烘炉上放着蜡型,曹大路和祖槐在小心翼翼的翻动着蜡型,而祖冲之长袍的衣襟掖在腰间,正在拉风箱。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