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07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7分钟
阅读:14797
发表:2016/11/5 修改:2016/11/27
20集 主旋律,爱情,军事 电视剧剧本
《归去来兮》第1-6集
1-6
7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二,关于姬翔的安排,上级已经明确,暂时取消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通知,仍在原部队待命。考虑到姬翔已经办好了离开一连的手续,也就是说在一连已经没有军事训练职责,所以,一营教导员下午已经在一连宣布,告诉大家姬翔工作单位有变化、暂不离队,住到生产队去待命。请注意,不是继续当兵锻炼,更不是劳动改造,是生活在那里待命。他在那里读书、看报、劳动,一切由他自行安排。
“第三,具体调查问题。后天出发,明天你们两人做些个人出差准备。可以俩一起也可单独找姬翔,了解认为需要了解的情况。可以直接去找,不必经过生产队的队长或指导员同意。
“第四,在姬翔同志的问题尚未完全了结期间,有关他的来往信件,均须经过你们俩过目审查之后,再确定是否转给其本人或者给他发出去。这一点,已向姬翔同志本人讲明,他表示完全理解,坚决照办。调查中你俩的分工,谁提问,谁记录,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商量。”
“最后要说的,就是我现在就去把姬翔同志请来,让他给你们俩具体调查人,再讲一遍纱巾的来历。我和岑政委同你俩一起,再听一遍。(说完看了看岑高)我就讲这些。”
岑高:“好,姬翔同志就在会议室里看报,去请来。”
40、(甄玉回忆)团政委岑高办公室。下午。
贾奈指着一把预先放置好的藤椅,示意跟随他进来的姬翔:
“请姬翔同志坐这儿吧。”
姬翔:“好。(姬翔很自然)现在就开始讲吧。”
贾奈:“我先介绍一下(手示牛初虎)这是政治处的初牛虎干事,应该认识吧?”
姬翔:“当然,政治处的每位干事都认识。”
贾奈:“那好,(指了指甄玉)卫生队的注射员甄玉,让她打过针吗?”
姬翔:“(笑道)前天下午就给我打了一针,也熟识了。”
甄玉:“(尴尬地)仅打过一针,就记住我啦?”
贾奈:“姬翔同志,现在请你再讲一遍关于纱巾来历问题。”
姬翔:“好。这是在1966年11月,也就是距今整整五年前的一次旅行中,所发生的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件。详细经过是这样的。”(回忆)
41、(姬翔回忆)1966年11月。东海政法大学华莉所在的女学生宿舍。
宿舍里有三位女同学。
姬翔对她们说:“我是华莉的高中同学,现在是西塬航行大学的学生,名叫姬翔(说完指着身旁一男青年介绍)这位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陪我来找华莉的。”
三位女生沉默了一会儿。
甲:“找华莉?没那么容易。她神出鬼没,我们一个月当中难见她一、两次。”
乙:“最近好像躲在什么地方搞材料,工作地点挺秘密的。”
丙:“你们来一趟也不容易,最好留个纸条。一旦她回宿舍,我们再转给她。几天前我见过她,说是最近几天可能会去北京,不知已经去了没有。”
邢冬青:“我们住在东海大厦八楼,她到大厦接待站可以查找到的。”
姬翔:“再请转告她一句话,三天以后就不要来找了,那时我们已经离开上海了。”
众女生:“好的,我们见到的话一定会转达。”
42、(姬翔回忆)上海南京路东海大厦八楼。1966年11月。
姬翔与大学同班同学邢冬青坐在地铺上交谈。
姬翔:“今天是第三天了,明天一定离开上海。”
邢冬青:“走,中途到南京去找找我的高中同班同学。”
姬翔:“可别跟我们在上海找的同学一样,扑一趟空。”
邢冬青:“那不会的,南京的几个大学都有我的同学。有的同学与我的友情,比你与华莉同桌还要密切。”
姬翔:“呵,也是女同学?那应当陪你去看看。”
邢冬青:“我要找的都是男同学,高中时没哪个女同学让我看中的。”
姬翔:“别吹牛,说的是反话,哪个女同学会看上你?”
43、(姬翔回忆)南京。1966年11月。
A、南京火车站月台:等待上车的人有串联的学生和其他乘车人员,人山人海的拥挤。
B、火车一停,蜂涌的人群一重重挤向整个列车。
C、车箱里。不但过道上挤得水泄不通,连行李架上、坐椅底下都躺着人。因过于拥挤,所有的车箱门都堵得严严实实的无法打开。上车的人群只能从少数打开了车窗的地方往里钻。
D、只见姬翔趴在车窗上,低着脑袋拼命地从车窗外往里钻,邢冬青则在月台上抱着姬翔的双脚用力往车箱里送。
E、车箱里。坐在车窗旁的一位女乘客,两个手按着姬翔的头顶往窗外推,同时口里喃喃地骂着:“死不要脸的,出去;死不要脸的,混蛋。”
僵持中,女乘客抽出一个手,从座位上拿起一串钥匙和剪刀链狠狠地敲击姬翔头部:“看你硬要进来吗?”
姬翔忍着被敲打的头痛,两手抓住车窗下茶几的边缘,与车外的邢冬青同时一耸一推,终于全身钻进了车内,但却头部栽在踩脚的底板,两脚仍一时挂在茶几上。车窗旁的女乘客气愤地将姬翔的两脚一掀,姬翔几乎来了个倒栽葱。
在周围人员的帮助下,姬翔爬了起来,但额上脸上都有鲜血。
姬翔不顾伤痛,一心只想睁眼看清打他的女乘客的模样。当那位打他的女乘客,以败北的心情慢悠悠地偏转头,也想看看刚才这个使劲钻进来的人为什么会如此坚毅时,两人目光对接,几乎同时惊叫起来——
“是你!”姬翔大惊,转身离去。
“哎呀——”女乘客惊慌失措,一时语塞,赶紧用双手捂住低下了头的两张火辣辣的脸。
周围立即议论纷纷。
——“两人原来认识,真闹笑话。”
——“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不应该这样,不但不拉人一把,反倒边打人边往外推。”
——“如果原来是相好的话,显然变成冤家对头了。”
“这女青年好凶呀。”
车厢里头较远的乘客,坐着的都站了起来;站着的都想挤过来,一个个想看看这个自私自利的女乘客长得是什么模样。
姬翔一手捂住额头,一手扒开人群往远处挪开,不忍与这个女青年靠的太近。
一个女青年见姬翔满脸鲜血,从衣蔸里掏出干净的白纸给姬翔擦了擦,然后解下围在自己脖子上的纱巾绑扎伤口。(回忆毕)
44、(甄玉回忆)岑高办公室。下午。
姬翔:“(深深地叹了口气)我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所以就把那条血染的白纱巾珍藏作纪念。(稍停)这就是它的来历,经得起调查的。我讲完了。”
岑高:“(面对初牛虎、甄玉)你们两位调查人,有什么需要问问姬翔同志的吗?”
初牛虎:“你与爬车窗时打伤你的那个女青年真的是相识吗?”
姬翔:“是的,她正是邢冬青陪我到东海大学去要找的高中同桌华莉。”
初牛虎:“(笑道)就这么巧?”
岑高,贾奈同时“嘿嘿”的笑了几声。
甄玉没有笑,甚至有点木然。好象故事仍没有听完。
贾奈:“(对甄玉)你呢?要问什么吗?”
【特写】甄玉没有反应,在想什么,两眼有点发呆。
贾奈:“(提高嗓门)甄玉?!”
甄玉:“我?(方醒过来)我在听他讲呀。”
贾奈:“他讲完了,就是这些情况。你还有什么具体情况要问一问吗?”
甄玉:“(双关语)我在想,真的会是这样的吗?”
姬翔:“(望了一眼甄玉)我刚才已经表示过,经的起组织调查的。面对组织上的严峻审查,我当然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它,绝对不能象闲时调侃那样,随心所欲地编造逗笑故事。(说罢,又下意识地瞥了甄玉一眼)。”
贾奈:“再请姬翔同志把刚才讲述中提到的华莉,邢冬青现在的下落介绍一下。”
姬翔:“大学毕业后,互相之间都没有通信往来,但知道他们的大概情况,很容易找到他们。邢冬青,大学毕业分手时,知道他被分配到陇宝市的八二O厂工作。那是一个航天发动机制造厂。至于华莉,虽然并不清楚她本人究竟在哪个地方、什么单位工作,但也不是很难找的——我同她同桌读高中时,她的父亲是我们东韶市的市委秘书,家就住在市委机关的住宅区内,我曾经到过她的家里。”
贾奈:“(问初牛虎、甄玉)你俩都记下了?”
初牛虎、甄玉:“(异口同声)记下了。”
岑高:“好吧,时间不早了,贾主任陪姬翔同志回一连取行李。一营的教导员已经在那里等候。由贾主任和一营教导员一起送姬翔同志到生产队去住。”
贾奈:“(对姬翔)那我们走吧。你们两个调查人,如有什么需要向组织上说的,再留下来同岑政委谈谈。”
45、(甄玉回忆)岑高办公室。下午。
姬翔跟着贾奈走出了岑高办公室。屋里剩下岑高、初牛虎和甄玉三人。
岑高:“我再向你们俩强调两点:
第一,一定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进行这项调查。刚才你们俩都亲耳听了姬翔本人的讲述。对此,我们现在谁也不能认定姬翔自己讲的是真还是假。如果说它是假的,那两个中学、大学的同班同桌,这个假他怎么能造?而若你信以为真,又总觉得近乎荒唐。所以要调查。
“第二,要抓紧时间,以免对姬翔的今后工作安排拖得太久。执行这一任务,我想不会太难。因为它并不算复杂。按照姬翔提供的找人线索,无论邢冬青还是华莉,都很快就可以找到。你们看,还有什么困难吗?”
初牛虎:“暂时还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困难。要不,我和甄玉再到政治处我的那个办公室里去具体商量。如有问题再来请示岑政委。”
岑高:“好,调查这件事的办公室,就设在初牛虎你那里。贾主任告诉我了,同你在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个人,已经暂时挪出去了,让给甄玉。”
初牛虎:“(望甄玉一笑)是这样,那我们走吧。”
46、(甄玉回忆)初牛虎所在办公室。下午。
初牛虎与甄玉两个继续商量。
甄玉:“难道就非得要华莉和邢冬青两人的证据,而其他一个人的证据就不行吗?”
初牛虎:“那也不是绝对的,但一个人的证据往往说服力不足。如果姬翔的纱巾问题不是象他主动交代的那样,甚至是干坏事的罪证,那么问题发现后,他为了蒙混过去,可能通过身边的相好或亲自去电话,要求与他关系非常密切的那个人作假证。”
甄玉:“那么两个人分别提供的证据,不也可以这样假出来吗?”
初牛虎:“丙个人的假证往往在时间、地点、情节等诸多问题上,都可以发现破绽,特别是经不起反复的盘问。但如果是事实,两人以上的证据在这些问题中就都会是吻合的。”
甄玉:“难道一个人的作证就一定是没有说服力,不以为证吗?”
初牛虎:“那也不见得,要看具体情况。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假设姬翔因故额头上受伤流血,在没有其它医护条件的情况下,你解下自己的纱巾给他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包扎……”
甄玉:“(笑一笑,双关语)你打的比方很恰当,你说下去吧。”
初牛虎:“当姬翔的纱巾问题出现后,他交代的情况被你得知,并立即为他作证。尽管你讲的情况与他讲的完全一致,那么如果你与他的关系比较密切,或者出事前后偏偏有过接触,就很难相信;如果你跟他并不熟识,出事前后也没有任何接触,当然就可信了。”
甄玉:“(点点头)对,你到底是保卫干事。”(回忆毕)
47、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同程芳继续交谈。
甄玉:“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把我的遭遇和获救经过讲出来,即使与姬翔再来一次的坦白完全一致,也是难以置信的,反倒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误认为是姬翔在我的包庇、串供中进行翻案。”
程芳:“(点点头)是的,不但不能使姬翔尽快解脱困境,反而会撤消你对他的调查资格。”
甄玉:“正因为如此,为了能在暗中关照他,我也就着眼于使调查‘事实’能符合他讲的情况而进行‘调查’。”(回忆)
48、(甄玉回忆)高炮某团劳动生产队。上午。姬翔宿舍。
11月份,仍是秋收繁忙季节,耕牛都在翻田。
一军人带路,走在前面,甄玉步其后。离一间草房不远,军人驻足指给甄玉看:
“姬翔就住在里面。今天耕牛都在犁田,不然的话,他就会主动要求去放牛。他很会放牛,说自己是牧童出身。不放牛的时候,一般都是在里面看书。你进去吧。(高喊)姬翔,有人找你。”
姬翔:“(闻声出来)呵,是卫生队的甄玉。我知道你有事找我。走,到指导员办公室去谈吧。”
甄玉:“就在你这屋里不行吗?”
姬翔:“当然不行,一个凳子都没有,我看书看报,都是坐在床上。”
甄玉向茅草房走近几步,向里张望:
“那里面不是有两张床铺吗?”
“第三,具体调查问题。后天出发,明天你们两人做些个人出差准备。可以俩一起也可单独找姬翔,了解认为需要了解的情况。可以直接去找,不必经过生产队的队长或指导员同意。
“第四,在姬翔同志的问题尚未完全了结期间,有关他的来往信件,均须经过你们俩过目审查之后,再确定是否转给其本人或者给他发出去。这一点,已向姬翔同志本人讲明,他表示完全理解,坚决照办。调查中你俩的分工,谁提问,谁记录,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商量。”
“最后要说的,就是我现在就去把姬翔同志请来,让他给你们俩具体调查人,再讲一遍纱巾的来历。我和岑政委同你俩一起,再听一遍。(说完看了看岑高)我就讲这些。”
岑高:“好,姬翔同志就在会议室里看报,去请来。”
40、(甄玉回忆)团政委岑高办公室。下午。
贾奈指着一把预先放置好的藤椅,示意跟随他进来的姬翔:
“请姬翔同志坐这儿吧。”
姬翔:“好。(姬翔很自然)现在就开始讲吧。”
贾奈:“我先介绍一下(手示牛初虎)这是政治处的初牛虎干事,应该认识吧?”
姬翔:“当然,政治处的每位干事都认识。”
贾奈:“那好,(指了指甄玉)卫生队的注射员甄玉,让她打过针吗?”
姬翔:“(笑道)前天下午就给我打了一针,也熟识了。”
甄玉:“(尴尬地)仅打过一针,就记住我啦?”
贾奈:“姬翔同志,现在请你再讲一遍关于纱巾来历问题。”
姬翔:“好。这是在1966年11月,也就是距今整整五年前的一次旅行中,所发生的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件。详细经过是这样的。”(回忆)
41、(姬翔回忆)1966年11月。东海政法大学华莉所在的女学生宿舍。
宿舍里有三位女同学。
姬翔对她们说:“我是华莉的高中同学,现在是西塬航行大学的学生,名叫姬翔(说完指着身旁一男青年介绍)这位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陪我来找华莉的。”
三位女生沉默了一会儿。
甲:“找华莉?没那么容易。她神出鬼没,我们一个月当中难见她一、两次。”
乙:“最近好像躲在什么地方搞材料,工作地点挺秘密的。”
丙:“你们来一趟也不容易,最好留个纸条。一旦她回宿舍,我们再转给她。几天前我见过她,说是最近几天可能会去北京,不知已经去了没有。”
邢冬青:“我们住在东海大厦八楼,她到大厦接待站可以查找到的。”
姬翔:“再请转告她一句话,三天以后就不要来找了,那时我们已经离开上海了。”
众女生:“好的,我们见到的话一定会转达。”
42、(姬翔回忆)上海南京路东海大厦八楼。1966年11月。
姬翔与大学同班同学邢冬青坐在地铺上交谈。
姬翔:“今天是第三天了,明天一定离开上海。”
邢冬青:“走,中途到南京去找找我的高中同班同学。”
姬翔:“可别跟我们在上海找的同学一样,扑一趟空。”
邢冬青:“那不会的,南京的几个大学都有我的同学。有的同学与我的友情,比你与华莉同桌还要密切。”
姬翔:“呵,也是女同学?那应当陪你去看看。”
邢冬青:“我要找的都是男同学,高中时没哪个女同学让我看中的。”
姬翔:“别吹牛,说的是反话,哪个女同学会看上你?”
43、(姬翔回忆)南京。1966年11月。
A、南京火车站月台:等待上车的人有串联的学生和其他乘车人员,人山人海的拥挤。
B、火车一停,蜂涌的人群一重重挤向整个列车。
C、车箱里。不但过道上挤得水泄不通,连行李架上、坐椅底下都躺着人。因过于拥挤,所有的车箱门都堵得严严实实的无法打开。上车的人群只能从少数打开了车窗的地方往里钻。
D、只见姬翔趴在车窗上,低着脑袋拼命地从车窗外往里钻,邢冬青则在月台上抱着姬翔的双脚用力往车箱里送。
E、车箱里。坐在车窗旁的一位女乘客,两个手按着姬翔的头顶往窗外推,同时口里喃喃地骂着:“死不要脸的,出去;死不要脸的,混蛋。”
僵持中,女乘客抽出一个手,从座位上拿起一串钥匙和剪刀链狠狠地敲击姬翔头部:“看你硬要进来吗?”
姬翔忍着被敲打的头痛,两手抓住车窗下茶几的边缘,与车外的邢冬青同时一耸一推,终于全身钻进了车内,但却头部栽在踩脚的底板,两脚仍一时挂在茶几上。车窗旁的女乘客气愤地将姬翔的两脚一掀,姬翔几乎来了个倒栽葱。
在周围人员的帮助下,姬翔爬了起来,但额上脸上都有鲜血。
姬翔不顾伤痛,一心只想睁眼看清打他的女乘客的模样。当那位打他的女乘客,以败北的心情慢悠悠地偏转头,也想看看刚才这个使劲钻进来的人为什么会如此坚毅时,两人目光对接,几乎同时惊叫起来——
“是你!”姬翔大惊,转身离去。
“哎呀——”女乘客惊慌失措,一时语塞,赶紧用双手捂住低下了头的两张火辣辣的脸。
周围立即议论纷纷。
——“两人原来认识,真闹笑话。”
——“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不应该这样,不但不拉人一把,反倒边打人边往外推。”
——“如果原来是相好的话,显然变成冤家对头了。”
“这女青年好凶呀。”
车厢里头较远的乘客,坐着的都站了起来;站着的都想挤过来,一个个想看看这个自私自利的女乘客长得是什么模样。
姬翔一手捂住额头,一手扒开人群往远处挪开,不忍与这个女青年靠的太近。
一个女青年见姬翔满脸鲜血,从衣蔸里掏出干净的白纸给姬翔擦了擦,然后解下围在自己脖子上的纱巾绑扎伤口。(回忆毕)
44、(甄玉回忆)岑高办公室。下午。
姬翔:“(深深地叹了口气)我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所以就把那条血染的白纱巾珍藏作纪念。(稍停)这就是它的来历,经得起调查的。我讲完了。”
岑高:“(面对初牛虎、甄玉)你们两位调查人,有什么需要问问姬翔同志的吗?”
初牛虎:“你与爬车窗时打伤你的那个女青年真的是相识吗?”
姬翔:“是的,她正是邢冬青陪我到东海大学去要找的高中同桌华莉。”
初牛虎:“(笑道)就这么巧?”
岑高,贾奈同时“嘿嘿”的笑了几声。
甄玉没有笑,甚至有点木然。好象故事仍没有听完。
贾奈:“(对甄玉)你呢?要问什么吗?”
【特写】甄玉没有反应,在想什么,两眼有点发呆。
贾奈:“(提高嗓门)甄玉?!”
甄玉:“我?(方醒过来)我在听他讲呀。”
贾奈:“他讲完了,就是这些情况。你还有什么具体情况要问一问吗?”
甄玉:“(双关语)我在想,真的会是这样的吗?”
姬翔:“(望了一眼甄玉)我刚才已经表示过,经的起组织调查的。面对组织上的严峻审查,我当然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它,绝对不能象闲时调侃那样,随心所欲地编造逗笑故事。(说罢,又下意识地瞥了甄玉一眼)。”
贾奈:“再请姬翔同志把刚才讲述中提到的华莉,邢冬青现在的下落介绍一下。”
姬翔:“大学毕业后,互相之间都没有通信往来,但知道他们的大概情况,很容易找到他们。邢冬青,大学毕业分手时,知道他被分配到陇宝市的八二O厂工作。那是一个航天发动机制造厂。至于华莉,虽然并不清楚她本人究竟在哪个地方、什么单位工作,但也不是很难找的——我同她同桌读高中时,她的父亲是我们东韶市的市委秘书,家就住在市委机关的住宅区内,我曾经到过她的家里。”
贾奈:“(问初牛虎、甄玉)你俩都记下了?”
初牛虎、甄玉:“(异口同声)记下了。”
岑高:“好吧,时间不早了,贾主任陪姬翔同志回一连取行李。一营的教导员已经在那里等候。由贾主任和一营教导员一起送姬翔同志到生产队去住。”
贾奈:“(对姬翔)那我们走吧。你们两个调查人,如有什么需要向组织上说的,再留下来同岑政委谈谈。”
45、(甄玉回忆)岑高办公室。下午。
姬翔跟着贾奈走出了岑高办公室。屋里剩下岑高、初牛虎和甄玉三人。
岑高:“我再向你们俩强调两点:
第一,一定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进行这项调查。刚才你们俩都亲耳听了姬翔本人的讲述。对此,我们现在谁也不能认定姬翔自己讲的是真还是假。如果说它是假的,那两个中学、大学的同班同桌,这个假他怎么能造?而若你信以为真,又总觉得近乎荒唐。所以要调查。
“第二,要抓紧时间,以免对姬翔的今后工作安排拖得太久。执行这一任务,我想不会太难。因为它并不算复杂。按照姬翔提供的找人线索,无论邢冬青还是华莉,都很快就可以找到。你们看,还有什么困难吗?”
初牛虎:“暂时还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困难。要不,我和甄玉再到政治处我的那个办公室里去具体商量。如有问题再来请示岑政委。”
岑高:“好,调查这件事的办公室,就设在初牛虎你那里。贾主任告诉我了,同你在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个人,已经暂时挪出去了,让给甄玉。”
初牛虎:“(望甄玉一笑)是这样,那我们走吧。”
46、(甄玉回忆)初牛虎所在办公室。下午。
初牛虎与甄玉两个继续商量。
甄玉:“难道就非得要华莉和邢冬青两人的证据,而其他一个人的证据就不行吗?”
初牛虎:“那也不是绝对的,但一个人的证据往往说服力不足。如果姬翔的纱巾问题不是象他主动交代的那样,甚至是干坏事的罪证,那么问题发现后,他为了蒙混过去,可能通过身边的相好或亲自去电话,要求与他关系非常密切的那个人作假证。”
甄玉:“那么两个人分别提供的证据,不也可以这样假出来吗?”
初牛虎:“丙个人的假证往往在时间、地点、情节等诸多问题上,都可以发现破绽,特别是经不起反复的盘问。但如果是事实,两人以上的证据在这些问题中就都会是吻合的。”
甄玉:“难道一个人的作证就一定是没有说服力,不以为证吗?”
初牛虎:“那也不见得,要看具体情况。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假设姬翔因故额头上受伤流血,在没有其它医护条件的情况下,你解下自己的纱巾给他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包扎……”
甄玉:“(笑一笑,双关语)你打的比方很恰当,你说下去吧。”
初牛虎:“当姬翔的纱巾问题出现后,他交代的情况被你得知,并立即为他作证。尽管你讲的情况与他讲的完全一致,那么如果你与他的关系比较密切,或者出事前后偏偏有过接触,就很难相信;如果你跟他并不熟识,出事前后也没有任何接触,当然就可信了。”
甄玉:“(点点头)对,你到底是保卫干事。”(回忆毕)
47、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同程芳继续交谈。
甄玉:“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把我的遭遇和获救经过讲出来,即使与姬翔再来一次的坦白完全一致,也是难以置信的,反倒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误认为是姬翔在我的包庇、串供中进行翻案。”
程芳:“(点点头)是的,不但不能使姬翔尽快解脱困境,反而会撤消你对他的调查资格。”
甄玉:“正因为如此,为了能在暗中关照他,我也就着眼于使调查‘事实’能符合他讲的情况而进行‘调查’。”(回忆)
48、(甄玉回忆)高炮某团劳动生产队。上午。姬翔宿舍。
11月份,仍是秋收繁忙季节,耕牛都在翻田。
一军人带路,走在前面,甄玉步其后。离一间草房不远,军人驻足指给甄玉看:
“姬翔就住在里面。今天耕牛都在犁田,不然的话,他就会主动要求去放牛。他很会放牛,说自己是牧童出身。不放牛的时候,一般都是在里面看书。你进去吧。(高喊)姬翔,有人找你。”
姬翔:“(闻声出来)呵,是卫生队的甄玉。我知道你有事找我。走,到指导员办公室去谈吧。”
甄玉:“就在你这屋里不行吗?”
姬翔:“当然不行,一个凳子都没有,我看书看报,都是坐在床上。”
甄玉向茅草房走近几步,向里张望:
“那里面不是有两张床铺吗?”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