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07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7分钟
阅读:14795
发表:2016/11/5 修改:2016/11/27
20集 主旋律,爱情,军事 电视剧剧本
《归去来兮》第1-6集
1-6
7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姬翔:“那位同志的妻子临时来队探亲,所以临时搬到家属区的瓦房里住去了。”
甄玉:“那就在你这屋里谈谈吧。没有多少话要说。”
甄玉:“(对带路军人)谢谢你带路。”
引路军人:“不用谢,我走了。”
甄玉主动进茅草房内,一骨碌就坐在其中一张床上:
“你睡这这张床吗?”
姬翔:“是的,你坐吧。都一样,我坐在他的床上。什么床不床的,四个木桩,支撑一块木板。与你们卫生队架子床不同。(指了指一边的一个小马夹)要写点东西的话,就坐马夹,掀开铺盖当桌子。简单,但挺有意思的,炮连也是这样的,这你都知道,我住了三年了。我们的革命前辈,在延安党中央所在地工作,还不如这种条件。”
甄玉:“(动情地)本来,今天的这个时候,我应该同一连全体指战员一起,在锣鼓声中欢送你调走的。万万没有想到,我们是在目前这种场景里相见。”
姬翔:“这的确是一件不幸的事。”
甄玉:“(双关语)都是我的错。”
姬翔:“你?你是说给我打针出错?当天晚上你专门来道歉就没有必要,现在还提它干什么。你说的真荒唐,又不是因为你打针出错才使我陷入今天的困境的。”
甄玉:“我的意思是,那天晚上向你的道歉没有道到点子上。”
姬翔:“难道还得无限上纲上线吗?过分的道歉和检讨,叫人会肉麻的。”
甄玉:“你当然理解不到,要是我的道歉道到点子上,当时你就会直截了当地说出实情,我也就会要走那条纱巾;而现在那条纱巾虽然也到了我手里,却是从你这是里收缴后交我保管的。同是一件事,两种处理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会截然相反的。”
姬翔:“那天晚上我即使象昨天一样讲了纱巾的真实来历,你也不见得会把它要走;同时,我也不会把这样一条与你无缘无故的纱巾给你。因为你再怎么对我发慈祥心,也不会有高超的先知先觉的预见性——你怎么有可能会认准这条纱巾会导致我现在的困境呢?”
甄玉:“不管要走不要走,你起码不会编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典故事。”
姬翔:“呵,你讲话真有技巧,原来你是怀疑我前后两次讲的不一致,所以就认为我讲的情况都是假的?”
甄玉:“第一次讲的是假的,你自己不是已经推翻了呀;第二次讲的,就一定是那么真吗?(笑开了。)”
姬翔:“第一次讲的情节,也并不怎么假,仅是不存在受伤以及纱巾包扎的过程。那是童年天真淘气的趣事,乐意去说它。而火车上的事,是不应该发生的,想它是痛苦的。不仅皮肉痛,挨打;而且很痛心,我和华莉,高中不仅同班,还是同桌。所以,除保藏那条纱巾作为纪念好心人相助之外,从来就不曾提起过。”
甄玉:“(插话)而且又是初恋。”
姬翔:“(紧接着)谁也没有明确表明态度,仅是不同于小学、初中时的男女同桌,中间划有一道山界、楚河。而与华莉同桌,桌面上不分你我。所以,火车上与她不该发生的奇迹,此后一直不愿提它。纱巾的问题出现后,既然要把它当作一件严肃的政治问题审查,在组织面前,当然要忠实遵守组织原则,这就必须实话实说了。”
甄玉:“(暗示)关于你上额的伤痕,我已经听你讲了两个故事了。我从心底为你真诚的担忧是,问题的‘真相’,可能会是讲不完的第三个故事,最终使你‘吃不了兜着走’。”(伏笔)
姬翔:“我有这种预感。事实上,现在不就取消了我到本应去报到的工作单位的报到资格了吗?发展下去,上纲上线,可能会被复员而‘走’。至于更为严重的被开除党籍、军籍,我想不大可能,毕竟不是干坏事。复员就复员吧,盼尽快了结。”
甄玉:“(双关语)我一定会认真调查事情的真相,尽最大努力让你早日摆脱。”(回忆毕)
第五集 (P50—62 ﹟ 49——61 )
49、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与程芳继续交谈。
甄玉:“我与他谈到这儿,他递给我两封要求发出的信。”
程芳:“总不可能是写给邢冬青和华莉的吧?”
甄玉:“哪会那么傻。打这种招呼,显然会被认为‘通风报信求包庇’。”
程芳:“对。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信,收信方只会是自己最思念的亲人。”
甄玉:“正是如此。一封是写给他母亲的,而另一封就是写给他的未婚妻的。”
程芳:“(若有所思)她有未婚妻?是谁呢?他的指导员不是对甄所长说过,三年当中,全连没有一个人发现过他除母亲老人之外,同任何别的女青年有过联系吗?”
甄玉:“我去向他道歉的那个晚上,一连指导员的确是这样告诉我的。而他给我的两封信中,那封写给未婚妻的信,竟是与未婚妻分别三年以来写的第一封信。”
程芳:“(大惊)那是怎么回事?两封信都给他发出去了吗?”
甄玉:“我当即一目十行地‘审查’,坚定地告诉他:放心,我现在就去给你寄出。于是,就马上离开他了。”
程芳:“(紧追问)真的是立即寄出去了吗?你还记得寄给他的未婚妻的收信地址、单位是哪里么?”
甄玉:“实际上,他要寄出去的不止是两封信,而是三封信。”
程芳:“除母亲和未婚妻外,还有谁呢?”
甄玉:“收信人只有母亲和未婚妻两人。但母亲给姬翔本人的来信,也附在寄给未婚妻的信里。”
程芳:“是特地让未婚妻也听一听他母亲给儿子说的话?”
甄玉:“是的。母亲给他的来信,是在出事前一天收到的,所以未经调查组的审查,在此之前没有看过具体内容。而给他母亲的回信及写给未婚妻的信,是在对他明确审查的当晚写的。”
程芳:“对那些信的具体内容,你还记得一些吗?”
甄玉:“全都记得,一个字也不会漏。”
程芳:“你都抄了下来?”
甄玉:“在离开生产队回团驻地营区时,我躲在丛林深处,取出挎包里的笔记本,把他给母亲的回信,迅速地抄了下来。”
程芳:“另外的呢?回办公室抄的?”
甄玉:“给母亲的回信我一回团部营区就给寄出去了。而给未婚妻的信,我一直在努力寄,直到今天也没有寄到收信人手里(伏笔)。”
程芳:“这就等于说,三封信也都还保藏在你这里。”
甄玉:“是的(拉开真皮革质文件包的拉链锁,取出三封信递向程芳)程所长不防都看一看,很感人的。”
程芳:“(迅速从座位上起身,伸手接过来,返回座位)好,我都看看。”
50、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同程芳继续交谈。
程芳手捧信件,看信:
程芳阅看姬翔母亲给儿子的来信。
“(姬母画外音):翔儿:你大学毕业分配到部队当兵,妈妈打心眼里为你高兴。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且时间又长达三年之久,但通过翔儿的频繁来信,妈也都会觉得儿就在跟前。可是惟有一事,让妈妈确实有点不太放心,那就是儿的婚姻大事。妈妈已不单是年事已高的问题,而且疾病缠身。虽然邻里乡亲,甚至政府都很关照,但是感到来日不多了(程芳满眼含泪)。儿毕业分配到部队前,曾向妈妈肯定过,儿的对象是大学同班同学,而且告诉的名字,妈妈都一直挂记在心,那就是白惠玲,应该不会有错吧。······(抹泪,有点哽咽,一目十行的看后)妈妈的一点担心,也不瞒给儿说清,如果还没有结婚,确属相方公事延缓,倒也不要紧的;但若是因为儿认为白惠玲是‘可以教育好子女’,不配儿的红色帽薇领章而告吹,妈妈可就会死不瞑目了。总之,翔儿与白惠玲处于什么情况,望速回信告知。你的妈妈”
程芳泪如泉涌,一边用手帕擦泪,一边起身将正看完的姬母来信交还给甄玉。
甄玉:“(接过信,同样是眼泪汪汪)请程所长再看姬翔写的两封去信。”
程芳:“(点点头,坐回原处手捧一封信哽咽着说)现在我开始看的信,是姬翔写给……写给……我……我……我真难受,这封,写给……白惠玲的。”
程芳阅信(姬翔画外音):
“亲爱的白惠玲同学:
暂且这么称呼你吧。分别的时候,你斩钉截铁地提出‘三不’约定:即三年之内,不准来往,不准通信打电话,不准打听对方的任何消息。离三年整还差一个月,我却给你来信了,不给打满分,总还是可以给我打个90的高分吧。
其它的话就不多说了,那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我的妈妈,当然也是你的妈妈,求见儿媳心切。所以,我附寄母亲的来信给你也看看。我们俩一同前往,已无可能,现请你立即休假或请事假,迅速赶赴我的家乡。地址写在信后。我现在寄给你一张我的近期照片,你再照一张自己的,然后拼接成一张结婚照,选择上个月某日为结婚日,亲手递给病床上的妈妈分享喜事。远游之子,只能以此方式孝敬慈祥的母亲了。祝一路平安。姬翔”
程芳:“(哭泣)谁能知道会有这种情况呢?(起身将信件交回甄玉,甄玉含泪接过来)。”
程芳:“(坐回原处,手捧信页)现在看的这一封,是最后一封,写给母亲的——”
程芳看信,(姬翔话外音):
“母亲大人:
来信收悉。为儿不孝,让您老人家为儿婚姻大事操持成疾。儿与白惠玲已经成婚,是最近白惠玲到部队办理的。本打算一同休假探望双方父母,但由于双方同时接到新的工作任务,便分别了。白惠玲已经忙完了紧要任务,特地请事假
从新疆回来拜见婆婆,不日即可相见。
望母亲大人病体早日康复。儿:翔子。”
程芳:“(抹泪)可气的白惠玲,竟然让姬妈妈牵挂于九泉。”
甄玉:“(破涕为笑)不,姬妈妈会含笑九泉的。”
程芳:“她不是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如见不到儿媳,死不瞑目吗?”
甄玉:“是的,但她在弥留之际之际,见到了。”
程芳:“(诧异)怎么可能?呵(如梦初醒笑道)是你取而代之了。”
甄玉:“是的,万不得已的做法。”
程芳:“姬妈妈会相信吗?”
甄玉:“相信。因为我能讲出不少姬翔的故事,比如小时候捣鸟巢,他的伤痕的来历,他的性格相貌等等。”
程芳:“是在你看过姬翔要发出的信后,立即就去看姬妈妈的吗?那关于纱巾问题的调查又是怎么安排呢?”
甄玉:“不,是在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因为我的义务兵龄也有三年了,到了退伍年限。如果不退伍,老兵也有探亲资格。所以,我预先向岑高政委、贾奈主任请了一个月探亲假,打算在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顺便回家探望父母。这一要求得到了他俩毫不迟疑的批准。有了这一条件,就有利于暗中帮助姬翔。”
程芳:“呵——,原来如此。不过,要是你把姬翔写给白惠玲的信发出去了,而她收到后又照姬翔在信中要求去办,就不怕有撞车之尴尬?”
甄玉:“姬翔根本就不知道白惠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具体地址和单位,是采取附寄在给白惠玲父母亲的信里,请她父亲转寄女儿的。”
程芳:“那么,你没有发出这封信,是考虑到白惠玲父亲看过之后,万一不同意姬翔在信中的要求,也就不予转寄给女儿吗?”
甄玉:“不,那种可歌可泣的恋情,我相信她的父亲一定会支持和鼓励女儿照办。问题是地址和单位都不怎么明确,如果把信发出去,不一定能切实收到。”
程芳:“他写的是信箱号码还是单位名称呢?”
甄玉:“信封上写的是信箱号码,那是来自学生时期抄写的本班同学的家庭信息;而让我审查并要求寄出时,当面口头上给我讲的却是单位名称,说这是在校时听白惠玲自己讲过的。”
程芳:“这当然就含糊不清了,况且姬翔与白惠玲的父亲从来就没有过任何形式的联系,仅凭三年前的学生信息,无论是信箱号码,还是单位名称,都难以保证没有变动。”
甄玉:“是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担心一旦不能实收,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外调出发前,多了一对心眼。鉴于我三年的义务服役期已满,趁外调之机,预先获准请探亲假一个月。”
程芳:“也就是作了充当白惠玲的打算。”
甄玉:“但还没有想到要走这一步。起先仅是打算将那封信面交给白惠玲父亲。所以,出发时随身带着姬翔写给白惠玲的信。然而,实际结果不但专程去了白惠玲父母的工作单位,而且继而又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但都一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不萌发假扮白惠玲角色的。”
程芳:“甄所长成人之美的壮举,实在是太美丽动人了。”
甄玉:“程所长过奖了。我觉得,一对三年之久不曾有过任何联系,其间关于对方的情况均一无所知的恋人,其中一方居然以命令式的口气要求对方去办自己想办的事,且相信对方一定会照办不误,足见他们之间的感情基础是多么坚贞。我正是在他们的感召下,下决心要帮助到底的。”
程芳:“太为难你了。那么,调查取证工作顺利吗?”
甄玉:“很顺利。”(回忆)
51、(甄玉回忆)陇宝市远郊。八二0厂全景。
这是一个远离城市中心的花园式工厂。
整个厂区犹如一个小城市。科研区、生产区、住宅区、行政办工区、文体活动区等,各个功能区布局合理有序,各式建筑错落有致。
不太宽阔的厂区内马路,纵横交错,随意站在一处向远处望去,条条伸向深幽。刚刚换上冬装的一颗颗腰粗体壮的行道树,像威武的士兵夹道而立。
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稀少。除厂内的生活区偶有子弟学校传来的读书声外,即使在生产区,也听不见机器的轰鸣。
52、(甄玉回忆)陇宝市远郊,八二0厂党委办公室。上午。
“党办”的赵主任正与甄玉、初牛虎说话间,忽然有一位男青年出现在门口:
“赵主任,是找我吗?”
赵主任:“对,对,对,请进吧(接着向甄玉、初牛虎俩介绍说)他正是你们俩要找的邢冬青。”
甄玉和初牛虎赶紧上前一一与邢冬青握手问候:“您好。”
紧接着,赵主任向邢冬青介绍:
“这两位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解放军同志,专程前来找你谈些情况。如需向你了解哪些你所知道的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
邢冬青:“那当然,那当然。”
说罢,赵主任、邢冬青、甄玉、初牛虎,均在赵主任的示意下落座。
邢冬青先急不可待地开口问初牛虎和甄玉:
“了解哪方面的事?一定是有我的大学同学在你们部队。”
甄玉:“嗬,你怎么知道呀?”
邢冬青:“咱们那个班分配到国防研究院、研究所、军工厂以及野战部队的都有。有好几个地方的单位都来找过我,统统都是有关入党审批的考察,了解在大学其间各方面的表现。”
甄玉:“就算你猜对了话题,那么,还能猜出是为哪位老同学,特来向您了解他的情况。”
邢冬青:“既然你俩是从海航来的,我想应该是有关姬翔老同学的情况。虽然分配到海军部队的有好几位同学,但分配到航空兵部队的仅他一人。”
甄玉:“那就在你这屋里谈谈吧。没有多少话要说。”
甄玉:“(对带路军人)谢谢你带路。”
引路军人:“不用谢,我走了。”
甄玉主动进茅草房内,一骨碌就坐在其中一张床上:
“你睡这这张床吗?”
姬翔:“是的,你坐吧。都一样,我坐在他的床上。什么床不床的,四个木桩,支撑一块木板。与你们卫生队架子床不同。(指了指一边的一个小马夹)要写点东西的话,就坐马夹,掀开铺盖当桌子。简单,但挺有意思的,炮连也是这样的,这你都知道,我住了三年了。我们的革命前辈,在延安党中央所在地工作,还不如这种条件。”
甄玉:“(动情地)本来,今天的这个时候,我应该同一连全体指战员一起,在锣鼓声中欢送你调走的。万万没有想到,我们是在目前这种场景里相见。”
姬翔:“这的确是一件不幸的事。”
甄玉:“(双关语)都是我的错。”
姬翔:“你?你是说给我打针出错?当天晚上你专门来道歉就没有必要,现在还提它干什么。你说的真荒唐,又不是因为你打针出错才使我陷入今天的困境的。”
甄玉:“我的意思是,那天晚上向你的道歉没有道到点子上。”
姬翔:“难道还得无限上纲上线吗?过分的道歉和检讨,叫人会肉麻的。”
甄玉:“你当然理解不到,要是我的道歉道到点子上,当时你就会直截了当地说出实情,我也就会要走那条纱巾;而现在那条纱巾虽然也到了我手里,却是从你这是里收缴后交我保管的。同是一件事,两种处理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会截然相反的。”
姬翔:“那天晚上我即使象昨天一样讲了纱巾的真实来历,你也不见得会把它要走;同时,我也不会把这样一条与你无缘无故的纱巾给你。因为你再怎么对我发慈祥心,也不会有高超的先知先觉的预见性——你怎么有可能会认准这条纱巾会导致我现在的困境呢?”
甄玉:“不管要走不要走,你起码不会编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典故事。”
姬翔:“呵,你讲话真有技巧,原来你是怀疑我前后两次讲的不一致,所以就认为我讲的情况都是假的?”
甄玉:“第一次讲的是假的,你自己不是已经推翻了呀;第二次讲的,就一定是那么真吗?(笑开了。)”
姬翔:“第一次讲的情节,也并不怎么假,仅是不存在受伤以及纱巾包扎的过程。那是童年天真淘气的趣事,乐意去说它。而火车上的事,是不应该发生的,想它是痛苦的。不仅皮肉痛,挨打;而且很痛心,我和华莉,高中不仅同班,还是同桌。所以,除保藏那条纱巾作为纪念好心人相助之外,从来就不曾提起过。”
甄玉:“(插话)而且又是初恋。”
姬翔:“(紧接着)谁也没有明确表明态度,仅是不同于小学、初中时的男女同桌,中间划有一道山界、楚河。而与华莉同桌,桌面上不分你我。所以,火车上与她不该发生的奇迹,此后一直不愿提它。纱巾的问题出现后,既然要把它当作一件严肃的政治问题审查,在组织面前,当然要忠实遵守组织原则,这就必须实话实说了。”
甄玉:“(暗示)关于你上额的伤痕,我已经听你讲了两个故事了。我从心底为你真诚的担忧是,问题的‘真相’,可能会是讲不完的第三个故事,最终使你‘吃不了兜着走’。”(伏笔)
姬翔:“我有这种预感。事实上,现在不就取消了我到本应去报到的工作单位的报到资格了吗?发展下去,上纲上线,可能会被复员而‘走’。至于更为严重的被开除党籍、军籍,我想不大可能,毕竟不是干坏事。复员就复员吧,盼尽快了结。”
甄玉:“(双关语)我一定会认真调查事情的真相,尽最大努力让你早日摆脱。”(回忆毕)
第五集 (P50—62 ﹟ 49——61 )
49、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与程芳继续交谈。
甄玉:“我与他谈到这儿,他递给我两封要求发出的信。”
程芳:“总不可能是写给邢冬青和华莉的吧?”
甄玉:“哪会那么傻。打这种招呼,显然会被认为‘通风报信求包庇’。”
程芳:“对。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信,收信方只会是自己最思念的亲人。”
甄玉:“正是如此。一封是写给他母亲的,而另一封就是写给他的未婚妻的。”
程芳:“(若有所思)她有未婚妻?是谁呢?他的指导员不是对甄所长说过,三年当中,全连没有一个人发现过他除母亲老人之外,同任何别的女青年有过联系吗?”
甄玉:“我去向他道歉的那个晚上,一连指导员的确是这样告诉我的。而他给我的两封信中,那封写给未婚妻的信,竟是与未婚妻分别三年以来写的第一封信。”
程芳:“(大惊)那是怎么回事?两封信都给他发出去了吗?”
甄玉:“我当即一目十行地‘审查’,坚定地告诉他:放心,我现在就去给你寄出。于是,就马上离开他了。”
程芳:“(紧追问)真的是立即寄出去了吗?你还记得寄给他的未婚妻的收信地址、单位是哪里么?”
甄玉:“实际上,他要寄出去的不止是两封信,而是三封信。”
程芳:“除母亲和未婚妻外,还有谁呢?”
甄玉:“收信人只有母亲和未婚妻两人。但母亲给姬翔本人的来信,也附在寄给未婚妻的信里。”
程芳:“是特地让未婚妻也听一听他母亲给儿子说的话?”
甄玉:“是的。母亲给他的来信,是在出事前一天收到的,所以未经调查组的审查,在此之前没有看过具体内容。而给他母亲的回信及写给未婚妻的信,是在对他明确审查的当晚写的。”
程芳:“对那些信的具体内容,你还记得一些吗?”
甄玉:“全都记得,一个字也不会漏。”
程芳:“你都抄了下来?”
甄玉:“在离开生产队回团驻地营区时,我躲在丛林深处,取出挎包里的笔记本,把他给母亲的回信,迅速地抄了下来。”
程芳:“另外的呢?回办公室抄的?”
甄玉:“给母亲的回信我一回团部营区就给寄出去了。而给未婚妻的信,我一直在努力寄,直到今天也没有寄到收信人手里(伏笔)。”
程芳:“这就等于说,三封信也都还保藏在你这里。”
甄玉:“是的(拉开真皮革质文件包的拉链锁,取出三封信递向程芳)程所长不防都看一看,很感人的。”
程芳:“(迅速从座位上起身,伸手接过来,返回座位)好,我都看看。”
50、八一一研究所,甄玉住宅内。晚上。
甄玉同程芳继续交谈。
程芳手捧信件,看信:
程芳阅看姬翔母亲给儿子的来信。
“(姬母画外音):翔儿:你大学毕业分配到部队当兵,妈妈打心眼里为你高兴。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且时间又长达三年之久,但通过翔儿的频繁来信,妈也都会觉得儿就在跟前。可是惟有一事,让妈妈确实有点不太放心,那就是儿的婚姻大事。妈妈已不单是年事已高的问题,而且疾病缠身。虽然邻里乡亲,甚至政府都很关照,但是感到来日不多了(程芳满眼含泪)。儿毕业分配到部队前,曾向妈妈肯定过,儿的对象是大学同班同学,而且告诉的名字,妈妈都一直挂记在心,那就是白惠玲,应该不会有错吧。······(抹泪,有点哽咽,一目十行的看后)妈妈的一点担心,也不瞒给儿说清,如果还没有结婚,确属相方公事延缓,倒也不要紧的;但若是因为儿认为白惠玲是‘可以教育好子女’,不配儿的红色帽薇领章而告吹,妈妈可就会死不瞑目了。总之,翔儿与白惠玲处于什么情况,望速回信告知。你的妈妈”
程芳泪如泉涌,一边用手帕擦泪,一边起身将正看完的姬母来信交还给甄玉。
甄玉:“(接过信,同样是眼泪汪汪)请程所长再看姬翔写的两封去信。”
程芳:“(点点头,坐回原处手捧一封信哽咽着说)现在我开始看的信,是姬翔写给……写给……我……我……我真难受,这封,写给……白惠玲的。”
程芳阅信(姬翔画外音):
“亲爱的白惠玲同学:
暂且这么称呼你吧。分别的时候,你斩钉截铁地提出‘三不’约定:即三年之内,不准来往,不准通信打电话,不准打听对方的任何消息。离三年整还差一个月,我却给你来信了,不给打满分,总还是可以给我打个90的高分吧。
其它的话就不多说了,那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我的妈妈,当然也是你的妈妈,求见儿媳心切。所以,我附寄母亲的来信给你也看看。我们俩一同前往,已无可能,现请你立即休假或请事假,迅速赶赴我的家乡。地址写在信后。我现在寄给你一张我的近期照片,你再照一张自己的,然后拼接成一张结婚照,选择上个月某日为结婚日,亲手递给病床上的妈妈分享喜事。远游之子,只能以此方式孝敬慈祥的母亲了。祝一路平安。姬翔”
程芳:“(哭泣)谁能知道会有这种情况呢?(起身将信件交回甄玉,甄玉含泪接过来)。”
程芳:“(坐回原处,手捧信页)现在看的这一封,是最后一封,写给母亲的——”
程芳看信,(姬翔话外音):
“母亲大人:
来信收悉。为儿不孝,让您老人家为儿婚姻大事操持成疾。儿与白惠玲已经成婚,是最近白惠玲到部队办理的。本打算一同休假探望双方父母,但由于双方同时接到新的工作任务,便分别了。白惠玲已经忙完了紧要任务,特地请事假
从新疆回来拜见婆婆,不日即可相见。
望母亲大人病体早日康复。儿:翔子。”
程芳:“(抹泪)可气的白惠玲,竟然让姬妈妈牵挂于九泉。”
甄玉:“(破涕为笑)不,姬妈妈会含笑九泉的。”
程芳:“她不是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如见不到儿媳,死不瞑目吗?”
甄玉:“是的,但她在弥留之际之际,见到了。”
程芳:“(诧异)怎么可能?呵(如梦初醒笑道)是你取而代之了。”
甄玉:“是的,万不得已的做法。”
程芳:“姬妈妈会相信吗?”
甄玉:“相信。因为我能讲出不少姬翔的故事,比如小时候捣鸟巢,他的伤痕的来历,他的性格相貌等等。”
程芳:“是在你看过姬翔要发出的信后,立即就去看姬妈妈的吗?那关于纱巾问题的调查又是怎么安排呢?”
甄玉:“不,是在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因为我的义务兵龄也有三年了,到了退伍年限。如果不退伍,老兵也有探亲资格。所以,我预先向岑高政委、贾奈主任请了一个月探亲假,打算在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顺便回家探望父母。这一要求得到了他俩毫不迟疑的批准。有了这一条件,就有利于暗中帮助姬翔。”
程芳:“呵——,原来如此。不过,要是你把姬翔写给白惠玲的信发出去了,而她收到后又照姬翔在信中要求去办,就不怕有撞车之尴尬?”
甄玉:“姬翔根本就不知道白惠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具体地址和单位,是采取附寄在给白惠玲父母亲的信里,请她父亲转寄女儿的。”
程芳:“那么,你没有发出这封信,是考虑到白惠玲父亲看过之后,万一不同意姬翔在信中的要求,也就不予转寄给女儿吗?”
甄玉:“不,那种可歌可泣的恋情,我相信她的父亲一定会支持和鼓励女儿照办。问题是地址和单位都不怎么明确,如果把信发出去,不一定能切实收到。”
程芳:“他写的是信箱号码还是单位名称呢?”
甄玉:“信封上写的是信箱号码,那是来自学生时期抄写的本班同学的家庭信息;而让我审查并要求寄出时,当面口头上给我讲的却是单位名称,说这是在校时听白惠玲自己讲过的。”
程芳:“这当然就含糊不清了,况且姬翔与白惠玲的父亲从来就没有过任何形式的联系,仅凭三年前的学生信息,无论是信箱号码,还是单位名称,都难以保证没有变动。”
甄玉:“是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担心一旦不能实收,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外调出发前,多了一对心眼。鉴于我三年的义务服役期已满,趁外调之机,预先获准请探亲假一个月。”
程芳:“也就是作了充当白惠玲的打算。”
甄玉:“但还没有想到要走这一步。起先仅是打算将那封信面交给白惠玲父亲。所以,出发时随身带着姬翔写给白惠玲的信。然而,实际结果不但专程去了白惠玲父母的工作单位,而且继而又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但都一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不萌发假扮白惠玲角色的。”
程芳:“甄所长成人之美的壮举,实在是太美丽动人了。”
甄玉:“程所长过奖了。我觉得,一对三年之久不曾有过任何联系,其间关于对方的情况均一无所知的恋人,其中一方居然以命令式的口气要求对方去办自己想办的事,且相信对方一定会照办不误,足见他们之间的感情基础是多么坚贞。我正是在他们的感召下,下决心要帮助到底的。”
程芳:“太为难你了。那么,调查取证工作顺利吗?”
甄玉:“很顺利。”(回忆)
51、(甄玉回忆)陇宝市远郊。八二0厂全景。
这是一个远离城市中心的花园式工厂。
整个厂区犹如一个小城市。科研区、生产区、住宅区、行政办工区、文体活动区等,各个功能区布局合理有序,各式建筑错落有致。
不太宽阔的厂区内马路,纵横交错,随意站在一处向远处望去,条条伸向深幽。刚刚换上冬装的一颗颗腰粗体壮的行道树,像威武的士兵夹道而立。
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稀少。除厂内的生活区偶有子弟学校传来的读书声外,即使在生产区,也听不见机器的轰鸣。
52、(甄玉回忆)陇宝市远郊,八二0厂党委办公室。上午。
“党办”的赵主任正与甄玉、初牛虎说话间,忽然有一位男青年出现在门口:
“赵主任,是找我吗?”
赵主任:“对,对,对,请进吧(接着向甄玉、初牛虎俩介绍说)他正是你们俩要找的邢冬青。”
甄玉和初牛虎赶紧上前一一与邢冬青握手问候:“您好。”
紧接着,赵主任向邢冬青介绍:
“这两位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解放军同志,专程前来找你谈些情况。如需向你了解哪些你所知道的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
邢冬青:“那当然,那当然。”
说罢,赵主任、邢冬青、甄玉、初牛虎,均在赵主任的示意下落座。
邢冬青先急不可待地开口问初牛虎和甄玉:
“了解哪方面的事?一定是有我的大学同学在你们部队。”
甄玉:“嗬,你怎么知道呀?”
邢冬青:“咱们那个班分配到国防研究院、研究所、军工厂以及野战部队的都有。有好几个地方的单位都来找过我,统统都是有关入党审批的考察,了解在大学其间各方面的表现。”
甄玉:“就算你猜对了话题,那么,还能猜出是为哪位老同学,特来向您了解他的情况。”
邢冬青:“既然你俩是从海航来的,我想应该是有关姬翔老同学的情况。虽然分配到海军部队的有好几位同学,但分配到航空兵部队的仅他一人。”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