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58652
阅读:5884
发表:2019/11/6
52章 农村 小说
《原野燎烟》第11章
1-10
11
22
32
43
52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最后,张道然作为主持人,讲了几句结束语:“今天的流通红旗交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公社党委决定开展流通红旗评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我们的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失去了流通红旗并不是坏事,它可以提醒我们不能躺在荣誉面前睡大觉,得到了流通红旗不一定是好事,如果我们整天浸泡在流通红旗的飘飘然中,就会滋生工作到了尽头,该歇一歇的思想,这样就会表现在我们的行动上,怠惰工作,影响工作。所以,一切事件都要辩证的看,都要一分为二的看,这是我们共产党的唯物主义。我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大家对得不得流通红旗的关系摆得比较正,我们应该是这种态度。我这里纠正云山同志刚才的一种说法,你们把生产搞好了,得到红旗不是为我蹲点的公社领导争光,你们是为毛主席争光,为社会主义争光,为桐梓湖的一千多社员群众争光,我个人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我个人是在公社党委的集体领导下开展的工作,这个关系我是摆得正的。”这时冉书记又插话说:“道然同志讲得很对,这个关于争光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个人完全赞成,今后我们讲话都要注意把握分寸,我们每讲的一句话在群众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我们不同于一般的老百姓,随便说句话马上就被风吹走了,不会有蛮大的后果。好吧,会就开到这里。”张道然经过大半年的基层工作实践,领导水平和能力都有所提高。刘云山被两位公社领导说得脸上象针扎,真恨不得将脸面藏到裤裆里去。
曙色苍茫,处处却寂静无声,只有湖风甜悠悠地吹着,也偶尔有绞劲的公鸡拍着刚健有力的翅膀,拉长着颈脖,悠长地“咯咯”叫。光茫徐徐地照遍整个天空,也愈来愈逼近地面。张道然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聆听新闻广播,然后边听其它节目边去沟边洗(349)。当他拿起牙刷正往上面挤牙膏时,收音机里却传出了与往日不同而很庄重肃穆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放下牙刷和牙膏,将收音机拿到手上,将声音调谐到最清晰的位置。这时,收音机里又传出了沉重而悠慢的播音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极其悲痛地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宣告,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人民的伟大导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同志,在患病后经过多方精心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零时十分在北京逝世……”
张道然听得那样真切,那样明明白白。他一字不漏地听完了公告,忙将收音机关掉,他甚至怀疑这播音声是否是真的。顿时,他好象觉得天昏地暗,心中的一颗擎天大树猝然倒下,没有了依靠和主张,天将塌陷毫无顶立遮挡似的,好象觉得一个家庭失去了户主,会整个家破人亡似的,他甚至还觉得那些地富反坏右分子会重现历史舞台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破坏我们的人民公社,破坏我们的集体家业。他来不及(351)洗了,立刻赶到大队部,以百倍的警惕随时准备着和大队干部一道以防不测,以应万变。
一路上他莽撞着,还在想是否用电话与公社联系一下,以证实刚才听到的骇人新闻,看上面有什么布置和指示。大队部住守的老头和大队部旁的小学里住守的几名乡村教师见张主任脸色焦虑,匆匆地到来,却和他们面面相觑。有一名也听到毛主席去世噩耗的教师,也只是装在心里,不敢擅自传播,只是心照不宣地和张主任打了声招呼,说张主任好,吃早饭了没有。张道然来到大队部的会议室,久久地凝视着慈祥的毛主席画像,心想他老人家怎么不向全国人民打声招呼就突然走了呢!他又转向那毛主席万岁的条幅,心想什么万岁,天天喊万岁,这不是哄骗人么!他又想到九月九日零时十分,那不是昨晚吗,昨晚可是中秋节,浩月当空,夜明如昼。在这中秋佳节倍思亲的夜晚,他没有一点睡意,和住户刘忠国闲聊到半夜转钟才回房休息,那天空中的繁星点点,还有流星逝去留下一线光亮,难道那就是巨星陨落!
这时,大队的干部们陆续来到队部,见张道然板着个脸,便只是小心地和他招呼声。他十分严肃地对刘云山说:“云山同志,通知开大队全体干部会,把近来的工作碰个头,要大家提高警惕,防止一小撮阶段敌人搞破坏活动。”他们的会议由刘云山主持,开得时短具体,会议刚开始,管理区打来电话,传达上级指示,要安排沉痛悼念毛主席逝世的活动,要设置灵堂,深切地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还通知张道然同志回公社参加紧急会议。张道然向大家作了安排,便赶回公社去。然而,他的住户刘忠国已做好早饭,在等着他一起吃,可久等不见他,便在心里埋怨道:这张主任也是的,回不回来吃饭也不说一声,真让人好等!正在这时,毛主席去逝的消息一下在队上传开了,革命群众都垂脸相对,对心中的红太阳无不哀痛落泪。
这个大县和全国一样,经过一阵子的沉痛悼念毛主席逝世后,化悲痛为力量,工作和生产逐渐恢复正常,也没有出现象张道然想象的会有一小撮阶段敌人趁机破坏社会主义。只是有一个大事件传到他耳朵里,说公社的解昌文要调走了,至于他调到哪里去,又由谁来接替他公社党委书记的位子呢?对于这个身在行政圈子里的张道然,不得不在心里掂挂此事。他已经下基层快一年了,连个党委班子也没有进入,要是再不进入,等到年底例行班子调整,说不定副主任也当不成了。那周国庆和吴汉斌可都比自己进步快,为什么自己就是不涨不跌一块死铁呢?他尽管这样想着,可工作中从没有显现出那种悲观丧气的言行和情绪,他只是当自己的工作没有努力到位。
果然不出谣传,县委组织部的罗副部长和干部科的蔡科长亲临南桥公社考察干部。他们从县城乘头班客车,刚走进南桥公社的院子,正好碰上了张道然。罗副部长还是象在县委会时的那样称呼喊他“小张。”张道然见公社里分管党群和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丁玉辉不等他和他们谈上话,已经迎接上了他们,自己便悄然离去。罗副部长的考核工作是分别找单个人谈话而进行的。从解昌文开始到公社班子的每个成员分别征求意见。班子成员共九人,上午谈了三个,下午谈了五人,他们又挑灯夜战,晚上接着谈。不是党委班子成员的张道然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叫去,他有些受宠若惊,知道组织上还没有遗忘自己,他的心砰砰地跳着,告诫自己一定要向组织倾吐真心话。
在会议室里,罗副部长和蔡科长并排坐着,张道然坐在和他们对着的被谈话席上。他进会议室时微笑着打了个招呼,他们脸上的笑意显了没一秒就消失了,便严肃认真起来。蔡科长望了下罗副部长后说:“这样的,根据县委的安排,到南桥来对今年党委的工作进行一下考察,请你谈谈个人的看法,要说具体点,说到每个班子成员的工作情况和思想情况。”蔡科长的声音文静到小得不能再小。张道然用心倾注,勉强听到他猜理的意思。他便毫不掩饰地从解书记开始一直讲到办公室的胡志勇,对后段工作和长远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他最后谈到自己,解剖自己,他很诚恳地说:“我服从县委和组织的安排到南桥公社,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基层工作的确很艰辛,但也很充实而有意义。我年纪还轻,决心借这个好的机会,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决不辜负组织的培养。”罗副部长接着问他:“有什么要求没有?”他不加思索地说:“没有,就是一句话,服从组织安排。”罗副部长接着说:“你到南桥工作,同志们对你的看法不错,你进班子的事,公社报过几次,你知道,现在班子是九人,这是严格限定的,再说也不能定双数。不过,今后要在个人生活小节上注意点,你刚才说了年纪还轻,但要珍惜自己的每一个进步,要相信组织,相信金子到处都会发光的。”他们的谈话进行了近半个小时,张道然如释重负,觉得该说的都说了,便问:“没有我的事了吧!”蔡科长说:“你去吧。”他便起身告辞。
十九
权责分明不循私 洪水无情人有情
翻过年来,张道然被县委组织部任命到外洲公社任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按照老百姓的说法是第四把手。外洲公社机关所在地俗称“盐船套。”相传明朝年间发洪水,有运盐的船支沉没于此,由此而得名。它紧依长江,处于长江干堤外的洲垸,历史上望天收的敞洲。一九五七年,人民政府组织筑堤封堵了长江故道的上下口,使故道与主航道隔开,合堤并垸,形成了外洲联院。因此,这里每年筑堤退挽,防汛抢险的任务十分艰巨。曾在一九六七年沟子口堤段由于严重脱坡到溃口,在粮食十分紧张的那个年代用了几船豌豆包堵塞溃口,才使垸内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洪水吞没,得以保证。这里洲田广袤,种田水平有待提高。张道然到职后,很快掀起了水利建设高潮,挖渠建闸,使荒洲变成良田,旱涝保收的水利网系很快形成,经过几年的基层工作,他工作顺手多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起来了,都知道没有难倒他的事,他的名声远扬,不妨也招来些麻烦。
他的乳娘周晓凤有一表侄下放在五墩大队的知青点上,都二年多了,点了十二名知青已走了十人,就剩下他和另一个名声不太好喜欢困拢乡邻偷鸡摸狗的男知青。他打听到表姨周晓凤和张道然的特殊关系,在家哭闹着要其母文桂华找表姨说情。周晓凤却一口回绝说:“道然是我带大的,他也老是念道着我,可这说情开后门的事我不能做。”其母垂手回家,又被儿子哭闹得撕肝裂胆的心疼,只好打着周晓凤的幌子专程到外洲公社来找张道然。张道然听说她是乳娘的亲戚,便热情地接待了她。她哭丧可怜巴巴的说:“都说您张书记是大好人,这次一定要清您帮这个忙,就是招进城去扫街也成。”张道然耐着性子说:“这事您也不要太着急,知青办都是根据他们的表现来推荐的,还要经过县知青办的同意,县劳动局的批准,并不是我张某一说就成了的事。这样吧,你把烟酒都拿走,不拿走我是不会替你帮这个忙的。”其母老练着说:“这是我们亲戚间的礼尚往来,是您奶妈的一点意思。” 张道然更加严肃起来,狠狠地说:“既然是她老人家的意思,我更不能收,我应该孝敬她老人家才对,这是决不成的事,我的个性从小就是这样,她老人家也是知道的,你就不要再说了。”他看她进退两难,难乎为情的样子,又说:“据说最近上面来了精神,知识青年都要回城的,只是迟早的事,再不提扎根农村了。”她在很强硬的态度面前,终于退却了。
亲友托咐他用特权帮忙的事他没有去努力兑现,张道然并不觉得亏心和愧疚,他总觉得自己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给的,应该为党为人民多做事,不能搞那些酒铺路烟搭桥的事。他生就的也是个不喜欢拉关系找人说好话求人情,要凭自己的能力来赢得人家的心悦诚服和钦佩的臭牌气。他一心在筹划着工作上的事,夜深了,电灯灭了,他便点起煤油灯看材料,白天他得下队实地解决问题并参加生产劳动,晚上才有时间看材料或写材料,充实大脑。他聚精会神地看着,看到了前洲大队查处偷盗蚕豆的材料。事情是这样的,五队在收装晒干的蚕豆时,少数社员趁队长不在场,将蚕豆用上衣包裹着隐藏到秸杆堆里,准备趁黑再取回家,碰巧队长担心变天下雨,仓库会漏雨,就去队部用簿膜遮挡,他冒着乌云翻滚的黑夜,刚到禾场边一脚却踩着了一堆蚕豆,险些摔了一跤。他毛骨悚然,愕然出了一身冷汗。他不相信是真出了鬼,便用手在地上一抓,感觉是蚕豆,他火眼晴晴的张望四周,一片黑糊糊的,什么也瞧不清。正这时,天边一个明亮的闪电照射下来,他在那闪电的瞬息发现路边好象伏着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什么东西。此时,他记起了王大胆和李不怕相互捉神弄鬼的故事,他硬是不信那是鬼,便大吼一声说:“是人是鬼给我站出来,我徐东海是阎王爷不怕鬼的,要再不出来我可就不客气了。”
那路边果然传出来微弱而颤抖的声音:“海队长,是我,我是人,宝姣。”宝姣来到队长面前,一膝跪下,哀求地说:“饶了我吧,我该死,我不是人。”他把她带到队部里,她吓得如实地交待了偷蚕豆的事情。队长一看仓库里的八麻袋蚕豆,每袋都少了一节。经过反复追问,宝姣这是第一回偷,蚕豆晒了三个日头,有的人竟天天偷,偷了三次,参加晒蚕豆劳动的人人都偷了,相信都知道这个秘密,只是心照不宣。他俩说着说着,竟动起性情,拥抱在了一起,滚在地上,就地干了那偷欢的事。徐东海让仓库保管员连夜叫来了五个晒蚕豆的妇女,将她们关在仓库里一夜,第二天让她们的丈夫退还队里的蚕豆,再取回人,同时还扣了每人十个工和十斤口粮。
张道然仔细看着材料,但材料上没有反应偷盗者的动机,自然队长和宝姣的苟且之事天知地知他知她知也没有写上材料。他觉得思想根源没有找到,问题就是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不可能防止今后不出现类似事情,别的地方不出现这种现象。当然,这种事也不好张扬,这样的典型传到了县里,得几年讲。他决定明天亲自去前洲大队再仔细调查了解一下。等二天,他在公社食堂里吃了碗“鸡疙瘩”,准备去前洲大队,可是腊娥在大队部里打来电话,说是张母病危,一定得回去趟,他想,腊娥的话语不多但要他回去是坚决的,该不是已经……。他知道家里是从来不会轻易来找自己,来打扰自己的,他只好把去前洲的事暂且搁下,向公社的彭书记请了假回去。
自从张道然调到前州公社后,离家更远了,更很少回家了。他记得小时候,奶奶是最疼爱自己,自己就是在奶奶那温暖的被窝里长大的。他骑惯了自行车,飞一般地往家赶去。赶到家里已是太阳当顶的中午,他见张母闭目坐在竹椅上,心头松了一口气。张母慢慢睁开双眼叹了口气,装着病重呻吟的样子。张道然就近亲切地问:“您哪儿不舒服,我送您去卫生院看看,打二针就会好的。”张母眯着眼,哀声叹气地说:“没哪儿不舒服,就心里不好受,现在看到你了,我一切又都好了。腊娥,快准备饭去,道然赶这么远的路一定饿了的。”这时,她又朝房里喊:“桂华,你出来见见道然。”文桂华从容地走出来,笑着喊了声:“张书记。”张道然见是前次为知青儿子招工的事找过自己的人,心里打了一个盹,就用眼睛瞟了她没有答话,一下明白了为什么叫自己回家的缘故。张母的眼睛再不那么眢井,睁大着说:“什么张书记,就叫道然,她是你街上的表姨,你从来未见过的。”文桂华忙说:“我们见过,见过。”张道然立刻虎下了脸,一股盛气凌人的威严让人感到寒颤。她畏怯了下,接着说:“张书记,不好意思,又打搅了。”此时此刻,张母早已编好了的要替文桂华说情的一套话语全硬咽在喉咙里,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张道然便到厨房去,对冉腊娥小声而狠狠地训斥说:“你怎么能做这种事骗我回家呢!”冉腊娥象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忙解释说:“这都是奶奶逼着我,让我有什么法子呢?你也别说什么了,就皇帝老子也会有个皇亲国戚的,你不违反原则就是了。” 张道然说:“你说得多轻巧,你知道吧,你一个电话,把我的工作全搅乱了,为了赶路,我又急又慌险些撞车出了人命。”冉腊娥说:“不说了,我以后再不这样还不行成吗?”毕竟有外人在,又是张母的主意,张道然不再责怪她,便到屋外来,显得坦然,和张母、文桂华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饭桌上,谁也不好开口说求人情的事,张道然一放下碗筷便往公社赶去。
没过几年风调雨顺的太平日子,外洲公社又遇上了历史上罕见的内洪外涝的灾荒年成。连日来,天层象穿了似的,无休止地昼夜不停的暴雨倾盆,垸内渍水没法向外江排,外江洪水滞留在外洲江段居高不下,天地一片白茫茫。且不说田里的庄稼都快醉死,人也十天半日的长久见不到太阳而浸蚀在雨雾中,觉得心烦意乱,霉透了顶。人们在诅咒天太无晴天不饶人,预感到要出大事了。五十多公里长的洲院民堤象一条细小的蚯蚓被外洪内涝的浊水夹持着,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到处险情不断,千疮百孔。农户家里只有老幼,所有的男女劳力全部上堤,甚至有的民工是被干部们鞭打棍敲逼上堤防的。集体的木桩稻草都搬上了堤,老百姓家里按人头摊派的木桩稻草任务已搬上了堤,树也被砍得光秃秃的。险情就是命令,一切服从于防汛抢险,一切服务于防汛抢险,党政军民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困守在防汛抢险的前沿,民工三步一岗二步一哨的煎熬了四十多天,都已进入了秋天,秋水还那么凶猛。
这是个外洲人民乃至全县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一九八零年的八月二十八日,水位高达37.53米,位于上河堰的外洲联垸距堤一里路远的棉花田里,开始只是出现散渗,险情报到防汛指挥部,时任这堤段指挥长的张道然高度警惕起来,他本来在垸内负责生产和后勤工作,因洪水到了紧张阶段,垸内生产无法进行,被县防汛指挥部通知才上堤没几天。连日的劳累,他已经撑不起眼皮了,一听到报险情神经又高度紧张,连忙亲临现场,指挥开沟引水排险,谁知到了中午却出现了小股冒水,防汛专家迅即赶到现场,抢险一步深似一步的在进行,险情毫不退却,一步一步在扩大恶化,眼睁睁地看着沙石被洪水吐出,就象病入膏肓的病已输不进药水。人们还在冒死地向管涌内塞沙石。到下午五时许,地下象空了似的被崩塌,蜂涌的民工一下飞跃似的逃去。张道然被通讯员拉出棉花田,退到堤上去,险些被奔涌的洪水卷走。抢险的人们瞬息被隔在了溃口的两边堤上。张道然这位五尺多高的男儿面对这惨景不禁落泪了,几万人的生命财产,怎么了得,不是好玩的,是天大的罪孽啊!他已经忘记了自我,忘记了自己一天没有吃饭,所有的抢险人们一天没有吃饭。
“溃口啦!溃口啦!”奔跑的人们相互传信,采取紧急的逃生措施。一时间,外洲垸内的通讯电话中断,高压输电中断,公路也被洪水中断。因为此前的防汛抢险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向外转移,否则以破坏防汛抢险动摇民心论处,已被防汛抢险耗得筋疲力尽的,财物所剩无几的外洲民众一下沦落为水上的灾民。县委、县政府闻讯迅即组织全县的车辆船只和县直的抢险突击队赴外洲增援。这次溃口致使老江河水灌满,把整个外洲一百九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全部淹入二三米深的洪水之中,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几个亿,外洲公社党委政府在全力救灾的同时,认真查找溃口原因并以集体的名义向县委写出书面检查,党委书记彭训华向县委写了个人检讨。县长江防汛指挥部又赶紧调集民工固守长江干堤,确保这段从未挡过水的枯堤更能经受起洪水的考验。张道然又紧急转入抗灾救灾的工作中,确保不死一人,耕牛牲口的安全转移,耕牛可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外洲公社的救灾指挥部也迅即成立,临时住在了相邻的老江河公社里办公。
溃口的第二天,久雨后天公终于放晴,太阳特别火辣,无家可归的灾民在长江堤边的临时帐棚里顶着烈日火闷地喘息,冉腊娥听到说外洲溃口,赶到大队部里打电话四外联络,找不到张道然的踪影,就象掉了魂似的第二天一大早挤上了开往老江河公社的班车。在老江河公社,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繁杂景象。她经人指点,才找到了外洲公社借用的那栋低矮的办公室。办公人员忙碌中告诉她说:“公社领导都去外洲救灾去了。”她想到外洲已是白灏灏的一片汪洋的洪水,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怎么个救灾法。她又听人说,省军区的司令员在溃口的时候打了外洲公社书记一耳光。她担心是不是溃口的责任重大,公社领导都被关押起来了,道然已被关押起来了,她更是不放心地又去找办公室的同志询问:“小同志,我是你们张书记的姐姐,请你告诉我实话,他去哪里了,我们家里人都担心死了。”小同志忙显出歉意说:“张伯,真对不起,这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他接着笑微微地说:“您放心,我刚才不是告诉了您么,张书记是党的人,是人民的领导,不会怎么样的,你们担心他也是没有用的。”这时,又一年轻女子找来,自称是张道然的妹子,还带来一箱饼干交给办公室的人员,说是来慰问公社的同志的,同时也打听 着张道然的下落。小同志转脸望着冉腊娥说:“刚才我已经给那位大伯说了。”他说完就去忙着接电话去了。
刚进门的年轻的女同志是柳莹,柳莹与冉腊娥对望了下,相互惊异着,见小同志又去和别人交待事件,她便来到冉腊娥的面前,对她说:“您是嫂子吧?”冉腊娥以女人的敏感一下警惕起来,便赤裸裸地问:“你刚才说自己是道然的妹子,是哪门子的妹子,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道然说起过。”柳莹毫无愧色怡笑大方地说:“我是道然的老同学,他帮过我很多忙,现在他有难,我就想来看看他,我只好说是道然的妹子才妥当,您说是吧,嫂子!嫂子也是不放心来看他的吧,你放心,他是公社领导,他要救灾民,哪能光顾及自己呢!”冉腊娥示意了下,说:“话是这么说,可我心里总放不下,他不能照顾自己,我可不能不关心他呀,您说对吧,大妹子,我今天是一定要等到他的。”柳莹见她固执着,且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忙,无人顾及她,便说:“我们去别处找找,再来。”她点头默认了,柳莹便引着她来到街止的一家馆子,要买饭她吃,她皱着眉说:“不想吃,吃不下。”当她看到人家吃着那街上特有的碱水面时,津津乐道的,还真有点嘴馋起来。柳莹一下象看到了她的心窝,便说:“我肚子也饿了,我们都吃点。”她就想吃碗面,既是尝尝新又填了肚子,又不能让人家太破费。她这样想着,就自己掏荷包要去买面接柳莹吃,柳莹便抢在她前头先买了面票,每人吃了一碗肉丝面。
这时的张道然,正坐着机帆船在中洲管理区的水面上行驶,与各大队联系,传达公社党委关于救灾的四条意见,这里浊水连天与隔江的湖南,与辽阔的洞庭湖连为了一体。当他驶到王塘大队的墩台前,见墩台已被洪水淹没了尺把高,墩台上的房子进水不能住人,老百姓在伴着墩台的树丫上扎了水阁,在水阁上栖身。张道然爬上水阁,见一老妪躺在上面,便问其儿媳在哪儿?老妪说:“儿子给队里赶耕牛去了,说是赶到红庙去寄养的,媳妇去街上找亲友去讨点吃的去了。”张道然看着这摇晃的水阁,劝慰老人说:“县里在干堤上搭了灾民棚子,请您上那里去住,每天还有干粮发,这里不安全,您看这水都是臭的,有死猪死鸡浮在上面,不能喝的,要遇上大风大雨,水阁就保不住了,很危险。而且上面的水还在涨,要淹了您的水阁呀!”老妪死活不听劝,犟着说:“这屋是老头子在世时辛辛苦苦盖的,房子搬不走,万一被那趁火打劫的人撤了怎么办,水退了儿媳们上哪儿去住啊,我老了反正是要死的人,不连政府。” 张道然见老人是担心房子,就说:“您老放心,政府安排了派出所的同志在巡逻,不会被人偷抢的。”老妪还是说:“我昨晚都听到了有人喊救命,水上的声音应得很清晰,一定是土匪抢东西杀人了。” 张道然又解释说:“我昨晚一直都在你们这儿巡查,那是前洲墩台上一户人家的水阁要被洪水冲垮了,没处逃生。”船上的另外一人插话说:“是张书记带我们去把他一家人都救到干堤上去了。” 张道然对船上的人说:“来,把老人接下去。”他们强行将老人从水阁内抬到了船上,向岸边送去。
二十
谨小慎微把航程 分田到户大包干
大县全县推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动员会议开了三天,各公社党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参加了会议。外洲公社在洪水退去救灾工作进行了一段落,公社党委书记彭训祚调进县城了。张道然跟着往上升为公社管委会主任,仅次于书记的二把手,政府里面的一把手。他和党委书记许国虎在县里开会回到公社,连夜召开了党委班子会议。因为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国以来土改后的第二次农村改革,非同小可。会上,张道然让大学学习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的文件,许国虎传达了会议精神和县委书记蒋国章的动员报告。许国虎说:“这次县里明确提出了大包干,可能大家会联想到过去曾经批判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便开始了对以往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的清算,是驳乱反正。而我们刚刚推行的联产到组责任制虽然较好地解决了作业组之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但是仍然采用原有的管理和分配方式,真正的大锅饭还是没有打破。在四川等一些地方已经早就实行了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从他们的经验来看,就是极大地调动了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吃粮靠反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落后面貌,仅仅一年就结束了‘三靠’的历史,有的地方甚至对国家还卖了余粮,有了贡献。”他的话一下子触及到了过去行政上最忌诲的方向路线问题。
曙色苍茫,处处却寂静无声,只有湖风甜悠悠地吹着,也偶尔有绞劲的公鸡拍着刚健有力的翅膀,拉长着颈脖,悠长地“咯咯”叫。光茫徐徐地照遍整个天空,也愈来愈逼近地面。张道然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聆听新闻广播,然后边听其它节目边去沟边洗(349)。当他拿起牙刷正往上面挤牙膏时,收音机里却传出了与往日不同而很庄重肃穆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放下牙刷和牙膏,将收音机拿到手上,将声音调谐到最清晰的位置。这时,收音机里又传出了沉重而悠慢的播音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极其悲痛地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宣告,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人民的伟大导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同志,在患病后经过多方精心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零时十分在北京逝世……”
张道然听得那样真切,那样明明白白。他一字不漏地听完了公告,忙将收音机关掉,他甚至怀疑这播音声是否是真的。顿时,他好象觉得天昏地暗,心中的一颗擎天大树猝然倒下,没有了依靠和主张,天将塌陷毫无顶立遮挡似的,好象觉得一个家庭失去了户主,会整个家破人亡似的,他甚至还觉得那些地富反坏右分子会重现历史舞台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破坏我们的人民公社,破坏我们的集体家业。他来不及(351)洗了,立刻赶到大队部,以百倍的警惕随时准备着和大队干部一道以防不测,以应万变。
一路上他莽撞着,还在想是否用电话与公社联系一下,以证实刚才听到的骇人新闻,看上面有什么布置和指示。大队部住守的老头和大队部旁的小学里住守的几名乡村教师见张主任脸色焦虑,匆匆地到来,却和他们面面相觑。有一名也听到毛主席去世噩耗的教师,也只是装在心里,不敢擅自传播,只是心照不宣地和张主任打了声招呼,说张主任好,吃早饭了没有。张道然来到大队部的会议室,久久地凝视着慈祥的毛主席画像,心想他老人家怎么不向全国人民打声招呼就突然走了呢!他又转向那毛主席万岁的条幅,心想什么万岁,天天喊万岁,这不是哄骗人么!他又想到九月九日零时十分,那不是昨晚吗,昨晚可是中秋节,浩月当空,夜明如昼。在这中秋佳节倍思亲的夜晚,他没有一点睡意,和住户刘忠国闲聊到半夜转钟才回房休息,那天空中的繁星点点,还有流星逝去留下一线光亮,难道那就是巨星陨落!
这时,大队的干部们陆续来到队部,见张道然板着个脸,便只是小心地和他招呼声。他十分严肃地对刘云山说:“云山同志,通知开大队全体干部会,把近来的工作碰个头,要大家提高警惕,防止一小撮阶段敌人搞破坏活动。”他们的会议由刘云山主持,开得时短具体,会议刚开始,管理区打来电话,传达上级指示,要安排沉痛悼念毛主席逝世的活动,要设置灵堂,深切地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还通知张道然同志回公社参加紧急会议。张道然向大家作了安排,便赶回公社去。然而,他的住户刘忠国已做好早饭,在等着他一起吃,可久等不见他,便在心里埋怨道:这张主任也是的,回不回来吃饭也不说一声,真让人好等!正在这时,毛主席去逝的消息一下在队上传开了,革命群众都垂脸相对,对心中的红太阳无不哀痛落泪。
这个大县和全国一样,经过一阵子的沉痛悼念毛主席逝世后,化悲痛为力量,工作和生产逐渐恢复正常,也没有出现象张道然想象的会有一小撮阶段敌人趁机破坏社会主义。只是有一个大事件传到他耳朵里,说公社的解昌文要调走了,至于他调到哪里去,又由谁来接替他公社党委书记的位子呢?对于这个身在行政圈子里的张道然,不得不在心里掂挂此事。他已经下基层快一年了,连个党委班子也没有进入,要是再不进入,等到年底例行班子调整,说不定副主任也当不成了。那周国庆和吴汉斌可都比自己进步快,为什么自己就是不涨不跌一块死铁呢?他尽管这样想着,可工作中从没有显现出那种悲观丧气的言行和情绪,他只是当自己的工作没有努力到位。
果然不出谣传,县委组织部的罗副部长和干部科的蔡科长亲临南桥公社考察干部。他们从县城乘头班客车,刚走进南桥公社的院子,正好碰上了张道然。罗副部长还是象在县委会时的那样称呼喊他“小张。”张道然见公社里分管党群和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丁玉辉不等他和他们谈上话,已经迎接上了他们,自己便悄然离去。罗副部长的考核工作是分别找单个人谈话而进行的。从解昌文开始到公社班子的每个成员分别征求意见。班子成员共九人,上午谈了三个,下午谈了五人,他们又挑灯夜战,晚上接着谈。不是党委班子成员的张道然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叫去,他有些受宠若惊,知道组织上还没有遗忘自己,他的心砰砰地跳着,告诫自己一定要向组织倾吐真心话。
在会议室里,罗副部长和蔡科长并排坐着,张道然坐在和他们对着的被谈话席上。他进会议室时微笑着打了个招呼,他们脸上的笑意显了没一秒就消失了,便严肃认真起来。蔡科长望了下罗副部长后说:“这样的,根据县委的安排,到南桥来对今年党委的工作进行一下考察,请你谈谈个人的看法,要说具体点,说到每个班子成员的工作情况和思想情况。”蔡科长的声音文静到小得不能再小。张道然用心倾注,勉强听到他猜理的意思。他便毫不掩饰地从解书记开始一直讲到办公室的胡志勇,对后段工作和长远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他最后谈到自己,解剖自己,他很诚恳地说:“我服从县委和组织的安排到南桥公社,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基层工作的确很艰辛,但也很充实而有意义。我年纪还轻,决心借这个好的机会,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决不辜负组织的培养。”罗副部长接着问他:“有什么要求没有?”他不加思索地说:“没有,就是一句话,服从组织安排。”罗副部长接着说:“你到南桥工作,同志们对你的看法不错,你进班子的事,公社报过几次,你知道,现在班子是九人,这是严格限定的,再说也不能定双数。不过,今后要在个人生活小节上注意点,你刚才说了年纪还轻,但要珍惜自己的每一个进步,要相信组织,相信金子到处都会发光的。”他们的谈话进行了近半个小时,张道然如释重负,觉得该说的都说了,便问:“没有我的事了吧!”蔡科长说:“你去吧。”他便起身告辞。
十九
权责分明不循私 洪水无情人有情
翻过年来,张道然被县委组织部任命到外洲公社任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按照老百姓的说法是第四把手。外洲公社机关所在地俗称“盐船套。”相传明朝年间发洪水,有运盐的船支沉没于此,由此而得名。它紧依长江,处于长江干堤外的洲垸,历史上望天收的敞洲。一九五七年,人民政府组织筑堤封堵了长江故道的上下口,使故道与主航道隔开,合堤并垸,形成了外洲联院。因此,这里每年筑堤退挽,防汛抢险的任务十分艰巨。曾在一九六七年沟子口堤段由于严重脱坡到溃口,在粮食十分紧张的那个年代用了几船豌豆包堵塞溃口,才使垸内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洪水吞没,得以保证。这里洲田广袤,种田水平有待提高。张道然到职后,很快掀起了水利建设高潮,挖渠建闸,使荒洲变成良田,旱涝保收的水利网系很快形成,经过几年的基层工作,他工作顺手多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起来了,都知道没有难倒他的事,他的名声远扬,不妨也招来些麻烦。
他的乳娘周晓凤有一表侄下放在五墩大队的知青点上,都二年多了,点了十二名知青已走了十人,就剩下他和另一个名声不太好喜欢困拢乡邻偷鸡摸狗的男知青。他打听到表姨周晓凤和张道然的特殊关系,在家哭闹着要其母文桂华找表姨说情。周晓凤却一口回绝说:“道然是我带大的,他也老是念道着我,可这说情开后门的事我不能做。”其母垂手回家,又被儿子哭闹得撕肝裂胆的心疼,只好打着周晓凤的幌子专程到外洲公社来找张道然。张道然听说她是乳娘的亲戚,便热情地接待了她。她哭丧可怜巴巴的说:“都说您张书记是大好人,这次一定要清您帮这个忙,就是招进城去扫街也成。”张道然耐着性子说:“这事您也不要太着急,知青办都是根据他们的表现来推荐的,还要经过县知青办的同意,县劳动局的批准,并不是我张某一说就成了的事。这样吧,你把烟酒都拿走,不拿走我是不会替你帮这个忙的。”其母老练着说:“这是我们亲戚间的礼尚往来,是您奶妈的一点意思。” 张道然更加严肃起来,狠狠地说:“既然是她老人家的意思,我更不能收,我应该孝敬她老人家才对,这是决不成的事,我的个性从小就是这样,她老人家也是知道的,你就不要再说了。”他看她进退两难,难乎为情的样子,又说:“据说最近上面来了精神,知识青年都要回城的,只是迟早的事,再不提扎根农村了。”她在很强硬的态度面前,终于退却了。
亲友托咐他用特权帮忙的事他没有去努力兑现,张道然并不觉得亏心和愧疚,他总觉得自己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给的,应该为党为人民多做事,不能搞那些酒铺路烟搭桥的事。他生就的也是个不喜欢拉关系找人说好话求人情,要凭自己的能力来赢得人家的心悦诚服和钦佩的臭牌气。他一心在筹划着工作上的事,夜深了,电灯灭了,他便点起煤油灯看材料,白天他得下队实地解决问题并参加生产劳动,晚上才有时间看材料或写材料,充实大脑。他聚精会神地看着,看到了前洲大队查处偷盗蚕豆的材料。事情是这样的,五队在收装晒干的蚕豆时,少数社员趁队长不在场,将蚕豆用上衣包裹着隐藏到秸杆堆里,准备趁黑再取回家,碰巧队长担心变天下雨,仓库会漏雨,就去队部用簿膜遮挡,他冒着乌云翻滚的黑夜,刚到禾场边一脚却踩着了一堆蚕豆,险些摔了一跤。他毛骨悚然,愕然出了一身冷汗。他不相信是真出了鬼,便用手在地上一抓,感觉是蚕豆,他火眼晴晴的张望四周,一片黑糊糊的,什么也瞧不清。正这时,天边一个明亮的闪电照射下来,他在那闪电的瞬息发现路边好象伏着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什么东西。此时,他记起了王大胆和李不怕相互捉神弄鬼的故事,他硬是不信那是鬼,便大吼一声说:“是人是鬼给我站出来,我徐东海是阎王爷不怕鬼的,要再不出来我可就不客气了。”
那路边果然传出来微弱而颤抖的声音:“海队长,是我,我是人,宝姣。”宝姣来到队长面前,一膝跪下,哀求地说:“饶了我吧,我该死,我不是人。”他把她带到队部里,她吓得如实地交待了偷蚕豆的事情。队长一看仓库里的八麻袋蚕豆,每袋都少了一节。经过反复追问,宝姣这是第一回偷,蚕豆晒了三个日头,有的人竟天天偷,偷了三次,参加晒蚕豆劳动的人人都偷了,相信都知道这个秘密,只是心照不宣。他俩说着说着,竟动起性情,拥抱在了一起,滚在地上,就地干了那偷欢的事。徐东海让仓库保管员连夜叫来了五个晒蚕豆的妇女,将她们关在仓库里一夜,第二天让她们的丈夫退还队里的蚕豆,再取回人,同时还扣了每人十个工和十斤口粮。
张道然仔细看着材料,但材料上没有反应偷盗者的动机,自然队长和宝姣的苟且之事天知地知他知她知也没有写上材料。他觉得思想根源没有找到,问题就是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不可能防止今后不出现类似事情,别的地方不出现这种现象。当然,这种事也不好张扬,这样的典型传到了县里,得几年讲。他决定明天亲自去前洲大队再仔细调查了解一下。等二天,他在公社食堂里吃了碗“鸡疙瘩”,准备去前洲大队,可是腊娥在大队部里打来电话,说是张母病危,一定得回去趟,他想,腊娥的话语不多但要他回去是坚决的,该不是已经……。他知道家里是从来不会轻易来找自己,来打扰自己的,他只好把去前洲的事暂且搁下,向公社的彭书记请了假回去。
自从张道然调到前州公社后,离家更远了,更很少回家了。他记得小时候,奶奶是最疼爱自己,自己就是在奶奶那温暖的被窝里长大的。他骑惯了自行车,飞一般地往家赶去。赶到家里已是太阳当顶的中午,他见张母闭目坐在竹椅上,心头松了一口气。张母慢慢睁开双眼叹了口气,装着病重呻吟的样子。张道然就近亲切地问:“您哪儿不舒服,我送您去卫生院看看,打二针就会好的。”张母眯着眼,哀声叹气地说:“没哪儿不舒服,就心里不好受,现在看到你了,我一切又都好了。腊娥,快准备饭去,道然赶这么远的路一定饿了的。”这时,她又朝房里喊:“桂华,你出来见见道然。”文桂华从容地走出来,笑着喊了声:“张书记。”张道然见是前次为知青儿子招工的事找过自己的人,心里打了一个盹,就用眼睛瞟了她没有答话,一下明白了为什么叫自己回家的缘故。张母的眼睛再不那么眢井,睁大着说:“什么张书记,就叫道然,她是你街上的表姨,你从来未见过的。”文桂华忙说:“我们见过,见过。”张道然立刻虎下了脸,一股盛气凌人的威严让人感到寒颤。她畏怯了下,接着说:“张书记,不好意思,又打搅了。”此时此刻,张母早已编好了的要替文桂华说情的一套话语全硬咽在喉咙里,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张道然便到厨房去,对冉腊娥小声而狠狠地训斥说:“你怎么能做这种事骗我回家呢!”冉腊娥象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忙解释说:“这都是奶奶逼着我,让我有什么法子呢?你也别说什么了,就皇帝老子也会有个皇亲国戚的,你不违反原则就是了。” 张道然说:“你说得多轻巧,你知道吧,你一个电话,把我的工作全搅乱了,为了赶路,我又急又慌险些撞车出了人命。”冉腊娥说:“不说了,我以后再不这样还不行成吗?”毕竟有外人在,又是张母的主意,张道然不再责怪她,便到屋外来,显得坦然,和张母、文桂华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饭桌上,谁也不好开口说求人情的事,张道然一放下碗筷便往公社赶去。
没过几年风调雨顺的太平日子,外洲公社又遇上了历史上罕见的内洪外涝的灾荒年成。连日来,天层象穿了似的,无休止地昼夜不停的暴雨倾盆,垸内渍水没法向外江排,外江洪水滞留在外洲江段居高不下,天地一片白茫茫。且不说田里的庄稼都快醉死,人也十天半日的长久见不到太阳而浸蚀在雨雾中,觉得心烦意乱,霉透了顶。人们在诅咒天太无晴天不饶人,预感到要出大事了。五十多公里长的洲院民堤象一条细小的蚯蚓被外洪内涝的浊水夹持着,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到处险情不断,千疮百孔。农户家里只有老幼,所有的男女劳力全部上堤,甚至有的民工是被干部们鞭打棍敲逼上堤防的。集体的木桩稻草都搬上了堤,老百姓家里按人头摊派的木桩稻草任务已搬上了堤,树也被砍得光秃秃的。险情就是命令,一切服从于防汛抢险,一切服务于防汛抢险,党政军民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困守在防汛抢险的前沿,民工三步一岗二步一哨的煎熬了四十多天,都已进入了秋天,秋水还那么凶猛。
这是个外洲人民乃至全县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一九八零年的八月二十八日,水位高达37.53米,位于上河堰的外洲联垸距堤一里路远的棉花田里,开始只是出现散渗,险情报到防汛指挥部,时任这堤段指挥长的张道然高度警惕起来,他本来在垸内负责生产和后勤工作,因洪水到了紧张阶段,垸内生产无法进行,被县防汛指挥部通知才上堤没几天。连日的劳累,他已经撑不起眼皮了,一听到报险情神经又高度紧张,连忙亲临现场,指挥开沟引水排险,谁知到了中午却出现了小股冒水,防汛专家迅即赶到现场,抢险一步深似一步的在进行,险情毫不退却,一步一步在扩大恶化,眼睁睁地看着沙石被洪水吐出,就象病入膏肓的病已输不进药水。人们还在冒死地向管涌内塞沙石。到下午五时许,地下象空了似的被崩塌,蜂涌的民工一下飞跃似的逃去。张道然被通讯员拉出棉花田,退到堤上去,险些被奔涌的洪水卷走。抢险的人们瞬息被隔在了溃口的两边堤上。张道然这位五尺多高的男儿面对这惨景不禁落泪了,几万人的生命财产,怎么了得,不是好玩的,是天大的罪孽啊!他已经忘记了自我,忘记了自己一天没有吃饭,所有的抢险人们一天没有吃饭。
“溃口啦!溃口啦!”奔跑的人们相互传信,采取紧急的逃生措施。一时间,外洲垸内的通讯电话中断,高压输电中断,公路也被洪水中断。因为此前的防汛抢险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向外转移,否则以破坏防汛抢险动摇民心论处,已被防汛抢险耗得筋疲力尽的,财物所剩无几的外洲民众一下沦落为水上的灾民。县委、县政府闻讯迅即组织全县的车辆船只和县直的抢险突击队赴外洲增援。这次溃口致使老江河水灌满,把整个外洲一百九十平方公里的面积全部淹入二三米深的洪水之中,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几个亿,外洲公社党委政府在全力救灾的同时,认真查找溃口原因并以集体的名义向县委写出书面检查,党委书记彭训华向县委写了个人检讨。县长江防汛指挥部又赶紧调集民工固守长江干堤,确保这段从未挡过水的枯堤更能经受起洪水的考验。张道然又紧急转入抗灾救灾的工作中,确保不死一人,耕牛牲口的安全转移,耕牛可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外洲公社的救灾指挥部也迅即成立,临时住在了相邻的老江河公社里办公。
溃口的第二天,久雨后天公终于放晴,太阳特别火辣,无家可归的灾民在长江堤边的临时帐棚里顶着烈日火闷地喘息,冉腊娥听到说外洲溃口,赶到大队部里打电话四外联络,找不到张道然的踪影,就象掉了魂似的第二天一大早挤上了开往老江河公社的班车。在老江河公社,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繁杂景象。她经人指点,才找到了外洲公社借用的那栋低矮的办公室。办公人员忙碌中告诉她说:“公社领导都去外洲救灾去了。”她想到外洲已是白灏灏的一片汪洋的洪水,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怎么个救灾法。她又听人说,省军区的司令员在溃口的时候打了外洲公社书记一耳光。她担心是不是溃口的责任重大,公社领导都被关押起来了,道然已被关押起来了,她更是不放心地又去找办公室的同志询问:“小同志,我是你们张书记的姐姐,请你告诉我实话,他去哪里了,我们家里人都担心死了。”小同志忙显出歉意说:“张伯,真对不起,这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他接着笑微微地说:“您放心,我刚才不是告诉了您么,张书记是党的人,是人民的领导,不会怎么样的,你们担心他也是没有用的。”这时,又一年轻女子找来,自称是张道然的妹子,还带来一箱饼干交给办公室的人员,说是来慰问公社的同志的,同时也打听 着张道然的下落。小同志转脸望着冉腊娥说:“刚才我已经给那位大伯说了。”他说完就去忙着接电话去了。
刚进门的年轻的女同志是柳莹,柳莹与冉腊娥对望了下,相互惊异着,见小同志又去和别人交待事件,她便来到冉腊娥的面前,对她说:“您是嫂子吧?”冉腊娥以女人的敏感一下警惕起来,便赤裸裸地问:“你刚才说自己是道然的妹子,是哪门子的妹子,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道然说起过。”柳莹毫无愧色怡笑大方地说:“我是道然的老同学,他帮过我很多忙,现在他有难,我就想来看看他,我只好说是道然的妹子才妥当,您说是吧,嫂子!嫂子也是不放心来看他的吧,你放心,他是公社领导,他要救灾民,哪能光顾及自己呢!”冉腊娥示意了下,说:“话是这么说,可我心里总放不下,他不能照顾自己,我可不能不关心他呀,您说对吧,大妹子,我今天是一定要等到他的。”柳莹见她固执着,且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忙,无人顾及她,便说:“我们去别处找找,再来。”她点头默认了,柳莹便引着她来到街止的一家馆子,要买饭她吃,她皱着眉说:“不想吃,吃不下。”当她看到人家吃着那街上特有的碱水面时,津津乐道的,还真有点嘴馋起来。柳莹一下象看到了她的心窝,便说:“我肚子也饿了,我们都吃点。”她就想吃碗面,既是尝尝新又填了肚子,又不能让人家太破费。她这样想着,就自己掏荷包要去买面接柳莹吃,柳莹便抢在她前头先买了面票,每人吃了一碗肉丝面。
这时的张道然,正坐着机帆船在中洲管理区的水面上行驶,与各大队联系,传达公社党委关于救灾的四条意见,这里浊水连天与隔江的湖南,与辽阔的洞庭湖连为了一体。当他驶到王塘大队的墩台前,见墩台已被洪水淹没了尺把高,墩台上的房子进水不能住人,老百姓在伴着墩台的树丫上扎了水阁,在水阁上栖身。张道然爬上水阁,见一老妪躺在上面,便问其儿媳在哪儿?老妪说:“儿子给队里赶耕牛去了,说是赶到红庙去寄养的,媳妇去街上找亲友去讨点吃的去了。”张道然看着这摇晃的水阁,劝慰老人说:“县里在干堤上搭了灾民棚子,请您上那里去住,每天还有干粮发,这里不安全,您看这水都是臭的,有死猪死鸡浮在上面,不能喝的,要遇上大风大雨,水阁就保不住了,很危险。而且上面的水还在涨,要淹了您的水阁呀!”老妪死活不听劝,犟着说:“这屋是老头子在世时辛辛苦苦盖的,房子搬不走,万一被那趁火打劫的人撤了怎么办,水退了儿媳们上哪儿去住啊,我老了反正是要死的人,不连政府。” 张道然见老人是担心房子,就说:“您老放心,政府安排了派出所的同志在巡逻,不会被人偷抢的。”老妪还是说:“我昨晚都听到了有人喊救命,水上的声音应得很清晰,一定是土匪抢东西杀人了。” 张道然又解释说:“我昨晚一直都在你们这儿巡查,那是前洲墩台上一户人家的水阁要被洪水冲垮了,没处逃生。”船上的另外一人插话说:“是张书记带我们去把他一家人都救到干堤上去了。” 张道然对船上的人说:“来,把老人接下去。”他们强行将老人从水阁内抬到了船上,向岸边送去。
二十
谨小慎微把航程 分田到户大包干
大县全县推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动员会议开了三天,各公社党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参加了会议。外洲公社在洪水退去救灾工作进行了一段落,公社党委书记彭训祚调进县城了。张道然跟着往上升为公社管委会主任,仅次于书记的二把手,政府里面的一把手。他和党委书记许国虎在县里开会回到公社,连夜召开了党委班子会议。因为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国以来土改后的第二次农村改革,非同小可。会上,张道然让大学学习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的文件,许国虎传达了会议精神和县委书记蒋国章的动员报告。许国虎说:“这次县里明确提出了大包干,可能大家会联想到过去曾经批判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便开始了对以往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的清算,是驳乱反正。而我们刚刚推行的联产到组责任制虽然较好地解决了作业组之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但是仍然采用原有的管理和分配方式,真正的大锅饭还是没有打破。在四川等一些地方已经早就实行了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从他们的经验来看,就是极大地调动了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吃粮靠反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落后面貌,仅仅一年就结束了‘三靠’的历史,有的地方甚至对国家还卖了余粮,有了贡献。”他的话一下子触及到了过去行政上最忌诲的方向路线问题。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