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9814
阅读:4974
发表:2021/11/20
都市
小说
树枝:扎根时代(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大家喝着茶聊着天,我仿佛真是奶奶的孙子,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很“端庄”的坐着,但是余光能看到轩轩一直在笑,而且明显是在笑我。
大伯先是和其他客人聊了很多关于家庭、事业方面的事,后来又问了我关于东北的情况,我又将老家的风土人情说了一遍,仿佛是老家的形象大使一样。说的很慢而且很大声,我是怕有些耳背的奶奶听不清,最后说以后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东北走一走看一看。
这时,轩轩轻轻拍了一下我,指了指她身边的一个大包。我忽然想到,这些家乡的特产还没拿出来呢,刚才都是被自己的不知所措吓的,什么都忘了。
正好刚说完家乡,我马上拿出了这些特产,有人参、野生菌、灵芝粉、林蛙油等等,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这些东西的特点。特意嘱咐大伯,奶奶高龄,这些特产她能不能用、怎么用?最好还是问问中医,其他人肯定没问题。
看我拿出这么多礼物,奶奶更加高兴,一只手拉着我的手,另外一只手在我手上有节奏的拍着。看来虽然南北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但是作为炎黄子孙,骨子里相同的地方还是非常多,尤其上了年纪的人都一样,我自己奶奶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奶见到我时就愿意这么拍我的手。
崔哥一直看着我笑,我的脸都红了。
没过一会就准备吃饭了,这次就不一样了,我感觉吃饭时我要是还在奶奶身边就太没有礼貌了。于是,我主动把奶奶扶到饭桌旁让她坐下,她的座位和其他的不一样,很好辨认。我马上又主动把大伯拉了过来,让他坐到奶奶旁边。
他们家的其他长辈看到我的这个举动都在点头,我深吸一口气,感觉我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二伯、崔哥爸爸接连坐下,其他亲属都是在厨房那边的另外一桌吃饭。
等到长辈们都坐下,我才拉着轩轩坐到饭桌的下手位。奶奶没动筷子,我们肯定不能动,这样的场景我很小的时候在家就遇到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家那边已经把这些传统看得很淡,现在都是让孩子先吃,别让孩子饿着。
奶奶说了一句话后就开始吃饭,我和轩轩是等所有人都开始吃饭以后才拿起筷子。
这是人家的家宴,也是人家迎接客人的宴席,我肯定不能拿出平时当着轩轩面狼吞虎咽的样子。边吃边听着其他人聊天,崔哥就坐在我的左手边。
他小声和我说道:“兄弟,奶奶很喜欢你,我都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待遇。不瞒你说,整个家族其实我是第一个做生意的,我平辈分的几个大哥,现在做的生意也都是我出的钱。现在这个房子也是我混得不错以后花钱建的。但是我在奶奶面前从来不敢多说什么话,更别提像刚才你一样坐在她旁边喝茶了,我都开始嫉妒你了。”
“哥啊,你可别笑我了,我刚才都吓死了,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和我平时跟老板出去的场合也不一样啊。”我无奈的说道。
“呵呵,明天一早的祭祖你可要好好看看,奶奶可是亲自指挥。”
“嗯嗯,我来就是想看看这个仪式。”
吃完饭以后,奶奶回屋休息,她每天中午都要午休。
崔哥带着我和轩轩以及其他客人在附近转转,这地方真的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群山俊美、小桥流水。这让出生和成长在平原地区的我感到无比的舒适和兴奋,我和一帮踢足球的孩子们玩闹在一起。虽然已经是十一月末,但今年的气温很高,我又和好几个孩子一起脱掉鞋和袜子,跑到小溪里去抓鱼。轩轩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看着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傻样,幸福的笑着。
晚上崔哥带我们一行人去了县里,安排了我们的住宿。晚饭就在县城,没有了无形的压力,我也能轻松不少。
吃饭时,安徽的陈哥问道:“战平,我发现你对礼数、礼节这些很懂啊,从小家里人教过你。”
“陈哥,别提了,我哪懂啊?上午我整个人都是傻的。”我说道。
“那看你所有的动作好像很懂似的。”
“其实我根本不懂,只是记得小时候在我奶奶家,所有亲戚一起吃饭时,都是长辈们先上桌,然后小孩子再上桌,记得我想站起来夹菜时,我爸都会拉着我,示意让我坐下别站起来,仅此而已。并且我们老家那边现在这样的传统已经不多了,可能现在都比较随意了吧。呵呵,不过我家那边好像没有祭祖仪式,起码我从小到大没经历过。”
崔哥这时问道:“你家那边的人祖上是不是都是移民?”
“对,祖上都是从外地闯关东过去的,十个人里起码有九个人是吧。再加上那个年代比较乱,走散的、找不到亲人的、路上饿死的也很多,所以就算现在想祭祖也不知道如何祭祀啊?而且到了我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整个家族其实人也不多。我很想看看祭祖的仪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想来的原因。”我看向崔哥说道。
“明天一早你就能看到了,潮汕地区的祭祖历史由来已久,非常热闹。我们家族的祭祖规模就比较小,都是我们自己家人,而且奶奶也很通情达理,并没有把祭祖的仪式做的多么严格和复杂,真正的目的是每年提醒和教导一下子孙。每年祭祖的日子都是她定,因为她知道子孙们都很忙,很难凑齐,你们今天看到的只是一部分,今晚还会陆续回来很多人,明天老老少少得有四十多人。”崔哥说道。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我和轩轩就跟着车前往崔哥家,车辆还没停下来时,就看到他家门口已经摆好了很多东西,桌子上都是各种祭品。我们作为外人就站在侧面比较远的地方,等待仪式的开始。
确实是奶奶主持,她说的什么我听不懂,但是现场给我的感觉这个仪式应该是在祭天。结束以后,所有人又都往里面走,原来他们家修建了一座祠堂,就在房子后面的一个单独建筑。
仪式流程比较长,包含众多的小仪式,整体的感觉非常庄重,现场的小孩子们都非常的安静,奶奶说话时底气十足。我们在最后面的角落站着,一声都不敢吭,没有一个人说话。我感觉自己呼吸都不敢用力,生怕打扰了这样神圣的仪式。
整个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奶奶宣读家训,虽然听不懂,但大概意思肯定是对家族成员做人、做事方面的要求。
吃完午饭我们就准备离开,离开前奶奶又带领全家人出来相送,看来是家族的迎客与送客之道,和奶奶告别时她对我说了一句话,虽然没听懂但我猜的出来,话的意思肯定是:希望你再次来我们家做客。
大伯先是和其他客人聊了很多关于家庭、事业方面的事,后来又问了我关于东北的情况,我又将老家的风土人情说了一遍,仿佛是老家的形象大使一样。说的很慢而且很大声,我是怕有些耳背的奶奶听不清,最后说以后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东北走一走看一看。
这时,轩轩轻轻拍了一下我,指了指她身边的一个大包。我忽然想到,这些家乡的特产还没拿出来呢,刚才都是被自己的不知所措吓的,什么都忘了。
正好刚说完家乡,我马上拿出了这些特产,有人参、野生菌、灵芝粉、林蛙油等等,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这些东西的特点。特意嘱咐大伯,奶奶高龄,这些特产她能不能用、怎么用?最好还是问问中医,其他人肯定没问题。
看我拿出这么多礼物,奶奶更加高兴,一只手拉着我的手,另外一只手在我手上有节奏的拍着。看来虽然南北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但是作为炎黄子孙,骨子里相同的地方还是非常多,尤其上了年纪的人都一样,我自己奶奶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奶见到我时就愿意这么拍我的手。
崔哥一直看着我笑,我的脸都红了。
没过一会就准备吃饭了,这次就不一样了,我感觉吃饭时我要是还在奶奶身边就太没有礼貌了。于是,我主动把奶奶扶到饭桌旁让她坐下,她的座位和其他的不一样,很好辨认。我马上又主动把大伯拉了过来,让他坐到奶奶旁边。
他们家的其他长辈看到我的这个举动都在点头,我深吸一口气,感觉我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二伯、崔哥爸爸接连坐下,其他亲属都是在厨房那边的另外一桌吃饭。
等到长辈们都坐下,我才拉着轩轩坐到饭桌的下手位。奶奶没动筷子,我们肯定不能动,这样的场景我很小的时候在家就遇到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家那边已经把这些传统看得很淡,现在都是让孩子先吃,别让孩子饿着。
奶奶说了一句话后就开始吃饭,我和轩轩是等所有人都开始吃饭以后才拿起筷子。
这是人家的家宴,也是人家迎接客人的宴席,我肯定不能拿出平时当着轩轩面狼吞虎咽的样子。边吃边听着其他人聊天,崔哥就坐在我的左手边。
他小声和我说道:“兄弟,奶奶很喜欢你,我都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待遇。不瞒你说,整个家族其实我是第一个做生意的,我平辈分的几个大哥,现在做的生意也都是我出的钱。现在这个房子也是我混得不错以后花钱建的。但是我在奶奶面前从来不敢多说什么话,更别提像刚才你一样坐在她旁边喝茶了,我都开始嫉妒你了。”
“哥啊,你可别笑我了,我刚才都吓死了,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和我平时跟老板出去的场合也不一样啊。”我无奈的说道。
“呵呵,明天一早的祭祖你可要好好看看,奶奶可是亲自指挥。”
“嗯嗯,我来就是想看看这个仪式。”
吃完饭以后,奶奶回屋休息,她每天中午都要午休。
崔哥带着我和轩轩以及其他客人在附近转转,这地方真的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群山俊美、小桥流水。这让出生和成长在平原地区的我感到无比的舒适和兴奋,我和一帮踢足球的孩子们玩闹在一起。虽然已经是十一月末,但今年的气温很高,我又和好几个孩子一起脱掉鞋和袜子,跑到小溪里去抓鱼。轩轩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看着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傻样,幸福的笑着。
晚上崔哥带我们一行人去了县里,安排了我们的住宿。晚饭就在县城,没有了无形的压力,我也能轻松不少。
吃饭时,安徽的陈哥问道:“战平,我发现你对礼数、礼节这些很懂啊,从小家里人教过你。”
“陈哥,别提了,我哪懂啊?上午我整个人都是傻的。”我说道。
“那看你所有的动作好像很懂似的。”
“其实我根本不懂,只是记得小时候在我奶奶家,所有亲戚一起吃饭时,都是长辈们先上桌,然后小孩子再上桌,记得我想站起来夹菜时,我爸都会拉着我,示意让我坐下别站起来,仅此而已。并且我们老家那边现在这样的传统已经不多了,可能现在都比较随意了吧。呵呵,不过我家那边好像没有祭祖仪式,起码我从小到大没经历过。”
崔哥这时问道:“你家那边的人祖上是不是都是移民?”
“对,祖上都是从外地闯关东过去的,十个人里起码有九个人是吧。再加上那个年代比较乱,走散的、找不到亲人的、路上饿死的也很多,所以就算现在想祭祖也不知道如何祭祀啊?而且到了我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整个家族其实人也不多。我很想看看祭祖的仪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想来的原因。”我看向崔哥说道。
“明天一早你就能看到了,潮汕地区的祭祖历史由来已久,非常热闹。我们家族的祭祖规模就比较小,都是我们自己家人,而且奶奶也很通情达理,并没有把祭祖的仪式做的多么严格和复杂,真正的目的是每年提醒和教导一下子孙。每年祭祖的日子都是她定,因为她知道子孙们都很忙,很难凑齐,你们今天看到的只是一部分,今晚还会陆续回来很多人,明天老老少少得有四十多人。”崔哥说道。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我和轩轩就跟着车前往崔哥家,车辆还没停下来时,就看到他家门口已经摆好了很多东西,桌子上都是各种祭品。我们作为外人就站在侧面比较远的地方,等待仪式的开始。
确实是奶奶主持,她说的什么我听不懂,但是现场给我的感觉这个仪式应该是在祭天。结束以后,所有人又都往里面走,原来他们家修建了一座祠堂,就在房子后面的一个单独建筑。
仪式流程比较长,包含众多的小仪式,整体的感觉非常庄重,现场的小孩子们都非常的安静,奶奶说话时底气十足。我们在最后面的角落站着,一声都不敢吭,没有一个人说话。我感觉自己呼吸都不敢用力,生怕打扰了这样神圣的仪式。
整个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奶奶宣读家训,虽然听不懂,但大概意思肯定是对家族成员做人、做事方面的要求。
吃完午饭我们就准备离开,离开前奶奶又带领全家人出来相送,看来是家族的迎客与送客之道,和奶奶告别时她对我说了一句话,虽然没听懂但我猜的出来,话的意思肯定是:希望你再次来我们家做客。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