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63033
成片时长:每集约20分钟
阅读:62746
发表:2014/11/26 修改:2015/1/21
37集 悬疑 电视剧剧本
《状元材料县官命》第1-10集
推荐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执事走出去。
关君实进来:“关君实见过孙大人,孙夫人。”
孙知府:“免礼,免礼。关员外,关堡主,请坐,上茶。”
丫鬟献上香茶。
关君实:“您看,我带来了什么?”
孙知府:“你又有了什么稀罕物件啦?”
关君实亮出,是一只金光灿灿的金绵羊和一只顽皮的金猴子。
孙知府和孙夫人惊得站了起来:“阿唷唷!哇噻!好漂亮!太漂亮啦!”
关君实对孙知府:“这可不是给你的。”
孙夫人贪婪地:“那……那是……”
关君实:“夫人,这绵羊是给您的,您不是属羊的吗?您贤惠温存,在孙大人面前就象是一只咩咩叫的小羊羔!喜欢吗?”
孙夫人:“喜欢,喜欢!太喜欢了!”
孙知府:“那这只猴子呢?给我的吧?”
关君实:“今天是女眷第一,没有男人的份。”
孙知府和孙夫人疑惑地:“本府当下没有别的女眷了?”
关君实:“嘻嘻,如果我没有猜错,您的干女儿从京城来了,而且她是属猴儿的……”
恰好梁凤鸾进来,听见,说:“不错,我是属猴儿的,谁在说我呀?”
孙知府:“闺女,来来来,这是关君实关员外,干爹的好朋友,叫关叔叔。”
梁凤鸾:“见过关叔叔。诶?我没见过你,你怎么知道我是属猴的?”
关君实:“没这两下子,配做你干爹的朋友和贵客吗?这是叔叔给你的见面礼,喜欢吗?”
梁凤鸾惊叹:“哇噻!好可爱!好顽皮!我好喜欢哎!”
孙知府:“象你一样顽皮。”
关君实紧接:“也象小姐一样可爱!”
梁凤鸾:“谢谢关叔叔。”
孙知府:“你们下去吧,我跟你关叔叔说点事。”
孙夫人和梁凤鸾出去。
关君实:“听说新来的庆阳知县路崎,是个软硬不吃的滚刀肉……”
孙知府点头:“连梁公公、索太师对他都没有办法。我正要找你呢?”
关君实:“出什么事了?”
孙知府:“有人告你了!”
关君实:“在路崎那里?告我什么?”
孙知府:“告你什么?随便拣一件都能告你,哼!告你什么!本来穷小子是向庆阳县告的,不知怎么稀哩糊涂把状子送到了知府衙门。”
关君实松了口气:“在您手里呀,把状子撕了不就结啦!”
孙知府:“这张可以撕,你保证以后他们不到庆阳县去告?”
关君实:“到庆阳县去告有什么关系?反正我有的是银子,到哪去告也能摆平。”
孙知府:“浅见!猪脑子!你当谁都能用银子摆平?这个路崎不开窍,迂腐得很,银子对他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只能坏事。”
关君实:“得了吧,那都是假招子,我不信当官有不爱财的,那是嫌少,肯下血本多送,不怕他不收!”
孙知府:“有人送了五百两,他当众捐给了县学。”
关君实大感意外:“啊?五百两不少了,真有不稀罕银子的?”
孙知府突然想起:“诶?钥匙投簧锁自开。有了!”
关君实:“你有什么了?”
孙知府:“过来。”
孙知府与关君实耳语
关君实高兴:“嗯,好!真有你的!我算没白交您这个朋友!事成了我定有重谢!”
孙知府:“咱们谁跟谁呀,啊?”
同笑。
(7)知府大堂,日。
衙役喊堂威:“呜喂——”
孙知府凛然入座,执事在一旁陪伴。
朱有义和刘永跪在堂下。
孙知府一拍惊堂木:“大胆刁民!竟敢拦截本府官轿,你们到底有什么冤枉?”
二人同时:“他昧我银子!他讹我银子!”乱成一片。
孙知府击打惊堂木:“住口!住口!行啦!再嚷嚷各打二十大板!”
二人方才停住。
孙知府:“别嚷嚷,一个一个说,本府给你们做主。”
刘永:“老爷容禀,小人名叫刘永,在本县做着个小本生意。昨天小人买的货物运到了码头,今天早晨小人前去提货。路过朱有义的钱庄,去将两锭整银兑换成碎银。他正在戥子上称银子的时候,恰巧小人的舅父从这里路过,小人前去迎接舅父,给他在小吃摊上买了点儿吃的。等送走舅父回去取银子,他却说我压根儿就没换银子,还说我讹诈他。分明是他坏了良心,昧了我的银子,请老爷替小民做主。”
孙知府点头:“嗯,有道理。他昧你的银子,谁看见了,有证人吗?”
刘永:“有,小民的舅父可以做证。”
朱有义:“老爷冤枉!小民冤枉啊!他讲的全是一派胡话啊!是他和他舅父串通一气,讹诈小民的银子啊!”
孙知府:“这么说不是你昧他的,是他讹诈你的?”
朱有义:“实实地是他讹诈小民的呀!”
孙知府:“你讲讲是怎么回事?”
朱有义:“老爷听小民说,小民本常州人氏,拉家带口来到庆阳,开了座钱铺维持生计,算来已经十几年了。小人的钱铺一向公平交易,老少无欺,街坊邻里可以做证,不信老爷可以去打听。今天早晨,小民刚刚开门,正在打扫柜台,他来到钱铺,并未换钱,却大喊大叫说小民昧了他的银子,拉拉扯扯,又打又骂,撕破了小民的衣服,大人请看。他压根儿就没换银子,分明是要讹诈小民,没想到他却恶人先告状。求老爷明察,惩治刁顽,清正民风,为小民做主。”
孙知府:“你有证人吗?”
朱有义:“有,小民的老婆在场,可以做证。”
孙知府:“你说的嘛,也有道理。”
刘永:“大人!大人!小民冤枉呀!是他黑了良心昧了小民的银子,有小民的舅父做证!”
孙知府:“你有你舅父做证,应当不是假的。”
朱有义:“大人!大人!小民的老婆在场,亲眼得见啊!”
孙知府:“你老婆亲眼得见,一定也是真的。”
二人大惊:“啊?!那……那谁是假的?”
执事拉孙知府衣袖,悄声地:“大人,两个说的不能都是真的,总得有一个是假的呀?”
孙知府:“是呀,不能俩都是真的,总得有一个是假的。他们谁说的是假的?”
执事:“我……我哪知道呀!”
孙知府对二人:“老实告诉本府,你们谁说的是假的?”
二人嚷嚷:“我说的句句是实,没半句瞎话,他说的全是瞎话。你说的是瞎话!你说的是瞎话!你!你!你……”乱成了一锅粥。
孙知府被搅闹得心烦意乱,用手指头堵住耳朵眼儿:“好了!好了!吵死人了!烦死人了!住口!住——口!”
猛敲惊堂木:“啪啪啪……”
二人停住。
孙知府烦躁地大吼:“退堂!退——堂!把他们都押进大牢!”
(8)知府后堂,日。
孙夫人正和梁凤鸾说话。
孙知府由执事陪同,狼狈不堪地进来。
孙夫人:“老爷,您脸色这么难看,怎么了?”
梁凤鸾:“干爹病了?快坐下,来,喝点儿参汤。”
孙知府:“没有,我没有病。”
孙夫人:“您这是……”
执事:“大人是叫一桩案子给折腾的。”
梁凤鸾:“啊?什么样的大案子呀,竟把干爹折腾成这个样子?”
孙知府拿出文书档案:“你看看。”
梁凤鸾和孙夫人一起翻看。
梁凤鸾:“这种市井争执的小案子,不是应当归县衙审理吗?怎么到知府大堂来了?”
孙知府:“都怪我,想买个便宜,没想到倒买了一身腻味!这两个人在街上争执、撕打,撞了我的官轿。我本来想,这类小案子没什么难审的,审清了能落个为民做主的好名声,这送上门来的好事,我干吗推出去呀?谁知道这……这不起眼的小官司,竟这么难审。自作自受!自作自受哟!”
执事眼珠一转:“大人,我有个主意。”
孙知府:“什么主意,快说说。”
执事:“把这个案子交给庆阳知县路崎去审。”
孙知府:“交给他?听说这小子特别鬼头,他要是审清了,那……那不是就给他脸上贴金了吗?不行,不行!”
执事:“不会,他肯定审不清。眼下,他正在审理一桩无头命案,没有一点线索,搞得他焦头滥额。您再把这个案子发送给他,哼哼!这叫火上浇油,够老小子喝一壶的。”
梁凤鸾:“这俩案子他要是一个也审不清,到那时候,我就回汴梁去告诉爹爹和索太师,在皇上面前参他一本。哼哼,看他还傲不傲?还谁也看不起!”
孙知府:“好主意,就这么办。”
梁凤鸾:“干爹,这事交给我去办吧。”
孙知府和孙夫人都感到意外:“你?你是个女的,怎能出头露面。不行,不行!”
梁凤鸾撒娇:“干爹,干妈,您就叫我去吧,我要看看这个丑八怪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不是生着三头六臂。我装成男的,不会出事的。”
孙知府:“装成男的?”
孙夫人:“不成,不成!你的耳朵眼儿怎么办?会露馅的。”
梁凤鸾:“这……”
执事:“耳朵眼儿倒不要紧,我有个朋友极善化装,能使小姐的耳朵眼儿变没了。为了男孩能成人,从小扎耳朵眼的也有的是。”
孙知府:“喔?你的朋友真能把耳朵弄没了?”
执事:“保证连您都看不出来。”
(9)庆阳县衙,小花园,日。
路崎一边浇花,一边思索案情……
英公鉴走进来:“老爷,孙知府差人来见。”
路崎:“喔?什么人?”
英公鉴:“是个年轻后生,长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挺英俊,挺有派!”
路崎:“你认识吗?”
英公鉴摇头:“我曾去过府衙多次,从没见过这个人。”
路崎:“叫他进来吧。”
英公鉴对外:“老爷有请。”
梁凤鸾男装翩然而进,丫鬟扮作书童跟在后面。
梁凤鸾倜傥风流,冲路崎拱手潇洒一拜:“学生拜见路公。”
路崎:“免礼,免礼。你是……”
梁凤鸾:“学生名叫梁凤……呵……梁凤鸣!孙知府台前一名小小文吏。”
路崎觉得很面熟,自语:“怎么看着这么面熟,好象在哪里见过。”不由说道“呵,呵……你……”
梁凤鸾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怎么?路大人认识我?”
路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尴尬一笑:“阿,不不,不认识。小弟一表人才,路某禁不住多看了几眼。”
梁凤鸾脸颊绯红:“学生真长得那么好看?那你就多看几眼吧。”
路崎:“取笑,取笑。请客厅说话。”
(9a)县衙,客厅,日。
一行人走进客厅……
路崎:“请,请坐,上茶。”
梁凤鸾入座,仆役上茶。
路崎:“孙大人派足下驾临小衙,有何训示?”
梁凤鸾:“不敢。有一桩小小的案子,发给贵衙审理。”
路崎:“什么案子?”
梁凤鸾示意丫鬟取出案卷,英公鉴接过,交给路崎。
路崎翻看:“既然府衙已经受理了,何必还要费事转到小县?由府衙审理也就是了。”
梁凤鸾:“怎么?你敢抗命不遵。”
路崎赶忙解释:“呵,不不,在下不是这个意思……”
梁凤鸾:“那是什么意思?要不人们都说你姓路的才高气傲,目中无人。看来传言不虚,果然如此啊!”
英公鉴上前为路崎解围:“我家老爷确实不是那个意思,实在是,最近庆阳发生的那桩无头命案,还没有理出一点头绪,苦主又催得很急,实在是顾不过来。”
梁凤鸾冷嘲热讽地:“不会吧?听说路大人这里(指其前额)装的全是文章锦绣,这里头(指后脑)全是韬略智谋,这么一桩小小的无头命案算得了什么?怎么能难得住堂堂的路崎路不平大人呢!”
路崎不由一怔,心中暗想(画外音):“我在皇宫里说的话,他怎么会知道?他是地道的汴京口音,莫非他就是那个……郡主?不,不会的,他明明是男的嘛,就是女扮男装,也不会没有耳朵眼儿的。”转对梁凤鸾:“听足下说话口音,不是本地人,象是地道的汴京人,足下是从京城来的?”
梁凤鸾:“怎么?路大人要考察我的户籍呀?”
路崎:“在下不敢,也没那个闲工夫。在下家在汴梁,孤身一人来到庆阳,很想找个老乡聊聊天,叙叙乡情。”
梁凤鸾:“这么说,咱们是老乡喽。我也是客寓孤寂,正想找个同乡谈谈心哩。那我就不走了,在你这里多住几天。”
路崎和英公鉴大感意外:“啊?住在我这儿?这……”
关君实进来:“关君实见过孙大人,孙夫人。”
孙知府:“免礼,免礼。关员外,关堡主,请坐,上茶。”
丫鬟献上香茶。
关君实:“您看,我带来了什么?”
孙知府:“你又有了什么稀罕物件啦?”
关君实亮出,是一只金光灿灿的金绵羊和一只顽皮的金猴子。
孙知府和孙夫人惊得站了起来:“阿唷唷!哇噻!好漂亮!太漂亮啦!”
关君实对孙知府:“这可不是给你的。”
孙夫人贪婪地:“那……那是……”
关君实:“夫人,这绵羊是给您的,您不是属羊的吗?您贤惠温存,在孙大人面前就象是一只咩咩叫的小羊羔!喜欢吗?”
孙夫人:“喜欢,喜欢!太喜欢了!”
孙知府:“那这只猴子呢?给我的吧?”
关君实:“今天是女眷第一,没有男人的份。”
孙知府和孙夫人疑惑地:“本府当下没有别的女眷了?”
关君实:“嘻嘻,如果我没有猜错,您的干女儿从京城来了,而且她是属猴儿的……”
恰好梁凤鸾进来,听见,说:“不错,我是属猴儿的,谁在说我呀?”
孙知府:“闺女,来来来,这是关君实关员外,干爹的好朋友,叫关叔叔。”
梁凤鸾:“见过关叔叔。诶?我没见过你,你怎么知道我是属猴的?”
关君实:“没这两下子,配做你干爹的朋友和贵客吗?这是叔叔给你的见面礼,喜欢吗?”
梁凤鸾惊叹:“哇噻!好可爱!好顽皮!我好喜欢哎!”
孙知府:“象你一样顽皮。”
关君实紧接:“也象小姐一样可爱!”
梁凤鸾:“谢谢关叔叔。”
孙知府:“你们下去吧,我跟你关叔叔说点事。”
孙夫人和梁凤鸾出去。
关君实:“听说新来的庆阳知县路崎,是个软硬不吃的滚刀肉……”
孙知府点头:“连梁公公、索太师对他都没有办法。我正要找你呢?”
关君实:“出什么事了?”
孙知府:“有人告你了!”
关君实:“在路崎那里?告我什么?”
孙知府:“告你什么?随便拣一件都能告你,哼!告你什么!本来穷小子是向庆阳县告的,不知怎么稀哩糊涂把状子送到了知府衙门。”
关君实松了口气:“在您手里呀,把状子撕了不就结啦!”
孙知府:“这张可以撕,你保证以后他们不到庆阳县去告?”
关君实:“到庆阳县去告有什么关系?反正我有的是银子,到哪去告也能摆平。”
孙知府:“浅见!猪脑子!你当谁都能用银子摆平?这个路崎不开窍,迂腐得很,银子对他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只能坏事。”
关君实:“得了吧,那都是假招子,我不信当官有不爱财的,那是嫌少,肯下血本多送,不怕他不收!”
孙知府:“有人送了五百两,他当众捐给了县学。”
关君实大感意外:“啊?五百两不少了,真有不稀罕银子的?”
孙知府突然想起:“诶?钥匙投簧锁自开。有了!”
关君实:“你有什么了?”
孙知府:“过来。”
孙知府与关君实耳语
关君实高兴:“嗯,好!真有你的!我算没白交您这个朋友!事成了我定有重谢!”
孙知府:“咱们谁跟谁呀,啊?”
同笑。
(7)知府大堂,日。
衙役喊堂威:“呜喂——”
孙知府凛然入座,执事在一旁陪伴。
朱有义和刘永跪在堂下。
孙知府一拍惊堂木:“大胆刁民!竟敢拦截本府官轿,你们到底有什么冤枉?”
二人同时:“他昧我银子!他讹我银子!”乱成一片。
孙知府击打惊堂木:“住口!住口!行啦!再嚷嚷各打二十大板!”
二人方才停住。
孙知府:“别嚷嚷,一个一个说,本府给你们做主。”
刘永:“老爷容禀,小人名叫刘永,在本县做着个小本生意。昨天小人买的货物运到了码头,今天早晨小人前去提货。路过朱有义的钱庄,去将两锭整银兑换成碎银。他正在戥子上称银子的时候,恰巧小人的舅父从这里路过,小人前去迎接舅父,给他在小吃摊上买了点儿吃的。等送走舅父回去取银子,他却说我压根儿就没换银子,还说我讹诈他。分明是他坏了良心,昧了我的银子,请老爷替小民做主。”
孙知府点头:“嗯,有道理。他昧你的银子,谁看见了,有证人吗?”
刘永:“有,小民的舅父可以做证。”
朱有义:“老爷冤枉!小民冤枉啊!他讲的全是一派胡话啊!是他和他舅父串通一气,讹诈小民的银子啊!”
孙知府:“这么说不是你昧他的,是他讹诈你的?”
朱有义:“实实地是他讹诈小民的呀!”
孙知府:“你讲讲是怎么回事?”
朱有义:“老爷听小民说,小民本常州人氏,拉家带口来到庆阳,开了座钱铺维持生计,算来已经十几年了。小人的钱铺一向公平交易,老少无欺,街坊邻里可以做证,不信老爷可以去打听。今天早晨,小民刚刚开门,正在打扫柜台,他来到钱铺,并未换钱,却大喊大叫说小民昧了他的银子,拉拉扯扯,又打又骂,撕破了小民的衣服,大人请看。他压根儿就没换银子,分明是要讹诈小民,没想到他却恶人先告状。求老爷明察,惩治刁顽,清正民风,为小民做主。”
孙知府:“你有证人吗?”
朱有义:“有,小民的老婆在场,可以做证。”
孙知府:“你说的嘛,也有道理。”
刘永:“大人!大人!小民冤枉呀!是他黑了良心昧了小民的银子,有小民的舅父做证!”
孙知府:“你有你舅父做证,应当不是假的。”
朱有义:“大人!大人!小民的老婆在场,亲眼得见啊!”
孙知府:“你老婆亲眼得见,一定也是真的。”
二人大惊:“啊?!那……那谁是假的?”
执事拉孙知府衣袖,悄声地:“大人,两个说的不能都是真的,总得有一个是假的呀?”
孙知府:“是呀,不能俩都是真的,总得有一个是假的。他们谁说的是假的?”
执事:“我……我哪知道呀!”
孙知府对二人:“老实告诉本府,你们谁说的是假的?”
二人嚷嚷:“我说的句句是实,没半句瞎话,他说的全是瞎话。你说的是瞎话!你说的是瞎话!你!你!你……”乱成了一锅粥。
孙知府被搅闹得心烦意乱,用手指头堵住耳朵眼儿:“好了!好了!吵死人了!烦死人了!住口!住——口!”
猛敲惊堂木:“啪啪啪……”
二人停住。
孙知府烦躁地大吼:“退堂!退——堂!把他们都押进大牢!”
(8)知府后堂,日。
孙夫人正和梁凤鸾说话。
孙知府由执事陪同,狼狈不堪地进来。
孙夫人:“老爷,您脸色这么难看,怎么了?”
梁凤鸾:“干爹病了?快坐下,来,喝点儿参汤。”
孙知府:“没有,我没有病。”
孙夫人:“您这是……”
执事:“大人是叫一桩案子给折腾的。”
梁凤鸾:“啊?什么样的大案子呀,竟把干爹折腾成这个样子?”
孙知府拿出文书档案:“你看看。”
梁凤鸾和孙夫人一起翻看。
梁凤鸾:“这种市井争执的小案子,不是应当归县衙审理吗?怎么到知府大堂来了?”
孙知府:“都怪我,想买个便宜,没想到倒买了一身腻味!这两个人在街上争执、撕打,撞了我的官轿。我本来想,这类小案子没什么难审的,审清了能落个为民做主的好名声,这送上门来的好事,我干吗推出去呀?谁知道这……这不起眼的小官司,竟这么难审。自作自受!自作自受哟!”
执事眼珠一转:“大人,我有个主意。”
孙知府:“什么主意,快说说。”
执事:“把这个案子交给庆阳知县路崎去审。”
孙知府:“交给他?听说这小子特别鬼头,他要是审清了,那……那不是就给他脸上贴金了吗?不行,不行!”
执事:“不会,他肯定审不清。眼下,他正在审理一桩无头命案,没有一点线索,搞得他焦头滥额。您再把这个案子发送给他,哼哼!这叫火上浇油,够老小子喝一壶的。”
梁凤鸾:“这俩案子他要是一个也审不清,到那时候,我就回汴梁去告诉爹爹和索太师,在皇上面前参他一本。哼哼,看他还傲不傲?还谁也看不起!”
孙知府:“好主意,就这么办。”
梁凤鸾:“干爹,这事交给我去办吧。”
孙知府和孙夫人都感到意外:“你?你是个女的,怎能出头露面。不行,不行!”
梁凤鸾撒娇:“干爹,干妈,您就叫我去吧,我要看看这个丑八怪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不是生着三头六臂。我装成男的,不会出事的。”
孙知府:“装成男的?”
孙夫人:“不成,不成!你的耳朵眼儿怎么办?会露馅的。”
梁凤鸾:“这……”
执事:“耳朵眼儿倒不要紧,我有个朋友极善化装,能使小姐的耳朵眼儿变没了。为了男孩能成人,从小扎耳朵眼的也有的是。”
孙知府:“喔?你的朋友真能把耳朵弄没了?”
执事:“保证连您都看不出来。”
(9)庆阳县衙,小花园,日。
路崎一边浇花,一边思索案情……
英公鉴走进来:“老爷,孙知府差人来见。”
路崎:“喔?什么人?”
英公鉴:“是个年轻后生,长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挺英俊,挺有派!”
路崎:“你认识吗?”
英公鉴摇头:“我曾去过府衙多次,从没见过这个人。”
路崎:“叫他进来吧。”
英公鉴对外:“老爷有请。”
梁凤鸾男装翩然而进,丫鬟扮作书童跟在后面。
梁凤鸾倜傥风流,冲路崎拱手潇洒一拜:“学生拜见路公。”
路崎:“免礼,免礼。你是……”
梁凤鸾:“学生名叫梁凤……呵……梁凤鸣!孙知府台前一名小小文吏。”
路崎觉得很面熟,自语:“怎么看着这么面熟,好象在哪里见过。”不由说道“呵,呵……你……”
梁凤鸾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怎么?路大人认识我?”
路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尴尬一笑:“阿,不不,不认识。小弟一表人才,路某禁不住多看了几眼。”
梁凤鸾脸颊绯红:“学生真长得那么好看?那你就多看几眼吧。”
路崎:“取笑,取笑。请客厅说话。”
(9a)县衙,客厅,日。
一行人走进客厅……
路崎:“请,请坐,上茶。”
梁凤鸾入座,仆役上茶。
路崎:“孙大人派足下驾临小衙,有何训示?”
梁凤鸾:“不敢。有一桩小小的案子,发给贵衙审理。”
路崎:“什么案子?”
梁凤鸾示意丫鬟取出案卷,英公鉴接过,交给路崎。
路崎翻看:“既然府衙已经受理了,何必还要费事转到小县?由府衙审理也就是了。”
梁凤鸾:“怎么?你敢抗命不遵。”
路崎赶忙解释:“呵,不不,在下不是这个意思……”
梁凤鸾:“那是什么意思?要不人们都说你姓路的才高气傲,目中无人。看来传言不虚,果然如此啊!”
英公鉴上前为路崎解围:“我家老爷确实不是那个意思,实在是,最近庆阳发生的那桩无头命案,还没有理出一点头绪,苦主又催得很急,实在是顾不过来。”
梁凤鸾冷嘲热讽地:“不会吧?听说路大人这里(指其前额)装的全是文章锦绣,这里头(指后脑)全是韬略智谋,这么一桩小小的无头命案算得了什么?怎么能难得住堂堂的路崎路不平大人呢!”
路崎不由一怔,心中暗想(画外音):“我在皇宫里说的话,他怎么会知道?他是地道的汴京口音,莫非他就是那个……郡主?不,不会的,他明明是男的嘛,就是女扮男装,也不会没有耳朵眼儿的。”转对梁凤鸾:“听足下说话口音,不是本地人,象是地道的汴京人,足下是从京城来的?”
梁凤鸾:“怎么?路大人要考察我的户籍呀?”
路崎:“在下不敢,也没那个闲工夫。在下家在汴梁,孤身一人来到庆阳,很想找个老乡聊聊天,叙叙乡情。”
梁凤鸾:“这么说,咱们是老乡喽。我也是客寓孤寂,正想找个同乡谈谈心哩。那我就不走了,在你这里多住几天。”
路崎和英公鉴大感意外:“啊?住在我这儿?这……”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