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961
成片时长:约30分钟
阅读:9913
发表:2015/11/16 修改:2017/3/9
36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战国枭雄神仙传奇(下部)》第1集
1
2
…
35-36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70集电视剧战国枭雄神仙传奇(下部)
削平六国
作者 贾继忠
第一集
-1长平古战场 夜
旷野之上,尸体横躺竖卧,还有被埋在土里,只露出手足的。战旗飘零、马死车翻,一片狼藉,夜枭鸣叫、乌鸦惊飞·······
死者魂魄不散,渐渐凝聚成一团巨大的黑色的云翳,盘旋扶摇而上,内有隐隐的哭号之声,直上云霄·······
(字幕,画外音)公元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会战,秦将白起大败赵军,射杀赵将赵括,一夜之间,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之众·······
-2 天庭王母所居瑶池
玉皇大帝与王母及众神仙在巡视各方,神仙中有太上老君、玄武大帝、李靖、哪吒、黄飞虎、云霄、琼霄、碧霄、赤精子、庄周、墨翟、鬼谷子等。那团云气挟裹着隐隐的哀嚎之声,逼近天庭······
玉帝:(大惊,用手一指下界)啊!那是哪里的冤魂,怎么如此之众?竟然抵达天庭,着各路神祗下去查问一下。
王母:(掐指一算,已经知晓)罪孽啊、罪孽。原来是那东土的凡人,不修德政,视生灵如草芥,将那一方的百姓,任意的屠戮,魔障啊、魔障,人心的魔障,已经泛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天道不存、魔焰冲天啊!
玉帝:不是已着各方神祗下界,演化太平了吗?
王母:这东土杀伐征战已久,人心已经杀戮成性,即使是恶神下界,生灵涂炭也是在所难免,罪过罪过啊!
玉帝:(捻须皱眉)降魔除恶,有所杀戮虽然在所难免,但也不可这般造孽啊!太有失天和了。
王母:陛下可以刷一道旨意,晓谕下方承受各处香火的散仙神祗,各尽微劳,保护他那一方百姓免遭兵革涂炭,尽量减少不必要杀戮,如何?
玉帝:(点头)好吧,就依娘娘所奏。娘娘一直参与神仙事宜,这事你可酌情审度,颁旨施行吧!
-3 赵国邯郸王宫内 日
赵孝成王(三十岁左右)早朝。平原君赵胜(字幕,五十岁左右)、廉颇(字幕,六十岁左右)、 乐乘(四十来岁)庞暖(三十多岁)、扈则(三十多岁)郭开(三十来岁)等在班中。
赵孝成王:(满脸焦虑之色)刚刚接到前方战报,秦王派大将蒙骜率兵三十万已经攻破太原,大败韩军,尽取上党之地,如今大军集结在我国边境,已将我国武安、皮牢两县围困,形势危急,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呀?
平原君:(出班)臣以为,自长平之战以后,我国精兵尽失、元气大伤,已无力与秦兵抗衡,当务之急,唯有再行合纵之谋,求得列国的援助,才能打退秦军,渡过难关。
赵孝成王:王叔的话虽然在理,可如今秦军势大,列国都畏之若虎,时至今日,又有谁肯出头帮我们呢?
平原君:目前列国的形势,确如大王所料。不过,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利害攸关各国利益,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合纵之事也不是全无可能,所谓事在人为嘛!
赵孝成王:那依王叔所见,我们争取的对象应是哪国呢?
平原君:三晋历来有唇齿相依的传统,如今韩国虽然兵败,自顾不暇,但魏国尚有精兵良将,魏国国相信陵君与臣下交厚,且有郎舅之亲。如请他出面,向魏王陈说利害,必能促成魏国发兵救援。当今列国,除了秦国,只有楚国最强,楚国春申君黄歇,深明大义、贤达著称于诸侯,如得楚国出兵相助,则秦兵必败无疑。
赵孝成王:魏国兴许会帮我们,但楚国与秦国世代结亲,恐怕未必会为我们得罪秦国啊!
平原君:臣与信陵君交情非同一般,只要臣的求援信一到,他必会促成魏兵援救之事。至于楚国吗,的确有些难度,非得臣亲自前往不可。
赵孝成王:王叔身为一国之相,又是大敌当前之际,此时离赵赴楚,国内大事让寡人找谁商量呀?
平原君:若论军事方面才能,廉颇将军远胜臣下,只要大王吸取长平之战的教训,用人不疑、坚定必胜的信念,廉将军定能当此重任。
赵孝成王:(满脸羞惭,向廉颇拱手)当年寡人年轻识浅,浮躁轻敌,导致长平一战,把祖父和父王苦心经营三十年的强盛国力,毁于一旦,寡人追悔莫及。这三年来,可谓噩梦缠身,连觉都睡不安稳啊!今日秦国大兵压境,老将军如能原谅寡人当年之过,承担起抗敌重任,寡人一定言听计从,军政事宜听凭老将军决断,绝不敢再行掣肘之事。不知老将军意下如何?
平原君:(也向廉颇拱手)当年长平之战,责任也不全在大王身上,我作为一国之相,又是辅国公子,患得患失、当断不断,责任也有一半在我身上。此番,我赴楚合纵请兵,国内的事情,就只能交给老将军你了,还望老将军不计前嫌,担负起抗敌保国的重任。
廉颇:(出班躬身)王上与公子多虑了,老臣身受赵国三代君王的厚恩,早已以身许国、荣辱与共,当前秦军势大,出击破敌,已无可能,但守御待援,还是有把握的。
赵孝成王:老将军有何守御良策,还请赐教寡人,也让寡人心里有个底。
廉颇:这几年来,老臣一直在加强邯郸的守卫设施,可谓城高池深、器械完备,粮草也算充足。当前,应该收缩兵力,坚壁清野,以固守邯郸为重点。长平之战后,我国百姓恨秦人入骨,一旦开战,必然同仇敌忾、与敌决死相斗,秦军虽有虎狼之师,我国军民却有决死相斗之志。所谓民心可用、哀兵必胜,大王只要坚定信心、固守待援,秦军不足畏也!
赵孝成王:(点头)听了老将军的话,寡人心里就踏实多了。那就这样定了,王叔负责合纵请兵之事,老将军承担抗敌守御之责。全国实行戒严,颁布紧急征兵令,凡十四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应征入伍,听凭老将军调动训练,这样不知还能增加多少兵员?
廉颇:二十万应该没有问题。
赵孝成王:如此甚好,寡人这就颁旨施行。众位爱卿,如今国难当头,我君臣当勠力同心、肝胆相照、共御强敌,誓死保卫家园!
众臣:(躬身)臣等遵旨。誓与强敌决一死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邯郸共存亡!
-4邯郸平原君宾客会所 内 日
公孙龙已七十来岁正在主座讲学。下面有穿戴不同年龄不等的几十人在听讲。
公孙龙:老夫刚才所讲的议题,各位如有异议,可以提出来与老夫探讨,也算是对名实之学的进一步印证。
座中一人站起,三十多岁,书生打扮。
孔穿:(字幕。拱手)学生有不解之处,还望先生赐教?
公孙龙:(上下打量他)咦?先生面生啊!请问从何处来?尊姓大名啊?
孔穿:(拱手)学生姓孔名穿,从齐鲁来,乃是孔仲尼六世孙。
公孙龙:(点头)哦,原来是孔门的高足,失敬失敬啊!先生有何见教啊?
孔穿:学生刚才听先生的高论,说是一块坚白石头,可以分离为坚白二物,甚是不解,还望先生明示?
公孙龙:(笑)其实道理很简单吗!一块石头,摸上去是硬的,看上去是白的,其实仅仅是两种感觉,两种名称而已。如果我们没有了这两种感觉,也就没了这两种名称。分离也罢,不分离也罢,总之都不是石头本身的意义,而是我们对它的理解而已。打个比方,周天子名为天子,是天子吗?燕昭王倡议偃兵却灭齐国,是偃兵吗?此等事例比比皆是,先生只要举一反三,便不难理解了。
孔穿:先生之论,圆通反复,实难辩驳。不过,却难逃巧言诡辩之嫌。学生一直仰慕先生的学识,这次路过赵国,本想拜先生为师,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白马非马、离坚白之说,先生若能不谈此术,学生愿奉先生为师。
公孙龙:(笑)先生此言差矣!老夫所以在天下薄有虚名,无非有此二说之故,我不谈此二说,又拿什么教你呢?你说我有巧言诡辩之嫌,你刚才说的话,又何尝不是巧言诡辩呢!你想拜我为师,却又反对我的学说,说我学识渊博,却又批评我的观点错误,你这不是前言不搭后语、言不由衷吗!
孔子当年是赞同白马非马这一说法的。你自称是孔子的后人,但是孔子赞同的,你又为什么反对呢?
孔穿:(诧异)先祖何曾赞同过白马非马?请先生不要乱讲!
公孙龙:我怎么是乱讲呢?当年楚王在云梦的围场打猎,把繁弱宝弓丢失,随从们要去找回,楚王阻止说;不用找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捡了去,又何必再找呢!
孔仲尼听说了这件事,笑着对学生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啊!应该说,天下人丢了弓,天下人捡了去,就是了。又何必要说楚国人呢?
马有白黑黄,所以白马非马。人有楚赵韩,所以楚人非人啊!这不是一个道理吗?
孔穿脸色发红,无言以对,但并不服气,只好坐下。
吕不韦:(字幕,二十七、八岁,身着华服,站起拱手)先生高论,不韦钦佩之至。刚才先生的举例说明,学生有些明白了。先生的白马、坚白之说,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很多种认识和理解,任何一种理解,都是人为的认识和理解
,而不是事物真正的本身,是这个道理吗?
公孙龙:(捻须而笑,点头)你所说的意思是“自为”吧!吕老弟在老夫这里,听讲不过一月有余,能有这般悟性,真是难得啊!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这虽是老庄思想,其实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啊!不韦虽操商贾之业,却志在天下,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
吕不韦:(躬身)先生过奖了。还有一事向先生请教,春秋之际,提倡士农工商,商贾还是四名之一,而近二百年,各国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难道商人真就一无是处吗?
公孙龙:人人都说不,未必是不,人人都说有,未必是有。王者说不,乃是为政之道,宦者说有,其实是没有。其中的深意,你下去慢慢的领悟,说明白了,反而就更不明白了。范蠡位极人臣,功成隐退,行商贾之事,号陶朱,富可敌国。子贡行商于鲁卫,富至千金,而为孔门贤人。商贾之业,自炎黄而始,若无是处,岂能延续至今
?易经帝系篇中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你回去可以看一看。
这时,又站起一人,三十来岁,满脸胡须,衣着简朴破旧。
毛遂:(字幕。厉声)强秦三十万大军,逼近我邦,赵国危亡在即,诸君不思报国御敌,救民于水火,却在这里空谈什么有无,议论什么虚妄,真是无聊至极,难道不怕为天下人所笑吗?
公孙龙:(嘲笑他)嗨嗨,小毛啊!平时说你浮躁没修养,你还不服气,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总会去,机缘啊,都是机缘。如果没有机缘,纵有满腔的抱负,还不是赖在人家这里吃闲饭吗?
毛遂面红耳赤,正要争辩,平原君府中的属吏进来。
属吏:大家不要闲聊了,平原君有口谕,大家听好了。公子将出使楚国,欲挑选二十个文武全才的门客,随公子同往。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请各位速去府衙候选。
毛遂等人随属吏起身离去。屋内只剩下公孙龙、孔穿、吕不韦。
孔穿:(对公孙龙)唉,我本是路过,听说先生在这里,所以停留在邯郸。没想到发生了兵患戒严了,竟然走不了啦。
公孙龙:如此说来,竟是我这点虚名,连累了先生。惭愧啊、惭愧!舍下家境还好,只能请先生去舍下盘恒几日了。
孔穿:(拱手)如此就多谢先生了,正好学生可以就近请教先生。
公孙龙:(笑)请教不敢当,只是又交了一个抬杠的朋友而已。
吕不韦:(也笑了)老师真是风趣呀,就没见您愁过。
公孙龙:有什么愁的。有人说我谈空说有,故弄玄虚,其实我本无意功名,只是书读得多了,在心里憋得难受,说出来痛快痛快而已。
三人都笑起来。
吕不韦:玩笑归玩笑,打仗总是凶险万分呐!我父子的货物在邯郸囤积了半年了,一旦破城,命都保不住,还要钱有什么用?
公孙龙:是啊,买卖的事,就是风险越大,收益越丰,相反的结果,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如果奇货可居呢?那就又当别论了。
吕不韦陷入沉思。
-5 平原君府衙 日 内
平原君在府衙厅堂拿着绢册踱步,右边站了十九名选好的门客,左边的门客挤挤插插一直排到院外。
平原君:(翻阅着名册,自语)文武兼备之人竟然如此难寻,真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毛遂此时分开众人走到平原君面前。
毛遂:(拱手)不知像臣下这样的人,可不可以算一个?
平原君:(上下打量他,有些诧异)不知先生哪里人,如何称呼?
毛遂:在下毛遂,大梁人,已在君侯门下三年了。
平原君:噢?原来如此。胜今日所选乃是文武兼备之人,请问先生有何长处?
毛遂:在下学过武艺,身体强健,粗通文墨,也算知书达理。
平原君:(笑)你这就算文武兼备了?
众门客嬉笑。
毛遂:舞枪弄棒,乃是武中末技,气贯长虹,才是武者极致,要离不过五尺有余,莫非不算勇士?咬文嚼字,乃是酸儒,舌辩滔滔、理屈群雄,才是豪杰,苏秦、张仪,难道不是智者?
平原君:先生虽然言之有理。但先生在我门下三年,胜却不曾拜识,这就有些奇怪了。但凡贤良之士,就好像锥子放在囊中,难免会扎出来,先生为何未露锋芒啊?
毛遂:今日正是要君侯将在下放置囊中,在下才能脱颖而出啊!
平原君:(面露微笑)既然如此,请先生入列。
-6 邯郸酒肆 暮
公孙龙、吕不韦、孔穿在酒肆饮酒。
吕不韦:(对孔穿)孔兄,你在先生处多有不便,不如去我家如何?我那里宽敞一点。
孔穿:我与吕兄刚刚认识,怎好搅扰啊!
吕不韦:兄台有所不知,在下虽是商人,却酷爱读书,只是所学有限,有诸多不解处,孔兄如不嫌在下微贱,在下正欲随时向兄台讨教呢?
孔穿:吕兄过谦了,吕兄天资聪睿,在下也是很佩服的。所谓英雄不论出处,在下岂敢以世俗之见,藐视天下英才呢?
公孙龙:(捻须而笑)好一个英雄不论出处啊!既然你俩惺惺相惜,老夫只能忍痛割爱了。
孔穿:先生又开玩笑了!
这时,进来一个英俊的士子模样的人,在那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酒保迎上去。
异人:(字幕,二十五、六岁)上一斤牛肉,两角酒。
酒保:公子已经好久没有结账了,这次是付现钱吗?
异人:不必啰嗦,短不下你的!今日未带,改日、改日。
酒保有些不愿意,也没办法,只好下去打酒端菜。
公孙龙等人注意到他。
公孙龙:(俯首低声)这人我认识,是秦国的王孙,秦太子安国君之子。
孔穿:(有些诧异)真的?既是王孙,怎么如此狼狈?
公孙龙:他是秦国的人质,已在邯郸很多年了。监守他的公孙乾,是我的学生,领他去过我那里。这几年,秦赵交恶,赵王几次要杀他,多亏平原君劝阻,才作罢。秦王似乎早忘了他,也没听说派人来寻他。
吕不韦:(感叹)真是世事难料啊!大国的王孙,竟然混的连酒钱都没有,真可怜啊!
公孙龙:这就是我所说的名不副实啊!当然,有名已经是一件很难得的事了,如果再符了实,那就大有可观了。这其中的变数,很耐人寻味的。
公孙龙:(把杯中的酒喝完,站起)老夫年龄大了,不胜酒力,先走一步。
吕不韦、孔穿起身相送。一边的异人已经一杯酒下肚,翻起眼皮看了公孙龙一眼,虽然认识,也懒得打招呼。
吕不韦、孔穿把公孙龙送到门口。
吕不韦:(拱手)先生慢走。
公孙龙:不妨事、不妨事。
公孙龙出门而去。
削平六国
作者 贾继忠
第一集
-1长平古战场 夜
旷野之上,尸体横躺竖卧,还有被埋在土里,只露出手足的。战旗飘零、马死车翻,一片狼藉,夜枭鸣叫、乌鸦惊飞·······
死者魂魄不散,渐渐凝聚成一团巨大的黑色的云翳,盘旋扶摇而上,内有隐隐的哭号之声,直上云霄·······
(字幕,画外音)公元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会战,秦将白起大败赵军,射杀赵将赵括,一夜之间,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之众·······
-2 天庭王母所居瑶池
玉皇大帝与王母及众神仙在巡视各方,神仙中有太上老君、玄武大帝、李靖、哪吒、黄飞虎、云霄、琼霄、碧霄、赤精子、庄周、墨翟、鬼谷子等。那团云气挟裹着隐隐的哀嚎之声,逼近天庭······
玉帝:(大惊,用手一指下界)啊!那是哪里的冤魂,怎么如此之众?竟然抵达天庭,着各路神祗下去查问一下。
王母:(掐指一算,已经知晓)罪孽啊、罪孽。原来是那东土的凡人,不修德政,视生灵如草芥,将那一方的百姓,任意的屠戮,魔障啊、魔障,人心的魔障,已经泛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天道不存、魔焰冲天啊!
玉帝:不是已着各方神祗下界,演化太平了吗?
王母:这东土杀伐征战已久,人心已经杀戮成性,即使是恶神下界,生灵涂炭也是在所难免,罪过罪过啊!
玉帝:(捻须皱眉)降魔除恶,有所杀戮虽然在所难免,但也不可这般造孽啊!太有失天和了。
王母:陛下可以刷一道旨意,晓谕下方承受各处香火的散仙神祗,各尽微劳,保护他那一方百姓免遭兵革涂炭,尽量减少不必要杀戮,如何?
玉帝:(点头)好吧,就依娘娘所奏。娘娘一直参与神仙事宜,这事你可酌情审度,颁旨施行吧!
-3 赵国邯郸王宫内 日
赵孝成王(三十岁左右)早朝。平原君赵胜(字幕,五十岁左右)、廉颇(字幕,六十岁左右)、 乐乘(四十来岁)庞暖(三十多岁)、扈则(三十多岁)郭开(三十来岁)等在班中。
赵孝成王:(满脸焦虑之色)刚刚接到前方战报,秦王派大将蒙骜率兵三十万已经攻破太原,大败韩军,尽取上党之地,如今大军集结在我国边境,已将我国武安、皮牢两县围困,形势危急,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呀?
平原君:(出班)臣以为,自长平之战以后,我国精兵尽失、元气大伤,已无力与秦兵抗衡,当务之急,唯有再行合纵之谋,求得列国的援助,才能打退秦军,渡过难关。
赵孝成王:王叔的话虽然在理,可如今秦军势大,列国都畏之若虎,时至今日,又有谁肯出头帮我们呢?
平原君:目前列国的形势,确如大王所料。不过,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利害攸关各国利益,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合纵之事也不是全无可能,所谓事在人为嘛!
赵孝成王:那依王叔所见,我们争取的对象应是哪国呢?
平原君:三晋历来有唇齿相依的传统,如今韩国虽然兵败,自顾不暇,但魏国尚有精兵良将,魏国国相信陵君与臣下交厚,且有郎舅之亲。如请他出面,向魏王陈说利害,必能促成魏国发兵救援。当今列国,除了秦国,只有楚国最强,楚国春申君黄歇,深明大义、贤达著称于诸侯,如得楚国出兵相助,则秦兵必败无疑。
赵孝成王:魏国兴许会帮我们,但楚国与秦国世代结亲,恐怕未必会为我们得罪秦国啊!
平原君:臣与信陵君交情非同一般,只要臣的求援信一到,他必会促成魏兵援救之事。至于楚国吗,的确有些难度,非得臣亲自前往不可。
赵孝成王:王叔身为一国之相,又是大敌当前之际,此时离赵赴楚,国内大事让寡人找谁商量呀?
平原君:若论军事方面才能,廉颇将军远胜臣下,只要大王吸取长平之战的教训,用人不疑、坚定必胜的信念,廉将军定能当此重任。
赵孝成王:(满脸羞惭,向廉颇拱手)当年寡人年轻识浅,浮躁轻敌,导致长平一战,把祖父和父王苦心经营三十年的强盛国力,毁于一旦,寡人追悔莫及。这三年来,可谓噩梦缠身,连觉都睡不安稳啊!今日秦国大兵压境,老将军如能原谅寡人当年之过,承担起抗敌重任,寡人一定言听计从,军政事宜听凭老将军决断,绝不敢再行掣肘之事。不知老将军意下如何?
平原君:(也向廉颇拱手)当年长平之战,责任也不全在大王身上,我作为一国之相,又是辅国公子,患得患失、当断不断,责任也有一半在我身上。此番,我赴楚合纵请兵,国内的事情,就只能交给老将军你了,还望老将军不计前嫌,担负起抗敌保国的重任。
廉颇:(出班躬身)王上与公子多虑了,老臣身受赵国三代君王的厚恩,早已以身许国、荣辱与共,当前秦军势大,出击破敌,已无可能,但守御待援,还是有把握的。
赵孝成王:老将军有何守御良策,还请赐教寡人,也让寡人心里有个底。
廉颇:这几年来,老臣一直在加强邯郸的守卫设施,可谓城高池深、器械完备,粮草也算充足。当前,应该收缩兵力,坚壁清野,以固守邯郸为重点。长平之战后,我国百姓恨秦人入骨,一旦开战,必然同仇敌忾、与敌决死相斗,秦军虽有虎狼之师,我国军民却有决死相斗之志。所谓民心可用、哀兵必胜,大王只要坚定信心、固守待援,秦军不足畏也!
赵孝成王:(点头)听了老将军的话,寡人心里就踏实多了。那就这样定了,王叔负责合纵请兵之事,老将军承担抗敌守御之责。全国实行戒严,颁布紧急征兵令,凡十四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都应征入伍,听凭老将军调动训练,这样不知还能增加多少兵员?
廉颇:二十万应该没有问题。
赵孝成王:如此甚好,寡人这就颁旨施行。众位爱卿,如今国难当头,我君臣当勠力同心、肝胆相照、共御强敌,誓死保卫家园!
众臣:(躬身)臣等遵旨。誓与强敌决一死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邯郸共存亡!
-4邯郸平原君宾客会所 内 日
公孙龙已七十来岁正在主座讲学。下面有穿戴不同年龄不等的几十人在听讲。
公孙龙:老夫刚才所讲的议题,各位如有异议,可以提出来与老夫探讨,也算是对名实之学的进一步印证。
座中一人站起,三十多岁,书生打扮。
孔穿:(字幕。拱手)学生有不解之处,还望先生赐教?
公孙龙:(上下打量他)咦?先生面生啊!请问从何处来?尊姓大名啊?
孔穿:(拱手)学生姓孔名穿,从齐鲁来,乃是孔仲尼六世孙。
公孙龙:(点头)哦,原来是孔门的高足,失敬失敬啊!先生有何见教啊?
孔穿:学生刚才听先生的高论,说是一块坚白石头,可以分离为坚白二物,甚是不解,还望先生明示?
公孙龙:(笑)其实道理很简单吗!一块石头,摸上去是硬的,看上去是白的,其实仅仅是两种感觉,两种名称而已。如果我们没有了这两种感觉,也就没了这两种名称。分离也罢,不分离也罢,总之都不是石头本身的意义,而是我们对它的理解而已。打个比方,周天子名为天子,是天子吗?燕昭王倡议偃兵却灭齐国,是偃兵吗?此等事例比比皆是,先生只要举一反三,便不难理解了。
孔穿:先生之论,圆通反复,实难辩驳。不过,却难逃巧言诡辩之嫌。学生一直仰慕先生的学识,这次路过赵国,本想拜先生为师,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白马非马、离坚白之说,先生若能不谈此术,学生愿奉先生为师。
公孙龙:(笑)先生此言差矣!老夫所以在天下薄有虚名,无非有此二说之故,我不谈此二说,又拿什么教你呢?你说我有巧言诡辩之嫌,你刚才说的话,又何尝不是巧言诡辩呢!你想拜我为师,却又反对我的学说,说我学识渊博,却又批评我的观点错误,你这不是前言不搭后语、言不由衷吗!
孔子当年是赞同白马非马这一说法的。你自称是孔子的后人,但是孔子赞同的,你又为什么反对呢?
孔穿:(诧异)先祖何曾赞同过白马非马?请先生不要乱讲!
公孙龙:我怎么是乱讲呢?当年楚王在云梦的围场打猎,把繁弱宝弓丢失,随从们要去找回,楚王阻止说;不用找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捡了去,又何必再找呢!
孔仲尼听说了这件事,笑着对学生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啊!应该说,天下人丢了弓,天下人捡了去,就是了。又何必要说楚国人呢?
马有白黑黄,所以白马非马。人有楚赵韩,所以楚人非人啊!这不是一个道理吗?
孔穿脸色发红,无言以对,但并不服气,只好坐下。
吕不韦:(字幕,二十七、八岁,身着华服,站起拱手)先生高论,不韦钦佩之至。刚才先生的举例说明,学生有些明白了。先生的白马、坚白之说,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很多种认识和理解,任何一种理解,都是人为的认识和理解
,而不是事物真正的本身,是这个道理吗?
公孙龙:(捻须而笑,点头)你所说的意思是“自为”吧!吕老弟在老夫这里,听讲不过一月有余,能有这般悟性,真是难得啊!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这虽是老庄思想,其实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啊!不韦虽操商贾之业,却志在天下,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
吕不韦:(躬身)先生过奖了。还有一事向先生请教,春秋之际,提倡士农工商,商贾还是四名之一,而近二百年,各国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难道商人真就一无是处吗?
公孙龙:人人都说不,未必是不,人人都说有,未必是有。王者说不,乃是为政之道,宦者说有,其实是没有。其中的深意,你下去慢慢的领悟,说明白了,反而就更不明白了。范蠡位极人臣,功成隐退,行商贾之事,号陶朱,富可敌国。子贡行商于鲁卫,富至千金,而为孔门贤人。商贾之业,自炎黄而始,若无是处,岂能延续至今
?易经帝系篇中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你回去可以看一看。
这时,又站起一人,三十来岁,满脸胡须,衣着简朴破旧。
毛遂:(字幕。厉声)强秦三十万大军,逼近我邦,赵国危亡在即,诸君不思报国御敌,救民于水火,却在这里空谈什么有无,议论什么虚妄,真是无聊至极,难道不怕为天下人所笑吗?
公孙龙:(嘲笑他)嗨嗨,小毛啊!平时说你浮躁没修养,你还不服气,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总会去,机缘啊,都是机缘。如果没有机缘,纵有满腔的抱负,还不是赖在人家这里吃闲饭吗?
毛遂面红耳赤,正要争辩,平原君府中的属吏进来。
属吏:大家不要闲聊了,平原君有口谕,大家听好了。公子将出使楚国,欲挑选二十个文武全才的门客,随公子同往。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请各位速去府衙候选。
毛遂等人随属吏起身离去。屋内只剩下公孙龙、孔穿、吕不韦。
孔穿:(对公孙龙)唉,我本是路过,听说先生在这里,所以停留在邯郸。没想到发生了兵患戒严了,竟然走不了啦。
公孙龙:如此说来,竟是我这点虚名,连累了先生。惭愧啊、惭愧!舍下家境还好,只能请先生去舍下盘恒几日了。
孔穿:(拱手)如此就多谢先生了,正好学生可以就近请教先生。
公孙龙:(笑)请教不敢当,只是又交了一个抬杠的朋友而已。
吕不韦:(也笑了)老师真是风趣呀,就没见您愁过。
公孙龙:有什么愁的。有人说我谈空说有,故弄玄虚,其实我本无意功名,只是书读得多了,在心里憋得难受,说出来痛快痛快而已。
三人都笑起来。
吕不韦:玩笑归玩笑,打仗总是凶险万分呐!我父子的货物在邯郸囤积了半年了,一旦破城,命都保不住,还要钱有什么用?
公孙龙:是啊,买卖的事,就是风险越大,收益越丰,相反的结果,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如果奇货可居呢?那就又当别论了。
吕不韦陷入沉思。
-5 平原君府衙 日 内
平原君在府衙厅堂拿着绢册踱步,右边站了十九名选好的门客,左边的门客挤挤插插一直排到院外。
平原君:(翻阅着名册,自语)文武兼备之人竟然如此难寻,真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毛遂此时分开众人走到平原君面前。
毛遂:(拱手)不知像臣下这样的人,可不可以算一个?
平原君:(上下打量他,有些诧异)不知先生哪里人,如何称呼?
毛遂:在下毛遂,大梁人,已在君侯门下三年了。
平原君:噢?原来如此。胜今日所选乃是文武兼备之人,请问先生有何长处?
毛遂:在下学过武艺,身体强健,粗通文墨,也算知书达理。
平原君:(笑)你这就算文武兼备了?
众门客嬉笑。
毛遂:舞枪弄棒,乃是武中末技,气贯长虹,才是武者极致,要离不过五尺有余,莫非不算勇士?咬文嚼字,乃是酸儒,舌辩滔滔、理屈群雄,才是豪杰,苏秦、张仪,难道不是智者?
平原君:先生虽然言之有理。但先生在我门下三年,胜却不曾拜识,这就有些奇怪了。但凡贤良之士,就好像锥子放在囊中,难免会扎出来,先生为何未露锋芒啊?
毛遂:今日正是要君侯将在下放置囊中,在下才能脱颖而出啊!
平原君:(面露微笑)既然如此,请先生入列。
-6 邯郸酒肆 暮
公孙龙、吕不韦、孔穿在酒肆饮酒。
吕不韦:(对孔穿)孔兄,你在先生处多有不便,不如去我家如何?我那里宽敞一点。
孔穿:我与吕兄刚刚认识,怎好搅扰啊!
吕不韦:兄台有所不知,在下虽是商人,却酷爱读书,只是所学有限,有诸多不解处,孔兄如不嫌在下微贱,在下正欲随时向兄台讨教呢?
孔穿:吕兄过谦了,吕兄天资聪睿,在下也是很佩服的。所谓英雄不论出处,在下岂敢以世俗之见,藐视天下英才呢?
公孙龙:(捻须而笑)好一个英雄不论出处啊!既然你俩惺惺相惜,老夫只能忍痛割爱了。
孔穿:先生又开玩笑了!
这时,进来一个英俊的士子模样的人,在那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酒保迎上去。
异人:(字幕,二十五、六岁)上一斤牛肉,两角酒。
酒保:公子已经好久没有结账了,这次是付现钱吗?
异人:不必啰嗦,短不下你的!今日未带,改日、改日。
酒保有些不愿意,也没办法,只好下去打酒端菜。
公孙龙等人注意到他。
公孙龙:(俯首低声)这人我认识,是秦国的王孙,秦太子安国君之子。
孔穿:(有些诧异)真的?既是王孙,怎么如此狼狈?
公孙龙:他是秦国的人质,已在邯郸很多年了。监守他的公孙乾,是我的学生,领他去过我那里。这几年,秦赵交恶,赵王几次要杀他,多亏平原君劝阻,才作罢。秦王似乎早忘了他,也没听说派人来寻他。
吕不韦:(感叹)真是世事难料啊!大国的王孙,竟然混的连酒钱都没有,真可怜啊!
公孙龙:这就是我所说的名不副实啊!当然,有名已经是一件很难得的事了,如果再符了实,那就大有可观了。这其中的变数,很耐人寻味的。
公孙龙:(把杯中的酒喝完,站起)老夫年龄大了,不胜酒力,先走一步。
吕不韦、孔穿起身相送。一边的异人已经一杯酒下肚,翻起眼皮看了公孙龙一眼,虽然认识,也懒得打招呼。
吕不韦、孔穿把公孙龙送到门口。
吕不韦:(拱手)先生慢走。
公孙龙:不妨事、不妨事。
公孙龙出门而去。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