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8958
阅读:7749
发表:2019/12/28
爱情,校园
小说
混迹网吧那些年(中)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他又睁着牛眼慢腾腾的说:“我是克拉玛依的。”
我第一反应是他是属牛的,外貌和行为都像。然后是克拉玛依生产石油,人原来也这么黑。我发自肺腑的表示惊诧。真是缘分。
潘永和父母早在几天前就到校,所以对地形比较熟悉。我早已饿的不成正形。他带我找了家饭馆,解决温饱问题。二人在8月闷热的天空下散步。抬头看看天,没有蓝色的迹象。阴天也可以这么热。
夜归寝室,依然空无一人。我开始收拾行李,从包里拿出若干袋奶茶粉,和其他吃食。正在铺床的当儿,热闹地进来个人。从外貌初步判断,是本地人种。我当时坐在上铺的床上,半身不遂似的望着他们。一时不知道怎么跟这群哥们打招呼。场面尴尬。拿出来蚊帐准备靠自己的努力挂上,费了好大劲儿终于搞定,却发现进不去人,原来给绑反了。那帮哥们笑着跑过来帮我挂,笑谈着一些听不懂的语言,跟一群ET在交谈似的。这六个哥们热心的帮我在瞬间完成这项工程。我连手都塞不进去,真是感动极了。接着他们六个用浓烈的本地话继续笑谈。每当我依稀听懂几个词,就跟着傻笑,不然和当前和谐的氛围十分不搭调。其中四人都是本地人士,还有一个湖北的。这五个人个子无一例外都很矮。
夜晚我在不移动的床上睡的很安稳,也没被蚊子咬。心想这地蚊子和人一样热情。
生活就此割裂。我将认识一帮新的人。躺在不知道睡过多少人次的这张铁床上。窗外是一条河,河边有高楼耸立在雾气中,遥不可及。
次日,我准备在食堂犒劳一下颠簸的胃。发现菜色不错。有回锅肉,鱼香肉丝等垂涎已久的川菜。大块朵怡。后来在QQ上给老妈发消息,直夸学校伙食丰盛。并告知远在新疆的哥们,我在此地顿顿是红烧肉。羡慕的那些家伙直流口水。
我那时不知道,此后的四年,我都将过上顿顿红烧肉的生活。这话给我妈那年代的人听了,都得乐死。但是换作现在,吃一个月,谁都受不了。
我吃了一个月的红烧肉。打那以后再没碰过这东西。
吃伤了。过了半年光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欲再次重燃这道菜的激情。逼自己吃了几块以后。就郁闷的离开,还是不行。
没有哪能比在大学里更能体会到饭桶一词的含义。大一刚开学,是高考退役时期。饭量依旧。我可以上食堂要一份5角钱的米饭,再搭配一荤一素一汤。临走了再捎带两只包子,晚上备用。经常几个室友说的最多的就是又该吃饭了。我发现每天的事情就是起床,喝碗豆浆,吃个包子,去上课,再吃一盘米饭,睡午觉,再吃一盘米饭。二楼的食堂老板深知自己的缺点,所以第2份米饭不收钱。才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幸好这不是体校。
大学食堂的主儿似乎都是本着压榨学生的原则进行饭食的买卖工作。在食堂吃了几个月,没出现过一只蟑螂,半只蛆虫的情况。可见食堂的卫生工作很值得表扬。但同时排骨上的肉也剔的很干净,要一道红烧排骨,名副其实的排骨。每次同学们都会在我餐盘旁边看到干干净净的一堆排骨。言道:同学生活好啊。我尴尬的望着那些刚放嘴里就拿出来的骨头,感到哑巴吃黄连。一开始我想不出来那些宝贵的排骨肉去了哪?被打菜的老大妈吃了?其实远在天边,尽在眼前。在其他的荤菜里赫然出现了排骨肉的身影。这叫一肉两吃,选红烧排骨的同学啃骨头,选韭菜炒肉的同学吃肉。要过一个很长的时间,同学们才会对红烧排骨失去信心。这道昙花一现的菜就会退出江湖。所以一般打红烧排骨的都是大一新生。这是在大二的时候发现的。
接到新书,看到一本绿皮的书,我心一沉。一般书皮越朴素,内容越艰深。高三阿彪讲到一道题的时候引出微积分这一概念。当时他只是一笑,说等你们上了大学会学习,这句话使我对这精深的学科肃然起敬。 我看着简陋的书皮,想起他的同胞---高中数学,初中数学,小学算术。个个都和我过不去。
长这么大,只考过一次100。刚上一年级的数学考试,全篇是加减乘除。那天是个光荣的日子,很多人得了和我一样的100,大家笑开颜。
我校今年对新疆进行大规模招生。用大规模来形容不为过。在网上对比了其他地区,都是个位数。惟独对新疆是网开一面。所以新疆籍的学生在这成了第二居民。就算老乡见老乡,也是爱理不理。楼下的小黑板上经常写着:湖北同学会,江西同学会,山西同学会。就是看不到新疆的聚会。我估计没人敢召集新疆同学会。说不定到时一贴出来,得站半个学校的人。学校本来就挤,弄不好别人又以为要暴乱。
想起来我在临走前,本着交友交流的目的,好奇地进入此学校的聊天室。碰到一位师兄,高呼这学校是垃圾,并用严厉的语气告诫我千万别来这学校。我听着听着就来气了,把那家伙大骂一通,内容的中心思想是你自己垃圾,别怪学校,关键要看个人。
我不敢怀着一大箱子希望,仅仅是怀着一点点的希望动身来到此地,才蓦然发现那师兄原来是为我的前途着想。
但是我不来这又能去哪。
章节三十八:当你考的是一个三本院校
在一个时候,我发现其实这所学校卧虎藏龙,那边整天猥琐的躺在床上的人曾经高考数学146分,但是英语只有60分。而很多人是以500多分的重点线成绩撞车进入这里。于是心里感到安慰。身居内地的人总想着去沿海。所以大家虽然嘴上说留在新疆也没啥不好,但心照不宣的以留疆为耻。这可不是北京,留在本地的首都的大学是光荣。抓住市场需求及消费者心理,成功的进行营销策划。这是后来上市场营销专业课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学校的聪慧之处所在。不禁感到这课也不错。
高一别人问你想考去哪,我说沿海就行啦。
高二的时候,别人问你有什么目标,我说考到一个二本就行了。
到了高三,大家问你志愿何方,我说能上学就行了。
不敢再往前想了,因为小学我一直是想上清华的。过生日的时候许愿,也是清华。过年和爷爷烧纸,爷爷让我磕头并许愿,我很高兴又能许愿一次清华了。
老天保佑我上清华。
我把这叫做幻想和现实的差距,不是理想。老李告诉我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安之。
老李走的学校和我是两个档次。从名字上便可见分晓。他的,湖北经济学院。我的,成都××工程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三本因为依赖总部名声的缘故,总要先念老爸的名字再说自己的last name.所以过年回家,答亲朋好友问的时候,我要先吸一口气,把这十六个字清晰的背出来。为了不这么累,以后别人再问,我干脆说,嗨,你没听过。那人说那在哪。我说四川。对方云,不错啊,美女多。然后进入新疆美女和四川美女对比时间。
反正到现在也没人能把我学校的名字给记住。算了,记住我是大学生就行了。这是大家的统一标识。有则故事是这样的,某人死后进入天堂,主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某某某,主说我没问你的姓名。你是谁,他说我是老师,主说我没问你的职业。他说我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主说我没问你的家庭角色``````
我第一反应是他是属牛的,外貌和行为都像。然后是克拉玛依生产石油,人原来也这么黑。我发自肺腑的表示惊诧。真是缘分。
潘永和父母早在几天前就到校,所以对地形比较熟悉。我早已饿的不成正形。他带我找了家饭馆,解决温饱问题。二人在8月闷热的天空下散步。抬头看看天,没有蓝色的迹象。阴天也可以这么热。
夜归寝室,依然空无一人。我开始收拾行李,从包里拿出若干袋奶茶粉,和其他吃食。正在铺床的当儿,热闹地进来个人。从外貌初步判断,是本地人种。我当时坐在上铺的床上,半身不遂似的望着他们。一时不知道怎么跟这群哥们打招呼。场面尴尬。拿出来蚊帐准备靠自己的努力挂上,费了好大劲儿终于搞定,却发现进不去人,原来给绑反了。那帮哥们笑着跑过来帮我挂,笑谈着一些听不懂的语言,跟一群ET在交谈似的。这六个哥们热心的帮我在瞬间完成这项工程。我连手都塞不进去,真是感动极了。接着他们六个用浓烈的本地话继续笑谈。每当我依稀听懂几个词,就跟着傻笑,不然和当前和谐的氛围十分不搭调。其中四人都是本地人士,还有一个湖北的。这五个人个子无一例外都很矮。
夜晚我在不移动的床上睡的很安稳,也没被蚊子咬。心想这地蚊子和人一样热情。
生活就此割裂。我将认识一帮新的人。躺在不知道睡过多少人次的这张铁床上。窗外是一条河,河边有高楼耸立在雾气中,遥不可及。
次日,我准备在食堂犒劳一下颠簸的胃。发现菜色不错。有回锅肉,鱼香肉丝等垂涎已久的川菜。大块朵怡。后来在QQ上给老妈发消息,直夸学校伙食丰盛。并告知远在新疆的哥们,我在此地顿顿是红烧肉。羡慕的那些家伙直流口水。
我那时不知道,此后的四年,我都将过上顿顿红烧肉的生活。这话给我妈那年代的人听了,都得乐死。但是换作现在,吃一个月,谁都受不了。
我吃了一个月的红烧肉。打那以后再没碰过这东西。
吃伤了。过了半年光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欲再次重燃这道菜的激情。逼自己吃了几块以后。就郁闷的离开,还是不行。
没有哪能比在大学里更能体会到饭桶一词的含义。大一刚开学,是高考退役时期。饭量依旧。我可以上食堂要一份5角钱的米饭,再搭配一荤一素一汤。临走了再捎带两只包子,晚上备用。经常几个室友说的最多的就是又该吃饭了。我发现每天的事情就是起床,喝碗豆浆,吃个包子,去上课,再吃一盘米饭,睡午觉,再吃一盘米饭。二楼的食堂老板深知自己的缺点,所以第2份米饭不收钱。才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幸好这不是体校。
大学食堂的主儿似乎都是本着压榨学生的原则进行饭食的买卖工作。在食堂吃了几个月,没出现过一只蟑螂,半只蛆虫的情况。可见食堂的卫生工作很值得表扬。但同时排骨上的肉也剔的很干净,要一道红烧排骨,名副其实的排骨。每次同学们都会在我餐盘旁边看到干干净净的一堆排骨。言道:同学生活好啊。我尴尬的望着那些刚放嘴里就拿出来的骨头,感到哑巴吃黄连。一开始我想不出来那些宝贵的排骨肉去了哪?被打菜的老大妈吃了?其实远在天边,尽在眼前。在其他的荤菜里赫然出现了排骨肉的身影。这叫一肉两吃,选红烧排骨的同学啃骨头,选韭菜炒肉的同学吃肉。要过一个很长的时间,同学们才会对红烧排骨失去信心。这道昙花一现的菜就会退出江湖。所以一般打红烧排骨的都是大一新生。这是在大二的时候发现的。
接到新书,看到一本绿皮的书,我心一沉。一般书皮越朴素,内容越艰深。高三阿彪讲到一道题的时候引出微积分这一概念。当时他只是一笑,说等你们上了大学会学习,这句话使我对这精深的学科肃然起敬。 我看着简陋的书皮,想起他的同胞---高中数学,初中数学,小学算术。个个都和我过不去。
长这么大,只考过一次100。刚上一年级的数学考试,全篇是加减乘除。那天是个光荣的日子,很多人得了和我一样的100,大家笑开颜。
我校今年对新疆进行大规模招生。用大规模来形容不为过。在网上对比了其他地区,都是个位数。惟独对新疆是网开一面。所以新疆籍的学生在这成了第二居民。就算老乡见老乡,也是爱理不理。楼下的小黑板上经常写着:湖北同学会,江西同学会,山西同学会。就是看不到新疆的聚会。我估计没人敢召集新疆同学会。说不定到时一贴出来,得站半个学校的人。学校本来就挤,弄不好别人又以为要暴乱。
想起来我在临走前,本着交友交流的目的,好奇地进入此学校的聊天室。碰到一位师兄,高呼这学校是垃圾,并用严厉的语气告诫我千万别来这学校。我听着听着就来气了,把那家伙大骂一通,内容的中心思想是你自己垃圾,别怪学校,关键要看个人。
我不敢怀着一大箱子希望,仅仅是怀着一点点的希望动身来到此地,才蓦然发现那师兄原来是为我的前途着想。
但是我不来这又能去哪。
章节三十八:当你考的是一个三本院校
在一个时候,我发现其实这所学校卧虎藏龙,那边整天猥琐的躺在床上的人曾经高考数学146分,但是英语只有60分。而很多人是以500多分的重点线成绩撞车进入这里。于是心里感到安慰。身居内地的人总想着去沿海。所以大家虽然嘴上说留在新疆也没啥不好,但心照不宣的以留疆为耻。这可不是北京,留在本地的首都的大学是光荣。抓住市场需求及消费者心理,成功的进行营销策划。这是后来上市场营销专业课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学校的聪慧之处所在。不禁感到这课也不错。
高一别人问你想考去哪,我说沿海就行啦。
高二的时候,别人问你有什么目标,我说考到一个二本就行了。
到了高三,大家问你志愿何方,我说能上学就行了。
不敢再往前想了,因为小学我一直是想上清华的。过生日的时候许愿,也是清华。过年和爷爷烧纸,爷爷让我磕头并许愿,我很高兴又能许愿一次清华了。
老天保佑我上清华。
我把这叫做幻想和现实的差距,不是理想。老李告诉我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安之。
老李走的学校和我是两个档次。从名字上便可见分晓。他的,湖北经济学院。我的,成都××工程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三本因为依赖总部名声的缘故,总要先念老爸的名字再说自己的last name.所以过年回家,答亲朋好友问的时候,我要先吸一口气,把这十六个字清晰的背出来。为了不这么累,以后别人再问,我干脆说,嗨,你没听过。那人说那在哪。我说四川。对方云,不错啊,美女多。然后进入新疆美女和四川美女对比时间。
反正到现在也没人能把我学校的名字给记住。算了,记住我是大学生就行了。这是大家的统一标识。有则故事是这样的,某人死后进入天堂,主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某某某,主说我没问你的姓名。你是谁,他说我是老师,主说我没问你的职业。他说我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主说我没问你的家庭角色``````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