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4334
成片时长:每集约60分钟
阅读:5289
发表:2020/12/4
20集 喜剧,古装 电视剧剧本
《寻御》第11-13集
1-2
3-5
6-8
9-10
11-13
14-16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妙锦:多谢方丈,俗尘之事,竟让方丈费心,实在过意不去,叨扰许久,就此别过,还望方丈保重,此事切不可再让任何人知晓,以免给大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方丈:自是应当,多谢良言,善哉善哉!
朱爽:善哉,善哉,我们也该离开哉了,哈哈。
10, 皇觉寺禅房走道,外,日
(人物:朱爽、方琬、妙锦、辉祖)
朱爽:(摸了摸方琬的脑袋)这小娃咋不爱说话?不会是个闷葫芦吧。
方琬:你才闷葫芦呢,除了锦姐姐,都不知道你们谁是谁,我能跟你们说什么?
妙锦:不许无礼。
朱爽:哟,原来是个小刺头啊,可以,可以!我还担心你是个怯场尿裤子的娃呢,我最爱有心思,敢说话的人。
方琬:你这人说话真有意思,比许多世人好玩多了,你知道我叫方琬了,那我怎么称呼您啊,伯伯。
朱爽:伯伯?你叫她锦姐姐,叫我伯伯?这可不行,我和她是同辈的,你得叫我哥哥,哎。
方琬:啊?哥哥?您高寿啊?
朱爽:我还年轻着呢,也就比你爹锦姐姐稍长两岁而已。
方琬:稍长两岁?额……就是一叫法而已,别那么小气嘛,行吧,看你说话一直都乐呵呵的,那我就叫你笑哥哥,怎么样,够特别吧。
朱爽:笑哥哥?不错,头一回,听到这词,新鲜,哈哈哈哈。
妙锦:好啦,好啦,你们还真是健谈啊,不过听你们刚才说道称呼,我突然想起,方琬还是别用真名了,不如跟我姓,叫徐琬吧,毕竟在这应天府,单就这方姓,保不准会惹来什么麻烦呢。
辉祖:你也太谨慎了点了吧。
妙锦:没办法啊,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你觉得可行?
辉祖:我没意见。
方琬:挺好的,谢谢锦姐姐,那我以后就叫徐琬,怎么样笑哥哥?
朱爽:叫什么都行,就是一称呼,人好好的才最要紧,毕竟活着才有希望嘛。
妙锦:说的不错!那就先回徐府吧。
朱爽:走起!
(随即几人出寺下山,辉祖朱爽在前先行,妙锦带着徐琬在后)
11,徐府前院,外,日
(人物:朱爽、辉祖、徐钦、妙锦、徐琬)
(院中一少年正在舞棒,约莫十二三岁,练功颇为投入,额头上渗出点点汗珠)
辉祖:钦儿!
徐钦:(停下来,回了回头)父亲大人回来了!
辉祖:嗯,过来一下。
徐钦:姑姑好,可爱的二王爷好!
朱爽:你小子不错嘛,小嘴倒是挺甜啊,嘿嘿,刚才对棒法练得还可以,将来一定比你爹强。
徐钦:多谢夸奖,不过我还是想跟十七爷学,您能帮我说说吗,让他收我为徒吧,成不。
朱爽:这个啊,当着你将军老爹的面儿,不太好吧,人家要是吃醋可咋办。
徐钦:没问题的吧,父亲大人。
辉祖:钦儿,别闹,正好给你介绍个小伙伴认识。
徐钦:小伙伴?
辉祖:钦儿,你从小喜爱武技兵法,可文史之道,也尤为重要,今儿给你找一伴读,这位小兄弟,他……他叫徐琬,比你小一岁,以后你们一同读书,互学互勉,希望日后有所成。
徐钦:孩儿谨遵父亲教诲,定会勤加学习,不辱我将门雄威,这位弟弟也姓徐啊,哪里人氏啊,是父亲的朋友之子吗。
辉祖:(略迟疑片刻)额,对,他是我之前军中好友之子,他父亲战死沙场了,母家又闹灾荒,都不在了,所以很可怜,以后这里就是他的家,我们都是他的家人,好不好。
徐钦:嗯,好的,父亲,他的父亲是沙场勇士,他就是勇士之后,勇士之后当我的伴读会不会太委屈了啊,不如当我义弟吧。
(徐琬欲张口辩解,被妙锦使了个眼色,便不再说什么了。)
妙锦:孩子,少言,慎言,才是大道,明白吗。以后你就是徐府的世子伴读,往日种种皆不能提,懂了吗。(回身对徐钦说)好呀,你有这份心,不愧为我徐门之后,想你祖父戎马一生,将门之风定要世代相传,如今新朝刚立,朝局不稳,徐琬在府中名义上就是伴读,私下里你们兄弟相称也无妨,但切不可去外头招摇,也不可与下人们乱说,以免惹来祸端,明白吗。
徐钦:啊?哦,侄儿明白了!
朱爽:哎呀,你们也太严肃了吧,毕竟都还是孩子,不至于吧。
妙锦:小心点总是好的。
徐钦:侄儿知道了!(望向徐琬)走,义弟,过两招啊。
徐琬:啊?这,我功夫很差的,恐怕不是义兄的对手啊。
朱爽:这就称呼上啦?义兄义弟难道不用磕头烧香的吗,你们也太随意了吧。
徐钦:那些都是形式,等咱过几招,就等于结拜,古人常有,不打不相识,咱们就来个,过招结义,如何。
徐琬:小弟奉陪!(话音刚落,徐钦踢过来一根长棍,俩孩子你一招我一式,有模有样,看着在场的几个大人心里一阵温暖)
辉祖:这样也挺好,对他来说也算是有了个归宿。
朱爽:是挺好,你也别整天愁眉苦脸了。走一步算一步,事情总会解决滴,日子还得过呀。
妙锦:但愿如此。
朱爽:好咯,既然事情安定了,那我们也打道回府吧,过两日就除夕了,宇强,咱们走,回府好好准备准备过年节,
妙锦:也好,今日让你辛苦一趟了,感激不尽啊。
朱爽:什么话,这是好事,好事就得多做,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就多一份福气,我今儿除夕又积了一波福气,将来啊,日子美着呢,嘿嘿。
妙锦:呵呵。嗯,你福气大着呢,快回去吧,穗儿肯定在府等着你了,炳儿也回来了,你要多关心关心他啊。人家如今也是一表人才,当了王了,也成亲了,你别总拿他当孩子。
朱爽:听你这口气,倒像是她的长辈说的话啊,那么问题来了,你想当他什么长辈啊?
妙锦:(笑)你又想说什么呀。
朱爽:我想说,你要是除夕夜来府上一块过年的话,会更热闹。
辉祖:去你府上过除夕,凭什么呢,我们是算亲呢,还是算戚啊。
朱爽:什么亲啊,戚的,多见外啊,想要变成亲戚,那还不是你妹子一句话的事儿,是吧,丫头?
妙锦:你们继续啊,我也有点累了,就不送了哈。
朱爽:……
辉祖:路还漫长的很哪。
朱爽:(拍了拍辉祖)那还不是你不出力,你这未来大舅子还想不想当啦。
辉祖:(摊了摊手)怪我咯。
(两人相视一笑复又看了看,还在切磋的俩孩子。)
12,徐府门外小道,外,日
(人物:朱爽、宇强)
(宇强跟在朱爽一侧,走在大街上)
宇强:二爷是不是很喜欢三小姐啊?
朱爽:你小子,干嘛问这个。
宇强:我看你,时常打趣她,她也没生气,我想她应该心里对爷也有点意思吧。
朱爽:哦?是吗。你也看出来啦?
宇强:对啊,依小的看,像徐三小姐这样的人,如果她对一个人没半点心思,肯定正眼都不会瞧的。虽说二爷有时候多说两句,她也会躲,可女儿家的心思就是这样,不拒绝那就是喜欢。
朱爽:(瞥了一眼)就你聪明。不过像她这样的美人,哪个男人不喜欢?我跟你说啊,前些年,你都不知道,徐府门口有多少才子俊男排队求亲,那队伍都能从徐府排到南城门了,快赶上我那鸭店饭点时的情形了。虽说我也曾是王爷,按理也配得上他,可她那性子,说是要找什么真爱!你说说,什么叫真爱?你见过没?
宇强:没有,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爱,我只知道古有《女则》和《女训》,女人到年纪了,就应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嫁从夫,哪来那么些真爱假爱的,那都是故事戏文里胡诌的,哄人玩的。
朱爽:对对对,就是这个理。不过嘛,话又说回来,像她这样的懂事的美人,心里头有点小个性,也是可以理解的嘛,哈哈哈。
宇强:呵呵,二爷说的极是。我也觉得二爷是个有福气的人,心中所想必会达成。
朱爽:哦?你的意思是我和她能好?
宇强:(笑,点了点头)
13 、皇后宫中,内,日
(人物:朱棣、徐皇后)
(朱棣拖着略显疲惫的身子走进,皇后立马叫备上手炉和热茶)
徐皇后:陛下辛苦了,外边天寒,赶紧歇一会吧。
朱棣:这北平可比应天的冬天冷多了,这点小冷算不得什么。
皇后:虽说应天属于南方,可毕竟临着长江,冬天里湿气重,拿个手炉,暖暖身子总是好的。
朱棣:好,都听皇后的。年底宫内琐事也不少,想必皇后也一定很操劳吧。
皇后:确实比平日里忙了些,不过也还好,一切也基本打理妥当了。
朱棣:那就好,除夕家宴,朕陪皇后在应天好好的过,这是属于一个旧的告别和新的开始。
皇后:是。妾身听陛下说到家宴,想冒昧多说一句,不知道陛下会不会介意。
朱棣:皇后怎会如此客气啊,你为朕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这么些年早已夫妻一体同心,虽说如今朕已登九五,可你说朕唯一的也是最合适的皇后,说吧,什么事。
皇后:陛下,妾身想起当年先皇在世时,常和我父亲大人说起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儿孙满堂,方乃是家之大幸和大福,妾身每每想起都深为感叹,期盼着自己也能有着份幸运,更希望陛下同样如此。
朱棣:那你想说什么呢。
皇后:先皇膝下皇子众多,陛下的兄弟也不在少数,虽说他们负有戍守边疆之则,可他们毕竟是陛下的亲骨肉,外朝政事妾身不懂,可这手足间的事,希望陛下能看在先皇之面上,召他们一起来宫中来一起进宴,让这家宴更热闹,更人情一些,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恩准。
朱棣:皇后一番心意本是好的,可朕这帮兄弟们,也未必会领情啊。
皇后:不妨一试可好。
朱棣:他们个个都曾是先皇眼中的出类拔萃,如今朕登上九五,很多人都是不服气的,心里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呢。算了,不说这个了,朕还要去书房,很多折子等着批阅呢。
皇后:陛下不多歇一会儿啊。
朱棣:你的心意朕知道了,朕会考虑的,皇后歇着吧。
皇后:嗯,陛下慢走。
14, 皇宫御书房,内,日
(人物:朱棣、三宝(郑和))
(回到御书房,朱棣沉沉的坐在案边,三宝在一旁立着)
朱棣:(沉吟片刻不语)三宝,皇后对朕说让诸王来京,共聚家宴,你说朕该不该这么做呢。
三宝(郑和):回陛下,微臣现今已经叫郑和了,陛下忘啦。
朱棣:哎呦,是朕给忘了,都叫了你这么多年三宝,已经习惯了,一下子叫郑和,还真改不过来口。
郑和:家宴之事是陛下的家事,诸王的事又涉及朝政,微臣不敢多言。
朱棣:让你说就说,这里又没旁人,玩这官腔官调的干啥。
郑和:额,是,微臣觉得可行,皇后娘娘自是一番好意,她肯定希望陛下您虽在高位,仍然可以兄友弟恭,以仁孝治天下。就微臣个人而言,诸王入京参宴未必是坏事,一来陛下登基不久,马上又是建号元年,提前在家宴上知会诸王,好知道诸王在这段时间有无别的心思。这二来也让在京的朝臣官员看到陛下仁爱的一面,以便让更多的朝臣臣服,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朱棣:讲的不错,你想的跟朕的不谋而合,朕刚一路过来就在琢磨,觉得先前刚登基的时候,对诸王的分封也似有不妥,如今真好可召他们来京,以明其意,甚好。
郑和:恩,那陛下何时下旨,家宴择期定在何时呢?
朱棣:除夕自然是来不及了,就定在元宵佳节吧,明日朕就下旨,告知诸王进京。
方丈:自是应当,多谢良言,善哉善哉!
朱爽:善哉,善哉,我们也该离开哉了,哈哈。
10, 皇觉寺禅房走道,外,日
(人物:朱爽、方琬、妙锦、辉祖)
朱爽:(摸了摸方琬的脑袋)这小娃咋不爱说话?不会是个闷葫芦吧。
方琬:你才闷葫芦呢,除了锦姐姐,都不知道你们谁是谁,我能跟你们说什么?
妙锦:不许无礼。
朱爽:哟,原来是个小刺头啊,可以,可以!我还担心你是个怯场尿裤子的娃呢,我最爱有心思,敢说话的人。
方琬:你这人说话真有意思,比许多世人好玩多了,你知道我叫方琬了,那我怎么称呼您啊,伯伯。
朱爽:伯伯?你叫她锦姐姐,叫我伯伯?这可不行,我和她是同辈的,你得叫我哥哥,哎。
方琬:啊?哥哥?您高寿啊?
朱爽:我还年轻着呢,也就比你爹锦姐姐稍长两岁而已。
方琬:稍长两岁?额……就是一叫法而已,别那么小气嘛,行吧,看你说话一直都乐呵呵的,那我就叫你笑哥哥,怎么样,够特别吧。
朱爽:笑哥哥?不错,头一回,听到这词,新鲜,哈哈哈哈。
妙锦:好啦,好啦,你们还真是健谈啊,不过听你们刚才说道称呼,我突然想起,方琬还是别用真名了,不如跟我姓,叫徐琬吧,毕竟在这应天府,单就这方姓,保不准会惹来什么麻烦呢。
辉祖:你也太谨慎了点了吧。
妙锦:没办法啊,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你觉得可行?
辉祖:我没意见。
方琬:挺好的,谢谢锦姐姐,那我以后就叫徐琬,怎么样笑哥哥?
朱爽:叫什么都行,就是一称呼,人好好的才最要紧,毕竟活着才有希望嘛。
妙锦:说的不错!那就先回徐府吧。
朱爽:走起!
(随即几人出寺下山,辉祖朱爽在前先行,妙锦带着徐琬在后)
11,徐府前院,外,日
(人物:朱爽、辉祖、徐钦、妙锦、徐琬)
(院中一少年正在舞棒,约莫十二三岁,练功颇为投入,额头上渗出点点汗珠)
辉祖:钦儿!
徐钦:(停下来,回了回头)父亲大人回来了!
辉祖:嗯,过来一下。
徐钦:姑姑好,可爱的二王爷好!
朱爽:你小子不错嘛,小嘴倒是挺甜啊,嘿嘿,刚才对棒法练得还可以,将来一定比你爹强。
徐钦:多谢夸奖,不过我还是想跟十七爷学,您能帮我说说吗,让他收我为徒吧,成不。
朱爽:这个啊,当着你将军老爹的面儿,不太好吧,人家要是吃醋可咋办。
徐钦:没问题的吧,父亲大人。
辉祖:钦儿,别闹,正好给你介绍个小伙伴认识。
徐钦:小伙伴?
辉祖:钦儿,你从小喜爱武技兵法,可文史之道,也尤为重要,今儿给你找一伴读,这位小兄弟,他……他叫徐琬,比你小一岁,以后你们一同读书,互学互勉,希望日后有所成。
徐钦:孩儿谨遵父亲教诲,定会勤加学习,不辱我将门雄威,这位弟弟也姓徐啊,哪里人氏啊,是父亲的朋友之子吗。
辉祖:(略迟疑片刻)额,对,他是我之前军中好友之子,他父亲战死沙场了,母家又闹灾荒,都不在了,所以很可怜,以后这里就是他的家,我们都是他的家人,好不好。
徐钦:嗯,好的,父亲,他的父亲是沙场勇士,他就是勇士之后,勇士之后当我的伴读会不会太委屈了啊,不如当我义弟吧。
(徐琬欲张口辩解,被妙锦使了个眼色,便不再说什么了。)
妙锦:孩子,少言,慎言,才是大道,明白吗。以后你就是徐府的世子伴读,往日种种皆不能提,懂了吗。(回身对徐钦说)好呀,你有这份心,不愧为我徐门之后,想你祖父戎马一生,将门之风定要世代相传,如今新朝刚立,朝局不稳,徐琬在府中名义上就是伴读,私下里你们兄弟相称也无妨,但切不可去外头招摇,也不可与下人们乱说,以免惹来祸端,明白吗。
徐钦:啊?哦,侄儿明白了!
朱爽:哎呀,你们也太严肃了吧,毕竟都还是孩子,不至于吧。
妙锦:小心点总是好的。
徐钦:侄儿知道了!(望向徐琬)走,义弟,过两招啊。
徐琬:啊?这,我功夫很差的,恐怕不是义兄的对手啊。
朱爽:这就称呼上啦?义兄义弟难道不用磕头烧香的吗,你们也太随意了吧。
徐钦:那些都是形式,等咱过几招,就等于结拜,古人常有,不打不相识,咱们就来个,过招结义,如何。
徐琬:小弟奉陪!(话音刚落,徐钦踢过来一根长棍,俩孩子你一招我一式,有模有样,看着在场的几个大人心里一阵温暖)
辉祖:这样也挺好,对他来说也算是有了个归宿。
朱爽:是挺好,你也别整天愁眉苦脸了。走一步算一步,事情总会解决滴,日子还得过呀。
妙锦:但愿如此。
朱爽:好咯,既然事情安定了,那我们也打道回府吧,过两日就除夕了,宇强,咱们走,回府好好准备准备过年节,
妙锦:也好,今日让你辛苦一趟了,感激不尽啊。
朱爽:什么话,这是好事,好事就得多做,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就多一份福气,我今儿除夕又积了一波福气,将来啊,日子美着呢,嘿嘿。
妙锦:呵呵。嗯,你福气大着呢,快回去吧,穗儿肯定在府等着你了,炳儿也回来了,你要多关心关心他啊。人家如今也是一表人才,当了王了,也成亲了,你别总拿他当孩子。
朱爽:听你这口气,倒像是她的长辈说的话啊,那么问题来了,你想当他什么长辈啊?
妙锦:(笑)你又想说什么呀。
朱爽:我想说,你要是除夕夜来府上一块过年的话,会更热闹。
辉祖:去你府上过除夕,凭什么呢,我们是算亲呢,还是算戚啊。
朱爽:什么亲啊,戚的,多见外啊,想要变成亲戚,那还不是你妹子一句话的事儿,是吧,丫头?
妙锦:你们继续啊,我也有点累了,就不送了哈。
朱爽:……
辉祖:路还漫长的很哪。
朱爽:(拍了拍辉祖)那还不是你不出力,你这未来大舅子还想不想当啦。
辉祖:(摊了摊手)怪我咯。
(两人相视一笑复又看了看,还在切磋的俩孩子。)
12,徐府门外小道,外,日
(人物:朱爽、宇强)
(宇强跟在朱爽一侧,走在大街上)
宇强:二爷是不是很喜欢三小姐啊?
朱爽:你小子,干嘛问这个。
宇强:我看你,时常打趣她,她也没生气,我想她应该心里对爷也有点意思吧。
朱爽:哦?是吗。你也看出来啦?
宇强:对啊,依小的看,像徐三小姐这样的人,如果她对一个人没半点心思,肯定正眼都不会瞧的。虽说二爷有时候多说两句,她也会躲,可女儿家的心思就是这样,不拒绝那就是喜欢。
朱爽:(瞥了一眼)就你聪明。不过像她这样的美人,哪个男人不喜欢?我跟你说啊,前些年,你都不知道,徐府门口有多少才子俊男排队求亲,那队伍都能从徐府排到南城门了,快赶上我那鸭店饭点时的情形了。虽说我也曾是王爷,按理也配得上他,可她那性子,说是要找什么真爱!你说说,什么叫真爱?你见过没?
宇强:没有,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爱,我只知道古有《女则》和《女训》,女人到年纪了,就应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嫁从夫,哪来那么些真爱假爱的,那都是故事戏文里胡诌的,哄人玩的。
朱爽:对对对,就是这个理。不过嘛,话又说回来,像她这样的懂事的美人,心里头有点小个性,也是可以理解的嘛,哈哈哈。
宇强:呵呵,二爷说的极是。我也觉得二爷是个有福气的人,心中所想必会达成。
朱爽:哦?你的意思是我和她能好?
宇强:(笑,点了点头)
13 、皇后宫中,内,日
(人物:朱棣、徐皇后)
(朱棣拖着略显疲惫的身子走进,皇后立马叫备上手炉和热茶)
徐皇后:陛下辛苦了,外边天寒,赶紧歇一会吧。
朱棣:这北平可比应天的冬天冷多了,这点小冷算不得什么。
皇后:虽说应天属于南方,可毕竟临着长江,冬天里湿气重,拿个手炉,暖暖身子总是好的。
朱棣:好,都听皇后的。年底宫内琐事也不少,想必皇后也一定很操劳吧。
皇后:确实比平日里忙了些,不过也还好,一切也基本打理妥当了。
朱棣:那就好,除夕家宴,朕陪皇后在应天好好的过,这是属于一个旧的告别和新的开始。
皇后:是。妾身听陛下说到家宴,想冒昧多说一句,不知道陛下会不会介意。
朱棣:皇后怎会如此客气啊,你为朕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这么些年早已夫妻一体同心,虽说如今朕已登九五,可你说朕唯一的也是最合适的皇后,说吧,什么事。
皇后:陛下,妾身想起当年先皇在世时,常和我父亲大人说起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儿孙满堂,方乃是家之大幸和大福,妾身每每想起都深为感叹,期盼着自己也能有着份幸运,更希望陛下同样如此。
朱棣:那你想说什么呢。
皇后:先皇膝下皇子众多,陛下的兄弟也不在少数,虽说他们负有戍守边疆之则,可他们毕竟是陛下的亲骨肉,外朝政事妾身不懂,可这手足间的事,希望陛下能看在先皇之面上,召他们一起来宫中来一起进宴,让这家宴更热闹,更人情一些,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恩准。
朱棣:皇后一番心意本是好的,可朕这帮兄弟们,也未必会领情啊。
皇后:不妨一试可好。
朱棣:他们个个都曾是先皇眼中的出类拔萃,如今朕登上九五,很多人都是不服气的,心里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呢。算了,不说这个了,朕还要去书房,很多折子等着批阅呢。
皇后:陛下不多歇一会儿啊。
朱棣:你的心意朕知道了,朕会考虑的,皇后歇着吧。
皇后:嗯,陛下慢走。
14, 皇宫御书房,内,日
(人物:朱棣、三宝(郑和))
(回到御书房,朱棣沉沉的坐在案边,三宝在一旁立着)
朱棣:(沉吟片刻不语)三宝,皇后对朕说让诸王来京,共聚家宴,你说朕该不该这么做呢。
三宝(郑和):回陛下,微臣现今已经叫郑和了,陛下忘啦。
朱棣:哎呦,是朕给忘了,都叫了你这么多年三宝,已经习惯了,一下子叫郑和,还真改不过来口。
郑和:家宴之事是陛下的家事,诸王的事又涉及朝政,微臣不敢多言。
朱棣:让你说就说,这里又没旁人,玩这官腔官调的干啥。
郑和:额,是,微臣觉得可行,皇后娘娘自是一番好意,她肯定希望陛下您虽在高位,仍然可以兄友弟恭,以仁孝治天下。就微臣个人而言,诸王入京参宴未必是坏事,一来陛下登基不久,马上又是建号元年,提前在家宴上知会诸王,好知道诸王在这段时间有无别的心思。这二来也让在京的朝臣官员看到陛下仁爱的一面,以便让更多的朝臣臣服,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朱棣:讲的不错,你想的跟朕的不谋而合,朕刚一路过来就在琢磨,觉得先前刚登基的时候,对诸王的分封也似有不妥,如今真好可召他们来京,以明其意,甚好。
郑和:恩,那陛下何时下旨,家宴择期定在何时呢?
朱棣:除夕自然是来不及了,就定在元宵佳节吧,明日朕就下旨,告知诸王进京。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