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0044
成片时长:约155分钟
阅读:13831
发表:2015/1/1
20集 农村 电视剧剧本
《走出乡镇》第2集
1
2
3
6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韩 东:“我们得干满两年才能回来呢,不到时间不能回来。”
顺 子:“我听说人家下乡插队的都有人回来了。”
晓 华:“我们不是下乡插队。我们这叫上山不下乡,跟他们不一样。他们要转户口,我们不转户口。”
顺 子:“还这么麻烦。”
[韩东收拾好旅行袋,挎上军用背包就要出门]
晓 华:“你把我的病假条交给指导员就行。”
韩 东:“我知道。”
顺 子:“这回走了啥时候还能回来呀?”
韩 东:“快,春节肯定得放假,那时候就能回来。”
顺 子:“春节?那还得好几个月呢。”
长 波:“春节回来就不用再去了。”
顺 子:“瞎说!这去了才一年,就不用再去了?”
韩 东:“也快,这不都过去一年了吗?”
顺 子:“叫你爹送送你吧?”
韩 东:“不用,也没啥东西。晓华,你好好休息吧,别着急,我走了。爹,妈,我走了。”
晓 华:“路上多加小心。”
韩 东:“我知道。”
[韩东出门。晓华向他摆一下手。顺子擦眼泪]
回放完
3、在景阳镇到青河的小火车上
[韩东坐在一节客车的车箱里。车箱里没有几个乘客。他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神情沮丧,望着窗外。窗外是茂密的森林和山峦。小火车不时拉响尖厉的汽笛,车身摇晃得厉害,四处咣咣噹噹乱响。韩东回忆]
4、回放 1990年
韩东宿舍
[韩东买回了两个盒饭、两个罐头和两罐啤酒。他打开罐头,把饭菜摆在桌上]
韩 东:“喝点酒吧。”
[说着把两罐啤酒都打开了,给了晓华一罐。晓华也不推辞,接过韩东送来的啤酒就喝]
[饭没吃多少,两罐啤酒喝完,晓华已经头晕目眩不能自持了]
韩 东:“你难受了吧?在床上躺一会儿吧。”
晓 华:“不,我要回家。”
韩 东:“看你这个样还能回去吗?”
晓 华:“你送我回去。”
韩 东:“就你这样我也没办法送你呀。再说,你刚堵气从家里跑出来,就这么又回去啦?”
[晓华不语]
[韩东扶着晓华在床上躺下,替她脱下鞋让她躺好,盖上被]
[韩东把剩菜剩饭用报纸盖住]
[晓华躺在韩东的床上已经睡熟。韩东坐在床边,侧身端详着晓华的脸。这张脸由于泛着红晕而显得异常妩媚和生动。韩东弯腰在她额上轻轻吻了一下。她没有动。他又吻了一下她的面颊,她仍然没有动]
韩东旁白:“榆树沟的太阳把她晒黑了。”
[第二天清晨,当晓华从睡梦和酒醉中醒过来的时候,发现韩东合衣躺在她的身边,两人盖着一条被子。她动了一下身子,韩东被惊醒了。他惊恐地看着她,等着她发作。晓华并没发作,安祥地注视了他一会,若无其事地问]
晓 华:“这是咋回事呀?”
韩 东:“昨天太晚了,你一个人在这我不放心。再说,我也不想回去。”
晓 华:“你昨晚都干啥啦?”
韩 东:“我啥也没干,真的,向毛主席保证,啥也没干!”
[晓华撇了一下嘴角]
韩 东:“真的。我想来着,可是我不敢,怕你会恨我。”
晓 华:“这倒像是真话。”
韩 东:“昨天晚上睡好了吗?”
[晓华点一下头]
韩 东:“今天就上哈尔滨吗?”
[晓华不语,似在考虑什么]
韩 东:“想小姨了?想家了?还没走就想家了,你还能走吗?”
晓 华:“不是,想我妈了。”
韩 东:“你妈?”
[晓华点头]
韩 东:“你妈不是早就……不是小姨把你带大的吗?”
晓 华:“我今天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韩 东:“怎么回事?”
晓 华:“我小姨跟我说,我妈叫陈小满,那年她十八岁,比我小姨大十岁呢。我妈跟马宝林结婚是在一九六零年,那时候生活非常困难,粮食定量供应,根本不够吃,一家人吃饭都得算着吃,谁也吃不饱,山上能吃的野物都吃光了,人都得了浮肿病。那时候全镇的人都愿意进林业加工厂干活,特别是年轻人,谁愿意一辈子撸锄杠?为了挣钱,我妈也和那些小伙子一样进厂当临时工……”
字幕:1960年
景阳镇木材加工厂
[冬季,清晨,景阳镇木材加工厂汽笛声在小镇上空回荡]
[工人们脚步匆匆地走进加工厂大门]
[储木场上的木材堆积如山,有成材,更多的是原木。小火车响着尖厉的汽笛在楞垛之间穿行]
[储木场里的工人有的在归楞,有的在卸小火车,有的在装大火车和汽车]
[全场只有一台小吊车在装车,其它地方都是人工干活]
[十来个站在门口的民工注视着上班的工人,等待着负责招工的人过来招呼他们进厂干活]
[一个头戴狗皮帽子,身穿青色棉袄的年轻人转过身来向大道上瞥了一眼。虽然大耳帽子把头和辫子都包住了,但还是能看出来这是陈小满]
[在一个楞垛跟前,八个戴着肩墊的工人分别站在一根粗大的原木两边,铁钩挂上原木,扁担搭上肩膀,一声吆喝,原木被抬离地面。在一个领头人的带领下,十来双脚迈出沉重而又坚实的步子,同时,低沉的、压抑的但又是浑厚有力的号子声迸发出来:
“哎——扛起来喽!嗨——向前走吧!嗨——站稳脚呀!嗨——迈小步呀!嗨——别松劲儿呀!嗨——走上坡呀!嗨——加小心哪!嗨——齐使劲儿呀!嗨——上了车呀!嗨——轻放下呀!嗨——”……
[这一组人抬着原木一步步走上踏板,走上火车的车厢,放下原木,号子声也就停止,摘下挂钩,抽出扁担,下车去抬另一根原木]
[加工厂车间。数台电锯同时开动,电机轰鸣,锯沫飞溅,一根接一根原木被推上锯台锯成小方或板材,然后装上平板车运进储木场]
[大门口外。最后来到加工厂大门口的是加工厂的厂长马洪伟。跟在他旁边的是厂劳资股的赵瘸子赵德山。他们一边走一边在说话]
赵德山:“马厂长,这月的任务完成的不错,大概超额了百分之十点儿多。工人们干劲挺大,主动加班加点,月底这几天连打了好几个夜班。有两个礼拜天没休息了。干部下班组参加劳动也形成了制度,都定了点。我们劳资股和财务股在二车间木工班,轮流干,一天一个人,每天都有人在班组。干部一下去,任务就上去,还真是不假。”
[马洪伟点头]
赵德山:“昨天三车间的王主任说今天他们还得要几个人。”
马洪伟:“车间加任务要临时工,由你们劳资股给招就行了,人数根据车间需要,他们报,你们定,不用每天请示。”
赵德山:“那好。”
[走到厂门口,马洪伟先进厂了]
[赵德山在门口数了数民工的人数]
赵德山:“一、二、三……八、九、十、十一,行了,你们都进来吧!”
[小满跟随着这些人进了厂门]
晓华旁白:
“马宝林是加工厂的干部,他爸马洪伟是加工厂的厂长。马宝林看上我妈了,托人来提亲,让我妈和他结婚]
[木材加工厂办公室是一幢平房,在储木场的旁边。马厂长的办公室就在这幢平房里。办公室里有两张普通的办公桌,两把椅子,一个报夹子]
[赵德山站在马洪伟的办公桌边]
马洪伟:“老陈家那事儿你打听了没有?”
赵德山:“情况我都打听清楚了。她们家祖籍山东,逃荒到东北来的,是景阳镇的老户了。她爹头年死了,撇下娘儿四个,小满是老大,今年十八了,下边有两个妹妹,大妹小雪,十六了,小妹小秋刚八岁,家庭成分挺好,生活困难点儿。”
马洪伟:“小满那孩子咋样?”
赵德山:“不错,能干活,孝顺,模样也俊。
马洪伟:“你估计那事儿怎么样,有门儿吗?”
赵德山:“肯定有门儿!关键是小马自个儿相中的。再说咱们这条件她们上哪儿找去?那还不一说就妥!”
马洪伟:“那你就跟她们说说。如果她们家确实困难,就让小满进厂吧。”
赵德山:“那更妥了!今晚我就去。”
[陈小满的家,木栅栏围起来的院子,低矮的草房。屋内阴暗狭窄。
外屋是是锅台、水缸和劈柴,里屋有一铺炕和一个火炉]
[陈小满放上小炕桌,一家娘儿四个坐下来吃饭。母亲和小满分
别侧身坐在炕桌两边,小雪骑在炕桌前一个方凳上,小秋盘
腿坐在炕桌后边。晚饭就是喝粥,一人捧一个碗,桌上一碟咸
菜,没有别的菜,也没有干粮。一碗包米面粥吱吱噜噜一会儿
就喝完了,用小勺刮一刮,把碗刮得和舔的一样干净]
[小满刚放下粥碗,只听一个男人在窗外叫]
赵德山:“陈大嫂在家呢吗?”
小 秋:“赵瘸子!”
[话音刚落,来人已经进了外屋]
[母亲白了小秋一眼,把自己的小半碗粥推给她]
母 亲:“刮干净了。”
[小雪去给客人推开了过道门]
赵德山:“娘儿几个又忙活啥呢,吃这么晚的饭?”
母 亲:“她赵大叔!快进来,箱盖上坐吧。”
[赵瘸子在炕边的木箱盖上坐下,随手把一个小布口袋放在炕沿上]
母 亲:“有啥忙的,今儿个小满回来得晚。”
赵德山:“小满又去厂里干活了?我今天在厂门口招呼的人,我咋没看见呢?”
母 亲:“去了,这几天天天去。”
赵德山:“这几天倒是有活干,快到年底了,厂里挺忙的,当干部的还有打夜班的呢。”
赵德山问小满:“今天你们干的啥活呀?”
小 满:“归楞,卸小火车。”
赵德山:“噢,这几天楞场上活多,又装又卸的。那都是男人干的活,你可不能去。你以后再去厂里干活跟我说一声,我给你找个轻快活干。”
母 亲:“哪敢麻烦你呀,管啥活呢,有干的就行,冬天待着也是待着。”
赵德山:“这麻烦啥?干啥还不是干?别为了多挣几角钱去受那份罪,闺女家又不是小伙子。”
[小满把炕桌收拾完了]
小 满:“妈,今天搓苞米吗?”
母 亲:“搓点吧,等一会儿上老方大哥家去问问磨有没有空,有空就把面磨出来。”
[母亲把烟匣递给赵德山]
母 亲:“抽袋烟吧。”
[赵德山接过烟匣,却不卷黄烟,从棉袄兜里掏出自己的哈尔滨牌烟卷儿,从烟匣里拿出火柴点上抽着,把那条短些的腿抬起来架在另一条腿上]
顺 子:“我听说人家下乡插队的都有人回来了。”
晓 华:“我们不是下乡插队。我们这叫上山不下乡,跟他们不一样。他们要转户口,我们不转户口。”
顺 子:“还这么麻烦。”
[韩东收拾好旅行袋,挎上军用背包就要出门]
晓 华:“你把我的病假条交给指导员就行。”
韩 东:“我知道。”
顺 子:“这回走了啥时候还能回来呀?”
韩 东:“快,春节肯定得放假,那时候就能回来。”
顺 子:“春节?那还得好几个月呢。”
长 波:“春节回来就不用再去了。”
顺 子:“瞎说!这去了才一年,就不用再去了?”
韩 东:“也快,这不都过去一年了吗?”
顺 子:“叫你爹送送你吧?”
韩 东:“不用,也没啥东西。晓华,你好好休息吧,别着急,我走了。爹,妈,我走了。”
晓 华:“路上多加小心。”
韩 东:“我知道。”
[韩东出门。晓华向他摆一下手。顺子擦眼泪]
回放完
3、在景阳镇到青河的小火车上
[韩东坐在一节客车的车箱里。车箱里没有几个乘客。他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神情沮丧,望着窗外。窗外是茂密的森林和山峦。小火车不时拉响尖厉的汽笛,车身摇晃得厉害,四处咣咣噹噹乱响。韩东回忆]
4、回放 1990年
韩东宿舍
[韩东买回了两个盒饭、两个罐头和两罐啤酒。他打开罐头,把饭菜摆在桌上]
韩 东:“喝点酒吧。”
[说着把两罐啤酒都打开了,给了晓华一罐。晓华也不推辞,接过韩东送来的啤酒就喝]
[饭没吃多少,两罐啤酒喝完,晓华已经头晕目眩不能自持了]
韩 东:“你难受了吧?在床上躺一会儿吧。”
晓 华:“不,我要回家。”
韩 东:“看你这个样还能回去吗?”
晓 华:“你送我回去。”
韩 东:“就你这样我也没办法送你呀。再说,你刚堵气从家里跑出来,就这么又回去啦?”
[晓华不语]
[韩东扶着晓华在床上躺下,替她脱下鞋让她躺好,盖上被]
[韩东把剩菜剩饭用报纸盖住]
[晓华躺在韩东的床上已经睡熟。韩东坐在床边,侧身端详着晓华的脸。这张脸由于泛着红晕而显得异常妩媚和生动。韩东弯腰在她额上轻轻吻了一下。她没有动。他又吻了一下她的面颊,她仍然没有动]
韩东旁白:“榆树沟的太阳把她晒黑了。”
[第二天清晨,当晓华从睡梦和酒醉中醒过来的时候,发现韩东合衣躺在她的身边,两人盖着一条被子。她动了一下身子,韩东被惊醒了。他惊恐地看着她,等着她发作。晓华并没发作,安祥地注视了他一会,若无其事地问]
晓 华:“这是咋回事呀?”
韩 东:“昨天太晚了,你一个人在这我不放心。再说,我也不想回去。”
晓 华:“你昨晚都干啥啦?”
韩 东:“我啥也没干,真的,向毛主席保证,啥也没干!”
[晓华撇了一下嘴角]
韩 东:“真的。我想来着,可是我不敢,怕你会恨我。”
晓 华:“这倒像是真话。”
韩 东:“昨天晚上睡好了吗?”
[晓华点一下头]
韩 东:“今天就上哈尔滨吗?”
[晓华不语,似在考虑什么]
韩 东:“想小姨了?想家了?还没走就想家了,你还能走吗?”
晓 华:“不是,想我妈了。”
韩 东:“你妈?”
[晓华点头]
韩 东:“你妈不是早就……不是小姨把你带大的吗?”
晓 华:“我今天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韩 东:“怎么回事?”
晓 华:“我小姨跟我说,我妈叫陈小满,那年她十八岁,比我小姨大十岁呢。我妈跟马宝林结婚是在一九六零年,那时候生活非常困难,粮食定量供应,根本不够吃,一家人吃饭都得算着吃,谁也吃不饱,山上能吃的野物都吃光了,人都得了浮肿病。那时候全镇的人都愿意进林业加工厂干活,特别是年轻人,谁愿意一辈子撸锄杠?为了挣钱,我妈也和那些小伙子一样进厂当临时工……”
字幕:1960年
景阳镇木材加工厂
[冬季,清晨,景阳镇木材加工厂汽笛声在小镇上空回荡]
[工人们脚步匆匆地走进加工厂大门]
[储木场上的木材堆积如山,有成材,更多的是原木。小火车响着尖厉的汽笛在楞垛之间穿行]
[储木场里的工人有的在归楞,有的在卸小火车,有的在装大火车和汽车]
[全场只有一台小吊车在装车,其它地方都是人工干活]
[十来个站在门口的民工注视着上班的工人,等待着负责招工的人过来招呼他们进厂干活]
[一个头戴狗皮帽子,身穿青色棉袄的年轻人转过身来向大道上瞥了一眼。虽然大耳帽子把头和辫子都包住了,但还是能看出来这是陈小满]
[在一个楞垛跟前,八个戴着肩墊的工人分别站在一根粗大的原木两边,铁钩挂上原木,扁担搭上肩膀,一声吆喝,原木被抬离地面。在一个领头人的带领下,十来双脚迈出沉重而又坚实的步子,同时,低沉的、压抑的但又是浑厚有力的号子声迸发出来:
“哎——扛起来喽!嗨——向前走吧!嗨——站稳脚呀!嗨——迈小步呀!嗨——别松劲儿呀!嗨——走上坡呀!嗨——加小心哪!嗨——齐使劲儿呀!嗨——上了车呀!嗨——轻放下呀!嗨——”……
[这一组人抬着原木一步步走上踏板,走上火车的车厢,放下原木,号子声也就停止,摘下挂钩,抽出扁担,下车去抬另一根原木]
[加工厂车间。数台电锯同时开动,电机轰鸣,锯沫飞溅,一根接一根原木被推上锯台锯成小方或板材,然后装上平板车运进储木场]
[大门口外。最后来到加工厂大门口的是加工厂的厂长马洪伟。跟在他旁边的是厂劳资股的赵瘸子赵德山。他们一边走一边在说话]
赵德山:“马厂长,这月的任务完成的不错,大概超额了百分之十点儿多。工人们干劲挺大,主动加班加点,月底这几天连打了好几个夜班。有两个礼拜天没休息了。干部下班组参加劳动也形成了制度,都定了点。我们劳资股和财务股在二车间木工班,轮流干,一天一个人,每天都有人在班组。干部一下去,任务就上去,还真是不假。”
[马洪伟点头]
赵德山:“昨天三车间的王主任说今天他们还得要几个人。”
马洪伟:“车间加任务要临时工,由你们劳资股给招就行了,人数根据车间需要,他们报,你们定,不用每天请示。”
赵德山:“那好。”
[走到厂门口,马洪伟先进厂了]
[赵德山在门口数了数民工的人数]
赵德山:“一、二、三……八、九、十、十一,行了,你们都进来吧!”
[小满跟随着这些人进了厂门]
晓华旁白:
“马宝林是加工厂的干部,他爸马洪伟是加工厂的厂长。马宝林看上我妈了,托人来提亲,让我妈和他结婚]
[木材加工厂办公室是一幢平房,在储木场的旁边。马厂长的办公室就在这幢平房里。办公室里有两张普通的办公桌,两把椅子,一个报夹子]
[赵德山站在马洪伟的办公桌边]
马洪伟:“老陈家那事儿你打听了没有?”
赵德山:“情况我都打听清楚了。她们家祖籍山东,逃荒到东北来的,是景阳镇的老户了。她爹头年死了,撇下娘儿四个,小满是老大,今年十八了,下边有两个妹妹,大妹小雪,十六了,小妹小秋刚八岁,家庭成分挺好,生活困难点儿。”
马洪伟:“小满那孩子咋样?”
赵德山:“不错,能干活,孝顺,模样也俊。
马洪伟:“你估计那事儿怎么样,有门儿吗?”
赵德山:“肯定有门儿!关键是小马自个儿相中的。再说咱们这条件她们上哪儿找去?那还不一说就妥!”
马洪伟:“那你就跟她们说说。如果她们家确实困难,就让小满进厂吧。”
赵德山:“那更妥了!今晚我就去。”
[陈小满的家,木栅栏围起来的院子,低矮的草房。屋内阴暗狭窄。
外屋是是锅台、水缸和劈柴,里屋有一铺炕和一个火炉]
[陈小满放上小炕桌,一家娘儿四个坐下来吃饭。母亲和小满分
别侧身坐在炕桌两边,小雪骑在炕桌前一个方凳上,小秋盘
腿坐在炕桌后边。晚饭就是喝粥,一人捧一个碗,桌上一碟咸
菜,没有别的菜,也没有干粮。一碗包米面粥吱吱噜噜一会儿
就喝完了,用小勺刮一刮,把碗刮得和舔的一样干净]
[小满刚放下粥碗,只听一个男人在窗外叫]
赵德山:“陈大嫂在家呢吗?”
小 秋:“赵瘸子!”
[话音刚落,来人已经进了外屋]
[母亲白了小秋一眼,把自己的小半碗粥推给她]
母 亲:“刮干净了。”
[小雪去给客人推开了过道门]
赵德山:“娘儿几个又忙活啥呢,吃这么晚的饭?”
母 亲:“她赵大叔!快进来,箱盖上坐吧。”
[赵瘸子在炕边的木箱盖上坐下,随手把一个小布口袋放在炕沿上]
母 亲:“有啥忙的,今儿个小满回来得晚。”
赵德山:“小满又去厂里干活了?我今天在厂门口招呼的人,我咋没看见呢?”
母 亲:“去了,这几天天天去。”
赵德山:“这几天倒是有活干,快到年底了,厂里挺忙的,当干部的还有打夜班的呢。”
赵德山问小满:“今天你们干的啥活呀?”
小 满:“归楞,卸小火车。”
赵德山:“噢,这几天楞场上活多,又装又卸的。那都是男人干的活,你可不能去。你以后再去厂里干活跟我说一声,我给你找个轻快活干。”
母 亲:“哪敢麻烦你呀,管啥活呢,有干的就行,冬天待着也是待着。”
赵德山:“这麻烦啥?干啥还不是干?别为了多挣几角钱去受那份罪,闺女家又不是小伙子。”
[小满把炕桌收拾完了]
小 满:“妈,今天搓苞米吗?”
母 亲:“搓点吧,等一会儿上老方大哥家去问问磨有没有空,有空就把面磨出来。”
[母亲把烟匣递给赵德山]
母 亲:“抽袋烟吧。”
[赵德山接过烟匣,却不卷黄烟,从棉袄兜里掏出自己的哈尔滨牌烟卷儿,从烟匣里拿出火柴点上抽着,把那条短些的腿抬起来架在另一条腿上]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