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4-J-02033】
事业 爱情 理想 家庭和谐 民族团结.
详细梗概:
(1220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北林区景阳镇的经济和居民生活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国营企业林业局资源匮乏,效益滑坡,开始向第三产业转型,职工纷纷下岗。组织部长马宝林离开多年的政工位置,就任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有望在林业局就业的职工子弟,不再谋求国企的工作。马宝林的儿子马军和局办主任的女儿白鸽,在林场成立公司经营木材生意。下岗职工陈小秋和外甥女陈晓华经营饭店。陈晓华的男友韩东开出租车。他们和乡镇青年一同活跃在市场上,演绎着新的生活和爱情故事。
与此同时,企业经营管理中乱象丛生。林业局印刷厂厂长郑魁松,在采购印刷机的过程中挪用公款炒股,股票被套住,公款无法归还。林业局的出纳室被盗,丢失大量现金,派出所侦察破案无果。金属材料加工厂厂长王升贪图便宜,订购了一批钢材,不久却发现,卖给他钢材的人原来是个骗子,骗走了公司五十万元。他到处追查吵闹都无济于事。出纳员赵小兰盗用公款向个体商户投资谋利。企业连年亏损,却还在滥发福利。所有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人们对工作前途失去信心。
一位韩国公民带着女儿来小镇探亲,原来他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朝鲜族居民、韩东的伯父韩长林。韩长林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四十年后重回故里。家人别后重逢,悲喜交集。韩东父亲韩长波兴奋之余说出了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秘密:二十二年前他曾经扔过一个孩子。那时正在动乱之中,韩长波一家住在高丽屯。马宝林以“里通外国”的罪名对韩长波和崔顺子夫妇进行批斗,把韩长波打成重伤。他们的孩子出生后不敢保留,丢弃在医院的长椅上。当时马宝林的父亲、林业局前党委书记马洪伟正在住院,马宝林的妻子高秀英在医院照顾他。这天清晨高秀英去医院时,发现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有个婴儿。她四处喊叫无人应答,知道是个弃婴,便抱回家去。
韩长林的女儿韩美玉,来到景阳镇后,与韩东、马军、晓华、白鸽等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们相约替长波找寻丢弃的孩子。原来,这件事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们很快就打听到,马宝林的儿子马军,正是韩长波丢弃在医院的长椅上、被高秀英抱回去扶养长大的那个孩子。真相大白后,两家人彼此深怀感激,历史形成的芥蒂也得以消解。
韩东女友陈晓华,本是马宝林与前妻陈小满的女儿。晓华出生时正逢困难时期,马宝林对陈小满关怀体贴不够,致使小满产后不久即病故。小满的妹妹小秋因而对马宝林怀恨在心。她不让晓华姓马,也不与马家来往。但晓华与马军的关系一向很好,马宝林也一直在暗中帮助小秋。当晓华结婚时,马宝林亲自主持,在景阳饭店为晓华和韩东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印刷厂女工徐丽,生活不检点,与有妇之夫怀有身孕,却还追求韩东,被韩东拒绝后离家出走。她到深圳后大开了叫眼界,重新认识了自己,给韩东晓华来信,鼓励他们到外面去创业。
由韩长林和马宝林共同投资兴建、由崔顺子担任校长的朝鲜族希望小学,在景阳镇高丽屯建成开学了。开学典礼之后,韩东、晓华、马军、白鸽等轻装出发,离开景阳镇到深圳寻求发展。两个民族两个家庭两代人,开始了新的事业和生活。
阅读剧本正文
第一集:1-19
1990年秋,东北林区景阳镇。
景阳镇林业局劳动服务公司成立,在景阳镇最大的饭店“景阳饭店”举行宴会。林业局副局长唐绍增、林业局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马宝林以及镇工商所、税务所、派出所、银行等单位领导均有出席。宴会前在门外燃放鞭炮,引来群众围观。
林业局下岗职工陈小秋的“围城”饭店在营业。马军和他的女友白鸽,还有大学毕业生罗川等,都来饭店帮忙。“围城”的名字,是小秋让马军给取的。因名字与众不同,装修也有特色,饭店的生意很火。傍晚,晓华和罗川外出散步时,罗川说出了小秋要他来帮忙的意图,是要晓华和罗川成婚,遭到晓华的反对,两人不欢而散。晓华回家质问小秋,与之发生争吵,晓华愤然离家出走。
在林业局大储木场的角落有一栋仓库,那是林业局劳动服务公司所属“飞达金属制品公司”的厂房。工厂的牌子挂了,也装修了办公室,但没有开业,机器设备还装在木箱里堆放在厂房。经理王升给各处打电话联系业务。
第二集:20-35
晓华从家里出来,无意间走进了林业工人俱乐部,碰到了分别已久的同学好友韩东。两人从俱乐部出来到了韩东宿舍,相谈甚欢。韩东同情晓华,鼓励她出去散散心,还给了她一百块钱。
个体运输户胡春盛带着两个徒弟来“围城”饭店吃饭。师傅喝酒时向徒弟细说发廊小姐情事还唱小曲儿,见服务员白鸽长得妩媚又骚扰她。白鸽的男友马军以杀狗相威吓将他们赶走。
第三集:35-52
林业局所属的青河林场,在景阳镇北沟,距景阳镇十八公里。马军和女友白鸽在青河林场开办了一个木材运销公司。晓华从哈尔滨回来后,韩东约他们在“贵族”歌厅唱歌。白鸽提议晓华到他们公司去干。晓华欣然同意。
韩东和晓华跳舞时回想起在榆树沟接受再教育的日子,他们的友好交往。那是他们的初恋。
林业局财务科的出纳室深夜被盗。出纳员赵小兰被吓昏。派出所刘所长带民警前来侦察破案。
第四集:52-68
经过初步勘查,进入现场的唯一通道是出纳室的房门。因此,在这里上班的会计员袁德富和出纳员赵小兰,作为第一嫌疑人被隔离审查,并带到派出所问询。但后来又发现了第二个通道,盗窃出纳室的人是从窗户进入的。袁德富和赵小兰的嫌疑被排出,解除审查。
林业局机关人员纷纷议论出纳室被盗之事。唐副局长和派出所长、安保科长分析案情,并布置全局安保大检查。
国庆节临近。林业局在飞达金属制品公司的大厂房分发过节食品。印刷厂女工徐丽前来帮忙。韩东开车来给领导领食品。徐丽求韩东帮忙一起给领导送货。送货回来徐丽到韩东宿舍小坐。为表示感谢,徐丽请韩东晚上在歌厅唱歌。
第五集:68-82
徐丽邀韩东在歌厅唱歌跳舞。徐丽点的歌充满爱意。
青河林场,白鸽指挥工人装车。在他们装车的时候,胡春盛开着拖拉机过来向检尺员询问木材的事,检尺员未加理睬。白鸽知道他不怀好意,故意躲开他。晓华则借机对他讥讽。
装完车之后,白鸽在青河小火车站饭店招待工人们吃饭。她发现胡春盛在请警察吃饭,她点了两个菜给警察送去并向他们敬酒,对胡春盛却不理不睬,故意冷落他。
第六集:82-98
景阳街上有两家个体商店:亚玲的东俄百货商店和刘杰的新潮服装店。这天,亚玲到刘杰的店里来,建议他上绥芬河进一些俄罗斯服装。刘杰也愿意,两人商定一起去。
徐丽到韩东的仓库来领料,借机让韩东带她到外面去学开汽车。她把给男友写的情书夹在料单里,忘在仓库,被保管员小方发现。小方给韩东看,韩东让她撕掉,她却给藏起来了。
飞达金属制品公司的经理王升,在县城明星俱乐部接受小姐按摩服务。他已经是这里的常客。
镇税务所的孙所长和杨税务员在大市场检查,发现了一个年轻人没交费又不听劝阻。孙所长当场撅了他的秤杆子。
第七集99-115
为了和税务所搞好关系,马宝林高规格宴请镇税务所孙所长和杨税务员吃饭。在税务所,白鸽看到了胡春盛检举马军的信,但她装作与马军毫无关联。在宴会上,白鸽的攻关本领表现得淋漓尽致。
亚玲买好了去绥芬河的车票给刘杰送去。亚玲、亚琳姐妹和刘杰三人一起乘火车出发。
第八集115-130
林业局飞达金属制品公司的经理王升,向林业局唐副局长借款购买钢材。他要借250万,购进1000吨。因资金有限,唐副局长只同意借50万,购200吨。
在县城酒店大堂,王升同新亚工贸公司黄经理签定了购货合同,并随同黄经理到县物资局仓库看了货。
王升和徐丽先后到林业局财务科和农业银行办理了钢材的借款和汇款手续。王升对这笔生意十分满意,说款子一到,黄经理就会马上发货,他们就有了第一笔收入。办完事之后,他带着徐丽和司机小宋到县城的饭店去吃饭。
个体商店的亚琳、亚玲和刘杰三人乘火车去绥芬河进货。一到绥芬河车站,看到满眼的俄罗斯商品广告,就像到了境外,令人兴奋异常。
第九集130-146
亚玲、亚琳和刘杰一同在绥芬河边贸市场采购商品。庞大的边贸市场和繁华的边境贸易令刘杰大开眼界。三人满载而归。
王升、徐丽和小宋在县城饭店吃完饭之后,王升又带他们去明星俱乐部打保龄球。
林业局宣传干事兼印刷厂厂长郑魁松向领导提出,利用上年获批的一百万科技贷款买两台彩色印刷机,把“林业工人报”改为彩印报,还可以发行广告。可是印刷厂的工人却不安心工作,因为全局都在大精简,报纸有可能停刊,他们面临下岗。
第十集146-164
刘杰、亚琳和亚玲三人从绥芬河回来的路上,顺便在海林下车游览了杨子荣烈士陵园,还在一起照了像。回到景阳镇,乘胡春盛的拖拉机回家。
刘杰约亚琳、亚玲在歌厅唱歌,看见赵小兰和袁德富也在这里唱歌跳舞。他们的办公室被盗,丢失五万多块钱,本人竟然若无其事。赵小兰还萌生了找机会发财的念头。
自从当上了集体企业的经理以后,王升有了可由自己支配的钱和汽车,消费起来方便多了。县城的明星俱乐部成了他常去的地方。这天他又约了俱乐部的小姐在酒店包房相会。令他尴尬的是,几个电视片的镜头让他想起了过去在山东嫖娼被捉的经历。
第十一集164-181
为了挣外快,赵小兰和东俄服装店刘杰说好借给他一笔钱,以高于银行的利率收利息。这时恰好有一笔山西来的五万元汇款,是一个陌生单位汇来的。赵小兰心生挪用的念头,骗过财务科长将现金取出。
晓华上宿舍去看韩东,他们聊天时徐丽闯了进来。看见韩东和晓华在一起,徐丽心生妒意,出语伤人。口角中韩东说出徐丽给人写情书的事。徐丽老羞成怒,声称她已经怀了韩东的孩子,让晓华死心。徐丽的话引起晓华误解,离韩东而去。想起和韩东在山上的友情,晓华无限伤感。
韩东到小秋的早点部去找晓华,希望向她解释徐丽的事,但晓华不愿见他。小秋和范婷婷安慰韩东,说晓华定能回心转意,让他放心。
第十二集181-197
韩东心中惆怅,乘小火车去青河找晓华。在小火车上,韩东回想起了晓华曾经说过的她自己的身世……
1960年,晓华的母亲陈小满只有十八岁,为了挣钱,她装扮成男孩进木材加工厂干活。加工厂厂长马洪伟的儿子马宝林看上了陈小满,要娶她为妻,托人去提亲。小满本不愿意,但为了家庭生活,又被马宝林强迫失身,不得已和马宝林结了婚,不久即生下了晓华。因生活困难,营养不良,小满在生下晓华后不久死去。
在青河马军的公司,韩东向白鸽说出了自己的苦闷。白鸽答应给韩东帮忙,同时劝他离开劳动服务公司,自己买车开出租。韩东欣然同意。
第十三集197-213
一辆黄色面包车在大锅盔山上爬行,坐在车里的是一个旅游团。女导游向游客作着风景介绍。
一老一少两位日本游客出现在火车站,搭乘韩东的出租车在景阳镇上游览。他们先去看了高丽坝,又上了蚂蚁河大桥。老年游客旧地重游,无限感慨。韩东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他们并不是日本人而是朝鲜人,并且是来过景阳镇的。这使他十分诧异。
赵小兰将挪用来的五万元钱借给刘杰的服装店,并谈好了条件,写了借条,然后存进了银行。
印刷厂厂长郑魁松采购印刷机的建议经领导同意后,他到哈尔滨找他的表弟苗凤山。苗凤山是哈尔滨前进印刷厂的厂长,帮他买了机器,并且派了技师,到景阳林业局帮助安装。
第十四集214-229
那位朝鲜游客通过镇政府找到了景阳镇的老人马洪伟。马洪伟被请到宾馆与客人见面。交谈之后得知,客人名叫韩长林,本是景阳镇的人。早在1950年,马洪伟担任景阳镇木材加工厂厂长的时候,他曾在加工厂当工人,不久参军抗美援朝一去未回。说起四十年的往事,两位老人不胜感慨。马洪伟答应帮他寻找亲人。
韩东对那两个朝鲜客人很好奇,特意到宾馆找他们。当老先生在交谈中得知,韩东的父亲是韩长波、母亲是崔顺子的时候,表现异常。这使韩东很感意外,疑惑不解。
新印刷机安装之后,颜色出不来。李技师说是机器老化。郑魁松听后很不高兴,让他马上回哈尔滨换一个机件。
第十五集229-245
韩东特意去青河,将自己遇到的蹊跷事告诉了马军和白鸽。
马军兴奋地说,那一定是两个不寻常的人,肯定和韩东家有特殊关系。他要韩东主动和他们联系。如果他们是归国华侨,争取他们给国内投资。
镇政府了解到,外宾韩长林的家人就是高丽屯的崔顺子和韩长波,派车将顺子接到宾馆与他相见。韩长林和崔顺子相见无言,良久之后终于相互认出了这正是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妻子。阔别四十年,不堪回首的往事一齐涌上崔顺子的心头:1950年,他们新婚不久,韩长林就报名参军,入朝后音信全无;1960年,她辛辛苦苦种的庄稼被小学生以“割资本主义尾巴”为名全部砍倒,颗粒无收。1966年,她和韩长波被戴上“里通外国”和“朝修特务”的帽子批斗,长波被打成重伤。这都是因为长林走了。他如果不走,这一切就不会发生。积怨让顺子说不出一句话,默默转身离开了宾馆。
李技师从哈尔滨带回了印刷机配件,可是装上机器后仍然调不好颜色。国庆节日渐临近,郑魁松急忙前去处理。
第十六集245-260
韩长波到宾馆去见韩长林。两位兄弟老来相见,无限感慨。韩长波说,他和顺子两人是在长林出走十年杳无音信,顺子大病不起的情况下走到一起的。长林表示充分理解和体谅。生活不易,自己在外面也娶妻生子,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受到马军的鼓励,韩东又到宾馆去找那两位南朝鲜客人。经与女儿韩美玉交谈得知,来的客人正是韩长波的胞兄、韩东的伯父韩长林。顺子作为自己的母亲,却原来是伯母。韩东对此不能理解。经美玉开导,韩东释然,两人愉快地上高丽屯去见顺子。
在崔顺子家里,韩美玉和顺子一见如故。美玉深情地说出了爸爸韩长林生活的不易和对家乡的思念。回想起一家人几十年的悲欢离合,现在的别后重逢,她们转悲为喜。老人们决定在高丽屯顺子家里团聚。
第十七集260-276
新买的印刷机仍然有问题,颜色不正。郑魁松亲到哈尔滨退货。因国庆临近,安装新机器为时已晚,郑魁松和哈尔滨前进印刷厂苗厂长商议决定,国庆特刊在哈尔滨印刷。
被抽调到金属加工厂的印刷女工徐丽又回到印刷厂来。因金属加工厂迟迟不能投产,她不想留在那里。
白鸽带着三个女孩突然来到印刷厂,当面警告徐丽不许勾引韩东,掀了她的工具箱,让她离韩东远点。
韩东到青河告知马军,来宾原来是他的伯父韩长林和表妹韩美玉。他们都很高兴。马军决定请韩美玉吃饭,联络感情,争取投资。
韩东将美玉带到青河,让她参观了大森林和小火车,然后和马军白鸽一起到镇上吃饭。
第十八集276-292
韩东、美玉、马军、白鸽、晓华等五人在景阳饭店吃饭。他们喝酒交谈,相互祝愿,十分欢愉,吃完饭之后,又到歌厅去唱歌。韩东借机用歌声向晓华表示自己的爱和惆怅。晓华不为所动。
郑魁松了解到哈尔滨前进印刷厂是股份制,职工可以给厂里集资,便和厂长苗凤山说好,将买印刷机剩下的钱投到前进印刷厂,以赚取利息。
马军在和美玉跳舞时,说他愿意到南韩去帮助他们打理工厂。美玉表示欢迎,可这需要家里人同意才行。她答应回去跟爸爸商量。
第十九集293-307
在送美玉回宾馆的路上,美玉得知韩东和晓华之间出现了问题,劝韩东赶紧主动向晓华解释,消除误解。之后韩东带晓华来到蚂蚁河大桥上,向她说明自己和徐丽一些交往的经过,所谓怀孕的事是根本不存在的,完全是徐丽的捏造。晓华一时仍未能释怀。
马军和白鸽回到青河,白鸽问起马军要上南韩帮美玉家打理工厂的事,不禁醋劲大发。马军解释那不过说说而已。
林业局特派印刷厂大班长带着报纸清样到哈尔滨去。“林业工人报”的国庆特刊,终于赶在节前在哈尔滨前进印刷厂印出来了。
国庆临近,景阳镇一片节日景象。崔顺子在家忙碌,准备节日期间请长林父女来家团聚。
王升给县城的黄老板打电话,无人接听,知道所订钢材在节前是来不了的,只好等节后再说。
第二十集307-322
国庆节这天,韩东将长林和美玉接到高丽屯家里。顺子做了很多好吃食热情款待。很少喝酒的长波,乘着酒兴说出了自己隐藏了二十二年的秘密:1968年,在遭了那场劫难之后,他和顺子又有了一个孩子。因为害怕遭批斗,顺子不敢要这个孩子,生下后就让长波扔出去。可是长波不忍,私自作主没扔到山上,而是放到医院的长椅上了。他希望有好心人收养起来。这孩子果然没死,被一个好心人捡走了。长波知道这孩子活着,只是不知道他在哪里。此话一出,全家震惊,也勾起了顺子强烈的思子之心。
节日期间,郑魁松在表弟苗凤山家里吃饭,第一次听说关于股票的事,很感兴趣,让苗凤山将买印刷机剩下的十余万元钱全部购买股票,指望能赚大钱。
第二十一集322-340
从顺子家回来,韩长林和韩东、美玉商量,要请几个人到宾馆来吃饭,一来表示对乡亲们的谢意,二来请他们帮忙寻找孩子。
韩东到青河把自己家里曾扔过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至今仍然活着的事告诉了马军。马军、白鸽和晓华倍感惊奇,表示一定要把孩子找到。可是这孩子究竟应该跟谁家,一时拿不定主意。
事实上找到这个孩子并不难,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许多人都知道,那个从医院长椅上抱回去的孩子就是老书记马洪伟的孙子马军。当时马洪伟在住院。马宝林的爱人高秀英清晨去医院的时候,看见了长椅上的孩子。她高声喊叫无人应答,只得抱回病房,之后也没人来认领,便一直将孩子扶养成人。
几个年青人得知马军的身世,既高兴又发愁。只有美玉最快乐,因为她又有了一个哥哥。
第二十二集340-359
为参加宴会,韩东、美玉带顺子到商店买新衣服,还上了小红山,观赏景阳镇全景。
宾馆的餐厅宾客满堂。当马军和白鸽最后进来,韩东喊了一声“马军”向顺子示意时,顺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天生是我的孩子、韩东的兄弟吗?长波这个蠢货,这么多年你怎么就没看见他,没把他认出来呢?
宴会开始,韩长林向客人敬酒。顺子根本没心思吃饭,一直盯着马军看个没够。这时马宝林进来了,向在座的宾客高声寒暄。而顺子一见,不啻是晴天霹雳。二十四年前,正是他带人来高丽屯抄家抓人,把长波打成重伤。顺子和长波都认出了马宝林。他们再也坐不住了,惊恐地离开座席,在韩东和美玉搀扶下走出宾馆。马军、白鸽和李镇长、王经理等也先后离去了。宴席上只剩下了韩长林和马洪伟、马宝林三个人。韩长林向他们说出了原委。马洪伟、马宝林惊异不已。他们也想起了二十二年前,马洪伟住院,马宝林的爱人高秀英在医院照顾他,那一天清晨,高秀英从走廊的长椅上抱回来的那个孩子。那就是马军,原来就是韩先生家的孩子。
第二十三集359-375
韩长林的宴会不欢而散。送走了马洪伟和马宝林之后,韩长林要找长波和顺子,恰好晓华来找韩东,他俩便一起到了高丽屯。说起顺子扔掉的孩子,今天才知道是被马宝林的妻子抱回去并养大成人的,他们心中不由生出一种感激之情。当听说韩东的女友陈晓华并不姓陈而姓马,是马宝林的亲生女的时候,美玉高兴地说,咱们两家就要成为一家人了。
马宝林高秀英一家也是今天才知道,他们捡来的孩子原来是韩长脖扔下的。他们之所以把孩子扔掉,所以直到今天才说出真相也是事出有因。对这一切,马宝林充分理解。马军说,他天生就该是老马家的儿子。而他的晓华姐即将成为韩家的媳妇,这也是缘分。
韩长林要回国了。临行前他给韩东留下了二万块钱,要他照顾父母的生活。韩东说,他要用这笔钱办一个幼儿园。顺子喜欢孩子,让她老有所乐。
阅读剧本正文
(1)故事性强。人物的命运和全国的政治形势以及企业命运相联系,摆脱了家庭情感剧那种琐碎的、过于简单的形式和情节。
(2)戏剧舞台广阔,时间跨度大,由家庭到企业、到学校、到乡镇;时间从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大幅度地故事演绎,有看点。
(3)人物性格鲜明,经历迥异。语言简练、流畅,即使不投入拍摄,也可作为文学作品阅读欣赏,具可读性。
阅读剧本正文
[小满从外面撮了一些剧沫子倒进炉子里,又把一个木槽子从外面拿进来放在地当间]
[小雪和小秋从房山头爬山棚顶,装了半麻袋苞米棒子下来,进屋哗啷一声倒进木槽子里,一人坐一个木墩儿围着槽子搓起苞米来。小满坐在木槽子一端,低头用苞米穿子一下一下地穿苞米,长辫子不断从肩膀上滑落下来]
[赵德山的眼珠在三个女孩身上转着,特别留意观察小满的一举一动。小满在他面前侧身坐着,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小满那圆圆的脸庞、宽阔的脊背和丰满的胸脯]
[抽了几口烟之后,赵德山把小布口袋往母亲跟前推了推]
赵德山:“陈大嫂,今天是马厂长特意叫我来的。快过年了,他托人从高丽屯买了点精米,叫我捎点来给孩子们吃。”
母 亲:“这哪行!人家大老远的买点东西可不容易,咱哪能要呢?这年头儿谁家吃的也不富裕。再说,俺家就小满一个人干活,起早贪黑挣那俩钱儿,还舍得买精米吃?你快拿回去吧!”
赵德山:“嘿嘿!大嫂,看你说到哪儿去啦!人家打发我送来的还能跟你要钱?这么点东西!”
母 亲:“那俺可更不能收了,平白无故的咋能白要人家的东西?”
[赵德山不慌不忙地抽了一口烟]
赵德山:“啥白要不白要的,咱们当长辈的有啥,还不都是为了儿女们?”
[小满立刻飞红了脸,从木敦儿上站起来往身后一甩辫子]
小 满:“妈,我问磨去。”
[小满说完转身出了门]
[小满一走,赵德山的精神似乎松弛了一些。他抽了两口烟,寻思了一会,小声跟母亲说]
赵德山:“陈大嫂,连闺女心里都明白,我也就直说了吧。这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家小满也不小了。儿女的事嘛,咱们作老的也免不了给她们操心。我今天倒是特意来给小满帮个忙的。人家马厂长的儿子宝林是初中毕业生,又在厂里当干部,给他提亲的也不少。马厂长是看在老邻居的份儿上有意成全他们。小满呢,也是个过日子的人,模样也俊,他俩倒也般配。”
[母亲低头不语]
[小秋瞪了赵德山一眼,拿起姐姐扔下的苞米穿子穿苞米,故意把苞米棒子在木槽帮子上摔得咚咚响]
[赵德山装作没听见,继续说]
赵德山:“我一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二来也是看你们孤儿寡母的,没个拿主意的人。其实呢,马厂长人家是一片好心,看她爹生前为人老实厚道,小满又是从小看着长大的,跟自个儿的孩子一样。要说现在的年轻姑娘,也有文化高的,也有长得俊的,可过不了日子不行呀。咱家可不要那号人。他那宝林也是,挑挑捡捡地挑花了眼。”
[咚地一声,小秋摔了一个苞米棒子,打断了赵德山的话]
母 亲:“人家不愿意,俺们也不上赶着了。”
[赵德山用食指使劲弹了几下烟灰]
赵德山:“是呀,前儿个叫马厂长骂了一顿,他这才同意了。”
[母亲拿过针线笸箩给小秋补衣服]
[赵德山看了小雪和小秋一眼,探身小声对母亲说]
赵德山:“听说小满跟西院老方家的老二挺好,是吗?其实呢,那都是小孩子的事儿,还有个准儿?现在都大了,自己有主意了。那老二不是上了新疆?咱也没出过门,不知道,听人家说,上新疆要坐半拉月的车,又是火车又是汽车,那么老远,以后还能不能回来谁知道?”
[母亲脸上现出了愁云]
[小雪默默地搓着苞米似有所思。小秋还是穿一个苞米棒子就摔一下]
赵德山:“小满的事要是定下来,你告诉她,赶明儿就别在厂门口站着了,我给她办个固定,每天正常上班就行了。”
[母亲不语]
[赵德山看没啥说的了,抬起脚在鞋底上按熄了烟头]
赵德山:“你们忙,我也该走了,过两天我来听你的信儿。”
[说完起身告辞]
[母亲忙把小口袋拿起来塞给他。他执意不收]
母 亲:“你要不拿,我就打发孩子明天给你送过去。”
赵德山:“那哪能呢,大嫂!你可千万别。这是人家马厂长的意思,我可不敢!”
[说着急急忙忙出了门]
晓华旁白:
“马宝林看上我妈了,可是我妈根本看不上马宝林,这下可把马
宝林惹急了,他就跟踪我妈。我妈下地干活,他也跟着去。”
[第二年夏。北山脚下有一块苞米地。苞米棵子长得有半人高了,站在地里只能露出肩膀。小满正在锄地]
[在小满身边,马宝林也在锄地。他显然并不会锄,锄几下便朝小满这边看一眼,顺便看看小满的脸和她的腰身]
小 满:“这是锄第三遍了,不一定非把草根锄下来,砍倒就行,主要是不让它结籽。”
马宝林:“这比锄头遍和二遍还费劲。”
小 满:“那是,种地就没有不费劲的活儿。你要不想费劲,庄稼就不好好长。你胡弄它,它就胡弄你。”
马宝林:“那就别种了唄,费这么大劲。”
小 满:“不种地吃啥?就那么一点定量,根本吃不饱。咱这就不错了,还有地可种。有的地方,城里,没地方种地,就吃那点定量,还不就饿肚子?”
[锄一阵以后,小满停下来,直一下腰,擦一把汗,喘几口气。马宝林也跟着停下来休息]
小 满:“你回去吧,别累坏了,明天还上班呢,下个礼拜天也别来了。”
马宝林:“我还想来。”
小 满:“下礼拜我就锄完了,你还来干啥?”
马宝林:“下礼拜就能锄完?你就不来了?”
小 满:“那当然。”
马宝林:“那好吧,我先走了,家里还有点事儿。你还不回去吗?”
小 满:“我回去还早呢。”
[马宝林钻出苞米地走了]
[小满独自锄了几条垅之后,觉得累了,便放下锄杠坐在垅背上休息。她把白布衫的扣子解开,让汗湿的胸背透透风。布衫里面还穿了一件花坎肩,由于出汗,更觉箍得紧。她低下头,看见两个丰满的乳峰把坎肩鼓得高高的,小扣子都快扣不住了]
[一阵风吹过来,小满把衣襟扯开,把胸乳挺起,夏风拂遍她的全身,顿觉十分凉爽,十分惬意]
[蓦地,苞米叶子一阵唰啦啦响。小满以为有风吹来,便把衣襟扯开,没有风,随之而来的却有种异常的响动。她下意识地把衣襟放下盖住前胸,抬头向前一看不免大吃一惊。在离她只有几步远的地方有一个人正向她这里走来。那人弯着腰,双手拨开身前的苞米叶子,两只眼睛盯着她,像一只正在接近猎物的狼。在苞米叶子的遮掩中,她认出来了,那正是马宝林]
[羞辱和愤怒立刻攫住了她的心。然而还没等她作出反应,马宝林一个箭步扑上来一把将她抱住了]
马宝林:“小满!小满!”
[马宝林压低声音急切地叫着,顺势将小满按倒在垅沟里,贪婪地、一下一下地嘬着她的脸和紧闭着的唇,在她耳边说]
马宝林:“小满,答应我吧!我专门在这里等你,等你好几天了。我爸说了,只要你答应和我结婚,马上就给你招工,让你当固定工,真的。你答应我吧!我太爱你了,每天都想你,真的!啊?”
[小满挣扎着,可是她不敢喊叫。两边的垅背和马宝林的身子紧紧地挤压着她,使她完全无法挣扎和抵抗]
[马宝林的手伸向小满的腰间]
[小满脸上布满泪水]
晓华旁白:“我妈没办法,只好和马宝林结婚了。”
[木材加工厂的一间普通宿舍,现在是马宝林和陈小满的新家。炕上铺着新炕席,新棉被,墙上挂着毛主席像,门和窗户上贴着双喜字]
[两家人在一起吃饭。饭桌横放在炕上。马洪伟夫妇和小满母亲坐在炕上正中,马宝林和小满在炕桌两边侧身坐着,小雪和小秋坐在炕沿前的方凳上。
[桌上摆着几个大菜盘子。小雪给每个人的碗里盛上米饭。小满给马洪伟的酒杯里倒上酒]
马洪伟:“大嫂呀,噢,现在是亲家母了,咱们是一家人啦,今天宝林和小满结婚,是个大喜的日子,咱们庆贺庆贺,来,吃饭吧。”
[马洪伟端杯喝酒,其他人吃饭夹菜]
马洪伟:“现在生活困难,也就不张罗了,好歹吃顿饭就得了。”
母 亲:“有大米饭吃就不错了。”
马洪伟:“宝林别忘了,明天给同志们发点糖。”
[马宝林站起来,拉着小满的手站在桌前]
马宝林:“小满,咱们给爹妈行个礼吧,爹!妈!妈!”
小 满:“妈!爹!妈!”
[两人一起鞠躬]
马洪伟、母亲:“好啦!行啦!快吃饭吧!”
马洪伟:“结了婚就算成年人了。你俩要互相团结,互敬互爱,勤俭持家。”
回放完
5、在景阳镇到青河的小火车上
[韩东坐在一节客车的车箱里。车箱里没有几个乘客。他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神情沮丧,望着窗外。窗外是茂密的森林和山峦。,车身摇晃得厉害,四处咣咣噹噹乱响]
[小火车拉响汽笛,青河火车站到了。韩东下车,出站]
6、青河林场 青青木材运销公司
[韩东来到青青木材运销公司]
[房门锁着。他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白鸽从楞场回来了]
白 鸽:“你咋来了,给我们带生意来了?”
韩 东:“我哪有什么生意?我来找晓华。”
[白鸽掏钥匙开门]
白 鸽:“找她干啥?有事打个电话不就得了,还值得这么老远跑一趟?”
[韩东不说话]
[进了屋,白鸽也不理会韩东,打开抽屉取出单据低头办事,一会写一会算。韩东看她忙也不敢打扰,坐在一边等着]
白 鸽:“你记着可别在外边抽烟呀,警察要抓的。”
韩 东:“我不抽烟。”
白 鸽:“不抽烟就好。”
[事情忙完了,白鸽才抬起头来看着韩东]
白 鸽:“你找晓华干啥?”
韩 东:“想跟她谈谈。”
白 鸽:“谈啥,有生意了?”
韩 东:“不,还是我们俩的事。”
白 鸽:“怎么,你们还没谈?”
韩 东:“她老躲着我。我天天上小姨饭馆去找她,她一直没回来,那天回来了,一见我在那转身就走了。”
白 鸽:“唉,这个晓华,也真是!你今天也白来。她到镇上办事去了,晚上也不一定回来。”
韩 东:“她到镇上办啥事儿?我怎么没看见她?”
白 鸽:“她要诚心躲着你还能让你看见?”
韩 东:“我要知道她去镇上了,先在火车站或者税务局等着她就好了。”
白 鸽:“哼,白搭!”
[白鸽一手拄着下巴颏,眼睛凝视着窗外,过了一会回过头来,用圆珠笔敲着桌子说]
白 鸽:“韩东,不是我说你,你这事我听着都蹊跷!你说这叫啥事呀?要说你跟徐丽两个,我自然相信你不相信她,她是个啥样人谁不知道?可你咋能说得清呢,跟前又没有第三个人?也不怪晓华不相信,连我心里都犯嘀咕!”
[韩东低头不语]
白 鸽:“作为一个男子汉,你得有点责任心,要负责任,对朋友负责,对感情负责。在这件事上我看你就不够负责,也不严肃。怎么能让徐丽钻了空子呢?晓华不理你也是应该的,她的感情受了伤害。你知道,晓华是很内向的,心里的事不会轻易露出来。可是这几天她的情绪特别低落,人眼看着就瘦下来了。你想这种事放在谁身上谁不难受?多恶心人!你要是知道晓华喜欢你,你就得爱护和尊重这份感情,不要伤害她,哪怕是无意的。误会也是伤害,你懂吗?”
[韩东仍然不说话]
白 鸽:“这样吧,你也不用等她了,等也没用,我来跟她谈。你先给我表个态,你到底跟徐丽还有没有牵扯?你跟她要是彻底断了就好办,要是还藕断丝连的,就别找晓华,也别来找我!”
韩 东:“我把那封信藏起来了,今天没带来。你要是看了那封信你也会相信。她那样的人我还跟她扯啥?”
白 鸽:“啥信?”
韩 东:“她给一个机关干部写的情书。”
白 鸽:“是她写的吗?”
韩 东:“当然!还有她自己的签名呢。”
白 鸽:“那就好。”
[她锁了抽屉,站起身来要出去]
白 鸽:“那边的事我去处理。你把她的那封信保管好,那是证据。我不信收拾不了那个丫头片子。还有,我看你也别在你那个宿舍住了,那是个是非之地。除了当保管员,你就不能干点别的?”
韩 东:“其实我早就不想干了。我跟晓华说过,她还劝我别丢了那个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