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345
成片时长:约152分钟
阅读:16349
发表:2018/2/4
主旋律,都市,农村
电影剧本
红色老总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山音回荡,惊动山鸟狂飞
山顶上,寺院钟声敲响,伴随“阿弥陀佛”更加鲜亮
一群和尚列队,在方丈带领下,祈祷佛祖
历时一个小时,还是没有找到,大家非常惊慌,班主任泪如雨下,说不出话,一度晕死过去
25、外景 塔山周围 夜
屏幕显示“杨教授”体弱多病在床休息
随着呼喊声和敲门声传来,“杨教授”马上起床,穿衣,但忘了带上眼睛上路,跌跌撞撞冲出学校
在山脚下,“杨教授”习惯性用手指在在自己左耳划了三个圈
“有了”,“杨教授”与众人不同,特别的思维,随口说出
“杨教授”分别指派五个学生,朝悬崖峭壁的可个方向寻找
“杨教授”略一思考,直奔正路柴木茂盛的山路
“杨教授”却在山腰悬崖下发现了小江涛,一阵子狂喜
“江涛找到了——江涛找到了——江涛找到了”,“杨教授”狂喊
懂得医道的他猛击江涛人中,再压心脏,没有反映
“杨教授”仆在小江涛脸上,做嘴对嘴人工呼吸
十分钟后,小江涛苏醒了,说:我在哪里呀?
“杨教授”拍拍小江涛脑袋,“江涛—江涛,我是你杨老师”
小江涛睁开眼,逐渐发现是杨老师:“杨老师”
“杨教授”马上检查小江涛身体,
一查什么也没有伤,只是撞昏过去
“杨教授”在高呼“江涛找到了—江涛找到了”中,背着小江涛回校。
老校长请大家将小江涛送镇卫生院
通过全面检查确认,小江涛什么伤都没有,师生高兴坏了
26 内景 江涛老家 夜
江涛插话:自这件事后,老校长对“杨教授”刮目相看,我把杨老师当作父亲一样看待,因为,从小,我爷爷奶奶和父母亲教育我: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比狼还凶残,还可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男青年:阿叔,后来呢?
江涛觉得自己教育他已经有效果,就说:你喜欢听,我反正全部讲给你听好来,反正你不要觉得我老头啰嗦就好了,目前社会上有80%以上人,不喜欢被他人强迫教育
男青年“嗯”了一声:怎么会呢?
江涛独白:
老校长偷偷瞒骗上级,要求他在课外活动中,给孩子们讲国学故事。我父母自认“杨教授”是儿子救命恩人,偷偷给其红署和南瓜,晚上请他在家给我补课讲故事,培养我学古人爱读书。
屏幕反转
27 外景 某教育局会议室 晚上
某教育局简易会议室,主席台上挂着“全县校长工作会议”
大会议室100多个座位,坐满各级校长(面目沉重)
教育局长五十多岁,男性,理着小平头,说话带有文革口音,是个激进分子,喜欢紧跟形势走的人
教育局长:我们各级学校领导,要带头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教育方针,牢牢抓住阶级斗争这根弦不放,切实加强对在教育队伍里的“地、富、反、坏、右”这五类分子的管理,绝不能让这些人走上课台,对已经走上课台的,或者变相走上课台的,要坚决撤下来,今天,我特别查一下,江城中学的老右派杨思潮在干啥?
老校长站起来回答(特写镜头):报告局长,老右派杨思潮在学校食堂买菜饭票
教育局长:平时做什么?有没有偷偷摸摸教学生
老校长站着继续回答(特写镜头):平时,他早上起床和傍晚各做一次广播操,对学生很冷淡,但学生倒比较喜欢和同情他
教育局长:他晚上干什么?
老校长站着继续回答:他帮老师刻钢板蜡纸,天天如此
(特写镜头):杨思潮在刻钢板字
教育局长追问:最近表现如何?
老校长站着继续回答(特写镜头):最近表现很好,他挺身而出,救了学生,老百姓要送他感谢信
教育局长:这还差不多,老百姓送他的感谢信,你们学校收着,不要给他,以防止他作为政治资本操作,做“书大糊”
老校长站着继续回答(特写镜头):我一定照办
28 外景 某中学操场一角 日
特写镜头:老校长与杨思潮“杨教授”在某中学操场一角交谈
老校长:杨老师,感谢您为学校做了件大好事,救了学生,也救了我们学校,救了我这个校长,否则,我这个校长早就被撤职了
“杨教授”急切地问:我可以上讲台吗?
老校长:现在还不能,但教育局领导已经知道你的事,也改变了对你的看法,
“杨教授”沉默良久后叹息道:我什么时候可以重返讲台?(说着流泪,擦洗眼泪?眼镜)
老校长安慰他,并拉近一步说:杨老师,我为你的教育精神和舍生忘死救学生事迹感动,你尽管不能上讲台,但你可以带几个你认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学习偷偷学国学,方法、时间和对象等你自己定,你可以暗暗地以兴趣小组名义组织学生学习,千万不要公开招聘,露出马脚。我是为将来我们中学培养人才打基础,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他们中有几个当大官,做大老板,会回报我们学校,回报社会,但这件事,你千万不能对任何人说
“杨教授”面露喜悦,说:我是历史系教授,教国学是我的强项,曲线上讲台,这是好办法,校长,你怎么也对国学这么感兴趣?
老校长一字一句道: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再教书,国学是培养学生大气的战略眼光;深邃的哲学道理;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处事理念,这比单纯教学生学书本知识好一万倍
“杨教授”补充说:即使没有老师,如果懂国学,他也可以通过“自学成才”
老校长喜出望外:我们英雄所见略同?
“杨教授”补充说:是“臭味相投”
两人哈哈大笑
“杨教授”继续补充说:校长,我喜欢我救的这个江涛小子,有濳质、有灵感、有基础、还好学,更有感恩之心,将来做大老板了,一定会报效母校,我将他作为培养的重中之重,你看怎么样?
老校长拍拍“杨教授”肩膀说:你是教授,眼光不会错,选谁做学生,这是你的事,但一定要成功,不能半途而废啊,我是拼了老命来担当的,让你圆个教师梦,也为了我们学校的百年大计啊
“杨教授”深深地捐躯行礼:校长放心—校长放心
老校长责怪“杨教授”说:你又来这一套了,相信总有一天,你不但登上中学讲台,还重返大学讲台,到这个时候,我们学校的庙太小,怕留不住你了
“杨教授”再次深深地捐躯行礼:你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不会得意忘形,或者说“过河拆桥”
两人微微一笑,握手告别
29、外景 中学操场角和江涛家 日
一组散镜头:
屏幕显示:“杨教授”带着十二个学生,在中学操场角讲孙子的故事,讲孔子的《论语》
某日,“杨教授”带着江涛等三个学生学《易经》、《孙子兵法》、《鬼谷子》
某晚,“杨教授”偷偷的在江涛老家,教老子的《道德经》,遂字遂句地教,小江涛向“杨教授”背诵《道德经》,
某晚,“杨教授”又偷偷的在江涛老家,教周文王的《易经》,老子的《道德经》,并偷偷送给江涛一本周文王的《易经》
深夜,江涛父母送“杨教授”回校,将手中一袋南瓜饼交给“杨教授”,出现推来推去情景,“杨教授”拿着一袋南瓜饼回校
30、内景 大队书记家 夜
深夜,大队书记家门口,江涛父亲敲门
大队书记开门:介夜了还要来坐呀?
江涛父亲:进门,将米袋放在里间
大队书记开门:什么东西呀,介重要,放到里面
江涛父亲:两只老母鸡,您媳妇做产,补补身子骨,其他东西也想法出好用,一点小意思,侬不要记怪
大队书记(倒茶,坐谈):介客气,听说你儿子读书非常好,有出息
江涛父亲叹了口气说:不瞒你说,儿子书是会读,但下半年升高中,是有名额,不知是否让我儿子去读高中?
大队书记:这?有些难办啊,我们村只有二个名额,但有五个初中毕业生,上次一队队长也对我讲起过,其儿子倒要想读高中,但一队队长忖忖读书也无用,其阿叔浙江大学毕业,竟在西北农场劳动,靠边站,其有些“随尔得便”(江南方言)
江涛父亲哭泣起来说:我儿子闹着要读,说不让其读书,就跳河去死,来世再读
大队书记:这小孩介大铁石心啊?倒感动我来,否则,倒要出人命麻烦死了
江涛父亲:侬帮帮忙好吧,我求你了,说着真要下跪了
大队书记马上扶起,说:你家几代以来,都是本份善良,有时,也帮大队讲道理,协助我们做工作,现在讲道理,帮大队干部做工作人非常缺,你儿子读高中事,我作主了,但大家乡里乡亲的,以后你儿子有出息了,可不要忘记阿拉大队,是我们大队培养他的
江涛父亲:我儿子有出息吗?
大队书记:我看有出息,左右邻居都讲,你老江儿子看古书、讲故事,头头是道,就怕今后做书呆子,老江,这个你千万要注意呀
江涛父亲破涕为笑:书记放心,(偷偷在书记耳边说)儿子有贵人相助
大队书记:什么贵人相助,老实说,不说,给队长儿子读书去
江涛父亲:别别别,(装着摆手,又装出鬼脸)两个贵人相助,一个是儿子的学校老师,人家称其为“杨教授”
大队书记:另一个呢?
江涛父亲:另一个???(装腔作势,书记急)另一个就是您呀,你想想,如果你不同意,儿子就完蛋了,没了,白生了,凭儿子个性,他肯定要去死,你是他的救命稻草啊
大队书记被江涛父亲逗得心旷神怡,两人哈哈大笑,
大队书记送江涛父亲出门
31、内 景 教室 日
屏幕停格在教室里,陈旧的教室里56个学生,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特写镜头:教室正中张贴的“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
小年江涛坐在三排一坐,旁边是倒霉蛋江涛发小
班主任裘然老师头发已经花白,稀稀几根挂在前额
班主任裘然老师开校作动员令:
同学们,今天大家受工农兵推荐,你们有幸进了全省著名的中学——江城中学,我的心一直在奔奔跳,与你们一样,非常激动,大家以一齐鼓掌,庆贺这难忘的日子
全体同学拍手同庆,露出笑容
裘然老师:先介绍老师我自己:我叫裘然,今年四十八岁,是孤儿,从省教育厅下放来家乡中学任教,原来从事省教育厅儿童文学编辑工作(黑板上写下裘然 四十八岁 孤儿 省教育厅 儿童文学编辑)。同学们,我与你们心心相印,互相配合,争取好成绩,今天,你们为走进江中母校而骄傲;明天,你们毕业,创造奇迹,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母校为你们而自豪。
全体同学拍手互勉,为领教于才华横溢的裘然老师,显示出热血沸腾的样子,所有的激情都被调动起来了
裘然老师:同学们,今天大家开心,信心很足,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记住这个难忘的时刻,我们互动起来,庆祝一下,哪一位同学先上台表现?
同学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发小站起来说:报告老师,江涛同学喜欢古文,让他朗诵古文吧
大家一齐拍手,但江涛还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上台表现
台下互动:“来一个,来一个,来一个”
江涛只好站起来,拿着一本“杨教授”送给他的书,走到台上
江涛:同学们,我给大家朗诵古人的名言名句,三个古人说“道”
“老子在《道德经》里第一篇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做人办事要讲道理”
“伏羲在《易经》—《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正和反对立面,而这个正和反对立面就是阴阳”
山顶上,寺院钟声敲响,伴随“阿弥陀佛”更加鲜亮
一群和尚列队,在方丈带领下,祈祷佛祖
历时一个小时,还是没有找到,大家非常惊慌,班主任泪如雨下,说不出话,一度晕死过去
25、外景 塔山周围 夜
屏幕显示“杨教授”体弱多病在床休息
随着呼喊声和敲门声传来,“杨教授”马上起床,穿衣,但忘了带上眼睛上路,跌跌撞撞冲出学校
在山脚下,“杨教授”习惯性用手指在在自己左耳划了三个圈
“有了”,“杨教授”与众人不同,特别的思维,随口说出
“杨教授”分别指派五个学生,朝悬崖峭壁的可个方向寻找
“杨教授”略一思考,直奔正路柴木茂盛的山路
“杨教授”却在山腰悬崖下发现了小江涛,一阵子狂喜
“江涛找到了——江涛找到了——江涛找到了”,“杨教授”狂喊
懂得医道的他猛击江涛人中,再压心脏,没有反映
“杨教授”仆在小江涛脸上,做嘴对嘴人工呼吸
十分钟后,小江涛苏醒了,说:我在哪里呀?
“杨教授”拍拍小江涛脑袋,“江涛—江涛,我是你杨老师”
小江涛睁开眼,逐渐发现是杨老师:“杨老师”
“杨教授”马上检查小江涛身体,
一查什么也没有伤,只是撞昏过去
“杨教授”在高呼“江涛找到了—江涛找到了”中,背着小江涛回校。
老校长请大家将小江涛送镇卫生院
通过全面检查确认,小江涛什么伤都没有,师生高兴坏了
26 内景 江涛老家 夜
江涛插话:自这件事后,老校长对“杨教授”刮目相看,我把杨老师当作父亲一样看待,因为,从小,我爷爷奶奶和父母亲教育我: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比狼还凶残,还可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男青年:阿叔,后来呢?
江涛觉得自己教育他已经有效果,就说:你喜欢听,我反正全部讲给你听好来,反正你不要觉得我老头啰嗦就好了,目前社会上有80%以上人,不喜欢被他人强迫教育
男青年“嗯”了一声:怎么会呢?
江涛独白:
老校长偷偷瞒骗上级,要求他在课外活动中,给孩子们讲国学故事。我父母自认“杨教授”是儿子救命恩人,偷偷给其红署和南瓜,晚上请他在家给我补课讲故事,培养我学古人爱读书。
屏幕反转
27 外景 某教育局会议室 晚上
某教育局简易会议室,主席台上挂着“全县校长工作会议”
大会议室100多个座位,坐满各级校长(面目沉重)
教育局长五十多岁,男性,理着小平头,说话带有文革口音,是个激进分子,喜欢紧跟形势走的人
教育局长:我们各级学校领导,要带头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教育方针,牢牢抓住阶级斗争这根弦不放,切实加强对在教育队伍里的“地、富、反、坏、右”这五类分子的管理,绝不能让这些人走上课台,对已经走上课台的,或者变相走上课台的,要坚决撤下来,今天,我特别查一下,江城中学的老右派杨思潮在干啥?
老校长站起来回答(特写镜头):报告局长,老右派杨思潮在学校食堂买菜饭票
教育局长:平时做什么?有没有偷偷摸摸教学生
老校长站着继续回答(特写镜头):平时,他早上起床和傍晚各做一次广播操,对学生很冷淡,但学生倒比较喜欢和同情他
教育局长:他晚上干什么?
老校长站着继续回答:他帮老师刻钢板蜡纸,天天如此
(特写镜头):杨思潮在刻钢板字
教育局长追问:最近表现如何?
老校长站着继续回答(特写镜头):最近表现很好,他挺身而出,救了学生,老百姓要送他感谢信
教育局长:这还差不多,老百姓送他的感谢信,你们学校收着,不要给他,以防止他作为政治资本操作,做“书大糊”
老校长站着继续回答(特写镜头):我一定照办
28 外景 某中学操场一角 日
特写镜头:老校长与杨思潮“杨教授”在某中学操场一角交谈
老校长:杨老师,感谢您为学校做了件大好事,救了学生,也救了我们学校,救了我这个校长,否则,我这个校长早就被撤职了
“杨教授”急切地问:我可以上讲台吗?
老校长:现在还不能,但教育局领导已经知道你的事,也改变了对你的看法,
“杨教授”沉默良久后叹息道:我什么时候可以重返讲台?(说着流泪,擦洗眼泪?眼镜)
老校长安慰他,并拉近一步说:杨老师,我为你的教育精神和舍生忘死救学生事迹感动,你尽管不能上讲台,但你可以带几个你认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学习偷偷学国学,方法、时间和对象等你自己定,你可以暗暗地以兴趣小组名义组织学生学习,千万不要公开招聘,露出马脚。我是为将来我们中学培养人才打基础,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他们中有几个当大官,做大老板,会回报我们学校,回报社会,但这件事,你千万不能对任何人说
“杨教授”面露喜悦,说:我是历史系教授,教国学是我的强项,曲线上讲台,这是好办法,校长,你怎么也对国学这么感兴趣?
老校长一字一句道: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再教书,国学是培养学生大气的战略眼光;深邃的哲学道理;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的处事理念,这比单纯教学生学书本知识好一万倍
“杨教授”补充说:即使没有老师,如果懂国学,他也可以通过“自学成才”
老校长喜出望外:我们英雄所见略同?
“杨教授”补充说:是“臭味相投”
两人哈哈大笑
“杨教授”继续补充说:校长,我喜欢我救的这个江涛小子,有濳质、有灵感、有基础、还好学,更有感恩之心,将来做大老板了,一定会报效母校,我将他作为培养的重中之重,你看怎么样?
老校长拍拍“杨教授”肩膀说:你是教授,眼光不会错,选谁做学生,这是你的事,但一定要成功,不能半途而废啊,我是拼了老命来担当的,让你圆个教师梦,也为了我们学校的百年大计啊
“杨教授”深深地捐躯行礼:校长放心—校长放心
老校长责怪“杨教授”说:你又来这一套了,相信总有一天,你不但登上中学讲台,还重返大学讲台,到这个时候,我们学校的庙太小,怕留不住你了
“杨教授”再次深深地捐躯行礼:你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不会得意忘形,或者说“过河拆桥”
两人微微一笑,握手告别
29、外景 中学操场角和江涛家 日
一组散镜头:
屏幕显示:“杨教授”带着十二个学生,在中学操场角讲孙子的故事,讲孔子的《论语》
某日,“杨教授”带着江涛等三个学生学《易经》、《孙子兵法》、《鬼谷子》
某晚,“杨教授”偷偷的在江涛老家,教老子的《道德经》,遂字遂句地教,小江涛向“杨教授”背诵《道德经》,
某晚,“杨教授”又偷偷的在江涛老家,教周文王的《易经》,老子的《道德经》,并偷偷送给江涛一本周文王的《易经》
深夜,江涛父母送“杨教授”回校,将手中一袋南瓜饼交给“杨教授”,出现推来推去情景,“杨教授”拿着一袋南瓜饼回校
30、内景 大队书记家 夜
深夜,大队书记家门口,江涛父亲敲门
大队书记开门:介夜了还要来坐呀?
江涛父亲:进门,将米袋放在里间
大队书记开门:什么东西呀,介重要,放到里面
江涛父亲:两只老母鸡,您媳妇做产,补补身子骨,其他东西也想法出好用,一点小意思,侬不要记怪
大队书记(倒茶,坐谈):介客气,听说你儿子读书非常好,有出息
江涛父亲叹了口气说:不瞒你说,儿子书是会读,但下半年升高中,是有名额,不知是否让我儿子去读高中?
大队书记:这?有些难办啊,我们村只有二个名额,但有五个初中毕业生,上次一队队长也对我讲起过,其儿子倒要想读高中,但一队队长忖忖读书也无用,其阿叔浙江大学毕业,竟在西北农场劳动,靠边站,其有些“随尔得便”(江南方言)
江涛父亲哭泣起来说:我儿子闹着要读,说不让其读书,就跳河去死,来世再读
大队书记:这小孩介大铁石心啊?倒感动我来,否则,倒要出人命麻烦死了
江涛父亲:侬帮帮忙好吧,我求你了,说着真要下跪了
大队书记马上扶起,说:你家几代以来,都是本份善良,有时,也帮大队讲道理,协助我们做工作,现在讲道理,帮大队干部做工作人非常缺,你儿子读高中事,我作主了,但大家乡里乡亲的,以后你儿子有出息了,可不要忘记阿拉大队,是我们大队培养他的
江涛父亲:我儿子有出息吗?
大队书记:我看有出息,左右邻居都讲,你老江儿子看古书、讲故事,头头是道,就怕今后做书呆子,老江,这个你千万要注意呀
江涛父亲破涕为笑:书记放心,(偷偷在书记耳边说)儿子有贵人相助
大队书记:什么贵人相助,老实说,不说,给队长儿子读书去
江涛父亲:别别别,(装着摆手,又装出鬼脸)两个贵人相助,一个是儿子的学校老师,人家称其为“杨教授”
大队书记:另一个呢?
江涛父亲:另一个???(装腔作势,书记急)另一个就是您呀,你想想,如果你不同意,儿子就完蛋了,没了,白生了,凭儿子个性,他肯定要去死,你是他的救命稻草啊
大队书记被江涛父亲逗得心旷神怡,两人哈哈大笑,
大队书记送江涛父亲出门
31、内 景 教室 日
屏幕停格在教室里,陈旧的教室里56个学生,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特写镜头:教室正中张贴的“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
小年江涛坐在三排一坐,旁边是倒霉蛋江涛发小
班主任裘然老师头发已经花白,稀稀几根挂在前额
班主任裘然老师开校作动员令:
同学们,今天大家受工农兵推荐,你们有幸进了全省著名的中学——江城中学,我的心一直在奔奔跳,与你们一样,非常激动,大家以一齐鼓掌,庆贺这难忘的日子
全体同学拍手同庆,露出笑容
裘然老师:先介绍老师我自己:我叫裘然,今年四十八岁,是孤儿,从省教育厅下放来家乡中学任教,原来从事省教育厅儿童文学编辑工作(黑板上写下裘然 四十八岁 孤儿 省教育厅 儿童文学编辑)。同学们,我与你们心心相印,互相配合,争取好成绩,今天,你们为走进江中母校而骄傲;明天,你们毕业,创造奇迹,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母校为你们而自豪。
全体同学拍手互勉,为领教于才华横溢的裘然老师,显示出热血沸腾的样子,所有的激情都被调动起来了
裘然老师:同学们,今天大家开心,信心很足,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记住这个难忘的时刻,我们互动起来,庆祝一下,哪一位同学先上台表现?
同学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发小站起来说:报告老师,江涛同学喜欢古文,让他朗诵古文吧
大家一齐拍手,但江涛还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上台表现
台下互动:“来一个,来一个,来一个”
江涛只好站起来,拿着一本“杨教授”送给他的书,走到台上
江涛:同学们,我给大家朗诵古人的名言名句,三个古人说“道”
“老子在《道德经》里第一篇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做人办事要讲道理”
“伏羲在《易经》—《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正和反对立面,而这个正和反对立面就是阴阳”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请您与中国编剧网客服中心联系,谢谢!
你好!请回信告知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