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培训班
编剧培训班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580
阅读:7919
发表:2016/3/22
100章 都市 小说
《教育世家传奇》第5-6章
神秘老太 [吉林长春]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5-6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六)、李家出了第一代读书人
  
  李家有了钱,不敢张扬。俗话说:“有钱不露富,露富祸跟来。”李木匠嘱咐全家人:“一切还要像从前一样,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咱家有钱。老大、老二还要继续去王家大院扛长活,只是必须把老三送到城里学堂读书。”
  娘给凤河做了一身新衣服,爹到城里买了布和棉花,娘给他做了一套被褥。凤河打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爷俩挑着担子去省城找学堂去了。在一位好心人的引荐下,他们找到了“育才学校”这是一位在关里念过大书的夏育民先生办的私立学校。校园不算大,小操场北面有一排连脊的十间房。学生住在东头三间,老师住在西头一间,办公室挨着宿舍,学生宿舍傍边是伙房和大餐厅,中间是三个大教室。全校一共有四位老师:一位教国文,一位教历史、一位教数学、一位教音体美兼管后勤。校长兼任教理化。全校共有四十七个学生,分成两个年级。一个高级班,十六岁到二十岁;一个初级班十岁到十六岁。
  夏校长在办公室里对李凤河进行了初试,别看凤河只有十五岁,可是,不管问什么他都能对答如流。一首首唐诗、一篇篇古文,提起来,他就会接着连背带讲。夏校长惊奇地问:“你念过几年书?”凤河不好意思地回答:“我没上过学堂。”“那你为什么会这么多呢?”“我们屯子有个私塾,我经常在窗外听先生讲课,这些都是和那位老先生他学的。”“你认字吗?”“认得。”“会写吗?”“会的。”“你把李白的诗写两首。”校长把笔墨纸砚预备好,让凤河坐下来写。
  凤河端端正正坐好,把水倒在砚台里,慢慢地研起墨来,用毛笔蘸好了墨,杠杠笔,然后一笔一划写了《望庐山瀑布》。凤河的字写得清秀工整、遒劲有力,不像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写的,夏校长对他好顿赞扬。李木匠惊奇万分,他从来不知小三儿会写字,当着夏校长的面又不好意思问,只能暗自欢喜。夏校长问:”你没念过书,怎么会写字呢?”凤河说:“王家小少爷,不爱学习,懒得写先生留的文章,他怕第二天先生打手板, 每天我放牛回来,他就把我偷偷叫到他屋,让我替他写字。”李木匠恍然大悟,心想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上学可是太白瞎了。现在有机会上学堂读书,这是老天照应啊!
  夏校长又问了几道数学题,他也全会。夏校长说:“虽然你不够16岁,但是你知道的非常多,所以就上高级班吧。”凤河高高兴兴地被一位老师领到住宿室。里面有南北大炕,每铺炕上都整齐地放着一排行李。凤河在高级班里数他最小,大家像对小弟弟一样照顾他、爱护他。他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了。
  凤河学习极其出色,过目不忘,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极强。他的座右铭是:“只能好、不能坏,只能进、不能退。”小凤河,在学校里,年年考第一,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他在学习上最大的特点是好问,他比谁的问题都多,不是他不懂,而是他要把问题弄深弄透。他说:“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了。老师和校长找他谈话,问他毕业后干什么?他说:“我还要继续念书。”夏校长说:“咱们这没有比咱们高的学校。我看你要继续念,就到北京去吧,那里有个京师大学堂,那里是培养老师的地方。”凤河高兴地跳起来说:“校长,那太好了,等我毕业以后,回到咱们学校当老师,您能要我吗?”校长说:“这可是我求之不得的事,你好好去念书,毕业回来和我们一起把咱们学校办好、办大,我们等着你。”
  凤河在育才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北京进了京师大学堂。
  (以下为历史资料)它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学校,并催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背景】
  晚清中兴重臣张百熙,值庚子国变后,临危授命出任管学大臣,除倾力规復并整顿京师大学堂,卓有成效,使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堂。同时,掌理全国学务兴革大计,主持制订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而张百熙禮聘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赴日考察教育的内容和成果,则相当程度地反映在「壬寅学制」之中。
  【介绍】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但壬寅学制颁布后未实施。《钦定学堂章程》,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章程中分《 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等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及《蒙养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定学校系统。
  【学制内容】
  这个学制,将教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全学程共二十年。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简易实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的有仕学馆、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
  这个学制的特点:第一,注重国民教育。第二,注重实业教育。第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第四,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规定高等小学、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和大学堂毕业生,分别给以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同时,对于科举出身的人,也可以分别送入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堂和仕学馆,名义上是沟通学校与科举,实则科举还影响着学校。
  【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因制订过于急促,及本身若干不足和局限,加上清廷内部的权力竞逐,未能付诸实行。唯张百熙的开创之功,不容抹灭,而后出转精的「癸卯学制」,即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之上,发展的更完备,更严谨。最后,影响所及,终能促成科举制度之废除,全国学制渐趋规范统一,新式教育得以迅速推展,奠定民国学制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基础,实为晚清教育改革重大成就之一。
  
  京师大学堂就是北大的前身,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的学统,创立之初身兼传统的太学制度与现代的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延续,又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北大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1912年5月15日 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以上为历史资料)
  
  凤河在此读书期间正是京师大学堂创建不久,是太学和大学的过渡期。全国各地精英汇聚于此,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最超前的。
  那里的毕业生很多留在京城有的留校任教,有的做官,有的走向反帝反封的最前线。而凤河却决定回到家乡搞教育。
  在这七年里,家的变化可大了。李木匠在城里买了一块宅基地,盖了七间大瓦房,有一个大院。娘给他们生个小妹妹,叫丽影,已经六岁了,因为非常聪明刚刚六岁就上学了。大哥二哥也都娶妻生子了,他们都搬到黑龙江去了,两家一家60垧地,25间房。凤海开个小商店,凤江开个小面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大学毕业的凤河,见过大世面,举止言谈与众不同。高大魁梧、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一口纯正的京腔,一张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在回家的火车上,听到对面座上的两位中年男人唠得火热朝天。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说:“老冯,你知道李木匠家怎么发的财吗?”老冯摇摇头说:“付掌柜,你这个消息灵通人士一定知道吧?”付掌柜说:“听人家说,有一年冬天李木匠外出干活,遇到一条受伤的白狐狸,他把它抱回家,到处弄药给牠治伤。狐狸伤好了,他把牠送到山上。打那以后,他家年年出怪事:三十晚上煮饺子干捞不完;仓库里的粮食干吃不没;柜里的钱口袋总是满满的,钱干花不了。人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家老三在北京念大学。听说他是文曲星下界。”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玄玥未央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编剧
    牛大力
  • 学生
    gao
  • 学生
    sep
  • 编剧
    三丰真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10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如花似玉的女孩(爱情, 都市)
鬼楼冤魂复仇记(悬疑, 古装)
梦幻别墅(悬疑)
快递小哥奇遇记(都市)
教育世家传奇(都市, 家庭)
和命运搏击的女人(爱情, 都市, 家庭)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故事众筹者(爱情, 都市, 奇幻)
美颜劫(都市)
爱在春城不觉醒(一)(爱情, 都市, 校园)

同类最新作品

三重暖色(都市, 犯罪)
“丽”老师(都市)
骇客传奇之一 惊天窃案(都市, 悬疑推理, 犯罪)
菲林神功(都市, 家庭)
张三的选择(都市)
善良(都市)
沉默复仇(都市, 犯罪)

同类随机作品

抉择(都市, 校园)
缠绕(都市)
如果我们不曾爱过(爱情, 都市, 校园)
三层口罩(都市, 农村)
一路相爱一路诗(都市)
纸鸢(都市)
上床不要说爱(都市)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